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K和Sr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临床意义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蕾 柳玉红 +4 位作者 邹桂华 龚静青 温寿青 邱立 汪春福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876-880,共5页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和Sr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检测FAK和Src在10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利用Western blot以及qRT-PCR检测FAK和Src在甲状腺癌细...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和Sr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检测FAK和Src在10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利用Western blot以及qRT-PCR检测FAK和Src在甲状腺癌细胞株中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的相关性。结果:FAK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年龄(P=0.000)、T分期(P=0.176)、N分期(P=0.000)、M分期(P=0.000)、临床分期(P=0.038)、局部复发(P=0.000)、淋巴结侵袭(P=0.014)以及与患者较低生存期(P<0.000 1)密切相关;Src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N分期(P=0.000)、M分期(P=0.002)、淋巴结侵袭(P=0.000)、包膜侵袭(P=0.029)以及患者的较低生存期(P<0.000 1)密切相关。并且高表达FAK与Src的细胞其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增高,而E-cadherin的表达降低。结论:FAK以及Src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并可能通过EMT的方式促进其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FAK SRC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学参数 浸润 转移
下载PDF
T细胞性淋巴瘤中CD21的表达及其与EB病毒感染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邹桂华 李静 +2 位作者 江庆萍 温寿青 杨娴惠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 :研究T细胞性淋巴瘤 (T -CellLYMPHOMAS ,TCLS)中EPSTEIN -BARR病毒 (EB病毒 )和其受体CD2 1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对 4 6例TCLS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CD2 1,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 (EBERS)。结果 :CD2 1的阳性率为 13% (6 /46 ... 目的 :研究T细胞性淋巴瘤 (T -CellLYMPHOMAS ,TCLS)中EPSTEIN -BARR病毒 (EB病毒 )和其受体CD2 1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对 4 6例TCLS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CD2 1,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 (EBERS)。结果 :CD2 1的阳性率为 13% (6 /46 ) ,其中淋巴结内TCLS 4例阳性 ,淋巴结外 2例阳性。E BERS阳性率为 5 2 .5 % (2 4 /46 ) ,淋巴结内 3例和结外 2 1例。 2例结外TCLSCD2 1与EBERS同时阳性。CD2 1表达与EB病毒感染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部分T细胞性淋巴瘤中有CD2 1表达 ,EB病毒感染可能与之有关。但CD2 1表达的病毒例并非均有EB病毒感染。另外 ,CD2 1阴性的TCLS中EB病毒感染途径尚有等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性淋巴瘤 EPSTEIN-BARR病毒 CD21原位杂交法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粘附分子CD29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汪春福 邹桂华 +2 位作者 江庆萍 杨惠娴 温寿青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226-228,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粘附分子CD29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uth factor,VEGF)的关系。方法:选择胃癌患者84例和浅表性胃炎患者48例对CD29和VEGF抗体SP法免疫组化染色。结果:84例胃癌标本中CD29有68例...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粘附分子CD29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uth factor,VEGF)的关系。方法:选择胃癌患者84例和浅表性胃炎患者48例对CD29和VEGF抗体SP法免疫组化染色。结果:84例胃癌标本中CD29有68例阳性,阳性率为80.9%,48例浅表性胃炎组织中有12例阳性表达,阳性率为25%(P<0.05)。胃癌中70例(83.3%)VEGF阳性表达。其中有63例VEGF与CD29共同表达。具显著正相关(P<0.05)。CD29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的大小、组织学类型及浸润深度无关。但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CD29可通过介导VEGF的表达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进一步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整合素 粘附分子CD2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TCT制片质量控制和宫颈癌诊断 被引量:12
4
作者 温寿青 邱立 钟美莲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8期1430-1431,共2页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TCT)制片质量控制方法以及筛查宫颈癌的优点。方法:分析18500例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的取材、涂片、染色等过程质量控制方法,并筛查出阳性者诊断,包括宫颈癌、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与活检和HPVDNA阳性检出率对照。结果...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TCT)制片质量控制方法以及筛查宫颈癌的优点。方法:分析18500例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的取材、涂片、染色等过程质量控制方法,并筛查出阳性者诊断,包括宫颈癌、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与活检和HPVDNA阳性检出率对照。结果:TCT优片率98.8%(18287/18500),TCT检出的和活检检出宫颈癌100%(18/18),CIN3级97%(30/31),CIN2级90%(42/46),HPVDNA阳性检出率与细胞学分级密切相关且在细胞学与组织学相同级别基本一致。结论:TCT制片质量控制有利于提高制片质量及宫颈癌、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诊断,TCT检查敏感性高,可作筛查宫颈癌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T 质量控制 宫颈癌
下载PDF
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柳玉红 刘芳 +3 位作者 邱立 龚静青 温寿青 邹桂华 《齐鲁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288-290,共3页
目的探讨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收集6例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6例肿瘤细胞镜下形态多样,其中上皮细胞型3例,梭形细胞型2例,混合型1例。组织病理... 目的探讨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收集6例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6例肿瘤细胞镜下形态多样,其中上皮细胞型3例,梭形细胞型2例,混合型1例。组织病理学特点:肿瘤由上皮样、梭形、卵圆形、多角形及未分化小细胞等多种类型的细胞构成;瘤细胞核仁大而清楚、嗜酸性,胞浆内或者细胞间可见或多或少的黑色素;肿瘤血窦丰富。6例恶性黑色素瘤肿瘤细胞LCA、CK、EMA、Myogenin、CD99、NSE和Syn皆呈阴性表达或者局灶弱阳性表达,Vimentin、S-100和HMB45均呈阳性表达;5例肿瘤细胞MelanA呈阳性表达;Ki67增殖指数平均约50%。结论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镜下形态多样,病理确诊需要综合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多项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并需与多种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 黑色素瘤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PRL-3基因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柳玉红 温寿青 +4 位作者 陈蕾 邱立 汪春福 曹亚平 邹桂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80-684,共5页
目的:探讨PRL-3的过表达或敲低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MTT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PRL-3对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RL-3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应用MTT法,检测PRL-3对SW480/EGFP、SW480-EGFP-PRL-3、SW... 目的:探讨PRL-3的过表达或敲低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MTT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PRL-3对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RL-3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应用MTT法,检测PRL-3对SW480/EGFP、SW480-EGFP-PRL-3、SW480/EGFP/Mock及SW480-PRL-3-KD1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经析因方差分析,4组差异具有显著性(F=23.463,P=0.000);不同时间点对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F=71.515,P=0.000);各组细胞与各时间组两因素交互效应显著(F=2.128,P=0.008);除第1天外,其他各时间点细胞组间的细胞增殖差异具有显著性.经LSD法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与SW480/EGFP/Mock和SW480/EGFP细胞相比,SW480-EGFP-PRL-3细胞的增殖速度加快,而SW480-PRL-3-KD1细胞的增殖速度减慢.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显示SW480-EGFP-PRL-3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增强,而SW480-PRL-3-KD1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显著下降,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F=44.411,P=0.000).结论:PRL-3基因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PRL-3 肿瘤增殖
下载PDF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邱立 柳玉红 +3 位作者 温寿青 汪春福 陈蕾 龚静青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4期161-163,81,共4页
目的探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预后特点。方法分析6例儿童LCH的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同时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LCH的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最小23 d,最大13岁。组... 目的探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预后特点。方法分析6例儿童LCH的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同时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LCH的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最小23 d,最大13岁。组织学改变:受累器官内朗格汉斯细胞弥漫增生,细胞中等偏大,核呈卵圆形、肾形,可见核折叠。免疫组化:朗格汉斯细胞S-100、CD68和CD1α(+),LCA、CK、CD3、CD5、CD20(-)。结论 LCH临床表现复杂,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该病患儿预后差别较大,取决于发病年龄、受累器官多少、器官功能受损严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 病理分析 免疫表型
下载PDF
乳腺癌HER-2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陈蕾 汪春福 +2 位作者 邱立 温寿青 杨惠娴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3期423-424,共2页
目的观察HER-2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47例乳腺癌组织HER-2癌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样本中HER-2阳性表达率为37.2%(92/247),HER-2基因表达与患者TNM分期... 目的观察HER-2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47例乳腺癌组织HER-2癌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样本中HER-2阳性表达率为37.2%(92/247),HER-2基因表达与患者TNM分期、腋淋巴结转移、ER和PR表达存在紧密的联系(P〈0.05)。而与年龄、月经情况、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无明显联系(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患者TNM分期、腋淋巴结转移、ER和PR表达均为HER-2基因表达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HER-2基因表达的检测可作为乳腺癌常规病理检查,对患者预后情况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同时对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2基因 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ATP在大鼠胰岛分离中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温寿青 邱立 +1 位作者 汪春福 邹桂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8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在大鼠胰岛分离过程中抑制胰酶对胰岛细胞的消化作用。方法将20只SD大鼠平均分为两组,处理组在胰岛分离全过程中加用ATP进行干预,对照组则不加ATP处理,采用Ficoll非连续密度离心纯化后对两组胰岛细胞的凋亡、胰...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在大鼠胰岛分离过程中抑制胰酶对胰岛细胞的消化作用。方法将20只SD大鼠平均分为两组,处理组在胰岛分离全过程中加用ATP进行干预,对照组则不加ATP处理,采用Ficoll非连续密度离心纯化后对两组胰岛细胞的凋亡、胰岛产量及活力方面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加用ATP的处理组的胰岛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处理组胰岛产量和胰岛素释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胰岛分离过程中加用一定浓度ATP对胰岛具有抑制凋亡和保护胰岛活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分离 ATP 流式细胞仪 凋亡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整合素亚基β_5的表达意义及其与VEGF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文德 温寿青 +1 位作者 江庆萍 邹桂华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5年第6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中整合素亚基β5表达的生物学意义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2例NSCLC中整合素β5和VEGF的表达水平;78例...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中整合素亚基β5表达的生物学意义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2例NSCLC中整合素β5和VEGF的表达水平;78例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组。并将整合素β5与VEGF及肿瘤的各种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2例NSCLC中,83例(81.37%)整合素β5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37.17%的阳性表达率(P<0.05);85例(83.33%)NSCLC中VEGF阳性表达,其中有80例VEGF与整合素β5共同表达,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的正相关(P<0.01);整合素β5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呈有相关性,而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组织学分类、分级无关。结论:整合素β5的表达促进肿瘤血管的形成,为肿瘤的浸润、转移创造条件,临床上可利用整合素β5作为治疗靶点抗血管生成,从而为肿瘤治疗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整合素 整合素β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两种染色方法在甲状腺穿刺细胞涂片的观察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邱立 温寿青 +1 位作者 高亮 赖吉林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15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苏木素单染色法在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涂片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20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用两种染色制作的细针穿刺细胞图片,分析细胞学特征及诊断结果。结果:与常规HE染色涂片比较,苏木素... 目的:探讨苏木素单染色法在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涂片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20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用两种染色制作的细针穿刺细胞图片,分析细胞学特征及诊断结果。结果:与常规HE染色涂片比较,苏木素单染色涂片细胞背景干净,细胞核形态显示得更加清晰。苏木素单染色涂片和常规HE染色涂片穿刺细胞学诊断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6.8%、93.8%。结论:观察甲状腺穿刺细胞涂片时苏木素单染色效果优于常规HE染色,有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木素单染色 常规HE染色 细针穿刺细胞学
下载PDF
膀胱癌组织中E-cd和cyclin D1的表达意义
12
作者 邹桂华 李静 +3 位作者 江庆萍 温寿青 杨惠娴 彭瑞元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 研究上皮钙粘附素(E-cd)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井探讨其与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细化LSAB法检测69例膀胱癌和8例正常膀胱组织中E-cd和cyclin D1的表达。结果 ... 目的 研究上皮钙粘附素(E-cd)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井探讨其与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细化LSAB法检测69例膀胱癌和8例正常膀胱组织中E-cd和cyclin D1的表达。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E-cd阳性表达率为50.7%(35/69)和cyclin D1阳性表达率为57.9%(40/69),与正常膀胱相比均有显著意义(P<0.05)。Ecd和cyclin D1阳性表达的病理分级分别为1级72.2%、33.3%,Ⅱ级65.2%、56.5%,Ⅲ级25%、71.4%,Ⅰ级与Ⅲ级均有显著意义(P<0.05)。复发组的阳性表达分别为29.7%、62.1%。生存时间大于5年的阳性表达分别为83.3%、39.2%。结论 E-cd的低表达或缺失与膀胱癌的侵袭、复发和预后密切相关,cyclin D1在膀胱癌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二者均可以作为判断膀胱癌的病理分级、术后复发和临床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E-CD cyclinD1 表达 细胞周期蛋白 上皮外粘附素
下载PDF
冰冻切片质量控制对病理诊断准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温寿青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第6期62-63,共2页
目的:分析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准确性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4780例冰冻切片诊断结果和常规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冰冻切片诊断准确率在98.1%(4690/4780),其中优片率达81%(3872/4780)。结论:冰冻切片质量对病理诊断准确性... 目的:分析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准确性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4780例冰冻切片诊断结果和常规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冰冻切片诊断准确率在98.1%(4690/4780),其中优片率达81%(3872/4780)。结论:冰冻切片质量对病理诊断准确性影响较大,对手术中确定病变性质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切片 病理诊断准确性 影响
下载PDF
不同染色法对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邱立 李晓鸣 +1 位作者 温寿青 赖吉林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890-893,共4页
目的比较四种染色法在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涂片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14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术前用四种染色制作的细针穿刺细胞涂片,比较四种染色法的技术特点、染色效果及诊断结果。结果四种方法染色效果均能满足诊断需要,诊断阳性... 目的比较四种染色法在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涂片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14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术前用四种染色制作的细针穿刺细胞涂片,比较四种染色法的技术特点、染色效果及诊断结果。结果四种方法染色效果均能满足诊断需要,诊断阳性符合率均高于90%,误诊率为0;与苏木素单染色和HE染色相比,BASO和DIFF染色制片耗时明显减少;而苏木素染色涂片背景最为干净,细胞核形态最为突出醒目,观察更省力。结论BASO和DIFF染色适合作为快速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制片方法,苏木素单染法更适合大批量常规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O刘氏染色 DIFF迪夫染色 苏木素单染色 细针穿刺细胞学
原文传递
喉鳞癌p21和p53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邹桂华 李静 +3 位作者 熊华淇 吴绮明 温寿青 杨惠娴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24-125,共2页
关键词 喉肿瘤 鳞癌 P21 P53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PRL-3基因对结直肠癌细胞形态及粘附、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柳玉红 陈蕾 +3 位作者 邱立 温寿青 曹亚平 邹桂华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32-435,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PRL-3的过表达或敲低对结直肠癌细胞相应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常规进行细胞培养,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结构;应用运动小室实验检测PRL-3对结直肠癌迁移能力的影响;应用细胞粘附实验测定细胞在I型胶原上的粘... 目的探讨PRL-3的过表达或敲低对结直肠癌细胞相应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常规进行细胞培养,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结构;应用运动小室实验检测PRL-3对结直肠癌迁移能力的影响;应用细胞粘附实验测定细胞在I型胶原上的粘附性。结果粘附实验结果表明,与SW480/EGFP/mock和SW480/EGFP细胞相比,SW480-EGFP-PRL-3细胞的粘附能力增强,而SW480-PRL-3-KD1细胞的粘附能力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013,P<0.01)。运动小室实验证明,SW480/EGFP、SW480-EGFP-PRL-3、SW480/EGFP/mock及SW480-PRL-3-KD1细胞的运动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368,P<0.01),说明PRL-3与结直肠癌细胞的运动迁移能力有关。结论 PRL-3基因是结直肠癌细胞粘附、迁移的促进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PRL-3 粘附 迁移
原文传递
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7
作者 柳玉红 温寿青 +5 位作者 邱立 陈蕾 龚静青 赖吉林 汪春福 邹桂华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1242-1244,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ATB1)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大肠癌细胞株SW480、SW620为研究对象,运用免疫细胞化学分析SATB1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将142例标本分为癌旁组织、腺瘤组织、大肠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癌... 目的探讨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ATB1)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大肠癌细胞株SW480、SW620为研究对象,运用免疫细胞化学分析SATB1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将142例标本分为癌旁组织、腺瘤组织、大肠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癌,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SATB1在这些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SATB1在人大肠癌细胞系SW480与SW620细胞中均有较强的表达,并且定位在SW480与SW620细胞的细胞核。SATB1在正常结直肠粘膜、腺瘤、癌及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653,P<0.05)。SATB1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高度相关(Z=-2.115,P<0.05),即SATB1表达弱者转移的发生率低,表达强者其转移发生率高。结论SATB1在结直肠癌细胞中高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演进及转移存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比伐卢定对大鼠胰岛细胞凋亡的影响
18
作者 邱立 柳玉红 +1 位作者 温寿青 汪春福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733-736,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比伐卢定(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在大鼠胰岛分离过程中保护胰岛细胞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分为比伐卢定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组在胰岛分离全过程中加用比伐卢定进行干预,对照组则不加比伐卢定处理,采用Ficoll非连续密度离心纯化后对... 目的探讨比伐卢定(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在大鼠胰岛分离过程中保护胰岛细胞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分为比伐卢定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组在胰岛分离全过程中加用比伐卢定进行干预,对照组则不加比伐卢定处理,采用Ficoll非连续密度离心纯化后对两组胰岛细胞的凋亡(采用原位末端核苷酸标记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胰岛产量及活力方面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比伐卢定5000U处理组的胰岛细胞凋亡计数(5±4)个/HPF、凋亡率(16.5±3.6)%、Fas-l基因表达水平(4.6±1.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胰岛产量(315.3±6.1)IEQ、胰岛素释放水平(179.11±2.18)mIU/L和Bcl-2基因表达水平(10.5±1.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分离过程中加用比伐卢定对胰岛具有抑制凋亡、提高胰岛产量和保护胰岛活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分离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比伐卢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