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石素A脂质体的制备:稳定性及体外消化研究
1
作者 胡悦 张露 +6 位作者 王思宇 魏林峰 卢菲艳 曾佩瑶 邹立强 温庆辉 涂宗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141,共11页
尿石素A具有许多优良的生理活性,但其极低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率限制了尿石素A的应用。为克服上述限制,该文采用pH驱动法结合高压均质技术制备尿石素A脂质体(urolithin A liposomes,UA-LPs),并考察其结构特性、稳定性及体外消化特性。结... 尿石素A具有许多优良的生理活性,但其极低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率限制了尿石素A的应用。为克服上述限制,该文采用pH驱动法结合高压均质技术制备尿石素A脂质体(urolithin A liposomes,UA-LPs),并考察其结构特性、稳定性及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大豆卵磷脂为20 mg/mL所制得的UA-LPs的平均粒径为(97.46±0.83)nm,多分散系数为(0.27±0.01),Zeta电位为(-40.3±1.06)mV,包埋率为(98.11±0.26)%,负载率为(2.39±0.01)%。UA-LPs在原子力显微镜下为分布均匀的球状结构。热稳定性实验表明,不同大豆卵磷脂浓度的UA-LPs的包埋率均随热处理时间的延长有所下降,20 mg/mL的大豆卵磷脂制备的UA-LPs具有最好的热稳定性,其在80℃处理180 min后仍可保留45%的尿石素A,且粒径、多分散系数变化趋势较小。pH稳定性表明UA-LPs在酸性条件下包埋率较低,随着pH的升高,粒径、多分散系数变化不显著(P>0.05),20 mg/mL的大豆卵磷脂制备的UA-LPs的Zeta电位绝对值上升5.5,稳定性升高。体外模拟消化实验表明,UA-LPs能有效提高尿石素A的转化率以及生物可接受度,其中20 mg/mL大豆卵磷脂制备的UA-LPs的体外转化率相比游离的尿石素A增加了3.26倍,生物可接受度提高2.07倍。因此,利用pH驱动法可以成功制备出UA-LPs,且高大豆卵磷脂浓度的UA-LPs物理稳定性更好,以上研究结果为扩展尿石素A在食品工业及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石素A 脂质体 pH驱动法 稳定性 体外模拟消化
下载PDF
霉鱼源清酒乳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在霉鱼发酵中的应用
2
作者 曾金秀 尹红梅 +5 位作者 张权 尹紫冉 宁舒娴 张露 温庆辉 涂宗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62,I0003,I0004,共9页
从传统霉鱼中分离筛选到一株清酒乳杆菌,并命名为1-3,在MRS液体培养基中的最佳培养条件为pH 8,温度25℃。该菌可耐受0.10 g/mL NaCl,对沙雷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嗜麦芽窄食单孢菌具有抑制作用。为探究该菌株纯种发酵生产霉鱼的可行性... 从传统霉鱼中分离筛选到一株清酒乳杆菌,并命名为1-3,在MRS液体培养基中的最佳培养条件为pH 8,温度25℃。该菌可耐受0.10 g/mL NaCl,对沙雷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嗜麦芽窄食单孢菌具有抑制作用。为探究该菌株纯种发酵生产霉鱼的可行性,将该菌株应用于接种发酵霉鱼,其色泽和质构与自然发酵霉鱼无显著性差异。电子鼻结果表明,接种发酵比自然发酵霉鱼对硫化物响应度高,对甲基类的响应度低。自然发酵与接种发酵霉鱼中分别检出41种和5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自然发酵霉鱼中醇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显著高于接种发酵霉鱼;接种发酵霉鱼中挥发性物质以芳香类为主,为(35.23±0.98)%;其酯类物质更为丰富。菌株1-3接种发酵霉鱼各类风味物质较为均衡,造就霉鱼酯香、甜香等多层次风味特征,该菌株具有进一步工业化生产纯种发酵霉鱼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鱼 清酒乳杆菌 分离鉴定 接种发酵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住院病案首页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黎凤英 黄海葵 +4 位作者 闫宁 温庆辉 何玉燕 李锦秀 胡甜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52-355,共4页
目的探讨住院病案首页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方法收集2021年1—6月东莞市人民医院住院病案首页质控措施实施前的500份住院病历作为对照组,同时收集2021年7—12月住院病案首页质控措施实施后的500份住院病历作为研究组。比较住... 目的探讨住院病案首页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方法收集2021年1—6月东莞市人民医院住院病案首页质控措施实施前的500份住院病历作为对照组,同时收集2021年7—12月住院病案首页质控措施实施后的500份住院病历作为研究组。比较住院病案首页质控管理工作实施前后住院病案质量改进情况。结果研究组病案中甲级病案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乙级病案和丙级病案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案中患者基本信息、住院过程、费用及诊疗信息等缺项数少于对照组(P<0.05),病案首页主要诊断填写、主要手术操作填写、主要诊断编码、主要手术操作编码等正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病案首页其他诊断填写、其他手术操作填写、其他诊断编码、其他手术操作编码等正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案提交时间及病案归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背景下采取住院病案首页质量控制管理有助于提升病案首页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而提高病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案 表格和记录管理 质量控制 质量改进
下载PDF
创新驱动:学术期刊编辑提高编辑创新能力的路径研究
4
作者 温庆辉 于淼 郭述金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第1期214-216,共3页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科学技术革命的产生,学术期刊面临期刊国际化、数字出版以及期刊改革等复杂的发展环境。传统的传播方式不断变革,学术研究需要更快捷、广泛的传播,专业学术期刊的编辑人员已经不能仅满足于传统的编辑、出版、加...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科学技术革命的产生,学术期刊面临期刊国际化、数字出版以及期刊改革等复杂的发展环境。传统的传播方式不断变革,学术研究需要更快捷、广泛的传播,专业学术期刊的编辑人员已经不能仅满足于传统的编辑、出版、加工等要求,而是要适应新形势,适应出版的“新常态”,优化工作模式,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指导,深度挖掘学术的内在价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换言之,编辑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以适应新的出版形势,以创新思维引领编辑出版各个环节的工作,既包括以创新思维开展期刊策划工作和编辑出版工作,也包括以创新性思维在后编辑过程中发挥作用。基于此,文章从学术期刊编辑具备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创新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具体分析复合型编辑人才应具备的创新能力,不仅包括开阔的国际化视野、大数据信息挖掘整合资源的能力,还包括以创新思维开展组稿策划,以创新精神拓展知识结构。学术期刊编辑只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为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思路,为期刊创造性转化和高质量出版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能力 学术期刊 创新驱动 思维创新 新时代编辑
下载PDF
涂片检查快速染色在白带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黎志勤 温庆辉 张志斌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8期895-896,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涂片检查快速染色在白带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东莞市人民医院白带常规检验患者1000例,统计分析白带涂片检查快速染色与常规革兰染色对致病菌的检出情况、对阴道炎的诊断效能。结果涂片检... 目的探讨涂片检查快速染色在白带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东莞市人民医院白带常规检验患者1000例,统计分析白带涂片检查快速染色与常规革兰染色对致病菌的检出情况、对阴道炎的诊断效能。结果涂片检查快速染色在白带常规检验中对致病菌的检出率为81.00%,明显高于白带常规革兰染色(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滴虫、霉菌的检出率为38.70%、18.90%,均明显高于白带常规革兰染色(15.20%、1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对纤毛菌(1.00%vs.0.70%)、淋球菌(0.90%vs.0.70%)、加特纳杆菌(21.50%vs.20.80%)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0例患者中,分泌物培养结果阳性851例,阴性149例;白带常规革兰染色阳性534例,阴性466例;涂片检查快速染色阳性822例,阴性178例。以分泌物培养结果为金标准,涂片检查快速染色诊断阴道炎的灵敏性为95.18%,特异性为91.95%,准确性为94.70%,阳性预测值为98.54%,阴性预测值为79.97%;白带常规革兰染色诊断阴道炎的灵敏性为58.75%,特异性为77.18%,准确性为61.50%,阳性预测值为93.63%,阴性预测值为24.68%。涂片检查快速染色诊断阴道炎的灵敏性高于白带常规革兰染色,特异性高于白带常规革兰染色,准确性高于白带常规革兰染色,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白带常规革兰染色(P<0.05)。结论涂片检查快速染色在白带常规检验中对致病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白带常规革兰染色,涂片检查快速染色诊断对阴道炎的诊断效能高于白带常规革兰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带常规检查 白带常规革兰染色 涂片检查快速染色 滴虫 霉菌 纤毛菌 淋球菌 加特纳杆菌 阴道炎 诊断效能
下载PDF
补肾疏肝法治疗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疗效及对IGF-1、INSL3的影响
6
作者 刘志东 温庆辉 缪海婷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61-364,共4页
目的观察补肾疏肝法治疗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因子3(INSL3)和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东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18例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 目的观察补肾疏肝法治疗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因子3(INSL3)和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东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18例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十一酸睾酮胶囊口服,起始量160 mg/d,4周后80 mg/d并维持;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肾疏肝方口服,治疗持续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勃起功能[采用国际勃起功能评分表(IIEF-5)评估]、中老年男性雄激素缺乏症问卷(ADAM)评分及血清IGF-1、INSL3、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 2)、孕激素(P)、总睾酮(TT)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勃起功能均明显改善(P均<0.05),ADAM问卷中精神心理评分、性功能评分及血清FSH、LH、E 2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血清IGF-1、INSL3、P、TT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44%(51/59)比67.80(40/59),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78%(4/59)比27.12%(16/59),P<0.05]。结论补肾疏肝法治疗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性腺功能,调节IGF-1、INSL3和性激素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 补肾疏肝法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因子3 性激素
下载PDF
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7
7
作者 温庆辉 高元妹 +2 位作者 黎凤英 万德胜 郭志勤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感染状况,为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2年7月期间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16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 316例COPD急...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感染状况,为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2年7月期间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16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 31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有212例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67.1%)。致病菌中排名前6位的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从相关药敏试验显示:此6种细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产生耐药。结论对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在明确出现下呼吸道病原菌感染的前提下,临床上应注意进行病原学监测,根据药敏采用联合抗生素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下呼吸道感染 细菌培养
下载PDF
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肝纤维化的价值 被引量:17
8
作者 温庆辉 万德胜 +1 位作者 黎凤英 张锡坚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7年第6期494-495,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和层粘连蛋白(LN)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12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Ⅳ-C、HA、LN进行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患者血清...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和层粘连蛋白(LN)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12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Ⅳ-C、HA、LN进行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患者血清Ⅳ-C、LN和HA水平有明显增高。结论血清Ⅳ-C、LN和HA均能较好地反映乙型肝炎的肝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Ⅳ型胶原 透明质酸 层粘连蛋白 肝脏疾病 肝纤维化
下载PDF
4种尿微量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4
9
作者 温庆辉 莫伟平 +1 位作者 万德胜 黎凤英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2期1467-1468,1470,共3页
目的探讨尿微量清蛋白(mAIb)、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免疫球蛋白G(IgG)对糖尿病肾病(D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按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将患者分组,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24 h尿mAlb、α1... 目的探讨尿微量清蛋白(mAIb)、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免疫球蛋白G(IgG)对糖尿病肾病(D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按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将患者分组,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24 h尿mAlb、α1-MG、β2-MGI、gG的含量,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UAER正常组尿α1-MG、β2-M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UAER增高组尿4种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糖控制良好组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尿中的mAlb、α1-MG、β2-MGI、gG水平显著低于血糖控制不良者组。结论尿多种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脏病变的早期发现和定位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清蛋白 Α1-微球蛋白 Β2-微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G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相关血液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温庆辉 哈明昊 +1 位作者 黎凤英 黎小珊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1067-1068,共2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相关血液学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速率法、比浊法、比色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及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对妊娠期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部分肝功能及凝血功能、乙肝两对半、HBV DNA的检...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相关血液学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速率法、比浊法、比色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及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对妊娠期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部分肝功能及凝血功能、乙肝两对半、HBV DNA的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及无症状妊娠组比较,慢性乙肝妊娠组患者肝功能损害表现为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清蛋白及凝血酶原活性降低,P<0.05。患者的病毒学特征表现为:HBeAg阳性和HBV DNA高滴度。结论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多集中于妊娠的中、晚期;临床类型以中、重度为主;HBeAg阳性和HBV DNA高滴度可作为妊娠期慢性乙型肝炎发生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肝炎 乙型 肝炎病毒 乙型 生物学标记
下载PDF
近3年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温庆辉 郭志勤 +1 位作者 黎凤英 钟玉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了解血培养中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状况。方法患者血培养标本经Bact/Alert 3D自动血培养仪和ATB Expression鉴定仪进行血培养及鉴定,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在2593例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细菌189株,阳性检出率... 目的了解血培养中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状况。方法患者血培养标本经Bact/Alert 3D自动血培养仪和ATB Expression鉴定仪进行血培养及鉴定,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在2593例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细菌189株,阳性检出率为7.3%。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00株,占52.91%;革兰阳性球菌80株,占42.34%。最常见的6种分离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6.46%)、表皮葡萄球菌(14.29%)、肺炎克雷伯杆菌(13.23%)、溶血葡萄球菌(11.11%)、金黄色葡萄球菌(6.35%)、铜绿假单胞菌(6.35%)。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匹宁较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替考拉宁治疗较敏感。结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葡萄球菌是血培养中的主要病原菌。血培养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耐药现象严重,提示应高度重视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血症 培养基 抗药性 细菌 抗菌药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BacT/Aler3D全自动血培养仪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被引量:6
12
作者 温庆辉 万德胜 +1 位作者 郭志勤 陈丽华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0-81,共2页
目的评价全自动血培养仪BacT/Aler3D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对BacT/Aler3D全自动血培养仪检测的1853份标本,其检出的阳性率、病原菌种类及阳性检出时间进行了评估。结果1853份血培养分离出病原菌189株,阳性率为10.2%,分离出病原菌23种,最... 目的评价全自动血培养仪BacT/Aler3D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对BacT/Aler3D全自动血培养仪检测的1853份标本,其检出的阳性率、病原菌种类及阳性检出时间进行了评估。结果1853份血培养分离出病原菌189株,阳性率为10.2%,分离出病原菌23种,最快检出时间为2h,24h以内阳性率为68.5%,48h内阳性率为87.3%,72h以内阳性率为92.3%。结论BacT/Aler3D全自动血培养仪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检出的细菌种类多,污染机会少,缩短阳性检出时间,而且操作简便,结果快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血培养仪 血培养 细菌
下载PDF
拉米夫定联合水飞蓟宾治疗对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关血液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温庆辉 黎凤英 +1 位作者 翟洁卿 万德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3期1720-1721,共2页
目的应用拉米夫定联合水飞蓟宾治疗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通过治疗前后的相关血液指标变化判断疗效,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26例,按肝功能损伤程度分为轻度组55例、中度组94例和重度组77例,均给... 目的应用拉米夫定联合水飞蓟宾治疗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通过治疗前后的相关血液指标变化判断疗效,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26例,按肝功能损伤程度分为轻度组55例、中度组94例和重度组77例,均给予口服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及服用水飞蓟宾70mg,每日3次,疗程6个月。分别对治疗前后的相关血液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后,轻度组及中度组患者血清ALT复常率、E抗原阴转率及HBV-DNA阴转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重度组上述指标则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水飞蓟宾治疗更能有效抑制HBV-DNA的复制,明显促进血清ALT复常率及提高E抗原阴转率,尤其是肝功能损伤程度重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水飞蓟宾 肝炎病毒 乙型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对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重症患者转归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温庆辉 高元妹 +3 位作者 黎凤英 万德胜 郭志勤 罗润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7-139,共3页
目的:分析发生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重症患者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为重症患者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及转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东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重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分析发生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重症患者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为重症患者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及转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东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重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三年来ICU重症患者送检血培养中检出革兰阴性杆菌共216例,其中经治疗后165例患者存活,51例患者死亡。检出排名前四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杆菌。其中亚胺培南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2 mg/L和4 mg/L的病死率有差异(病死率分别为17.4%与79.3%,P<0.01)。结论:以亚胺培南为代表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对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重症患者的转归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重症患者 转归 最小抑菌浓度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不同浓度乙二胺四乙酸对多重耐药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部分抗菌药物敏感性的恢复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温庆辉 黎凤英 +2 位作者 李燕嫦 黄金印 王凤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2期60-63,共4页
目的探索添加不同浓度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多重耐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部分抗菌药物敏感度的恢复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定性(KB)法及定量(MIC)法对相关菌株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检测,然后对菌株进行ESBL... 目的探索添加不同浓度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多重耐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部分抗菌药物敏感度的恢复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定性(KB)法及定量(MIC)法对相关菌株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检测,然后对菌株进行ESBLs初筛与确证试验。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多重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及的各常规抗菌药物MIC值。在此基础上,采用不同浓度EDTA注射液连续使用3 d后停用2 d为一疗程。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感染236例患者,进行治疗后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部分抗菌药物经加入不同浓度EDTA后,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MIC有所降低或恢复敏感性。结论在部分抗菌药物中添加一定浓度EDTA,可为治疗多重耐药细菌的提供一个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胺四乙酸 多重耐药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恢复作用
下载PDF
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在药物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温庆辉 陈野 孙健 《中国药物警戒》 2010年第5期300-302,共3页
代谢组学是以生物体液、细胞组织提取物、细胞培养液等为对象,通过定性定量地分析生物系统中内源性代谢物变化,来评价外源性刺激物(如药物、毒物等)对机体带来的影响的一门学科。通过对代谢组学研究方法的介绍,探讨代谢组学在药物安全... 代谢组学是以生物体液、细胞组织提取物、细胞培养液等为对象,通过定性定量地分析生物系统中内源性代谢物变化,来评价外源性刺激物(如药物、毒物等)对机体带来的影响的一门学科。通过对代谢组学研究方法的介绍,探讨代谢组学在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的应用,指出其在药物安全性评价的基础性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药物 安全性 评价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呼吸道细菌定植与急性加重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温庆辉 高元妹 +3 位作者 黎凤英 郭志勤 万德胜 罗润弟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292-295,共4页
目的分析下呼吸道细菌定植(LABC)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的相关性,为此类疾病感染的预防、控制及转归提供依据。方法对东莞市人民医院呼吸科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发生急性加重的COPD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下呼吸道细菌定植(LABC)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的相关性,为此类疾病感染的预防、控制及转归提供依据。方法对东莞市人民医院呼吸科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发生急性加重的COPD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培养出来的定植菌及致病菌进行比对检测、同源性分析及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呼吸科COPD稳定期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同一患者培养得出的细菌以嗜血杆菌属、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细菌同源性约为31.7%(39/123)。与COPD稳定期相比,AECOPD患者的IL-8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无细菌定植组比较,有细菌定植组AECOPD患者的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部分COPD稳定期患者存在LABC,在一定程度上LABC可导致COPD急性加重;而稳定期COPD气道炎症与是否发生LABC及IL-8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 细菌定植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不同浓度EDTA对产ESBL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抗菌药物敏感性的恢复作用
18
作者 温庆辉 黎凤英 +2 位作者 李燕嫦 黄金印 王凤平 《检验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抗菌药物敏感性的恢复作用。方法选取分离自临床样本的产ESBL大肠埃希菌240株,测定其添加低浓度(0.5 mg/mL)、标准浓度(1.0 mg/mL)、高浓度(2.0 mg/mL...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抗菌药物敏感性的恢复作用。方法选取分离自临床样本的产ESBL大肠埃希菌240株,测定其添加低浓度(0.5 mg/mL)、标准浓度(1.0 mg/mL)、高浓度(2.0 mg/mL)EDTA前后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变化。结果对于产ESBL大肠埃希菌,使用单纯药物的MIC与联合应用EDTA的MIC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的MIC变化最明显,其次是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氨曲南变化较小,头孢噻肟无变化。抗菌药物联合标准浓度和高浓度EDTA时,其抗菌药物MIC变化较联合低浓度EDTA时更为显著,但联合标准浓度与高浓度EDTA之间无差异。3个浓度EDTA对头孢噻肟的MIC均无影响。结论不同浓度的EDTA对大多数产ESBL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有显著的协同抗菌作用,能明显提高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胺四乙酸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 药物敏感性 恢复作用
下载PDF
不同浓度乙二胺四乙酸对多重耐药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部分抗菌药物灵敏度的恢复作用
19
作者 温庆辉 黎凤英 +2 位作者 李燕嫦 黄金印 王凤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1期3-5,共3页
目的探索添加不同浓度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多重耐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部分抗菌药物灵敏度的恢复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定性法(KB)及定量法(MIC)对相关菌株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检测,然后对菌株进行ESBL... 目的探索添加不同浓度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多重耐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部分抗菌药物灵敏度的恢复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定性法(KB)及定量法(MIC)对相关菌株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检测,然后对菌株进行ESBLs初筛与确证试验。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多重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及的各常规抗菌药物MIC值。在此基础上,采用不同浓度EDTA注射液连续使用3 d后,停用2 d为一疗程。对236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进行治疗后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部分抗菌药物经加入不同浓度EDTA后,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MIC有所降低或恢复敏感性。结论在部分抗菌药物中添加一定浓度EDTA,可为治疗多重耐药细菌的提供一个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胺四乙酸 多重耐药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恢复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