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罗冬 李国梁 +1 位作者 温慧军 王军文 《中国卒中杂志》 2024年第2期190-196,共7页
目的 探索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ory index,SII)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关系及SII对PSD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纳入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 目的 探索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ory index,SII)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关系及SII对PSD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纳入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病30 d后HAMD-17评分分为PSD组和非PSD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特点、影像资料、临床基线数据、SII等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来研究SII与PSD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07例患者,其中PSD组103例,非PSD组204例。PSD组患者的SII明显高于非PSD组[518.89×10^(9)/L(478.20×109/L~559.12×10^(9)/L)vs. 448.15×10^(9)/L(407.88×10^(9)/L~490.16×10^(9)/L),P<0.001]。PSD组患者HAMD-17评分与SII呈正相关(r=0.364,P<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SII增高是PSD发病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中间三分位数:OR 1.770,95%CI 1.325~2.364,P=0.003;较高三分位数:OR 2.472,95%CI 1.747~3.469,P=0.001)。ROC分析显示,SII预测PSD对应的AUC为0.765(95%CI 0.709~0.820,P<0.001),SII预测PSD的最佳临界值为478.18×10^(9)/L,此时敏感度为75.7%,特异度为67.6%。结论 SII增高可能是PSD的独立性危险因素,对PSD有潜在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脑梗死偏瘫患者抑郁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关系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吕敏 陈颖聪 温慧军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082-1086,共5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偏瘫患者抑郁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关系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6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是否>17分且持续2周以上,分为抑郁组与非抑郁组;使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 目的分析脑梗死偏瘫患者抑郁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关系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6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是否>17分且持续2周以上,分为抑郁组与非抑郁组;使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比较两组一般基本资料及MMSE评分情况,分析脑梗死偏瘫患者HAMD评分与MMSE评分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HAMD评分对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效能,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偏瘫患者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在年龄、劳动方式、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病灶数量、瘫痪肢体肌张力Brunnstrom分级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的评分及总分均低于非抑郁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脑梗死偏瘫患者HAMD评分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264,P=0.000);在16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中,发生认知功能障碍88例,占53.01%;经ROC曲线分析,HAMD评分预测脑梗死偏瘫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AUC为0.912;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力劳动、高血压、糖尿病和多发性梗死均是脑梗死偏瘫患者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抑郁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密切相关,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和多发性梗死均是其存在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脑力劳动是保护性因素,值得临床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抑郁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针灸联合rTMS用于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5-HT、Hcy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吕敏 于小蕾 温慧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7期1043-1046,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PSCAD)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PSCAD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PSCAD)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PSCAD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同时予以针灸治疗,观察组予以针灸联合rTMS治疗,均在门诊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肽Y(NPY)]及血清5-HT和Hcy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HAMA评分、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两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2、IL-6、TNF-α及NSE、Hcy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8周后BDNF、NPY、5-H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rTMS治疗可有效改善PSCAD患者不良情绪,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神经损伤,调节血清5-HT和Hcy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针灸疗法 焦虑/并发症 抑郁/并发症 电磁场 物理刺激 血清素 半胱氨酸/血液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液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54
4
作者 温慧军 杨金锁 张建军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液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 1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无斑块组(42例)、稳定斑块组(58例)及不稳定斑块组(64例);其中Ⅰ、Ⅱ、Ⅲ级斑块各为37、45、40例。检测各组患者血...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液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 1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无斑块组(42例)、稳定斑块组(58例)及不稳定斑块组(64例);其中Ⅰ、Ⅱ、Ⅲ级斑块各为37、45、40例。检测各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稳定斑块组及不稳定斑块组血清hs-CRP及血浆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均P<0.05);不稳定斑块组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均P<0.05)。且随着斑块严重程度的增加,其血清hs-CRP及血浆TNF-α、IL-6水平也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血清hs-CRP及血浆TNF-α、IL-6水平可以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超敏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下载PDF
蜡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温慧军 杨金锁 +1 位作者 张建军 魏小利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8年第35期5423-5424,共2页
目的观察蜡疗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蜡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蜡疗组采用蜡疗治疗,每天1次,每次40 min,连用4周;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100 mg+维生素B12500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 目的观察蜡疗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蜡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蜡疗组采用蜡疗治疗,每天1次,每次40 min,连用4周;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100 mg+维生素B12500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4周。2组均于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包括肢体症状、体征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蜡疗组患者症状和体征、各项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05),治疗中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蜡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显著疗效,对患者周围神经的康复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神经电生理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杨金锁 温慧军 张建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38-839,共2页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不稳定斑块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血栓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机制。1969年McCully首先提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1],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升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不稳定斑块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血栓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机制。1969年McCully首先提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1],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升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DD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和继发纤溶的特异指标[2]。本研究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114例,行颈部血管动脉超声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脑梗死患者 血浆D-二聚体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相关性分析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缺血性脑血管病 种特异性
下载PDF
脑血管造影276例并发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张会平 温慧军 +2 位作者 张建军 杨金锁 高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588-1589,共2页
目的:回顾分析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探讨防治措施。方法:选择宝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住院患者全脑血管造影术276例。其中男185例,女91例,年龄37~77岁。重点分析其并发症及其临床防治措施。结果:276例全脑... 目的:回顾分析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探讨防治措施。方法:选择宝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住院患者全脑血管造影术276例。其中男185例,女91例,年龄37~77岁。重点分析其并发症及其临床防治措施。结果:276例全脑血管造影患者中共出现并发症14例,其中恶心、呕吐2例,下肢静脉血栓3例,穿刺部位血肿5例,迷走神经反射1例,血管痉挛2例,造影剂过敏反应1例。结论: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一种有创且安全的检查方法,规范的术前评估、术中操作及术后护理,会更加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术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温慧军 杨金锁 张建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35-1136,共2页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0年7月~2011年4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4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80例,年龄61~76(69.2±5.4)岁,根据颈部血管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硬化组)122例,非颈动脉粥样...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0年7月~2011年4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4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80例,年龄61~76(69.2±5.4)岁,根据颈部血管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硬化组)122例,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非硬化组)42例。硬化组患者中稳定性斑块58例,不稳定性斑块6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脑梗死患者 炎性因子 相关性 不稳定性斑块 宝鸡市中心医院 颈部血管超声 神经内科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6的相关性 被引量:2
9
作者 吕敏 温慧军 +2 位作者 杨金锁 张改霞 张建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1076-1077,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6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CAS组)、144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液标本,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浆Hcy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及I...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6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CAS组)、144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液标本,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浆Hcy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及IL-6水平。结果 CAS组Hcy、TNF-α和IL-6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CAS组Hcy、TNF-α和IL-6存在正相关关系(r=0.441,0.453,P均<0.05)。结论 Hcy变化与TNF-α及IL-6有关,与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颈动脉狭窄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同型半胱氨酸 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会平 温慧军 +1 位作者 杨金锁 张改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13期1399-1400,共2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狭窄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D-二聚体(DD)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Hcy、DD水平,并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再根据DSA结果将患者分为颈动脉正常组(28例)、轻度狭窄组...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狭窄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D-二聚体(DD)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Hcy、DD水平,并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再根据DSA结果将患者分为颈动脉正常组(28例)、轻度狭窄组(32例)、中度狭窄组(29例)和重度狭窄组(35例),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各狭窄组患者血清DD、Hcy水平均显著高于颈动脉正常组,重度狭窄组DD、Hcy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明显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结论 Hcy、DD是血管炎症的标志物,其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在临床诊断及病情判断上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同型半胱氨酸 D-二聚体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建军 杨金锁 温慧军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组)、136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液标本,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浆HCY水平,Glauss凝固法测定FIB...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组)、136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液标本,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浆HCY水平,Glauss凝固法测定FIB及DD水平,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结果 ACI组HCY、CRP、FIB和DD的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CI组HCY、CRP、FIB和DD存在正相关(r=0.432,0.468,0.415,均P<0.05)。结论 HCY变化与CRP、FIB及DD有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四者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胱抑素C及载脂蛋白B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32
12
作者 于翔 温慧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17-31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胱抑素C(Cystatin C Cys-C)及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 ApoB)的关系。方法 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无斑块组(32例)、稳定斑块组(38例)及不稳定斑块组(42例);检测各组患...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胱抑素C(Cystatin C Cys-C)及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 ApoB)的关系。方法 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无斑块组(32例)、稳定斑块组(38例)及不稳定斑块组(42例);检测各组患者血清Cys-C及ApoB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稳定斑块组及不稳定斑块组血清Cys-C及ApoB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均P<0.05);不稳定斑块组高于稳定斑块组(均P<0.05)。且随着斑块程度的增加,其血清Cys-C及ApoB水平也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血清Cys-C及ApoB水平可以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胱抑素C 载脂蛋白B
下载PDF
益母草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温慧军 杨金锁 张建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1587-1588,共2页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通过本实验方法显示测定再灌注后缺血侧脑梗死范围及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通过本实验方法显示测定再灌注后缺血侧脑梗死范围及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益母草注射液能减少大鼠脑梗死体积,能提高脑组织中SOD活性,减少MDA的生成,减少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坏死。结论:益母草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具有良好的新药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并发症 再灌注损伤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动物 实验 大鼠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敏 魏小利 +2 位作者 王小永 王颖 温慧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6期48-49,共2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均采用NIHSS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FMA及Barthel指数进行评估,观察早期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均采用NIHSS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FMA及Barthel指数进行评估,观察早期临床疗效。结果丁苯酞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患者症状均较入院时改善,NI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入院时降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升高。丁苯酞治疗组各观察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康复训练的方案与常规治疗方案相比可更好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丁苯酞 康复训练 神经功能缺损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叶酸、普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病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建军 杨金锁 温慧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11期1334-1335,共2页
目的探讨叶酸及普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 158例病人随机分为叶酸组(56例)、普伐他汀组(50例)、叶酸+普伐他汀组(52例)。叶酸组口服叶酸5mg,每日1次;普伐他汀组口服普伐他汀10mg,每日1次;叶酸+普伐他... 目的探讨叶酸及普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 158例病人随机分为叶酸组(56例)、普伐他汀组(50例)、叶酸+普伐他汀组(52例)。叶酸组口服叶酸5mg,每日1次;普伐他汀组口服普伐他汀10mg,每日1次;叶酸+普伐他汀组同时口服叶酸和普伐他汀,服药剂量及次数同叶酸组、普伐他汀组。结果 3组治疗后Hc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叶酸+普伐他汀组用药后血浆Hcy水平与叶酸组及普伐他汀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叶酸和普伐他汀联用对降低血浆Hcy水平优于单用叶酸或普伐他汀,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急性脑梗死 叶酸 普伐他汀
下载PDF
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与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侯瑞华 吕麦扣 温慧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8期805-809,共5页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脑梗死(young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YACI)患者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D-dimer to fibrinogen ratio,DFR)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4年2月-2020年9月进行了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contra...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脑梗死(young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YACI)患者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D-dimer to fibrinogen ratio,DFR)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4年2月-2020年9月进行了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检查的首次发病的YACI患者为观察组,根据CEUS检查结果将颈动脉斑块分为1~4级;根据NIHSS评分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分为轻、中、重度。另外选取同期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且结果正常的体检青年人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人口学信息、血管危险因素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凝血功能结果中的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计算DFR。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对观察组中DFR与颈动脉斑块分级和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观察组96例,对照组67例。观察组DFR数值高于对照组([102.06±13.05)×10^(-3) vs(71.35±18.1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观察组中DFR数值与神经能缺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16,P=0.038),与颈动脉斑块CEUS分级也呈正相关(r=0.879,P=0.032)。结论YACI患者的DFR数值与颈动脉斑块分级及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有关,可能是判断YACI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病情严重程度的新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 急性脑梗死 青年 颈动脉斑块 神经功能缺损 危险因素
下载PDF
PLR和DFR结合WELLS评分对青年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17
作者 侯瑞华 何尧利 温慧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916-919,共4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和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D-dimer to fibrinogen ratio,DFR)结合WELLS评分对预测青年脑出血(young cerebral hemorrhage,YCH)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deep ve... 目的研究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和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D-dimer to fibrinogen ratio,DFR)结合WELLS评分对预测青年脑出血(young cerebral hemorrhage,YCH)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deep vein thromboembolism,LDVTE)的效果,实现早期诊断和预防治疗。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09例YCH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血栓组(33例)和非血栓组(76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中的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curve,AUC)、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评价PLR及DFR结合WELLS评分的诊断价值。结果血栓组的PLR数值、DFR数值及WELLS评分为(149.20±52.17)、(118.46±8.37)及(2.67±0.48);非血栓组分别为(95.27±29.48)、(75.28±10.16)及(0.72±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应用对YCH患者发生LEDVT的灵敏度为97.65%、特异度为92.43%、漏诊率为2.35%、误诊率为7.57%,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51(P<0.05)。结论PLR、DFR结合WELLS评分对预测YCH患者发生LDVTE特异性高,漏诊率及误诊率低,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 青年 脑出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普伐他汀及叶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温慧军 杨金锁 张建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47-850,共4页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及叶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 164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异常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普伐他汀组、叶酸组及普伐他汀+叶酸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6个月,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血脂水平及...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及叶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 164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异常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普伐他汀组、叶酸组及普伐他汀+叶酸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6个月,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变化。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普伐他汀组、叶酸组和普伐他汀+叶酸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及血脂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普伐他汀组和普伐他汀+叶酸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普伐他汀+叶酸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另外两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普伐他汀和叶酸联合治疗对降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延缓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优于单一使用普伐他汀或叶酸,二者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值得临床大规模、多中心研究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高敏C反应蛋白 普伐他汀 叶酸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与内皮素-1及丙二醛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温慧军 吕敏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9期934-93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的关系。方法 11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动脉内膜正常组(12例)、动脉内膜增厚组(28例)及动...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的关系。方法 11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动脉内膜正常组(12例)、动脉内膜增厚组(28例)及动脉斑块组(78例);并将斑块组分为Ⅰ级斑块(21例)、Ⅱ级斑块(25例)、Ⅲ级斑块(32例)。测定各组患者血浆ET-1及MDA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和斑块组血浆ET-1水平分别为(2.34±0.27)ng/L、(3.96±0.38)ng/L和(6.23±0.42)ng/L;MDA水平分别为(4.20±0.48)nmol/ml、(6.18±0.52)nmol/ml和(8.37±0.65)nmol/ml。斑块组及内膜增厚组患者血浆ET-1(P=0.036,P=0.031)及MDA(P=0.046,P=0.022)水平均高于内膜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斑块组血浆ET-1(P=0.040)及MDA(P=0.034)水平高于内膜增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斑块组血浆ET-1(P=0.041)及MDA(P=0.037)水平随着斑块的严重程度而增加。结论血浆ET-1及MDA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颈动脉斑块 内皮素-1 丙二醛
下载PDF
硫辛酸对慢性酒精性周围神经病患者周围血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氧自由基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颖聪 温慧军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7期416-419,共4页
目的观察硫辛酸(LA)对慢性酒精性周围神经病(CAPN)患者周围血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6例CA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LA及甲钴胺静脉滴注,连用2w,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周围血NOS及ROS变化,并... 目的观察硫辛酸(LA)对慢性酒精性周围神经病(CAPN)患者周围血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6例CA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LA及甲钴胺静脉滴注,连用2w,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周围血NOS及ROS变化,并以神经系统症状评分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w后,两组均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周围血NOS及RO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w后,两组患者周围血NOS及ROS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LA对CAPN患者周围血NOS及ROS水平有降低作用,并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辛酸 慢性酒精性周围神经病 一氧化氮合酶 活性氧自由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