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敏感基线的建立及抗药性监测
1
作者 温智浩 朱广雪 +7 位作者 孙炳学 周荣佳 谢学文 柴阿丽 李磊 范腾飞 李宝聚 石延霞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6,共6页
为明确我国山东和辽宁地区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抗药性现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敏感性,建立了敏感基线;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了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乙霉威和腐霉... 为明确我国山东和辽宁地区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抗药性现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敏感性,建立了敏感基线;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了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乙霉威和腐霉利对多主棒孢敏感菌株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22±0.06)μg·mL^(-1)和(2.75±0.91)μg·mL^(-1),两者的敏感性频率均呈连续性单峰曲线,总体呈正态分布,可作为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敏感基线。对采集自山东和辽宁地区的828株多主棒孢菌进行抗性水平监测,发现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抗性水平不断升高,山东地区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抗性频率从2017年的58.06%和43.55%上升到2021年的91.30%和78.99%,辽宁地区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抗性频率从2017年的67.44%和53.49%上升到2021年的82.14%和83.33%。表明多主棒孢菌对乙霉威和腐霉利具有高度的抗性风险,建议在黄瓜生产中乙霉威和腐霉利与其他类型杀菌剂交替或者混合应用,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主棒孢菌 乙霉威 腐霉利 敏感基线 抗药性监测
下载PDF
新疆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与溃疡病复合侵染鉴定及防治建议 被引量:5
2
作者 康华军 温智浩 +4 位作者 袁军海 柴阿丽 许建军 何伟 李宝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3-86,共4页
近几年新疆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和溃疡病发生严重,且两种病害复合发生,均可在番茄叶片、茎秆、果实上显症,在进行防治时应综合分析病害发生的原因,做到预防为主,发病严重时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防治。新疆地处北纬37~47°之间,常... 近几年新疆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和溃疡病发生严重,且两种病害复合发生,均可在番茄叶片、茎秆、果实上显症,在进行防治时应综合分析病害发生的原因,做到预防为主,发病严重时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防治。新疆地处北纬37~47°之间,常年干燥少雨,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加工番茄种植基地,与美国加州、地中海并列为世界三大番茄酱产区。据新疆统计年鉴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 番茄溃疡病 溃疡病菌 细菌性斑点病菌 复合侵染
下载PDF
银川、徐州和赤峰地区番茄病毒病种类的鉴定
3
作者 温智浩 张胜丰 +6 位作者 谢学文 柴阿丽 李建设 李磊 范腾飞 石延霞 李宝聚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2-256,共5页
对2021年发生在银川、徐州、赤峰的番茄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斑驳、叶片皱缩卷曲、植株矮化等疑似番茄病毒病的症状进行了鉴定。利用12种番茄病毒病的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检测,发现所检测的不同地区样品中,侵染番茄最多的病毒为黄瓜花叶... 对2021年发生在银川、徐州、赤峰的番茄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斑驳、叶片皱缩卷曲、植株矮化等疑似番茄病毒病的症状进行了鉴定。利用12种番茄病毒病的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检测,发现所检测的不同地区样品中,侵染番茄最多的病毒为黄瓜花叶病毒(CMV),检出率为60.00%,其次是番茄斑萎病毒(TSWV),检出率为46.67%。通过核苷酸序列比对发现,检测出的这2种病毒与CMV(AJ131619.1)和TSWV(MK318839.1)同源性最高,相似度分别为97%和99%。同时,基于CMV和TSWV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表明,宁夏银川地区番茄病毒样本为CMV和TSWV复合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黄瓜花叶病毒 番茄斑萎病毒 RT-PCR
原文传递
拮抗细菌菌株YJ15的分离鉴定、发酵条件优化及对越橘灰霉病的防效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春伟 王燕 +9 位作者 张曦倩 董田 温智浩 刘倩茹 李田丽 王怡惠 王赛风 张作刚 王建明 王美琴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05-1916,共12页
从越橘(Vaccinium spp.)健康果实中分离获得65株内生细菌,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筛选出1株对灰葡萄孢具有高拮抗作用的菌株YJ15,经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暹罗芽胞杆菌(Bacillus siamensis)。在单因素... 从越橘(Vaccinium spp.)健康果实中分离获得65株内生细菌,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筛选出1株对灰葡萄孢具有高拮抗作用的菌株YJ15,经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暹罗芽胞杆菌(Bacillus siamensis)。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3个发酵重要因素(温度、pH和氮源)。利用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分析对菌株YJ15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获得最优发酵条件为葡萄糖20 g·L^(-1),酵母粉36.01 g·L^(-1),FeSO4 1.5 g·L^(-1),甘油1 g·L^(-1),K2HPO41.5 g·L^(-1),接种量1 mL,摇床转速150 r·min-1,温度31.35℃,pH 7.43,培养时间15 h。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菌株YJ15的发酵液对9种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抑菌率在43.42%~92.39%之间。菌株YJ15发酵液处理越橘果实后,灰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均明显小于对照,与多菌灵防效差异不显著,可用于越橘灰霉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橘灰霉病 拮抗细菌 鉴定 发酵条件 防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