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双绒毛膜双胎与自然妊娠双绒毛膜双胎妊娠结局比较
1
作者 武茜 余朝艳 温海秀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437-1442,共6页
目的 观察并比较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双绒毛膜双胎与自然妊娠双绒毛膜双胎孕妇的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在山西省汾阳医院/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汾阳医院住院分娩的200例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孕妇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 观察并比较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双绒毛膜双胎与自然妊娠双绒毛膜双胎孕妇的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在山西省汾阳医院/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汾阳医院住院分娩的200例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受孕方式不同分为ART组(64例)和自然妊娠组(136例),比较两组的基础资料、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新生儿结局;又根据颈项透明层检查建档时孕妇体质量指数(BMI)不同对研究对象进行分层,分为正常体重(BMI 18.5~24.9 kg/m2)、超重(BMI 25.0~27.9 kg/m2)和肥胖(BMI≥28.0 kg/m2)人群,比较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除ART组患者年龄显著高于自然妊娠组(P<0.05)外,两组的孕次、初产妇比例、BMI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RT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46.88%vs. 28.68%)、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率(42.19%vs. 22.79%)显著高于自然妊娠组(P<0.05);两组患者早产、贫血、产后出血、前置胎盘等的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RT组和自然妊娠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及低出生体重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RT组中超重肥胖亚组患者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8.97%vs. 28.00%)、GDM发生率(56.41%vs. 20.00%)显著高于正常体重亚组(P<0.05);自然妊娠组中超重肥胖亚组患者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37.50%vs. 18.75%)、GDM(31.94%vs. 12.50%)及早产发生率(16.67%vs. 1.56%)显著高于正常体重亚组(P<0.05);ART组中超重肥胖亚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8.97%vs. 37.50%)、GDM发生率(56.41%vs. 31.94%)显著高于自然妊娠组中的超重肥胖亚组(P<0.05)。结论 与自然妊娠双绒毛膜双胎孕妇相比,ART助孕双绒毛膜双胎孕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DM发生率明显升高,但不能排除年龄因素的影响;不管是自然受孕双绒毛膜双胎妊娠还是ART助孕双绒毛膜双胎妊娠,超重或肥胖都与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妊娠 辅助生殖技术 自然妊娠 妊娠结局
下载PDF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生理学混合式教学实践 被引量:7
2
作者 赵成瑞 常明亮 +3 位作者 吴惠文 祁文秀 宋晓辉 温海秀 《基础医学教育》 2021年第4期226-230,共5页
为在生理学教学中探索如何更好培养与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课题组参照对分课堂教学法及翻转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构建了一种以章节知识教学案例+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为两轴,将教学环节模块化,按“5+30+10”的教学流程重构教学过程的教学... 为在生理学教学中探索如何更好培养与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课题组参照对分课堂教学法及翻转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构建了一种以章节知识教学案例+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为两轴,将教学环节模块化,按“5+30+10”的教学流程重构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经过实践及调研,同时相关院校专家及同行认为,该教学模式在以培养与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有借鉴意义,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 教学模式 岗位胜任力 混合式教学
下载PDF
HBsAg阳性母亲服用替比夫定阻断HBV母婴传播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温海秀 张兴 +1 位作者 高淑红 师先锋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3期166-172,共7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系统地评价HBsAg阳性母亲服用替比夫定阻断HBV母婴传播的疗效。方法:通过检索CNKI、万方、Pubmed、CBM等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3篇文献研究,替比夫定组孕妇共1003...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系统地评价HBsAg阳性母亲服用替比夫定阻断HBV母婴传播的疗效。方法:通过检索CNKI、万方、Pubmed、CBM等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3篇文献研究,替比夫定组孕妇共1003例,对照组孕妇共106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替比夫定组孕妇分娩前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替比夫定组出生不同时间的婴儿HBsAg阳性率及HBV DNA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eta分析结果显示,替比夫定可以有效地阻断HBV母婴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母婴传播 META分析
下载PDF
综合应用统计软件及考试的教育测量学理论对生理学课程考试量化分析与评价
4
作者 赵成瑞 常明亮 +2 位作者 吴惠文 温海秀 魏建宏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2年第1期54-56,共3页
为进一步激发考试对教学的指挥棒作用,课题组通过对某医学院生理学试卷、试题及成绩,应用统计学软件及考试的教育测量学理论,系统分析与评价后,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点对点课程考核及成绩分析指标体系。经实践,同时相关院校专家及同行评估,... 为进一步激发考试对教学的指挥棒作用,课题组通过对某医学院生理学试卷、试题及成绩,应用统计学软件及考试的教育测量学理论,系统分析与评价后,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点对点课程考核及成绩分析指标体系。经实践,同时相关院校专家及同行评估,均认为该指标体系对于推进课程考核的改革与研究,实现精准化管理与教学,具有一定理论依据和方向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测量学理论 生理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山西某高校大学生乙肝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温海秀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15期75-78,共4页
目的:分析山西某高校学生乙肝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乙肝防控措施及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学校的450名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乙肝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乙肝... 目的:分析山西某高校学生乙肝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乙肝防控措施及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学校的450名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乙肝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乙肝知识总知晓率为65.1%,其中男生知晓率为62.9%,女生知晓率为66.1%;学生对乙肝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电视、网络、报刊等传播媒介";女生对"乙肝患者和乙肝携带者是否有区别?""乙肝可以痊愈吗?""我国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程序是什么?"的正确回答率显著高于男生(P<0.05);乙肝知识得分等级的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是否会主动了解乙肝知识、年级及专业间乙肝知识得分等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级、专业为学生乙肝知识得分等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大学生对乙肝知识了解不足,学校应加大乙肝知识宣传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乙肝防治知识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乙肝 知晓率
下载PDF
HBsAg阳性母亲服用替比夫定对婴儿乙肝疫苗应答的Meta分析
6
作者 温海秀 张栋标 +5 位作者 张兴 高淑红 师先锋 薛栋艳 赵婧 周婧婧 《智慧健康》 2020年第31期24-26,共3页
目的选择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地评价HBsAg阳性母亲孕期服用替比夫定对婴儿的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万方、知网、维普、Pubmed、Embase、CBM等数据库,筛选相关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目的选择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地评价HBsAg阳性母亲孕期服用替比夫定对婴儿的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万方、知网、维普、Pubmed、Embase、CBM等数据库,筛选相关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文献研究共计纳入6篇,服用替比夫定组的孕妇总共纳入549例,对照组的孕妇总计纳入801例。服用替比夫定组的孕妇所生婴儿纳入524例,对照组的孕妇所生婴儿共620例。Meta分析的结果最终显示,替比夫定组孕妇分娩所生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30,95%CI=0.16-0.55,P=0.0001)。结论Meta分析结果发现,HBsAg阳性母亲孕期若服用替比夫定可以显著地减少其分娩婴儿的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替比夫定 婴儿 乙肝疫苗 无/弱应答 META分析
下载PDF
流行病学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1
7
作者 温海秀 《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11期7-8,共2页
通过教学改革,探讨提高针对临床医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质量的方法。采用案例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施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等措施,提高教师能力培养,改革考核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通过优化教学... 通过教学改革,探讨提高针对临床医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质量的方法。采用案例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施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等措施,提高教师能力培养,改革考核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通过优化教学模式,注重授课教师的能力培养,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加强实验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培养。对流行病学教学采取一定改革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程掌握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教学水平 改革
下载PDF
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孕前体质量指数与早产的关系研究
8
作者 武茜 余朝艳 温海秀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1年第32期4-6,共3页
目的 分析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与早产的关系。方法 选取265例住院分娩的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以早产儿为病例组(144例),足月儿为对照组(121例)。比较两组的影响因素。结果 双绒毛膜双羊膜囊... 目的 分析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与早产的关系。方法 选取265例住院分娩的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以早产儿为病例组(144例),足月儿为对照组(121例)。比较两组的影响因素。结果 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新生儿早产率为54.3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可能混杂因素后,体重偏瘦、肥胖和超重是发生早产的三个危险因素。年龄≥35岁、身高<160 cm及孕前BMI是早产的危险因素。结论 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年龄≥35岁、身高<160 cm及孕前低体重、超重和肥胖均会使早产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 早产 体质量指数
下载PDF
山西某高校大学生乙肝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9
作者 温海秀 《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4期83-85,共3页
目的了解山西某高校学生乙肝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制定乙肝防控措施及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对在校生的4个年级中每个年级随机抽取45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结果乙肝知识总知晓率为65.27%,男生对乙肝知... 目的了解山西某高校学生乙肝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制定乙肝防控措施及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对在校生的4个年级中每个年级随机抽取45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结果乙肝知识总知晓率为65.27%,男生对乙肝知识的总知晓率为62.99%,女生对乙肝知识的总知晓率为66.61%。男生与女生乙肝知识得分等级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9,P=0.023),且男生的乙肝知识得分等级高的要显著低于女生(χ~2=5.535,P=0.019)。学生对乙肝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电视网络报刊等传播媒介"。结论大学生对乙肝知识了解不足,学校应加大乙肝知识宣传力度,开展乙肝防治知识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慢性乙型肝炎 知晓率 乙肝知识来源 乙肝宣传 乙肝防治
下载PDF
HBsAg阳性母亲HBV感染状况与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关系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杨志清 郝海昀 +9 位作者 史晓红 付振东 张芳 王雪飞 许喜喜 王斌 温海秀 丰淑英 汪波 王素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05-809,共5页
目的 分析HBsAg阳性母亲HBV感染状况与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关系。方法 2011年6月至2013年7月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择225对HBsAg阳性母亲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新生儿按0-1-6免疫接种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并随访至婴儿1周岁,采用... 目的 分析HBsAg阳性母亲HBV感染状况与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关系。方法 2011年6月至2013年7月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择225对HBsAg阳性母亲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新生儿按0-1-6免疫接种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并随访至婴儿1周岁,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荧光定量PCR检测母亲及婴儿外周血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 DNA载量。结果 HBsAg阳性母亲共检测出6种HBV感染模式,常见模式"HBsAg(+)、HBeAg(+)、抗-HBc(+)"(模式一)与" HBsAg(+)、抗-HBe(+)、抗-HBc(+)"(模式二)所占比例最多(92.5%,208/225);母亲HBV感染为模式一时,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11.3%)低于母亲HBV感染为模式二时的婴儿无/弱应答率(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P=0.029),随着母亲HBeAg水平的升高,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呈现下降趋势(χ2=4.86,P=0.028);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其他因素影响后结果显示,母亲HBeAg与降低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发生风险有关(OR=0.598,95%CI:0.378-0.947);HBsAg阳性母亲HBV DNA阳性率为54.2%,未发现母亲HBV DNA阳性与其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有关(χ2=0.22,P=0.640)。结论 HBsAg阳性母亲HBV感染模式以"HBsAg(+)、HBeAg(+)、抗-HBc(+)"与"HBsAg(+)、抗-HBe(+)、抗-HBc(+)"模式为主,且该2种模式下婴儿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情况有所不同;母亲HBeAg可能是其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保护因素;尚未发现HBsAg阳性母亲HBV DNA与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阳性 HBV清学标志物 HBV DNA 乙肝疫苗 应答
原文传递
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乙型肝炎疫苗无/弱应答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斌 许喜喜 +8 位作者 温海秀 都海昀 杨志清 史晓红 付振东 王雪飞 张芳 汪波 王素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11-915,共5页
目的探讨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的HBsAg阳性母亲及其新生儿286对,按我国0-1-6月免疫接种程序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并随访... 目的探讨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的HBsAg阳性母亲及其新生儿286对,按我国0-1-6月免疫接种程序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并随访至12月龄。检测母亲、新生儿及婴儿外周血HBV血清标志物及HBVDNA;探讨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影响因素。结果286例婴儿中,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为18.53%(53/286)。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母亲HBVDNA≥1×10’copies/ml时其婴儿发生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风险是HBVDNA阴性的2.592倍(OR=2.592,95%CI:1.121~5.996);分娩方式为阴道产时其婴儿发生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风险是剖宫产的1.932倍(OR=1.932,95%CI:1.021~3.654)。二者既不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1.055,95%CI:0.209~5.321),也不存在相加交互作用(RERI=1.617,95%CI:-4.038~7.272;AP=-0.364,95%CI:-0.527~1.225;S/=1.195,95%CI:0.270~13.135)。将母亲HBVDNA分组后,剖宫产与阴道产对婴儿发生乙肝疫苗无/弱应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sAg阳性母亲HBVDNA≥1×10^7copies/ml时,其婴儿易发生乙肝疫苗无/弱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疫苗 婴儿 无/弱应答
原文传递
白介素-6和白介素-12在HBsAg阳性母亲婴儿乙肝疫苗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雪飞 史晓红 +10 位作者 许喜喜 杨志清 郝海昀 张芳 王斌 温海秀 付振东 王婷 丰淑英 汪波 王素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50-953,共4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2(IL-12)在HBsAg阳性母亲婴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收集91例HBsAg阳性孕妇足月分娩的新生儿并对其随访至12月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化学发光免疫试验(C...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2(IL-12)在HBsAg阳性母亲婴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收集91例HBsAg阳性孕妇足月分娩的新生儿并对其随访至12月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化学发光免疫试验(CLIA)检测新生儿及婴儿外周血HBVDNA及HBV血清学标志物;利用ELISA检测新生儿及婴儿外周血IL-6和IL-12的水平。结果91例婴儿中,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为35.16%(32/91)。无/弱应答组在新生儿期和婴儿期IL-6水平均低于强应答组,而IL-12水平均高于强应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从新生儿期到婴儿期,无/弱应答组及强应答组的IL-6水平均升高,而IL-12水平均降低,其变化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婴儿抗-HBs水平与新生儿期及婴儿期IL-6呈正相关(^=0.70、0.79,均P〈0.叭),与IL-12呈负相关(n=-0.71、-0.72,均P〈0.01)。从新生儿期到婴儿期,IL-6升高程度与婴儿抗-HBs水平呈正相关(L=-0.74,P〈0.01),IL-12的降低程度与婴儿抗-HBs水平存在负相关(L=-0.42,P〈0.01)。新生儿期和婴儿期IL-6与IL—12间均呈负相关(ri=-0.68、-0.70,均P〈0.01)。结论IL-6可能促进HBsAg阳性母亲婴儿乙肝疫苗免疫应答,而IL-12则可能抑制免疫应答,IL-6与IL-12共同影响HBsAg阳性母亲婴儿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6 白介素-12 乙肝疫苗 无/弱应答
原文传递
孕期大气细颗粒物PM2.5暴露及对早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程雁鹏 冯永亮 +11 位作者 段小丽 赵楠 王君 李春霞 郭朋鸽 解冰洁 张芳 温海秀 李玫 王颖 王素萍 张亚玮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2-577,共6页
目的 探讨空气中粒径≤2.5μm的颗粒物(PM2.5)对早产的影响情况。方法 以受孕日期在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之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太原市区188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WHO对早产的定义,将研究对象分为早产组和足... 目的 探讨空气中粒径≤2.5μm的颗粒物(PM2.5)对早产的影响情况。方法 以受孕日期在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之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太原市区188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WHO对早产的定义,将研究对象分为早产组和足月产组,关联性分析时再将早产组分为轻度早产组、早期早产和极早早产组。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资料、健康状况、分娩情况、家庭准确住址等资料;收集太原市8个监测点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0月10日PM2.5日平均浓度,根据反距离加权法计算孕妇孕期每天PM2.5暴露浓度,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M2.5对早产的影响情况。结果 1839例产妇的早产发生率为8.21%(151/1839)。调整孕妇年龄、孕妇文化程度、孕前BMI等因素后结果显示,在分娩前第2周PM2.5浓度暴露值每增加10μg/m^3,早产风险增加8.7%(OR=1.087,95%CI:1.001-1.182),轻度早产风险增加9.9%(OR=1.099,95%CI:1.007-1.200)。分娩前第2周孕妇处于PM2.5高水平环境(≥75μg/m^3)中,早产风险增加0.8%(OR=1.008,95%CI:1.000-1.017),轻度早产风险增加1.0%(OR=1.010,95%CI:1.001-1.018)。结论 孕妇在孕晚期尤其是在分娩前半个月,PM2.5高浓度暴露会导致早产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早产 反距离加权法
原文传递
新生儿HBV血清标志物及免疫状态与乙型肝炎疫苗无/弱应答的关系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芳 王素萍 +11 位作者 史晓红 王雪飞 高怡 郭健 张临瑞 王婷 温海秀 许喜喜 杨志清 王斌 汪波 丰淑英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74-1079,共6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HBV血清标志物及免疫状态对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HBsAg阳性孕产妇及其足月新生儿386对,按我国0-1-6月免疫接种程序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目的 探讨新生儿HBV血清标志物及免疫状态对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HBsAg阳性孕产妇及其足月新生儿386对,按我国0-1-6月免疫接种程序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并随访至12月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孕产妇、新生儿及其12月龄(婴儿)的外周血HBV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水平;利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检测新生儿及婴儿的外周血TLR3蛋白表达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DCs)数量和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新生儿HBV血清标志物以“HBeAg^+抗-HBe^+”、“HBsAg^+HBeAg^+抗-HBe^+”、“HBsAg^+”和“HBV血清标志物全阴,HBVM-”为主;“HBeAg^+抗-HBe^+”模式下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为5.2%,低于其他3种模式的20.0%、40.0%和22.5%。4种主要HBV血清学模式下婴儿的CD4^+ T淋巴细胞和CD8^+ T淋巴细胞数量、新生儿及婴儿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抗-HBe^+”模式下新生儿及婴儿的IL-6水平均高于“HBVM-”模式;新生儿及婴儿的IL-6水平均与抗-HBs水平呈正相关;血清IL-6水平〉1 112.0 pg/ml的新生儿发生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风险下降了61.4%(OR=0.386,95% CI:0.266~0.561,P〈0.001)。结论 新生儿“HBeAg^+抗-HBe^+”模式及高水平IL-6者的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较低,新生儿各血清学标志物组合模式与免疫状态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模式 乙肝疫苗无/弱应答 新生儿 白介素-6
原文传递
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外周血IL-10和IL-12水平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应答的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婷 高怡 +4 位作者 温海秀 郭健 汪波 丰淑英 王素萍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65-768,786,共5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水平与其接种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关系。方法 选择98对HBsA...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水平与其接种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关系。方法 选择98对HBsAg阳性母亲及其足月分娩新生儿,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和化学发光免疫试验(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分别检测母儿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DNA)和HBV血清学标志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ant assay,ELISA)检测新生儿外周血IL-10、IL-12水平。新生儿全程接种乙肝疫苗随访至12月龄,检测血清抗-HBs水平。结果 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为32.65%。单因素分析,新生儿外周血IL-10和IL-12水平与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有关(均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母亲HBeAg、母亲HBVDNA、新生儿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eantigen,HBeAg)等因素,新生儿外周血IL-10水平〈174.05pg/ml者易发生乙肝疫苗免疫无或弱应答(OR=8.35,95%CI:1.83-38.14)。分级分析,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随IL-10水平增加呈下降趋势(2趋势=4.41,P=0.036)。结论 HBsAg阳性母亲婴儿乙肝疫苗免疫无或弱应答可能与其新生儿期外周血IL-10水平低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肝炎 乙型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HBsAg阳性母亲HBeAg状态和分娩方式对HBV宫内传播的影响及交互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温海秀 张芳 +9 位作者 王婷 王斌 王雪飞 许喜喜 付振东 郭健 张临瑞 高怡 汪波 王素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91-795,共5页
目的了解HBsAg阳性母亲HBeAg状态与分娩方式对新生儿HBV宫内传播的影响及交互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的344对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及分... 目的了解HBsAg阳性母亲HBeAg状态与分娩方式对新生儿HBV宫内传播的影响及交互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的344对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及分娩情况等资料,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分别检测母亲及新生儿血清HBV标志物与HBVDNA,根据新生儿是否有HBV宫内传播分为病例组(42例)和对照组(302例)。采用单因素,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母亲HBeAg状态和分娩方式对HBV宫内传播的影响及交互作用。结果344例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HBV宫内传播率为12.21%(42/344),母亲HBeAg阳性和阴性两组新生儿HBV宫内传播率分别为18.52%(30/162)和6.59%(12/182),阴道产和剖宫产两组新生儿HBV宫内传播率分别为22.22%(34/153)和4.19%(8/19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e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发生HBV宫内传播的风险是HBeAg阴性母亲所生新生儿的3.003倍(OR=3.003,95%CI:1.368~6.593),分娩方式为阴道产时新生儿发生HBV宫内传播的风险是剖宫产的7.333倍(OR=7.333,95%CI:3.108—17.302)。母亲HBeAg状态和分娩方式存在相加交互作用,其超额相对危险度(RERI)、交互作用归因比(AP)和交互作用指数(SI)分另0为14.229(95%CI:-8.479—36.938)、0.587(95%CI:0.271~0.903)和2.579(95%CI:1.100~6.047),但不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1.084,95%CI:0.720~1.632)。结论母亲HBeAg阳性和阴道产可能是新生儿HBV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母亲HBeAg状态与分娩方式存在相加交互作用。建议HBeAg阳性母亲行剖宫产的方式结束分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 乙型肝炎E抗原 分娩方式 交互作用
原文传递
HBsAg阳性母亲妊娠中晚期服用替比夫定对婴儿乙型肝炎疫苗无/弱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许喜喜 王斌 +9 位作者 王雪飞 温海秀 张芳 杨志清 郝海昀 王婷 史晓红 付振东 汪波 王素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目的 检测新生儿外周血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10(IL-10)含量,探讨HBsAg阳性母亲妊娠中晚期服用替比夫定对婴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在太原市第三人... 目的 检测新生儿外周血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10(IL-10)含量,探讨HBsAg阳性母亲妊娠中晚期服用替比夫定对婴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321对HBsAg阳性孕妇及新生儿,根据HBsAg阳性孕妇妊娠中晚期替比夫定服用情况将其分为服药组和未服药组,对新生儿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并随访至12月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分别检测母亲、新生儿及婴儿外周血HBV血清学标志物与HBV DNA,ELISA检测新生儿外周血IFN-γ、IL-10含量。结果 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为17.99%。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HBsAg阳性母亲妊娠中晚期服用替比夫定是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保护因素(aRR=0.119,95%CI:0.014~0.974);以新生儿血清IFN-γ、IL-10含量中位数为界分为高含量组与低含量组,研究发现服药组发生新生儿血清IFN-γ、IL-10高含量的可能性较大(aRR=8.684,95%CI:1.977~38.140;aRR=5.330,95%CI:1.278~22.236),新生儿血清IFN-γ、IL-10高含量组发生乙肝疫苗免疫无/弱应答的可能性较小(aRR=0.300,95%CI:0.105~0.857;aRR=0.104,95%CI:0.030~0.354)。结论 HBsAg阳性母亲妊娠中晚期服用替比夫定发生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可能性较小,其可能通过促进新生儿IFN-γ和IL-10分泌来降低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乙型肝炎疫苗 无/弱应答 干扰素-Γ 白介素-10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