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体富营养化及物种入侵对星云湖食物网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邓素炎 郭雯 +5 位作者 温雯雯 王明果 黄林培 陈子栋 陈光杰 赵帅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2-943,共12页
以云南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星云湖为研究区域,于2019~2020年对星云湖水质样品、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浮游碳源)、沉水植物(底栖碳源)、流域有机质(陆源)以及消费者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等生物样品进行系统采集,甄别了星云湖初级生产者... 以云南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星云湖为研究区域,于2019~2020年对星云湖水质样品、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浮游碳源)、沉水植物(底栖碳源)、流域有机质(陆源)以及消费者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等生物样品进行系统采集,甄别了星云湖初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并使用MixSIAR模型对消费者食物来源进行量化,对比分析以初级生产者(模式A)、以碳源贡献权重(模式B)和以初级消费者(模式C)3种不同氮稳定同位素基准计算的消费者营养级结果,进而构建适用于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的食物网结构,探讨富营养化以及外来入侵物种可能对星云湖食物网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MixSIAR模型结果显示浮游碳源、底栖碳源、陆源对消费者的贡献分别为77.3%、12.2%、10.5%,且沿岸带、敞水区不同生境鱼类的碳同位素信号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与浮游碳源的相近,指示浮游碳源是富营养湖泊消费者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其能量传输以浮游路径为主.对于不同食性的鱼类,杂食性鱼类的基础食物源(CR)跨度大,而肉食性鱼类营养长度(NR)更高,两者的核心生态位分离,且杂食性鱼类的核心生态位面积(3.79)高于肉食性鱼类(2.46),表明杂食性鱼类具有更高的适应性.模式B计算的营养级结果与消费者的食性较一致,可应用于星云湖消费者营养级计算.模式B结果显示,星云湖食物链长度为3.73,顶级掠食者为抚仙鲇,入侵物种太湖新银鱼营养级(3.37)次之,且与星云白鱼(3.01)在食物和生存空间上存在竞争.研究认为,富营养化导致的物源和能流的改变以及外来物种的入侵是造成星云湖土著鱼类资源衰退、食物网结构中生物多样性减少及生态系统功能弱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物种入侵 碳氮稳定同位素 MixSIAR模型 营养级 湖泊食物网 星云湖
下载PDF
昆明城市土壤有机碳氮含量及其稳定同位素耦合关系研究
2
作者 马锐麒 温雯雯 +3 位作者 冯长涛 吕娜 王明果 黄林培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4-1314,共11页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土壤已成为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氮含量、稳定同位素组成分布特征及其耦合关系是了解城市土壤碳氮循环过程的重要途径.选取昆明市区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不同的公园绿地、居住...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土壤已成为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氮含量、稳定同位素组成分布特征及其耦合关系是了解城市土壤碳氮循环过程的重要途径.选取昆明市区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不同的公园绿地、居住绿地、道路绿地、耕地4类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开展0—20 cm土壤有机质碳氮元素及其同位素组成的空间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城市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有机碳(SOC)和总氮(TN)含量中值分别为6.14 g·kg^(−1)和0.55 g·kg^(−1),较全国城市土壤平均水平低27.22%(C)和28.57%(N).土壤有机碳同位素(δ^(13)C)平均值为-25.22‰±1.56‰,氮同位素(δ^(15)N)则分布范围较广,为1.22‰—10.12‰,平均值为6.55‰±1.58‰,显著高于其他自然土壤δ^(15)N值. 4类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土壤SOC、TN含量显著偏高,δ^(13)C和δ^(15)N值显著偏正.垂向分布上,公园绿地、居住绿地、道路绿地SOC、TN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δ^(13)C和δ^(15)N值则呈现富集趋势,表明重同位素^(13)C、^(15)N在土壤腐殖质中富集.耕地土壤因人为耕作,理化性质分层特征不明显.昆明市较低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城市化进程导致的土地利用类型改变、绿化年限影响的成土时间较短以及昆明市气候、土质、植被类型等多因素有关.昆明城市土壤δ^(13)C值主要受昆明C_(3)、C_(4)植被覆盖度等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而δ^(15)N值由于受城市中水灌溉影响,显著偏正于自然土壤,指示人类活动已显著改变城市土壤氮循环过程,使土壤中更富集重同位素^(15)N.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垂向分布特征揭示有机质的分解、转化过程会对碳、氮同位素产生分馏作用,且氮同位素分馏高于碳同位素的分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壤 有机碳 全氮 碳氮稳定同位素 土地利用类型 昆明
原文传递
人类活动影响下异龙湖浮游植物碳氮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旭 郭雯 +6 位作者 王明果 李平 温雯雯 陈丽 郑昕 黄林培 陈光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087-3099,共13页
于2020年9月~2022年6月在异龙湖开展了20个点位、8个季节的水体水质、浮游植物碳氮同位素信号等内容的系统调查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δ^(13)C信号分布范围为-28.98‰~-22.32‰,呈现了丰水年份(-26.89‰±1.34‰)低于枯水年... 于2020年9月~2022年6月在异龙湖开展了20个点位、8个季节的水体水质、浮游植物碳氮同位素信号等内容的系统调查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δ^(13)C信号分布范围为-28.98‰~-22.32‰,呈现了丰水年份(-26.89‰±1.34‰)低于枯水年份(-25.30‰±0.97‰)、9月高于其他月份等变化模式,同时出现了西部湖区高于中部、东部湖区的空间分布特征.浮游植物δ^(15)N信号分布范围为-0.28‰~10.25‰,且丰水年份(6.28‰±1.07‰)高于枯水年份(2.78‰±1.55‰),施肥季节(6、12月)低于其他季节,以及在雨季(9月)和旱季初期(12月)西部湖区高于中部、东部湖区的空间分布特征.统计分析表明,随着异龙湖水量的上升,具有较低δ^(13)C信号的流域无机碳输入增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降低,可能改变了浮游植物利用的无机碳源及其生长速率,从而造成了浮游植物δ^(13)C信号的显著下降,反映了调水补水措施等人类活动影响下浮游植物δ^(13)C信号的快速响应.同时,浮游植物较低的δ^(15)N分布特征及其与水体NH4+-N浓度密切相关,反映了异龙湖氮素来源于以氨肥为主的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并通过浮游植物吸收等过程影响了湖泊生态系统的氮循环模式.而有机肥替代化肥措施实施后异龙湖浮游植物δ^(15)N呈现出随水量显著升高的特征,反映了生态环境修复措施显著改变了异龙湖的氮素来源.MixSIAR模型结果表明,异龙湖氮源中农业面源污染从枯水年份的88.4%下降至丰水年份的79.0%,其中化肥贡献率从41.2%下降至14.0%,有机肥占比从47.2%上升到65.0%,而点源污染贡献率则从11.6%升高至21.0%.由此可见,调水补水工程、有机肥替代化肥等人类治理活动降低了异龙湖水体的营养盐浓度,并通过增加δ^(13)C偏低的流域碳源和δ^(15)N偏高的有机肥氮源导致浮游植物δ^(13)C信号的降低和δ^(15)N信号的升高,反映了湖泊治理和环境修复措施对湖泊初级生产者碳氮稳定同位素及其循环过程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龙湖 浮游植物 碳氮稳定同位素 湖泊修复 同位素混合模型
下载PDF
玉米和小麦作为碳氮同位素工作标样的可行性实验分析
4
作者 温雯雯 黄林培 王磊 《科技风》 2015年第1期118-119,共2页
随着稳定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的提高,碳氮同位素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玉米和小麦籽粒的稳定碳氮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实验分析,通过与两种稳定碳氮同位素国际标样的对比研究探讨两种工作标样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玉... 随着稳定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的提高,碳氮同位素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玉米和小麦籽粒的稳定碳氮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实验分析,通过与两种稳定碳氮同位素国际标样的对比研究探讨两种工作标样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和小麦籽粒的稳定碳氮同位素实验值呈现良好的稳定性,具有作为稳定碳氮同位素工作标样的潜力;同时,不同的进样量对样品的质谱峰强度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碳氮同位素 玉米 小麦 工作标样 可行性
下载PDF
辽宁阜新早白垩世几种松柏类化石微细构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杜宝霞 闫德飞 +3 位作者 孙柏年 邓胜徽 解三平 温雯雯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7-338,共12页
采集了辽宁阜新盆地下白垩统的3种松柏类植物化石,分别为Cephalotaxopsis haizhouensis Shang,Elatocladus cf.dunnii Miller et Lapasha和Elatides harrisii Chow。对三者的表皮微细构造进行了详细研究,其中Cephalotaxopsis haizhouen... 采集了辽宁阜新盆地下白垩统的3种松柏类植物化石,分别为Cephalotaxopsis haizhouensis Shang,Elatocladus cf.dunnii Miller et Lapasha和Elatides harrisii Chow。对三者的表皮微细构造进行了详细研究,其中Cephalotaxopsis haizhouensis和Elatocladus cf.dunnii的微细构造特征总体反映了一种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根据它们的表皮构造和气孔带特征,与现生种表皮微细构造做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现生植物Cephalotaxus sinensis和Cephalotaxus fortunei可以作为化石植物Cephalotaxopsishaizhouensis和Elatocladus cf.dunnii的最近现存对应种,通过这两种化石植物与其最近现存对应种的气孔比率定量重建了阜新盆地早白垩世的古大气CO2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松柏类 微细构造 早白垩世 古气候 阜新 辽宁
下载PDF
云南腾冲上新统Litsea cf.chunii的角质层微细构造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戴静 孙柏年 +3 位作者 解三平 林志成 温雯雯 吴靖宇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28,共7页
在云南省腾冲县上新统芒棒组发现了保存较好的被子植物压型化石高山木姜子(相似种)Litseacf.chunii Cheng.该化石叶片呈窄椭圆形,基部楔形,顶端短尖,叶全缘,中脉直,二级脉羽状,与中脉夹角为30°~50°,近叶边缘微弯曲,羽状脉。... 在云南省腾冲县上新统芒棒组发现了保存较好的被子植物压型化石高山木姜子(相似种)Litseacf.chunii Cheng.该化石叶片呈窄椭圆形,基部楔形,顶端短尖,叶全缘,中脉直,二级脉羽状,与中脉夹角为30°~50°,近叶边缘微弯曲,羽状脉。进一步分析了化石叶片的角质层微细构造,利用叶结构结合表皮特征的分析方法提高了对化石植物分类鉴定的准确性。化石叶片的角质层特征主要表现为:上表皮无气孔器,表皮细胞多为四或五边形,排列呈规则的网格状,垂周壁直或微弯,平周壁光滑,毛基较少;下表皮细胞排列同上表皮,具平列型气孔器,其长轴无定向性,气孔器由下陷的保卫细胞和两个上拱的副卫细胞组成,具有单细胞毛基,根部由5~6个辐射状的细胞组成。同现生高山木姜子Litseachunii相比,化石叶片具有更小的毛基密度,推测毛基的增加是由于气候变冷所致。由此通过化石和现生叶片角质层的对比分析推断滇西地区上新世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化石 高山木姜子 表皮构造 上新统 云南腾冲
下载PDF
黑龙江七台河下白垩统苔类化石Marchantiolites blairmorensis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林志成 闫德飞 +5 位作者 孙柏年 李相传 吕晓东 何文龙 杜宝霞 温雯雯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共6页
近来于黑龙江七台河勃利盆地城子河组中发现了一种大型叶状体苔类化石.借鉴蕨类化石羽状复叶结构的描述方法,提出了一套新的术语并用来准确描述这种苔类化石.在体式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详细研究了这种二歧式分叉的大型叶状体苔类的宏观... 近来于黑龙江七台河勃利盆地城子河组中发现了一种大型叶状体苔类化石.借鉴蕨类化石羽状复叶结构的描述方法,提出了一套新的术语并用来准确描述这种苔类化石.在体式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详细研究了这种二歧式分叉的大型叶状体苔类的宏观和微观特征,并与同时代或同分布区的其他苔类化石分析对比后,确定为古似地钱属的Marchantiolites blairmorensis.这种苔类化石在黑龙江的首次发现表明早白垩世M.blairmorensis在中国的分布区已北延至黑龙江东部,亦佐证了城子河组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并推论勃利盆地当时的古生态环境为溪流发育、植被繁盛的湖泊沼泽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chantiolites blairmorensis 苔类化石 城子河组 下白垩统 黑龙江省
下载PDF
云南临沧晚中新世梣属翅果化石及其古植物地理学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磊 解三平 +3 位作者 刘珂男 温雯雯 张利锐 孙柏年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331-342,共12页
梣属植物是北半球古近纪和新近纪化石记录中最具代表性的种属之一。对采自云南临沧晚中新世的一种梣属翅果化石Fraxinus cf.honshuensis进行了鉴定和描述,并通过梣属12个翅果化石种和9个现生种的形态特征的研究,分析了该属翅果形态从始... 梣属植物是北半球古近纪和新近纪化石记录中最具代表性的种属之一。对采自云南临沧晚中新世的一种梣属翅果化石Fraxinus cf.honshuensis进行了鉴定和描述,并通过梣属12个翅果化石种和9个现生种的形态特征的研究,分析了该属翅果形态从始新世直至现代的演化趋势及风力传播作用对翅果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属翅果在晚渐新世至中中新世时翅果的风力传播能力最强,传播距离最远,并且与化石记录具有较好的对应性。地史分布表明,该属植物最初可能通过白令陆桥和北大西洋陆桥由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迁徙,最终传播到亚热带和热带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中新世 梣属 翅果 形态特征 古植物地理 地层学
下载PDF
老年智能手机的消费需求调查研究——以郑州市为例
9
作者 温雯雯 宋艳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2年第8期185-188,共4页
21世纪,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在生理、心理方面和年轻人群体有着较大差异,而当下所谓“普适化”的智能手机已不符合老年人的需求,这对我国目前... 21世纪,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在生理、心理方面和年轻人群体有着较大差异,而当下所谓“普适化”的智能手机已不符合老年人的需求,这对我国目前手机市场如何以老年人的消费需求为导向研发“适老化”的手机发出挑战。本文以郑州市老年智能手机用户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以及4P营销理论研究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消费需求,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基于此作出了较为完善且独立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智能手机 消费需求 影响因素 对策建议
下载PDF
喀斯特富营养湖泊水体碳浓度及储量变化特征——以异龙湖为例
10
作者 王旭 温雯雯 +6 位作者 郭雯 李平 王明果 黄林培 王露 杨关绍 陈光杰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6-1333,共18页
为探究喀斯特富营养湖泊水体不同赋存形式碳浓度和碳储量动态变化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于2021年9月—2022年6月对异龙湖开展4个季节、20个点位的水质和水体碳浓度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发现,异龙湖水体碳以溶解碳占主导,溶解无机碳(... 为探究喀斯特富营养湖泊水体不同赋存形式碳浓度和碳储量动态变化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于2021年9月—2022年6月对异龙湖开展4个季节、20个点位的水质和水体碳浓度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发现,异龙湖水体碳以溶解碳占主导,溶解无机碳(DIC)浓度在4种赋存形式碳中最高为(41.26±4.93)mg/L,溶解有机碳(DOC)次之为(16.23±2.23)mg/L,颗粒碳浓度相对较低,颗粒有机碳(POC)和颗粒无机碳(PIC)浓度分别为(10.05±1.81)mg/L和(0.82±0.56)mg/L。异龙湖全年水体碳储量平均值为5.30 Gg C,4种赋存形式碳储量占比分别为60.57%(DIC)、23.77%(DOC)、14.53%(POC)和1.13%(PIC)。分析表明,异龙湖DOC、POC浓度与营养盐负荷及藻类生物量有关,指示其主要来源于藻源性有机碳。DIC浓度与DOC、水温、氨氮、入湖河流分布等因素相关,表明DIC受矿化作用、水温及流域水体稀释作用的共同驱动。PIC浓度与叶绿素a浓度和酸碱度有关,指示其主要受藻类光合作用导致的酸碱平衡破坏影响。异龙湖不同赋存形式碳浓度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反映了不同赋存形式水体碳存在迁移和转化,湖泊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生物量增加,造成有机碳浓度POC和DOC同步升高,同时有机质的矿化作用也引起无机碳与有机碳的协同变化。与其他湖泊相比,异龙湖具有更高的水体碳浓度水平,可能与异龙湖的富营养化、喀斯特地质背景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等因素有关。在碳储量上,水量是影响湖泊水体碳储量的关键因素,而富营养化提高了水体碳浓度和碳累积速率,增强了湖泊的碳汇效应,在全球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峻的背景下,湖泊水体碳储量在生态系统碳汇估算中的地位逐渐显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碳浓度 水体碳储量 喀斯特地区 富营养化 异龙湖
原文传递
异龙湖草型-藻型稳态转换的有机碳氮及其同位素源解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关绍 王旭 +5 位作者 郭雯 王明果 温雯雯 孔令阳 黄林培 陈光杰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061-3078,共18页
湖泊稳态转换导致湖泊由清水态向浊水态转变,不仅削弱湖泊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同时会对湖泊有机质来源组成及碳氮循环过程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采集了异龙湖20根短钻岩芯,对沉积物有机质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及C/N值进行测定,根据指标变化... 湖泊稳态转换导致湖泊由清水态向浊水态转变,不仅削弱湖泊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同时会对湖泊有机质来源组成及碳氮循环过程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采集了异龙湖20根短钻岩芯,对沉积物有机质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及C/N值进行测定,根据指标变化模式并结合前人研究结果,识别了异龙湖稳态转变前后草型阶段和藻型阶段两个时期。结果显示,沉积物δ^(15)N值较低(2.50‰±1.42‰),与化肥氮同位素信号相近,表明长期的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异龙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近百年来异龙湖从草型清水态向藻型浊水态的转变过程中,呈现碳同位素信号偏负、C/N值较低的藻源性有机质来源占比升高而水生维管束植物(δ^(13)C偏正,C/N值较高)来源降低的演变过程。进一步运用MixSIAR贝叶斯混合模型对异龙湖草型、藻型两个时期有机质来源的定量分析表明,浮游植物贡献率从草型湖泊阶段的26.69%±4.38%上升到藻型湖泊阶段的41.91%±5.03%;而沉水植物贡献率则由16.10%±6.26%下降到2.89%±1.09%。此外,较高的陆源有机质占比(草型:39.6%±3.5%,藻型:37.3%±3.4%),可能与较大的异龙湖流域与湖泊面积比(11.63)以及流域土地利用类型改变导致的地表侵蚀速率上升有关。草型和藻型阶段中挺水植物的相对贡献率没有显著差异(17.60%±1.87%和17.93%±1.62%),指示浅水湖泊湖滨带挺水植物分布广泛,受水体营养水平的影响较小;同时挺水植物纤维素含量高、降解速度慢,更容易在沉积物中保存,成为沉积物有机质的重要来源之一。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过程中有机质来源的定量研究有助于精准甄别不同有机质贡献情况,为制定湖泊管理策略与实施评估提供帮助,为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型和藻型湖泊 碳氮稳定同位素 沉积物有机质 定量化 异龙湖
原文传递
辽宁铁法盆地早白垩世Elatocladus manchurica(Yokoyama)Yabe及其对古环境的指示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宝霞 闫徳飞 +3 位作者 孙柏年 邓胜徽 解三平 温雯雯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9-221,共13页
分析产于辽宁铁法盆地下白垩统小明安碑组Elatocladus manchurica(Yokoyama)Yabe的叶形态结构及表皮构造特征,通过对中国的Elatocladus Halle属内化石记录以及其宏观枝叶形态及表皮特征进行对比,认为将Elatocladus manchurica归属于Cupr... 分析产于辽宁铁法盆地下白垩统小明安碑组Elatocladus manchurica(Yokoyama)Yabe的叶形态结构及表皮构造特征,通过对中国的Elatocladus Halle属内化石记录以及其宏观枝叶形态及表皮特征进行对比,认为将Elatocladus manchurica归属于Cupressaceae sensu lato较为合理。同时将Elatocladus manchurica与其最近现存对应种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进行表皮构造及叶结构特征的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气孔比率法半定量地重建早白垩世辽宁铁法盆地的大气CO2浓度为1026 ppmv,并讨论当前结果与相关碳循环模型推测值之间的差异,认为本文化石可用来进行古大气CO2浓度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atocladus manchurica CO2浓度 古环境 早白垩世 铁法盆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