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游承俐 孙学权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B05期216-220,共5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人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大问题。探讨了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提出的历史背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若干待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食用 农产品 质量安全 食品卫生 人体健康 中国
下载PDF
“土著知识”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游承俐 孙学权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36-41,45,共7页
“土著知识”是各地区人民为着繁衍生息在实践中积累创造的知识。它对人类社会如何持续发展有着借鉴意义 ,对科学技术发展是潜在资源。随着现代科技的推广 ,“土著知识”因被替代而走向湮没。本文对“土著知识”形成的特点及存在形态、... “土著知识”是各地区人民为着繁衍生息在实践中积累创造的知识。它对人类社会如何持续发展有着借鉴意义 ,对科学技术发展是潜在资源。随着现代科技的推广 ,“土著知识”因被替代而走向湮没。本文对“土著知识”形成的特点及存在形态、存在价值进行了论述 ,并对其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著知识 科学技术发展 走向 现代科技 创造 存在价值 实践 对策建议 借鉴意义 持续发展
下载PDF
国外农业科研、教育与推广相结合体制的特点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游承俐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74-76,共3页
介绍了国外农业科技体系运行机制的一些特点及优点,着重指出农业教育、科研与推广相结合体制促使科技人员更好地了解农民和企业需要,研究项目从农业生产与经营实践中来,为农民、市场和消费者服务,目的性很明确。同时,农民和企业家也可... 介绍了国外农业科技体系运行机制的一些特点及优点,着重指出农业教育、科研与推广相结合体制促使科技人员更好地了解农民和企业需要,研究项目从农业生产与经营实践中来,为农民、市场和消费者服务,目的性很明确。同时,农民和企业家也可参与到研究项目的确定与成果评定等活动中来,发挥农民和企业家对研究活动的关注和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 农业科研 教育 技术推广 科技体系 运行机制
下载PDF
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游承俐 孙学权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34,共6页
论述了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分析了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内涵、类型、特点和主要障碍;指出乡镇企业技术创新首先要从内部机制上进行创新;研究了乡镇企业内部机制包含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联;提出了政府推进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对... 论述了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分析了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内涵、类型、特点和主要障碍;指出乡镇企业技术创新首先要从内部机制上进行创新;研究了乡镇企业内部机制包含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联;提出了政府推进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企业 技术创新 内部机制 政府职能 工业企业
下载PDF
对我国可持续农业技术对策的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游承俐 孙学权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9-12,共4页
可持续农业是人类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并正在实践的农业发展战略。但由于不同国家 (或地区 )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不同和其工业化发展程度、农业生产水平以及文化传统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差... 可持续农业是人类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并正在实践的农业发展战略。但由于不同国家 (或地区 )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不同和其工业化发展程度、农业生产水平以及文化传统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差异 ,在实施可持续农业的实践中往往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 ,并相应的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本文从对国际可持续农业实施对策的比较研究中 ,研究分析了我国实施可持续农业技术对策所面对的自然资源、经济、社会、文化、农业等等环境条件 ,综合地、整体性地通观现实处境 ,分析了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提出了我国实施可持续农业技术对策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原则的建议。主要包括 :寻求农业和农村高质量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的技术、实施因地因时制宜的持续农业技术、重视开展农村技术创新、建立农民科技文化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农业 自然资源 技术 对策
下载PDF
建立省级农业发展数据库及其网络运行机制设想 被引量:2
6
作者 游承俐 李露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1996年第4期129-132,共4页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农业信息网络在我国的利用现状,强调了建立国家网络和省级地方网络的重要性,并以云南为例提出了建立省级农业发展数据库的设想和框架结构,分析了数据库的信息流向和辐射范围,建设网络运行机制应以用户为中心,双向...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农业信息网络在我国的利用现状,强调了建立国家网络和省级地方网络的重要性,并以云南为例提出了建立省级农业发展数据库的设想和框架结构,分析了数据库的信息流向和辐射范围,建设网络运行机制应以用户为中心,双向共振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发展 数据库 信息网络 信息利用
下载PDF
以云南为例看我国西部山区的新农村建设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游承俐 孙学权 《南方农村》 2007年第4期9-13,共5页
本文通过对云南农民收入增长情况的分析,指出西部山区新农村建设中工业反哺农业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云南 农民收入 西部山区 新农村建设 建议
下载PDF
新时期云南农业和农村发展对策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游承俐 孙学权 《云南农业科技》 2005年第3期7-10,共4页
关键词 农业 对策探讨 农村发展 云南 农村工作 科学发展观 21世纪 艰苦奋斗 城乡统筹 政策措施 发展机遇 工业化 态势 美元 中央 方针
下载PDF
关于我国西部山区的新农村建设问题——云南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游承俐 孙学权 《云南农村经济》 2007年第4期14-19,共6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是解放发展以生产为中心的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当前的重点工作是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本文讨论西部山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收入水平的现状及其提高的途径。选择以云南为例,是因为云南94%的耕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是解放发展以生产为中心的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当前的重点工作是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本文讨论西部山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收入水平的现状及其提高的途径。选择以云南为例,是因为云南94%的耕地为山地,云南省农业是较有代表性的西部山区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西部山区 云南省 农民收入水平 设问 山区农业 农村经济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云南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目标应为提高土地产出率 被引量:1
10
作者 游承俐 孙学权 《云南农村经济》 2007年第2期13-15,共3页
200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发展生产,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要着力发展现代农业。这里讲的现代农业是进入21世纪的农业。其主要的背景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日益提高以及人口增长对粮食等... 200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发展生产,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要着力发展现代农业。这里讲的现代农业是进入21世纪的农业。其主要的背景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日益提高以及人口增长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数量与质量需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特别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建立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不断增长需求为终极目标的高效能的现代农业。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建设 土地产出率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云南 新农村建设 质量需求 产品数量
下载PDF
借鉴城乡协调发展经验
11
作者 游承俐 孙学权 《人民论坛》 2007年第17期59-59,共1页
建设新农村经验各异,但有一条比较共同性的经验,这就是:以改善民生为目的,采取符合实际的强县方略,艰苦奋斗,在财政收入增加的情况下及时加大反哺农业力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地走向新规模、新水平、新速度,并... 建设新农村经验各异,但有一条比较共同性的经验,这就是:以改善民生为目的,采取符合实际的强县方略,艰苦奋斗,在财政收入增加的情况下及时加大反哺农业力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地走向新规模、新水平、新速度,并实现良性循环。山东省文登市及山西晋城市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的经验对促进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对我国西部山区农村经济脱贫致富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协调发展 发展经验 借鉴 新农村建设 城乡和谐发展 山区农村经济 艰苦奋斗 反哺农业
下载PDF
农业信息事业在信息化农业时代的位置
12
作者 游承俐 孙学权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1年第2期64-66,共3页
信息化农业和农业信息事业是两个密切相关又有本质区别的概念 ,常被人们混淆使用。本文分别介绍了信息化农业和农业信息事业的主要内涵和特征 ,提出了两者的关联点和区别点 ,讨论了农业信息工作在信息化农业时代的地位 。
关键词 信息化农业 农业信息事业 内涵 特征 农业信息机构 发展趋势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提高云南农业劳动力劳动效果的措施探析
13
作者 游承俐 陈瑛 孙学权 《云南农业科技》 2004年第5期4-6,共3页
关键词 云南 农业劳动力 劳动效果 农业生产力
下载PDF
云南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的实现途径
14
作者 游承俐 孙学权 《云南农村经济》 2006年第3期17-19,共3页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或即将在全国各地展开。在这个改变广大农村面貌、改变亿万农民生存状况、改变中国的伟大事业中,农民居于主体地位开发挥主体作用。如何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这个问题在实践中还需进一步认识。...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或即将在全国各地展开。在这个改变广大农村面貌、改变亿万农民生存状况、改变中国的伟大事业中,农民居于主体地位开发挥主体作用。如何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这个问题在实践中还需进一步认识。我们有的同志在口头上承认是一回事,而在实践中贯彻则是另一回事。比如,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有的地方不以发展生产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理解为村庄建设,认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有的不从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搞大拆大建,加重农民负担,使农民债务累累,甚至返贫;有的大搞形象工程,耗费很多而农民收益甚微;有的乱占耕地,破坏生态环境,等等。这些违背农民意愿、侵害农民利益情况的发生,究其思想要源,主要的一条就是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应有的主体地位、主体作用及实现途径认识不够,以致形成“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主体作用 新农村建设 云南 社会主义 农民生存 村庄建设 农民负担 形象工程 农民收益 生态环境
下载PDF
促农增收,力争云南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更上层楼
15
作者 游承俐 孙学权 《云南农村经济》 2003年第5期44-45,共2页
在新时期,发展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业是关系促农增收,关系城乡人民健康,关系建设小康社会的大事(一)加强食用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是实现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新时期农业与农村... 在新时期,发展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业是关系促农增收,关系城乡人民健康,关系建设小康社会的大事(一)加强食用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是实现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新时期农业与农村工作的方向和重大任务。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满足城乡消费者的需要,这是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责任,更是促农增效、促农增收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收 食用农产品 城乡 农业生产者 农产品质量安全 统筹发展 经营者 新时期 建设小康社会 必然要求
下载PDF
当前云南城乡统筹中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对策研究(摘)
16
作者 游承俐 孙学权 《云南农村经济》 2005年第1期26-27,共2页
(一)50多年来城乡经济均有较快发展,但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云南从1952年至2002年的50年中,总人口由1695万人增加到4333.1万人,增长1.6倍,年均增长1.9%。工农业总产值由13.41亿元增加到2588.01亿元,增长47倍,年均增长8%... (一)50多年来城乡经济均有较快发展,但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云南从1952年至2002年的50年中,总人口由1695万人增加到4333.1万人,增长1.6倍,年均增长1.9%。工农业总产值由13.41亿元增加到2588.01亿元,增长47倍,年均增长8%,其中,工业总产值由3.8亿元增加到1850.46亿元,年均增长11.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9.6亿元增加到737.55亿元,年均增长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加 南城 农林牧渔业 城乡统筹 农业总产值 农村工作 城乡经济 经济发展水平 对策研究
下载PDF
我国山区的农业机械化问题——以云南为例
17
作者 游承俐 孙学权 《云南农村经济》 2009年第3期29-30,共2页
一.我国山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局 回顾、研究60年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实践与艰难探索,我们可以获得以下最基本的认识。这就是:第一,农业机械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推进其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必然性... 一.我国山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局 回顾、研究60年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实践与艰难探索,我们可以获得以下最基本的认识。这就是:第一,农业机械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推进其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必然性选择,是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第二,发展中国家推进农业机械化必须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大体同步前进,但不是齐步前进。在一定时期内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化,而在其工业化达到一定水平时,则应用其发展起来的经济与技术力量装备农业、反哺农业,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发展 山区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社会可持续发展 云南 国家经济 技术力量 社会现代化
下载PDF
云南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目标问题探讨
18
作者 游承俐 孙学权 《云南农业科技》 2008年第3期22-24,共3页
200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发展生产,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要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是一个动态的、变化中的概念。这里讲的现代农业是进入21世纪的农业。其主要背景可分为2个... 200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发展生产,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要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是一个动态的、变化中的概念。这里讲的现代农业是进入21世纪的农业。其主要背景可分为2个方面:一方面,经济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日益提高以及人口增长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数量与质量需求日益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建设 云南 现代农业 经济社会发展 全球一体化 农村工作 农村建设 传统农业
下载PDF
云南新农村建设的艰巨性与对策
19
作者 游承俐 孙学权 《云南农村经济》 2006年第1期13-13,共1页
一、云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态势 第一,建设新农村非常必要、非常紧迫 1.云南农村人口多,比重大。2004年乡村人口比重为72%,比全国平均高出14个百分点。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云南 社会主义新农村 人口比重 基本态势 农村人口 百分点 乡村
下载PDF
从比较中研究云南农民收入现状与增收潜力
20
作者 游承俐 孙学权 《云南农业科技》 2004年第3期3-6,共4页
关键词 云南 农民收入 发展现状 发展潜力 比较研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 科教兴农 旅游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