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肩胛带恶性骨肿瘤切除术后肩关节功能的重建 被引量:2
1
作者 游木荣 荆珏华 +3 位作者 于秀淳 刘晓平 田大胜 钱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5期480-482,共3页
目的探讨肩胛带部恶性骨肿瘤的切除分型、保肢治疗的方法及其结果。方法 28例肩胛带部恶性骨肿瘤患者按照Malawer等提出的手术分类方法切除肿瘤,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保肢治疗,对患者进行肿瘤学结果评定,切除重建后功能评价。结果 28例患... 目的探讨肩胛带部恶性骨肿瘤的切除分型、保肢治疗的方法及其结果。方法 28例肩胛带部恶性骨肿瘤患者按照Malawer等提出的手术分类方法切除肿瘤,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保肢治疗,对患者进行肿瘤学结果评定,切除重建后功能评价。结果 28例患者中,3例失访,25例随访时间9~96个月,平均54个月,局部复发6例,死亡11例,根据Enneking肢体功能评价标准:瘤段切除灭活再植患者平均得分23分,异体骨关节移植患者平均24分,同侧锁骨翻转移植患者平均24分,人工假体置换患者平均26分。肩胛骨部分切除患者平均28.5分,全肩胛骨切除、肱骨头悬吊术患者平均25分。结论肩胛带恶性骨肿瘤可以彻底切除;其保肢方法较多,大部分患者手部功能得以保留,肩关节无痛并有一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带 骨肿瘤 切除术 重建 保肢术
下载PDF
肱骨近端恶性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重建 被引量:3
2
作者 游木荣 荆珏华 +4 位作者 于秀淳 田大胜 钱军 吕浩 詹俊峰 《临床骨科杂志》 2010年第4期387-390,共4页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重建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2例肱骨近端恶性肿瘤实施关节内肿瘤切除与重建术:3例采用瘤段切除灭活再植术,6例采用瘤段切除同侧锁骨翻转移植术,8例行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5例行瘤段切除同种异...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重建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2例肱骨近端恶性肿瘤实施关节内肿瘤切除与重建术:3例采用瘤段切除灭活再植术,6例采用瘤段切除同侧锁骨翻转移植术,8例行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5例行瘤段切除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结果 3例失访,19例获得随访,时间9~96(50.0±8.2)个月。局部复发4例,死亡8例。根据Enneking肢体功能评价标准:瘤段切除灭活再植患者得分为(22.8±1.4)分,同侧锁骨翻转移植患者得分为(24.2±1.6)分,异体骨关节移植患者得分为(23.9±1.5)分,人工假体置换患者得分为(26.1±1.8)分。结论肱骨近端恶性肿瘤切除后重建,成年人可首选人工假体置换,儿童及青少年可选用同侧锁骨翻转移植重建。术中需注意肩袖和外展装置的修复,大多数保肢者能保存一定的肩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 骨肿瘤 骨缺损 切除与重建
下载PDF
骨肉瘤组织中P选择素的表达对患者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游木荣 刘晓平 +1 位作者 于秀淳 杜秀敏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0期4050-4051,共2页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P选择素(CD62P)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4例石蜡包埋的骨肉瘤组织CD62P表达进行了检测分析,以10例骨软骨瘤作为对照,分析其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并进行回顾性随访。结果:在骨肉瘤组织中,CD62P...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P选择素(CD62P)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4例石蜡包埋的骨肉瘤组织CD62P表达进行了检测分析,以10例骨软骨瘤作为对照,分析其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并进行回顾性随访。结果:在骨肉瘤组织中,CD62P在骨肉瘤中阳性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骨软骨瘤(P<0.05),CD62P表达与骨肉瘤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肿瘤发生部位无关;在Enneking外科分期≥ⅡB(ⅡB,Ⅲ期)、伴有肺转移的骨肉瘤中,其CD62P表达值明显高于<ⅡB期(ⅡA期)、肺无转移的骨肉瘤。结论:CD62P可作为骨肿瘤恶性表型的标志和诊断的辅助指标。CD62P阳性可能预示骨肉瘤浸润或转移的倾向,CD62P与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关系还有待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P选择素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肿瘤型肱骨近端假体重建肩关节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游木荣 荆珏华 +3 位作者 田大胜 钱军 吕浩 许新忠 《临床骨科杂志》 2014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肿瘤切除后人工假体重建肩关节的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肱骨近端骨肿瘤患者采用肿瘤型肱骨近端假体重建肩关节,肿瘤类型:骨肉瘤6例,软骨肉瘤4例,浆细胞瘤1例,恶性骨巨细胞瘤4例,转移癌3例。骨肉瘤、浆...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肿瘤切除后人工假体重建肩关节的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肱骨近端骨肿瘤患者采用肿瘤型肱骨近端假体重建肩关节,肿瘤类型:骨肉瘤6例,软骨肉瘤4例,浆细胞瘤1例,恶性骨巨细胞瘤4例,转移癌3例。骨肉瘤、浆细胞瘤患者手术前后均接受化疗。术后6个月采用MSTS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术后肩关节功能。结果1例失访,17例获随访,时间10~96(52.8±8.4)个月。死亡4例,复发1例,肩关节半脱位2例。肩关节MSTS功能评分为9~27(18.6±3.5)分,其中优8例,良5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13/17。结论应用肿瘤型肱骨近端假体治疗肱骨上段肿瘤能降低术后并发症,需注意肩袖和外展装置的修复,大多数保肢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 骨肿瘤 假体 肩关节重建
下载PDF
髌韧带下腱鞘巨细胞瘤1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游木荣 刘晓平 +1 位作者 于秀淳 王国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27-327,共1页
关键词 髌韧带下腱鞘巨细胞瘤 诊断 治疗 X线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骨盆恶性肿瘤保肢术并发症防治 被引量:6
6
作者 游木荣 俞光荣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7年第4期242-244,共3页
随着骨盆恶性肿瘤保肢术的不断发展及病例数的增加,各种并发症随之出现,严重影响骨盆肿瘤患者的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严重者可导致保肢手术失败。球囊导管腹主动脉暂时性阻断可有效减少保肢术中出血,提高手术安全性;软组织保护及腹壁重... 随着骨盆恶性肿瘤保肢术的不断发展及病例数的增加,各种并发症随之出现,严重影响骨盆肿瘤患者的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严重者可导致保肢手术失败。球囊导管腹主动脉暂时性阻断可有效减少保肢术中出血,提高手术安全性;软组织保护及腹壁重建对减少切口感染及腹部疝具有重要意义;带血管蒂自体游离骨移植融合重建术并发症率低,远期效果良好;假体置入重建术并发症的预防关键在于提高手术技巧,优化假体设计。该文就骨盆恶性肿瘤保肢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预防及处理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肿瘤 保肢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CD44v6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游木荣 刘晓平 +1 位作者 于秀淳 杜秀敏 《临床骨科杂志》 2004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目的 探讨骨肉瘤中CD4 4v6的表达与其临床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免疫学方法检测 4 0例骨肉瘤、10例骨巨细胞瘤、10例骨软骨瘤石蜡标本的CD4 4v6表达情况 ,综合分析检测结果对骨肉瘤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CD4 ... 目的 探讨骨肉瘤中CD4 4v6的表达与其临床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免疫学方法检测 4 0例骨肉瘤、10例骨巨细胞瘤、10例骨软骨瘤石蜡标本的CD4 4v6表达情况 ,综合分析检测结果对骨肉瘤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CD4 4v6在骨肉瘤中高表达 ,明显高于骨巨细胞瘤及骨软骨瘤。CD4 4v6表达与骨肉瘤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肿瘤发生部位无关 ;在Enneking外科分期≥ⅡB期 (ⅡB、Ⅲ期 )、局部复发、伴有肺转移的骨肉瘤中 ,其CD4 4v6表达值明显高于 <ⅡB期 (ⅡA期 )、局部未复发、无肺转移的骨肉瘤。结论 CD4 4v6可作为骨肿瘤恶性表型的标志和诊断的辅助指标。CD4 4v6阳性可能预示骨肉瘤复发或转移的倾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流式细胞术 CD44V6蛋白 肿瘤转移
下载PDF
细胞黏附分子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肉瘤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游木荣 刘晓平 +1 位作者 于秀淳 杜秀敏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4年第10期1116-1119,共4页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CD4 4v6和P选择素 (CD6 2P)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 34例石蜡包埋的骨肉瘤组织CD6 2P和CD4 4v6的表达进行荧光免疫检测 ,并与骨软骨瘤 (n =10 )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骨肉瘤组织中 ...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CD4 4v6和P选择素 (CD6 2P)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 34例石蜡包埋的骨肉瘤组织CD6 2P和CD4 4v6的表达进行荧光免疫检测 ,并与骨软骨瘤 (n =10 )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骨肉瘤组织中 ,CD4 4v6及CD6 2P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骨软骨瘤组 (P <0 .0 0 1) ,ⅡB期、Ⅲ期和ⅡA期之间CD4 4v6和CD6 2P表达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CD6 2P和CD4 4v6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r =0 .736 ;P =0 .0 0 0 )。【结论】CD6 2P和CD4 4v6与骨肉瘤的侵袭、转移相关。可作为骨肿瘤恶性表型和预测骨肉瘤转移潜能的指标。CD6 2P和CD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病理学 肿瘤转移 细胞黏着分子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在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游木荣 俞光荣 于秀淳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8年第2期83-85,共3页
流式细胞术(FCM)在单细胞快速定量分析及分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中。FCM在骨肿瘤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与临床价值,在基础研究中可检测骨肿瘤细胞周期及DNA倍体、细胞凋亡、癌基因、抑癌基因等,探讨肿瘤... 流式细胞术(FCM)在单细胞快速定量分析及分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中。FCM在骨肿瘤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与临床价值,在基础研究中可检测骨肿瘤细胞周期及DNA倍体、细胞凋亡、癌基因、抑癌基因等,探讨肿瘤发生、发展、增殖、侵袭等生物学行为;在临床中可辅助骨肿瘤诊断,评价治疗方法,检测化疗敏感性及提供预后判断。该文就FCM在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讨论其在基础及临床应用中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骨肿瘤 DNA倍体
下载PDF
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与骨肉瘤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游木荣 于秀淳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3年第4期251-254,共4页
恶性肿瘤细胞的重要生物学特性是其对周围组织的侵袭和破坏,并在远隔器官形成转移灶.它涉及肿瘤细胞与宿主间多环节、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包括黏附、迁移和肿瘤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侵袭行为.其中,细胞黏附参与整个过程并起重要作用.介导细... 恶性肿瘤细胞的重要生物学特性是其对周围组织的侵袭和破坏,并在远隔器官形成转移灶.它涉及肿瘤细胞与宿主间多环节、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包括黏附、迁移和肿瘤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侵袭行为.其中,细胞黏附参与整个过程并起重要作用.介导细胞黏附作用的是一大类黏附分子(cell adhension molecules,CAMs).在近几年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中,CAM倍受重视. CAM是细胞膜上的跨膜糖蛋白,是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之间的一类黏附物质的总称.其主要作用是,促进异源细胞间的相互黏附,使不同细胞间的相互效应得以实现,形成肿瘤浸润和转移[1].CAMs主要包括钙黏附素家族、选择素家族、整合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和其他黏附分子(如CD44)等五大类,通过自身表达的上调或下调影响着肿瘤细胞的侵袭表型[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黏附分子 生物学 基因表达 骨肉瘤 肿瘤转移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髋臼周围肿瘤切除腓骨移植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实验研究
11
作者 游木荣 俞光荣 +4 位作者 贾永伟 荆志振 李兵 陈博 丁祖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评价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后腓骨移植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方法选择健康成人尸体骨盆标本6具,按照En-necking对骨盆肿瘤Ⅱ型切除标准行髋臼周围切除,采用双排腓骨移植附加钢板(Plates)、椎弓根棒(PR组)、侧棒(LR)、骶髂棒(SIR)4种内固... 目的评价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后腓骨移植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方法选择健康成人尸体骨盆标本6具,按照En-necking对骨盆肿瘤Ⅱ型切除标准行髋臼周围切除,采用双排腓骨移植附加钢板(Plates)、椎弓根棒(PR组)、侧棒(LR)、骶髂棒(SIR)4种内固定重建骨盆环;模拟双足站立位,施加0~500N垂直分级载荷,CCD采集骨盆图像,基于ImageJ软件采用数字标记点质心跟踪法对重建后的骨盆进行检测,并与正常骨盆相同载荷下位移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双足站立位,垂直载荷下4种重建工况骨盆以健侧股骨头为支点在冠状面向患侧产生线性下移及旋转运动。500N载荷下,LR及Plates重建骨盆S1椎体垂直位移及冠状面上的旋转角度没有发生突变,其冠状面旋转及轴向稳定与完整骨盆没有明显差异;而SIR重建骨盆的稳定性及对称性严重破坏。结论生理载荷下,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后腓骨移植Plates及LR重建具有与完整骨盆近似的轴向及旋转稳定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骨盆 Ⅱ型切除重建
下载PDF
胫骨前肌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游木荣 于秀淳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3年第3期191-192,共2页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14岁.因左小腿疼肿痛7年、明显增粗伴踝关节活动受限2年入院.体格检查:左小腿膝关节下缘至踝关节可见弥漫性肿胀,皮色正常,无静脉怒张.触及质软的肿块,约5cm×5cm×25cm大小,界限不清,压痛,左小腿伸肌腱挛缩...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14岁.因左小腿疼肿痛7年、明显增粗伴踝关节活动受限2年入院.体格检查:左小腿膝关节下缘至踝关节可见弥漫性肿胀,皮色正常,无静脉怒张.触及质软的肿块,约5cm×5cm×25cm大小,界限不清,压痛,左小腿伸肌腱挛缩,踝关节屈曲活动障碍(跖屈-5度),左胫骨前肌肌力Ⅳ级,左下肢较对侧长2cm.左小腿正、侧位X线片示:左胫骨中下段腓骨侧局部增粗、骨膜广泛增生、骨皮质不规则增厚,假蜡油样,骨髓腔无明显破坏,相邻局部软级织较右侧增厚(图1).CT示:左胫骨前肌肉见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的斑点状、钙化,肌肉密度不均,肌间隙存在,胫骨受不同程度的侵袭破坏,骨膜及骨皮增厚(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前肌 临床资料 海绵状血管瘤 肿瘤
下载PDF
3D打印导板引导骶髂螺钉置钉实验与临床准确性评价
13
作者 游木荣 董书辉 +3 位作者 樊志强 叶海民 董谢平 邹华春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21-125,136,共6页
目的 探讨个体化3D打印导板辅助骶髂关节螺钉置钉,在骨盆标本实验与临床应用中的准确性。方法 (1)采用8具骨盆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具,女3具。CT薄层扫描后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19.0软件,建立骨盆三维数字模型,以髂后上棘为锚定... 目的 探讨个体化3D打印导板辅助骶髂关节螺钉置钉,在骨盆标本实验与临床应用中的准确性。方法 (1)采用8具骨盆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具,女3具。CT薄层扫描后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19.0软件,建立骨盆三维数字模型,以髂后上棘为锚定点,设计骶髂关节螺钉置钉导板。每具标本置入6枚空心螺钉,通过X线检查、CT扫描、标本剖开观察螺钉在骶椎内的位置。(2)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到2020年1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临床上采用3D打印新型导板引导骶髂关节螺钉固定12例骨盆后环损伤病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19~62岁,平均(35.75±11.58)岁。术后通过X线检查、CT扫描评价骶髂螺钉位于骶椎椎体内的情况。结果 (1)实验共应用骶髂关节螺钉导板16个,双侧共计置钉48枚。参照Smith评定标准:0级45枚,准确率93.75%。3枚螺钉穿出骶骨皮质,其中Ⅰ级2枚,Ⅱ级1枚。(2)临床12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共置入骶髂螺钉26枚,25枚完全位于骶椎椎体内,评为0级,准确率96.15%。仅1枚穿出骶椎进入骶管评为Ⅰ级(3.85%),但没有神经症状。术后根据Matta影像学评定复位情况:优10例,良2例。末次随访依据Majeed功能评分标准:优8例,良4例。结论 运用3D打印导板引导骶髂关节螺钉置钉准确安全;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操作简便,设备要求低,便于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新型导板 骶髂关节螺钉 骨盆后环损伤 准确性
下载PDF
MRI在评价骨肉瘤侵袭骨骺中的价值 被引量:14
14
作者 于秀淳 刘晓平 +2 位作者 周银 李开华 游木荣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3期874-877,共4页
目的 :探讨MRI在评价骨肉瘤侵袭骨骺中的价值。方法 :复习 13例骺板未闭骨肉瘤的MRI、X线平片所见 ,与病理组织学相对比。男 3例 ,女 10例 ;年龄平均 11.2 ( 5~ 15 )岁。股骨下端 9例 ,胫骨上端 4例。 8例化疗结束后再次拍X线平片行MR... 目的 :探讨MRI在评价骨肉瘤侵袭骨骺中的价值。方法 :复习 13例骺板未闭骨肉瘤的MRI、X线平片所见 ,与病理组织学相对比。男 3例 ,女 10例 ;年龄平均 11.2 ( 5~ 15 )岁。股骨下端 9例 ,胫骨上端 4例。 8例化疗结束后再次拍X线平片行MRI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的骺板未闭合 ,与病理组织学所见对比分析发现X线平片诊断骨肉瘤侵蚀骨骺的准确率为 5 0 % ,MR的准确率为 10 0 %。 8例化疗后已侵蚀骨骺的骨肉瘤并不会完全消失。结论 :MRI的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相一致。对于指导保留骨骺的保肢术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骨骺 MRI
下载PDF
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后功能重建手术的仿真建模方法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博 丁祖泉 +1 位作者 游木荣 俞光荣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研究一套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后重建骨盆环及其内固定系统的精确、快捷的有限元建模方法。方法首先将第三腰椎至股骨中段及内固定系统行CT扫描后导入医学有限元建模软件Simpleware中处理,用可视化装配法生成含内固定系统的骨盆环STL模... 目的研究一套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后重建骨盆环及其内固定系统的精确、快捷的有限元建模方法。方法首先将第三腰椎至股骨中段及内固定系统行CT扫描后导入医学有限元建模软件Simpleware中处理,用可视化装配法生成含内固定系统的骨盆环STL模型,然后经Geomagic软件修补优化后生成实体模型,并对模型的几何精度进行误差分析。最后导入Abaqus软件中进行有限元分析前处理,生成重建手术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结果建立了包括韧带在内的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后重建手术的有限元模型。模型有较高几何相似性及力学相似性。结论椎弓根钉棒重建法较理想的代偿了缺损区的力传导途径,术后骨盆结构完整,力学响应稳定;可视化装配法简化了含有复杂内固定器系统的有限元建模过程,高精度的逆向工程软件和优化操作保证了模型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周围肿瘤 内固定 生物力学 可视化装配 几何精度 有限元法
下载PDF
荧光示踪法研究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 被引量:6
16
作者 荆志振 俞光荣 +2 位作者 王栋 游木荣 张世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59-963,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荧光示踪法研究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的可行性,并初步观察静脉回流规律。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每只取耳静脉血0.1mL,分离RBC并用FITC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已标记的RBC阳性率及荧光强度,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取20只... 目的探讨采用荧光示踪法研究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的可行性,并初步观察静脉回流规律。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每只取耳静脉血0.1mL,分离RBC并用FITC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已标记的RBC阳性率及荧光强度,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取20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动物双侧后肢内侧分别建立4cm×3cm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模型(n=10)和顺行岛状皮瓣模型(n=10),血管蒂长3cm。将一侧后肢随机设定为实验组,皮瓣制备后注射已标记的RBC悬液5μL;对侧为对照组,不注射示踪剂。实验组按顺行和逆行皮瓣分成两组,即顺行皮瓣组和逆行皮瓣组,每组10个;再根据注入示踪剂途径不同,分为动脉和静脉2个亚组,每亚组5个皮瓣。注射示踪剂5s后取下皮瓣立即冷冻,取连续的3张冰冻切片(5~7μm),其中2张行HE染色和GENMED染色,另1张不染色直接压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分布。结果流式细胞仪分析FITC标记的RBC阳性率在99%以上,荧光强度均≥103;倒置荧光显微镜下标记的RBC呈均匀分布的绿色荧光,荧光强度均匀、稳定。冰冻切片显示实验组皮瓣蒂部均出现荧光,对照组未见荧光。顺行岛状皮瓣组荧光主要分布在静脉腔、静脉壁、动脉内膜和外膜;逆行岛状皮瓣组荧光分布在动脉内膜、外膜和静脉壁。结论荧光示踪剂可用于静脉回流研究,顺行岛状皮瓣静脉主要通过静脉腔、静脉壁、动脉内膜和外膜回流;逆行岛状皮瓣静脉主要通过动脉内膜、外膜和静脉壁的"迷宫式途径"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岛状皮瓣 静脉回流 荧光示踪
下载PDF
56例跟骨骨折切口并发症预防和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许新忠 荆珏华 +7 位作者 张积森 周云 田大胜 钱军 游木荣 陈磊 朱斌 汤建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11期984-985,1000,共3页
目的通过对56例跟骨骨折术后伤口的回顾性研究,探讨跟骨骨折术后伤口并发症的预防策略。方法本文通过对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治疗的56例跟骨骨折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伤后24h内给予冰敷,脱水消肿,抬高患肢并且制动,等待肿胀消退,... 目的通过对56例跟骨骨折术后伤口的回顾性研究,探讨跟骨骨折术后伤口并发症的预防策略。方法本文通过对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治疗的56例跟骨骨折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伤后24h内给予冰敷,脱水消肿,抬高患肢并且制动,等待肿胀消退,调整血糖、血压,纠正营养不良,皱褶试验阳性时手术治疗,术中锐利刀片切割软组织,避免使用电刀以及止血带时间过长,术后常规负压引流,使用抗生素。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个月,平均4.5个月。3例伤口出现皮缘坏死,未出现钛板外露,通过伤口换药治愈,6例伤口出现渗液,均为植人人工骨患者,通过伤口换药治愈,最长伤1:3渗液时间6周。结论控制血糖、脱水消肿、宣教戒烟等合理的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术中注意对切口皮肤以及术区软组织的保护,术后伤口引流,适当加压包扎伤口,预防性使用抗毕素等均对术后伤口并管癖的m观右而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手术切口 并发症 预防
下载PDF
尺骨鹰嘴截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青壮年C型肱骨髁间骨折 被引量:11
18
作者 田大胜 荆珏华 +6 位作者 周云 钱军 许新忠 吕浩 张积深 游木荣 姚运峰 《创伤外科杂志》 2013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尺骨鹰嘴截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青壮年C型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2年4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26例C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19~54岁,平均40.5岁。骨折类型按AO/ASIF分... 目的探讨尺骨鹰嘴截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青壮年C型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2年4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26例C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19~54岁,平均40.5岁。骨折类型按AO/ASIF分类为:C1型5例,C2型14例,C3型7例,全部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38个月,平均15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时骨折及截骨处均全部骨性愈合。肘关节功能根据Mayo法评分为55~100分,平均84.42分,其中优(90~100分)10例,良(75~89分)12例,可(60~74分)2例,差(<60分)2例;优良率为84.6%。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显露充分,双钢板内固定牢靠,允许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间骨折 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两种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远端蒂皮瓣成活率的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荆志振 俞光荣 +1 位作者 游木荣 张世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87-1490,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岛状筋膜皮瓣成活率并探讨皮瓣静脉回流。方法将1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10个皮瓣。A组采用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筋膜蒂皮瓣(节段穿支动脉伴行);B组采用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筋膜蒂皮瓣(轴性动脉伴行... 目的比较两种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岛状筋膜皮瓣成活率并探讨皮瓣静脉回流。方法将1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10个皮瓣。A组采用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筋膜蒂皮瓣(节段穿支动脉伴行);B组采用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筋膜蒂皮瓣(轴性动脉伴行)。观察两组皮瓣的成活情况并取蒂部组织行组织学观察。结果A组皮瓣成活率为(15.2±16.7)%,B组皮瓣成活率为(94.1±6.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蒂部组织学观察显示,A组蒂部由小隐静脉、腓肠神经、小的穿动脉及周围结缔组织构成,小隐静脉腔形成大的血栓;B组蒂部包含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腓肠浅动脉及结缔组织,小隐静脉通畅未见血栓。结论有轴性伴行动脉的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筋膜蒂皮瓣成活率高,静脉容易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模型 皮神经浅静脉筋膜皮瓣 成活率 静脉逆流
下载PDF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云 荆珏华 +11 位作者 章洪喜 唐迎九 田大胜 钱军 陈磊 游木荣 吕浩 许新忠 詹俊锋 张积森 汤健 江曙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1年第5期452-455,共4页
目的总结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疾病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胸腰椎疾病28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9例;年龄56~84岁,平均年龄65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24例,椎体血管瘤(VH)4例。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进... 目的总结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疾病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胸腰椎疾病28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9例;年龄56~84岁,平均年龄65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24例,椎体血管瘤(VH)4例。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2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均即刻消失,术后次日即下床活动。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28例患者均恢复发病前生活方式,无疼痛;影像学检查,病椎高度无明显丢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胸腰椎疾病安全有效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血管瘤 腰背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