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方法的比较与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廖新爱 蔡丹妮 +1 位作者 游若兰 黄慧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探讨可高效分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BMSCs)的技术方法。方法分别采用骨片消化爬片法、全骨髓贴壁法、骨片消化液上清法和骨片消化研钵法等四种方法分离7~9周龄雄性C57BL/6小鼠的mBMSCs;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mBMSCs形态;运用流... 目的探讨可高效分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BMSCs)的技术方法。方法分别采用骨片消化爬片法、全骨髓贴壁法、骨片消化液上清法和骨片消化研钵法等四种方法分离7~9周龄雄性C57BL/6小鼠的mBMSCs;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mBMSCs形态;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BMSCs特征性免疫表型;采用多向分化诱导检测mBMSCs成骨分化能力与成脂分化能力。结果分离获得的原代细胞首次换液后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骨片消化爬片法分离的细胞,仅见大量骨碎片和杂细胞,该法所分离细胞不再进行后续检测评估;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的细胞,仅可见少量多角形贴壁细胞,夹杂大量杂细胞;骨片消化液上清法分离的细胞也可见较多长梭形、三角形贴壁细胞,但杂细胞较多;骨片消化研钵法分离的细胞,可见较多长梭形、多角形贴壁细胞,杂细胞少。分离细胞经培养传代到第3代(P3代)时,一方面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mBMSCs特征性免疫表型,结果表明骨片消化液上清法和骨片消化研钵法分离的mBMSCs纯度均较高,全骨髓贴壁法不理想;另一方面,进行成骨分化诱导与成脂分化诱导,结果表明与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的细胞相比,骨片消化液上清法和骨片消化研钵法所分离出的细胞具有较强的多向分化潜能。结论骨片消化液上清法和骨片消化研钵法分离获得的mBMSCs纯度较高、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片消化爬片法 全骨髓贴壁法 骨片消化液上清法 骨片消化研钵法
下载PDF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分析——以专业评估结果为A的三所高校为例
2
作者 李雨昕 游若兰 翟庆峰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第4期75-78,共4页
我国卫生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公共卫生人才队伍是落实“预防为主”方针不可或缺的力量,为此要不断深化预防医学教育改革。为满足国家和公共卫生机构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类疾病谱变化,预防医学本科人才培养环节还... 我国卫生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公共卫生人才队伍是落实“预防为主”方针不可或缺的力量,为此要不断深化预防医学教育改革。为满足国家和公共卫生机构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类疾病谱变化,预防医学本科人才培养环节还需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医学本科 人才培养 医学教育 公共卫生
下载PDF
尿液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在早期肾损伤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戴婉如 游若兰 周欢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8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探究尿液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视黄醇结合蛋白(KBP)在早期肾损伤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取福建省立医院2016年9月-2017年5月健康体检者61例作为对照组(A组),高血压病患者69例和2型糖尿病患者63例作为病例组... 目的:探究尿液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视黄醇结合蛋白(KBP)在早期肾损伤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取福建省立医院2016年9月-2017年5月健康体检者61例作为对照组(A组),高血压病患者69例和2型糖尿病患者63例作为病例组(B、C组),检测各组尿液NAG、RBP和微量白蛋白(mAlb),比较各组间的尿NAG和RBP水平的差异;然后在B、C组中选取尿蛋白阴性、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在正常参考值范围的49例患者,根据尿mAlb是否超出30mg/L,分为尿mAlb升高组7例和尿mAlb正常组42例,比较组间尿NAG和RBP阳性率的差异,并比较单项检测与尿NAG、RBP和mAlb三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同时收集5例肾肿瘤手术患者的尿液,比较其在术前、术后当天、术后一周不同时段的尿NAG和RBP水平的变化。结果:B、C组的尿NAG和RBP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在尿mAlb升高组中,尿NAG和RBP的阳性率分别为85.71%和71.43%,尿mAlb正常组的尿NAG和RBP的阳性率与尿mAlb升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89.80%,高于单独检测尿RBP和mAl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单独检测尿NAG的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例肾肿瘤手术患者中,术后当天的尿NAG和1KBP的水平最高,与术前和术后一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与术前比较尿NAG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RB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尿NAG和RBP是比尿mAlb更敏感的辅助诊断早期’肾损伤的指标,且可作为术后预测急性肾损伤的良好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高血压 2型糖尿病 早期肾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