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植入修复眶壁爆裂性骨折继发眼球内陷畸形 被引量:9
1
作者 滕利 任敏 +5 位作者 归来 张智勇 丁波 吴国平 卢建建 杨锴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48-550,共3页
目的探讨眶壁爆裂性骨折继发眼球内陷畸形的修复方法。方法1996年12月~2004年3月,共治疗眶壁爆裂性骨折继发眼球内陷患者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22~48岁,平均32.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6d~5年,合并复视患者34例,视力较受伤前降低者3... 目的探讨眶壁爆裂性骨折继发眼球内陷畸形的修复方法。方法1996年12月~2004年3月,共治疗眶壁爆裂性骨折继发眼球内陷患者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22~48岁,平均32.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6d~5年,合并复视患者34例,视力较受伤前降低者35例。采用下睑缘切口,于下眶缘骨膜下沿内下眶壁向眶尖方向潜行剥离。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和松解嵌入上颌窦的眼眶组织并使其复位,使之成为骨膜下间隙。依据眼球的内陷程度,采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poroushigh-densitypolyethylene,PHDPE)Medpor修复眶内下壁及其他眶壁缺损,矫正眼球内陷畸形。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经2个月~5年随访,眼球内陷程度均稳定在2mm以内,无畸形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眼球内陷畸形均得到明显改善。34例复视患者中27例恢复,35例视力下降患者中9例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无复视加重和视力下降现象。大多数患者外观改善明显,其他患者也有不同程度改善,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眶壁骨折整复术安全有效,手术应及早进行。Medpor组织相容性好、塑形容易、硬度适中、吸收率低、并发症少及手术效果稳定持久,是首选植入物。为防止眼球内陷畸形矫正不足,术中一般需矫正超过对侧1~2mm,严重的内陷者,术中矫正应超过2m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多孔聚乙烯 眶壁爆裂性骨折 眼球内陷
下载PDF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不同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滕利 任敏 +5 位作者 张智勇 吴国平 丁波 杨锴 卢建建 归来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09-712,共4页
目的 探讨改良和经典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在矫治下颌前突方面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 1997年1月~2005年1月,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正真性下颌前突及下颌前突合并其他部位畸形患者95例,男34例,女61例。年龄15~44岁,平均2... 目的 探讨改良和经典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在矫治下颌前突方面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 1997年1月~2005年1月,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正真性下颌前突及下颌前突合并其他部位畸形患者95例,男34例,女61例。年龄15~44岁,平均21.3岁。单纯下颌前突53例,下颌前突合并偏颌28例,上颌后缩11例,大舌2例,双侧颧骨突出1例。X线头影测量: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角(sella—nasion—A point,SNA)80~83°,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sella—nasion—B point,SNB)80~84°,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point—nasion—B point,ANB)-3~1°。采用改良术式43例,经典术式52例。结果 患者术后面型及咬黯关系均得到明显改善。经典术式组患者术后单侧或双侧下唇区感觉障碍9例,劈骨时单侧下颌升支意外骨折1例,严重出血1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畸形轻度复发3例。改良术式组患者术后下唇区感觉障碍2例,畸形轻度复发1例,无颌骨意外骨折、严重出血和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7年,复查X线并进行头影测量:SNA角81~83°,SNB角78~81°,ANB角1~4°。结论 改良术式是下颌前突尤其是严重前突和伴有偏颌患者升支矢状劈开旋转、后退比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式,而对轻度至中度下颌前突患者则既可应用改良术式也可应用经典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下颌前突 对比分析 矫治
下载PDF
产钳术的产程特点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滕利 吕荣君 +1 位作者 张振武 王旭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1期4387-4388,共2页
目的:探讨产钳助产术的产程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2003年3月~2006年11月在该院住院产钳分娩产妇共134例的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期自然分娩的134例孕妇在产程上进行比较。结果:产钳助产孕妇中胎膜早破、过期妊娠、脐带缠... 目的:探讨产钳助产术的产程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2003年3月~2006年11月在该院住院产钳分娩产妇共134例的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期自然分娩的134例孕妇在产程上进行比较。结果:产钳助产孕妇中胎膜早破、过期妊娠、脐带缠绕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其各自的发生率。产钳助产的手术指征依次为第二产程停滞、胎儿宫内窘迫、持续性枕横(后)位、第二产程延长、重度子痫前期。分别计算产钳手术各指征的潜伏期、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间,结果表明各期时间明显大于自然分娩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严密的产程监护及合理的预防性干预及积极处理,是避免困难阴道助产,减少母儿损伤,确保母婴安全,提高分娩质量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钳助产术 手术指征 产程时间
下载PDF
重度妊高征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滕利 杨丽杰 徐鑫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1011-1011,共1页
关键词 重度妊高征 孕产妇 孕妇 死亡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开放式手术矫正陈旧性外伤性歪鼻畸形 被引量:24
5
作者 滕利 吴国平 +5 位作者 杨锴 卢建建 丁波 任敏 张智勇 冯国平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5年第3期144-146,共3页
目的总结治疗外伤性歪鼻畸形的经验,掌握正确的歪鼻矫正技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996年12月至2004年2月,采用开放式手术,完全显露歪曲的结构,松解外在及内在牵拉力量,复位鼻骨、矫直鼻中隔使其解剖复位,重塑鼻支架。结果本组患者36... 目的总结治疗外伤性歪鼻畸形的经验,掌握正确的歪鼻矫正技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996年12月至2004年2月,采用开放式手术,完全显露歪曲的结构,松解外在及内在牵拉力量,复位鼻骨、矫直鼻中隔使其解剖复位,重塑鼻支架。结果本组患者36例,术后随访4个月至5年,优31例,良5例。鼻畸形获得满意的矫正,鼻外形恢复良好。结论外伤性歪鼻畸形多因伤后早期未获得及时有效地处理所致,经开放式手术复位鼻骨、矫直鼻中隔及鼻部整形术,消除引起畸形的原因,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手术 鼻骨复位 鼻中隔矫直 鼻整形
下载PDF
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滕利 吕荣君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2227-2228,共2页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月在该院住院发生产后出血的12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流产史、巨大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双胎、妊娠合并中度贫血等产前...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月在该院住院发生产后出血的12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流产史、巨大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双胎、妊娠合并中度贫血等产前存在的高危因素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产程异常、助产技术、产后观察等为产时及产后存在的高危因素。结论:重视孕前、孕期、产时、产后的高危因素,加强保健工作,提高医生的助产技术,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高危因素 防治
下载PDF
持续弹性外牵引矫正乳头内陷 被引量:15
7
作者 滕利 吴国平 +2 位作者 孙晓梅 卢建建 罗金超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5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 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的乳头内陷矫正方法。方法 用钢丝、弹簧和塑料注射器制成弹性可调式的乳头内陷矫治器,利用弹性牵引作用,持续牵拉内陷乳头3~6个月。结果 14例患者均得以矫正,并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1例患者因左侧乳... 目的 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的乳头内陷矫正方法。方法 用钢丝、弹簧和塑料注射器制成弹性可调式的乳头内陷矫治器,利用弹性牵引作用,持续牵拉内陷乳头3~6个月。结果 14例患者均得以矫正,并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1例患者因左侧乳头内陷严重,治疗2周时钢丝接近脱出乳头而更换矫治器并延长佩戴时间。随访患者6~12个月,效果稳定。结论 弹性可调式乳头内陷矫治器用于先天性乳头内陷的治疗,近期临床效果较好,为目前较佳的非手术治疗乳头内陷的方法,但其机理和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内陷矫治器 乳头内陷 弹性牵引
下载PDF
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游离移植矫治半侧颜面萎缩 被引量:2
8
作者 滕利 吴国平 +3 位作者 张智勇 丁波 靳小雷 季滢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以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游离移植为主的半侧颜面萎缩综合矫治。方法:1996年10月~2004年4月,应用以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游离移植为主,加以Medpor植入及二期手术修整,综合治疗半侧颜面萎缩24例。结果:24例组织瓣全部成... 目的:探讨以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游离移植为主的半侧颜面萎缩综合矫治。方法:1996年10月~2004年4月,应用以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游离移植为主,加以Medpor植入及二期手术修整,综合治疗半侧颜面萎缩24例。结果:24例组织瓣全部成活,8例同时植入Medpor修复硬组织,7例术后半年行组织瓣修薄和周边凹陷游离脂肪注射移植充填。随访6月~7年,面部轮廓形态满意,双侧基本对称。结论: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可提供充足的组织量、存活率高、供区隐蔽、不牺牲重要血管,辅以相应的非生物材料及治疗手段,可使半侧颜面萎缩得到满意矫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 半侧颜面萎缩 脂肪筋膜瓣 游离移植 矫治 吻合血管 组织瓣 形态 硬组织
下载PDF
包涵体性纤维瘤病1例报道 被引量:1
9
作者 滕利 黄娟 +2 位作者 黄敏捷 张环环 张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4-464,467,共2页
包涵体性纤维瘤病(inclusion body fibromatosis,IBF)为良性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增生性病变,曾被称为婴儿指趾纤维瘤病,病变特点为部分细胞质内含有包涵体,病变少见,主要见于年幼儿童指趾部,发病原因暂不清楚。
关键词 儿童 包涵体性纤维瘤 病理特点
下载PDF
产前及产后子痫并发HELLP综合征各一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滕利 李秀娟 +1 位作者 邹冬冬 迟影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24期2072-2073,共2页
关键词 子痫 HELLP综合征
下载PDF
脐带绕颈对产程及围产儿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滕利 吕荣君 刘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9期2336-2337,共2页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对产程及围产儿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2005年间在我院住院分娩产妇共180名的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期自然分娩的180名孕妇在产程、分娩结局、新生儿窒息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脐带绕颈孕妇中产程时间明显...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对产程及围产儿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2005年间在我院住院分娩产妇共180名的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期自然分娩的180名孕妇在产程、分娩结局、新生儿窒息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脐带绕颈孕妇中产程时间明显延长、其第二产程延长、胎头下降阻滞、剖宫产及阴道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围产儿羊水污染、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轻度窒息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脐带绕颈是导致产程异常、难产、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之一,严密的产程监护及合理的积极处理,是减少母儿损伤,提高产科质量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绕颈 产程时间 围产儿
下载PDF
扩张器在头额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英文)
12
作者 滕利 张舵 +4 位作者 吴国平 归来 张智勇 丁波 任敏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5期8104-8106,i006,共4页
背景:烧伤后瘢痕或先天性疾病引起头额部皮肤缺损修复是整形外科较为棘手的问题。目的:探讨扩张器在头额部皮肤缺损修复中优于传统手术疗效的方法。设计:前后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先... 背景:烧伤后瘢痕或先天性疾病引起头额部皮肤缺损修复是整形外科较为棘手的问题。目的:探讨扩张器在头额部皮肤缺损修复中优于传统手术疗效的方法。设计:前后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先天性和获得性头额部皮肤缺损患者72例,男33例,女39例;年龄4~45岁。方法:对72例头额部的先天性和获得性缺损应用扩张器修复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后头额部缺损修复情况。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根据不同缺损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12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16.7%。主要包括感染、血肿、扩张器外露或不张和毛发缺失。均获满意疗效。结论:在充分做好术前设计、提高手术技巧和严防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下,对头额部缺损的修复,皮肤组织扩张术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器 皮肤缺损 头额部 皮瓣
下载PDF
78例胎头下降停滞的临床分析
13
作者 滕利 甄学慧 +1 位作者 李艳 郑连秀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01年第1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胎头下降停滞 阴道分娩 分娩质量
下载PDF
股前外侧组织瓣临床应用112例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张启旭 乔群 +7 位作者 陈光宇 滕利 柳成 闫迎军 刘冬 孙桂森 崔正礼 周刚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0-543,共4页
目的 总结分析股前外侧组织瓣解剖规律及其在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适应证和应用价值。方法1985年3月-2004年8月,对112例股前外侧组织瓣移植进行临床总结。其中男67例,女45例。年龄5~65岁,平均38.5岁。针对受区不同情况,将股前外... 目的 总结分析股前外侧组织瓣解剖规律及其在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适应证和应用价值。方法1985年3月-2004年8月,对112例股前外侧组织瓣移植进行临床总结。其中男67例,女45例。年龄5~65岁,平均38.5岁。针对受区不同情况,将股前外侧组织瓣切取分为4类: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78例;吻合血管的游离脂肪筋膜瓣移植22例;带蒂顺行岛状皮瓣移位5例;远端为蒂逆行岛状皮瓣移位7例。对面、颈、肢体、躯干等部位的软组织缺损所致功能障碍或外观缺陷进行修复,并对术后效果和供区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营养股前外侧组织瓣的动脉皮支出现率100%,具有肌间隙皮穿支(33%)和肌皮穿支(67%)两种基本解剖类型。组织瓣源血管均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或横支。皮瓣移植成活107例,成活率达95.6%。术后33例获随访6个月~11年,远期随访效果满意率91%,供区无功能受限。结论股前外侧组织瓣解剖恒定,具有多种突出优点,是修复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材料。尤其是穿支皮瓣形式,可保持受区形态,降低供区损伤,成为应用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穿支皮瓣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人骨形成蛋白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共表达(英文)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国平 滕利 +2 位作者 归来 郭力 杨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7-591,共5页
背景:骨形成蛋白与骨、软骨、肌腱、韧带等多种组织的形成有关,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通过提高血管的通透性和促进内皮细胞迁移可促进血管生成。目的:构建人骨形成蛋白2和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的真核共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骨髓间充... 背景:骨形成蛋白与骨、软骨、肌腱、韧带等多种组织的形成有关,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通过提高血管的通透性和促进内皮细胞迁移可促进血管生成。目的:构建人骨形成蛋白2和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的真核共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和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材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健康成人献髓志愿者。pIRES-EGFP-hVEGF165含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全长cDNA序列,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成挺博士提供。含人全长骨形成蛋白2cDNA序列的克隆载体pSP65-hBMP2,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郭希民博士提供。真核表达载体pIRESneo(Clontech公司)Pyrobest DNA Polymerase、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质粒提取试剂盒、DNA片段分离及纯化试剂盒(大连宝生物公司),Lipofec-tamineTM脂质体转染试剂盒、DMEM培养基、胰蛋白酶、TRIzol RNA提取试剂盒(Gibco BRL),Omniscript RT试剂盒(Qiagen),Taqplus-DNA聚合酶(Promega),PMSF、leupeptin、aprotinin、chymostatin(Sig-ma),蛋白酶抑制剂、PVDF膜(Amersham-Pharmacia Biotech),兔抗人BMP2和VEGF单克隆抗体(Santa Cruz公司),羊抗兔IgG-过氧化物酶(博士德公司),G418(美国Ameresco公司)。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4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完成。利用重组DNA和基因克隆技术将人骨形成蛋白2和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cDNA定向克隆到载体pIRESneo的多克隆位点构建重组质粒,经Xho I/Bgl II双酶切和基因测序鉴定后,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下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根据观察结果的需要,将转染的细胞分为IRES-hBMP2-VEGF165组,pIRES-hBMP2组,pIRES-VEGF165组,空质粒对照组,分别给予pIRES-hBMP2-VEGF165,pIRES-hBMP2,pIRES-VEGF165及pIRES-neo转染,取同样数量的未转染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骨形成蛋白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mRNA表达和蛋白的分泌。主要观察指标:①重组质粒双酶切和基因测序分析。②RT-PCR观察质粒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人骨形成蛋白2mRNA和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mRNA表达。③Western Blot检测质粒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骨形成蛋白2和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分泌情况。结果:①重组质粒双酶切和基因测序分析结果:用EcoRI和Bgl II将三个阳性质粒和pIRES-BMP2进行双酶切鉴定与基因测序分析重组质粒的hBMP-2和hVEGF165与报道结果一致,证明重组质粒pIRES-hBMP2-hVEGF165构建成功。②RT-PCR检测结果:转染pIRES-hBMP2-hVEGF165的细胞高表达BMP2mRNA和VEGFmR-NA,而未转染的细胞和只转染空质粒的细胞则阴性或只有痕量表达。③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转染pIRES-hBMP2-hVEGF165和pIRES-BMP2的细胞大量分泌人BMP2至上清,而转染pIRES-VEGF165或空质粒的细胞与未转染的细胞仅有极少量的BMP2分泌;转染pIRES-hBMP2-hVEGF165和pIRES-hVEGF165的细胞大量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至上清,而转染pIRES-hBMP2或空质粒的细胞与未转染的细胞仅有极少量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分泌。结论:重组质粒pIRES-hBMP2-hVEGF165真核共表达载体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中有良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 治疗学 骨髓 干细胞
下载PDF
高位Le FortⅠ型截骨同期牙槽嵴裂植骨矫治唇腭裂术后面中部畸形 被引量:6
16
作者 任敏 滕利 +4 位作者 丁波 吴国平 杨锴 卢建建 归来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6-529,共4页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高位Le Fort Ⅰ型截骨同期牙槽嵴裂植骨矫治唇腭裂术后面中部畸形的可行性。方法2002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10例唇腭裂术后面中部畸形患者,男4例,女6例。年龄16~32岁。单侧唇腭裂8例,双侧2例。影像学检查均有...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高位Le Fort Ⅰ型截骨同期牙槽嵴裂植骨矫治唇腭裂术后面中部畸形的可行性。方法2002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10例唇腭裂术后面中部畸形患者,男4例,女6例。年龄16~32岁。单侧唇腭裂8例,双侧2例。影像学检查均有继发面中部畸形的主要表现。均采用高位Le Fort Ⅰ型截骨和牙槽嵴裂自体髂骨游离移植一期手术矫正。高位Le Fort Ⅰ型截骨的截骨线在上颌骨前壁比常规Le Fort Ⅰ型截骨线高,最高可达眶下孔下5mm左右,水平截开至颧牙槽嵴处再弧形转向下后方。结果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复查头部X线片,所有患者上颌骨位置均得到明显改善。随访6~24个月,牙弓外形良好,X线片示无明显骨质吸收,植骨区密度与周围接近。10例均获得满意面容,其中9例获得良好的牙骀关系。结论高位Le Fort Ⅰ型截骨术不仅可前移上颌骨,还可前移部分眶下区及整个鼻旁区和鼻底,更明显地改善畸形。同期行牙槽嵴裂自体髂骨游离移植,可减少手术次数、降低费用、获得理想效果,是矫治唇腭裂术后面中部继发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Le FORT Ⅰ型截骨 植骨 面中部畸形 唇腭裂
下载PDF
一期手术矫治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任敏 滕利 +4 位作者 冯国平 靳小雷 季滢 徐家杰 庄洪兴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19-1221,共3页
目的探讨同期内眦和外眦成形术联合上睑下垂矫正术,矫治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6年5月,采用内眦和外眦成形术联合上睑下垂矫正术,矫治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3~35岁,平均8.5岁。均... 目的探讨同期内眦和外眦成形术联合上睑下垂矫正术,矫治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6年5月,采用内眦和外眦成形术联合上睑下垂矫正术,矫治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3~35岁,平均8.5岁。均为双侧重度上睑下垂,上睑肌力0~3mm,睑裂横径13~22mm,睑裂纵径2~4mm,内眦间距33~44mm,上睑动度1~3mm。26例均行内眦开大和内眦赘皮矫正术以及额肌筋膜瓣悬吊术,其中12例联合行外眦开大成形术。结果术后内眦赘皮消失,睑裂横径24~32mm,睑裂纵径6~8mm,内眦间距为29~34mm,上睑动度4~6mm,重睑线自然美观。术后获随访3个月~4年,效果良好。结论同期进行内眦和外眦成形术及上睑下垂矫正术治疗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缩短了手术修复周期,效果确切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 一期手术 矫治
下载PDF
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绿萍 归来 +2 位作者 张智勇 滕利 牛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的原因及手术治疗。方法 采用下颌角弧形截骨术、下颌骨外板截骨术、颏成形术及颊脂垫取出术等方法 ,治疗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患者 70例。结果  70例患者术后面部对称性均明显改善。 70例患者中仅 3例出... 目的 探讨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的原因及手术治疗。方法 采用下颌角弧形截骨术、下颌骨外板截骨术、颏成形术及颊脂垫取出术等方法 ,治疗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患者 70例。结果  70例患者术后面部对称性均明显改善。 70例患者中仅 3例出现并发症 ,包括术后出血、口唇拉伤增生性瘢痕及术后感染等。结论 治疗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应根据畸形的特点 ,选择性应用下颌角弧形截骨术、下颌骨外板截骨术、颏成形术及颊脂垫取出术等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 手术治疗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 下颌骨外板截骨术 颊脂垫取出术
下载PDF
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纯化和成骨诱导分化:Ficoll液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的可行性 被引量:7
19
作者 解芳 滕利 +4 位作者 蔡磊 徐家杰 靳小雷 肖苒 曹谊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51-956,共6页
背景: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较经典的分离方法是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以去除血细胞成分,但该法操作较为复杂,分离犬骨髓时需要配制密度,且离心次数较多,对细胞损伤大。目的:拟建立可靠、高纯度的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纯化方法,... 背景: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较经典的分离方法是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以去除血细胞成分,但该法操作较为复杂,分离犬骨髓时需要配制密度,且离心次数较多,对细胞损伤大。目的:拟建立可靠、高纯度的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纯化方法,并观察其在体外扩增、成骨诱导分化的能力。方法:于犬髂后上棘抽取骨髓液10mL,肝素抗凝,Hanks液稀释后,加入1.077g/mL Ficoll液3mL,2000r/min离心20min,吸取有核细胞形成白色云雾状的分层界面,用含胎牛血清的DMEM离心2遍,按12×104/cm2密度接种,于37℃、体积分数为5%的CO2培养箱内培养。细胞传代后,加入含地塞米松、β-磷酸甘油钠、L-2-磷酸抗坏血酸的DMEM成骨条件培养液进行诱导。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成骨细胞特征性分泌蛋白骨钙素、骨桥蛋白的表达,以及Ⅰ型胶原的表达,并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与茜素红染色。结果与结论:1.077g/mLFicoll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所得的有核细胞层相对于Percoll液分层明显,可获得纯度较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细胞生长良好,平均倍增时间为24h。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骨诱导培养后,骨钙素、骨桥蛋白、Ⅰ型胶原均呈阳性表达,碱性磷酸酶染色后细胞胞浆呈蓝绿色,茜素红染色后细胞外基质中出现散在的红色结节,可在体外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诱导 FICOLL 密度梯度离心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医学生实验动物福利与伦理实践教学的思考 被引量:15
20
作者 高建峰 汤宏斌 +3 位作者 杨四军 周立 郭铭 滕利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5-118,共4页
医学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生力军,是构建"健康中国"的骨干力量。动物实验是医学生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教学动物实验对实验动物造成的伤害与医学理念不符。加强医学生实验动物福利与伦理实践教育,不仅是培养医学... 医学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生力军,是构建"健康中国"的骨干力量。动物实验是医学生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教学动物实验对实验动物造成的伤害与医学理念不符。加强医学生实验动物福利与伦理实践教育,不仅是培养医学生良好伦理素养的重要途径,而且有助于培养医学生较好的科研素质,更好地了解和尊重生命,促进医学研究与生命伦理观的良性互动,最终达到医学研究可持续性发展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福利与伦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