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黑土区不同种类有机物料腐解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1
作者 雷琬莹 滕培基 +2 位作者 王博 李佳垚 李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07-116,共10页
有机物料高效还田是培肥黑土的重要途径,有机物料自身性质和腐解过程中的温度是影响有机物料腐解的关键要素。寒地黑土区不同种类有机物料的动态腐解过程及腐解影响因素的研究还较少。该研究通过在东北黑土区不同积温地点布设不同种类... 有机物料高效还田是培肥黑土的重要途径,有机物料自身性质和腐解过程中的温度是影响有机物料腐解的关键要素。寒地黑土区不同种类有机物料的动态腐解过程及腐解影响因素的研究还较少。该研究通过在东北黑土区不同积温地点布设不同种类有机物料腐解田间联网试验,研究有机物料的动态腐解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有机物料自身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秸秆的碳氮比最高,有机肥最低,腐解指数变化趋势与碳氮比相反。2)经过720 d的腐解,6种有机物料的累积腐解率和累积释碳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带性变化规律。在积温较高的夏、秋季节累积腐解率和累积释碳率高于积温较低的春、冬季节;试验地点积温越高,累积腐解率和累积释碳率越大,从积温最低的黑河到积温最高的昌图,累积腐解率和累积释碳率分别增加了15.8%~41.0%和47.8%~114.0%。不同有机物料的累积腐解率表现为作物秸秆>菌糠>畜禽粪便,累积释碳率与之相反。3)有机物料腐解的同时发生碳释放和氮富集过程,除海伦和黑河地区玉米和水稻秸秆经过720 d的腐解后碳氮比未降至25以下外,其余处理碳氮比均低于25,腐解效果较好。腐解残留率衰减方程可较好的拟合了有机物料的腐解过程,作物秸秆的腐解速率常数k(0.23~0.25)显著高于木耳菌糠(0.15)和畜禽粪便(0.08~0.13)(P<0.05)。结构方程模型表明,有机物料自身性质对腐解特征的贡献率高于试验地点的积温、腐解时间和土壤性质,是影响有机物料腐解最主要的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腐解特征 腐解模型 驱动因素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外源有机物添加种类对农田黑土有机碳激发效应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娜 滕培基 +2 位作者 雷琬莹 龙静泓 李禄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88-1601,共14页
外源有机物添加通过激发效应影响土壤有机碳(SOC)的矿化和稳定。目前研究较少考虑不同种类外源有机物添加对同一土壤类型不同SOC含量的土壤激发效应及作用机理。本研究以中国东北典型黑土带上4个不同SOC含量的表层农田黑土为研究对象,... 外源有机物添加通过激发效应影响土壤有机碳(SOC)的矿化和稳定。目前研究较少考虑不同种类外源有机物添加对同一土壤类型不同SOC含量的土壤激发效应及作用机理。本研究以中国东北典型黑土带上4个不同SOC含量的表层农田黑土为研究对象,向土壤中添加13C标记的玉米秸秆、葡萄糖和丙氨酸,研究不同种类外源有机物添加对黑土SOC激发效应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与不添加外源有机物处理相比,外源有机物添加均促进了4个不同SOC含量的农田土壤中SOC的矿化,并引起土壤正激发效应。添加葡萄糖和丙氨酸处理的4个土壤在培养前30 d累积激发量均显著大于添加秸秆处理;土壤本底SOC含量越高的土壤,添加丙氨酸和葡萄糖产生的累积激发量越大,但相对累积激发量越小。随着培养时间增加,4个土壤的SOC矿化和激发效应降低并趋于稳定且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傅里叶红外光谱发现,外源有机物添加后4个土壤脂肪族碳官能团的相对峰面积略有增加,芳香族碳官能团峰面积略有下降,土壤和外源有机物添加种类对脂肪族和芳香族碳官能团的影响均表现为土样>添加物种类。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外源有机物添加产生的正激发效应主要受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磷脂脂肪酸的影响,受土壤SOC含量影响较小。该研究结果表明,外源有机物添加显著增加了农田黑土中k型微生物生长代谢,促进了微生物对SOC中难分解组分的降解,外源有机物与土壤自身有机碳分解的“共代谢”理论是本研究黑土产生正激发效应的主要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有机物 土壤有机碳矿化 激发效应 磷脂脂肪酸 农田黑土
下载PDF
黑土区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模式探究-以海伦市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雷琬莹 滕培基 李娜 《土壤与作物》 2023年第4期363-372,共10页
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能有效发挥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优势,一定程度上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东北黑土区地处冷凉干旱区,农业生产活动受气候影响显著,该区域内农业资源利用率较低、资源再利用成本较高,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开展种养... 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能有效发挥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优势,一定程度上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东北黑土区地处冷凉干旱区,农业生产活动受气候影响显著,该区域内农业资源利用率较低、资源再利用成本较高,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开展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模式可最大限度加快农业系统内物质循环,实现区域经济效益最大化。本文首先充分总结了东北黑土区内不同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的特点,对比分析了不同模式下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再以位于松嫩平原北部厚层黑土区的海伦市为代表,结合持续高效节粮型种养循环农业模式的实际需求,重点阐述了海伦市开展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的发展历程,对比分析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与循环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提出了海伦市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未来发展建议,以期为持续提高黑土生态系统生产力,保障黑土资源永续发展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为东北黑土区循环农业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养循环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东北黑土区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农田生态系统有机物料腐解过程及土壤培肥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雷琬莹 李娜 +2 位作者 滕培基 郁瑾超 龙静泓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93-1408,共16页
农田生态系统是受人为活动干扰最多的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丰富和养分均衡是保证农作物生长需要、土壤生物和谐共生和系统生产力维持稳定的基本要素。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是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外源有机物料,也是农田土壤有机质的重... 农田生态系统是受人为活动干扰最多的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丰富和养分均衡是保证农作物生长需要、土壤生物和谐共生和系统生产力维持稳定的基本要素。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是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外源有机物料,也是农田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有机物料还田可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积累、培肥土壤、促进作物稳产增产。有机物料还田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腐解过程,最终转化为土壤有机质。这一复杂的腐解过程受有机物料自身性质、土壤类型及其背景属性、气候因子和农田管理措施等多重作用综合调控,因此备受科学界关注。本文综述了农田生态系统有机物料的腐解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还田后腐解产物对土壤养分库及土壤质量影响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进一步总结了有机物料还田转化为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机制。从表征有机物料腐解结构变化的手段和指标着手,解析有机物料腐解过程中有机物料和土壤的化学结构组成的变化特征,揭示影响有机物料腐解的主要因素(有机物料的质量、组分和化学结构,以及环境因素),综合分析有机物料还田对土壤碳库、活性有机碳、腐殖质组成以及养分库的影响,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以及作物产量角度综合评价有机物料还田培肥土壤的效果,深入解析有机物料腐解转化为土壤有机质的物理学、化学及生物学调控过程及机制。最后对未来开展农田生态系统有机物料还田腐解过程及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农田生态系统有机物料高效还田培肥土壤、优化农田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还田 腐解特征 土壤培肥 光谱技术 土壤腐殖质 活性有机碳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黑土团聚体内有机碳红外光谱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龙静泓 雷琬莹 +4 位作者 李娜 滕培基 韩晓增 何朋 李禄军 《土壤与作物》 2021年第4期373-384,共12页
土壤团聚体为有机碳提供物理保护,是土壤碳固存和稳定的主要场所。团聚体内有机碳的数量和化学结构对评价有机碳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以1985年建立在黑龙江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长期定位试验(农田... 土壤团聚体为有机碳提供物理保护,是土壤碳固存和稳定的主要场所。团聚体内有机碳的数量和化学结构对评价有机碳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以1985年建立在黑龙江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长期定位试验(农田、草地、林地和裸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团聚体分级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长期不同利用方式对黑土团聚体内有机碳的分布和化学光谱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农田相比,经过35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后,土壤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团聚体稳定性及团聚体内有机碳的化学官能团相对峰面积发生不同程度变化。草地和林地处理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活性官能团的相对峰面积,草地处理>0.25 mm粒径团聚体质量分数最大,团聚体稳定性最高。裸地与农田相似,土壤碳氮含量和有机碳活性官能团相对峰面积较低,土壤团聚体以<0.25 mm粒径为主,团聚体稳定性也较低。进一步比较了干筛和湿筛两种筛分方法得到的土壤团聚体的力稳性与水稳性,发现与农田相比,草地显著提升了土壤团聚体的力稳性和水稳性,林地团聚体的力稳性显著降低,裸地团聚体的水稳性显著降低。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表明,草地和林地处理主要为1420 cm^(-1)和2920 cm^(-1)的活性碳组分官能团,而农田和裸地处理主要为1630 cm^(-1)稳定性的芳香族官能团。退耕还林还草是提升黑土团聚体固碳能力的有效措施,其通过增强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团聚体内有机碳的数量和稳定性化学官能团的相对比例,增加土壤的固碳能力。大团聚体内碳的活性官能团相对峰面积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更敏感,对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的贡献更大,可作为反映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质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黑土
下载PDF
工会经费核算小议
6
作者 滕培基 《武汉财会》 1986年第10期34-,共1页
(一)上解经费核算方法应改进县以上工会的“上解经费支出”科目,是核算向上级工会解交经费的专用科目。现行的核算办法,除了按实际解缴的数字入帐外,年终决算时,为了结出本级的实际经费结余,把欠解或截留的经费,全部转入“上解经费支出... (一)上解经费核算方法应改进县以上工会的“上解经费支出”科目,是核算向上级工会解交经费的专用科目。现行的核算办法,除了按实际解缴的数字入帐外,年终决算时,为了结出本级的实际经费结余,把欠解或截留的经费,全部转入“上解经费支出”和“暂收款”科目,使已实现和未实现的解交经费,在“上解经费支出”科目下反映为完全上解。这样处理,不但掩盖了拖欠、截留的矛盾,还造成上、下级工会之间的帐目、报表等收、解数字不一致,给查对工作增加麻烦。笔者建议:把县以上工会“拨交经费收入”的款级科目取销,在资金来源类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会组织 年终决算 核算方法 核算办法 解缴 财务管理体制 基层工会 对帐 帐务处理 银行存款
下载PDF
不同类型作物根系对黑土物理特性和根际土壤性质的影响
7
作者 滕培基 雷琬莹 +2 位作者 王博 李佳垚 李娜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4期391-403,共13页
为研究不同类型作物根系对黑土物理特性和根际土壤性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油菜、大葱、辣椒、小麦、玉米和大豆6种不同作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测定各种作物不同生长阶段根际土壤的物理属性、养分状况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并分析各种作... 为研究不同类型作物根系对黑土物理特性和根际土壤性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油菜、大葱、辣椒、小麦、玉米和大豆6种不同作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测定各种作物不同生长阶段根际土壤的物理属性、养分状况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并分析各种作物的根系特征,解析作物根系特征对根际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均不同程度提高了根际土壤的饱和含水量和最大田间持水量,改善了土壤三相结构,其中大葱改善土壤三相结构的效果最好。与起始相比,6种作物种植51 d后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分别提高了0.9%~3.2%和1.0%~15.0%,大豆处理全氮含量提升最显著。相关性分析发现作物生物量与土壤全氮、土壤微生物量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C∶N、饱和含水量和最大田间持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PC1和PC2分别解释根际土壤性质变化26.0%和22.9%的影响;作物的地上与地下生物量在不同作物种类间差异显著;土壤的物理指标主要受作物不同生长时期影响,土壤饱和含水量与最大田间持水量随生长时间变化显著。综合分析,种植大葱对根际土壤物理属性改良效果最好,种植大豆更有利于根际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物理结构 土壤有机碳 作物生物量 根冠比 典型黑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