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smex XT-4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临床应用与质量控制 被引量:7
1
作者 滕士阶 刘小林 +4 位作者 徐承来 赵长新 贾嵘 王琨 王珍霞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2227-2231,共5页
目的:分析Sysmex XT-4000i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临床检测性能及质量控制情况。方法:对XT-4000i的精密度(批内、批间)、线性、携带污染率及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评价;将60例患者样本同时在ABBOTT CD-1800(简称CD-1800)和XT-4000i测定白细胞... 目的:分析Sysmex XT-4000i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临床检测性能及质量控制情况。方法:对XT-4000i的精密度(批内、批间)、线性、携带污染率及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评价;将60例患者样本同时在ABBOTT CD-1800(简称CD-1800)和XT-4000i测定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对结果进行比对,验证两台仪器同一检测项目结果的相关性。汇总2015年室内、室间质量控制情况进行分析。结果:XT-4000i的精密度、线性、携带污染率均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与江苏省临床检验中心参比仪器CD-1800比对结果相关性好,相关系数分别为白细胞计数r=0. 998 6、红细胞计数r=0. 985 0、血红蛋白测定r=0. 9985、血小板计数r=0. 998 1、红细胞平均体积r=0. 992 9。我们参加2015年上半年卫计委、江苏省临检中心全血室间(WBC、RBC、HGB、PLT、MCV)质评成绩:平均偏倚<1/4 CLIA'88 TEa,全部成绩为优秀合格。结论:XT-4000i的临床应用及质量控制情况总体来说符合较好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T-4000i 性能评价 精密度 线性 携带污染率 比对 质量控制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检测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的耐药突变 被引量:3
2
作者 滕士阶 周彦 +3 位作者 王文军 郭晓霞 冯岗 孙同运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02-1105,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高通量、快速检测拉夫米定耐药突变的新方法,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药物的选择。方法:选取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为研究对象,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定量结果均阳性(拷贝数≥103拷贝/ml),设计针对聚... 目的:建立一种高通量、快速检测拉夫米定耐药突变的新方法,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药物的选择。方法:选取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为研究对象,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定量结果均阳性(拷贝数≥103拷贝/ml),设计针对聚合酶P区的扩增引物,经PCR扩增及磁珠分离,制备焦磷酸测序单链模板,并在PyroMark ID遗传分析系统上进行焦磷酸测序,检测拉夫米定耐药突变位点。结果:PCR扩增得到HBV P区产物,焦磷酸测序检测突变频率具有极高的灵敏性、特异性、稳定性的高通量的特征且与拉夫米定用药时间存在相关性。用药时间越长,突变率越高,易出现耐药。结论:新型、高通量焦磷酸测序法用于拉米夫定耐药突变检测,能满足临床批量用药检测及治疗方案设计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磷酸测序 乙型肝炎病毒 拉米夫定 耐药
下载PDF
体液细胞计数自动化检测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滕士阶 周彦 +4 位作者 徐承来 刘小林 贾嵘 夏正萍 王琨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290-1292,共3页
目的研究体液标本采集后不同的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比较同一体液标本采集后是否使用抗凝剂、抗凝剂种类的选择、样本采集后的保存温度、放置不同时间后结果的稳定性,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脑脊液标... 目的研究体液标本采集后不同的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比较同一体液标本采集后是否使用抗凝剂、抗凝剂种类的选择、样本采集后的保存温度、放置不同时间后结果的稳定性,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脑脊液标本是否选用抗凝剂对结果无明显不同;胸腹腔积液采用EDTA-K_2抗凝,所有的检测项目结果都比较稳定,而未使用抗凝剂和使用肝素锂抗凝的标本保存2h后有核细胞计数结果降低,特别是单个核细胞计数值明显降低;体液标本分别在室温、4℃中保存1h后,数据开始有变动,单个核细胞计数值有减少的趋势,红细胞计数不论在室温还是4℃保存结果都很稳定。结论排除上述影响因素的干扰,体液常规检查自动化可为临床提供快速、可靠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仪器和设备 体液常规检查 抗凝剂 保存温度 保存时间
下载PDF
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滕士阶 卞光荣 +4 位作者 王彦 温江涛 钱立 王立新 周彦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766-768,共3页
目的检测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食管癌患者和体检健康者的外周血标本,用Ficoll试剂提取单个核细胞(PBMC),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术前、术后1 d、术后7 d的食管癌患者及体检... 目的检测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食管癌患者和体检健康者的外周血标本,用Ficoll试剂提取单个核细胞(PBMC),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术前、术后1 d、术后7 d的食管癌患者及体检健康者调节性B细胞(包括B10、Br3及Breg)的表达水平。结果食管癌患者CD5+CD19+细胞、B10细胞和Breg细胞表达水平分别为(3.20±0.35)%、(2.52±0.37)%和(8.39±0.92)%,均高于健康人对照组(1.77±0.25)%、(1.57±0.28)%和(2.96±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Br3细胞(6.07±0.46)%与健康人对照组(5.93±0.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食管癌患者B10、Br3细胞术后1 d表达水平明显升高,Breg细胞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术后7 d与术前比较,CD5+CD19+细胞、B10和Breg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后1 d与术后7 d比较,仅CD5+CD19+、B10、Br3细胞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的表达水平呈现动态变化,可用于手术疗效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B细胞 流式细胞术 食管癌 B10 Br3 Breg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期与病毒耐药基因突变相关性 被引量:1
5
作者 滕士阶 周彦 +4 位作者 王文军 郭晓霞 冯岗 孙同运 张哲雄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203-206,共4页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不同复制期与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用药后基因突变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为对象。经巢式PCR扩增及磁珠分离,制备焦磷酸测序单链模板,将PCR扩增得到HBV病毒P区和BCP区产物经焦磷酸测序进...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不同复制期与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用药后基因突变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为对象。经巢式PCR扩增及磁珠分离,制备焦磷酸测序单链模板,将PCR扩增得到HBV病毒P区和BCP区产物经焦磷酸测序进行突变频率检测,并在PyroMark ID遗传分析系统上进行焦磷酸测序。结果: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按照HBV定量结果阳性(拷贝数≥103copies/ml)和阴性(拷贝数<103copies/ml)的标本分组分析,HBV定量阳性标本具有极高的敏感性。批量突变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率越高,突变率越高,检测率越高。结论:选择乙肝病毒的复制阳性标本,结合焦磷酸测序进行高通量、快速、准确检测耐药基因区突变,能满足临床批量用药检测及治疗方案设计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 乙型肝炎病毒 复制 耐药基因
下载PDF
急性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SOD、IL-2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滕士阶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614-614,共1页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群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血清IL-2 血清SOD 临床意义 检测指标 治疗前后 患儿
下载PDF
食管癌手术治疗前后血清SIL-2R和SCP活力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滕士阶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38-239,共2页
关键词 血清SIL-2R 临床意义 食管癌手术 活力检测 治疗前后 SCP 白细胞介素-2受体 血清铜蓝蛋白 文献报告 肿瘤患者 临床价值 预后观察 恶性肿瘤 手术前后 结果报告 酶活力 癌患者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内皮素和唾液酸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滕士阶 《淮海医药》 CAS 2006年第1期37-37,共1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ET)和唾液酸(SA)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免法测定39例患者血ET含量,快速比色法测定SA含量,并与30名正常健康人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治疗前ET和SA含量高于正常人水平(P<0.01);治疗后1个月与治...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ET)和唾液酸(SA)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免法测定39例患者血ET含量,快速比色法测定SA含量,并与30名正常健康人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治疗前ET和SA含量高于正常人水平(P<0.01);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血ET和SA含量的变化与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和治疗效果与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内皮素 唾液酸
下载PDF
肺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上皮钙粘蛋白、癌胚抗原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滕士阶 《淮海医药》 2005年第6期461-462,共2页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上皮钙粘蛋白(SE-CAd)和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免法测定32例肺癌患者血清CEA含量,酶联法测定SE-CAd含量,并与30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肺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前血清CEA和SE-CAd含...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上皮钙粘蛋白(SE-CAd)和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免法测定32例肺癌患者血清CEA含量,酶联法测定SE-CAd含量,并与30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肺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前血清CEA和SE-CAd含量高于正常人水平(P<0.01)、手术治疗后6个月复发者CEA、SE-CAd水平持续异常,未复发者CEA、SE-CAd水平恢复正常。结论血清CEA、SE-CAd含量的变化与肺癌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癌胚抗原 可溶性上皮钙粘蛋白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怡练 孙黎明 +2 位作者 王伟 滕士阶 徐海涛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66-68,72,共4页
目的:评价定量检测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type-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对心房颤动患者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一步夹心法检测196名健康体检者、196例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清H-FABP,同时测定心肌肌... 目的:评价定量检测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type-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对心房颤动患者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一步夹心法检测196名健康体检者、196例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清H-FABP,同时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MB,CK-MB),并作比较。结果:房颤组治疗前、治疗后及对照组的H-FABP值分别为(2.8±1.3)μg/L,(2.3±1.4)μg/L和(1.6±1.1)μg/L;cTnI值分别为(0.26±0.05)μg/L,(0.23±0.06)μg/L和(0.05±0.02)μg/L;CK-MB值分别为(12.8±3.6)U/L,(13.6±3.1)U/L和(12.1±2.7)U/L。血浆H-FABP水平房颤组治疗前、治疗后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cTnI水平在房颤治疗前、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CK-MB水平房颤组治疗前、治疗后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H-FABP对心房颤动患者有较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钙蛋白
下载PDF
血浆cTnI水平对化疗药心肌毒性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新华 张岩 +4 位作者 滕士阶 仲崇明 王怡练 孙黎明 左逸夫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评价血浆肌钙蛋白I(cTnI)在化疗药心肌毒性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89例肿瘤病人,化疗前及化疗各周期分别检测血浆cTnI,肌酸磷酸激酶(CK-Mb),超声心动图(UCG)及心电图(ECG)。对比化疗前、化疗各周期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化疗各周期与... 目的:评价血浆肌钙蛋白I(cTnI)在化疗药心肌毒性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89例肿瘤病人,化疗前及化疗各周期分别检测血浆cTnI,肌酸磷酸激酶(CK-Mb),超声心动图(UCG)及心电图(ECG)。对比化疗前、化疗各周期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化疗各周期与化疗前对比,患者UCG、ECG、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化疗前、化疗各周期,cTnI均值及阳性率水平变化差异显著;CK-Mb均值差异显著,而阳性率变化差异显著。结论:cTnI可做为肿瘤化疗药心肌毒性的早期敏感特异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I 心肌毒性 化疗
下载PDF
氟伐他丁对ACS患者CRP及sICAM-1、sVCAM-1的影响
12
作者 孙黎明 周哲 +3 位作者 周新华 王怡练 左逸夫 滕士阶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80-281,共2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fluvastatin on changes of serum C-reactive protein(CRP) and solua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soluab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 contents in patients...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fluvastatin on changes of serum C-reactive protein(CRP) and solua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soluab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 content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Methods 109 patients with AC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luvastatin-treated group(55 cases) and conventional therapy group (54 cases). The contents of serum CRP (with immunoturbidity method), sICAM-1,sVCAM-1 (with ELISA) were measured both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for 8 weeks with fluvastat in in these cardiac patients as well as in 50 controls. Results ① Befo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serum CRP, sICAM-1, sVCAM-1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patients with ACS than controls(P<0.01). ②After treatment,the levels of serum CRP, sICAM-1,sVCAM-1 in patients with fluvastati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P<0.01), but the levels were not much changed in the conventional therapy group. Conclusion Fluvastatin can decrease inflammation and cell adhesion in patients with AC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氟伐他丁 C-反应蛋白 细胞黏附分子
下载PDF
甲亢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选择素、sICAM-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13
作者 张哲雄 滕士阶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A02期63-65,共3页
目的测定甲亢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sICAM‐1)、可溶性 E‐选择素(E‐selectin)水平,探讨 sICAM‐1、E‐选择素与甲亢病情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22例甲亢患者治疗前后 sICAM‐1、E‐选择素水平。... 目的测定甲亢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sICAM‐1)、可溶性 E‐选择素(E‐selectin)水平,探讨 sICAM‐1、E‐选择素与甲亢病情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22例甲亢患者治疗前后 sICAM‐1、E‐选择素水平。结果甲亢患者治疗前血清 sICAM‐1、E‐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甲亢患者治疗后血清中的水平(P<0.05)。结论 sICAM‐1及 E‐选择素参与甲亢发病过程,sICAM‐1及 E‐选择素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亢 SICAM-1 E选择素
下载PDF
ApoE基因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汪明琅 娄焕堃 +6 位作者 王飞翔 滕士阶 董政 王罗卿 曹荣元 孙黎明 王怡练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22期3680-3684,共5页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对房颤进行研究,以炎症机制为纽带推测ApoE基因多态性与房颤发生的相关性,根据ApoE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寻找房颤高危等位基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房颤患者(包括阵...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对房颤进行研究,以炎症机制为纽带推测ApoE基因多态性与房颤发生的相关性,根据ApoE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寻找房颤高危等位基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房颤患者(包括阵发性、持续性、长期持续性、永久性)64例及门诊健康志愿者49例,采用等位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进行ApoE基因多态性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寻找高风险ApoE等位基因。结果此次入组人群共113例。其中房颤组64例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74.38±8.37)岁;对照组49例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65.24±12.14)岁。ApoE基因的6种表型ε2/ε2、ε2/ε3、ε2/ε4、ε3/ε3、ε3/ε4和ε4/ε4所占比例分别为0.9%、13.3%、2.7%、58.4%、19.5%和5.3%。ApoE保护类基因型、大众类基因型及风险类基因型的人群分别占14.2%、61.1%、24.8%。在性别、身高、体质量、吸烟、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方面两组ApoE基因多态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BMI、LAD、LVEF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频率观察值符合Hardy-wenberg遗传平衡,具有群体代表性。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与房颤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ApoEε4是罹患房颤的高危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载脂蛋白E 基因 多态性 炎症介质 血脂 相关性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CA125、HE4和D-D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5
作者 滕士阶 胡娟 +1 位作者 刘小林 李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4-105,118,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和D-二聚体(D-D)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标记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3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CA125、HE4和DD水平,并与31例健康...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和D-二聚体(D-D)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标记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3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CA125、HE4和DD水平,并与31例健康人(对照组)作比较。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前血清CA125、HE4和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手术治疗6个月后则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清CA125水平与HE4、D-D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89,0.873,P均<0.01)。结论:检测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CA125、HE4、D-D水平的变化对疾病诊断、疗效判断及患者预后判定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糖类抗原125 人附睾蛋白 D-二聚体
原文传递
血清CA19-9、CA125和PET/CT显像联合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卞光荣 陈丽 +1 位作者 王西珍 滕士阶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5年第22期3897-3898,390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CA19-9、CA125检测和18F-FDG PET/CT显像联合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5例胰腺癌患者为疾病组,35例胰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人群均进行血清CA19-9、CA125检测(RIA法)和18F-FDG PET/CT显像,探讨联合检测对... 目的探讨血清CA19-9、CA125检测和18F-FDG PET/CT显像联合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5例胰腺癌患者为疾病组,35例胰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人群均进行血清CA19-9、CA125检测(RIA法)和18F-FDG PET/CT显像,探讨联合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CA125水平均显著地高于胰腺良性病变组,两者联合检测能提高胰腺癌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为91.43%,特异性为68.57%),而CA19-9、CA125和18F-FDG PET/CT联合检测可提高胰腺癌诊断的灵敏度(100.00%)、特异性(65.71%)。结论血清CA19-9、CA125和18F-FDG PET/CT显像联合检测可大幅度地提高胰腺癌患者的检出率,利于胰腺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糖类抗原19-9 糖类抗原125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原文传递
连云港地区成人尿白蛋白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生物参考区间的建立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伏猛 刘倩 +1 位作者 滕士阶 赵长新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第2期19-22,共4页
目的 建立连云港地区20-89岁健康成人尿白蛋白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选取健康体检者(20-89岁)715例,留取研究对象新鲜晨尿,测定其尿白蛋白(免疫透射比浊法)及尿肌酐浓度,计算ACR.依据美国临... 目的 建立连云港地区20-89岁健康成人尿白蛋白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选取健康体检者(20-89岁)715例,留取研究对象新鲜晨尿,测定其尿白蛋白(免疫透射比浊法)及尿肌酐浓度,计算ACR.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C28-A2和WS/T 402-2012《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推荐方法,采用Z检验分析数据并建立相应的尿白蛋白及ACR参考区间.结果 Z检验显示同一性别的尿白蛋白浓度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无需按年龄分组建立参考区间,且男性尿白蛋白浓度高于女性(P〈0.05);Z检验显示尿ACR浓度存在性别、年龄差异(P〈0.05),需要按性别和年龄分组建立相应的参考区间.尿白蛋白和ACR均呈非正态分布,因此应用第95百分位数(P95)建立参考区间;尿白蛋白参考区间为男性0-20.72 mg/L,女性0-18.54 mg/L;尿ACR参考区间分别为:男性(20-59岁组)0-13.97 mg/g,男性(60-89岁组)0-20.58 mg/g,女性(20-59岁组)0-20.12 mg/g,女性(60-89岁组)0-25.27 mg/g.结论 连云港地区健康人群尿白蛋白和ACR参考区间显著低于目前临床推荐的参考区间;尿蛋白需考虑性别差异建立不同的参考区间,尿ACR需根据性别、年龄差异建立不同的参考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白蛋白 白蛋白/肌酐比值 生物参考区间
原文传递
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缺血修饰白蛋白联合检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伏猛 刘倩 +5 位作者 王怡练 张黎黎 周新华 孙黎明 滕士阶 姚丽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20年第4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联合检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及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6例STEMI患者为STEMI组,...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联合检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及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6例STEMI患者为STEMI组,男55例,女31例,年龄(62.5±12.7)岁,年龄范围为33~88岁;另选取同期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收治的8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男48例,女32例,年龄(59.2±13.2)岁,年龄范围为25~84岁。采用AU58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的Lp-PLA2、IMA及常规指标,采用ROC曲线分析STEMI的诊断效能,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STEMI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STEMI组的血清Lp-PLA2水平[(648.7±166.2)U/L]、IMA[(76.2±3.3)U/ml]水平高于健康组[(524.0±110.5)U/L、(71.6±3.6)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Lp-PLA2灵敏度为72.1%,曲线下面积为0.743(95%CI:0.666~0.820,P<0.001);IMA灵敏度为73.3%,曲线下面积为0.826(95%CI:0.765~0.888,P<0.001);Lp-PLA2与IMA联合检测灵敏度为91.9%,曲线下面积为0.864(95%CI:0.810~0.917,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Lp-PLA2和IMA是患者发生STEM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TEMI患者的血清Lp-PLA2及IMA水平均显著升高,两者联合检测对于STEMI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缺血修饰白蛋白
原文传递
六西格玛在肿瘤标志物质量目标选择上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伏猛 刘倩 +3 位作者 张子龄 陈丽 滕士阶 梁伟 《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 2020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应用6σ理论对肿瘤标志物项目的分析性能进行评价,并初步确定各项目的质量目标。方法收集本实验室2018年1至12月室内质控数据和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结果,以生物学变异导出的质量规范和国家室间质量评价标准作为... 目的应用6σ理论对肿瘤标志物项目的分析性能进行评价,并初步确定各项目的质量目标。方法收集本实验室2018年1至12月室内质控数据和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结果,以生物学变异导出的质量规范和国家室间质量评价标准作为允许总误差(TEa)计算6项肿瘤标志物的σ水平,并依据质量目标选择流程图和肿瘤标志物分析性能验证图评价肿瘤标志物的分析性能,进而为肿瘤标志物选择合适的质量目标。结果应用不同层级的生物学变异导出的质量规范和国家室间质量评价标准,肿瘤标志物项目的σ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依据质量目标选择流程图:选择生物学变异导出的“适当的”质量规范作为CA125项目的质量目标,选择生物学变异导出的“最低的”质量规范作为t-PSA、CEA、AFP、CA199和CA153项目的质量目标。结论6σ能够客观评价肿瘤标志物的分析性能,并为实验室质量目标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质量管理 生物学变异 肿瘤标志物 质量目标
原文传递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浕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旭华 陈发明 +2 位作者 陆港霞 邢文亚 滕士阶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1α)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 cencephalopathy,HIE)中的意义。【方法】HIE新生儿40例(轻度20例,中度12例,重度8例)及30例正常对照新生儿采用ELISA法直...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1α)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 cencephalopathy,HIE)中的意义。【方法】HIE新生儿40例(轻度20例,中度12例,重度8例)及30例正常对照新生儿采用ELISA法直接测定生后24~48h、7dMCP-1、MIP-1α数值。【结果】HIE组MCP-1生后24~48h(726.63±120.95)pg/mL、7d(380.47±80.72)pg/mL,较对照组(131.55±13.10)、(125.32±12.25)pg/mL均明显升高(P<0.05);HIE组MIP-1α生后24~48h(397.87±64.82)pg/mL、7d(230.7±42.73)pg/mL,较对照组2(114.7±10.37)、(110.50±10.21)pg/mL,均明显升高(P<0.05)。24~48h、7d存在动态变化,以24~48h较高(P<0.05)。HIE轻、中、重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新生儿HIE血中MCP-1、MIP-1α水平高于正常新生儿,且其变化与时间及病变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新生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