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sPbX_(3)钙钛矿纳米晶中Mn(Ⅱ)离子的可控掺杂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1
作者 陈洁 訚哲 +5 位作者 王立瑾 李宇 王帅冰 林欧阳 唐爱伟 滕枫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4,共10页
Mn离子掺杂策略被广泛用于提高CsPbX3钙钛矿纳米晶(Nanocrystals,NCs)的稳定性和调控Pb的含量,但离子掺杂反应速率极快,不易控制。本文分别采用一步和两步热注射法对Mn^(2+)的掺杂含量进行大范围和精确调控,制备出具有不同Mn^(2+)掺杂... Mn离子掺杂策略被广泛用于提高CsPbX3钙钛矿纳米晶(Nanocrystals,NCs)的稳定性和调控Pb的含量,但离子掺杂反应速率极快,不易控制。本文分别采用一步和两步热注射法对Mn^(2+)的掺杂含量进行大范围和精确调控,制备出具有不同Mn^(2+)掺杂含量的CsPbCl_(3)∶Mn^(2+)NCs。通过对其结构及发光性能的研究,将其区分为合金结构和掺杂结构,并进一步揭示了一步法和两步法进行Mn^(2+)调控时的不同机制,明确了在相同Pb∶Mn投料比的情况下,一步法合成的合金结构纳米晶具有更高的Mn^(2+)掺杂量,使得纳米晶在610nm左右与Mn相关的发射峰更为强烈,最高光致发光量子产为77%,而两步法合成的掺杂结构纳米晶在较少的Mn^(2+)情况下同样具有较高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同时,Mn^(2+)的可控掺杂使得钙钛矿纳米晶的稳定性有效提升,放置四周后形貌和发光性能仍稳定。值得注意的是,合金结构对于本征激子发光稳定性的提升比掺杂结构更加有利。此外,还合成了具有优异发光性能的CsPb(Cl_(x)Br_(3-x))∶Mn^(2+)钙钛矿纳米晶,其荧光光谱可在404~640nm之间调控;但当Br-含量较高时,与Mn相关的发射峰消失,这是由于CsPbBr_(3)的能带与Mn^(2+)的^(4)T_(1-)^(6)A_(1)能级不匹配所致。本文强调了在CsPbCl_(3)∶Mn^(2+)钙钛矿制备过程中Mn^(2+)可控掺杂的重要性,对于实现纳米晶的可控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无机钙钛矿 CsPbCl_(3):Mn^(2+) 组分调控
下载PDF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徐叙瑢院士在北京交通大学
2
作者 王永生 徐征 +1 位作者 侯延冰 滕枫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26,共7页
徐叙瑢院士,物理学家。我国发光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科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发光学研究室,自此,开创了发光与显示科学的研究。其研究工作遍及复合发光的动力学、过热电子的区分、瞬态光谱及光致发光、场致... 徐叙瑢院士,物理学家。我国发光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科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发光学研究室,自此,开创了发光与显示科学的研究。其研究工作遍及复合发光的动力学、过热电子的区分、瞬态光谱及光致发光、场致发光、阴极射线发光、发光在癌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等领域。他提出的第三代场致发光模型属国际首创,研制成功的分层优化场致发光显示器获得了发明专利。他是“中国科学院激发态物理开放实验室”和“铁道部信息存储、显示与材料部级开放实验室”的创建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明专利 中国科学院 场致发光 中国物理学会 阴极射线发光 发光学 分层优化 瞬态光谱
下载PDF
水溶胶CdSe/CdS核/壳结构纳米晶制备及光学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滕枫 唐爱伟 +3 位作者 高银浩 梁春军 徐征 王永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1-654,共4页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水溶胶CdSe/CdS核/壳结构的量子点,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量子点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化学组成和尺寸分布进行了研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研究了它...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水溶胶CdSe/CdS核/壳结构的量子点,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量子点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化学组成和尺寸分布进行了研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研究了它们的发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Ⅵ族半导体 量子点 水溶胶
下载PDF
以ZnO为电子传输层PPV的发光 被引量:5
4
作者 滕枫 杨晓晖 +2 位作者 徐征 侯延冰 黄宗浩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48-350,共3页
以Ⅱ-Ⅵ族无机半导体ZnO为电子传输层,PPV为空穴传输层和发光层,得到的电致发光器件比单层PPV器件的发光亮度和效率都高.器件结构为ITO/PPV/ZnO/Al的电致发光光谱同单层PPV器件的光谱基本相同,但是启亮... 以Ⅱ-Ⅵ族无机半导体ZnO为电子传输层,PPV为空穴传输层和发光层,得到的电致发光器件比单层PPV器件的发光亮度和效率都高.器件结构为ITO/PPV/ZnO/Al的电致发光光谱同单层PPV器件的光谱基本相同,但是启亮电压明显比单层器件低,最大亮度大约比单层器件高6倍左右,同时工作电流也比单层器件小.通过PPV层自吸收现象可判断出发光区域在PPV/ZnO界面处.电流-电压曲线表明,这种器件具有空间电荷限制电流特性,即J∝Vn,这里n大约为2,这器件的电流主要受到空穴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结 电致发光 聚合物 PPV 氧化锌 电子传输层
下载PDF
PVK/BCP体系电致激基复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滕枫 王元敏 +1 位作者 徐征 王永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9-671,共3页
在PVK/BCP双层电致发光器件中发现了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光,器件的光谱中,除了有与光致发光相同的发光峰,在长波方向还有一个新的发光峰,该发光峰就是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光,发光来源于BCP的激发态向PVK基态的跃迁。PVK∶BCP混合型器件由... 在PVK/BCP双层电致发光器件中发现了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光,器件的光谱中,除了有与光致发光相同的发光峰,在长波方向还有一个新的发光峰,该发光峰就是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光,发光来源于BCP的激发态向PVK基态的跃迁。PVK∶BCP混合型器件由于复合区域扩展,BCP分子可以与PVK充分接触,因此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光更强。不论是在双层器件还是在混合型器件中,随驱动电压的增加,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光都会增强,而混合型器件更加明显,当电压比较高时,器件只有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光了,而没有本征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激基复合物 有机电致发光 混合型器件
下载PDF
聚苯胺在聚合物发光二极管中的空穴传输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滕枫 郑敏 +1 位作者 白凤莲 万梅香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8-591,共4页
报道了聚苯胺中间氧化态(emeraldine base form PANI-EB)空穴传输层对以PPV衍生物(PTA-PPV,PTA-DMPPV和MEH-PPV)为发光层和Alq3为电子传输层构成的多层结构的发光二极管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器件中PANI-EB空穴层的引入能有效地降低... 报道了聚苯胺中间氧化态(emeraldine base form PANI-EB)空穴传输层对以PPV衍生物(PTA-PPV,PTA-DMPPV和MEH-PPV)为发光层和Alq3为电子传输层构成的多层结构的发光二极管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器件中PANI-EB空穴层的引入能有效地降低器件的启亮电压和提高器件的发光亮度,其影响程度依赖于PPV衍生物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有机发光二极管 PPV衍生物 空穴传输 启亮电压 发光光谱 J-V曲线 发光亮度
下载PDF
8-羟基喹啉铝发光特性及老化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滕枫 侯延冰 +1 位作者 徐征 徐叙瑢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43-545,共3页
8-羟基喹啉铝(Alq3)非晶薄膜发射峰同多晶粉末的发射峰启亮边的波长相同,但是非晶薄膜的发射峰比多晶粉末的发射峰红移了20nm左右。二者的吸收光谱基本相同,说明二者的能带宽度基本相同。非晶薄膜的结构与多晶粉末不同,导致二者的... 8-羟基喹啉铝(Alq3)非晶薄膜发射峰同多晶粉末的发射峰启亮边的波长相同,但是非晶薄膜的发射峰比多晶粉末的发射峰红移了20nm左右。二者的吸收光谱基本相同,说明二者的能带宽度基本相同。非晶薄膜的结构与多晶粉末不同,导致二者的导带结构不同,是二者差别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不同条件下存放的单层8-羟基喹啉铝电致发光器件的老化研究,发现其老化的原因主要是器件工作电流的热效应引起非晶薄膜的重结晶。另外,在空气气氛下工作,铝电极的氧化等对器件寿命的影响也很大.改变器件的结构,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减小器件的工作电流,可以大大提高器件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羟基喹啉铝 器件
下载PDF
Poly[(BEHP-PPV)-co-(MEH-PPV)]:DCJTB为功能层LEC器件的能量传递 被引量:5
8
作者 滕枫 李扬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9-62,共4页
在有机发光器件中,掺杂染料分子是改变发光颜色,提高发光性能的有利手段。在掺杂体系中,主体材料向掺杂剂的能量传递是主要的激发态弛豫过程。在LEC器件中,利用掺杂手段改变发光颜色的方法报道很少。研究了以发射绿光(峰值550nm)的共聚... 在有机发光器件中,掺杂染料分子是改变发光颜色,提高发光性能的有利手段。在掺杂体系中,主体材料向掺杂剂的能量传递是主要的激发态弛豫过程。在LEC器件中,利用掺杂手段改变发光颜色的方法报道很少。研究了以发射绿光(峰值550nm)的共聚物Poly[(BEHP-PPV)-co-(MEH-PPV)]中掺杂DCJTB作为功能层的LEC器件的发光特性。器件的结构为ITO/Poly[(BEHP-PPV)-co-(MEH-PPV)]:DCJTB+PEO+LiCF3SO3/Al。共聚物的光致发光光谱几乎覆盖了整个DCJTB吸收光谱的范围,满足能量传递的要求。通过光致发光与电致发光光谱的研究,发现掺杂后的薄膜不论是光致发光还是电致发光,都以DCJTB的发射为主,说明二者之间的确存在能量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传递 LEC器件 掺杂
下载PDF
PPV/ZnS薄膜器件发光及电导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滕枫 杨晓辉 +3 位作者 徐征 侯延冰 徐叙瑢 黄宗浩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07-208,211,共3页
以Ⅱ-Ⅵ族无机半导体ZnS替代双层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电子传输层,以PPV为空穴传输层和发光层制备出发光器件,得到发光亮度和效率都比单层PPV器件高的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结构为ITO/PPV/ZnS/Al。器件的电致... 以Ⅱ-Ⅵ族无机半导体ZnS替代双层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电子传输层,以PPV为空穴传输层和发光层制备出发光器件,得到发光亮度和效率都比单层PPV器件高的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结构为ITO/PPV/ZnS/Al。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同单层PPV器件的光谱基本相同,但启亮电压只有4.5V,亮度也比单层器件高一个量级。通过PPV层自吸收现象可判断出发光区域在PPV/ZnS界面处。器件的电流密度与电压的二次方成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发光 复合器件 PPV/ZnS 薄膜器件 电导
下载PDF
掺杂DCJTB聚乙烯咔唑的发光性质 被引量:2
10
作者 滕枫 唐爱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57-961,共5页
研究了PVK∶DCJTB体系的发光特性。实验结果表明,PVK∶DCJTB薄膜光激发时,PVK和DCJTB之间存在能量传递,DCJTB的浓度从1%增加到2%,能量传递效率明显增强,但仍然不充分。引入Alq3层后的PVK∶DCJTB/Alq3双层薄膜,PVK的发光被有效地抑制了,A... 研究了PVK∶DCJTB体系的发光特性。实验结果表明,PVK∶DCJTB薄膜光激发时,PVK和DCJTB之间存在能量传递,DCJTB的浓度从1%增加到2%,能量传递效率明显增强,但仍然不充分。引入Alq3层后的PVK∶DCJTB/Alq3双层薄膜,PVK的发光被有效地抑制了,Alq3明显促进了PVK向DCJTB的能量传递效率,说明Alq3起到了能量传递的"桥梁"作用。而结构为ITO/PVK∶DCJTB/Alq3/LiF(1nm)/Al的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与光致发光光谱明显不同。电致发光时,Alq3层的发光的相对强度比光致发光时大许多,而且发光强度随着驱动电压的增加而增强,说明随电压的增加,有更多的空穴注入到Alq3层,致使载流子在Alq3层的复合几率随电场的增强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传递 有机电致发光 光致发光 掺杂
下载PDF
不同掺杂浓度下ZnS∶Er3+EL器件的绿红比
11
作者 滕枫 徐征 +1 位作者 侯延冰 王文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22-224,共3页
EL器件的绿红比是定性估计器件中过热电子能量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本文工作发现,发光中心的行为及状态对绿红比的影响很大。当掺杂浓度增加时,绿红比将变小。从发光峰的衰减曲线看,红色峰衰减曲线的极大值比绿色峰衰减曲线的极大值... EL器件的绿红比是定性估计器件中过热电子能量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本文工作发现,发光中心的行为及状态对绿红比的影响很大。当掺杂浓度增加时,绿红比将变小。从发光峰的衰减曲线看,红色峰衰减曲线的极大值比绿色峰衰减曲线的极大值滞后3us,这说明在掺杂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就会发生交叉驰豫现象,并且随发光中心浓度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弛豫 电致发光器件 掺杂
下载PDF
水相中CdSe与核/壳CdSe/CdS量子点的制备与发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唐爱伟 滕枫 +2 位作者 高银浩 梁春军 王永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2-328,共7页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制备了CdSe与核/壳型CdSe/CdS量子点水溶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了它们的发光特性,并且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形貌和化学组成,结果...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制备了CdSe与核/壳型CdSe/CdS量子点水溶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了它们的发光特性,并且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形貌和化学组成,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制备的量子点分散性良好,而且用CdS对CdSe进行表面修饰以后的发光强度明显提高,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都有红移现象,不同粒径颗粒的吸收峰的位置也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水相 制备 表征
下载PDF
有机分子的固态类阴极射线发光 被引量:12
13
作者 徐叙瑢 徐征 +2 位作者 滕枫 邓振波 侯延冰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3-561,共9页
固态类阴极射线发光是我们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激发发光方式,利用无机半导体作为电子加速层,加速 电子使之获得高能量,然后碰撞激发有机分子(小分子和聚合物)发光。介绍和总结了固态类阴极射线发光方 法提出的物理背景,已经取得的实验结果... 固态类阴极射线发光是我们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激发发光方式,利用无机半导体作为电子加速层,加速 电子使之获得高能量,然后碰撞激发有机分子(小分子和聚合物)发光。介绍和总结了固态类阴极射线发光方 法提出的物理背景,已经取得的实验结果和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发光 固态类阴极射线发光 有机无机复合器件 无机半导体 电子加速 平板显示技术 激发发光
下载PDF
水热法合成稀土氟化物材料YLiF_4:Er,Tm,Yb的上转换发光特性 被引量:13
14
作者 裴晓将 侯延冰 +2 位作者 徐征 赵谡玲 滕枫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19-823,共5页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不同掺杂浓度Er3+ ,Tm3+ 和Yb3+ 的YLiF4 材料,研究了Er3+ ,Tm3+ 和Yb3+ 在材料中的光吸收,以及在980nm红外光激发下样品的上转换发光特性。实验发现,在980nm激光激发下,光功率为数10mW ,材料可以发出很强的白光。测量...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不同掺杂浓度Er3+ ,Tm3+ 和Yb3+ 的YLiF4 材料,研究了Er3+ ,Tm3+ 和Yb3+ 在材料中的光吸收,以及在980nm红外光激发下样品的上转换发光特性。实验发现,在980nm激光激发下,光功率为数10mW ,材料可以发出很强的白光。测量发现,蓝光来源于Tm3+ ,绿光来源于Er3+ ,而红光来源于Tm3+ 和Er3+ 的共同作用。通过分析输出光强与泵浦功率的双对数曲线,发现4 84nm蓝光发射,5 2 4和5 5 2nm绿光发射以及6 6 5nm红光发射均属于双光子过程,4 5 0nm蓝光和35 9nm紫外光属于三光子过程。分析发光机理属于协作敏化和声子辅助共振能量传递过程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水热法 稀土离子Er^3+ Tm^3+和Yb^3+ YLiF4
下载PDF
II-VI族半导体量子点的发光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5
作者 唐爱伟 滕枫 +2 位作者 王元敏 周庆成 王永生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2-308,共7页
半导体量子点由于具有独特的发光特性而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结合本实验室的工作介绍了半导体量子点的发光原理和发光特性,在实验中发现核壳结构的CdSe/CdS半导体量子点比没有包覆的CdSe半导体量子点的发光稳定性提高,吸收光谱和发射光... 半导体量子点由于具有独特的发光特性而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结合本实验室的工作介绍了半导体量子点的发光原理和发光特性,在实验中发现核壳结构的CdSe/CdS半导体量子点比没有包覆的CdSe半导体量子点的发光稳定性提高,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均发生红移,而且粒径不同,半导体量子点所呈现的颜色也不同,随着粒径的增加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向长波方向红移。介绍了半导体量子点在光电子器件和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量子点 发光特性 生物荧光标记 电致发光器件
下载PDF
基于电泳技术的电子纸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段晓霞 徐征 +4 位作者 滕枫 张延芬 唐爱伟 邴秀华 黄世华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80-385,共6页
简要介绍了基于电泳技术的电子纸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状况和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所存在的两种电泳显示各自的优缺点,阐述了影响电泳显示的因素,并展望了电子纸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电泳技术 电子纸 电泳液 电子油墨 薄膜晶体管
下载PDF
一种新型稀土配合物Tb(m-benzoicacid)_3的发光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峻峰 滕枫 +4 位作者 徐征 侯延冰 李勇 徐怡庄 吴瑾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9-523,共5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 ,对苯甲酸铽Tb(m benzoicacid) 3 的发光特性。以这种材料为掺杂剂 ,聚乙烯咔唑 (PVK)为基质材料制备了薄膜器件。通过对光谱的研究 ,发现在掺杂体系中 ,PVK与Tb(m benzoicacid) 3 之间存在有效的能... 研究了一种新型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 ,对苯甲酸铽Tb(m benzoicacid) 3 的发光特性。以这种材料为掺杂剂 ,聚乙烯咔唑 (PVK)为基质材料制备了薄膜器件。通过对光谱的研究 ,发现在掺杂体系中 ,PVK与Tb(m benzoicacid) 3 之间存在有效的能量传递 ,能量传递效率与铽配合物的掺杂浓度有关 ,随着Tb配合物的掺杂浓度的增加 ,Tb的特征发光在掺杂体系中所占比重也相应增加 ,而PVK的发光相对明显减弱 ,当Tb(m benzoicacid) 3 :PVK的质量比高于 2 0 %时 ,整个体系的发光变为以Tb的发光为主 ,而PVK的发光基本猝灭了。以PVK :Tb(m benzoicacid) 3 掺杂体系为发光层 ,八羟基喹啉铝 (Alq)为电子传输层 ,制备了双层电致发光器件 ,器件的结构为ITO/PVK :Tb(m benzoicacid) 3 /Alq/LiF/Al,该器件的电致发光为三价铽离子的特征发光 ,在 2 1V的电压下 ,亮度可达 311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发光特性 苯甲酸铽 电致发光 能量传递
下载PDF
单核/双壳结构CdSe/CdS/ZnS纳米晶的合成与发光性质 被引量:11
18
作者 唐爱伟 滕枫 +3 位作者 高银浩 梁春军 徐征 王永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4-238,共5页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单核/双壳结构的CdSe/CdS/ZnS纳米晶。在内核CdSe和外壳ZnS之间的内壳CdS作为晶格匹配调节层,能够很好的改善核/壳界面处的性能,而且,最外层ZnS能够最大程度地使激子受限。用TEM和XPS对纳米晶进行...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单核/双壳结构的CdSe/CdS/ZnS纳米晶。在内核CdSe和外壳ZnS之间的内壳CdS作为晶格匹配调节层,能够很好的改善核/壳界面处的性能,而且,最外层ZnS能够最大程度地使激子受限。用TEM和XPS对纳米晶进行了表征,并且用光致发光光谱和吸收光谱对不同核壳结构的纳米晶的发光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单核/双壳结构的纳米晶具有更加优异的发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双壳 纳米晶 发光特性 表征
下载PDF
水热合成稀土氟化物材料YLiF_4∶Yb,Tm的上转换发光特性 被引量:9
19
作者 裴晓将 侯延冰 +2 位作者 赵谡玲 滕枫 徐征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8-322,共5页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掺杂Tm3+ 和Yb3+ 的YLiF4 材料 ,并研究了Tm3+ 和Yb3+ 在材料中的光吸收 ,以及 980nm红外光激发下不同Tm3+ 浓度掺杂下的上转换发光特性。实验发现 ,在 980nm激光激发下 ,材料可发出可见光。上转换发光光谱中包括蓝光...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掺杂Tm3+ 和Yb3+ 的YLiF4 材料 ,并研究了Tm3+ 和Yb3+ 在材料中的光吸收 ,以及 980nm红外光激发下不同Tm3+ 浓度掺杂下的上转换发光特性。实验发现 ,在 980nm激光激发下 ,材料可发出可见光。上转换发光光谱中包括蓝光和红光。与蓝光相比 ,红光强度要弱 1~ 2个数量级。上转换发光强度和浓度关系研究显示 ,当Tm3+ 浓度为 0 .3 % (摩尔分数 )时上转换发光达到最强 ,大于 0 3 % (摩尔分数 )后发光开始减弱。通过分析输出光强与泵浦功率的双对数曲线 ,发现Tm3+ 的蓝光发射和红光发射均属于双光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学 上转换发光 水热法 TM^3+ YB^3+ YLiF4 稀土
下载PDF
水相中CdTe纳米晶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英文)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琰 侯延冰 +3 位作者 唐爱伟 封宾 李妍 滕枫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6-300,共5页
用不同稳定剂(巯基乙酸(TGA)、巯基丙酸(MPA)、L-半胱氨酸(L-Cys)、3-巯基-1,2-丙二醇(TG))在水相中制备了CdTe纳米晶,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水相合成条件... 用不同稳定剂(巯基乙酸(TGA)、巯基丙酸(MPA)、L-半胱氨酸(L-Cys)、3-巯基-1,2-丙二醇(TG))在水相中制备了CdTe纳米晶,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水相合成条件对CdTe纳米晶光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Cd)∶n(Te)、溶液pH值、回流时间以及稳定剂的性质,对纳米晶的光学性质具有显著影响.制得的CdTe纳米晶发射峰窄且对称(半高全宽达38nm),用不同稳定剂制备的纳米晶发光量子效率有所不同,用不同的激发波长对纳米晶进行激发时,发射峰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 纳米晶 光学性质 光致发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