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波浪对泥沙作用的数值研究及在渤海区域的检验 被引量:3
1
作者 滕涌 杨永增 +1 位作者 芦静 崔廷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4-182,共9页
针对渤海海域开展了波致底切应力对泥沙作用的数值估计。针对浅水条件,通过理想试验估算了波致底切应力对波流耦合底切应力的贡献。针对渤海大风过程,利用ECOMSED模式,通过波流耦合底边界层模型模拟了渤海区域的泥沙浓度,并利用遥感资... 针对渤海海域开展了波致底切应力对泥沙作用的数值估计。针对浅水条件,通过理想试验估算了波致底切应力对波流耦合底切应力的贡献。针对渤海大风过程,利用ECOMSED模式,通过波流耦合底边界层模型模拟了渤海区域的泥沙浓度,并利用遥感资料对表层泥沙浓度的数值模拟进行了检验。对比结果表明,考虑波浪作用的情况下,模拟结果在总体分布上得到明显的改善。在大风过程中波浪对0~20m近岸区域的泥沙再悬浮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泥沙 波流耦合底切应力 渤海
下载PDF
MASNUM海浪模式对波数离散角度的敏感性数值实验 被引量:1
2
作者 滕涌 韩磊 +3 位作者 杨永增 乔方利 孙宝楠 芦静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2-95,共14页
本研究基于MASNUM 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 利用2005 年太平洋区域17 个浮标的有效波高数据做检验, 对海浪模式波向在12、24、36 和48 四种离散划分进行了数值实验.结果表明, 在太平洋区域中纬度和太平洋东部地区, 36 个角度划分是较好的选... 本研究基于MASNUM 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 利用2005 年太平洋区域17 个浮标的有效波高数据做检验, 对海浪模式波向在12、24、36 和48 四种离散划分进行了数值实验.结果表明, 在太平洋区域中纬度和太平洋东部地区, 36 个角度划分是较好的选择, 而在太平洋低纬度, 24 个波向划分是较好的选择; 冬、夏季数值模拟与检验对比表明, 较好的角度划分数分别是24 和36; 有效波高在2.0-4.0m 时, 较好的波向划分数是24; 有效波高小于2.0m 时, 24 与36 个波向划分数值模拟结果非常相近.而在高海况下, 36 个角度划分是较好的选择.上述结果均比采取波向离散12 的结果有明显改进.文章认为, 应使用高于12 的波数离散数划分, 24 或36 个波数角度离散划分是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NUM 海浪 波浪模式 波数离散划分
下载PDF
东山湾波浪对悬沙浓度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滕涌 杨永增 +2 位作者 芦静 王永刚 夏长水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55-471,共17页
研究了波致底切应力和二维辐射应力对悬沙的作用.首先对东山湾的水动力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检验,然后对东山湾悬浮泥沙进行了考虑波浪和不考虑波浪两种情况下的数值模拟并与实测资料进行了相关对比分析.在模式建立过程... 研究了波致底切应力和二维辐射应力对悬沙的作用.首先对东山湾的水动力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检验,然后对东山湾悬浮泥沙进行了考虑波浪和不考虑波浪两种情况下的数值模拟并与实测资料进行了相关对比分析.在模式建立过程中,依据东山湾独特的窄口型半封闭河口海湾的特点,基于ECOMSED模式(2002)建立了东山湾三维水动力模型,并通过第三代海浪模式MASNUM加入了波浪对底切应力及辐射应力的影响,通过ECOMSED中的底边界层模型考虑了波浪增强底摩擦的作用,综合分析了东山湾的水动力及泥沙状况.结果表明在东山湾数值模拟中,该模式能较好地模拟这类海域的水动力及泥沙输运状况.在东山湾模拟计算中,潮流的作用强于波浪的作用,但考虑波浪因素后,泥沙模拟结果更好.在波浪的作用中,底切应力相比于二维辐射应力占有绝对的优势,两者相差2个量级以上,因此可以不考虑二维辐射应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海洋学 东山湾 ECOMSED模式 波浪 悬沙
下载PDF
平衡分配法在土壤环境质量基准推导中的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滕涌 周启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8-65,共8页
为了促进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进程,势必要全面系统地开展土壤环境质量基准的研究工作。理论上,水、土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互相依赖和关系密切的系统;同时,水生态毒理及其质量基准研究起步早,研究方法相对成熟。因此,从水质基准来推... 为了促进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进程,势必要全面系统地开展土壤环境质量基准的研究工作。理论上,水、土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互相依赖和关系密切的系统;同时,水生态毒理及其质量基准研究起步早,研究方法相对成熟。因此,从水质基准来推导土壤环境质量基准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与实践意义。本文首先从土-水系统中污染物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环境行为两方面简要阐述污染物在土-水系统中的分布规律;然后,扼要介绍了平衡分配(Eq P)理论及其在环境质量基准研究中的应用;之后,从Eq P方法的不确定性、毒理数据选用的争议性、Koc的局限性和分配系数的确定方法选择性等方面,探讨了平衡分配法在土壤环境质量基准研究中应用的瓶颈问题;最后,对此项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环境质量基准 水质基准 环境标准 平衡分配法 分配系数 生态毒理效应
下载PDF
生物统计学实验反馈多因素比较研究——以大二学生实验课为例
5
作者 滕涌 姚亮 +1 位作者 袁野 王友保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12期41-44,共4页
面向授课的多个专业的大二学生,开展了一项生物统计学实验学习问题的调查研究,以为教学设计和实践提供参考,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安徽师范大学于2020年和2021年收集了共计592份问卷,涉及生态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4个专业。基... 面向授课的多个专业的大二学生,开展了一项生物统计学实验学习问题的调查研究,以为教学设计和实践提供参考,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安徽师范大学于2020年和2021年收集了共计592份问卷,涉及生态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4个专业。基于问卷高频问题和关注点,分析主要学习问题,并从专业、性别和年龄三个因素进行比较,为生物统计学实验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了解大二本科生(非数学和统计专业)的学习特点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二学生 生物统计学实验 专业 性别 年龄
下载PDF
土壤环境基准/标准研究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 被引量:40
6
作者 周启星 滕涌 +1 位作者 展思辉 佟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共14页
土壤环境基准/标准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方面的基础性问题。了解和解决其所涉及的这些基础性问题,是土壤环境基准/标准是否科学准确并在国家层面上能否全面应用的前提。本文从土壤环境基准/标准研究相关的概念及其内涵、... 土壤环境基准/标准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方面的基础性问题。了解和解决其所涉及的这些基础性问题,是土壤环境基准/标准是否科学准确并在国家层面上能否全面应用的前提。本文从土壤环境基准/标准研究相关的概念及其内涵、基础方法标准化、生物受体的选择和变量归一化4大方面阐述了土壤环境基准/标准研究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从而为全面系统地开展此项研究工作提供思想、理论、方法和技术等依据。具体来说,包括"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土壤质量"、"土壤污染"、"污染土壤"、"土壤环境质量基准"、"污染土壤修复基准"等诸多相关概念,采样、前处理、分析步骤和测试方法等的统一与标准化,敏感种与优势种等生物受体的正确选择,以及涉及到总量与有效态或提取态、复合污染与交互作用的情况、土壤本身的一些影响因素(土壤类型、有机质、粘粒、pH、Eh和CEC等)、土壤外部的一些影响因素(地理区域、温度、水分或湿度、施肥或农业措施等)诸多变量的基础数据的归一化处理。最后,结合这些基础性问题,对土壤环境基准/标准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土壤环境基准 修复基准 方法学 环境标准 生态安全
下载PDF
球坐标系下MASNUM海浪数值模式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50
7
作者 杨永增 乔方利 +2 位作者 赵伟 滕涌 袁业立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共7页
为开展海浪对海洋上混合层的搅拌混合作用及其对海气界面通量的影响等研究,在LAGFD WAM区域海浪数值模式基础上建立了球坐标系下的全球海浪数值模式.重点导出了球坐标系下的海浪能量谱平衡方程及其复杂特征线方程,该组方程包含了背景流... 为开展海浪对海洋上混合层的搅拌混合作用及其对海气界面通量的影响等研究,在LAGFD WAM区域海浪数值模式基础上建立了球坐标系下的全球海浪数值模式.重点导出了球坐标系下的海浪能量谱平衡方程及其复杂特征线方程,该组方程包含了背景流场对波动传播的调整、波动沿大圆传播的折射等.数值积分则采用复杂特征线嵌入计算格式.初步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海浪全球数值模式能够较为精确地刻画海浪的动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浪数值模式 球坐标 特征线计算格式
下载PDF
海南岛东南近岸海浪观测及统计特征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淑江 李泽文 +4 位作者 范斌 高秀敏 徐晓庆 滕涌 叶钦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根据2012-2013年海南岛东南近岸整年海浪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观测海域的海浪季节变化和统计特征。观测结果表明,观测海域年平均有效波高为1.28m,常浪向为东向(E),平均跨零周期为5.1s。观测海域波浪存在显著季节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冬季... 根据2012-2013年海南岛东南近岸整年海浪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观测海域的海浪季节变化和统计特征。观测结果表明,观测海域年平均有效波高为1.28m,常浪向为东向(E),平均跨零周期为5.1s。观测海域波浪存在显著季节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冬季型和夏季型两种波浪类型。对比观测期间影响观测海域的台风,发现从观测海域南部经过的台风"山神"对观测海域的影响远大于从北部经过的台风"启德"。台风"山神"使观测海域的波高和周期同步迅速升高到最大值5.77m和7.8s,但波向滞后约12h从东向(E)转为偏南向(SSE)。受该台风影响,各频率和各方向上的能量都迅速增加,谱峰值由高频向低频转换,方向谱由单峰结构向双峰结构转换,即台风导致了观测海域一支偏南向(SSE)浪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海浪观测 平均持续时间 台风 海浪谱
下载PDF
夏季海洋上混合层深度分布研究-Argo资料与Levitus资料的比较 被引量:14
9
作者 芦静 乔方利 +2 位作者 魏泽勋 滕涌 夏长水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5-155,共11页
利用Argo资料计算了准全球海洋夏季的混合层深度(MLD),并与Levitus资料计算所得的MLD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Argo资料计算的全球夏季MLD总体上比Levitus资料的大。低纬20°S^20°N以及南半球40°~60°S等区域Levitus... 利用Argo资料计算了准全球海洋夏季的混合层深度(MLD),并与Levitus资料计算所得的MLD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Argo资料计算的全球夏季MLD总体上比Levitus资料的大。低纬20°S^20°N以及南半球40°~60°S等区域Levitus资料计算的MLD大部分明显小于Argo资料计算的MLD;北半球40°~60°N等区域Levitus资料计算的MLD略小于Argo资料的;而20°~40°N以及20°~40°S等混合层较浅的海区以及纬度高于60°N以及60°S的海区2种资料计算的MLD差别不大。南大洋MLD非常大,其中小部分海域用Levitus资料计算的MLD比Argo资料计算的MLD大100 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O Levitus 混合层深度(MLD)
下载PDF
基于MASNUM海浪预报系统的北印度洋波浪特征模拟与预报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永增 孙玉娟 +2 位作者 王关锁 滕涌 乔方利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共9页
基于MASNUM海浪数值预报系统的全球10 a后报数据库资料,分析了北印度洋区域波浪分布特征。由于该地区受季风控制显著,夏季波浪大于冬季;在空间分布上,西部比东部风大、浪大,在亚丁湾、索马里外海波浪最大。基于Janson-1卫星高度计有效... 基于MASNUM海浪数值预报系统的全球10 a后报数据库资料,分析了北印度洋区域波浪分布特征。由于该地区受季风控制显著,夏季波浪大于冬季;在空间分布上,西部比东部风大、浪大,在亚丁湾、索马里外海波浪最大。基于Janson-1卫星高度计有效波高观测资料,对MASNUM海浪预报系统的预报性能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预报波高均方根误差在0.5 m左右,短期的24 h预报效果好于48 h和72 h,冬季好于夏季。另外,对预报误差进行了相应的概率分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NUM海浪预报系统 北印度洋 Janson-1卫星资料
下载PDF
污染土壤修复基准值推导和确立的原则与方法 被引量:17
11
作者 周启星 滕涌 林大松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5-214,共10页
污染土壤修复标准是土壤环境标准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了响应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定与污染应急事件处理的需求,我国需要尽快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污染土壤修复标准来指导修复评定工作,而污染土壤修复基准的确立可以为污染... 污染土壤修复标准是土壤环境标准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了响应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定与污染应急事件处理的需求,我国需要尽快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污染土壤修复标准来指导修复评定工作,而污染土壤修复基准的确立可以为污染土壤修复标准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因此,污染土壤修复基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对污染土壤修复基准的内涵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在此基础上,以美国、加拿大、荷兰和丹麦这4个国家的研究进展为例,详细阐述了它们对污染土壤修复基准值推导和确立的原则与方法。最后,归纳了国外污染土壤修复基准值推导和确立的总体方法,并且对我国污染土壤修复基准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基准 污染土壤 环境标准 原则 方法
下载PDF
乳山湾邻近海域波浪特征要素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宝楠 杨永增 +2 位作者 滕涌 孙盟 连展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9-466,共8页
基于高分辨率MASNUM第三代海浪模式并根据Yuan等(2009)提出的波浪破碎统计物理模型,对乳山湾外海2008年各个季节波浪特征要素(有效波高和跨零周期等)与波浪破碎参数(白冠覆盖率、卷入深度和破碎能量损耗率)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Jan... 基于高分辨率MASNUM第三代海浪模式并根据Yuan等(2009)提出的波浪破碎统计物理模型,对乳山湾外海2008年各个季节波浪特征要素(有效波高和跨零周期等)与波浪破碎参数(白冠覆盖率、卷入深度和破碎能量损耗率)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Janson-1卫星高度计观测资料对有效波高模拟结果进行了检验,平均误差在0.17m左右.模拟结果显示,该海域波浪参数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在2008-08乳山湾邻近海域受大风天气过程影响期间,有效波高在1.0~1.8 m,破碎参数变化显著,白冠覆盖率最大达4.5%,卷入深度在1.5m以上,相应的破碎能量损耗率量值在6~11 kg/s3.结果表明,波浪破碎过程对该区域海洋动力环境有着重要影响,是造成乳山湾口表层高溶解氧的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山湾 波浪特征要素 高分辨率MASNUM第三代海浪模式 波浪破碎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污染土壤修复基准推导方法与标准值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启星 滕涌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9-100,共12页
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由于修复要求、暴露情景等的不同,污染土壤修复基准推导方法有较大不同,导致确立的标准值有很大的出入。因此,开展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污染土壤修复基准方法研究,并对其标准值进行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先导... 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由于修复要求、暴露情景等的不同,污染土壤修复基准推导方法有较大不同,导致确立的标准值有很大的出入。因此,开展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污染土壤修复基准方法研究,并对其标准值进行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先导作用。本文首先结合筛选值的初始功能,简要阐述了污染土壤修复基准和标准的内涵及其功能;接着概述了国外污染土壤修复基准/标准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适用范围和国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了国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污染土壤修复基准对我国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污染土壤修复基准推导方法上的借鉴;然后,结合基于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安全和地下水保护的污染土壤修复基准推导方法,举例分析了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条件下推导方法的一些区别,并且以国外镉(Cd)和苯污染土壤修复标准为例,比较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污染土壤修复标准值的定性关系。最后,简要归纳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污染土壤修复基准的方法和修复标准值的差异,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污染土壤 修复基准/标准 推导方法 标准值
下载PDF
近海系统化生态-沉积-环境动力学数值模式——理论基础 被引量:1
14
作者 芦静 刘学海 +3 位作者 滕涌 蒲新明 崔迎春 辛明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1-483,共13页
基于中国近海生态环境、泥沙沉积、生态养殖等方面的研究和评价需要,本研究拟发展一套海洋生态-沉积-环境动力学耦合模式,包括生态、沉积物输运、精细化水质、养殖、物质扩散及粒子追踪和评估评价六个模块,其通过相互之间耦合,协同构成... 基于中国近海生态环境、泥沙沉积、生态养殖等方面的研究和评价需要,本研究拟发展一套海洋生态-沉积-环境动力学耦合模式,包括生态、沉积物输运、精细化水质、养殖、物质扩散及粒子追踪和评估评价六个模块,其通过相互之间耦合,协同构成一个功能全面的系统模式。模式特别考虑沉积和养殖对水动力的作用、沉积物的光效应、有机颗粒物在海底的沉积和再悬浮等问题或过程。作为系统模式研究的先行工作,本文阐述了模式的理论基础,包括构建模型系统的概念框架,模式中典型的物理、生物、化学、沉积过程的理论介绍及其主要参数化表达方式,并给出了已有模块包括耦合模块的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沉积 波浪 耦合模式
下载PDF
基于风险和特定组分的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基准/标准研究方法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启星 滕涌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8-105,共8页
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的修复标准来指导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工作,国外的研究方法对于我国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标准的制定具有方法学上的借鉴意义。本研究首先从污染土壤修复基准/标准的含义和石油烃的分类法两个方面,简要阐述了石油烃污... 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的修复标准来指导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工作,国外的研究方法对于我国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标准的制定具有方法学上的借鉴意义。本研究首先从污染土壤修复基准/标准的含义和石油烃的分类法两个方面,简要阐述了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基准/标准的内涵;然后介绍了国外污染土壤修复基准/标准的分级方法,接着就风险评价及相关模型的运用以及其分析方法和指示物/替代物的研究进行了概述;最后简要归纳了国外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基准/标准的总体研究方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 污染土壤 修复基准 清洁标准 生态风险 特定组分
下载PDF
波浪-海流-微地形耦合的沉积动力模式建立及应用
16
作者 芦静 夏长水 +1 位作者 滕涌 刘学海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25,共14页
沙纹微地形普遍存在于海底,沙纹的消长能改变底部应力进而影响泥沙的运移。以往研究较多侧重于波致沙纹,并已应用于波浪模式的底摩擦计算,而较少考虑波流联合效应产生的沙纹,也未将其应用于综合的水动力模式和沉积物输运模式。本文在PO... 沙纹微地形普遍存在于海底,沙纹的消长能改变底部应力进而影响泥沙的运移。以往研究较多侧重于波致沙纹,并已应用于波浪模式的底摩擦计算,而较少考虑波流联合效应产生的沙纹,也未将其应用于综合的水动力模式和沉积物输运模式。本文在POM水动力模式中嵌入新南威尔士大学泥沙模式,通过耦合波流共同作用的微地形模型与波流相互作用底边界层模型,发展了波浪-海流-微地形(沙纹)耦合的沉积动力模式。本文将该模式应用于澳大利亚Jervis湾,针对波主导和波流联合主导沙纹两种类型,分别进行了沙纹发展状态、几何形态的分布及悬浮泥沙的模拟。结果表明:波致沙纹比波流联合作用的沙波具有更大的波高和波长,因此当波主导时沙纹对悬浮泥沙起着关键作用。通过考虑随沙纹变化的粗糙度,相比于以往模式设置均一的粗糙度,该模型能对悬浮物浓度的骤升过程进行更精细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动力模式 波流耦合 微地形 沙纹 底边界层 底粗糙度 悬浮泥沙
下载PDF
低分子右旋糖酐致过敏反应2例
17
作者 李叶红 滕涌 +1 位作者 何志晶 王颖丹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4期1377-1377,共1页
关键词 药物过敏 低分子右旋糖酐 过敏反应
下载PDF
无牵引下腕关节镜技术
18
作者 卞传华 滕涌 何志晶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1171-1171,共1页
关键词 腕关节镜 无牵引 诊断
下载PDF
经前路齿突切除H—V环复位治疗寰枢椎脱位伴截瘫的护理
19
作者 何志晶 滕涌 徐凤 《中华国际护理杂志》 2003年第2期99-100,共2页
关键词 经前路齿突切除 H-V环复位 寰枢椎脱位 截瘫 术前护理 心理准备 口腔准备 术后护理
下载PDF
冷敷降低石膏内皮肤温度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20
作者 苗旭漫 滕涌 《中华国际护理杂志》 2002年第1期7-8,共2页
目的:探索石膏外冷敷后皮肤表面温度变化规律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自制冰袋放置在管型石膏表面24h,采用热敏电阻法连续测试石膏内皮温变化。结果:冰袋放置于管型石膏表面能够降低皮温10℃左右,约1h皮温降至最低,移支冰袋后约1... 目的:探索石膏外冷敷后皮肤表面温度变化规律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自制冰袋放置在管型石膏表面24h,采用热敏电阻法连续测试石膏内皮温变化。结果:冰袋放置于管型石膏表面能够降低皮温10℃左右,约1h皮温降至最低,移支冰袋后约1h复温。临床应用可明显缓解伤处疼痛。结论:石膏不妨碍冰袋降低石膏内皮温,石膏外冰袋冷敷是简单、实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敷 石膏 皮肤温度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