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间盘手术失败原因分析和治疗 被引量:39
1
作者 滕红林 贾连顺 +3 位作者 叶澄宇 杨胜武 钱列 羊明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8期759-761,共3页
目的 :对腰椎间盘手术治疗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对 12 9例腰椎间盘初次术后疗效不满意患者分析其原因。结果 :在 12 9例术后疗效不满意的患者中 ,需要再手术治疗的有 98例 (75 .9% )。初次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有椎间盘摘除不彻底... 目的 :对腰椎间盘手术治疗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对 12 9例腰椎间盘初次术后疗效不满意患者分析其原因。结果 :在 12 9例术后疗效不满意的患者中 ,需要再手术治疗的有 98例 (75 .9% )。初次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有椎间盘摘除不彻底或复发、合并有腰椎管狭窄 (侧隐窝 )狭窄的患者未能同时进行彻底地椎管减压、远期继发腰椎不稳以及选择了一些不恰当的手术病例等有关。结论 :腰椎间盘术后症状复发原因较多 ,应充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再手术目的是解除疼痛 ,恢复功能 ,包括彻底减压和腰椎稳定性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手术 失败原因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MRI测量颈胸角在选择颈胸段脊柱手术入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滕红林 贾连顺 +4 位作者 肖建如 谭军 刘铁龙 魏海峰 王美豪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6期325-328,共4页
目的 :探讨在颈胸段脊柱术前应结合患者的颈胸段MRI的个体特征和疾病情况 ,选择手术创伤最小的手术入路。方法 :共 76例患者 ,其中 2 6例为颈胸段脊柱损伤 ,35例为颈胸段脊柱肿瘤 ,脊髓型颈椎病 12例 ,以及 3例颈胸段椎板减压术后后凸... 目的 :探讨在颈胸段脊柱术前应结合患者的颈胸段MRI的个体特征和疾病情况 ,选择手术创伤最小的手术入路。方法 :共 76例患者 ,其中 2 6例为颈胸段脊柱损伤 ,35例为颈胸段脊柱肿瘤 ,脊髓型颈椎病 12例 ,以及 3例颈胸段椎板减压术后后凸畸形。男 4 7例 ,女 2 9例。平均年龄 4 5 5岁 ,年龄范围 19~ 6 5岁。同时抽取 95套颈胸段MRI片。作胸骨上切迹向后水平延长线和胸骨上切迹向后上方至C7T1椎间盘前缘中点的连线 ,测量两线之夹角 ,称为颈胸角 (cervicothoracicangle ,CTA)。结果 :CTA平均为 4 7 6 4°(范围 2 5°~ 73°)。大于此平均角度且病灶在胸骨切迹水平线以上时可考虑低位下颈椎入路 ,5 0例 ;CTA较小 ,且病灶范围广 ,或尚累及T3 、T4,可以考虑经胸骨柄入路 ,13例 ;病灶范围广泛 ,经全胸骨入路 3例 ;Ⅰ期或Ⅱ期前后联合入路 5例 ;经右侧肩胛下后外侧胸腔入路 5例。结论 :颈胸段脊柱手术应尽量选择低位下颈椎入路等创伤较小的入路 ,其次考虑经胸骨柄入路。长节段脊柱受累的患者才考虑经右侧肩胛下后外侧胸腔或经全胸骨等创伤较大的入路。术前可以结合患者的病灶累及范围和颈胸手术角等MRI影像学表现 ,从而利于选择最合适的手术入路 ,减少手术风险、手术创伤和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测量 颈胸角 颈胸段脊柱手术 手术入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单纯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下腰椎不稳症 被引量:15
3
作者 滕红林 贾连顺 +6 位作者 肖建如 袁文 陈德玉 荆鑫 章允志 叶澄宇 杨胜武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12期718-720,共3页
目的 评价椎弓根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在治疗下腰椎不稳症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27例腰椎不稳的患者行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加单纯后路或前路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其不稳节段分别在L3,4,L4,5和L5S1。手术指征以临床症... 目的 评价椎弓根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在治疗下腰椎不稳症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27例腰椎不稳的患者行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加单纯后路或前路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其不稳节段分别在L3,4,L4,5和L5S1。手术指征以临床症状、体征为主,结合与临床相一致的影像学检查。结果 27例患者随访10~44个月平均21.9个月。本组除1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的神经根牵拉症状外,其余患者术后无神经功能恶化,病情均获不同程度减轻。随访期间椎体间植骨骨性愈合,无椎间高度及复位丢失,无其它远期并发症出现。结论 椎弓根内固定加后路单纯椎体间植骨融合,能提供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促进椎体间植骨融合,骨性愈合率高,固定牢靠,且经济费用较后路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器等有所降低,适用于治疗腰椎不稳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损伤 骨移植 内固定器 治疗
下载PDF
脊柱颈胸交界段的MRI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4
作者 滕红林 王美豪 +3 位作者 贾连顺 肖建如 谭军 黎金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16-219,共4页
目的:探讨有利于术前选择脊柱颈胸交界段手术入路的颈胸段MRI测量方法。方法:随机抽取95例颈椎MRI片,测量胸骨上切迹向后水平延长至相应椎体前缘的距离(AO)和对应的椎体或椎间隙,同时测量胸骨上切迹向后上方至C7/T1椎间隙前缘中点的距离... 目的:探讨有利于术前选择脊柱颈胸交界段手术入路的颈胸段MRI测量方法。方法:随机抽取95例颈椎MRI片,测量胸骨上切迹向后水平延长至相应椎体前缘的距离(AO)和对应的椎体或椎间隙,同时测量胸骨上切迹向后上方至C7/T1椎间隙前缘中点的距离(BO),测量AB间的距离及两线之夹角(称为颈胸手术角)。结果:AO距离平均为50.40mm,BO距离平均50.97mm,AB距离平均为41.41mm,夹角平均为47.64°。胸骨上切迹相对应的椎体最常见的为T3椎体的上1/3,其次为T2/3椎间隙。结论:颈胸段手术入路的选择可结合患者脊柱颈胸段的MRI表现,判断颈胸结合部与胸骨上切迹以及胸骨角水平面的关系,估计常规的下颈椎低位前方入路或经仅劈胸骨柄的手术入路能否到达颈胸结合部的病灶,从而便于选择损伤最小、手术时间最短、手术并发症较少、利于患者康复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颈胸交界段 MRI测量 磁共振成像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AR-A014418抑制SOX2的表达促进软骨肉瘤顺铂敏感
5
作者 刘繁荣 滕红林 肖建如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291-297,304,共8页
目的:通过细胞实验探究GSK3β基因对人类软骨肉瘤细胞系HCS 2/8和SW 1353的影响。方法: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软骨肉瘤(CS)细胞的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CS细胞的迁移能力;蛋白质印... 目的:通过细胞实验探究GSK3β基因对人类软骨肉瘤细胞系HCS 2/8和SW 1353的影响。方法: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软骨肉瘤(CS)细胞的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CS细胞的迁移能力;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SOX2蛋白变化;通过联药实验验证AR-A014418和顺铂联合用药的效果。结果:敲低GSK3β显著抑制软骨肉瘤增殖和侵袭能力(P<0.05)。Western blot实验发现随着GSK3β敲低,细胞内SOX2的蛋白表达量下降(P<0.05),并且其mRNA水平没有显著变化(P>0.05)。AR-A014418可以有效抑制CS细胞内SOX2的表达,AR和顺铂联合用药效果显著。结论:敲低GSK3β能够抑制SOX2的蛋白表达而促进CS对化疗的敏感性。AR-A014418作为GSK3β的特异性抑制剂,具有杀伤CS细胞的作用,其能与顺铂有良好的联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肉瘤 SOX2 GSK3Β 化疗耐药
下载PDF
脊柱颈胸段全脊椎切除术内固定重建的生物力学 被引量:9
6
作者 滕红林 肖建如 +5 位作者 倪向明 王健 魏海峰 贾连顺 徐华梓 池永龙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5期287-290,共4页
目的:研究颈胸段脊柱肿瘤在T1椎体全脊椎切除术后,前路、后路或者前后联合内固定重建方法的生物力学的优缺点。方法:使用6具颈胸段脊柱标本。在完整状态进行力学分析后,T1脊椎根据WBB脊柱肿瘤解剖区域分类依次切除。然后前路利用颈椎前... 目的:研究颈胸段脊柱肿瘤在T1椎体全脊椎切除术后,前路、后路或者前后联合内固定重建方法的生物力学的优缺点。方法:使用6具颈胸段脊柱标本。在完整状态进行力学分析后,T1脊椎根据WBB脊柱肿瘤解剖区域分类依次切除。然后前路利用颈椎前路带锁Orion钢板和钛网进行固定和重建,后路利用SUMMIT方向螺钉枕颈胸钉棒系统或者联合前后路两种重建方法进行测试。在非破坏性生物力学状态下进行屈伸和左右侧屈等不同工况下测试。结果:T1脊椎全脊椎切除术后,前路钢板固定加后路短节段的椎弓根螺钉固定,其刚度优于单纯后路双节段的经椎弓根螺钉固定。前路钢板固定加后路双节段的椎弓根螺钉固定,其刚度优于前路钢板固定加后路单节段的椎弓根螺钉固定,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全脊椎切除后,单纯前后钢板固定,其刚度下降明显,在肋椎关节切除后,已近失稳。结论:临床上在全脊椎切除后,尽可能采用前后联合固定,后路可以采用单节段的经椎弓根螺钉固定。临床医师应该注意的是,全脊椎切除后,单纯前路钢板固定,稳定性较差,尤其在患者肋椎关节已被肿瘤破坏的情况下,稳定性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胸椎 骨折固定术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骨盆骨折Tile分类与患者早期输血量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3
7
作者 滕红林 谭军 +1 位作者 贾连顺 诸葛林敏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35-438,共4页
目的 :研究骨盆骨折Tile分类与患者输血量之间的关系 ,便于对骨折患者的输血量进行预测 ,指导临床早期对血流动力学不稳患者的救治 ,减少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研究 5年间我院收治的 97例骨盆骨折患者 (平均年龄 40 .7岁 )输血量、ISS评... 目的 :研究骨盆骨折Tile分类与患者输血量之间的关系 ,便于对骨折患者的输血量进行预测 ,指导临床早期对血流动力学不稳患者的救治 ,减少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研究 5年间我院收治的 97例骨盆骨折患者 (平均年龄 40 .7岁 )输血量、ISS评分、伴发损伤、住院时间、死亡率等与骨折不同分类之间的关系。结果 :3型骨折患者骨折的严重程度与输血量、ISS、死亡率等 ,各组之间具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患者平均输血量为 912ml ,其中C组平均输血 2 2 0 0ml。ISS评分平均为 18.4,其中C组为 2 8.7。死亡率平均为 5 .2 % ,C组平均为 19.0 %。并且骨折的 3组分类的伴发损伤之间也有统计学上差别。结论 :Tile骨折分类方法能对骨盆骨折患者输血量有一定的预测价值。骨折类型越严重 ,患者早期复苏时的输血量就越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输血量 Tile分类
下载PDF
颈椎转移性骨肿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4
8
作者 滕红林 肖建如 +5 位作者 贾连顺 袁文 陈德玉 荆鑫 章允志 叶澄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39-541,共3页
目的 :探讨颈椎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等。方法 :对 2 9例患者 (枢椎 3例 ,下颈椎 2 6例 )的临床表现、手术适应证、外科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 6个月~ 5年 ,1例枢椎肿瘤术后症状无改善 ,呼吸衰竭死亡 ;2 5例术后局部疼... 目的 :探讨颈椎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等。方法 :对 2 9例患者 (枢椎 3例 ,下颈椎 2 6例 )的临床表现、手术适应证、外科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 6个月~ 5年 ,1例枢椎肿瘤术后症状无改善 ,呼吸衰竭死亡 ;2 5例术后局部疼痛、神经根痛缓解甚至消失 ;神经压迫症状改善或缓解 ;3例患者分别于 13、19、2 5个月后因全身多处转移、衰竭死亡。结论 :颈椎转移性骨肿瘤多数患者表现为疼痛 ,部分患者有神经损害的表现。手术必须考虑全身情况 ,限于颈椎不稳 ,神经功能进行性损害。疼痛剧烈 ,或原发灶不明 ,手术作为明确病理诊断以指导进一步治疗的患者。根据肿瘤侵犯部位、患者耐受手术情况、预期寿命等选择前路、后路或前后路的一期或二期手术。手术能够稳定和重建颈椎 ,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疼痛 ,维持或改善神经功能 ,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治疗 脊柱手术 颈椎转移性肿瘤
下载PDF
模拟肿瘤对颈胸段脊柱不同部位破坏后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滕红林 杨胜武 +5 位作者 吴春雷 池永龙 徐华梓 肖建如 贾连顺 王以进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评价颈胸段脊柱T1在模拟溶骨性肿瘤不同部位(肋椎关节、椎弓根和关节突)的破坏情况下的生物力学特性,从而为采取预防性稳定手术提供理论依据,减少脊柱不稳发生神经损害的可能性,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取6具新鲜冷藏人体尸体脊柱标本(... 目的:评价颈胸段脊柱T1在模拟溶骨性肿瘤不同部位(肋椎关节、椎弓根和关节突)的破坏情况下的生物力学特性,从而为采取预防性稳定手术提供理论依据,减少脊柱不稳发生神经损害的可能性,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取6具新鲜冷藏人体尸体脊柱标本(C7-T2),测量胸椎在不同部位损伤后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按照不同的破坏部位分别为正常标本组(IS),椎体破坏(30%椎体面积破坏,下同)+椎体后壁破坏(VB+PW),椎体破坏+肋椎关节破坏(VB+CVJ),椎体破坏+椎弓根破坏(VB+P),椎体+肋椎关节+椎弓根破坏(VB+CVJ+P),椎体+肋椎关节+椎弓根+关节突破坏(VB+CVJ+P+FJ)。结果:椎体按照不同的部位破坏后,其屈服载荷按照完整标本、VB+PW、VB+CVJ、VB+P、VB+CVJ+P和VB+CVJ+P+FJ依次分别为(3549±254)、(3043±204)、(2680±164)、(2440±146)、(2168±110)和(1734±74)N,依次比正常标本下降了14·2%、24·5%、32·8%、40·0%和52·8%。结论:椎体和椎弓根同时破坏比单纯椎体破坏更加不稳,此时如有关节突关节破坏,后方承受载荷的结构如关节突关节将不能从后方支持椎体,发生椎体塌陷的危险性更高,可考虑采取预防性稳定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颈椎 肿瘤 骨组织 生物力学 脊柱骨肿瘤
下载PDF
颈胸段脊柱在模拟肿瘤破坏状态下稳定性预测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滕红林 吴春雷 +3 位作者 徐华梓 池永龙 张怀保 王健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11期730-732,共3页
目的评价颈胸段脊柱在模拟溶骨性肿瘤破坏的情况下的生物力学特性。从而为采取预防性稳定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12具新鲜冷藏人体尸体脊柱标本(C7~T2),胸椎带有肋椎关节,分别进行完整标本和模拟颈胸段脊柱肿瘤溶骨性破坏状态时的生... 目的评价颈胸段脊柱在模拟溶骨性肿瘤破坏的情况下的生物力学特性。从而为采取预防性稳定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12具新鲜冷藏人体尸体脊柱标本(C7~T2),胸椎带有肋椎关节,分别进行完整标本和模拟颈胸段脊柱肿瘤溶骨性破坏状态时的生物力学测试。测试肿瘤破坏椎体面积的大小(完整标本,30%、40%、50%和90%的面积破坏)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椎体破坏面积从完整标本,30%、40%、50%和90%的面积破坏时,其屈服载荷分别为3549±254N、3203±223N、2822±182N、2707±174N和2510±176N。刚度分别从正常完整标本的910±210(N/mm),下降至781±90(N/mm)、664±60(N/mm)、585±40(N/mm)和482±30(N/mm)。T1椎体破坏面积在30%和40%时的屈服载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一定范围内,椎体破坏面积大小与椎体屈服载荷呈线性关系。颈胸段T1椎体在破坏面积达40%后,因稳定性下降容易出现椎体塌陷骨折和节段不稳,可作为外科采取预防性稳定手术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胸段 脊柱 肿瘤 稳定性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一期外科治疗颈椎结核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6
11
作者 滕红林 王美豪 +2 位作者 黎金林 李建策 赵余祥 《临床骨科杂志》 2007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一期手术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前路和(或)后路内固定,联合支具、石膏等外固定对颈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前路或者后路手术治疗颈椎结核16例。采用颈椎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或钛网植骨融合,并行前路和(或)...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一期手术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前路和(或)后路内固定,联合支具、石膏等外固定对颈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前路或者后路手术治疗颈椎结核16例。采用颈椎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或钛网植骨融合,并行前路和(或)后路内固定;对于年幼患者则单纯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和石膏外固定术。术后患者行正规抗结核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2~5年随访,16例颈椎结核均治愈。所有患者在动态颈椎侧位片上均达到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5.8个月,后凸矫正角度平均32.4°。术后1个月内复查,JOA评分提高了2~10分,平均为5.7分。结论颈椎前路一期彻底病灶清除、椎管减压、联合后路和(或)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颈椎结核,能避免经口咽入路等手术入路的并发症,同时能矫正颈椎后凸畸形或上颈椎脱位,进行颈椎稳定性重建,能增加植骨块的融合率,有利于患者早期活动和提高颈椎结核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外科学 结核 脊柱/外科学 内固定 骨移植
下载PDF
颈胸段脊柱前方手术入路时颈长肌和颈交感干的相关解剖 被引量:6
12
作者 滕红林 杨胜武 +4 位作者 肖建如 贾连顺 陈雄生 钱列 杨兴海 《临床骨科杂志》 2005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研究颈胸段脊柱前方手术入路时颈交感干和颈长肌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2例意外死亡的正常成人尸体标本,测量C4~T2椎体水平两侧颈长肌内侧缘至脊柱前方正中线的距离,每一椎体节段测量水平为椎体前缘上下连线中点水平;测量颈... 目的研究颈胸段脊柱前方手术入路时颈交感干和颈长肌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2例意外死亡的正常成人尸体标本,测量C4~T2椎体水平两侧颈长肌内侧缘至脊柱前方正中线的距离,每一椎体节段测量水平为椎体前缘上下连线中点水平;测量颈交感干包括颈中神经节与中线的距离,以及与颈长肌内侧缘的距离;测量颈长肌附着点的位置变化.结果颈长肌内侧缘至颈胸段脊椎前方中线的距离自上而下逐渐增宽,分别为(mm):C3水平5.5±1.2,C4水平6.1±0.6,C5水平6.5±1.4,C6水平6.2±1.9,C7水平7.0±0.5,T1水平7.8±2.3,T2水平12.0±2.5.12例颈长肌起点的位置均在T1~T3,7例(58.3%)基本为白色腱性组织,5例(41.6%)为肌肉组织或和腱性组织混合组成.颈交感干与中线的距离分别为(mm):C3水平23.0±2.0,C4水平22.0±4.0,C5水平19.0±3.0,C6水平15.0±4.0,C7水平16.0±3.0.颈交感干与颈长肌内侧缘在C67水平距离最近,两者距离分别为8.8 mm和9.0 mm.7例(58.3%)发现颈中神经节.结论在C67水平,颈交感干与颈长肌内侧缘距离最近,所以其损伤可能性也最大.熟悉颈交感干和颈长肌的相关解剖有助于在手术中减少可能的神经损伤,同时也助于椎体节段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胸段 脊柱 颈长肌 颈交感干 解剖学
下载PDF
椎动脉超声对动脉硬化患者颈椎旋转手法治疗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滕红林 王靖 +4 位作者 张纯武 吴春雷 朱旻宇 赵亮 吕超 《中医正骨》 2011年第2期20-23,共4页
目的:通过对伴有动脉硬化中老年患者进行模拟旋颈状态下颈椎椎动脉超声检查,权衡手法的好处和潜在的风险,为临床医师对颈椎采取手法治疗前提供参考。方法:对208例动脉硬化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椎动脉的狭窄程度以及血流充盈... 目的:通过对伴有动脉硬化中老年患者进行模拟旋颈状态下颈椎椎动脉超声检查,权衡手法的好处和潜在的风险,为临床医师对颈椎采取手法治疗前提供参考。方法:对208例动脉硬化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椎动脉的狭窄程度以及血流充盈程度,血流频谱形态等。测量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舒张末期流速(VMIN)、平均血流速度(VTAMX)]、反映血管舒缩和阻力状况的阻力指数(RI)、反映血管顺应性和血管弹性的搏动指数(PI)。结果:超声显示在旋颈状态下VA血流变细,血管迂曲及局部受压狭窄;伴有动脉粥样硬化者,可见血管内膜粗糙,管壁增厚,回声增强,有动脉粥样硬化小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椎骨段VA走形迂曲,VA平均内径<3 mm。在过屈位旋颈后血流减少甚至部分患者彩色血流中断而不显像。在正常仰卧位时所测得的血流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左右旋颈45°后,检测所得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开始出现差异,当过屈位旋颈45°后,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呈现显著性差异。结论:彩色多谱勒超声可以观察椎动脉形态的变化并对血流进行定量测定,其检查操作便捷,敏感性高,可以作为颈椎手法前筛查潜在VA损伤的动脉硬化患者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超声检查 动脉硬化 颈椎旋转手法
下载PDF
医学影像学在提高骨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9
14
作者 滕红林 王健 +2 位作者 王美豪 杨胜武 陈雷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年第3期99-100,共2页
探索医学影像学在提高骨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中的应用,提高医学生骨科临床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包括介绍X线、CT和MRI等在骨科中的应用特点,介绍PACS系统在骨科临床的应用优点;在学习骨科医学影像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临床思维能力,促... 探索医学影像学在提高骨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中的应用,提高医学生骨科临床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包括介绍X线、CT和MRI等在骨科中的应用特点,介绍PACS系统在骨科临床的应用优点;在学习骨科医学影像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临床思维能力,促成实习医师向住院医师的转变,包括影像学与临床实践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骨科一些典型的经验教训病例或者发生过医疗纠纷的病例进行病例讨论,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印象、辅助记忆,培养其临床理性思维能力,提高责任心意识,强化安全医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骨科 实习
下载PDF
腰臀皮瓣与臀大肌皮瓣修复骶骨肿瘤术后创口局部坏死及缺损 被引量:1
15
作者 滕红林 王健 +3 位作者 朱雄白 高建清 张怀保 肖建如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76-1278,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腰臀皮瓣、臀大肌皮瓣治疗骶骨肿瘤术后局部切口长期不愈合甚至局部坏死、缺损等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6年1月,9例骶骨肿瘤术后出现切口局部皮肤坏死,残腔或内固定器械暴露,伴深部创口感染、皮肤缺损等并发... 目的探讨利用腰臀皮瓣、臀大肌皮瓣治疗骶骨肿瘤术后局部切口长期不愈合甚至局部坏死、缺损等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6年1月,9例骶骨肿瘤术后出现切口局部皮肤坏死,残腔或内固定器械暴露,伴深部创口感染、皮肤缺损等并发症。男6例,女3例;年龄20~57岁。皮肤坏死范围为4cm×3cm×3cm~6cm×6cm×4cm。手术行臀大肌局部皮瓣移位4例,腰臀皮瓣移位4例,两者联合应用1例。结果术后9例皮瓣全部成活。3例创口Ⅰ期愈合,6例创口经换药后3周~4个月愈合。3例术后1~2个月供区出现平均3cm×2cm瘢痕;1例术后2周供区脂肪液化,皮下积液,打开创口,通畅引流后好转。患者供区移植皮瓣无血管危象发生。9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3个月,皮瓣色泽、弹性良好,无明显臃肿,感觉功能佳。1例患者术后12个月随访创口仍有间歇性极少量清亮渗液,但局部无感染现象。结论应用腰臀皮瓣和臀大肌皮瓣修复骶骨肿瘤术后切口长期不愈合甚至局部坏死、缺损等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靠、适用的办法,术后皮瓣供区与移植区外形美观,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臀皮瓣 臀大肌皮瓣 骶骨肿瘤 皮肤缺损
下载PDF
侧后方经关节突入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及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等引起的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
16
作者 滕红林 肖建如 +2 位作者 赵剑 沈权 叶澄宇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目的:对胸腰段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等疾病利用侧后方经关节突入路进行减压治疗,探讨该疗法的优缺点。方法:本组14例患者,男9例,女5例;年龄33—60岁,平均46.4岁。病史1周-6年。椎间盘突出或伴有钙化11例,椎体后缘软骨... 目的:对胸腰段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等疾病利用侧后方经关节突入路进行减压治疗,探讨该疗法的优缺点。方法:本组14例患者,男9例,女5例;年龄33—60岁,平均46.4岁。病史1周-6年。椎间盘突出或伴有钙化11例,椎体后缘软骨结节3例。病变部位在T10.11 1例,T11.12 3例,T12L1 6例,L1.2 4例。有腰部外伤及扭伤史6例,其中有2例为急性车祸外伤。均行侧后方经关节突椎间盘、钙化椎间盘或者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切除,植骨及内固定术。结果:本组1例出现术后神经损害加重,经过治疗后逐渐恢复。14例均获随访,时间为1.O一4.5年,平均2.8年。参考Otani疗效评定标准,本组优5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71.4%。13例术后症状获改善,胸腹部束带感消失5例,括约肌功能恢复正常2例。结论:侧后方经关节突入路对脊柱的损伤较小,本术式视野清晰,多数手术医师对此入路非常熟悉,并且可以切除椎弓根及部分肥厚关节突或椎板及黄韧带以充分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管狭窄 骨科手术方法
下载PDF
脊柱颈胸段的前方手术入路 被引量:6
17
作者 滕红林 贾连顺 《脊柱外科杂志》 2003年第1期51-54,共4页
关键词 手术入路 颈胸段 脊柱 胸骨柄 椎体 下颈椎
下载PDF
颈胸段脊柱侧块螺钉和椎弓根螺钉的抗拔强度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滕红林 林利兴 +3 位作者 肖建如 陈华江 魏海峰 贾连顺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5期292-294,共3页
目的 分析颈胸段脊柱后路不同置钉方法的拔出强度。方法  5例新鲜尸体脊柱C6~T4椎骨 ,分解为单个椎体 30个 ,共 6 0个椎弓根。对其中的颈椎分为两组 ,分别为侧块螺钉固定组 (Roy -Camille法 ,Magerl法 ,Anderson法 ,自行设计侧块螺... 目的 分析颈胸段脊柱后路不同置钉方法的拔出强度。方法  5例新鲜尸体脊柱C6~T4椎骨 ,分解为单个椎体 30个 ,共 6 0个椎弓根。对其中的颈椎分为两组 ,分别为侧块螺钉固定组 (Roy -Camille法 ,Magerl法 ,Anderson法 ,自行设计侧块螺钉植入法 )和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将 6 0个椎弓根分组进行拔出测试 (5mm/min的速度垂直方向拔出 )。胸椎全部用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 Roy-Camille法和Magerl法最大的拔出力接近 ,自行设计侧块螺钉植入法较Magerl法明显增加 ,而椎弓根螺钉抗拔出力最大。结论 选用侧块后正中线中下 1 / 3作为进针点 ,其抗拔出强度明显增加 ,钉道增加 ,操作简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胸段 脊柱侧块螺钉 椎弓根螺钉 抗拔强度 生物力学 置钉方法
下载PDF
应用骨盆骨折Tile分类预测患者早期输血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滕红林 叶澄宇 +3 位作者 谭军 贾连顺 荆鑫 章允志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2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 研究骨盆骨折Tile分类与患者早期输血量之间的相关性 ,便于预测骨折患者的输血量 ,指导急救早期对血流动力学不稳患者的治疗 ,减少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研究 5年间收治的 97例骨盆骨折患者 (包括复合伤患者 ) ,用Kruskal -Wallis... 目的 研究骨盆骨折Tile分类与患者早期输血量之间的相关性 ,便于预测骨折患者的输血量 ,指导急救早期对血流动力学不稳患者的治疗 ,减少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研究 5年间收治的 97例骨盆骨折患者 (包括复合伤患者 ) ,用Kruskal -Wallis非参数统计检验患者在受伤后早期的输血量与Tile骨盆骨折不同分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三型骨折患者骨折的严重程度与输血量统计学上有显著的相关性。 97例患者平均输血量为 912ml,其中A组平均输血 2 5 2ml,B组为 892ml,C组为2 2 0 0ml;ISS评分平均为 18 4 ,其中C组为 2 8 7。死亡率平均为 5 2 % ,C组平均为 19 0 %。结论 Tile骨折分类方法和骨盆骨折患者输血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因而有临床预测价值。骨折类型越严重 ,患者早期复苏时的输血量就越多 ,其中严重类型(C型 )骨折患者平均输血达 2 2 0 0ml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Tile分类 预测 早期输血量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滕红林 《现代实用医学》 2015年第10期1258-1260,共3页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而脊髓型颈椎病(CSM)是颈椎病里预后最为严重的一种。此疾病进展缓慢,因脊柱退变导致脊髓慢性压迫,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引起脊髓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绝...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而脊髓型颈椎病(CSM)是颈椎病里预后最为严重的一种。此疾病进展缓慢,因脊柱退变导致脊髓慢性压迫,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引起脊髓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绝大多数人都会出现颈椎的退变性改变,但仅有一小部分人出现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1 CSM病因自从1952年Brain等首次报道了CSM后,人们就逐渐开始对CSM的病因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功能障碍 退变性 脊柱退变 脊髓压迫症 脊髓受压 椎管狭窄 慢性压迫 减压融合术 椎板成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