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恒温烫熨联合恒温雷火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1
作者 潘东洪 吕艳 +5 位作者 李桂贤 韦衡秋 李向真 潘美飞 黄雪霞 王兴丽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14-415,共2页
目的比较中药烫熨联合雷火灸与中药烫熨联合艾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夹瘀型)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恒温烫熨联合大面积恒温雷火灸方法,对照组采... 目的比较中药烫熨联合雷火灸与中药烫熨联合艾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夹瘀型)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恒温烫熨联合大面积恒温雷火灸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中药烫熨与联合大面积恒温灸艾灸方法。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恒温烫熨联合大面积恒温雷火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夹瘀型)有较好的温中散寒及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烫熨 大面积恒温雷火灸 慢性萎缩性胃炎 疼痛 疗效
下载PDF
隔姜灸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黄燕华 潘东洪 《内科》 2023年第6期594-597,共4页
胃脘痛以脾胃虚寒证型最为多见,隔姜灸具有温通、温补的功效,最为切中该病虚寒的病机。本文就隔姜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作用机制、操作方法、灸具创新和效果评定标准等进行综述,以期为隔姜灸法治疗与护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隔姜灸 胃脘痛 脾胃虚寒 操作方法 效果评定 灸具 综述
下载PDF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拔罐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人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3
作者 潘东洪 吕艳 +3 位作者 王伟 温凤倩 黎霞 曹云云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3年第8期2350-2351,共2页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拔罐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病人,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拔罐方法治疗,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拔罐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病人,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拔罐方法治疗,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8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拔罐疗法能提高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性胃炎 慢性 穴位贴敷 中药拔罐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结肠透析用于结肠镜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潘东洪 黄雪霞 +2 位作者 黄勇华 樊梅芳 吕艳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02-103,共2页
关键词 结肠透析 结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
下载PDF
球囊扩张治疗食管狭窄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2
5
作者 潘东洪 樊梅芳 《全科护理》 2009年第9期805-806,共2页
关键词 球囊扩张 食管狭窄 护理
下载PDF
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法联合反复握拳在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与研究
6
作者 潘东洪 吕艳 +3 位作者 韦衡秋 潘美飞 温凤倩 黄雪霞 《河南中医》 2013年第B10期234-235,共2页
目的:比较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联合不同次数反复握拳法(6次、5次、4次)对手背静脉血管充盈度、静脉穿刺成功率及静脉炎发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脾胃病科静脉充盈度差450例输液患者,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 目的:比较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联合不同次数反复握拳法(6次、5次、4次)对手背静脉血管充盈度、静脉穿刺成功率及静脉炎发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脾胃病科静脉充盈度差450例输液患者,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对照组2各150例。观察组采用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法联合反复握拳6次方法行静脉穿刺;对照1组采用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法联合反复握拳5次行静脉穿刺;对照2组采用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法联合反复握拳4次行静脉穿刺;结果:观察组与对照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法联合反复握拳法6次能明显改善静脉血管充盈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及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该法操作简单易行,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法 反复握拳法 静脉血管充盈度 静脉穿刺成功率 静脉炎
下载PDF
壮药走罐配合穴位贴敷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1
7
作者 黄沂 陈柘芸 +4 位作者 宁余音 潘东洪 石丹梅 吕艳 林洪升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7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壮药走罐配合穴位贴敷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走罐方法及穴位贴敷;观察组39例采用壮医补虚通路酒和壮医走罐法行背廊穴走罐,并配合壮药穴位贴敷。结果两组治疗1周后胃脘痛疼... 目的探讨壮药走罐配合穴位贴敷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走罐方法及穴位贴敷;观察组39例采用壮医补虚通路酒和壮医走罐法行背廊穴走罐,并配合壮药穴位贴敷。结果两组治疗1周后胃脘痛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2周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壮医疗法及传统疗法均能在1周内控制胃脘痛症状,壮医疗法作用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慢性胃炎 壮医疗法 穴位贴敷 疼痛
下载PDF
浅静脉留置针穿刺中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黄雪霞 吕艳 +3 位作者 马丽娅 李向真 潘东洪 陆桂妙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86-788,共3页
目的探讨浅静脉穿刺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法对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止血带结扎成功率、静脉血管充盈度及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300例静脉血管充盈度差、在消化内科住院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浅静脉穿刺时采用止血带单、双交叉结扎法进行... 目的探讨浅静脉穿刺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法对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止血带结扎成功率、静脉血管充盈度及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300例静脉血管充盈度差、在消化内科住院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浅静脉穿刺时采用止血带单、双交叉结扎法进行对比研究,共穿刺600例次,平均每例穿刺2次。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单、双日组,双日组为实验组,单日组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法,对照组采用止血带单交叉结扎法。结果观察组止血带的一次结扎成功率、不同时间的静脉血管充盈度及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法,能提高止血带一次结扎的成功率,改善静脉血管的充盈度,从而提高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及护理的工作效率,为病人的治疗与抢救赢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带 浅静脉留置针 静脉充盈度 静脉穿刺 护理
下载PDF
恒温雷火灸标准操作流程在胃脘痛护理中的规范化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吕艳 黄贵华 +6 位作者 韦衡秋 潘东洪 许建文 李桂贤 陈国忠 纪云西 彭卓嵛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5年第4期1297-1299,共3页
[目的]探讨恒温雷火灸标准操作流程对寒热虚湿瘀夹杂胃脘痛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0例寒热虚湿瘀夹杂胃脘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300例,观察组根据中医辨证及补泻原则,采用恒温雷火灸优化护理方案进行规范化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雷火... [目的]探讨恒温雷火灸标准操作流程对寒热虚湿瘀夹杂胃脘痛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0例寒热虚湿瘀夹杂胃脘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300例,观察组根据中医辨证及补泻原则,采用恒温雷火灸优化护理方案进行规范化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雷火灸方法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病人满意度与依从性。[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病人满意度及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恒温雷火灸优化护理方案规范化治疗能提高寒热虚湿瘀夹杂胃脘痛病人的临床疗效、病人满意度与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温雷火灸 标准操作流程 胃脘痛 辨证护理 规范化研究
下载PDF
小茴香生盐包烫熨联合中药治疗脾胃虚寒证胃脘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石丹梅 陈柘芸 +3 位作者 潘东洪 吕艳 廖雨莎 陈洁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年第9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小茴香生盐包烫熨在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中的效果。方法 9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采用常规中药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小茴香生盐包烫熨。比较干预后2组胃脘痛改善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小茴香生盐包烫熨在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中的效果。方法 9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采用常规中药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小茴香生盐包烫熨。比较干预后2组胃脘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89%(40/45),高于对照组的66.67%(3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茴香生盐包烫熨联合中药治疗脾胃虚寒证胃脘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脾胃虚寒 烫熨 中西医结合护理
下载PDF
双止血带结扎法对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建立静脉通道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吕艳 韦衡秋 +5 位作者 李向真 宁余音 黄雪霞 王兴丽 皮大鸿 潘东洪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0年第7期1910-1911,共2页
[目的]探讨双止血带结扎法对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建立静脉通道对静脉穿刺成功率、重新静脉穿刺率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静脉血管充盈度不良、上消化道大出血、住院静脉输液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双止血带... [目的]探讨双止血带结扎法对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建立静脉通道对静脉穿刺成功率、重新静脉穿刺率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静脉血管充盈度不良、上消化道大出血、住院静脉输液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双止血带结扎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止血带结扎法。[结果]实验组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止血带结扎法对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建立静脉通道能明显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静脉重新穿刺率,为病人的治疗与抢救赢得时间,减轻病人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大出血 双止血带结扎 静脉穿刺成功率
下载PDF
芦荟红花乙醇提取液湿敷预防输注氟尿嘧啶并发静脉炎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雪霞 吕艳 +3 位作者 陆桂妙 王兴丽 皮大鸿 潘东洪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09年第11期3047-3048,共2页
[目的]观察芦荟红花乙醇提取液对浅静脉留置针输注氟尿嘧啶并发静脉炎的影响。[方法]将80例接受氟尿嘧啶静脉输注急性胰腺炎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采用芦荟红花乙醇提取液从穿刺点始沿近心端10 cm处湿敷,对... [目的]观察芦荟红花乙醇提取液对浅静脉留置针输注氟尿嘧啶并发静脉炎的影响。[方法]将80例接受氟尿嘧啶静脉输注急性胰腺炎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采用芦荟红花乙醇提取液从穿刺点始沿近心端10 cm处湿敷,对照组采用50%的硫酸镁湿敷,并进行对比观察研究。[结果]两组不同程度静脉炎发生情况、留置不同时间(≤4 d、5 d~6 d、>7 d)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使用芦荟红花乙醇提取液使浅静脉留置针输液输注氟尿嘧啶并发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并延长了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炎 芦荟红花乙醇提取液 湿敷
下载PDF
中药拔罐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13
作者 皮大鸿 潘东洪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4年第10期3658-3659,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拔罐联合穴位贴敷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病人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抑酸护胃等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拔罐联合穴位贴敷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 [目的]观察中药拔罐联合穴位贴敷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病人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抑酸护胃等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拔罐联合穴位贴敷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拔罐联合穴位贴敷疗法能提高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脾胃虚寒 穴位贴敷 中药拔罐
下载PDF
灸疗病区空气中PM2.5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皮大鸿 覃勤 +1 位作者 何锦玉 潘东洪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7年第5期1877-1878,共2页
[目的]了解灸疗病区24hPM2.5的污染水平,分析其24h变化特征及季节变化特点。[方法]采用PM2.5空气检测仪对我院针灸病区PM2.5质量浓度进行监测,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灸疗病区PM2.5变化起伏较大,PM2.5浓度随室内灸疗密度的增加而升高... [目的]了解灸疗病区24hPM2.5的污染水平,分析其24h变化特征及季节变化特点。[方法]采用PM2.5空气检测仪对我院针灸病区PM2.5质量浓度进行监测,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灸疗病区PM2.5变化起伏较大,PM2.5浓度随室内灸疗密度的增加而升高。春冬季节PM2.5 24h浓度值为92μg/m^3~265μg/m^3(193μg/m^3±82μg/m^3),夏秋季节为72μg/m^3~224μg/m^3(131μg/m^3±61μg/m^3),两组PM2.5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P<0.05)。[结论]灸疗存在短暂的PM2.5污染,主要特征是烟型,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时段的PM2.5浓度,加强环境的保护和自身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疗 空气质量 PM2.5 变化特征
下载PDF
恒温雷火灸联合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5
作者 温凤倩 吕艳 +3 位作者 韦衡秋 潘东洪 陈国忠 潘美飞 《广西中医药》 2013年第3期17-18,共2页
目的:观察恒温雷火灸联合中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雷火灸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对照组采用黄芪建中汤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 目的:观察恒温雷火灸联合中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雷火灸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对照组采用黄芪建中汤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71.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改善患者胃脘疼痛情况(P<0.05),但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恒温雷火灸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雷火灸 黄芪建中汤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消化道息肉172例内镜诊治与病理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保良 何振华 +2 位作者 粱雪 潘东洪 唐永芳 《微创医学》 2006年第1X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分布、病理特点和内镜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镜电凝电切术、钳除术或套扎术治疗的172例消化道息肉患者的有关资料及其病理结果。结果息肉所占比例随年龄增长渐增,40岁以上者占85.86%;胃息肉占上消... 目的探讨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分布、病理特点和内镜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镜电凝电切术、钳除术或套扎术治疗的172例消化道息肉患者的有关资料及其病理结果。结果息肉所占比例随年龄增长渐增,40岁以上者占85.86%;胃息肉占上消化道息肉的69.77%,左半结肠息肉占大肠息肉的62.99%;腺瘤性和炎性者各占28.43%和63.96%;大肠腺瘤性者恶变率为8.93%。结论息肉多见于胃和左半结肠,炎性者为主,恶变者主要为腺瘤性,定期内镜检查治疗是预防其癌变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 息肉 治疗 病理 内镜
下载PDF
中药恒温烫熨联合大面积恒温灸治疗胃脘痛应用观察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吕艳 李桂贤 +6 位作者 陈国忠 韦衡秋 李向真 黄雪霞 黎波 王伟 潘东洪 《广西中医药》 2012年第2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恒温烫熨联合大面积恒温灸对胃脘痛患者的疗效及节能省力情况。方法:将260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恒温烫熨联合大面积恒温灸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中药烫熨与艾盒灸方法治疗。结果... 目的:观察中药恒温烫熨联合大面积恒温灸对胃脘痛患者的疗效及节能省力情况。方法:将260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恒温烫熨联合大面积恒温灸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中药烫熨与艾盒灸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在缓解胃脘痛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且能节省艾条、十一方药包和劳力。结论:中药恒温烫熨联合大面积恒温灸治疗胃脘痛有较好疗效,且能节省艾条及劳力,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中药烫熨 大面积恒温灸 节能
下载PDF
改良恒温灸具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吕艳 韦衡秋 +5 位作者 李向真 陈国忠 黄雪霞 王兴丽 皮大鸿 潘东洪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6-27,共2页
消化性溃疡(GU)是主要发生于胃与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病,其并发症有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及癌变。单纯消化性溃疡其死亡率在2%以下,若合并出血、穿孔,其死亡率可上升至7%~10%,反复出血者病死率更高,因此该病的护理至关重要。2... 消化性溃疡(GU)是主要发生于胃与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病,其并发症有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及癌变。单纯消化性溃疡其死亡率在2%以下,若合并出血、穿孔,其死亡率可上升至7%~10%,反复出血者病死率更高,因此该病的护理至关重要。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们采用改良的新型恒温灸具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温和灸,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灸法 改良恒温灸具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专利技术-恒温雷火灸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胃肠病疗效观察
19
作者 吕艳 黄贵华 +5 位作者 韦衡秋 潘东洪 李桂贤 陈国忠 纪云西 彭卓嵛 《河南中医》 2013年第B10期463-464,共2页
目的:观察专利技术-恒温雷火灸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疼痛缓解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肝郁脾虚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采用专利技术-恒温雷火灸治疗... 目的:观察专利技术-恒温雷火灸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疼痛缓解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肝郁脾虚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采用专利技术-恒温雷火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治疗14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及疼痛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专利技术-恒温雷火灸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胃肠病,能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技术 恒温雷火灸 中药 临床疗效 疼痛
下载PDF
四川绵阳郪江古墓艺术探微
20
作者 皮大鸿 韦衡秋 +4 位作者 吕艳 李向真 黄雪霞 王兴丽 潘东洪 《中外医疗》 2012年第1期126-127,共2页
郪江古墓属于巴蜀之国的汉代墓葬文化,从仿家居结构的墓室格局、壮丽的斗拱建筑,到内容庞杂的人物、动物、用品画像浮雕,体现了当时的厚葬之风。文章通过实考探究郪江古墓艺术,分析汉墓如何通过视觉艺术展现出其不朽的境界。
关键词 汉墓 斗拱 画像浮雕 祥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