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6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既有交叉隧道和站台下新建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变形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潘卫东 吴纪东 陈聪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4年第6期77-85,共9页
在地铁建设过程中,盾构施工对既有结构的影响一直是工程施工安全和效率的关键考量因素。文章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广州地铁隧道A盾构施工对相邻隧道B、C和站台D的变形影响,旨在揭示新建隧道下穿既有结构时的变形规律,并预测其影... 在地铁建设过程中,盾构施工对既有结构的影响一直是工程施工安全和效率的关键考量因素。文章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广州地铁隧道A盾构施工对相邻隧道B、C和站台D的变形影响,旨在揭示新建隧道下穿既有结构时的变形规律,并预测其影响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变形最大值位于施工轴线最近点,随着与施工位置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变形主要发生在施工平行经过期间。地表沉降呈对称分布,最大值位于隧道中部,既有隧道连接处的von-Mises应力受新建隧道开挖影响较小,应力峰值随盾构施工推进而移动,但变化幅度有限。现场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高度一致,可验证该模拟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文章相关研究可为地铁工程施工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优化施工方案,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交叉隧道 盾构施工 变形影响 有限元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大埋深“三软”厚煤层智能综放开采技术研究
2
作者 潘卫东 阚拓 徐永鑫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0-99,共10页
针对大埋深“三软”条件下厚煤层综放开采的过程中液压支架钻底以及巷道底鼓的问题,以淮北信湖煤矿818智能综放工作面为研究背景,对液压支架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818智能综放采煤工作面的液压支架自动化系统。通过理论计算得出... 针对大埋深“三软”条件下厚煤层综放开采的过程中液压支架钻底以及巷道底鼓的问题,以淮北信湖煤矿818智能综放工作面为研究背景,对液压支架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818智能综放采煤工作面的液压支架自动化系统。通过理论计算得出液压支架的最大工作阻力为9940 kN,分析现场实测数据可知中部液压支架的工作阻力最高,其次是下部,上部最小。工作面支架前排立柱受力大于后排立柱,工作面来压时,液压支架前立柱工作阻力平均比后立柱工作阻力大44.5%,前排立柱工作阻力占整架工作阻力的比例大致在0.57~0.74之间,工作面液压支架平均工作阻力为28.11 MPa,因此动载荷计算法更适合818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计算;分析了液压支架钻底的原因,并提出液压支架的管控措施;通过数值模拟得到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为煤壁前方110 m,工作面中部峰值应力最大,其次是下部,最后是上部,峰值应力出现在煤壁前方12~19 m;由现场实测数据可知煤壁向外105 m范围内,巷道底鼓及两帮变形量相对较大,巷道顶板下沉及底鼓比较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巷道底鼓的相关措施,以期为淮北矿区以及类似条件下开采的工作面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埋深 “三软”煤层 液压支架自动化系统 支架工作阻力 超前支承压力
下载PDF
顶煤运移轨迹监测实验平台研制与教学实践
3
作者 潘卫东 赵志宁 +2 位作者 李咸锦 张立辉 李新源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7-162,共6页
为丰富“采矿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促进本科生对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技术的了解,该文研制了顶煤运移轨迹监测实验平台。实验平台包括模型框架、综放支架、辅助铰轮、磁场发射装置、轨迹识别装置和数据采集系统,平台基于电磁波技术精... 为丰富“采矿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促进本科生对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技术的了解,该文研制了顶煤运移轨迹监测实验平台。实验平台包括模型框架、综放支架、辅助铰轮、磁场发射装置、轨迹识别装置和数据采集系统,平台基于电磁波技术精准定位顶煤位置和精准识别顶煤运移轨迹,可用于研究煤层地质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等对顶煤运移规律的影响。实验设计了“模型搭建、标志点安装、模拟放煤、数据采集、轨迹反演”等环节,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思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开采 顶煤运移轨迹 电磁定位 顶煤放出体 实践教学
下载PDF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与健康融合教育的实践意义
4
作者 龚光明 秦洁 +4 位作者 轩小燕 潘卫东 郑怀信 王鹏 刘萍萍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1期1356-1358,共3页
研究表明微信公众平台能显著提高大学生健康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通过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与健康融合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将课程思政与校园健康教育有机统一起来,以提高医学生的健康、人文素养和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微信... 研究表明微信公众平台能显著提高大学生健康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通过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与健康融合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将课程思政与校园健康教育有机统一起来,以提高医学生的健康、人文素养和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校园思政、健康与课程融合教育创新模式,对完善课程思政与健康的融合、协同式教育的长效机制,形成人人都积极参与建设“健康中国”的校园和社会合力,共同促进新时代医学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等都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 课程思政 健康教育 融合教育 微信公众平台 传染病
下载PDF
智能放顶煤技术在特厚煤层上覆含水层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程伟轩 陈敬川 +3 位作者 张立辉 刘生优 贺鑫 潘卫东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49-258,共10页
我国内蒙古东部和新疆北部草原地区煤炭及地下水资源丰富,煤矿高强度开采形成的采动裂隙易导通强富水含水层,极易引起上覆岩层的地下水系统破坏,更容易发生突水溃砂事故,尤其含水层下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的放煤高度难以控制。以特厚煤... 我国内蒙古东部和新疆北部草原地区煤炭及地下水资源丰富,煤矿高强度开采形成的采动裂隙易导通强富水含水层,极易引起上覆岩层的地下水系统破坏,更容易发生突水溃砂事故,尤其含水层下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的放煤高度难以控制。以特厚煤层上覆含水层系统保护为研究对象,以含水层保护和水砂灾害安全防控为研究目标,研发特厚煤层上覆含水层保护的智能放顶煤关键技术,应用井工煤矿动力突水溃砂防控技术,得出特厚煤层上覆地下水系统保护的根本途径。研发应用一种智能放顶煤技术,包括顶煤运移跟踪系统、多轮记忆放煤方法及系统。基于水文地质条件精细探查、覆岩破坏高度的实测、顶煤采放高度确定,应用多轮记忆放煤智能放顶煤技术,控制采动裂隙带高度。以应用工作面为例,应用水文地质精细探查与钻探验证、覆岩破坏高度获取、智能放顶煤技术后,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实现了上覆含水层水砂灾害的安全精准控制,有效保护了煤层上覆强富水含水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煤运移跟踪系统 多轮记忆放煤方法及系统 覆岩精细地质探查 覆岩破坏高度实测 采放高度智能控制 上覆含水层保护 水砂灾害防控
下载PDF
不同树种对附生铁皮石斛营养成分及硒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美 魏福晓 +6 位作者 廖秀 胡恩明 罗鸣 钱薇竹 骆衡 潘卫东 王道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4-183,共10页
为探究不同附生树种栽培对铁皮石斛营养成分及硒含量的影响,以安龙县青冈、板栗、枫香、木荷、杨梅、合欢、冬瓜和核桃8个树种附生铁皮石斛及相应树皮为研究对象,测定铁皮石斛中4种营养成分及硒元素、树皮中11种矿物质元素含量,并进行... 为探究不同附生树种栽培对铁皮石斛营养成分及硒含量的影响,以安龙县青冈、板栗、枫香、木荷、杨梅、合欢、冬瓜和核桃8个树种附生铁皮石斛及相应树皮为研究对象,测定铁皮石斛中4种营养成分及硒元素、树皮中11种矿物质元素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铁皮石斛药材中4种营养成分及硒元素进行主成分分析,以反映不同附生树种铁皮石斛药材品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树皮不同矿质元素对铁皮石斛营养成分影响差异较大,8个树种附生铁皮石斛硒元素含量为20.3~49.7μg/kg,浸出物含量为7.2%~11.5%,多糖含量为23.7%~36.8%,总黄酮含量为23.6~49.9 mg/g,游离氨基酸含量为0.3~6.8 mg/g。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对铁皮石斛药材品质影响较大的3个主要成分分别为硒元素、多糖和氨基酸。综合评分显示,8个铁皮石斛药材品质优劣顺序(按附生树种排)为木荷、板栗、合欢、枫香、杨梅、核桃、冬瓜、青冈。研究结果可为铁皮石斛的品质评价及其附生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附生植物 营养成分 矿物元素
下载PDF
发作性睡病的中医临床诊治现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海涵 王呈蕙 +4 位作者 荆玮 单悦童 王宇泽 李威 潘卫东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96-100,共5页
综述发作性睡病的中医临床诊治现状。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罕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与中医学“嗜睡”“多寐”“嗜卧”“多卧”“善眠”“但欲寐”等症状相似。本病病位在心和脑,以虚证为主,主要有脾虚湿困型、心肾不足型、阳气虚弱型、髓海... 综述发作性睡病的中医临床诊治现状。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罕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与中医学“嗜睡”“多寐”“嗜卧”“多卧”“善眠”“但欲寐”等症状相似。本病病位在心和脑,以虚证为主,主要有脾虚湿困型、心肾不足型、阳气虚弱型、髓海不足型;兼见实证,主要有肝胆郁热型、痰浊阻滞型、风邪阻络型、气滞血瘀型、心火亢盛型。对于发作性睡病的治疗,在辨证论治的同时,还需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也可运用针灸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嗜睡 睡眠障碍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原文传递
无刷双馈电机研究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3
8
作者 于克训 陈曦 +2 位作者 谢贤飞 赵探探 潘卫东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7-422,共26页
无刷双馈电机具有结构可靠、变频器容量小等优势,非常适合灵活运行于防爆、易燃等特殊或极端工况,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该文根据无刷双馈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明确了该类电机的命名原则与规范名称;总结了现有定转子方案的结构及性能特点... 无刷双馈电机具有结构可靠、变频器容量小等优势,非常适合灵活运行于防爆、易燃等特殊或极端工况,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该文根据无刷双馈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明确了该类电机的命名原则与规范名称;总结了现有定转子方案的结构及性能特点,综合考虑性能指标与结构工艺,提出了转子双套绕组的发展方向;梳理了无刷双馈电机的稳态等效电路模型及基于各类数学模型的优化设计方法,针对现存难以完整考虑不同转速工况性能的不足,阐明了利用新型同步-异步相串联等效电路进行优化设计的思路;对比分析了经典及新近出现的无刷双馈电机控制系统拓扑和控制策略特点,面向典型电动、发电工况建立了完整的电机及控制系统。最后,对无刷双馈电机的上述理论研究问题及工业应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阐述,为该类电机的深入研究及加快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刷双馈电机 命名原则 定转子方案 等效电路 优化设计 控制系统
下载PDF
血人参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欢 周谣 +5 位作者 张灿 刘青 周萍 李金玉 娄华勇 潘卫东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9-147,共9页
为深入探究血人参中的活性物质成分,该文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对血人参石油醚部位进行了系统分离纯化,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血人... 为深入探究血人参中的活性物质成分,该文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对血人参石油醚部位进行了系统分离纯化,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血人参石油醚部位共分离得到22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酮(1)、豆甾烷3,6-二酮(2)、6β-羟基-豆甾-4-烯-3-酮(3)、(22E)-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4)、美迪紫檀素(5)、sativan(6)、2′,4′-二羟基查尔酮(7)、6,7-dimethoxy-4-hydroxy-1-naphthoic acid(8)、对羟基苯甲酸乙酯(9)、2,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10)、(9E,11E)-13-oxo-9,11-ocatadecadienoic acid(11)、(9E,11E)-13-oxo-9,11-octadecadienoic acid methyl ester(12)、9-oxo-10E,12E-octadecadienoic acid methyl ester(13)、9-hydroxy-10E,12Z-octadecadienoic acid methyl ester(14)、pinellic acid(15)、9-oxo-10E,12E-octadecadienoic acid-(2S)-2,3-dihydroxypropyl ester(16)、β-谷甾醇(17)、白桦脂酸(18)、3β-hydroxyolean-12-en-11-one(19)、高丽槐素(20)、珊瑚菜素(21)、棕榈酸(22)。其中,化合物1-3、7、11-16均为首次从豆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6均为首次从木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6、18、19、21均为首次从血人参中分离得到。该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木蓝属植物血人参的化学结构类型,为该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人参 木蓝属 化学成分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下载PDF
九雀方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对血瘀证阿尔茨海默病病人舌下络脉及血清PAF、VEG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孟胜喜 陈慧泽 +4 位作者 邓楚珺 王兵 李文涛 潘卫东 张云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3期416-420,共5页
目的:探讨九雀方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对血瘀证阿尔茨海默病(AD)病人舌下络脉及其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AD血瘀证病人120例,按照随机数... 目的:探讨九雀方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对血瘀证阿尔茨海默病(AD)病人舌下络脉及其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AD血瘀证病人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干预组给予九雀方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疾病认知、舌下络脉变化及其血清PAF、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评分、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评分、神经精神科问卷(NPI)评分及舌下络脉积分均下降,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血清PAF及VEGF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ADAS-cog评分、ADL评分、NPI评分及舌下络脉积分下降更明显,MoCA评分和MMSE评分、血清PAF及VEGF水平升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九雀方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可以改善血瘀证AD病人的认知功能,其可能通过降低AD病人舌下络脉积分、提高血清PAF及VEGF水平从而发挥治疗血瘀证A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九雀方 盐酸多奈哌齐片 血瘀证 舌下络脉
下载PDF
两癌筛查专科医联体平台设计与构建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建均 许利群 +6 位作者 潘卫东 李家兵 杨英 黄丽 陈静 赵宇倩 陈汶 《中国数字医学》 2024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建立市、区(县)、乡(镇)三级联动的两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与管理的云平台,提高筛查效率、覆盖率、检出率,降低研发成本。方法:以微服务技术构建云平台,采用基于AI的病理、超声和影像设备实现快速有效筛查,借助可视化流程设计器... 目的:建立市、区(县)、乡(镇)三级联动的两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与管理的云平台,提高筛查效率、覆盖率、检出率,降低研发成本。方法:以微服务技术构建云平台,采用基于AI的病理、超声和影像设备实现快速有效筛查,借助可视化流程设计器零代码配置筛查流程,以5G接入和切片技术保障多模态异构数据的跨院区安全高速传输。结果:该平台可充分利用各级医疗机构的筛查资源,减少筛查人员工作量,提高筛查效率和检出率,并能大幅降低新流程上线的研发成本。结论:三级联动的两癌专科筛查医联体平台可在不同医疗资源条件地区高效开展大规模人群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癌筛查 零代码流程设计 专科筛查平台 三级联动筛查
下载PDF
氨基酸取代的苯基醚类截短侧耳素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
12
作者 向进 罗新宇 +2 位作者 张文轩 潘卫东 吴松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6,共11页
目的设计合成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寻找广谱、高效、安全的新化合物。方法以天然产物截短侧耳素为起始原料,合成3个氨基苯醚类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和8个氨基酸取代的苯基醚类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并进行活性测试、初步成药性评价以及分子对接研... 目的设计合成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寻找广谱、高效、安全的新化合物。方法以天然产物截短侧耳素为起始原料,合成3个氨基苯醚类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和8个氨基酸取代的苯基醚类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并进行活性测试、初步成药性评价以及分子对接研究。结果设计合成了11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其结构经核磁、ESI-MS和HRMS确证。大多数化合物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标准大肠埃希菌的抗菌活性均优于lefamulin,并且其细胞毒活性低(IC50>10μmol/L),理化性质预测良好。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化合物侧链连接的氨基苯醚与氨基酸能够与结合空腔的核苷酸形成更多的氢键相互作用。结论氨基苯酚以及氨基酸的修饰有助于提高截短侧耳素类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和理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短侧耳素 天然产物结构修饰 抗菌活性 分子对接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汉防己乙素衍生物LYY-47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及其多倍体巨瘤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和机制
13
作者 余晓静 张望明 +6 位作者 贺天辉 刘小花 艾海锋 安丽君 杨留启 潘卫东 刘杰麟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13-328,共16页
目的探讨汉防己乙素衍生物LYY-47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及其多倍体巨瘤细胞(PGCCs)增殖、凋亡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取TNBC MDA-MB-231细胞和MDA-MB-436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诱导形成PGCCs,培养35 d,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 目的探讨汉防己乙素衍生物LYY-47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及其多倍体巨瘤细胞(PGCCs)增殖、凋亡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取TNBC MDA-MB-231细胞和MDA-MB-436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诱导形成PGCCs,培养35 d,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不同培养时间时2种细胞的PGCCs形态学特征并进行计数;收集MDA-MB-231细胞、PGCCs及其子代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周期,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周期相关蛋白[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和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B1)]、干性相关蛋白[乙醛脱氢酶1A1(ALDH1A1)、白细胞分化抗原44(CD44)及白细胞分化抗原133(CD133)]、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布卢姆(BLM)、Rad51及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蛋白-2(Bcl-2)、裂解凋亡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及裂解凋亡蛋白酶-8(cleaved Caspase-8)]的表达,采用噻唑蓝(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活力和细胞集落数,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磷酸化组蛋白2AX(γ-H2AX)的表达;采用荧光偏振实验检测BLM DNA解旋酶的活性;收集对数生长期MDA-MB-231细胞,分为对照组(同等体积的完全培养基)、紫杉醇(PTX)组(500 nmol/L PTX)、3-CF 3,4-F-苯基类似物(ML216)组(3μmol/L ML216)及ML216+PTX组(500 nmol/L PTX和3μmol/L ML216),采用Image J软件计数各组细胞数;收集对数生长期MDA-MB-231细胞及其PGCCs子代细胞,分为对照组(0.00μmol/L)、LYY-47给药组(2.50μmol/L、5.00μmol/L及6.50μmol/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6周龄雌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无胸腺BALB/c裸鼠12只,皮下分别注射5×10^(6)个MDA-MB-231细胞及其PGCCs子代细胞,每隔3天测量1次肿瘤体积,连续29 d,处死裸鼠剥离肿瘤、称重,取肿瘤组织制作切片,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和检测BLM、Ki-67的表达。结果与TNBC MDA-MB-231和MDA-MB-436细胞相比,PTX诱导的PGCCs出现增大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区域,通过不对称分裂产生子代细胞;与MDA-MB-231细胞相比,PGCCs中S期和G2/M期细胞增加、CDK1和CyclinB1蛋白表达下调(P<0.05或P<0.01),其子代细胞中S期细胞增加、G2/M期细胞减少且CDK1、CyclinB1蛋白表达上调(P<0.05或P<0.01),PGCCs及其子代细胞中ALDH1A1、CD44及CD133蛋白表达上调(P<0.05),PGCCs子代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增强(P<0.05),γ-H2AX、BLM、BRCA1及Rad51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PTX组相比,ML216+PTX组PGCCs形成的数量明显减少(P<0.01);PGCCs子代细胞体内成瘤的生长速度、肿瘤的体积和重量均大于MDA-MB-231细胞(P<0.01),瘤体中BLM与Ki-67均呈高表达(P<0.01);与对照组相比,LYY-47给药组BLM 642-1290 DNA解旋酶的ATPase、dsDNA解链活性以及DNA结合活性均下调(P<0.05),MDA-MB-231细胞及其PGCCs子代细胞中BLM、Rad51及BRCA1蛋白表达也均下调(P<0.05);与对照组相比,LYY-47给药组和ML216给药组MDA-MB-231及其PGCCs子代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降低(P<0.05),LYY-47给药组能够引起MDA-MB-231及其PGCCs子代细胞G2/M期细胞增加(P<0.05)、S期细胞减少(P<0.05)、细胞内周期相关蛋白CDK1与CyclinB1的表达下调(P<0.05),ML216给药组MDA-MB-231及其PGCCs子代细胞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LYY-47给药组MDA-MB-231细胞及其PGCCs子代细胞的总凋亡比例增加、Bcl-2表达下调及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8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LYY-47和ML216可影响TNBC及其PGCCs子代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BLM DNA解旋酶诱导细胞凋亡和阻滞细胞周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DNA解旋酶类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汉防己乙素衍生物 多倍体巨瘤细胞 BLM DNA解旋酶
下载PDF
梓醇-川芎嗪方干预APPswe/PS1dE9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楚珺 孟胜喜 +4 位作者 陈慧泽 王兵 李文涛 潘卫东 张云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3期2412-2417,共6页
目的:探究梓醇-川芎嗪方干预APPswe/PS1dE9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月龄C57BL/6J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control组),构建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后,将同月龄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组)、梓醇-... 目的:探究梓醇-川芎嗪方干预APPswe/PS1dE9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月龄C57BL/6J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control组),构建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后,将同月龄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组)、梓醇-川芎嗪方低剂量组(CT-L组)、梓醇-川芎嗪方中剂量组(CT-M组)、梓醇-川芎嗪方高剂量(CT-H组)、安理申组,对照组及模型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各用药组以相应药物灌胃,每日灌胃1次,连续8周。对各组小鼠进行行为学观察,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及血清中β淀粉样蛋白42(Aβ42)。结果:行为学观察:与model组比较,CT-M组、CT-H组、Arceipt组长时程学习和参考记忆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情景识别记忆能力、短期工作记忆能力、条件恐惧记忆能力,缓解焦虑、抑郁状态等7项行为学指标均明显好转(P<0.01);与CT-L组比较,CT-M组、CT-H组、Arceipt组7项行为学指标均明显好转(P<0.05或P<0.01);与CT-M组比较,CT-H组7项行为学指标均明显好转(P<0.05);与Arceipt组比较,CT-H组7项行为学指标均明显好转(P<0.05)。生化检测方面:与model组比较,CT-M组、CT-H组、Arceipt组海马组织SOD、GSH-Px水平均升高,AChE活性、iNOS、IL-6、TNF-α、MDA水平及血清Aβ42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T-L组比较,CT-M组、CT-H组、Arceipt组海马组织SOD、GSH-Px水平均升高,AChE活性、iNOS、IL-6、TNF-α、MDA水平及血清Aβ42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CT-M组比较,CT-H组海马组织SOD、GSH-Px水平均升高(P<0.05),AChE活性、iNOS、IL-6、TNF-α、MDA水平及血清Aβ42水平均降低(P<0.05);与Arceipt组比较,CT-H组海马组织SOD、GSH-Px水平均升高(P<0.05),AChE活性、iNOS、IL-6、TNF-α、MDA水平及血清Aβ42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梓醇-川芎嗪方可以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长时程学习和参考记忆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情景识别记忆能力、短期工作记忆能力、条件恐惧记忆能力,缓解焦虑、抑郁状态,且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梓醇-川芎嗪方优于安理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海马组织SOD、GSH-Px水平,降低AChE活性及iNOS、IL-6、TNF-α、MDA、Aβ42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梓醇-川芎嗪方 APPswe/PS1dE9双转基因 动物行为学 氧化应激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恒清Ⅲ号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楚珺 孟胜喜 +4 位作者 陈慧泽 王兵 李文涛 潘卫东 张云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8期1382-1386,共5页
目的:探讨恒清Ⅲ号方对缺血性脑卒中(IS)病人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IS病人2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恒清Ⅲ号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 目的:探讨恒清Ⅲ号方对缺血性脑卒中(IS)病人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IS病人2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恒清Ⅲ号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Bathel指数(BI)量表评分、简易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中国卒中量表(CCS)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检测治疗前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血清淀粉样蛋白(SAA)、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Apelin-1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Klotho、D-二聚体(D-D)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50%与65.69%,P<0.01)。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CCS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均下降(P<0.05),ADL评分、BI评分、FMA评分、GQOL-74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NIHSS评分、CCS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均下降(P<0.05),ADL评分、BI评分、FMA评分、GQOL-74评分均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黏附率、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均降低(P<0.05),血清RBP4、SAA、NSE及MMP-9水平均降低(P<0.05),血清Apelin-13、FGF23、Klotho、D-D及CRP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血小板黏附率、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均降低(P<0.05),血清RBP4、SAA、NSE、MMP-9、Apelin-13、FGF23、Klotho、D-D及CRP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恒清Ⅲ号方能改善IS病人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S病人血黏度,血清RBP4、SAA、NSE、MMP-9、Apelin-13、FGF23、Klotho、D-D及CRP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恒清Ⅲ号方 血黏度 神经功能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艾叶的活性成分、功效及其在动物饲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胜有 荣冬芸 +1 位作者 潘卫东 郑志昌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7-141,共5页
艾叶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作用,价廉且毒性较低,广泛应用于医疗、畜牧、食品等领域。艾叶含有挥发油、黄酮类、三萜类、多糖类、苯丙素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止血、抗凝血、抗氧化、消炎利胆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艾叶... 艾叶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作用,价廉且毒性较低,广泛应用于医疗、畜牧、食品等领域。艾叶含有挥发油、黄酮类、三萜类、多糖类、苯丙素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止血、抗凝血、抗氧化、消炎利胆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艾叶在猪、牛、羊、兔、鸡、鱼等动物的饲养与疾病预防方面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文章综述中药艾叶的活性成分、功效及其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以期为艾叶在动物饲养中的应用与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活性成分 功效 动物养殖
原文传递
贵州鼠尾草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玉敏 周谣 +3 位作者 刘翰飞 李金玉 娄华勇 潘卫东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5-601,共7页
为了解贵州鼠尾草(Salvia cavaleriei)的化学成分,运用色谱分离技术,从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β-倍半水芹烯(1)、6R-(7R,11-二甲基-10-乙烯亚基)-环己烯酮(2)、β-没药烯(3)、α-姜黄烯(4)、3... 为了解贵州鼠尾草(Salvia cavaleriei)的化学成分,运用色谱分离技术,从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β-倍半水芹烯(1)、6R-(7R,11-二甲基-10-乙烯亚基)-环己烯酮(2)、β-没药烯(3)、α-姜黄烯(4)、3,4-二羟基苯乙酸甲酯(5)、香草醛(6)、姜油酮(7)、6-姜烯酚(8)、阿魏酸十八烷酯(9)、维生素E醌(10)、5-羟甲基-2-糠醛(11)、硫代乙酸酐(12)、吲唑(13)、棕榈酸(14)、角鲨烯(15)和二十六烷(16)。其中,化合物2为新天然产物,除化合物3、4和6外,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贵州鼠尾草中分离得到,此外,化合物2、5、9和12为首次从唇形科(Lamiaceae)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15为首次从鼠尾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鼠尾草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新拌泡沫混凝土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区钰妍 潘卫东 郭文瑛 《新型建筑材料》 2023年第10期135-140,164,共7页
总结了泡沫在新拌泡沫混凝土中的失稳机制,归纳了前驱泡沫大小、气泡液膜强度、气体通过液膜的扩散速率、凝结时间及流变性等5种影响新拌泡沫混凝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介绍了基于不同失稳机制的理论临界屈服应力计算公式,进而提出提高新... 总结了泡沫在新拌泡沫混凝土中的失稳机制,归纳了前驱泡沫大小、气泡液膜强度、气体通过液膜的扩散速率、凝结时间及流变性等5种影响新拌泡沫混凝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介绍了基于不同失稳机制的理论临界屈服应力计算公式,进而提出提高新拌泡沫混凝土稳定性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混凝土 稳定性 失稳机制 流变性
下载PDF
漆黄素调控焦亡相关蛋白对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及周期阻滞影响
19
作者 李浩 姚血明 +3 位作者 姚晓玲 娄华勇 潘卫东 马武开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37-1944,共8页
目的 探讨漆黄素对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human 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HFLS-RA)增殖、迁移、周期阻滞及焦亡相关炎症因子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迁移及侵袭实验研究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流... 目的 探讨漆黄素对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human 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HFLS-RA)增殖、迁移、周期阻滞及焦亡相关炎症因子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迁移及侵袭实验研究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ELISA法、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焦亡相关炎症因子IL-1β、IL-18、caspase-1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 迁移与侵袭实验表明,漆黄素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增殖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0.0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在G_(0)/G_(1)期,漆黄素中、高剂量组DNA表达量升高(P<0.05),G_(2)、S期,漆黄素中、高剂量组DNA表达量降低(P<0.05)。ELISA、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IL-1β+caspase-3抑制剂组比较,漆黄素低、中、高剂量组IL-1β、IL-18、caspase-1、caspase-3表达降低(P<0.05)。结论 漆黄素能够抑制HFLS-RA增殖,在G_(1)期发挥明显阻滞作用,其通过调控caspase-1/IL-1β焦亡通路,抑制caspase-1活化,从而减少通路下游IL-1β、IL-18等炎症因子的生成与释放,这可能是漆黄素治疗RA潜在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黄素 类风湿关节炎 细胞周期 炎性细胞因子 焦亡机制 民族医药
下载PDF
恒清Ⅰ号方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研究
20
作者 邓楚珺 孟胜喜 +4 位作者 陈慧泽 王兵 李文涛 潘卫东 张云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5期2743-2747,共5页
目的:探讨恒清Ⅰ号方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VCI病人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观察组(12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片,观察... 目的:探讨恒清Ⅰ号方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VCI病人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观察组(12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片,观察组给予恒清Ⅰ号方联合吡拉西坦片,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评估治疗后两组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的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脑血流灌注[基底节区脑血流量(CBF)、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容积(CBV)]、电生理指标[P300潜伏期及波幅、(δ+θ)/(α+β)以及血清中的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同型半胱氨酸(Hc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6.44%)明显高于对照组(6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病人MMSE、ADL评分升高,NIHSS评分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MSE、ADL评分升高,NIHSS评分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CBF、CBV升高,MTT下降(P<0.01);P300潜伏期、(δ+θ)/(α+β)下降,P300波幅升高(P<0.01);血清S100β、Hcy、GFAP和Aβ1-42水平下降,BDNF水平升高(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BF、CBV升高,MTT下降(P<0.01);P300潜伏期、(δ+θ)/(α+β)下降,P300波幅升高(P<0.01);血清S100β、Hcy、GFAP和Aβ1-42水平下降,BDNF水平升高(P<0.01)。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4%与5.08%,P>0.05)。结论:恒清Ⅰ号方联合吡拉西坦治疗VCI病人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病人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VCI病人血清S100β、Hcy、GFAP和Aβ1-42水平及升高BDNF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恒清Ⅰ号方 日常生活能力 神经功能缺损 脑血流灌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