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缓释肥施用化肥减量减次对婺城地区晚稻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蒋敏华 丁懿 +3 位作者 孟浩然 李宽 张超 潘奕旻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258-261,共4页
本试验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通过施用有机缓释肥进行等氮、减氮及减少施用次数试验,探究有机缓释肥减量减次对婺城地区晚稻生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与常规处理相比,有机等氮处理晚稻增产显著,有机减N 20%处理晚稻小幅增产,而有机减N 20... 本试验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通过施用有机缓释肥进行等氮、减氮及减少施用次数试验,探究有机缓释肥减量减次对婺城地区晚稻生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与常规处理相比,有机等氮处理晚稻增产显著,有机减N 20%处理晚稻小幅增产,而有机减N 20%不追处理晚稻产量略有下降,有机减N 40%处理晚稻产量则出现大幅降低。有机缓释肥是一种优良的缓释肥,对于婺城区水稻种植,可施用有机缓释肥替代普通平衡型复合肥,施用方式为一基一追,可比常规施肥减少一次追肥,达到省时省工的目的,也可适当减少肥料投入,达到减量增效的目的。另外,施用有机缓释肥也可采用一次性基施施肥方式,此方式不建议减肥,同时应及时关注水稻长势,如果水稻后期出现脱肥现象,应及时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婺城 晚稻 有机缓释肥 产量
下载PDF
聚氨酯包膜型缓释肥对婺城地区双季稻产量及化肥利用率的影响
2
作者 蒋敏华 丁懿 +3 位作者 李宽 孟浩然 潘奕旻 张超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521-524,共4页
依托测土配方技术,根据土壤供肥能力、水稻需肥规律及目标产量等,采取以土定产、以产定肥、施用缓释肥等原则,在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基础上,探究聚氨酯包膜型缓释肥对婺城地区双季稻产量及化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早稻全肥... 依托测土配方技术,根据土壤供肥能力、水稻需肥规律及目标产量等,采取以土定产、以产定肥、施用缓释肥等原则,在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基础上,探究聚氨酯包膜型缓释肥对婺城地区双季稻产量及化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早稻全肥处理目标产量为6000.0 kg·hm^(-2),实际产量为6405.0 kg·hm^(-2),化肥利用率分别为氮44.9%、磷25.2%、钾49.1%;晚稻全肥处理目标产量为8250.0 kg·hm^(-2),实际产量为8707.5 kg·hm^(-2),化肥利用率分别为氮43.6%、磷27.8%、钾51.6%。聚氨酯包膜型缓释肥是一种优良的缓释肥,施用聚氨酯包膜型缓释肥双季稻氮磷钾平均利用率分别达44.3%、26.5%和50.4%,建议施用聚氨酯包膜型缓释肥替代普通复合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缓释肥 化肥利用率
下载PDF
不同肥料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和积累的影响
3
作者 蒋敏华 丁懿 +3 位作者 李宽 潘奕旻 鲍苗青 柳丹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4期12-15,共4页
为探究不同配方缓控释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通过小区试验对比施用好乐耕(18-5-10)、晨耕(20-10-15)和劲驼(20-10-15)缓控释肥、常规施肥和无肥对照对水稻长优1103产量、养分吸收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肥料可以不同程... 为探究不同配方缓控释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通过小区试验对比施用好乐耕(18-5-10)、晨耕(20-10-15)和劲驼(20-10-15)缓控释肥、常规施肥和无肥对照对水稻长优1103产量、养分吸收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肥料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水稻产量以及养分的吸收和积累,与不施肥相比,晨耕、好乐耕、劲驼和常规施肥的产量显著提高70.73%、61.14%、72.28%和64.25%(P<0.05),稻谷稻草养分含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在本试验条件下,水稻以施用劲驼(20-10-15)和晨耕(20-10-15)缓控释肥的增产效果和养分吸收效果较为显著,可以在水稻生产上进行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肥 常规施肥 水稻产量 经济性状 养分吸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