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经激素治疗在宫颈癌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潘子旻 吕卫国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87-888,共2页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近年来其发病呈现了年轻化趋势[1]。根据2001年FIGO流行病学调查,宫颈癌的平均发病年龄由20世纪20年代的平均60岁下降到90年代的50岁,且小于35岁的年轻宫颈癌发生率由20世...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近年来其发病呈现了年轻化趋势[1]。根据2001年FIGO流行病学调查,宫颈癌的平均发病年龄由20世纪20年代的平均60岁下降到90年代的50岁,且小于35岁的年轻宫颈癌发生率由20世纪50年代的9%上升到80年代的24%,我国的年轻宫颈癌的比例也由3.42%上升至24.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卵巢 流行病学调查 妇科恶性肿瘤 发病年龄 围绝经期 雌激素替代 性激素受体 体内雌激素 血管舒缩症状 雌二醇水平
下载PDF
浅谈妇产科实习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8
2
作者 潘子旻 朱长焜 +2 位作者 黄丽丽 吕卫国 谢幸 《医学教育探索》 2009年第8期994-995,共2页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妇产科实习面临着医院、教师、学生及患者等多方面问题,通过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等诸多措施来解决问题,并逐步提高妇产科实习质量。
关键词 临床实习 妇产科 临床教学
下载PDF
20例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格尔 潘子旻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9-536,共8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例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检索万方数据、维普资...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例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检索万方数据、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知网、PubMed、ISI Web of Knowledge和荷兰《医学文摘》,筛选出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病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20例患者纳入分析。临床主要表现为停经或人工流产后异常阴道出血,可伴有腹痛;19例患者伴有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异常增高。典型超声表现主要有子宫体积异常增大,宫腔内见蜂窝样异常回声(或描述为多个囊性暗区、多个无回声区及多个液性暗区)或不均质回声团块,可与肌层分界不清,病灶内或周边血流信号丰富;部分超声检查同时提示病灶位于前峡部或累及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初步诊断提示为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病灶的12例患者中,9例接受了子宫动脉栓塞术(UAE)预处理,仅1例未行UAE的患者出血量大于1500 mL,均未发生因大出血而切除子宫的情况;而初步诊断未提示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病灶的8例患者中,其中1例接受了UAE预处理,3例因出血量大于1500 mL而切除子宫。除2例患者未提供随访信息或失访,18例患者随访至今均无死亡病例。其中15例患者血β-hCG降至正常,2例血β-hCG下降理想,1例血β-hCG阴性,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复发。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出血风险高,误诊、漏诊率高,初步诊断是否发现病灶累及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可间接影响总出血量和子宫切除的风险,而U A E是减少出血量和降低子宫切除率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瘢痕 导管插入术 外周 子宫 动脉 剖宫产术/副作用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下载PDF
术前诊刮后病理分级和术中肉眼判断肌层浸润深度预测临床I期子宫内膜样腺癌高危因素的准确性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新宇 潘子旻 谢幸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18-521,共4页
目的评价术前诊刮后病理分级和术中肉眼判断肌层浸润深度预测临床I期子宫内膜样腺癌高危因素[即术前诊刮后病理分级为G3和(或)术中肉眼判断肌层浸润深度≥1/2]的准确性。方法收集1999年1月-2008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 目的评价术前诊刮后病理分级和术中肉眼判断肌层浸润深度预测临床I期子宫内膜样腺癌高危因素[即术前诊刮后病理分级为G3和(或)术中肉眼判断肌层浸润深度≥1/2]的准确性。方法收集1999年1月-2008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87例临床I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术前和术中预测存在高危因素者实施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以手术切除的子宫标本的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术前和术中预测高危因素的准确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术前和术中预测临床I期子宫内膜样腺癌存在高危因素需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的敏感度为70.4%,特异度为80.2%,准确率为77.6%,假阴性率为12.0%,假阳性率为43.0%,阳性预测值为57.0%,阴性预测值为88.0%。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I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年龄、绝经与否、病灶大小、宫颈受累与否、淋巴结转移与否及子宫外转移与否明显影响术前和术中预测高危因素的准确性(P〈0.05);多凶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病灶大小、淋巴结转移与否及子宫外转移与否是影响术前和术巾预测高危因素的准确性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术前诊刮后病理分级和术中肉眼判断肌层浸润深度预测临床I期子宫内膜样腺癌需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的可靠性较高;但预测其不需行淋巴结切除术的假阴性率较高,需结合患者的年龄、病灶大小及是否疑有淋巴结或子宫外转移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子宫内膜样 肿瘤分期 肿瘤侵润 淋巴结切除术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TCT和高危型HPV检测在子宫颈原位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1
5
作者 叶蕾 石海燕 +3 位作者 姚晔丽 潘子旻 马裕 吕炳建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高危型HPV(HR-HPV)检测在子宫颈原位腺癌(AIS)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病理诊断为AIS的361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组织...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高危型HPV(HR-HPV)检测在子宫颈原位腺癌(AIS)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病理诊断为AIS的361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组织学病理检查结果以及HR-HPV检测、TCT检查及两者联合检测的结果。结果(1)361例AIS患者的年龄为(41±8)岁(24~72岁);临床症状为接触性出血70例(19.4%,70/361)、阴道排液10例(2.8%,10/361),无症状281例(77.8%,281/361)。361例AIS患者中,75.1%(271/361)的患者合并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其中合并高级别SIL(HISL)者占88.6%(240/271)、合并低级别SIL(LISL)者占11.4%(31/271)。(2)361例AIS患者中,HR-HPV的总阳性率为96.9%(350/361),其中AIS合并SIL患者的HR-HPV阳性率为97.4%(264/271)、单纯AIS患者为95.6%(86/9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7);252例有HR-HPV分型检测结果的AIS患者中,HPV 16和(或)18型(HPV 16/18型)阳性率为94.4%(238/252),非HPV 16/18型阳性率为5.6%(14/252)。361例AIS患者中,TCT异常的总检出率为74.8%(270/361),其中鳞状上皮细胞异常的检出率为60.7%(219/361)、腺上皮细胞异常的检出率为14.1%(51/361);与单纯AIS患者比较,AIS合并SIL患者TCT异常的检出率显著增高[分别为65.5%(59/90)、77.9%(211/271),P=0.025],其中鳞状上皮细胞异常的检出率显著增高[分别为34.4%(31/90)、69.4%(188/271),P<0.01],而腺上皮细胞异常的检出率显著降低[分别为31.1%(28/90)、8.5%(23/271),P<0.01]。HR-HPV与TCT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100.0%(361/361),显著高于单纯HR-HPV检测、TCT检查(分别为96.9%、74.8%,P<0.01)。结论子宫颈AIS患者多合并SIL,HR-HPV检测的阳性率高于TCT检查,HR-HPV、TCT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AIS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性出血 鳞状上皮内病变 HPV检测 高危型HPV 阴道排液 无症状 腺上皮细胞 病理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