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袖珍宝宝”闯关记
1
作者 潘守东 《中国卫生人才》 2024年第1期60-61,共2页
这个宝宝叫婷婷(化名),她的妈妈在怀孕期间患有多种妊娠期合并症,在孕28周时早产生下了婷婷。刚出生时,婷婷的体重只有600克,也就是1斤2两,只有正常足月新生儿体重的1/5,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袖珍宝宝”。婷婷一出生就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 这个宝宝叫婷婷(化名),她的妈妈在怀孕期间患有多种妊娠期合并症,在孕28周时早产生下了婷婷。刚出生时,婷婷的体重只有600克,也就是1斤2两,只有正常足月新生儿体重的1/5,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袖珍宝宝”。婷婷一出生就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在出生后的第4天,出现了严重腹胀。她出生的医院没办法处置,在气管插管状态下,将她紧急转运到首都儿科研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足月新生儿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妊娠期合并症 气管插管 怀孕期间 宝宝 名副其实 袖珍
下载PDF
儿科临床医护人员对儿童疼痛认知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陈梅丽 杨颖 +2 位作者 潘守东 吴新雁 魏丹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 探讨儿科临床医护人员对患儿疼痛的认知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全国部分三甲医院儿科临床医护人员500名,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儿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调查问卷(pediatric nurses’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survey regardi... 目的 探讨儿科临床医护人员对患儿疼痛的认知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全国部分三甲医院儿科临床医护人员500名,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儿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调查问卷(pediatric nurses’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survey regarding pain,PNKAS)、中文版Jefferson同理心量表(the Jefferson scale of empathy,JSE)、汉化版循证实践知信行(the evidence-based practice,EBP)问卷调查儿科临床医护人员对患儿镇痛知识与态度的认知水平,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儿科医护人员对儿童镇痛知识与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465份,其中有效问卷445份,有效回收率为89.0%。445名儿科临床医护人员中男139名,女306名,年龄23~47岁,平均(31.2±10.4)岁;PNKAS总得分为(19.4±2.1)分,JSE总得分为(106.9±5.9)分,汉化版EBP问卷总得分为(94.9±5.5)分。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工作年限、职称、近一年内参加疼痛培训、平时阅读专业书刊、JSE得分和EBP问卷得分是儿科临床医护人员疼痛认知的影响因素(P <0.05)。从回归系数看,EBP问卷得分对疼痛认知影响最大,其次是职称和平时是否阅读专业书刊,JSE得分对疼痛认知影响最小;疼痛认知会随高级职称、接受疼痛培训、平时阅读专业书刊、JSE得分和EBP问卷得分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儿科临床医护人员对儿科疼痛知识和态度得分偏低,受多种因素影响。儿科临床医护人员应关注儿童疼痛管理培训的问题,并根据相关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医护人员 疼痛 认知
原文传递
一次性术野扩张器在小儿腹膜后间隙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3
作者 刘笑天 韩丁 +3 位作者 潘守东 吴新雁 武玉睿 李龙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3年第5期359-363,共5页
目的探讨一次性术野扩张器在小儿腹膜后间隙腔镜手术建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胸部及肿瘤外科收治的6月龄至14岁择期采用腹腔镜行腹膜后间隙入路手术的肾肿瘤或肾上腺肿瘤患儿共60例... 目的探讨一次性术野扩张器在小儿腹膜后间隙腔镜手术建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胸部及肿瘤外科收治的6月龄至14岁择期采用腹腔镜行腹膜后间隙入路手术的肾肿瘤或肾上腺肿瘤患儿共60例,其中,2020年1月至12月住院的30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自制水袋扩张腹膜后间隙;2021年1月至12月住院的30例患儿为研究组,采用一次性术野扩张器。比较两组术中建腔时间、并发症、出血量以及手术操作者建腔满意度等。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研究组腹膜后间隙建腔时间短于对照组[(2.3±0.5)与(18.8±4.5)min,t=20.117,P=0.001)];研究组建腔操作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5.5±3.6)与(8.7±7.9)ml,t=2.039,P<0.05)]。研究组手术操作者对建腔满意度均为优;对照组为优43.3%(13/30)、良40.0%(12/30)、差16.7%(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74,P<0.05)。研究组一次性建腔成功率为100%,无球囊破裂;对照组1例2次建腔,1例出现球囊破裂。结论小儿腹膜后间隙腔镜手术时,采用一次性术野扩张器,与传统方式相比,建腔时间短、出血量小、相关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建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膜后间隙 手术 应用 护理
下载PDF
七氟醚或氯胺酮麻醉诱导对法洛四联症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潘守东 韩丁 +2 位作者 罗毅 李稼 欧阳川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76-1079,共4页
目的采用压力记录分析法(PRAM)比较七氟醚或氯胺酮对法洛四联症患儿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全麻下行法洛四联症矫治术的婴幼儿36例,年龄4~24个月,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分别采用8mg/kg氯胺酮肌注(K组)和6%七氟... 目的采用压力记录分析法(PRAM)比较七氟醚或氯胺酮对法洛四联症患儿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全麻下行法洛四联症矫治术的婴幼儿36例,年龄4~24个月,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分别采用8mg/kg氯胺酮肌注(K组)和6%七氟醚吸入(S组)麻醉诱导,患儿意识消失后开放外周静脉并建立桡动脉监测,连接MostCare监测仪,采用PRAM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2mg/kg、哌库溴铵0.2mg/kg和舒芬太尼1μ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记录建立有创动脉测压后即刻(T_0)、静脉用药后1min(T_1)、2min(T_2)、5min(T_3)和气管插管后1 min(T_4)、2 min(T_5)、5 min(T_6)、10 min(T_7)的HR、SBP、DBP、心脏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和压力升支最大斜率(dp/dt),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结果与T_0时比较,T_1~T_7时两组HR明显减慢,RPP明显降低(P〈0.05);K组T_1~T_7时SBP、DBP、CI,T_1~T_4、T_6时SVI,T_2~T_7时SVRI和dp/dt明显降低(P〈0.05);S组T_4~T_7时SBP、T_7时DBP、T_4~T_7时CI、T_3~T_7时SVI明显升高(P〈0.05)。S组T_0、T_3~T_7时HR、RPP,T_0时DBP、CI,T_0、T_1时SBP和T_0~T_6时dp/dt明显低于K组(P〈0.05);S组T_7时DBP、CI,T_3~T_7时SVI均明显高于K组(P〈0.05)。结论与氯胺酮比较,七氟醚更有利于维持法洛四联症婴幼儿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血流动力学 七氟醚 氯胺酮 婴幼儿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用于婴儿七氟醚麻醉深度监测 被引量:19
5
作者 潘守东 马旭波 李海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用于婴儿七氟醚麻醉深度监测的可行性。方法拟行腹部手术的50例婴儿按月龄分为A组(0~6个月,34例)和B组(7~12个月,16例),均采用七氟醚全麻联合骶管阻滞。记录患儿基础、麻醉诱导、气管插管、不同稳态呼气末...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用于婴儿七氟醚麻醉深度监测的可行性。方法拟行腹部手术的50例婴儿按月龄分为A组(0~6个月,34例)和B组(7~12个月,16例),均采用七氟醚全麻联合骶管阻滞。记录患儿基础、麻醉诱导、气管插管、不同稳态呼气末七氟醚浓度(CETSev,3.0%、2.4%、1.8%、1.2%)、咽反射恢复、拔除气管导管以及麻醉苏醒时的BIS、HR、SBP、DBP、PETCO2和直肠温度。结果两组患儿BIS在麻醉诱导后均显著降低,麻醉恢复期显著上升。A组BIS在不同CETSev、咽反射恢复、气管拔管及麻醉苏醒时均低于B组(P<0.05或P<0.01)。麻醉苏醒时B组BIS恢复至基础水平,而A组患儿BIS仍低于基础时(P<0.01)。两组患儿BIS均与CETSev负相关,B组相关性(r=-0.675,P<0.01)高于A组(r=-0.315,P<0.01)。A组与CETSev相关的指标还有SBP(r=-0.345,P<0.01)、DBP(r=-0.463,P<0.01),B组与CETSev相关的指标还有DBP(r=-0.428,P<0.01)。结论七氟醚全麻联合骶管阻滞下,6个月以下婴儿BIS与7~12个月婴儿明显不同。7~12个月婴儿BIS与麻醉深度相关性较好,优于DBP与麻醉深度的相关性;6个月以下婴儿BIS、SBP、DBP与麻醉深度的相关性类似。临床分析6月龄以下婴儿BIS监测须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脑电双频指数 七氟醚
下载PDF
儿童七氟醚、异氟醚及全静脉麻醉中罗库溴铵的恢复时程 被引量:2
6
作者 潘守东 马旭波 李海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比较罗库溴铵气管插管剂量在儿童七氟醚、异氟醚和全静脉麻醉中恢复时程的差异。方法51例2~14岁儿童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异氟醚组(I组)和全静脉麻醉组(P组)。静脉给予罗库溴铵0·6mg/kg,比较T1恢复至基础值10%、25%、75... 目的比较罗库溴铵气管插管剂量在儿童七氟醚、异氟醚和全静脉麻醉中恢复时程的差异。方法51例2~14岁儿童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异氟醚组(I组)和全静脉麻醉组(P组)。静脉给予罗库溴铵0·6mg/kg,比较T1恢复至基础值10%、25%、75%的时间(T10、T25、T75)和恢复指数(RI=T75-T25)在不同麻醉方式下的差异。结果三组儿童T10、T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组T75和RI长于P组(P<0·05),S组与P组比较有延长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与I组所有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罗库溴铵气管插管剂量,在七氟醚、异氟醚和全静脉麻醉下的临床作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氟醚麻醉下肌松作用完全恢复时间较在全静脉麻醉下显著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库溴铵 七氟醚 异氟醚 药效学
下载PDF
七氟烷与异丙酚在儿童麻醉中诱导及苏醒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潘守东 马旭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8-40,共3页
目的比较七氟烷、瑞芬太尼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用于儿童手术的诱导和苏醒特征。方法将拟在全麻下手术的2~12岁ASAI级住院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异丙酚组(P组)。所有患儿均不使用术前用药。S组通... 目的比较七氟烷、瑞芬太尼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用于儿童手术的诱导和苏醒特征。方法将拟在全麻下手术的2~12岁ASAI级住院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异丙酚组(P组)。所有患儿均不使用术前用药。S组通过面罩吸入七氟烷,采用浓度递增法麻醉诱导,术中复合静脉输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P组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诱导及维持麻醉。两组均采用机械控制通气,手术结束时停用所有药物。比较两组麻醉诱导时间、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唤名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诱导、苏醒期不良反应。结果S组诱导时间为99±35s,P组为55±16s,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气管插管均一次成功,两组在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唤名睁眼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诱导及插管过程中,S组发生心动过速14例(56%)、高血压和低血压各1例(4%),P组发生心动过速2例(8%)、心动过缓4例(14%)、低血压8例(32%)。S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3例,52%)高于P组(6例,2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异丙酚、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相比,儿童七氟烷递增浓度法吸入诱导速度较慢,诱导期心动过速发生率较高;而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的苏醒期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与全静脉麻醉无差异,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麻醉恢复期 二异丙酚/药理学
下载PDF
序贯法测定氯胺酮消除儿童异丙酚注射痛的最小剂量 被引量:1
8
作者 潘守东 李海林 马旭波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11期687-688,共2页
异丙酚麻醉具有诱导迅速、苏醒平稳、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小儿短小手术和诊疗操作,但异丙酚注射痛仍是小儿静脉麻醉诱导的不良反应之一,发生率为28%-85%[1],氯胺酮可消除异丙酚注射痛。我们于2007年8。12月采用序贯... 异丙酚麻醉具有诱导迅速、苏醒平稳、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小儿短小手术和诊疗操作,但异丙酚注射痛仍是小儿静脉麻醉诱导的不良反应之一,发生率为28%-85%[1],氯胺酮可消除异丙酚注射痛。我们于2007年8。12月采用序贯法探讨氯胺酮消除异丙酚注射痛的最小剂量(50%有效剂量,ED50),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注射痛 氯胺酮 小剂量 序贯法 小儿短小手术 儿童 测定 术后恶心呕吐
原文传递
罗哌卡因在儿科麻醉中的研究进展——与布比卡因的比较 被引量:15
9
作者 潘守东 马旭波 吴新民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4年第4期220-223,共4页
新型长效局麻药罗哌卡因在小儿阻滞麻醉中的镇痛效果确切 ,运动阻滞程度较低。加用可乐定或S(+) 氯胺酮可显著延长其镇痛时间。罗哌卡因用于年长儿持续硬膜外阻滞的推荐剂量为 0 4mg·kg 1 ·h 1 。罗哌卡因在新生儿及婴儿中... 新型长效局麻药罗哌卡因在小儿阻滞麻醉中的镇痛效果确切 ,运动阻滞程度较低。加用可乐定或S(+) 氯胺酮可显著延长其镇痛时间。罗哌卡因用于年长儿持续硬膜外阻滞的推荐剂量为 0 4mg·kg 1 ·h 1 。罗哌卡因在新生儿及婴儿中的清除率降低 ,持续硬膜阻滞时应适当降低剂量 ,输注时间不宜超过 (36~ 4 8)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麻醉 研究进展 布比卡因 比较 儿童
下载PDF
小儿持续硬膜外阻滞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潘守东 马旭波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5年第3期174-177,共4页
小儿持续硬膜外阻滞需要特殊器械和技术。最常用药物布比卡因在年长儿最大输注速率为0.4mg·kg-1·h-1,在新生儿为0.2mg·kg-1·h-1。给药方案宜个体化,硬膜外患儿自控镇痛已被成功用于5岁以上患儿术后镇痛。
关键词 持续硬膜外阻滞 小儿 特殊器械 输注速率 布比卡因 常用药物 给药方案 术后镇痛 5岁以上 自控镇痛 年长儿 新生儿 个体化 患儿
下载PDF
6%羟乙基淀粉130/0.4用于婴儿腹部手术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潘守东 马旭波 李海林 《北京医学》 CAS 2007年第9期564-565,共2页
6%羟乙基淀粉200/0.5(6%HES200/0.5)曾被安全有效地用于儿童容量替代治疗[1]。第三代HES制品6%羟乙基淀粉130/0.4(6%Voluven,商品名万汶)是6%HES200/0.5的替代产品。对成人的研究表明,其容量替代作用与6%HES200/0.5相当.而在... 6%羟乙基淀粉200/0.5(6%HES200/0.5)曾被安全有效地用于儿童容量替代治疗[1]。第三代HES制品6%羟乙基淀粉130/0.4(6%Voluven,商品名万汶)是6%HES200/0.5的替代产品。对成人的研究表明,其容量替代作用与6%HES200/0.5相当.而在机体内的代谢和消除更快”,大剂量应用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降低.从而突破了传统HES产品的剂量限制。2004年1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HES200/0.5 羟乙基淀粉 临床观察 腹部手术 容量替代治疗 婴儿 替代产品 凝血功能
原文传递
纳布啡与舒芬太尼用于学龄前儿童腹腔镜日间手术后镇痛的比较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弦 郭嘉 +2 位作者 徐慧 郭风霜 潘守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32-634,共3页
术后疼痛是机体对外科手术或操作后创伤的应激反应。积极有效的术后镇痛可消除疼痛,缓解紧张情绪,有利于病人早期活动,促进各项功能恢复。儿科术后镇痛在近十多年里受到广泛关注,由于儿科群体的特殊性,疼痛状况很难被明确表达及准确评估... 术后疼痛是机体对外科手术或操作后创伤的应激反应。积极有效的术后镇痛可消除疼痛,缓解紧张情绪,有利于病人早期活动,促进各项功能恢复。儿科术后镇痛在近十多年里受到广泛关注,由于儿科群体的特殊性,疼痛状况很难被明确表达及准确评估,寻找更适合的小儿术后镇痛方案始终是个难题[1]。儿科日间手术后,患儿在术后数小时即离院,使用阿片类药物行术后镇痛时需更加关注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类药物 术后镇痛 日间手术 呼吸抑制 舒芬太尼 术后疼痛 外科手术 功能恢复
下载PDF
丙泊酚和七氟醚对耳鼻咽喉手术患者一氧化氮代谢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魏国 潘守东 +2 位作者 张弦 陈刚 张国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和七氟醚麻醉耳鼻咽喉手术患者红细胞和血清中一氧化氮(NO)、亚硝酸盐(NO-2)、硝酸盐(NO3-)含量的变化。方法 18例择期行耳鼻咽喉手术患者,男13例,女5例,年龄18~52岁,体重51~100kg,随机均分为丙泊酚(P组)和七氟醚... 目的观察丙泊酚和七氟醚麻醉耳鼻咽喉手术患者红细胞和血清中一氧化氮(NO)、亚硝酸盐(NO-2)、硝酸盐(NO3-)含量的变化。方法 18例择期行耳鼻咽喉手术患者,男13例,女5例,年龄18~52岁,体重51~100kg,随机均分为丙泊酚(P组)和七氟醚(S组),麻醉诱导P组采用咪达唑仑0.06mg/kg、舒芬太尼0.5μg/kg、丙泊酚2mg/kg、阿曲库铵0.15mg/kg,S组采用吸入浓度3%~5%的七氟醚,余同P组。麻醉维持P组泵注丙泊酚6~8mg·kg-1·h-1和瑞芬太尼0.05~0.10μg·kg-1·min-1,S组泵注等量的瑞芬太尼和吸入挥发罐浓度为1.5%~2.0%的七氟醚。检测诱导前和麻醉后2h血清和红细胞中NO、NO-2、NO-3和黄嘌呤氧化酶(XOD)的浓度及变化。结果与诱导前比较,P组和S组麻醉后2h红细胞NO和XOD浓度明显升高(P〈0.05),同时NO-3和NO-2浓度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NO、NO-2和NO-3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XOD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与P组比较,S组麻醉后2h血清中NO、NO-3水平明显降低(P〈0.05)。红细胞中,两组诱导前以及S组麻醉后2hNO与XOD呈明显线性相关。结论耳鼻咽喉手术全麻患者术中红细胞NO生成增加,丙泊酚比七氟醚影响显著;而血清NO降低,七氟醚比丙泊酚影响显著,其机制可能与XOD的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七氟醚 一氧化氮 黄嘌呤氧化酶
下载PDF
七氟醚对室间隔缺损患儿脑血管CO2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韩丁 谢思远 +5 位作者 李航 刘亚光 潘守东 罗毅 李稼 欧阳川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0-443,共4页
目的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脑血流,比较静脉麻醉药与七氟醚对室间隔缺损患儿脑血管二氧化碳反应性(cerebrovascular carbon dioxide reactivity,CO2R)的影响。方法纳入3~12月龄患儿32例,随机分为两组。静脉组静注哌库溴铵0.2 mg/kg、... 目的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脑血流,比较静脉麻醉药与七氟醚对室间隔缺损患儿脑血管二氧化碳反应性(cerebrovascular carbon dioxide reactivity,CO2R)的影响。方法纳入3~12月龄患儿32例,随机分为两组。静脉组静注哌库溴铵0.2 mg/kg、咪达唑仑0.2 mg/kg及舒芬太尼1 μg/kg,肌松满意后行气管插管,全凭静脉维持麻醉。吸入组持续吸入七氟醚1.5 MAC,静注哌库溴铵0.2 mg/kg,自主呼吸消失后行气管插管,七氟醚1.0 MAC维持麻醉。调整机械通气条件,使PETCO2依次维持在30 mmHg(T1)、35 mmHg(T2)、40 mmHg(T3)、45 mmHg(T4),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测量右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平均速度(VMCA),同时记录HR、心脏指数(CI)及BIS,计算CO2R。结果T1—T4时两组VMCA明显增加,HR明显减慢(P<0.01);吸入组BIS值和CO2R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与静脉组比较,吸入组T3和T4时VMCA,T1—T4时HR、T1—T2时段CO2R明显增高(P<0.01或P<0.05)。结论1.0 MAC七氟醚麻醉下,在低PETCO2范围内CO2R更高,且高于使用静脉麻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脑血管二氧化碳反应性 吸入性麻醉药 经颅多普勒
下载PDF
三种全麻方式用于儿童耳鼻喉科手术的比较 被引量:9
15
作者 马旭波 潘守东 胡岩 《北京医学》 CAS 2007年第8期472-475,共4页
目的比较七氟烷吸入麻醉、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三种麻醉方式用于儿童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切除术的诱导、维持和苏醒特征。方法拟行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切除术的ASAI级住院患儿60例,随机分为S组、SR组和P... 目的比较七氟烷吸入麻醉、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三种麻醉方式用于儿童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切除术的诱导、维持和苏醒特征。方法拟行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切除术的ASAI级住院患儿60例,随机分为S组、SR组和PR组。S组患儿采用七氟烷吸入诱导及维持麻醉;SR组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诱导,术中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维持麻醉;PR组使用异丙酚、瑞芬太尼诱导及维持麻醉。三组患儿诱导成功后,均给予肌松剂完成气管插管。评价三组患儿的诱导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拔除气管插管的时间、唤名睁眼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的差异,并比较三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诱导和苏醒期的不良反应。结果S组、SR组和PR组患儿的诱导时间分别为(90±16)s、(46±22)s和(51±14)s,P﹤0.01。在气管插管时间、拔管时间、唤名睁眼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上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诱导及插管过程中,S组发生心动过速12例(60%)、高血压1例(5%);SR组和PR组共发生心动过速2例(5%,明显低于S组(P﹤0.01),心动过缓4例(10%)、低血压9例(22.5%)。三组患儿术中心率均较基础值增快(P﹤0.01),以S组最为显著。S组、SR组和PR组分别有16例(80%)、10例(50%)和6例(30%)出现苏醒期躁动,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用于儿童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切除术均安全、有效,诱导和苏醒迅速。与七氟烷吸入麻醉相比,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低,更适用于儿童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瑞芬太尼 异丙酚 儿童
原文传递
室间隔缺损和法乐四联症患儿心脏手术中区域脑氧饱和度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丁 刘亚光 +4 位作者 欧阳川 汪晓南 潘守东 罗毅 李稼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16-1020,共5页
目的:使用Fore-Sight近红外光谱仪比较室间隔缺损(VSD)和法乐四联症(TOF)患儿心脏手术中区域脑组织氧饱和度(rScO_2)变化。方法:选择3~36个月龄患儿共60例,其中VSD组28例,TOF组32例。在麻醉诱导后(t_0)、切开心包(t_1)、体外循环全流量... 目的:使用Fore-Sight近红外光谱仪比较室间隔缺损(VSD)和法乐四联症(TOF)患儿心脏手术中区域脑组织氧饱和度(rScO_2)变化。方法:选择3~36个月龄患儿共60例,其中VSD组28例,TOF组32例。在麻醉诱导后(t_0)、切开心包(t_1)、体外循环全流量后5 min(t_2)、脱机前5 min(t_3)、脱机时(t_4)、改良超滤结束(t_5)、术毕(t-_6)记录各时点rScO_2、脉搏氧饱和度(SpO_2)、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每搏量指数、心指数、体循环阻力指数、动脉压力升支最大斜率(dp/dt max)。结果:(1)两组患儿:rScO_2均在脱机时(t4)处于最低点,与t_0点比较均显著降低(均P<0.05);t_5时rScO_2、每搏量指数、心指数、dp/dt max较t4时均显著增加(均P<0.001)。(2) TOF组患儿:组内t_5和t_6与t_0相比,rScO_2及SpO_2均显著增加(P均<0.05);与VSD组比较,TOF组t_0~t_2时r ScO_2显著降低(P均P<0.05),改良超滤后r ScO_2增加比率更大(P<0.05); t_0和t_1时点rScO_2和SpO_2呈显著正相关(r=0.35,P<0.05及r=0.64, P<0.01)。(3)患儿总体样本年龄、体重与rScO_2在t_0、t_1、t_3、t_4、t_5和t_6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改良超滤后心指数增加和rScO_2增加成正相关(r=0.41,P<0.05),且两者增加量均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30;r=-0.34,均P<0.05)。结论:rScO_2与年龄和体重有密切关系。与VSD患儿比较,TOF患儿在双心室矫治术前脑氧供低下,经矫治术其脑氧合明显改善;改良超滤使机体血流动力学状况和rScO_2得到改善,其中TOF患儿和年龄较小的患儿受益更大。脱离体外循环前后易发生脑氧降低,临床应加强脑氧供-需平衡的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脑氧饱和度 近红外光谱仪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咪达唑仑经鼻喷雾用于幼儿术前焦虑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弦 潘守东 +6 位作者 马旭波 陈刚 纪莹童 李帆 刘宏妍 陈增芳 于沛洁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7-9,共3页
目的:评价咪达唑仑经鼻喷雾用于幼儿术前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拟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幼儿(年龄1~3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生理状态评分Ⅰ~Ⅱ级,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和生理盐水组各40例,进入手术室前5 min采用MAD Nasal^(TM)经... 目的:评价咪达唑仑经鼻喷雾用于幼儿术前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拟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幼儿(年龄1~3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生理状态评分Ⅰ~Ⅱ级,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和生理盐水组各40例,进入手术室前5 min采用MAD Nasal^(TM)经鼻黏膜喷雾给药装置分别给予咪达唑仑(5 mg/m L)和生理盐水0.04 m L/kg。观察并记录患儿与家长分离时的镇静评分(G评分)、麻醉诱导时的面罩接受程度评分(S评分)、术毕拔管时间、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EA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咪达唑仑组G评分、S评分均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EA评分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两组术毕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术前用药或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咪达唑仑经鼻喷雾可有效用于幼儿术前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经鼻喷雾 儿童 术前用药
下载PDF
父母控制与持续输注镇痛用于学龄前儿童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弦 潘守东 +3 位作者 陈刚 刘宏妍 李帆 郭嘉 《中国医刊》 CAS 2019年第4期389-391,共3页
目的比较父母控制镇痛与持续输注镇痛两种术后镇痛方式在学龄前儿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拟在全麻下行择期腹腔镜手术的学龄前儿童217例,年龄1~6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 目的比较父母控制镇痛与持续输注镇痛两种术后镇痛方式在学龄前儿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拟在全麻下行择期腹腔镜手术的学龄前儿童217例,年龄1~6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持续输注镇痛组(C组,n=108)和父母控制镇痛组(P组,n=109)。两组手术结束前均经静脉给予舒芬太尼负荷量0.05μg/kg,C组使用一次性输注泵持续输注舒芬太尼0.04μg/(kg·h);P组使用电子注药泵,设置背景剂量0.04μg/(kg·h),单次按压剂量0.02μg/kg,锁定时间15min,由父母控制镇痛。观察并记录术后0.5h(T_1)、1h(T_2)、2h(T_3)、6h(T_4)、12h(T_5)、24h(T_6)的FLACC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镇痛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P组在T1时点的FLACC镇痛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时点两组镇痛和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组和C组分别有5例(4.6%)和3例(2.8%)患儿发生术后呕吐,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其他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学龄前儿童术后由父母控制镇痛的临床效果优于持续输注镇痛,且不增加镇痛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学龄前 术后镇痛 舒芬太尼 药效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患儿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丁 魏国 +5 位作者 欧阳川 陈刚 张弦 刘宏妍 马旭波 潘守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55-758,共4页
目的通过压力记录分析法(PRAM)分析门静脉高压(PH)患儿围术期动脉后负荷、心功能、容量负荷参数的一般变化特点,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7年1-12月本院择期行肠-门静脉(改良)分流手术的PH患儿共20例(PH组),年龄<14岁,ASAⅡ... 目的通过压力记录分析法(PRAM)分析门静脉高压(PH)患儿围术期动脉后负荷、心功能、容量负荷参数的一般变化特点,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7年1-12月本院择期行肠-门静脉(改良)分流手术的PH患儿共20例(PH组),年龄<14岁,ASAⅡ或Ⅲ级。随机选取同期年龄匹配行开腹手术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非PH组)。在麻醉诱导后,常规行桡动脉置管以监测血压和使用PRAM。在切皮前(T1)、切皮5 min后(T2)、关腹(T3)、术毕时(T4)使用PRAM记录SBP、DBP、HR、重脉压、每搏量指数(SVI)、心脏指数(CI)、心室弹性(Ees)、动脉后负荷(Ea)、脉压变异度(PPV);记录麻醉时间、麻醉药物用量。结果与非PH组比较,T1-T4时PH组HR明显减慢(P<0.05),T3-T4时重脉压明显增高(P<0.05),T1、T2、T4时SVI明显增高(P<0.05),T1、T2、T4时Ea明显降低(P<0.05),T2、T3时PPV明显降低(P<0.05),T3、T4时Ees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SBP、DBP与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H患儿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为每搏量增高和动脉后负荷降低,心功能轻微受损,脉压变异度数值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体循环 血流动力学 患儿
下载PDF
机械通气对室间隔缺损婴儿脑血流速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纪莹童 谢思远 +2 位作者 韩丁 欧阳川 潘守东 《中国医刊》 CAS 2021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测量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CBFV),MostCare监测血流动力学,分析室间隔缺损患儿在麻醉诱导期间机械通气对CBFV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测量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CBFV),MostCare监测血流动力学,分析室间隔缺损患儿在麻醉诱导期间机械通气对CBFV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择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7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入室麻醉诱导行气管插管后,给予定容机械通气,吸入氧浓度50%。调整潮气量和呼吸频率,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从30mmHg(T1)逐渐上升至35mmHg(T2)、40mmHg(T3)、45mmHg(T4)。测量各时间点CBFV、搏动指数、阻力指数,记录脉搏氧饱和度、心率、心指数、每搏量指数、体循环阻力指数。参数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结果T1~T4时刻,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CBFV显著增加(P<0.05);与T1相比,T4时刻体循环阻力指数显著降低(P<0.05);患儿心率、心指数、每搏量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T1~T4过程中CBFV与潮气量、呼吸频率和每分通气量呈负相关,搏动指数、阻力指数与潮气量、呼吸频率和每分通气量呈正相关。结论室间隔缺损患儿在麻醉诱导阶段,维持较低每分通气量可以提升CBFV和降低脑血管阻力,而对体循环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机械通气 脑血流速度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