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酸盐环境下水泥砂浆的腐蚀产物及孔结构研究
1
作者 王学兵 郭声波 潘志华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4年第2期28-30,40,共4页
采用激光拉曼光谱和压汞法研究了硫酸盐环境下水泥砂浆的腐蚀产物及孔结构,并引入分形维数,建立了水泥砂浆的抗折强度与平均孔径和分形维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Na2SO4溶液浸泡下,砂浆表层腐蚀产物有所不同,且腐蚀产物在砂浆表... 采用激光拉曼光谱和压汞法研究了硫酸盐环境下水泥砂浆的腐蚀产物及孔结构,并引入分形维数,建立了水泥砂浆的抗折强度与平均孔径和分形维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Na2SO4溶液浸泡下,砂浆表层腐蚀产物有所不同,且腐蚀产物在砂浆表层分布是不均匀的;砂浆的抗折强度与平均孔径r成反比,与分形维数d成正比,通过三种公式拟合可知,d/r2和抗折强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腐蚀 水泥砂浆 腐蚀产物 激光拉曼分析 孔结构
下载PDF
新阶段农业气象学发展面临的形势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潘志华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7-332,共6页
当前,中国进入了建设农业强国的新阶段,农业气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发展机遇。针对农业生产智慧化、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新形势,农业气象迫切需要建立气候要素与农业生产的定量关系,科学合理利用和提高气候资源利用... 当前,中国进入了建设农业强国的新阶段,农业气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发展机遇。针对农业生产智慧化、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新形势,农业气象迫切需要建立气候要素与农业生产的定量关系,科学合理利用和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农业气象学的重要任务包括深化研究内容、拓展研究视野、创新理论方法;重要研究方向在农业气象基础、气候变化适应、温室气体减排、农业气候资源高效利用、农业气象灾害与风险应对、农业小气候调控、气候智慧型农业等方面。作为一门农业基础学科,农业气象学需要加快发展,走在其他农业科学的前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强国 农业气象学 主要任务 重点研究方向 气候智慧型农业
下载PDF
基于站点数据分析中国大陆区域喜凉/温作物界限温度的时空演变 被引量:5
3
作者 和骅芸 胡琦 +4 位作者 唐书玥 赵金媛 潘学标 潘志华 王靖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5-95,共11页
喜凉/温作物界限温度的时空分布能够影响作物物候和种植区域。利用全国585个气象站点1961-202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喜凉/温作物界限温度(0℃和10℃)的积温、初日、终日作为农业热量资源研究指标,基于ANUSPLIN气象插值软件,从年际和年... 喜凉/温作物界限温度的时空分布能够影响作物物候和种植区域。利用全国585个气象站点1961-202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喜凉/温作物界限温度(0℃和10℃)的积温、初日、终日作为农业热量资源研究指标,基于ANUSPLIN气象插值软件,从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分析1961-2020年喜凉/温作物界限温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热量资源变化对全国农业生产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纬度和地形影响,全国热量资源变化幅度较大,东部地区≥0℃、≥10℃积温随纬度变化呈阶梯状分布,而在西部地区主要受海拔影响,总体表现为由南向北逐渐递减。各地≥0℃和≥10℃积温范围分别为700.0~8960.0℃·d和46.3~8960.0℃·d,≥0℃和≥10℃积温气候倾向率平均为72.8℃·d·10a^(-1)和73.7℃·d·10a^(-1)。60a内,界限温度0℃、10℃初日分别提前9.6d和8.4d,终日分别推迟4.8d和7.8d。界限温度初日的提前和终日推迟使60a内日平均气温≥0℃和≥10℃的持续日数分别增加14.4d和16.2d。2011-2020年是研究时段内最温暖10a,与P1时段(1961-1970年)相比,P6时段(2011-2020年)≥0℃和≥10℃积温平均值分别增加了6.3%和8.2%。P6时段≥0℃积温为6000~7000℃·d的区域面积增加了2.11×10^(5)km^(2);≥10℃积温为5000~6000℃·d的区域面积增加了3.37×10^(5)km^(2)。气候变暖背景下,活动积温增加对农业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农业生产布局以及种植制度应及时做出调整,充分适应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热量资源 界限温度 活动积温
下载PDF
1961—2020年中国小麦生长季干湿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马雪晴 和骅芸 +6 位作者 赵金媛 方彤 张建珍 潘学标 潘志华 王靖 胡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8-618,共11页
基于1961—2020年全国524个气象台站逐日数据,以有效降水量、作物需水量和水分盈缺量(有效降水量与作物需水量的差值)为干湿指标,从年际和年代际尺度(P1:1961—1990年;P2:1991—2020年)分析了全国小麦主产区(春麦区:东北、蒙北、西北、... 基于1961—2020年全国524个气象台站逐日数据,以有效降水量、作物需水量和水分盈缺量(有效降水量与作物需水量的差值)为干湿指标,从年际和年代际尺度(P1:1961—1990年;P2:1991—2020年)分析了全国小麦主产区(春麦区:东北、蒙北、西北、北疆;冬麦区:北部、华北、西南、长江中下游、华南、新疆)生长季内气候干湿状况时空分布和演变趋势,并利用SPEI指数评估了小麦种植区的干旱风险。结果表明:1)1961—2020年华南、长江中下游、西南冬麦区小麦生长季降水量大于作物需水量,其他麦区生长季内水分亏缺,新疆冬麦区(443 mm)和北疆春麦区(495 mm)为缺水量高值区。2)近60年全国小麦生长季干旱频率为35.2%~59.6%,四大春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干旱发生频率较高,均大于50.0%。3)1961—2020年全国小麦生长季有效降水量波动增加,作物需水量呈先降后升趋势,华北、北部冬麦区表现为气候暖干化,其他麦区均呈气候暖湿化趋势。小麦种植区暖湿化的气候机制存在地域间差异,春麦区(东北、蒙北、北疆)和新疆冬麦区为有效降水量增加且作物需水量减少;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生长季内有效降水量和作物需水量均为增加趋势,但降水量增加幅度大于作物需水量。本文在全国尺度上探究了全国小麦生长季干湿状况时空变化,对农业正确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种植区 气候变化 干湿状况 水分盈缺量 干旱
下载PDF
北京地区不同城市热岛指标和城市效应研究方法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昊 张宁 潘志华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9-200,共12页
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气候的突出现象之一,由于观测手段差异和数据代表性的不同,对城市热岛存在多种定义,其中冠层城市热岛和地表城市热岛的应用最广泛,但是目前两者之间的比较工作开展相对较少.“城市效应”是指由于城市的出现对一个地... 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气候的突出现象之一,由于观测手段差异和数据代表性的不同,对城市热岛存在多种定义,其中冠层城市热岛和地表城市热岛的应用最广泛,但是目前两者之间的比较工作开展相对较少.“城市效应”是指由于城市的出现对一个地区气候的影响,城市热岛本质上属于城市效应的表征之一.分离“城市效应”常用的方法有“城乡差异”和“城市化前后对比”两种,二者分别从观测资料的空间和时间差异着手计算,目前对两种方法结论的一致性分析尤为欠缺.以北京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面气象站和卫星遥感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该地区气温和地表温度、冠层热岛和地表热岛的数值与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了分离“城市增温效应”两种方法的可比性,结果表明:(1)2009-2017年北京地区五种热岛指标均值比较为:由卫星遥感反演得到的日间地表热岛最大,其次为地面观测得到的最低气温冠层热岛和卫星遥感反演得到的夜间地表热岛,二者数值相近,地面观测得到的平均气温冠层热岛再次,而地面观测得到的最高气温冠层热岛远小于其他四类;(2)以通州站为例,1980-2017年用以分离“城市增温效应”的城市化前后差异和城乡对比两种方法的结果分别为0.65℃/(10a)和0.61℃/(10a),结论基本一致,虽然由于乡村站平均气温受到城市化影响,城乡对比法存在低估现象,但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两种方法仍具有相互替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效应 冠层城市热岛 地表城市热岛 城市效应
下载PDF
不同心率前后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赵德春 余可斌 +3 位作者 刘嘉 杨璐希 朱琪 潘志华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85-190,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心率前后门控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成像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行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患者135例,其中行前门控扫描(即前瞻性心电门控)66例(前门控组),根据患者心率分为≤80次/min(前门控低心率亚组,39... 目的:分析不同心率前后门控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成像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行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患者135例,其中行前门控扫描(即前瞻性心电门控)66例(前门控组),根据患者心率分为≤80次/min(前门控低心率亚组,39例)与>80次/min组(前门控高心率亚组,27例);行后门控扫描(即回顾性心电门控)69例(后门控组),其中心率≤80次/min者45例(后门控低心率亚组),>80次/min者24例(后门控高心率亚组);比较4组基线资料、图像质量[平均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及辐射剂量[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差异,分别分析前门控组与后门控组中图像质量与心率、辐射剂量的相关性。结果:前门控低心率亚组与后门控低心率亚组的心率均低于前门控高心率亚组与后门控高心率亚组(P<0.05),4组平均CT值、图像噪声、SNR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门控低心率亚组CTDIvol、DLP、ED均显著低于前门控高心率亚组及后门控低心率亚组、后门控高心率亚组(P<0.05),前门控高心率亚组则均低于后门控低心率亚组及后门控高心率亚组(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前门控组与后门控组中,受检者平均CT值、图像噪声、SNR、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与心率、CTDIvol、DLP、ED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主观与客观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无关,前门控扫描较后门控扫描可降低辐射剂量,且保证图像质量,对于符合条件的高心率患者同样适用,且能降低辐射剂量水平,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成像 螺旋CT 前瞻性心电门控 回顾性心电门控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气象条件变化对京津冀地区行业产出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王子忠 潘志华 +3 位作者 宋玉 黄娜 龙步菊 伦飞 《气象科技进展》 2023年第5期6-13,共8页
全球气候变化对经济系统及其各个部门产生了重要影响,定量辨识气象条件变化对经济系统的影响是研究经济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利用京津冀地区工业、建筑业等五个行业的生产总值、资本存量等经济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超越对数生产... 全球气候变化对经济系统及其各个部门产生了重要影响,定量辨识气象条件变化对经济系统的影响是研究经济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利用京津冀地区工业、建筑业等五个行业的生产总值、资本存量等经济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探究京津冀地区气象条件变化对行业产出的影响,定量揭示不同行业对气象条件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采暖度日(每增加1%)对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工业、批发零售业以及农业的边际产出弹性分别为-0.1501%、0.6197%、0.9309%、0.4473%以及-0.7311%,降温度日(每增加1%)对五个经济部门的边际产出弹性分别为0.0274%、-0.0208%、-0.0709%、-0.1028%以及0.0282%,降水距平百分率对五个部门的边际影响分别为-0.1643%、-0.1365%、-0.0005%、-0.0407%以及0.0407%。气候变暖对经济系统的负面影响逐渐增强,特别是对工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批发零售业的影响更大,短期来看对建筑业和农业有利;降水对除农业以外的其他部门都为负面影响,对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负面影响最大。研究结果对探究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规律,增强社会经济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越对数生产函数 气象条件 行业生产总值 敏感性 京津冀地区
下载PDF
新型高性能泡沫混凝土制备技术研究 被引量:93
8
作者 潘志华 程麟 +2 位作者 李东旭 贾元平 杨南如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5,共5页
利用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粉煤灰及硅灰等混合材 ,采用预制气泡后混合的方法制备出高性能泡沫混凝土。当水泥的用量为280~650kg/m3,粉煤灰为42~97kg/m3,矿渣为64~146kg/m3,硅灰为34~78kg/m3,砂为0~920kg/m3 时制成的泡沫水泥混凝土... 利用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粉煤灰及硅灰等混合材 ,采用预制气泡后混合的方法制备出高性能泡沫混凝土。当水泥的用量为280~650kg/m3,粉煤灰为42~97kg/m3,矿渣为64~146kg/m3,硅灰为34~78kg/m3,砂为0~920kg/m3 时制成的泡沫水泥混凝土的相应密度为430~1500kg/m3,导热系数为0.16~0.75W/(m·℃) ,抗压强度为1.1~23.7MPa。控制干燥密度1500kg/m3,选择适当的配合比并且添加适量超塑化剂 ,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达44.1MPa。用本方法制备的泡沫混凝土 ,由于新拌浆体具有极好的流动性 ,混凝土浇筑时无需机械振动捣实 ,特别适用于大体积现场浇筑工程和地下不规则空间的混凝土填充浇筑 ,也可以在工厂预制成砖块、砌块、墙板等建筑构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泡沫混凝土 制备 保温 流动性 抗压强度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自然环境变化研究——以武川县为例 被引量:20
9
作者 潘志华 安萍莉 +2 位作者 刘亚玲 郑大玮 妥德宝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3年第5期37-41,共5页
近30多年来,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以武川县为例的研究结果表明,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年平均减少约为2.7mm;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平均上升0.02℃;年平均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0.06;年平均风速... 近30多年来,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以武川县为例的研究结果表明,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年平均减少约为2.7mm;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平均上升0.02℃;年平均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0.06;年平均风速呈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0.04m/s;年蒸发量呈减少趋势,年平均下降15.6mm;土壤养分含量呈迅速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土壤肥力已经下降到非常低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农牧交错带 生态系统 自然环境 武川县 土壤养分含量 降水量 年平均气温 年平均相对湿度 年蒸发量
下载PDF
碱—矿渣—赤泥水泥的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潘志华 方永浩 +3 位作者 赵成朋 杨南如 于健 鲁家喜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4-39,52,共7页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合成了不同模数的固体水玻璃,并着重从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两个方面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合成的固体水玻璃对矿渣—赤泥体系的激发效果。结果表明,就赤泥/矿渣重量比为30∶70的体系而言,当固体水玻璃的模数为1....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合成了不同模数的固体水玻璃,并着重从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两个方面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合成的固体水玻璃对矿渣—赤泥体系的激发效果。结果表明,就赤泥/矿渣重量比为30∶70的体系而言,当固体水玻璃的模数为1.2、水玻璃掺量以Na2O计为3%时激发效果最佳。此时,碱—矿渣—赤泥水泥的28天净浆抗压强度可达67MPa,并且与碱—矿渣水泥类似具有早强的特性。另外,X—射线衍射对水化3天试样和未水化试样的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水化3天后试样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反应,说明模数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渣 赤泥 固体水玻璃 水泥 无熟料水泥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田水分生产潜力开发研究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11
11
作者 潘志华 张璐阳 +1 位作者 陈东东 周蒙蒙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10年第1期40-45,共6页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与利用强度导致农业用水不合理是造成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退化的重要原因,适度开发利用农田水分是当前发展农业生产和重建生态系统的关键。分析了农田水分研究进展、农田水分生产潜力研究进展及当前农田水分生产潜...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与利用强度导致农业用水不合理是造成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退化的重要原因,适度开发利用农田水分是当前发展农业生产和重建生态系统的关键。分析了农田水分研究进展、农田水分生产潜力研究进展及当前农田水分生产潜力开发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提出要遵循适度原则合理开发利用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田水分生产潜力。初步辨识了农田水分生产潜力适度开发的基本内涵,提出了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田水分生产潜力适度开发的研究框架与关键科学命题。当前,要遵循农田水分适度开发的思想指导当地农业生产,恢复生态,促进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分 农田水分生产潜力 研究进展 适度开发 研究框架 北方农牧交错带
下载PDF
碱矿渣赤泥水泥 被引量:14
12
作者 潘志华 方永浩 +3 位作者 吕忆农 杨南如 于健 卢家喜 《水泥工程》 CAS 2000年第1期53-56,共4页
利用一种复合高效团体成性激发刺激发矿渣和赤泥,成功地研制出具有优良性能的城矿渣赤泥水泥。当水泥中矿渣与赤施之比为70:30.固体碱性激发剂的接加量为14况时,该水泥具有正常的凝结时间、良好的体积安定性和高的强度;初凝62min,终... 利用一种复合高效团体成性激发刺激发矿渣和赤泥,成功地研制出具有优良性能的城矿渣赤泥水泥。当水泥中矿渣与赤施之比为70:30.固体碱性激发剂的接加量为14况时,该水泥具有正常的凝结时间、良好的体积安定性和高的强度;初凝62min,终凝95min,净浆28d抗压强度达125MPa,砂浆28d抗折、抗压强度分别达到84MPa和56.OMPa。对我矿渣赤泥水泥其它工程性能的研究还表明,该水泥具有优于同标号硅酸盐水泥的抗干性能、抗碳化、耐冻融、和抗化学馒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矿渣 赤泥 水泥 激发剂
下载PDF
现浇泡沫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63
13
作者 潘志华 陈国瑞 +1 位作者 李东旭 程麟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7,共4页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目前泡沫混凝土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在质量管理和产品性能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泡沫混凝土的制备工艺过程、水泥水化硬化过程的机理特点以及试验研究结果,详细地分析出现上述问题的内在原因和施工操作上的影...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目前泡沫混凝土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在质量管理和产品性能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泡沫混凝土的制备工艺过程、水泥水化硬化过程的机理特点以及试验研究结果,详细地分析出现上述问题的内在原因和施工操作上的影响因素,提出消除或改善上述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制备出优质泡沫混凝土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混凝土 强度 收缩 开裂 吸水
下载PDF
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及其对系统退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潘志华 安萍莉 +1 位作者 郑大玮 妥德宝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53,共4页
以历史资料为依据 ,分析地处农牧交错带的武川县近 5 0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化及其对系统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近 5 0年内该地人口增长了 1.6倍多 ,耕地面积增长了 0 .6 3倍 ,小牲畜数量增长了 9倍多。认为人口增加是生态系统退化的... 以历史资料为依据 ,分析地处农牧交错带的武川县近 5 0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化及其对系统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近 5 0年内该地人口增长了 1.6倍多 ,耕地面积增长了 0 .6 3倍 ,小牲畜数量增长了 9倍多。认为人口增加是生态系统退化的根本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生态系统结构变化 系统退化 生态退化
下载PDF
多媒体语音实验室的发展与管理 被引量:20
15
作者 潘志华 郑晓卿 +1 位作者 何仁华 张宁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0-192,213,共4页
多媒体语音实验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与学平台,对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促进外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在介绍多媒体语音实验室... 多媒体语音实验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与学平台,对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促进外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在介绍多媒体语音实验室发展过程的基础上,论述了数字网络化语言学习系统是语音实验室发展的必要性和开放式自主学习是多媒体语音实验室发展的重要特征,并结合我校语音实验室多媒体语音学习系统,从建立规范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硬件和软件的使用与维护、实验室的环境及日常管理等方面讨论了数字网络化语音语言实验室的科学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语音实验室 数字网络化 科学管理
下载PDF
农牧交错带(武川县)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潘志华 安萍莉 +2 位作者 刘亚玲 郑大玮 妥德宝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7-40,共4页
随着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结构的退化 ,生态系统的功能相应退化。以内蒙古武川县为例研究表明 :194 9— 1995年间 ,粮食单产与农作物光能利用率一直维持在 730kg·hm-2 和 0 0 8%的较低水平 ,天然牧草产量及其光能利用率则不断下... 随着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结构的退化 ,生态系统的功能相应退化。以内蒙古武川县为例研究表明 :194 9— 1995年间 ,粮食单产与农作物光能利用率一直维持在 730kg·hm-2 和 0 0 8%的较低水平 ,天然牧草产量及其光能利用率则不断下降 ,分别由 82 5kg·hm-2 和 0 0 5 %下降到 375kg·hm-2 和 0 0 2 % ,农田养分输出大于输入 ,生态系统趋于退化。 1996年后这种状况有所缓解 ,粮食产量、农作物光能利用率转向上升 ,农田养分输入转向大于输出 ,农田生态系统开始得到恢复 ,但天然牧草的情况仍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武川县 生态系统功能 生态退化 生物生产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光能利用率
下载PDF
苗前补灌对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区谷子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吴遥 高日平 +5 位作者 蔡琳琳 黄哲帆 陈翛 门靖宇 赵沛义 潘志华 《北方农业学报》 2023年第5期51-61,共11页
【目的】筛选适宜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区种植的优良谷子品种。【方法】以8个谷子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苗前补灌与水分亏缺2个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比分析谷子品种生长特征及光合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苗前补灌可显... 【目的】筛选适宜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区种植的优良谷子品种。【方法】以8个谷子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苗前补灌与水分亏缺2个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比分析谷子品种生长特征及光合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苗前补灌可显著影响谷子品种的生长和光合特性。与水分亏缺处理相比,金苗K1的出苗率提高最高(6.56%),其次为张杂谷13号(提高4.44%);金苗K1和张杂谷13号的株高表现较好,分别为30.5、30.3 cm,提高了15.21%、6.27%,均与其他品种相比差异显著(P<0.05);张杂谷13号的茎粗和干物质积累量表现较好,分别为5.45 mm、0.598 g,提高了12.60%、5.65%,与其他品种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次为金苗K1,分别提高了16.56%、4.98%。水分亏缺处理下,张杂谷13号和金苗K1的叶面积指数受干旱影响较小,分别为0.94、0.83;张杂谷13号的相对叶绿素含量最高,为51.18。张杂谷13号和金苗K1的气孔导度在2个处理下均表现较好,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苗前补灌处理较水分亏缺处理分别提高了4.45%和4.36%;冀谷168和金苗K1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张杂谷13号在水分亏缺处理下表现最好,为33.18μmol/(m^(2)·s),较苗前补灌仅降低了1.99%;张杂谷13号和金苗K1的蒸腾速率均表现较好,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苗前补灌处理较水分亏缺处理分别提高了4.39%和3.79%。张杂谷13号和金苗K1的水分利用效率在2个处理下均表现较好,水分亏缺导致叶片光合水分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分别提高了11%、7%。【结论】张杂谷13号、金苗K1可作为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区谷子抗旱保苗优势品种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品种 苗前补灌 苗期 农艺性状 光合特性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适应气候变化的内涵、机制与理论研究框架初探 被引量:14
18
作者 潘志华 郑大玮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17,共6页
应对气候变化包括适应与减缓两大对策,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适应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目前适应气候变化的基础性研究相当薄弱,影响了适应工作的开展。文章综述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国内外发展趋势,阐述了适应气... 应对气候变化包括适应与减缓两大对策,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适应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目前适应气候变化的基础性研究相当薄弱,影响了适应工作的开展。文章综述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国内外发展趋势,阐述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内涵与机制,划分了适应对策的各种类型,初步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理论研究框架和工作路线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适应内涵 适应机制 理论研究框架
下载PDF
ALC废渣的活化及其在加热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潘志华 杨南如 +2 位作者 增田嗣也 冈田能彦 齐藤亨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50-156,共7页
用TG-DTA,IR,XRD和NMR等方法对ALC(压蒸轻质硅酸盐板材)废渣中添加氢氧化钙后的ALC-CH混合系统,在室温至1000℃范围内加热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加热过程中β-C2... 用TG-DTA,IR,XRD和NMR等方法对ALC(压蒸轻质硅酸盐板材)废渣中添加氢氧化钙后的ALC-CH混合系统,在室温至1000℃范围内加热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加热过程中β-C2S于600—700℃之间开始形成,850—1000℃之间大量形成,说明可以通过添加Ca(OH)2后再直接加热处理的方法使ALC渣活化.在加热过程中ALC中的硅酸盐阴离子首先经历Si—O键的断裂和结构的解离,即具Q3结构的硅酸盐阴离子转变成具Q1和Q2结构的硅酸盐阴离子,进而由Q1和Q2再转变成Q0.根据初始C/S比的不同,Q0也可以转变成Q1和Q2.另外,500—700℃之间系统中存在着一个未知的过渡相.它是一种带有不同量H+和具有Q1和Q2结构特征的硅酸盐阴离子按不同数量比例组合而成的集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板材 废渣 活化 加热过程 水泥 物理化学
下载PDF
气候变化影响链的形成机制及其应对 被引量:4
20
作者 潘志华 黄娜 郑大玮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85-997,共13页
目前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多集中在直接影响,间接影响考虑较少。对气候变化影响传递认识的不全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盲点之一,探讨气候变化影响链的形成机制对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对气候变化影响特征的分析,探讨气候变化... 目前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多集中在直接影响,间接影响考虑较少。对气候变化影响传递认识的不全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盲点之一,探讨气候变化影响链的形成机制对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对气候变化影响特征的分析,探讨气候变化影响链的形成机制,界定了气候变化影响链的内涵,明确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层级,并提出气候变化影响链的应对途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影响具有广泛性、差异性、持续性、突发性、传递性及可转化性等特征。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各种胁迫与干扰作用于受体系统之后,受体系统与其它系统联系,把这种胁迫与干扰传递到其它系统,导致气候变化的影响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不断延伸,形成复杂的气候变化影响链。气候变化作用于直接受体后,其影响在生态系统中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在经济系统中沿着产业链传递,在社会系统中沿着社会关系链传递;影响链的传递以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形式进行。气候变化的影响总是从低层级到高层级,沿着资源禀赋的变化上升到自然生产系统、经济生产系统直至社会系统。研究认为,有效阻控或切断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传递,能够有效降低气候变化影响的风险与损失。气候变化影响链及其形成机制为全面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思路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影响链 形成机制 内涵 分类 影响层级 气候变化应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