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信联合PBL教学法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1
作者 许文集 李丽斌 +2 位作者 唐晓婷 房太勇 潘敬新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17-118,共2页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除了教学前备课、上课时讲学外,课前、课后教师跟学生基本没有接触,也可以不用接触,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一个沟通的桥梁.随着时代和医学的进步,对医学教育的要求也与时俱进.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除了教学前备课、上课时讲学外,课前、课后教师跟学生基本没有接触,也可以不用接触,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一个沟通的桥梁.随着时代和医学的进步,对医学教育的要求也与时俱进.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育中能提高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临床综合素质[1-2].本研究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的消化内科临床见习带教教学中,运用微信联合PBL线上加线下教学模式,探讨该方法是否可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现将教学效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科 临床教学 微信平台 基于问题的学习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高压氧在淋巴瘤化疗中作用的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潘敬新 吴顺荣 +5 位作者 吴传宗 郭春苗 蔡英英 骆炯民 张少安 林天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35-338,共4页
为了评估高压氧在淋巴瘤化疗中的作用,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化疗加高压氧治疗,30例对照组患者单用化疗。比较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淋巴瘤的疗效和血象、骨髓象变化及毒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瘤块消退速度分别为23.8... 为了评估高压氧在淋巴瘤化疗中的作用,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化疗加高压氧治疗,30例对照组患者单用化疗。比较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淋巴瘤的疗效和血象、骨髓象变化及毒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瘤块消退速度分别为23.85±3.22cm2/疗程、10.81±2.31cm2/疗程(P<0.01),诱导CR时间分别为23±8.31天、49±8.81天(P<0.01),CR率分别为90%、60%(P<0.05),CR持续时间分别为24.5个月,14.5个月(P<0.0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7个月、16个月(P<0.01)。1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高压氧治疗前后自身对照,上述观察指标差异更明显,高压氧治疗可使在化疗中的淋巴瘤患者血象中粒细胞、血小板、骨髓象中粒细胞,巨核细胞,增生度,分裂指数等观察项目下降率明显减低。显然,高压氧可提高淋巴瘤化疗效果,减少复发率,并可能有增强骨髓巨核系,粒系造血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药物疗法 高压氧治疗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抗白血病免疫佐剂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潘敬新 林玲 +4 位作者 郭健欣 朱元贵 蔡俊峰 郭熙哲 陈志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59-362,共4页
本研究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逆转反应性氧代谢物(ROM)对NK细胞抗白血病效应的抑制作用。在K562细胞、NK细胞的混合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富含单核细胞的单个核细胞(Mo)和白细胞介素-2(IL-2),观察ROM产量和K562细胞抑制率,然后分别加入GS... 本研究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逆转反应性氧代谢物(ROM)对NK细胞抗白血病效应的抑制作用。在K562细胞、NK细胞的混合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富含单核细胞的单个核细胞(Mo)和白细胞介素-2(IL-2),观察ROM产量和K562细胞抑制率,然后分别加入GSH或二氢氯化物组胺(组胺),观察ROM产量及K562细胞抑制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入IL-2后,ROM的产量从33.17±25.02U/L增至223.59±59.41U/L(P<0.01),K562细胞抑制率从65.56%升至85.89%(P<0.01);在加入E/Mo=10/1、10/5、10/103种浓度的Mo后,ROM产量分别为389.79±43.83U/L,456.74±42.77U/L,601.42±21.92U/L,K562细胞抑制率分别为82.36%,81.36%,48.09%,加入组胺或GSH后,E/Mo=10/2时,ROM产量从389.79±43.83U/L,分别减至50.21±22.4U/L和-3.58±9.49U/L(P<0.05),随着GSH或组胺浓度的增加ROM产量逐减少,K562细胞抑制率从82.53%分别升至94.64%和96·39(P<0·05),ROM产量与K562细胞抑制呈负相关(P<0.05);E/Mo=10/5或10/10时,高浓度的GSH或组胺可使ROM产量减少,但K562细胞抑制率提高不明显(P>0.05)。结论:当E/Mo=10/2时,GSH逆转ROM强于组胺,提高NK细胞对K562的抑制率与组胺相似,但毒副作用轻微,GSH可能成为更理想的抗白血病的免疫佐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白血病 免疫佐剂 反应性氧代谢物 NK细胞
下载PDF
几种反应性氧代谢物逆转剂免疫佐剂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潘敬新 郭健欣 +1 位作者 陈志哲 陈君敏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1-423,428,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硫普罗宁(TIP)、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二氢氯组胺(DHT)3种反应性氧代谢物(ROM)逆转剂抗白血病细胞免疫治疗中的增效作用。方法在K562细胞、NK细胞的混合培养系中分别加入单核细胞和白细胞介素-2,然后分别加入TIP、GSH、DHT... 目的分析比较硫普罗宁(TIP)、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二氢氯组胺(DHT)3种反应性氧代谢物(ROM)逆转剂抗白血病细胞免疫治疗中的增效作用。方法在K562细胞、NK细胞的混合培养系中分别加入单核细胞和白细胞介素-2,然后分别加入TIP、GSH、DHT,观察ROM水平及K562细胞抑制率(KIR)的变化。结果加入E/MO=10/2、10/5、10/10三种浓度的MO,ROM水平分别为(389.79±43.83)U/L,(456.74±42.77)U/L,(601.42±21.92)U/L,KIR分别为82.36%,81.36%,48.09%;加入TIP、GSH或DHT后,当E/MO=10/2时,ROM水平从(389.79±43.83)U/L,分别减至(-1.20±60.70)U/L、(-3.58±9.49)U/L和(50.21±22.4)U/L(P<0.05),随着TIP、GSH或DHT浓度的增加ROM水平逐渐减少,KIR从82.53%分别升至96.09%、96.39%和94.64%(P<0.05)。结论TIP、GSH逆转ROM的效应强于DHT,提高NK细胞对K562的抑制率,其效应强度与DHT相似,但毒副作用轻微,两者均可能成为更理想的抗白血病的免疫佐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普罗宁 谷胱甘肽 二氢氯组胺 免疫佐剂 抗白血病效应
下载PDF
改良VAD联合马法兰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潘敬新 吴传宗 +2 位作者 吴顺荣 郭熙哲 张少安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64-66,共3页
目的 :探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MM)更有效的方案。方法 :随机把 40例病人分成 A、B两组 ,A组病人采用 VDA方案治疗 ,B组病人采用 MVDA方案 ,观察两种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 :A、B两组均有 13例 MM患者完成 MVDA和 VDA两种方案治疗。MVDA... 目的 :探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MM)更有效的方案。方法 :随机把 40例病人分成 A、B两组 ,A组病人采用 VDA方案治疗 ,B组病人采用 MVDA方案 ,观察两种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 :A、B两组均有 13例 MM患者完成 MVDA和 VDA两种方案治疗。MVDA方案治疗 1个疗程后 ,完全缓解 (CR) 2例 (15 .4% ) ,部分缓解 (PR) 7例 (47.8% ) ,有效率为 6 9.2 % ;VDA方案 13例治疗 1个疗程后 ,CR 0例 ,PR 3例 ,有效率 2 3.1%。两种方案差异显著 (P <0 .0 5 )。 MVDA方案导致粒细胞下降率、血小板下降率均比 VAD方案高 (P <0 .0 5~ 0 .0 1) ,但副作用均在停药后 2周内恢复 ,未见永久性造血干细胞损害和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MVDA方案治疗 MM疗效高 ,副作用较少 ,持续时间短 ,病人可以承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VDA方案 VDA方案 治疗 多发性髓髓瘤
下载PDF
实习医生独立临床工作能力培训初探 被引量:19
6
作者 潘敬新 黄子扬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年第1期12-13,共2页
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面对着学习环境、内容、模式的改变,前4年在校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已经不能适应实习阶段的新要求,许多学生对此感到茫然,我们采用了以培养临床医学实习生主动性学习为核心的一系列教学措施,成功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面对着学习环境、内容、模式的改变,前4年在校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已经不能适应实习阶段的新要求,许多学生对此感到茫然,我们采用了以培养临床医学实习生主动性学习为核心的一系列教学措施,成功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信心和内动力,从而使他们成为有独立工作能力,有一定创造力的学习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实习 工作能力 教学法
下载PDF
表现为胆管癌栓的肝细胞癌的B超诊断 被引量:1
7
作者 潘敬新 郭春苗 +1 位作者 王静意 吕国荣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1993年第1期63-64,共2页
B超对肝细胞癌的诊断率高达92.03%,但对少见的、首先侵入胆道并形成胆管癌栓的肝细胞癌常常误诊。为了探讨其诊断规律,现将我院经B超检查并行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一,男,54岁。以进行性皮肤、粘膜黄染、深褐色尿1月... B超对肝细胞癌的诊断率高达92.03%,但对少见的、首先侵入胆道并形成胆管癌栓的肝细胞癌常常误诊。为了探讨其诊断规律,现将我院经B超检查并行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一,男,54岁。以进行性皮肤、粘膜黄染、深褐色尿1月多入院。查体,肝助下6cm,剑下10cm,胆囊肋下触及约3.0×4.0cm。B超检查:胆囊增大,大小10×3.2cm,内无光团。左右肝内胆管明显扩张,肝外胆管扩张,最大内径2.2cm,中上段管腔内散在光斑。肝实质回声密集增强,分布不均,但未见光团或暗区。提示:(1)胆总管癌(2)肝硬化。手术见肝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超声波诊断
下载PDF
白血病伴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机理与防治 被引量:4
8
作者 潘敬新 李碧新 张桂如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1990年第11期481-484,493,共5页
近年来白血病并发成人呼吸窘道综合征相对增多。作者对其发生率、发生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白血病 呼吸窘迫 病理 诊断
下载PDF
影响急性白血病疗效的若干因素
9
作者 潘敬新 吴顺荣 +3 位作者 吴传宗 王耀国 张少安 林天送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3年第4期16-16,3,共2页
在急性白血病(AL)的病程中,可并发铁或叶酸代谢紊乱、病态造血等。为了探讨这些并发症的规律性,自1988年以来,我们对收住院的AL病人进行研究,观察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转归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病例选择自1988年1月至199... 在急性白血病(AL)的病程中,可并发铁或叶酸代谢紊乱、病态造血等。为了探讨这些并发症的规律性,自1988年以来,我们对收住院的AL病人进行研究,观察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转归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病例选择自1988年1月至1992年6月,我院共收住AL患者104例。其中70例资料完整且骨髓红系尚未完全抑制,既往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病态造血 转归情况 叶酸代谢 骨髓红系 骨髓象 骨髓原始细胞 骨髓增生 初治病人 诱导缓解
下载PDF
肝功损害在淋巴瘤化疗中的评价
10
作者 潘敬新 吴顺荣 +3 位作者 王耀国 吴传宗 郭春苗 吕国荣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223-225,共3页
分析125例淋巴瘤患者肝损害情况,无肝炎血清学标志的107例中,44例表现肝功有异常,18例有乙型或丙型肝炎血清标志阳性(其中3例 GPT 升高)。经正规化疗后,原先肝功正常63例中未发现肝功异常,44例有肝功异常表现者肝功全部恢复正常。而18... 分析125例淋巴瘤患者肝损害情况,无肝炎血清学标志的107例中,44例表现肝功有异常,18例有乙型或丙型肝炎血清标志阳性(其中3例 GPT 升高)。经正规化疗后,原先肝功正常63例中未发现肝功异常,44例有肝功异常表现者肝功全部恢复正常。而18例有血清学肝炎标志者经治疗后肝功损害明显加重(GPT 升高由3例增至8例),发生急性黄色肝萎缩2例。本研究证实化疗药物可能引致血清性肝炎患者肝功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肝功能损害 药物疗法
下载PDF
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6例报告
11
作者 潘敬新 吴顺荣 +1 位作者 吴传宗 张少安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4期341-342,共2页
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Hypoplastic Acute Leukemia,HAL)是指骨髓增生减低或极度减低,而幼稚细胞明显增多的急性白血病。其在诊断治疗上均有一定的特殊性。我院1974~1986年收治6例HAL,其中3例采用小剂量环胞苷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 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Hypoplastic Acute Leukemia,HAL)是指骨髓增生减低或极度减低,而幼稚细胞明显增多的急性白血病。其在诊断治疗上均有一定的特殊性。我院1974~1986年收治6例HAL,其中3例采用小剂量环胞苷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低增殖性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IAG方案治疗老年MDS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12
作者 黄月琴 张学亚 +2 位作者 吴诗馨 郭熙哲 潘敬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41-1646,共6页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IAG方案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例老年MDS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应用地西他滨+IAG方案(地西他滨25 mg/d,1/d,静脉滴注,d 1-5;去甲氧柔红霉素10 mg/d,1...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IAG方案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例老年MDS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应用地西他滨+IAG方案(地西他滨25 mg/d,1/d,静脉滴注,d 1-5;去甲氧柔红霉素10 mg/d,1/d,静脉滴注,d6;阿糖胞苷10 mg/m^2,1/12 h,皮下注射,d 6-19;G-CSF 300μg,1/d,皮下注射,d 6-19)。观察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例使用2个疗程,另1例使用1个疗程,2例获完全缓解;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和粒细胞缺乏所致的感染,未见肝肾毒性反应及其他严重的胃肠等非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结论:地西他滨联合IAG方案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患者,其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IAG方案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下载PDF
反应性氧代谢物清除剂逆转ROM对NK细胞抗K562细胞系体外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健欣 潘敬新 +5 位作者 朱元贵 骆永河 郭熙哲 蔡俊峰 李永加 李秋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89-595,共7页
为了探讨新型反应性氧代谢物(reactiveoxygenmetabolites,ROM)清除剂在NK细胞抑制K562细胞时作为免疫佐剂的作用,采用IL-2及PHA活化单核(MO)细胞,使MO细胞的ROM产量增加,观察NK细胞活性和K562细胞抑制率(KIR)的相应变化,然后在不同比例... 为了探讨新型反应性氧代谢物(reactiveoxygenmetabolites,ROM)清除剂在NK细胞抑制K562细胞时作为免疫佐剂的作用,采用IL-2及PHA活化单核(MO)细胞,使MO细胞的ROM产量增加,观察NK细胞活性和K562细胞抑制率(KIR)的相应变化,然后在不同比例的MO+NK+K562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ROM清除剂(硫普罗宁),定期检测ROM产量及KIR(每种检测均做3个复孔),同时应用不同浓度的二氢氯组胺(DHT)作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在K562细胞、NK细胞混合培养体系中,当E/T=10/1时,加入IL-2/PHA后ROM的产量从33.17±25.02U/ml增至223.59±59.41U/ml(P<0.05),KIR从65.56%升至85.89%(P<0.05);当按E/MO=10/2、10/5、10/10三种比例加入MO细胞后,ROM产量随着MO细胞数量的增加而增加(ROM产量分别为389.79±43.83U/ml,456.74±42.77U/ml,601.42±21.92U/ml),而KIR则相反(KIR分别为82.36%,81.36%,48.09%);而在K562+NK+MO+IL-2/PHA混合培养体系中加入硫普罗宁、DHT后,当E/MO=10/2时,ROM产量从389.79±43.83U/ml分别降至-1.20±60.70U/ml和50.21±22.4U/ml(P<0.05),KIR则从82.53%分别升至96.09%和94.64%(P<0.05)。随着硫普罗宁、DHT浓度的增加,ROM产量逐渐减少。ROM产量与KIR呈负相关(r=-0.518)。当E/MO为10/5或10/10时,各浓度硫普罗宁及高浓度的DHT可使ROM产量减少(P<0.05),但KIR提高不明显(P>0.05)。硫普罗宁在提高KIR的效应方面与DHT相似(P>0.05),而在清除ROM方面,硫普罗宁较DHT为优(P<0.05)。结论:①MO细胞是ROM产生的最主要来源,其产生的ROM可使NK细胞的抗瘤(抗K562)活性下降;②新型ROM清除剂(硫普罗宁)可有效清除ROM,在一定程度上逆转ROM对NK细胞抗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且在逆转ROM方面优于DHT,在提高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方面效应强度与DHT相似,但毒副作用较低,有望替代DHT作为免疫佐剂用于白血病的过继性免疫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性氧代谢物 硫普罗宁 二氢氯组胺 NK细胞 K562细胞
下载PDF
苯丁酸氮芥对淋巴瘤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健欣 周雅虹 +3 位作者 潘敬新 郭熙哲 黄月琴 郭雅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60-1365,共6页
目的:探讨苯丁酸氮芥对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A20细胞是否具有促凋亡效应及其在凋亡信号通路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实验组使用终浓度为20μmol/L的苯丁酸氮芥处理A20细胞,对照组使用PBS处理A20细胞。使用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 目的:探讨苯丁酸氮芥对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A20细胞是否具有促凋亡效应及其在凋亡信号通路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实验组使用终浓度为20μmol/L的苯丁酸氮芥处理A20细胞,对照组使用PBS处理A20细胞。使用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使用Western blot检测淋巴瘤细胞中Active caspase-3、Survivin、NF-κB和p AKT的表达,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淋巴瘤细胞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苯丁酸氮芥干预组的A20细胞FITC^+/PI^+凋亡细胞的比例显著增高,而Active caspase-3的表达显著上调(t=7. 384,P=0. 000),Survivin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t=4. 384,P=0. 000),Survivin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t=12. 360,P=0. 000),NF-κB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t=5. 462,P=0. 000),p AKT的表达显著降低(t=7. 183,P=0. 000)。结论:苯丁酸氮芥促进淋巴瘤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NF-κB和Survivin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丁酸氮芥 B细胞淋巴瘤 A20细胞 细胞凋亡 存活素
原文传递
2-甲氧基雌二醇对CEM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学亚 潘敬新 +1 位作者 郭熙哲 战榕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目的研究2-甲氧基雌二醇(2-ME2)对人白血病细胞系CEM细胞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2-ME2处理CEM细胞48 h后细胞的增殖活性;2μmol.L-1 2-ME2处理CEM细胞0、24、48和72 h,采用RT-PCR法检测VEGF和hTERT mRNA的表达情... 目的研究2-甲氧基雌二醇(2-ME2)对人白血病细胞系CEM细胞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2-ME2处理CEM细胞48 h后细胞的增殖活性;2μmol.L-1 2-ME2处理CEM细胞0、24、48和72 h,采用RT-PCR法检测VEGF和hTERT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Akt和p-Akt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不同浓度2-ME2能够有效抑制CEM细胞增殖,并呈量效关系,2μmol.L-1 2-ME2处理CEM细胞24、48和72 h可降低CEM细胞中的VEGF和hTERT mRNA表达,并降低Akt蛋白磷酸化水平,而总Akt蛋白表达无变化。结论 2-ME2能够有效抑制CEM细胞增殖,其可能作用机制与下调hTERT和部分通过下调VEGF mRNA表达,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转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氧基雌二醇 白血病 CEM细胞 AKT HTERT VEGF
下载PDF
miR-34b在白血病细胞株表达和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健欣 周雅虹 +3 位作者 官瑞婷 潘敬新 张学亚 钟金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35-1239,共5页
目的:探讨miR-34b在白血病细胞株表达和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例非血液系统疾病患儿作为对照组,收集对照组骨髓细胞标本,另选择HL-60和K562白血病细胞株,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对照组骨髓细胞、HL-60和K562细... 目的:探讨miR-34b在白血病细胞株表达和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例非血液系统疾病患儿作为对照组,收集对照组骨髓细胞标本,另选择HL-60和K562白血病细胞株,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对照组骨髓细胞、HL-60和K562细胞株的miR-34b相对表达量,并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各组miR-34b甲基化状态。用地西他滨处理HL-60和K562细胞株,用同样方法检测两种细胞株miR-34b相对表达量及甲基化状态。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Has-miR-34b转染至K562细胞株,根据转染是否成功分为未转染组、阴性对照组和Has-miR-34b转染组,记录各组培养后不同时间细胞的增殖情况,并计算增殖抑制率。结果:对照组miR-34b相对表达量为(5.23±0.75),HL-60相对表达量为(0.05±0.01),K562相对表达量为(0.04±0.01),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4.812,P=0.000)。HL-60细胞株和K562细胞株分别在启动子区CpG岛存在甲基化状态,10例非血液系统疾病患儿骨髓细胞无甲基化现象。经过地西他滨处理后HL-60和K562细胞株miR-34b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加地西他滨前后白血病细胞株启动子区CpG岛均存在甲基化,但是加药后甲基化明显减弱,提示地西他滨对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具有抑制作用。培养48、72、96和120 h后Has-miR-34b转染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4.8%、46.7%、33.6%和24.7%,细胞增殖率均显著低于未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细胞株miR-34b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使其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这也是miR-34b对细胞株增殖抑制作用降低的原因;miR-34b也有可能是一种抑癌基因参与调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细胞株 miR-34b CPG岛甲基化 细胞增殖
下载PDF
成骨不全Ⅰ型家系的基因检测和COL1A2基因新突变的致病性鉴定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荣 郭源平 +1 位作者 潘敬新 郭奕斌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47,共7页
为了揭示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Ⅰ型家系的分子遗传学发生机制,文章采用PCR-DNA直接测序法,对患儿COL1A1和COL1A2基因共103个外显子(E)进行突变检测。结果显示:患儿COL1A1基因未发现任何病理性突变,而在COL1A2基因E19内... 为了揭示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Ⅰ型家系的分子遗传学发生机制,文章采用PCR-DNA直接测序法,对患儿COL1A1和COL1A2基因共103个外显子(E)进行突变检测。结果显示:患儿COL1A1基因未发现任何病理性突变,而在COL1A2基因E19内发现一新的杂合错义突变(p.G316C),该突变来自其父,而其母正常,其他表型正常的6位亲属也均未发现该突变;通过DHPLC(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uid chromatography)筛检,发现患儿与其父均有异常双峰,而其母和所有正常对照均为正常单峰;通过ASA(Allele specific amplification)筛检,患儿与其父均有391 bp的特异扩增带,而其母和所有正常对照均未见特异扩增带;保守性分析结果显示,该突变位点所在甘氨酸在进化上具有高度保守性;SIFT和Poly Phen-2软件预测结果显示,新突变造成的结果是"有害的"和"很可能有害"。上述结果均说明COL1A2基因c.946G>T/p.G316C新突变是导致OI-Ⅰ型的致病性突变,是引起患儿发病的真正内因。患儿父母若再次孕育,可在孕早期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或孕前期进行PGD(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予以防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Ⅰ型 C0L1A2基因 新突变 致病性鉴定
下载PDF
胰岛素对人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庄伟煌 潘敬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269-273,共5页
胰岛素(INS)作为一种具有多项生物学效应的激素,除了经典的代谢调节作用外,还具有调控细胞增殖、分化,保证胚胎及未成年个体的生长发育等方面的作用。胰岛素在体外能刺激细胞的增殖及分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其在体内也是一种重要的生... 胰岛素(INS)作为一种具有多项生物学效应的激素,除了经典的代谢调节作用外,还具有调控细胞增殖、分化,保证胚胎及未成年个体的生长发育等方面的作用。胰岛素在体外能刺激细胞的增殖及分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其在体内也是一种重要的生长调节因子。胰岛素在细胞水平的作用是由胰岛素与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的结合所启动,但在较高的胰岛素浓度下也可以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受体途径而发挥作用,在不同细胞体系中可能会有所不同。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膜上广泛表达胰岛素受体(INS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1R)。最近,高胰岛素血症与肿瘤关系的研究屡见报告。本文就胰岛素促人白血病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胰岛素类似物潜在的应用前景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白血病细胞增殖 生长调节 胰岛素受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下载PDF
EB病毒感染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和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学亚 郭熙哲 +3 位作者 吴诗馨 钟金发 郭雅斐 潘敬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72-1078,共7页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伴随噬血细胞综合征和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骨髓细胞形态用骨髓涂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骨髓病理变化用骨髓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而淋巴结病理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对患者应用ABVD(...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伴随噬血细胞综合征和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骨髓细胞形态用骨髓涂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骨髓病理变化用骨髓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而淋巴结病理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对患者应用ABVD(表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新碱、达卡巴嗪)化学方案治疗。结果:患者发热合并全血细胞减少、铁蛋白和s CD25显著增高,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骨髓有噬血现象,EBV-DNA拷贝数增高,符合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经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按HLH-2004方案治疗,患者恢复体温正常,全血细胞、铁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均恢复正常;左下颌淋巴结肿大,活检病理诊断为经典例型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给予ABVD(表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新碱、达卡巴嗪)方案化疗1疗程,淋巴结肿大消退,EBV-DNA拷贝数下降。患者噬血细胞综合征得到有效控制,霍奇金淋巴瘤处于完全缓解。结论: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霍奇金淋巴瘤在临床少见,其长期预后仍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噬血细胞综合征 霍奇金淋巴瘤
原文传递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引起肝功能衰竭1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学亚 吴诗馨 +3 位作者 郭健欣 肖娓珠 郭熙哲 潘敬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8-668,共1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特殊类型,具有PML/RARα融合基因,通过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以及亚砷酸诱导凋亡等靶向治疗,可使APL患者的生存率大大改善。但在APL治疗过程中仍有部分患者因出现诱导分...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特殊类型,具有PML/RARα融合基因,通过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以及亚砷酸诱导凋亡等靶向治疗,可使APL患者的生存率大大改善。但在APL治疗过程中仍有部分患者因出现诱导分化综合征及脏器损害等并发症而死亡。本文将近期收治的1例在ATRA诱导分化过程中出现进行性肝功能衰竭的病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肝功能衰竭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