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功能及血尿酸和纤维蛋白原含量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潘明康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5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MPAR)及血尿酸 (UA)和纤维蛋白原 (FIB)含量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急诊入院ACS患者 2 6 8例 ,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 1 2 2例 (A组 )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MPAR)及血尿酸 (UA)和纤维蛋白原 (FIB)含量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急诊入院ACS患者 2 6 8例 ,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 1 2 2例 (A组 )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1 4 6例 (B组 ) ,B组再分为存活组 (B1组 ) 1 32例和死亡组 (B2组 ) 1 4例 ;同期正常对照组 2 82人 (C组 )。测定A、B两组入院后 2h的MPAR、UA、FIB和C反应蛋白 (CRP)含量并与C组比较 ,探讨其相互关系。结果 A、B组入院后 2hMPAR、UA、FIB和CRP含量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升高 (P <0 0 1 ) ;A、B组入院后 3周MPAR、FIB和CRP含量与入院后 2h比较均有显著性下降 (P <0 0 5 ) ,但UA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B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 (CK)峰值较A、C组均有显著性升高 (P <0 0 1 )。结论 ACS患者MPAR、UA和FIB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人 ,其含量高低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的病情、梗死面积及预后呈明显正相关 ;而充分的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可使MPAR和FIB含量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UA 入院 纤维蛋白原含量 FIB 血尿酸 预后 ACS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小板功能
下载PDF
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潘明康 冯红兵 肖萍 《广西医学》 CAS 2000年第6期1196-1198,共3页
目的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用国产尿激酶 (天普洛欣 )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时不同剂量特别是个体化大剂量给药的疗效及出血副作用 ,并探讨大于 3万 IU/ kg(最高 30 0万 IU)使用的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发病 12 h内个别 2 4h内的 16 2例... 目的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用国产尿激酶 (天普洛欣 )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时不同剂量特别是个体化大剂量给药的疗效及出血副作用 ,并探讨大于 3万 IU/ kg(最高 30 0万 IU)使用的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发病 12 h内个别 2 4h内的 16 2例患者随机分 3组 :A组即低剂量组 (5 0万 IU) 32例 ,B组即中剂量组 (15 0万 IU) 38例 ,C组即个体化大剂量组(>3万 IU/ kg,最大 30 0万 IU) 92例 ,在 30 m in内静脉给药。结果 :冠脉再通率为 :A组 37.5 % (12 / 32 ) ,B组 5 5 .3%(2 1/ 38) ,C组 81.5 % (75 / 92 ) ;住院病死率 :A组 12 .5 % (4 / 32 ) ,B组 10 .5 (4 / 38) ,C组 5 .4% (5 / 92 ) ;说明 C组疗效明显高于 A、 B两组 (P <0 .0 5 ) ,住院病死率 A组与 B组相似 ,C组低于 A和 B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出血并发症发生率 :A组 9.4% (3/ 32 ) ,B组 10 .5 % (4 / 38) ,C组 12 .0 % (11/ 92 ) ;三组间对比无差异 (P >0 .1) ,且三组均无危及生命部位的脑出血。结论 :个体化大剂量尿激酶对 AMI病人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能进一步提高疗效而出血并发症无明显增加 ,也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大剂量尿激酶 静脉溶栓治疗
下载PDF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长期临床观察
3
作者 潘明康 冯红兵 +1 位作者 吴燕群 潘朝锌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201-202,共2页
目的 :观察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2 6例冠心病患者 ,不作冠状动脉预扩张而直接置入支架 ,长期随访观察其远期效果。结果 :2 6例患者 30处病变均未行球囊预扩张 ,成功置入 30只支架 ,无并发症发生。随访 6~... 目的 :观察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2 6例冠心病患者 ,不作冠状动脉预扩张而直接置入支架 ,长期随访观察其远期效果。结果 :2 6例患者 30处病变均未行球囊预扩张 ,成功置入 30只支架 ,无并发症发生。随访 6~ 30个月 ,平均 (1 8.6± 8.2 )个月 ,4例有胸闷不适 ,冠脉造影复查此 4例 (6个支架 )有 3例 (3个支架 )再狭窄。结论 :在选择的冠心病人中 ,直接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是安全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 冠状动脉成形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直接及高压压迫支架近端植入冠脉内支架术治疗冠心病
4
作者 潘明康 冯红兵 +5 位作者 张凤秀 王宝蓉 齐矩田 吴燕群 潘朝锌 张桂勇 《柳州医学》 2002年第1期8-9,共2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术治疗冠心病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前瞻性地对31例冠心病(CHD)患者40支血管病变植入41个支架,其中直接植入支架7例,张开支架后给(16±3)个大气压(atm)高压压迫所有支架近端,观察支架植入临床成功...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术治疗冠心病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前瞻性地对31例冠心病(CHD)患者40支血管病变植入41个支架,其中直接植入支架7例,张开支架后给(16±3)个大气压(atm)高压压迫所有支架近端,观察支架植入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及远期(13±4个月)再狭窄率。结果:31例患者41个支架成功率100%;术前靶血管狭窄平均(88±12)%,术后(5±5)%(P<0.05)。术后所有患者心绞痛均消失。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脉搭桥(CABG)或死亡。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4)个月,有5例患者出现胸闷不适,其中1例术后3个月发生非Q波AMI,4例(6个支架)造影复查有2例(2个支架)再狭窄,再狭窄率为例数9.3%(3/31),支架数的7.3%(3/41);5例患者症状经药物控制完全消失。经活动平板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功能由NYHA分级Ⅱ~Ⅲ级提高到I~Ⅱ级。结论:直接及高压压迫支架近端植入冠脉内支架术对冠心病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且再狭窄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 冠心病 治疗 临床资料
下载PDF
心绞痛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及预后的影响
5
作者 潘明康 吴燕群 +1 位作者 潘朝锌 冯红兵 《现代医药卫生》 2004年第4期232-233,共2页
目的 :探讨心绞痛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36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 ,分析既往心绞痛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及左心室功能的关系 ,并进行12~48个月随访 ,了解其预后情况。结果 :236例中... 目的 :探讨心绞痛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36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 ,分析既往心绞痛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及左心室功能的关系 ,并进行12~48个月随访 ,了解其预后情况。结果 :236例中有心绞痛史168例 (A组 ) ,无心绞痛史68例 (B组 ) ,两组间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0 05) ;A组形成侧支循环的比率显著高于B组 (P<0 01) ;A组左室射血分数 (LVEF)显著高于B组 (P<0 05) ;随访12~48个月 ,A组死亡率低于B组(P<0 05)。结论 :既往心绞痛可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 ,对心功能有保护作用 ,并可减少死亡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心绞痛 预后 诊断
下载PDF
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新生血管超声造影特点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张凤秀 潘明康 +2 位作者 陈玲丽 赵君 梁虹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内新生血管超声造影(CEUS)特征性改变。方法:对临床经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或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诊断的冠心病患者111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5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 目的:探讨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内新生血管超声造影(CEUS)特征性改变。方法:对临床经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或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诊断的冠心病患者111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5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58例,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EUS检查,使用声学定量分析软件(Sono Liver)对图像进行分析,比较斑块达峰时间、最大峰值强度比、曲线下面积,分析斑块内新生血管与SA及UA的相关性,并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进行对比。结果:UA与SA患者CAS斑块内新生血管显像特征存在差异,UA患者CAS斑块内新生血管等级评分较SA患者中明显增高:UA组斑块内新生血管发生率明显高于SA组(P<0.05),UA组达峰时间更快、最大峰值强度比及曲线下面积更大,与SA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浓度UA组也较SA组升高(P<0.05);CAS斑块内新生血管等级评分与血清hs-CRP浓度水平呈正相关。结论:CEUS技术观察CAS斑块内新生血管等级评分,为临床对UA进行早期预测及干预,以及对UA预后的判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 超声造影 颈动脉粥样斑块 新生血管
下载PDF
心绞痛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微血管超声造影特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凤秀 潘明康 +3 位作者 赵君 陈玲丽 王有毅 勇强 《微循环学杂志》 2017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比较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内新生微血管超声造影(CEUS)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经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或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诊断的心绞痛患者111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n=53)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目的:比较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内新生微血管超声造影(CEUS)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经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或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诊断的心绞痛患者111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n=53)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n=58),平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EUS检查后,采用声学定量分析软件分析两组斑块数量、类型,斑块内新生微血管等级评分和Crous积分,以及斑块达峰时间、最大峰值强度比、曲线下面积,同时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统计学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差异。结果:UA组发现斑块187个,SA组176个,均以软斑块为主,两组不同类型斑块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斑块发生部位主要在颈动脉分叉处。UA组较SA组的软斑内新生微血管等级评分和Crous积分、最大峰值强度比升高,曲线下面积增大,达峰时间缩短;UA组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CAS斑块内新生血管等级评分等特征性改变,可为心绞痛的筛选类型鉴别及据此早期干预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颈动脉粥样斑块 超声造影 新生微血管
下载PDF
个体化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被引量:7
8
作者 邱建平 李芝峰 +2 位作者 潘明康 田燕萍 肖苹 《铁道医学》 1998年第5期312-313,共2页
尿激酶快速静脉滴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已被公认。1993年7月~1998年4月本院在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在病例选择、尿激酶剂量、个体化给药等方面有所创新,从而使更多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得... 尿激酶快速静脉滴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已被公认。1993年7月~1998年4月本院在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在病例选择、尿激酶剂量、个体化给药等方面有所创新,从而使更多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得到溶栓,使溶栓后冠脉再通率提高,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溶栓疗法 尿激酶 个体化
下载PDF
以科技进步促医院发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程少威 朱立健 潘明康 《华夏医学》 2002年第6期855-856,共2页
关键词 科学技术 医院管理
下载PDF
3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延迟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10
作者 潘朝锌 潘明康 +2 位作者 冯红兵 吴燕群 张凤秀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延迟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3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于发病后 2~ 4周行冠脉内支架术 ,常规服用肠溶阿斯匹林和抵克力得 ,支架术前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射血分数。观察住院和随访期间的临床事件和评价心...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延迟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3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于发病后 2~ 4周行冠脉内支架术 ,常规服用肠溶阿斯匹林和抵克力得 ,支架术前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射血分数。观察住院和随访期间的临床事件和评价心功能。结果  31例患者单支血管病变 12例 ( 38.71% ) ,2支血管病变 13例 ( 4 1.94% ) ,3支血管病变6例 ( 19.35 % )。缺血及梗死相关血管 ( 36支 )狭窄平均 92 .0 4± 6 .6 9。植入支架时最大球囊充盈压为 16± 2个大气压 ,支架术后平均残余狭窄 2± 2 ,与术前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t =2 7.5 6 ,P <0 .0 0 5 )。超声心电图提示术后射血分数0 .6 4± 0 .11%明显优于术前射血分数 0 .5 2± 0 .14 % ( t =3 .75 ,P <0 .0 1)。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延迟介入治疗安全 ,近期疗效好 ,心功能改善 ,可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延迟介入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冠脉介入诊疗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及处理
11
作者 冯红兵 潘明康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39-39,共1页
目的 探讨冠脉介入诊疗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 总结 3年多来进行的 2 48例次冠脉介入诊疗情况。结果 共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8例 ,其中开展介入初期共行 6 3例 ,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5例 ;发展介入诊疗术 ... 目的 探讨冠脉介入诊疗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 总结 3年多来进行的 2 48例次冠脉介入诊疗情况。结果 共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8例 ,其中开展介入初期共行 6 3例 ,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5例 ;发展介入诊疗术 185例 ,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3例。早期发生率为 7.94% ( 5 /6 3) ,发展时期为 1.6 2 % ( 3/185 ) ,明显低于早期发生率 ( χ2 =4.15 ,P <0 .0 5 )。疼痛和不恰当压迫为主要原因。结论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冠脉介入诊疗中较常见且后果严重的并发症 ,应予足够重视和积极处理 ,减轻病人疼痛和介入诊疗规范化的培训是预防此症发生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冠状血管造影术 血管成形术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35例急性心肌梗死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临床观察
12
作者 潘朝锌 潘明康 王宝蓉 《现代医药卫生》 2003年第2期144-145,共2页
目的 :评价国产重组链激酶(r -sk)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150万单位重组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35例中有27例达临床再通标准 ,占77 14 % ;8例未达再通标准 ,占22 86 % ;其中死亡2... 目的 :评价国产重组链激酶(r -sk)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150万单位重组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35例中有27例达临床再通标准 ,占77 14 % ;8例未达再通标准 ,占22 86 % ;其中死亡2例 ,占5 71 % ;7例出现低血压 ,血压70~80/50~60mmHg ,占20 % ;2例出现过敏反应占5 71 % ;牙龈出血1例占2 86 %。结论 :国产重组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安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重组链激酶 溶栓治疗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冠心病的支架治疗
13
作者 冯红兵 潘明康 《柳州医学》 2002年第1期42-45,共4页
关键词 冠心病 支架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 PTCA 手术
下载PDF
通过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分析不同运动及作息习惯对年轻胸闷患者的影响
14
作者 忻蔚然 管京京 潘明康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3年第5期339-34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及作息习惯对年轻胸闷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40岁以下、门诊以胸闷等不适为主诉前来就诊的患者共100例,其均否认基础病史,初筛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心肌酶学指标无特殊。按照运动及作息习惯,将他们分为规...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及作息习惯对年轻胸闷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40岁以下、门诊以胸闷等不适为主诉前来就诊的患者共100例,其均否认基础病史,初筛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心肌酶学指标无特殊。按照运动及作息习惯,将他们分为规律运动作息组(18例)、少动或熬夜组(35例)和少动并熬夜组(47例),分析各组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变化。按照诊室血压,将他们分为血压正常组(57例)和血压升高组(43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不同运动及作息习惯各组比较,BMI、心指数(cardiac index,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舒张早期充盈率(early diastolic filling ratio,EDFR)具有组间中等效度的统计学差异。②血压正常组与血压升高组比较,BMI、左心室做功指数(left cardiac work index,LCWi)具有组间高效度的统计学差异,SVRi具有组间中等效度的统计学差异;血压升高组相对于血压正常组更易出现BMI升高及血流动力学异常(P<0.01),其异常更易表现为高LCWi(P<0.01)、高SVRi(P=0.01),可出现高CI(P<0.05)、高EDFR(P<0.05)。结论不良运动及作息习惯人群相较于有运动习惯、作息规律的人群,出现肥胖、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比例更高,其异常主要表现为相对低排高阻的血流循环状态,前负荷增加。以胸闷为主诉的年轻患者中,近半数存在未察觉或未干预的高血压,血流动力学异常多表现为相对高左心室做功、正常或高外周血管阻力的血流循环状态,临床上须引起重视,及早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 年轻人 胸闷 生活习惯 慢性疲劳综合征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的不典型临床表现252例分析
15
作者 卢圣铁 潘明康 《蛇志》 1997年第2期41-41,共1页
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易被误诊或漏诊而延误治疗.本文对不典型AMI252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资料源于我们两院1986年1月至1997年1月住院诊断的AMI病人共608例.所有病例符合1978年WHO之诊断标准.将发病及住院期间有典型心前区疼痛... 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易被误诊或漏诊而延误治疗.本文对不典型AMI252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资料源于我们两院1986年1月至1997年1月住院诊断的AMI病人共608例.所有病例符合1978年WHO之诊断标准.将发病及住院期间有典型心前区疼痛症状者列为典型AMI,共356例,无典型心前区疼痛症状列为不典型AMI,共252例,其中25例AMI被误诊为颈椎病4例.肩周炎3例.牙周炎2例.急腹症10例;眩晕症6例,均为不典型AMI.2 结果2.1 年龄:典型组年龄32岁~76岁,平均58.5岁,非典型组年龄50岁~88岁.平均66.8,不典型组以老年人居多.2.2 住院距发病时间 典型组30min~7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临床表现 症状
下载PDF
冠状动脉肌桥1例
16
作者 潘明康 郭静萱 郭丽君 《铁道医学》 1996年第1期56-56,共1页
冠状动脉肌桥1例潘明康柳州铁路中心医院心内科545007郭静萱,郭丽君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100000冠状动脉肌桥又称心肌桥(MyocardialBridge,MB),MB可引起室颤、室速、心肌缺血及心梗,现报道一例... 冠状动脉肌桥1例潘明康柳州铁路中心医院心内科545007郭静萱,郭丽君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100000冠状动脉肌桥又称心肌桥(MyocardialBridge,MB),MB可引起室颤、室速、心肌缺血及心梗,现报道一例如下。患者男,59岁。用力后持续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肌桥 心肌桥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技术检测柿子表面农药种类鉴别
17
作者 潘明康 《科学技术创新》 2019年第4期5-6,共2页
以柿子为研究对象,研究一种能够准确分辨柿子表面农药种类的方法。以不含农药残留的柿子、含有嘧霉胺残留的柿子、含有哒螨灵残留的柿子和含有毒死蜱残留的柿子为实验对象,利用波段范围在400-1000nm的高光谱成像仪进行图像采集,对采集... 以柿子为研究对象,研究一种能够准确分辨柿子表面农药种类的方法。以不含农药残留的柿子、含有嘧霉胺残留的柿子、含有哒螨灵残留的柿子和含有毒死蜱残留的柿子为实验对象,利用波段范围在400-1000nm的高光谱成像仪进行图像采集,对采集图像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提取五个特征波长(610nm、650nm、700nm、800nm、940nm),利用基于核函数(RBF)的支持向量机(SVM)建立模型,其分类验证正确率为66.67%,训练集预测正确率为90.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子 农药残留 高光谱图像 特征波长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益气复脉注射液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PCI后hs-CRP、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杨健 潘明康 孙莹莹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1527-1529,共3页
目的探讨益气复脉注射液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于北京市中关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 目的探讨益气复脉注射液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于北京市中关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PCI后的78例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38)。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s-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中医症候积分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hs-CRP、心功能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7.50%和21.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PCI后患者应用益气复脉注射液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hs-CRP、心功能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复脉注射液 冠心病 心力衰竭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超敏C反应蛋白 心功能
下载PDF
胰激肽原酶治疗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忻蔚然 靳维华 潘明康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3077-3079,共3页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针剂与片剂治疗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方法 38例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胰激肽原酶针剂2 w,续以片剂10 w,两组疗程均为12 w,观察2组疗...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针剂与片剂治疗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方法 38例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胰激肽原酶针剂2 w,续以片剂10 w,两组疗程均为12 w,观察2组疗效及血肌酐(Scr)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MAU)有下降,4 w时下降更显著(近似P值为0.002)。治疗组中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亚组MAU无论4 w后还是12 w后均较研究前有显著下降(近似P值分别为0.008和0.015)。治疗组和对照组研究前后S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似P值为0.784)。结论胰激肽原酶对高血压患者的MAU控制有效,针剂相对于片剂疗效更显著,为巩固降MAU的疗效,有必要定期注射该药。胰激肽原酶对于GFR正常的患者,降MAU疗效更佳,佐证该药有助于高血压早期肾损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微量白蛋白尿 胰激肽原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