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骼肌量与血清25(OH)D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潘暂英 谢庆华 郑国良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7期46-48,共3页
目的分析绝经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骼肌量与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150例绝经妇女,根据其骨量情况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及骨质疏松组,各50例。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试剂,通过罗氏cobase免疫测定分析仪检... 目的分析绝经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骼肌量与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150例绝经妇女,根据其骨量情况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及骨质疏松组,各50例。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试剂,通过罗氏cobase免疫测定分析仪检测血清25(OH)水平。通过Discovery骨密度仪扫描检测部位,对图像进行自动分析,计算四肢肌肉指数,以此评价骨骼肌量。比较三组肌肉指数和血清25(OH)D水平,分析骨骼肌量与血清25(OH)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骨量正常组血清25(OH)D水平(53.32±10.85)ng/ml高于骨量减少组的(25.21±7.40)ng/ml和骨质疏松组的(13.09±5.9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减少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正常组肌肉指数(7.32±0.80)kg/m2高于骨量减少组的(5.65±0.85)kg/m2和骨质疏松组的(4.87±0.82)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减少组肌肉指数高于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骼肌量与血清25(OH)D水平呈正相关(r=0.456,P=0.005<0.05)。结论通过监测绝经妇女血清25(OH)D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骨骼肌量,可及时补充维生素D改善骨骼肌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妇女 骨质疏松症 血清25羟维生素D 骨骼肌量
下载PDF
唑来膦酸静脉注射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林玉芬 潘暂英 +5 位作者 卢仁辉 郑国良 翁文水 谢溶溶 郑银家 林华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6年第4期376-382,共7页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静脉注射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转换、骨密度、脊柱稳定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期1年。23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唑来膦酸治疗+核心...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静脉注射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转换、骨密度、脊柱稳定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期1年。23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唑来膦酸治疗+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用药前和用药1年后Ⅰ型前胶原N端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eptide,P1N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片段(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β-CTX)、骨钙素(osteocalcin,N-MID)等骨转换指标及腰椎、髋部骨密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站起测试(sit to standing performance,STS)、计时起走测试(timed"up&go",TUG)的变化,并观察治疗不良反应和随访依从性。结果治疗1年,2组各有113例和110例患者得到随访。两组VAS、STS、TUG、P1NP、N-MID、β-CTX治疗1年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分别为84.5%、19.7%、32.6%、46.3%、38.3%和37.4%,对照组分别为82.7%、9.7%、18.7%、39.5%、40.4%和4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STS、TUG治疗组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年,治疗组腰椎、髋部、股骨颈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提高,分别为3.0%、1.4%和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腰椎、髋部、股骨颈骨密度亦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提高,分别为2.8%、4.6%和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血磷治疗1年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唑来膦酸静脉注射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率,提高骨密度并且能够加强腰部稳定性功能,增加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转换指标 唑来膦酸 核心稳定性训练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25(OH)VitD水平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郑国良 潘暂英 +2 位作者 吴志扬 卢仁辉 林玉芬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9期1593-1595,共3页
目的: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25(OH)VitD水平与中医体质之间的相关性,从中医的角度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为防治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例就诊于我院康复科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测评,同时检测其血... 目的: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25(OH)VitD水平与中医体质之间的相关性,从中医的角度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为防治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例就诊于我院康复科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测评,同时检测其血清25(OH)VitD水平。统计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体质的维生素D水平高低,并χ^(2)检验统计各体质维生素D水平分布情况。结果:(1)中医体质调查结果显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偏颇体质中阳虚体质人数最多,其次为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2)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25(OH)VitD不足和缺乏的人群中阳虚质的人最多,其次为气虚质。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阳虚质占比最高。而阳虚质和气虚质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具有更低的25(OH)VitD水平。提示阳虚质、气虚质人群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上应该更重视VitD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中医体质 25(OH)VitD 阳虚质 气虚质
下载PDF
壮骨通痹丸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张昌攀 谢庆华 +1 位作者 王逸龙 潘暂英 《慢性病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462-1465,共4页
目的观察壮骨通痹丸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膝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且仅膝关节有不适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予口服碳酸钙片、骨化三醇胶丸,及在治疗第7天予静脉... 目的观察壮骨通痹丸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膝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且仅膝关节有不适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予口服碳酸钙片、骨化三醇胶丸,及在治疗第7天予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B组予口服碳酸钙片、骨化三醇胶丸及壮骨通痹丸;C组则在A组治疗基础上予口服壮骨通痹丸;三组治疗周期均为8周。分别观察比较三组病例治疗前、治疗结束时膝关节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y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结果治疗结束时三组病例膝关节VAS评分及WOMAC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且B组优于A组,C组优于A、B两组。治疗过程中A组有5例、C组有4例在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后出现发热、肌痛、流感样症状等,予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三组其余病例均未见明显相关不良反应。结论膝骨关节炎与骨质疏松存在相关性,壮骨通痹丸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且仅膝关节有不适症状的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佳,未增加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骨质疏松 壮骨通痹丸 唑来膦酸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康复治疗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潘暂英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16期13-14,17,共3页
目的:探究康复治疗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本院接收的9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和研究组的治疗方案分别... 目的:探究康复治疗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本院接收的9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和研究组的治疗方案分别为常规治疗、常规治疗联合康复治疗,就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治疗3个月的腰椎疼痛情况、腰椎间功能障碍情况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1个月和治疗3个月,研究组的疼痛评分(VAS)、腰椎间功能障碍评分(Oswestry)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实施康复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缓解其腰椎间功能障碍,并提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理 老年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成骨不全症1例报告
6
作者 卢仁辉 林玉芬 +1 位作者 郑国良 潘暂英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7年第12期76-76,78,共2页
目的:结合文献复习成骨不全症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确诊成骨不全症患者的临床和X线表现。结果:本组成骨不全症患者骨骼普遍性骨质疏松。结论:唑来膦酸治疗可显著抑制骨吸收,提高骨密度。
关键词 成骨不全症 唑来膦酸 报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