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柳树沟河沉积体系的发现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1
作者 潘树新 许多年 +5 位作者 唐勇 曲永强 王国栋 董雪梅 胡婷婷 马永平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36,共11页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与玛湖凹陷具有相似的构造、沉积及成藏背景。基于对沙湾凹陷岩相古地理格局及源-汇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在凹陷中央发育有一个来自西北方向的远源大型沉积体系,即柳树沟河水系,并围绕该水系对沙湾凹陷的沉积演化特征及...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与玛湖凹陷具有相似的构造、沉积及成藏背景。基于对沙湾凹陷岩相古地理格局及源-汇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在凹陷中央发育有一个来自西北方向的远源大型沉积体系,即柳树沟河水系,并围绕该水系对沙湾凹陷的沉积演化特征及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沙湾凹陷柳树沟河水系起源于扎伊尔山,流经中拐凸起后,在沙湾凹陷中央形成了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的曲流河点砂坝、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席状砂等储集体是油气规模勘探的有利目标。(2)柳树沟河水系自二叠纪到侏罗纪继承性发育,先后经历了二叠纪水进、三叠纪早期水退与中—晚期水进及侏罗纪湖盆水体震荡发育的过程,形成了中、下二叠统规模烃源岩,二叠系—上三叠统大型三角洲扇体、侏罗系多期河道叠置的储集体以及晚二叠世晚期—早三叠世晚期区域性盖层,构成了纵向上多套生-储-盖优势组合;多期构造运动形成的不整合面和断裂体系构建了沙湾凹陷油气运移、调整的有利输导体系。(3)柳树沟河水系的发现改变了沙湾凹陷没有大型远源水系、仅发育近源扇三角洲的传统认识;凹陷中央及斜坡低部位是寻找石油天然气规模储层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系统 三角洲扇体 多期河道叠置 凹陷中央 斜坡低部位 远源水系 二叠纪—侏罗纪 柳树沟河沉积体系 沙湾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侏罗系八道湾组滩砂的发现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国勇 许多年 +5 位作者 胡婷婷 潘树新 潘拓 王国栋 马永平 关新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共10页
滩砂是我国陆相盆地重要的储集类型之一。基于岩心测试、钻井、测井和三维地震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侏罗系八道湾组滩砂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了其分布规律、沉积模式和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沙湾凹陷八道湾组滩砂... 滩砂是我国陆相盆地重要的储集类型之一。基于岩心测试、钻井、测井和三维地震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侏罗系八道湾组滩砂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了其分布规律、沉积模式和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沙湾凹陷八道湾组滩砂由滩脊和滩槽构成,滩脊富砂,以砂砾岩、含砾砂岩和砂岩为主,发育块状层理、浪成交错层理和局部软沉积变形层理,垂向上呈多期滩脊叠加特征;滩槽贫砂,以薄层粉砂岩沉积为主,垂向上呈反粒序特征;单期滩脊一般由3个沉积序列构成,各序列的粒度概率曲线均呈三段式。(2)研究区滩脊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强振幅透镜状的反射特征,地层切片显示滩脊沿湖岸线成排成带分布,规模大。滩砂分布于西环带两大三角洲扇体间的凹进区,沿湖岸线呈条带状展布,滩脊和滩槽相间分布,单个滩脊面积较小,但数量多,最多可达12道,成群成带出现,滩脊砂体群面积可达145 km^(2)。(3)研究区八道湾组底部脊槽状滩砂勘探开发潜力大,砂体厚度大、物性好、分布面积广,滩槽可作为侧向遮挡层,可形成较好储层和圈闭,二叠系风城组碱湖优质烃源岩提供油气来源,不整合面和断裂为有利油气输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砂 滩脊 滩槽 三角洲前缘砂体 沉积模式 八道湾组 侏罗系 沙湾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大型坳陷湖盆异重流成因的水道-湖底扇系统--以松辽盆地白垩系嫩江组一段为例 被引量:38
3
作者 潘树新 刘化清 +4 位作者 ZAVALA Carlos 刘彩燕 梁苏娟 张庆石 白忠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60-870,共11页
以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地区白垩系嫩江组一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地震沉积学、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等分析,发现异重流成因的大型水道—湖底扇系统,对大型坳陷湖盆深水区分布的异重流及其形成的异重岩进行研究,构建了陆相湖盆异重流成因的水道... 以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地区白垩系嫩江组一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地震沉积学、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等分析,发现异重流成因的大型水道—湖底扇系统,对大型坳陷湖盆深水区分布的异重流及其形成的异重岩进行研究,构建了陆相湖盆异重流成因的水道—湖底扇沉积模式。研究表明,异重流发源于盆地边缘,经北部三角洲后在深水区形成完整的水道—湖底扇系统。自北向南依次发育顺直水道和弯曲水道,直线延伸距离超过80 km,宽度100~900 m;水道末端发育湖底扇,最大面积可达20 km^2。该系统主要以细粒沉积为主,发育块状砂岩和流水成因的沉积构造,内部发育侵蚀接触面,富含陆源有机质碎屑,具底床载荷和悬浮载荷兼有的形成机制。异重岩沉积序列表现为向上变粗和向上变细的旋回成对出现,反映洪水逐渐增强随后又减弱的动力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白垩系 嫩江组一段 浊流 浊积岩 异重流 异重岩 沉积特征 水道—湖底扇系统
下载PDF
坳陷湖盆沿岸坝沉积特征、分布规律及成藏机制——以松辽盆地南部青山口组为例 被引量:20
4
作者 潘树新 王建功 +4 位作者 刘彩燕 赵志魁 赵占银 王立武 梁苏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70-78,共9页
基于岩心、测井、分析化验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松辽盆地南部青山口组沿岸坝的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沿岸坝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沉积构造以浪成交错层理、平行层理、透镜状层理等浅水构造为主,且沉积相序主要为反... 基于岩心、测井、分析化验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松辽盆地南部青山口组沿岸坝的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沿岸坝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沉积构造以浪成交错层理、平行层理、透镜状层理等浅水构造为主,且沉积相序主要为反序、复合相序;粒度概率曲线以两段式为主。沿岸坝由于受到湖流和湖浪作用的改造,坝体外缘形成形态各异的斜坝和直坝沉积。时间上沿岸坝主要发育于青一段和青二段中短期旋回的下降期;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各三角洲之间的湖湾区,坝体分布明显受到坡折带和湖岸线迁移的控制,西部陡坡带的坝体具有砂岩厚、相带窄的特点,南部缓坡带的坝体具有砂岩薄并呈多排展布的特点。沿岸坝是坳陷湖盆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容易形成多种类型的原生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沿岸坝 沉积 分布规律 青山口组 坳陷湖盆 松辽盆地
下载PDF
论油气运移的“高速公路”及源外找油思想 被引量:23
5
作者 潘树新 卫平生 +5 位作者 袁剑英 王天奇 赵志魁 赵占银 王立贤 雷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99-604,共6页
源控论认为,有效烃源岩的展布范围或者生油凹陷的展布范围控制了油气的平面分布,油气主要分布在距离主力生油洼陷20~30km的范围内。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大部分地区超出有效烃源岩的展布范围,但在西坡发现了富拉尔基油田、平洋油气田、图... 源控论认为,有效烃源岩的展布范围或者生油凹陷的展布范围控制了油气的平面分布,油气主要分布在距离主力生油洼陷20~30km的范围内。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大部分地区超出有效烃源岩的展布范围,但在西坡发现了富拉尔基油田、平洋油气田、图牧吉油砂矿和套保油田等油区。笔者在松南西斜坡发现一条大型"人字"形沟谷体系,该沟谷体系对白城水系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河道上的探井都有良好的油气显示,套保和图牧吉油田(距离主力生油凹陷达120km)的成因也与沟谷体系有关。嫩一、二段湖相泥岩形成的区域性盖层,沟谷体系的高孔—高渗储层以及单倾斜坡使得长岭凹陷生成的油气具备了向西部斜坡长距离运移的地质条件。因此,盆缘发育的"人字"形沟谷体系及其控制的河道沉积是油气长距离运移的"高速公路",只要存在圈闭条件,沿着"高速公路"就可以实现"源外"找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控论 盆缘沟谷体系 油气运移的高速公路 源外找油 松辽盆地
下载PDF
陆相湖盆块体搬运体的沉积特征、识别标志与形成机制 被引量:37
6
作者 潘树新 郑荣才 +3 位作者 卫平生 王天奇 陈彬滔 梁苏娟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2期9-18,25,共11页
块体搬运体已经成为大陆边缘重力流勘探的新领域。与大陆边缘相比,陆相湖盆是否存在大规模的块体搬运体及其沉积特征、识别标志、形成机制、分布规模、外部形态及与浊积岩的差异性都是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利用松辽和二连等坳陷或断陷... 块体搬运体已经成为大陆边缘重力流勘探的新领域。与大陆边缘相比,陆相湖盆是否存在大规模的块体搬运体及其沉积特征、识别标志、形成机制、分布规模、外部形态及与浊积岩的差异性都是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利用松辽和二连等坳陷或断陷盆地的地震及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陆相湖盆的重力流可以分为块体搬运体和浊积岩,二者在沉积特征、流体浓度、流态、流变学特征及地震响应特征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块体搬运体以层流为主,具有固体和宾汉流体的特征,常见弹性、脆性及塑性形变,除常见块状砂岩外,还发育大量包卷层理、滑塌变形构造、布丁构造及微断裂等同沉积或软沉积变形构造,同时也可见到泥岩漂砾等;浊积岩以紊流为主,具有牛顿流体的特征,发育递变层理。厚层块体搬运体在地震上具有透明和乱岗状的弱反射特征,而薄层块体搬运体具有眼球形的强反射结构。块体流不仅具有重力流的粒度分布特征,同时还具有牵引流的粒度分布特征。与浊积岩相比,块体搬运体在陆相湖盆的分布更为广泛,不仅层数多,而且单层厚度大,具有更好的储集性能,是中国陆相湖盆重力流勘探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搬运体 重力流 砂质碎屑流 浊流 陆相湖盆
下载PDF
大型坳陷湖盆“洪水—河漫湖”沉积——以干旱背景下的松南泉四段为例 被引量:18
7
作者 潘树新 卫平生 +5 位作者 王天奇 王建功 梁苏娟 赵志魁 赵占银 黄世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52,共12页
本文建立了一种干旱背景下坳陷湖盆全新的沉积充填模式,即"洪水—河漫湖"沉积模式。在干旱背景下,物源区的河流主要表现为季节性的洪水,大多数河流都消失在荒漠中,河水主要以地表蒸发、植被生态消耗、地下渗流、河流终端湖以... 本文建立了一种干旱背景下坳陷湖盆全新的沉积充填模式,即"洪水—河漫湖"沉积模式。在干旱背景下,物源区的河流主要表现为季节性的洪水,大多数河流都消失在荒漠中,河水主要以地表蒸发、植被生态消耗、地下渗流、河流终端湖以及河漫湖等形式排泄,坳陷湖盆内并未形成统一大面积的汇水中心和湖相沉积。这种背景条件下,湖盆的沉积充填特征明显不同于经典的坳陷湖盆和浅水湖盆沉积。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沉积时期,松辽盆地具有气候干旱、地势平坦、生物单调贫乏等特征,盆地南部存在5大沉积体系及7条主要的水系。除在盆地西部古龙凹陷地区河流汇水形成小范围浅水湖泊外,在盆地南部主要为"洪水—河漫湖"的河流相沉积。坳陷湖盆"洪水—河漫湖"沉积具有以下特点:①全盆地没有统一的汇水中心,因而缺乏大面积分布的湖相和三角洲沉积;②河流表现为季节性的洪水,部分河流由于地形变缓,并未进入汇水中心,而是消失在荒漠中,河流相为盆地沉积充填的主要类型;③湖盆具有多物源、多漫湖、满盆含砂的沉积特点;④河漫湖与河流在空间分布上存在3种关系,即河流终止于河漫湖、河流穿过河漫湖、河流绕过河漫湖等。坳陷湖盆"洪水—河漫湖"是一种中—新生代陆相坳陷湖盆沉积充填的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 沉积模式 洪水—河漫湖
下载PDF
松辽盆地扶杨油层成藏动力探讨 被引量:16
8
作者 潘树新 王天琦 +4 位作者 田光荣 王建功 郭维华 马凤良 赵伟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2期126-132,共7页
系统研究了松辽盆地扶杨油层的成藏动力。扶杨油层具有幕式成藏的特点,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并非青一段异常高压,而是断裂的幕式活动及地震泵作用。油柱高度与超压并不具有相关性,扶杨油层幕式成藏几乎总是与区域性的构造运动和断裂活动... 系统研究了松辽盆地扶杨油层的成藏动力。扶杨油层具有幕式成藏的特点,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并非青一段异常高压,而是断裂的幕式活动及地震泵作用。油柱高度与超压并不具有相关性,扶杨油层幕式成藏几乎总是与区域性的构造运动和断裂活动相伴随。毛管压力和浮力作用对油气二次运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扶杨油层具有常规油气藏和深盆油气藏共存的特点。浮力和区域构造演化的有机匹配,使向环凹陷周边斜坡、鼻状构造、背斜等部位的油柱高度明显增加,且储量丰度明显升高;长春岭低超压区也可以成藏,这些均为浮力及油气侧向运移的结果。三肇、齐家—古龙、长岭等凹陷的轴部是深盆油气藏勘探的重点,古隆起及其斜坡部位和物性较好而超压较低的东北、东南隆起带是下一步的勘探方向。尤其重要的是,杨大城子油层的勘探主要应放在环凹陷周边斜坡、鼻状构造、背斜等部位,而非超压最大的凹陷轴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 幕式成藏 地震泵 二次运移 扶杨油层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榆树水系泉头组—嫩江组沉积相特征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13
9
作者 潘树新 郭维华 +6 位作者 马凤良 董丽红 张萍 刘小芳 于连忠 郑长龙 郑红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50,共4页
前人认为,松辽盆地白垩系发育6大物源及11条主要水系,但在东南隆起带又发现了一条来自榆树方向的水系并命名为榆树水系,该水系母岩为张广才岭加里东运动及印支运动期花岗岩。榆树水系从泉头组到嫩江组一直继承性发育,主要以河流和三角... 前人认为,松辽盆地白垩系发育6大物源及11条主要水系,但在东南隆起带又发现了一条来自榆树方向的水系并命名为榆树水系,该水系母岩为张广才岭加里东运动及印支运动期花岗岩。榆树水系从泉头组到嫩江组一直继承性发育,主要以河流和三角洲沉积为主。地质综合研究表明,榆树水系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油源主要为青一段、营城组及沙河子组暗色泥岩,扶杨油层是榆树水系中、浅层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目前该水系已经成为吉林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榆树水系 沉积相 生油层 勘探潜力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介形虫群集性死亡事件成因 被引量:10
10
作者 潘树新 梁苏娟 +7 位作者 史永苏 王天琦 王建功 曹学明 唐振兴 李本才 董丽红 刘晓芳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9-414,共6页
松辽盆地上白垩统青山口组发育含大量介形虫化石的介形虫层,介形虫层的单层厚约5~200cm。介形虫层具有低伽马、高电阻、低声波等测井响应特征。以测井资料识别介形虫层为基础,研究了介形虫层在平面上不同相带及其在纵向高频层序格架下... 松辽盆地上白垩统青山口组发育含大量介形虫化石的介形虫层,介形虫层的单层厚约5~200cm。介形虫层具有低伽马、高电阻、低声波等测井响应特征。以测井资料识别介形虫层为基础,研究了介形虫层在平面上不同相带及其在纵向高频层序格架下的分布规律,探讨了介形虫群集性死亡的原因。介形虫层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大庆、龙虎泡—红岗阶地、黑帝庙等环坳带,盆地东部相对不太发育,滨浅湖是介形虫生存的有利环境;纵向上主要分布在青一段上部及青二段。高频层序旋回控制了介形虫的繁殖与死亡,介形虫群集性死亡事件主要发生在基准面下降期间。介形虫的群集性死亡与湖泊面积扩大无关,更与海侵事件无关。基准面下降造成水体变浅、矿化度增高以及砂岩进入滨浅湖可能是导致介形虫群集性死亡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形虫 群集性死亡 青山口组 松辽盆地 海侵
下载PDF
地下水年龄与泉点映震能力的关系及其在地震预报中应用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0
11
作者 潘树新 高安泰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9-193,共5页
岩体中地下水的年龄对水化学异常类型有较大影响 .地下水年龄也是水 岩反应剧烈程度的一个间接标志 .年龄太小 ,反映地下水在岩体中贮留的时间短 ,不可能充分反映地壳内部地球化学环境的变化 ,从而可能降低其映震能力 ;反之 ,如果贮留... 岩体中地下水的年龄对水化学异常类型有较大影响 .地下水年龄也是水 岩反应剧烈程度的一个间接标志 .年龄太小 ,反映地下水在岩体中贮留的时间短 ,不可能充分反映地壳内部地球化学环境的变化 ,从而可能降低其映震能力 ;反之 ,如果贮留时间太长 ,地下水就不能及时地反映出地壳内部地球化学环境的变化 .年龄适中的地下水中的一些化学组分易于表现出完整的异常形态 ,而年龄太大或太小的地下水中的化学组分常表现出短临异常 .震后效应的持续时间可能与地下水的年龄也有一定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年龄 映震能力 异常特征 地震前兆 地震预报 水-岩反应
下载PDF
兰州地区环境污染对五泉山水化学动态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树新 陈兰庆 +1 位作者 钟心 高安泰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0-144,共5页
基于对 1 972~ 1 997年兰州五泉山水质变化情况的分析 ,研究了兰州地区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污染对该泉点水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环境因素对泉点的水化学动态可能造成很大的影响 ,在应用水文地球化学观测资料进行地震预报时 。
关键词 兰州地区 环境污染 水化动态
下载PDF
测汞用光纤传感器的初步研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树新 刘耀炜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49-154,共6页
利用原子吸收原理初步研制了一种测汞用光纤传感器,解决了光纤探头部分的技术难题。与传统的测汞仪器相比,该仪器的最大优点是可动的。文中介绍了仪器的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性能。实验表明,可以利用光纤传感技术来实现汞测量。
关键词 光纤传感器 汞测量 地震预报 地震前兆 光纤探头
下载PDF
光纤传感器在水文地球化学地震前兆观测中的应用及其前景 被引量:5
14
作者 潘树新 刘耀炜 《国际地震动态》 2001年第12期9-14,共6页
地震科学面临步入中年的考验 ,观测技术的革新和进步可能是地震科学焕发青春的途径之一。光纤传感器具有本质安全 ,电绝缘性好、便于连网、易于实现远程和在线测量等一系列优点。光纤传感器完全可以解决目前地震水文地球化学数字化观测... 地震科学面临步入中年的考验 ,观测技术的革新和进步可能是地震科学焕发青春的途径之一。光纤传感器具有本质安全 ,电绝缘性好、便于连网、易于实现远程和在线测量等一系列优点。光纤传感器完全可以解决目前地震水文地球化学数字化观测和活断层监测中的诸多不足 ,它能够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数据。光纤的应用 ,使得远程和地下深部测量成为可能 ,并且多个测项可以复用同一条光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器 地震预报 地震前兆观测 水文地球化学
下载PDF
关于松辽盆地南部扶余油层深盆油形成机理的初步探讨
15
作者 潘树新 郭娟娟 +5 位作者 雷明 巩固 邸俊 郑长龙 郑红军 史永苏 《西北油气勘探》 CSCD 2006年第4期11-15,共5页
深盆油气藏是形成于特殊地质条件下的非常规气藏,目前成为油气田勘探的新热点。深盆气藏具有源岩巨厚、储层致密、油气水倒置的现象。本文分析了松辽盆地扶余油层深盆油的形成机理及其分布规律,指出松辽盆地南部花敖泡地区、塔虎城地... 深盆油气藏是形成于特殊地质条件下的非常规气藏,目前成为油气田勘探的新热点。深盆气藏具有源岩巨厚、储层致密、油气水倒置的现象。本文分析了松辽盆地扶余油层深盆油的形成机理及其分布规律,指出松辽盆地南部花敖泡地区、塔虎城地区和乾东-孤店地区为深盆油勘探的最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盆油 扶余油层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挠曲坡折带特征与油气勘探——以松辽盆地南部为例 被引量:22
16
作者 王建功 卫平生 +2 位作者 郑浚茂 赵占银 潘树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29,37,共5页
根据中国东部伸展盆地的演化阶段、构造运动、断层发育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结合沉积体系和砂体的分布特征,将坡折带划分为断裂坡折带和挠曲坡折带,并对两者的成因、差异、勘探领域和方向进行了对比。论证了松辽盆地南部挠曲坡折... 根据中国东部伸展盆地的演化阶段、构造运动、断层发育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结合沉积体系和砂体的分布特征,将坡折带划分为断裂坡折带和挠曲坡折带,并对两者的成因、差异、勘探领域和方向进行了对比。论证了松辽盆地南部挠曲坡折带的成因、分布规模以及隐蔽性油气藏的储集层类型、盖层条件,指出了有利勘探领域和重点勘探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挠曲坡折带 断裂坡折带 生长断层 有利勘探区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上白垩统中部组合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被引量:26
17
作者 石兰亭 潘树新 +3 位作者 郭维华 王建功 王天奇 董丽红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5-242,共8页
系统总结了松辽盆地南部中部组合层序界面的岩心、测井、生物、地震等识别方法;统计了盆地短轴方向不同相带层序界面及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层序界面和短期旋回模式在不同相带的分布规律。中部组合青山口组和姚家组共划分... 系统总结了松辽盆地南部中部组合层序界面的岩心、测井、生物、地震等识别方法;统计了盆地短轴方向不同相带层序界面及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层序界面和短期旋回模式在不同相带的分布规律。中部组合青山口组和姚家组共划分为4个长期旋回和10个中期旋回。在层序地层序、沉积学原理的指导下,采用岩心、测井、地震三位一体,点、线、面紧密结合,以岩心、测井层序划分为基础,以地震技术为手段进行层序地层的立体拓展,建立层序地层格架,为下一步勘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层序界面识别 中部组合 松辽盆地南部
下载PDF
中国湖相沉积物重力流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被引量:33
18
作者 李相博 刘化清 +1 位作者 潘树新 王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4-921,共18页
深水重力流沉积领域是当前全球油气勘探与研究的热点,陆相盆地深水重力流沉积研究在我国已有50年历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浊流理论探索与发展阶段(1970—1980年)、浊流理论工业化应用阶段(1990—2000年)和砂质碎屑流研究阶段(2010... 深水重力流沉积领域是当前全球油气勘探与研究的热点,陆相盆地深水重力流沉积研究在我国已有50年历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浊流理论探索与发展阶段(1970—1980年)、浊流理论工业化应用阶段(1990—2000年)和砂质碎屑流研究阶段(2010年以后).近10年来,随着国际深水沉积理论的发展与我国油气勘探技术的进步,湖盆深水沉积研究工作进展迅速,涌现出了大量的新成果、新认识,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湖盆中央深水区至少存在浊流、异重流、砂质碎屑流及底流4种类型的重力流与牵引流沉积;2)湖盆中不同类型的流体在搬运与沉积过程中存在互相转化,形成混合事件层(Hybrid Event Bed);3)建立了湖相砂质碎屑流搬运—沉积过程的鉴别标志——"泥包砾"结构(Mud-coated intraclasts);4)地震沉积学理论与技术方法在湖相重力流内部沉积单元解剖、湖盆深水沉积模式建立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展望未来,为适应油气工业勘探开发需求,湖盆深水沉积研究发展趋势主要有5个方面:1)深水砂体成因类型划分、搬运—沉积过程及沉积模式的建立与完善;2)深水泥页岩(细粒沉积)成因机理、类型划分及其油气意义研究;3)深水沉积"源—汇"系统与地震响应及评价预测研究;4)深水沉积搬运—沉积过程实验模拟研究;5)新的深水沉积理论体系建立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重力流 深水沉积 研究历史 研究进展 陆相盆地
下载PDF
玛湖凹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20
19
作者 马永平 张献文 +5 位作者 朱卡 王国栋 潘树新 黄林军 张寒 关新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70,共14页
近年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上二叠统砂砾岩储集体中获得重大油气勘探突破。为研究玛湖凹陷上乌尔禾组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开展了岩相分析、偏光显微镜鉴定、物性分析及成岩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上乌尔禾组砂砾岩储层自下而上... 近年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上二叠统砂砾岩储集体中获得重大油气勘探突破。为研究玛湖凹陷上乌尔禾组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开展了岩相分析、偏光显微镜鉴定、物性分析及成岩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上乌尔禾组砂砾岩储层自下而上粒度逐渐变细,砾石含量逐渐减少,为典型湖侵退覆式沉积。②上乌尔禾组发育3类11种岩相类型,不同岩相在成岩作用改造下,岩石结构和储层性质差异明显,以牵引流及密度流形成的岩相具有较高的储层质量。③上乌尔禾组储层质量自下而上依次变好,沉积环境控制储层质量的宏观变化,泥杂基破坏孔隙的连通性,粒度的集中程度及发育范围控制优质储层的规模。溶蚀作用有效改善储层储集能力,平均孔隙度增量为3.2%。该研究成果对玛湖凹陷上乌尔禾组砂砾岩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 砂砾岩 沉积特征 上乌尔禾组 二叠系 玛湖凹陷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滩坝砂的发现及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21
20
作者 关新 潘树新 +5 位作者 曲永强 许多年 张寒 马永平 王国栋 陈雪珍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0-98,共9页
近期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ST1井上乌尔禾组获得重大突破,其具有典型的滩坝砂沉积特征,揭示其成藏地质特征与玛湖凹陷有显著差别。为了探索油气勘探新领域,落实滩坝砂平面分布及油气勘探潜力,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钻井、试油... 近期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ST1井上乌尔禾组获得重大突破,其具有典型的滩坝砂沉积特征,揭示其成藏地质特征与玛湖凹陷有显著差别。为了探索油气勘探新领域,落实滩坝砂平面分布及油气勘探潜力,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钻井、试油、测井、岩心等数据,同时利用属性提取、沿层切片等地震技术,精细刻画了沙湾凹陷上乌尔禾组滩坝砂平面展布特征,并探讨了其油气成藏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区目的层滩坝砂沉积特征明显,沿湖岸线成带状分布;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勘探潜力大。滩坝砂沉积相带的发现及落实,为沙湾地区滩坝砂油气藏勘探提供了地质模型参考,同时为准噶尔盆地玛湖大油田的拓展提供了新的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潜力 滩坝砂 上乌尔禾组 沙湾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