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脉内溶栓在STEMI患者PCI术后微循环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沈迪 潘港 龙胜春 《医药前沿》 2024年第3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冠脉内溶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岳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51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管高血... 目的:探讨冠脉内溶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岳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51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管高血栓负荷不同处理方式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内抽吸前给药组(n=138)和抽吸后给药组(n=113)。评估两组患者的校正TIMI帧计数(CTFC)、术后1h的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情况、心肌灌注显影分级(MBG)、术后TIMI血流分级情况。结果:抽吸后给药组CTFC低于抽吸前给药组,术后1h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高于抽吸前给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情况、心肌灌注显影分级(MBG)、术后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内溶栓可减轻STEMI患者PCI术后微循环障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内溶栓 微循环障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对比剂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潘港 王国立 +2 位作者 徐细平 龙胜春 张智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45-948,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使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影响。方法入选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拟行PCI术的患者106例,随机分成2组:20 mg阿托伐他汀组及40 mg阿托伐他汀组;入院24 h内完成常规化验检查、...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使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影响。方法入选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拟行PCI术的患者106例,随机分成2组:20 mg阿托伐他汀组及40 mg阿托伐他汀组;入院24 h内完成常规化验检查、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及肾脏血管超声检查,术后48 h复查肾功能。所有患者手术前当日清晨、术后2 h及术后48 h均留取约5 mL中段尿,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统一测定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结果 PCI术后,40 mg阿托伐他汀组与20 mg阿托伐他汀组比较,血清肌酐(77.44±23.14 mmol/L比94.24±36.14 mmol/L,P=0.014)降低,尿酸(313.05±110.84μmol/L比354.00±100.66μmol/L,P=0.060)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92.24±24.74比75.31±31.34,P=0.009)增高;PCI术后,40 mg阿托伐他汀组与20 mg阿托伐他汀组比较,2 h NGAL(33.13±20.44μg/L比50.67±46.95μg/L,P=0.013)、48 h NGAL(27.56±18.64μg/L比58.38±56.81μg/L,P=0.001)减低;应用对比剂后,20 mg阿托伐他汀组发生对比剂急性肾损伤11例,发生率为20.75%,而40 mg阿托伐他汀组发生对比剂急性肾损伤5例,发生率为9.43%,两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对比剂前3天,每天服用40 mg阿托伐他汀较每天服用20 mg阿托伐他汀更能减少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对比剂急性肾损伤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下载PDF
认知参照点与目标事体的关系解读
3
作者 潘港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9期128-130,共3页
以往对认知参照点的研究很多,大都以认知参照点理论对语言现象作出解释,但对认知参照点理论本身没有过多的探讨。本文以Langacher的认知参照点原则的理论本体作为讨论点,从同场域、同义域和异域间探讨认知参照点与目标事体的几个关系,... 以往对认知参照点的研究很多,大都以认知参照点理论对语言现象作出解释,但对认知参照点理论本身没有过多的探讨。本文以Langacher的认知参照点原则的理论本体作为讨论点,从同场域、同义域和异域间探讨认知参照点与目标事体的几个关系,拓展对认知参照点理论的认识,加强对此理论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参照点 目标事体 关系解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常规支架术和直接支架术后血清MMP-9、P-选择素浓度的变化
4
作者 马小峰 潘港 蔺雪峰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3期351-353,共3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P-选择素血清浓度的动态变化,比较常规支架术和直接支架术后MMP-9、P-选择素血清浓度变化的差异。方法选择冠状动脉A、B型病变患者行常规支架术和直接支架术各23例,比较两组间...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P-选择素血清浓度的动态变化,比较常规支架术和直接支架术后MMP-9、P-选择素血清浓度变化的差异。方法选择冠状动脉A、B型病变患者行常规支架术和直接支架术各23例,比较两组间在支架植入前,植入后即刻,术后4小时MMP-9、P-选择素血清浓度的差异。结果在支架植入前,常规支架组和直接支架组MMP-9、P-选择素血清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支架植入后即刻血清浓度开始升高,4 h升高明显,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由于常规支架术反复的球囊预扩张,内膜损伤重,术后炎症反应剧烈,且血小板激活更明显。因此,对一些合适病变,应首先考虑直接支架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金属蛋白酶类 P-选择素
下载PDF
文化适应视角下的中介语倾向性探讨
5
作者 潘港 陆国君 《科教导刊》 2016年第10Z期143-145,共3页
文化适应理论由Schumann提出,开拓了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新视角,丰富了二语习得理论,对外语学习所遵循的规律作了进一步解释。中介语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本文着重探讨中介语在文化适应导向下的倾向性问题以及对外语学习和教学... 文化适应理论由Schumann提出,开拓了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新视角,丰富了二语习得理论,对外语学习所遵循的规律作了进一步解释。中介语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本文着重探讨中介语在文化适应导向下的倾向性问题以及对外语学习和教学的几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适应 中介语 倾向性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压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向红菊 潘港 +1 位作者 王福军 杨宏辉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目的:观察钙拮抗剂类和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不伴高脂血症患者脉压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ISH不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和联合治疗组(硝苯地平+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收缩压(S... 目的:观察钙拮抗剂类和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不伴高脂血症患者脉压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ISH不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和联合治疗组(硝苯地平+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脉压(PP)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第4周时SBP、DBP均已达标,两者之间差别无显著性。治疗第8周时,联合治疗组的SBP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第8周、第12周时PP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下降无显著性(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同钙拮抗剂合用有益于控制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者的脉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硝苯地平 阿托代他汀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武新 潘港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1184-1185,共2页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充血性心衰患者36例,随机分为参麦注射液组、参附注射液组和对照组,3组均采用标准西医疗法治疗,2治疗组相应加用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结果参麦注射液...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充血性心衰患者36例,随机分为参麦注射液组、参附注射液组和对照组,3组均采用标准西医疗法治疗,2治疗组相应加用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结果参麦注射液组、参附注射液组总有效率及心功能各参数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2治疗组相比参麦注射液对心脏舒张功能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佐治充血性心衰可明显提高疗效,参麦注射液对心脏舒张功能改善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超声心动图 参麦注射液 参附注射液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徐福传说--围绕着传说的多重多样的传承主体 被引量:3
8
作者 逵志保 潘港 《文化遗产》 CSSCI 2012年第2期30-34,157,共5页
传说不论处在哪个时代都是随着岁月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的,即便是现在仍然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一直有想要改变它的人的存在。此处谈及的徐福传说就是依靠不同地域以及处在其中的人等多重多样的传承主体而得以在各自的地域... 传说不论处在哪个时代都是随着岁月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的,即便是现在仍然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一直有想要改变它的人的存在。此处谈及的徐福传说就是依靠不同地域以及处在其中的人等多重多样的传承主体而得以在各自的地域内不断被记录和传颂下来。当我们审视徐福传说这一涉及中日韩三国的传说时,我们就能够看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被保护下来的传说的多重多样的传承主体。他们的动向才是制造传说的过程。这不只是中国国内,日本和韩国也被卷入其中,反之亦如此。这正是徐福传说的特征。笔者认为正是因为获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才更有必要对传说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传说的研究不只是对遗产进行考古学和古代史性质的研究,从和传说生活在一起的人们的社会关系中进行考现学的研究也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徐福传说 多重多样的传承主体
下载PDF
小剂量合贝爽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武新 周南 潘港 《实用全科医学》 2007年第6期530-530,共1页
关键词 合贝爽 心绞痛 不稳定型
下载PDF
替罗非班不同给药方式对STEMI患者急诊PCI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潘港 徐细平 +6 位作者 冯小坚 龙胜春 赵建华 张煦斌 卢拥华 李正在 张智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不同给药方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STEMI行急诊PCI患者96例,随机分为A组27例、B组39例、C组30例。三组均行急诊PCI、血栓抽吸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A组替...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不同给药方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STEMI行急诊PCI患者96例,随机分为A组27例、B组39例、C组30例。三组均行急诊PCI、血栓抽吸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A组替罗非班静脉注射,B组替罗非班普通冠脉口注射,C组替罗非班改良冠脉注射。比较三组住院期间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校正TIMI帧数(CTFC)、心肌染色分级(MBG)、术后24h血肌钙蛋白I(c Tn I)峰值以及出院后1个月行心脏超声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记录住院及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C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CTFC、c Tn I低于A、B组(P均<0.05),MBG、LVEF、LVEDD高于A、B组(P均<0.05)。出院1个月后随访,三组均未出现新发心肌梗死及再次血运重建等MACE。结论替罗非班改良冠脉注射对STEMI患者急诊PCI效果优于传统的静脉注射及普通冠脉口注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 急诊PCI 给药途径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常规支架术和直接支架术后MMP-9的变化及意义
11
作者 杨猛 潘港 +1 位作者 孟凡强 曾维理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5年第10期1421-1423,共3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动态变化,比较常规支架术和直接支架术后MMP-9变化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选择常规支架术和直接支架术的患者各28例,比较在支架置入前,置入后即刻、置入后24 h,MMP-9两组...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动态变化,比较常规支架术和直接支架术后MMP-9变化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选择常规支架术和直接支架术的患者各28例,比较在支架置入前,置入后即刻、置入后24 h,MMP-9两组间的差异,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常规支架组和直接支架组在支架置入前MMP-9略高于正常,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支架置入后即刻开始升高,24 h升高明显,在24 h时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常规支架组总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5.0%,直接支架组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7.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且不良事件发生率的高低与出院时的MMP-9高低相一致。【结论】常规支架术由于反复的球囊预扩张,内膜损伤重,术后炎症反应剧烈,其远期并发症明显多于直接支架术,对一些合适病变,可以首选直接支架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治疗 支架 金属蛋白酶类/分析
下载PDF
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前后血小板活化状态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港 蒲晓群 +6 位作者 徐细平 郑昭芬 李传昶 陈晓彬 莫龙 邓金华 孟霜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63-664,共2页
目的观察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术前后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变化。方法选择成功进行ASD、VSD介入封堵术的患者32例(其中ASD16例、VSD1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4天抽静脉血并ELISA法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 目的观察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术前后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变化。方法选择成功进行ASD、VSD介入封堵术的患者32例(其中ASD16例、VSD1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4天抽静脉血并ELISA法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浓度。结果(1)ASD、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血浆GMP-140浓度明显升高(P<0.01),术后第4天血浆GMP-140浓度亦有所下降(P<0.05),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GMP-140浓度升高较ASD患者更明显(P<0.01);(2)ASD和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即刻GMP-140浓度均与手术时间成正相关。结论(1)ASD、VSD封堵术后均存在血小板活化状态,二者相比VSD封堵术后血小板活化更明显;(2)ASD和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即刻GMP-140浓度均与手术时间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 GMP-140
下载PDF
阿司匹林抑制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血小板聚集 被引量:2
13
作者 潘港 蒲晓群 +6 位作者 徐细平 郑昭芬 李传昶 陈晓彬 莫龙 邓金华 孟霜媛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观察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介入封堵术前后血小板聚集的变化并探讨封堵术后服用阿司匹林的合适剂量。方法选择成功进行ASD、VSD介入封堵术的患者各16例,按口服阿司匹林... 目的观察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介入封堵术前后血小板聚集的变化并探讨封堵术后服用阿司匹林的合适剂量。方法选择成功进行ASD、VSD介入封堵术的患者各16例,按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剂量随机分为3mg/kg组和5mg/kg组,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4日抽静脉血并测定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①ASD、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加(P<0.01),术后第4日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②术后口服阿司匹林3mg/kg组与5mg/kg两组患者介入封堵术后第4日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D或VSD封堵术后即刻血小板聚集明显增加,封堵术后第4日血小板聚集明显减弱,口服3mg/kg的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疗效类似5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术 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
下载PDF
施氮量和留茬高度对高丹草青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白春生 潘港 +3 位作者 刘英鑫 薛艳林 孙娟娟 玉柱 《现代畜牧兽医》 2020年第12期14-17,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施氮量和留茬高度对高丹草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设计施氮量为0、150、300和450 N kg/hm^2,留茬高度15 cm和60 cm,共8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调制的青贮饲料室温贮藏180 d后开... 试验旨在研究施氮量和留茬高度对高丹草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设计施氮量为0、150、300和450 N kg/hm^2,留茬高度15 cm和60 cm,共8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调制的青贮饲料室温贮藏180 d后开封检测青贮品质。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留茬高度显著影响高丹草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施氮量的增加有助于改善乳酸发酵;增加留茬高度则高丹草青贮饲料pH值和氨态氮含量升高,发酵品质有所下降,但所有处理均保持良好的发酵品质水平。施氮肥可提高高丹草青贮饲料的粗蛋白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留茬高度则提高了干物质、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均有助于提高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综合分析,高丹草青贮原料生产的氮肥施用量以150~300 N kg/hm^2为宜,留茬高度60cm能获得更高品质的青贮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丹草青贮 施氮量 留茬高度 发酵品质 营养成分
下载PDF
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5
作者 潘港 徐细平 +2 位作者 冯小坚 龙胜春 罗琼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联合应用DIVERCE血栓抽吸导管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急诊PCI治疗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联合应用DIVERCE血栓抽吸导管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急诊PCI治疗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30)患者给予DIVERCE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对照组(n=30)患者按常规方法完成PCI术。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手术前后的心肌梗死TIMI血流变化和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住院期间总MACE发生率(3.3%)低于对照组(13.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TIMIⅢ级比例与出院前LVEF值试验组略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间LVED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DIVERCE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导管 替罗非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急诊PCI治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潘港 徐细平 +3 位作者 冯小坚 龙胜春 罗琼 徐晓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第11期25-26,共2页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行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PCI)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确诊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有急诊PCI指征共60例患者入选,随机分为经桡动脉组32例(TRA组)、经股动脉组(TFA组)28例,观察两组...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行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PCI)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确诊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有急诊PCI指征共60例患者入选,随机分为经桡动脉组32例(TRA组)、经股动脉组(TFA组)28例,观察两组的成功率、操作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后随访3月,评估术侧桡动脉、股动脉搏动情况及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在处理病变血管支数、病变程度,以及在PCI术操作时间、疗效和成功率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术后TFA组出血等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TRA组(P<0.05)。术后三个月随访TRA组仅1例患者出现桡动脉搏动减弱,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及心功能无明显差异。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是安全和可行的,且有显著优点,可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血管成形术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心肌梗死
下载PDF
混合比例对苜蓿和高丹草混合青贮品质及CNCPS蛋白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佟明昊 潘港 +3 位作者 孙娟娟 薛艳林 玉柱 白春生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5-81,共7页
将紫花苜蓿与高丹草分别按100∶0(M1)、90∶10(M2)、80∶20(M3)、70∶30(M4)、60∶40(M5)共5个混合比例进行青贮,室温贮藏270d之后开封检测。结果表明:混合高丹草能显著降低混合青贮的pH值,M2处理的乳酸含量最高,M1处理的乙酸含量最高,M... 将紫花苜蓿与高丹草分别按100∶0(M1)、90∶10(M2)、80∶20(M3)、70∶30(M4)、60∶40(M5)共5个混合比例进行青贮,室温贮藏270d之后开封检测。结果表明:混合高丹草能显著降低混合青贮的pH值,M2处理的乳酸含量最高,M1处理的乙酸含量最高,M1处理的V-Score评分显著低于其他4个处理(P<0.05);随着高丹草比例的增加,混合青贮的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不断升高,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不断降低,非蛋白氮含量总体上不断降低,各处理快速降解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中速降解蛋白含量、结合蛋白含量逐渐升高;M1、M2处理的相对饲用价值显著高于M4、M5处理(P<0.05),M3处理与其他4个处理无显著差异。综合各指标表明,紫花苜蓿和高丹草混合青贮比例在90∶10、80∶20时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高丹草 混合青贮 青贮品质 CNCPS蛋白组分
下载PDF
抗血管紧张素Ⅱ_1受体和α_1肾上腺素受体抗体与高血压患者心脏重构的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正在 徐细平 +3 位作者 冯小坚 潘港 周子华 廖玉华 《西部医学》 2010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抗血管紧张素Ⅱ1受体(抗AT1受体)和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抗α1受体抗体)对高血压患者心脏重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55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清抗α1受体和抗AT1受体抗体检测并...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抗血管紧张素Ⅱ1受体(抗AT1受体)和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抗α1受体抗体)对高血压患者心脏重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55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清抗α1受体和抗AT1受体抗体检测并记录所有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比较不同滴度组血清抗体对心脏重构的影响。结果553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清抗α1-受体和抗AT1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3%(179/553),42.3%(234/553)。抗α1受体抗体1∶40(滴度)阳性组左心房扩大比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21);≥1∶80阳性组左心室扩大比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06)。抗AT1受体抗体1∶40阳性组右心房扩大比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1);≥1∶80阳性组左心室扩大比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04)。双抗阳性组左心室和右心房扩大比率明显高于双抗阴性组(P分别为0.006和0.044)。结论抗α1-受体和AT1受体抗体与高血压病患者心脏扩大有关,可能是导致高血压病患者心脏重构的重要因素之一,且两种抗体可能有相互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受体 肾上腺素能Α1 血管紧张素 自身抗体 心脏重构
下载PDF
通心络对急性心肌梗死保守治疗患者疗效观察
19
作者 潘港 徐伏良 +2 位作者 徐细平 冯小坚 胡志雄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6期957-957,959,共2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未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溶栓治疗后患者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ST段抬高未实施PCI或溶栓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20例)和同时加服用通心络胶囊的治疗组(20...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未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溶栓治疗后患者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ST段抬高未实施PCI或溶栓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20例)和同时加服用通心络胶囊的治疗组(20例)。于发病后一月内观察再发心绞痛、急性心血管事件、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变。结果:通心络组心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通心络组再发心绞痛及急性心血管事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通心络对急性心肌梗死保守治疗患者不仅减少心绞痛发作及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而且可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血管事件 左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缺血后适应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20
作者 潘港 徐细平 晏新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0年第36期177-179,共3页
在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心肌再灌注过程中常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临床表现为在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及梗死区血液灌流重建后一段时间内,有的病例发生血压骤降、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一系列病情恶化的现象。其发生机制主要与氧... 在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心肌再灌注过程中常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临床表现为在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及梗死区血液灌流重建后一段时间内,有的病例发生血压骤降、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一系列病情恶化的现象。其发生机制主要与氧自由基生成、钙超载和白细胞活化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适应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