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戴希文治疗糖尿病肾病临证经验 被引量:11
1
作者 潘满立 饶向荣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85-86,共2页
戴希文教授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肾内科和血透中心的创始人,50余年来长期从事肾脏病的医疗和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戴师采用自己独特的辨证用药方法,在延缓肾功能的进行性减退方面取得明显的疗效。笔者于2006年在中... 戴希文教授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肾内科和血透中心的创始人,50余年来长期从事肾脏病的医疗和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戴师采用自己独特的辨证用药方法,在延缓肾功能的进行性减退方面取得明显的疗效。笔者于2006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肾内科进修期间曾跟随戴师学习,现将戴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经验 戴希文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益气养阴活血祛湿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潘满立 王静飞 庞秀花 《北京中医药》 2014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祛湿法治疗气阴两虚、湿瘀互阻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控制饮食,糖尿病教育,合理运动,口服降血糖药或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糖肾汤,每...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祛湿法治疗气阴两虚、湿瘀互阻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控制饮食,糖尿病教育,合理运动,口服降血糖药或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糖肾汤,每日1剂。2组均以3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单项症状消失率,以及治疗前后患者血糖、血脂、肾功能、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及24 h尿蛋白定量(UPQ)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9.6%,对照组为68.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中医单项症状消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糖、血脂各指标以及肾功能、UAE、UPQ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肾功能、UAE、UPQ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祛湿法能有效改善气阴两虚、湿瘀互阻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症状,调节糖脂代谢,减少患者尿白蛋白的排出,改善肾功能,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早期 糖肾汤 益气养阴、活血祛湿法 中医药疗法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42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潘满立 任伯玮 赵雪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20期2383-2384,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8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9例,2组患者均予糖尿病饮食,适量运动,口服降血糖药或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根据血糖变化调整用药方案,使血糖保持良好水平,伴有高血脂症者...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8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9例,2组患者均予糖尿病饮食,适量运动,口服降血糖药或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根据血糖变化调整用药方案,使血糖保持良好水平,伴有高血脂症者加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阿司匹林100 mg每晚1次,同时予氯化钠液100 mL静点,前列地尔10μg入壶,每日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每天服用活血通脉中药,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每日1剂,分2次口服,15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但因病例数较少,确切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疗法 糖尿病 血管病变 活血化瘀
下载PDF
糖肾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潘满立 薛凤敏 《北京中医药》 2009年第4期289-290,共2页
目的观察糖肾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3例,均给予优质低蛋白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糖肾汤,每日1剂,早晚分服。两组均以3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 目的观察糖肾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3例,均给予优质低蛋白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糖肾汤,每日1剂,早晚分服。两组均以3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空腹血糖、血脂、血肌酐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68%,对照组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肾汤能够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排出,但因病例数较少,确切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糖尿病肾病 益气养阴、活血祛湿法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康复新液外洗治疗糖尿病外阴瘙痒160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潘满立 李清峰 任伯玮 《北京中医药》 2008年第12期959-959,共1页
糖尿病性外阴瘙痒是临床治疗非常棘手的糖尿病合并症之一,主要见于女性患者,表现为外阴及腹股沟、两腿内侧明显瘙痒,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康复新液外洗治疗糖尿病性外阴瘙痒16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糖尿病 外阴瘙痒 康复新液
下载PDF
周静媛诊治慢性肾衰竭经验 被引量:2
6
作者 潘满立 《北京中医药》 2015年第6期444-445,共2页
周静媛教授在慢性肾衰竭诊治过程中标本兼顾,认为"虚、瘀、毒"胶结难愈,即脾胃气虚、血瘀水停与湿毒胶结是慢性肾衰竭病情从轻到重的根本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主张"培补后天而滋养先天,用药轻灵而缓缓图治";治法治则以... 周静媛教授在慢性肾衰竭诊治过程中标本兼顾,认为"虚、瘀、毒"胶结难愈,即脾胃气虚、血瘀水停与湿毒胶结是慢性肾衰竭病情从轻到重的根本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主张"培补后天而滋养先天,用药轻灵而缓缓图治";治法治则以"补益脾肾之气为本,活血泄浊解毒为标,顾护胃气贯穿始终",临床可有效延缓肾衰竭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静媛 慢性肾衰竭 诊治经验 中医药疗法 老中医经验
原文传递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联合腺苷钴胺治疗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丽华 潘满立 +1 位作者 王丽 李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3期169-170,共2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作为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临床上症状常表现为肢端感觉异常、下肢沉重等,发病率高达15%~50%。有资料显示,DPN患者中有15%会表现出疼痛的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该病的发病机制与微血管...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作为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临床上症状常表现为肢端感觉异常、下肢沉重等,发病率高达15%~50%。有资料显示,DPN患者中有15%会表现出疼痛的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该病的发病机制与微血管病变、非酶糖基化等有密切的关系,单一的药物治疗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 腺苷钴胺 Ⅱ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李硕 潘秋 +2 位作者 彭彦平 李丽娟 潘满立 《北京中医药》 2017年第5期394-396,共3页
目的探索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中医量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制订DPN中医证候问卷,调查156例患者,所得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结果出现频率较高的中医症状条目依次为四肢麻木、刺... 目的探索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中医量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制订DPN中医证候问卷,调查156例患者,所得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结果出现频率较高的中医症状条目依次为四肢麻木、刺痛、皮肤瘙痒、脉涩、烧灼感、周身乏力、口干咽燥、气短懒言、舌底脉络曲张、视物模糊等;中医证型聚类分布为脾气亏虚、瘀血阻络49例(31.4%);脾肾阳虚、瘀血阻络57例(36.5%);肝肾阴虚、瘀血阻络29例(18.6%);热瘀交阻21例(13.5%)。结论 DPN患者中医证型以瘀血阻络为主,分为脾气亏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热瘀交阻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中医证型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从“阴火”论治老年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被引量:8
9
作者 潘秋 李硕 潘满立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12-113,共2页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iabetic neurogenic bladder,DNB)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因逼尿肌与尿道内外括约肌功能的异常,造成尿失禁、尿潴留、残余尿增加等,终因顽固性的尿道“梗阻-感染-梗阻”恶性循环而出现肾功能衰竭.研究显示,DNB...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iabetic neurogenic bladder,DNB)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因逼尿肌与尿道内外括约肌功能的异常,造成尿失禁、尿潴留、残余尿增加等,终因顽固性的尿道“梗阻-感染-梗阻”恶性循环而出现肾功能衰竭.研究显示,DNB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高达25%~8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阴火 滋肾通关汤
下载PDF
毫火针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0
作者 潘秋 李硕 +2 位作者 潘满立 王静飞 庞秀花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5-537,552,共4页
目的:观察毫火针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DP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毫火针,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治疗抑郁评分、疼痛评分、多伦多临床症状评分(T... 目的:观察毫火针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DP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毫火针,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治疗抑郁评分、疼痛评分、多伦多临床症状评分(TCS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疼痛评分、多伦多临床症状评分均降低。结论:毫火针治疗DPN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毫火针 贺氏三通法
下载PDF
移动医疗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门诊随访管理效果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任全艳 王静飞 +1 位作者 潘满立 马鸣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11期122-126,共5页
目的:评价移动医疗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门诊随访管理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诊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数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移动医疗管理模式进行随访管理,对照组给予相关糖尿病健康管理宣传资... 目的:评价移动医疗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门诊随访管理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诊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数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移动医疗管理模式进行随访管理,对照组给予相关糖尿病健康管理宣传资料及厨房秤的发放进行常规随访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管理前及管理6个月时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GH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采用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对患者管理前及管理6个月后的遵医嘱服药、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定期检测血糖管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两组FPG、2hPBG和GHb组内比较管理后较管理前均有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10.522,t=6.772,t=6.731;对照组:t=3.508,t=4.503,t=3.936;P<0.05);管理后两组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04、t=8.181、t=3.298;P<0.05)。两组管理后TC、TG、LDL-C较管理前均有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7.404,t=5.074,t=5.107;对照组:t=3.210,t=3.170,t=3.232;P<0.05);观察组管理后HDL-C较管理前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2,P<0.05)。管理后观察组TC、TG、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9,t=3.454,t=2.551,t=2.371;P<0.05)。两组遵医嘱服药、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定期检测血糖4项评分管理后较管理前明显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9.375,t=7.495,t=7.796,t=11.490;对照组:t=6.109,t=4.859,t=5.429,t=2.174;P<0.05);管理后观察组4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3,t=2.598,t=3.596,t=8.242;P<0.05)。结论:对糖尿病门诊患者实施移动医疗管理模式,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利于血糖及血脂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医疗 管理模式 2型糖尿病 门诊 随访 效果分析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失眠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2
作者 薛凤敏 潘满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0年第21期2629-2630,共2页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失眠症的疗效。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采用血府逐瘀汤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对照组42例服用地西泮5 mg每晚1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失眠症的疗效。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采用血府逐瘀汤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对照组42例服用地西泮5 mg每晚1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失眠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失眠 糖尿病
下载PDF
益气健脾通降汤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25例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丽娟 王静飞 +3 位作者 潘满立 潘秋 李硕 鲁培培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307-309,共3页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通降汤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DGP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1例,实验组给予益气健脾通降汤,对照组给予曲美布汀和甲钴胺,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胃半排空...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通降汤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DGP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1例,实验组给予益气健脾通降汤,对照组给予曲美布汀和甲钴胺,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胃半排空时间(gastric half emptying time,T_(1/2))、延迟相时间(lag time,T_(lag))及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 A1c)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脘腹胀满、胃脘疼痛、纳呆食少、嗳气、恶心呕吐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乏力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T_(1/2)、T_(lag)均较治疗前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实验组患者T_(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Hb A1c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健脾通降汤治疗DGP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健脾通降汤 糖尿病性胃轻瘫 疗效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型糖尿病泄泻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薛凤敏 潘满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0年第19期2386-2387,共2页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型糖尿病泄泻的疗效。方法将110例脾虚型糖尿病泄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3例,2组均口服维生素B110 mg、甲钴胺500μg,每日3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15 d为1个疗程,连续服药...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型糖尿病泄泻的疗效。方法将110例脾虚型糖尿病泄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3例,2组均口服维生素B110 mg、甲钴胺500μg,每日3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15 d为1个疗程,连续服药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型糖尿病泄泻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泄泻 脾虚 糖尿病
下载PDF
从“阴火”论治脾虚型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 被引量:10
15
作者 潘秋 李硕 +1 位作者 潘满立 王静飞 《吉林中医药》 2017年第10期979-982,共4页
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属于中医学"痒风"范畴,在临证中效法先贤李东垣,从"阴火"论治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推测其病机在于中焦脾气亏虚,阴火乘机上窜占其土位,火热郁表而发为瘙痒,从3个典型病例分别辨证论治,以补脾益气... 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属于中医学"痒风"范畴,在临证中效法先贤李东垣,从"阴火"论治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推测其病机在于中焦脾气亏虚,阴火乘机上窜占其土位,火热郁表而发为瘙痒,从3个典型病例分别辨证论治,以补脾益气、升阳散火为主要治法,临床收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 脾气亏虚 阴火
下载PDF
腹针治疗眩晕的体会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玉芹 潘满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0年第33期4307-4308,共2页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将70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予曲克芦丁注射液静点加腹针治疗)和对照组30例(予单纯曲克芦丁注射液静点)。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腹针...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将70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予曲克芦丁注射液静点加腹针治疗)和对照组30例(予单纯曲克芦丁注射液静点)。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腹针治疗眩晕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克芦丁注射液 腹针 眩晕
下载PDF
加味百合地黄汤联合耳针治疗2型糖尿病伴睡眠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丽娟 王京奇 潘满立 《北京中医药》 2019年第6期546-549,554,共5页
目的观察加味百合地黄汤联合耳针治疗2型糖尿病(T2DM)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加味百合地黄汤联合耳针治疗观察组和佐匹克隆片联合耳针治疗对照组,进行为期28 d的治疗和观察,比较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 目的观察加味百合地黄汤联合耳针治疗2型糖尿病(T2DM)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加味百合地黄汤联合耳针治疗观察组和佐匹克隆片联合耳针治疗对照组,进行为期28 d的治疗和观察,比较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中医症状积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糖化血清蛋白(GSP)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均得到改善(P<0.05);GSP和HAMA评分亦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在改善PSQI因子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烦燥易怒、口干咽燥、潮热盗汗中医症状积分及GSP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耳针治疗T2DM伴睡眠障碍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睡眠障碍 加味百合地黄汤 耳针
原文传递
皮下胰岛素抵抗的循证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潘秋 李硕 +2 位作者 潘满立 孙秀芹 王静飞 《循证医学》 CSCD 2016年第6期348-351,共4页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方法为1例对皮下注射胰岛素抵抗、静脉输注胰岛素敏感的1型糖尿病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方法根据临床问题检索ACP Journal Club、Cochrane图书馆、Pub Med和CNKI数据库,获取并评价相关系统评价、原始文献及其质量与适用性...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方法为1例对皮下注射胰岛素抵抗、静脉输注胰岛素敏感的1型糖尿病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方法根据临床问题检索ACP Journal Club、Cochrane图书馆、Pub Med和CNKI数据库,获取并评价相关系统评价、原始文献及其质量与适用性。结果共获得有关皮下胰岛素抵抗诊断的文献综述1篇,有关静脉输注胰岛素、腹膜植入胰岛素泵、肌内注射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类似物联合肝素、外用蛋白酶抑制剂、吸入胰岛素、胰岛细胞移植等治疗方法的原始文献15篇。所获证据表明:仅用皮下注射胰岛素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患者反复出现酮症,改变给药方式,采用上述治疗方案均可以降低血糖,提高临床疗效。有关胰岛素类似物是否奏效尚未见报道。结合客观证据、患者意愿、经济条件和医院技术条件,为患者实施了皮下注射胰岛素类似物联合口服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治疗方案,经过15个月随访,证实治疗取得成功。结论循证医学方法有助于皮下胰岛素抵抗的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降糖药物 皮下胰岛素抵抗 循证医学 胰岛素类似物
下载PDF
深入观察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玉芹 潘满立 《中国农村卫生》 2020年第10期3-3,39,共2页
目的对中医方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随机选择我社区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就诊的7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均39例,对照组予以甲钴胺+维生素B1进行治... 目的对中医方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随机选择我社区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就诊的7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均39例,对照组予以甲钴胺+维生素B1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胶囊和穴位按摩,两组连续治疗2个月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TCSS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血府逐瘀胶囊+穴位按摩干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改善神经症状,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血府逐瘀胶囊 穴位按摩 效果
下载PDF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玉芹 潘满立 《中国农村卫生》 2020年第8期3-4,共2页
目的分析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到2019年4月本社区站就诊的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有患者4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及缬沙坦胶囊治疗,治... 目的分析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到2019年4月本社区站就诊的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有患者4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及缬沙坦胶囊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中医单项症状消失率、及治疗前后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为6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单项症状消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下降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可以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压,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降压药 中药穴位贴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