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创新功能与操作要求 |
潘绍龙
蔡晓东
|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
2002 |
13
|
|
2
|
论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脉相承 |
潘绍龙
王伟娜
刘真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
2007 |
6
|
|
3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
潘绍龙
李洵
司凤德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3
|
|
4
|
学科带头人的素质、培养价值及机制 |
潘绍龙
杨明
李国亮
|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
2004 |
4
|
|
5
|
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
潘绍龙
黄承贵
孟凡忍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
2
|
|
6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规律探析 |
潘绍龙
王伟娜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7
|
试论构建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辩证统一性 |
潘绍龙
潘巍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7 |
1
|
|
8
|
论构建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辩证统一性 |
潘绍龙
吴增炎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
2007 |
2
|
|
9
|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哲学观 |
潘绍龙
汪光皎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0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探究 |
潘绍龙
汪光皎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
2005 |
1
|
|
11
|
哲学创新与社会发展 |
潘绍龙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
2001 |
1
|
|
12
|
邓小平理论与哲学应用 |
潘绍龙
张亚斌
杨毅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
1998 |
0 |
|
13
|
“求同存异”——周恩来精神风范的哲学底蕴 |
潘绍龙
蒋鸿芳
张亚斌
|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14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邓小平理论的逻辑支点 |
潘绍龙
张亚斌
|
《求实》
CSSCI
|
1998 |
0 |
|
15
|
邓小平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特色初探 |
潘绍龙
蒋鸿芳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16
|
三个代表"是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学习江泽民同志十六大报告的几点理论思考 |
潘绍龙
李国亮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17
|
解放思想的“宣言书”——重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潘绍龙
蔡晓东
梅伟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
2008 |
0 |
|
18
|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哲学观 |
潘绍龙
姜群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19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 |
潘绍龙
余荠
|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20
|
论求真务实的哲学理念 |
潘绍龙
汪光皎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