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6所高校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影响因素与体质调查研究
1
作者 莫思羽 赵惠芳 +6 位作者 蒋晶 阮敏敏 熊坚 潘美欣 赵思婷 韩潼垚 赵彩娇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20期84-89,共6页
目的:调查分析广西6所高校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影响因素和中医体质类型。方法:对广西6所高校的女大学生发放网络问卷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资料、月经情况、痛经情况、痛经缓解措施、痛经影响因素及中医体质类型。结果:共收到734... 目的:调查分析广西6所高校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影响因素和中医体质类型。方法:对广西6所高校的女大学生发放网络问卷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资料、月经情况、痛经情况、痛经缓解措施、痛经影响因素及中医体质类型。结果:共收到734份调查问卷,剔除71份不符条件的问卷,得到有效问卷663份。调查人群中原发性痛经394人,占59.4%。痛经缓解措施选择上,大部分患者采用热敷腹部和服用止痛药。痛经患者与健康人群月经中血块量、情绪状况及饮食偏嗜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经患者与健康人群月经初潮年龄、月经周期是否规律、月经量、月经颜色、月经质地、睡眠情况及运动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广西6所高校女大学生痛经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月经中有少量和大量血块,情绪上多思、多虑、急躁易怒,饮食上喜食热食、热饮和喜爱冰品、冷饮。原发性痛经患者中,平和质、兼夹体质、气虚质、阳虚质占比较大;健康人群中,平和质、气虚质、兼夹体质占比较大。原发性痛经患者与健康人群兼夹体质、平和质与阳虚质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痛经发病与中医体质类型息息相关,兼夹体质和阳虚质者原发性痛经发病风险大于健康人群,平素保持心情愉悦、少食生冷饮品,并根据自身体质类型选择科学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防治痛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女大学生 高校 广西 影响因素 中医体质 调查问卷
原文传递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禽流感中医兽药规律研究
2
作者 韦雅婷 梁婉君 +4 位作者 李广铨 熊坚 潘美欣 黄小刚 奉建芳 《中国畜禽种业》 2023年第10期128-135,共8页
该文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现代文献,探究禽流感中医兽药的处方用药规律,为禽流感中兽药开发提供参考。以“中兽药”“鸡”“禽流感”等为检索词来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区间为... 该文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现代文献,探究禽流感中医兽药的处方用药规律,为禽流感中兽药开发提供参考。以“中兽药”“鸡”“禽流感”等为检索词来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区间为建库至2022年10月。应用EndNote X9进行文献筛选合并,建立治疗禽流感的中医兽药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技术研究用药规律。结果表明:248篇文献359味中药中,频次排前10的为金银花、黄芪、甘草、板蓝根、连翘、黄芩、大青叶、鱼腥草、柴胡和黄连;四气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序为寒、温、平、凉、热;五味为苦味、甘味、辛味、酸味、咸味;归经为肺、胃、心、脾和肝;功效统计归类前五位为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以及利水渗湿药。关联分析中发现,金银花-板蓝根二组合药物出现频次最高,但置信度最高为板蓝根-连翘-金银花三组合药物。聚类分析中,发现三组合中黄芪、金银花、甘草、鱼腥草、板蓝根组合出现频次最高,为133次。可见,中药治疗禽流感类疾病具有一定的规律,其治疗以清热类为主,以“板蓝根-连翘-金银花”为核心药组,佐以补虚类、解表类等,可为治疗禽流感中兽药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兽药 禽流感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中药 用药规律
下载PDF
耕地“非农化”的特征、成因及治理路径研究——以佛山N社区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苏嘉禧 邓艾丽 +3 位作者 许秀圆 陶梓浩 潘美欣 张馨之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2年第20期58-60,共3页
耕地保护与城乡融合发展是具有相互结合、紧密相关的契合关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是城乡融合发展中亟须解决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基于城乡融合发展视角,以佛山N社区为例,采用遥感判读、访谈调研等方法,分析该社区耕地“非农化”... 耕地保护与城乡融合发展是具有相互结合、紧密相关的契合关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是城乡融合发展中亟须解决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基于城乡融合发展视角,以佛山N社区为例,采用遥感判读、访谈调研等方法,分析该社区耕地“非农化”的典型特征,探讨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优化调控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佛山N社区耕地“非农化”现象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其类型分为住宅占用类、产业占用类、公共设施占用类、合法征地类、历史遗留类、低效闲置类、其他类;其耕地“非农化”的形成原因包括住房保障需求、经济利益动力、建房能力提高、政策制度影响等;应通过分区分类治理、强化土地产权制度保障、构建耕地保护预警机制、完善土地协调沟通平台、加强土地奖惩机制约束等措施遏制耕地“非农化”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非农化 治理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