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冷暖季放牧区划分的玉树州草畜平衡估算及变化分析
1
作者 夏兴生 马国秀 +3 位作者 车红岩 潘耀忠 黄永生 李宏达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007-1019,共13页
玉树州作为三江源高寒生态屏障区以牧为主农牧业结合发展的核心地区,草畜平衡不仅关系生态屏障安全,也对实现科学的畜牧业经济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研究以探究高寒生态屏障区天然草地的草畜平衡变化为目的,选择玉树州为研究... 玉树州作为三江源高寒生态屏障区以牧为主农牧业结合发展的核心地区,草畜平衡不仅关系生态屏障安全,也对实现科学的畜牧业经济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研究以探究高寒生态屏障区天然草地的草畜平衡变化为目的,选择玉树州为研究区,利用2014-2019年MOD13A1 NDVI产品数据和MOD17A3H NPP产品数据、统计数据、植被类型数据,在划分县域冷暖两季放牧区的基础上,以“木桶效应”确定了各县(市)天然草地的合理载畜量并对其草畜平衡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按照理论上的自然轮牧规律,参考固定面积比例和年内NDVI的时空分布规律划分的玉树州各县(市)冷季放牧区分布于较温暖的沟谷地区,暖季放牧区处于高寒区域,且冷季放牧区产草量大于暖季放牧区。2)年际间冷暖季放牧区干草产量均呈波动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均在3.00%以上且暖季放牧区年产草量增长率大于冷季放牧区。3)2014-2019年玉树州整体的草畜平衡状态由临界超载和超载波动转为平衡,但各县(市)草畜平衡状态存在差异,推测可能是因为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生态工程支持的空间范围差异引起的。本研究对进一步修订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建设方案,实施高寒生态屏障区生态和畜牧业经济的良性发展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轮牧 木桶效应 高寒草地 载畜量 生态屏障区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黑龙江大宗作物估产模型:以水稻、大豆、玉米为例
2
作者 杨子毅 朱秀芳 +2 位作者 代佳佳 姬忠林 潘耀忠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4年第9期3638-3645,共8页
建立黑龙江省的大宗作物的估产模型,对于及时掌握该省的农情有积极作用,同时可以为其他区域的估产建模提供方法参考。首先计算了趋势单产、农业气候指标、遥感类指标、种植波动指标。然后,针对3种作物(大豆、玉米、水稻)进行估产分区,... 建立黑龙江省的大宗作物的估产模型,对于及时掌握该省的农情有积极作用,同时可以为其他区域的估产建模提供方法参考。首先计算了趋势单产、农业气候指标、遥感类指标、种植波动指标。然后,针对3种作物(大豆、玉米、水稻)进行估产分区,在各分区内联合使用随机森林和留一法筛选建模变量。最后,统计基于留一法建立的所有模型的平均绝对相对精度(mean absolute relative precision,MARE)的最大值、最小值、均值和均方根误差,以此来反映最终建模的精度和稳定性。结果表明:针对大豆、水稻和玉米,黑龙江分别被分成了3、3和4个估产子区;变量筛选的结果显示趋势单产的重要性>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距平的重要性>积温距平的重要性>Z指数的重要性;除玉米1区以外,针对3种作物建立的模型的最终MARE均小于10%,且所有模型的MARE的方差均小于0.05%。所建模型能够准确预测不同农业气候状况下的作物单产,可以为精细化筛选变量进行估产建模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估产 随机森林 估产分区 留一法 大宗作物
下载PDF
未来土地利用情景下城市地表径流变化模拟预测研究
3
作者 杨可欣 毛树怀 +4 位作者 王锣洋 李瑶 王品 潘耀忠 胡潭高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6-76,共11页
【目的】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土地利用格局发生改变,建筑用地等不透水面比例增大,导致地表径流深度增加。因此,理解土地利用变化与地表径流的相互关系在城市防灾减灾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方法】以杭州市为例,利用CLUMondo模型,得到203... 【目的】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土地利用格局发生改变,建筑用地等不透水面比例增大,导致地表径流深度增加。因此,理解土地利用变化与地表径流的相互关系在城市防灾减灾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方法】以杭州市为例,利用CLUMondo模型,得到2030年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利用SCS模型模拟预测了未来地表径流深度信息,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径流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1)到2030年,耕地面积减少到2070.72 km^(2),共减少283.55 km^(2);建筑用地增加到1227.74 km^(2),共增加了528.19 km^(2),林地和草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2)在同等降水条件情景下,随着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研究区平均地表径流深度呈逐年增加趋势,但增幅存在差异。在研究区西部的林地地区地表径流增加不明显,在研究区东北部的中心城区,地表径流的范围与深度显著增加。其中杭州主城区径流深度增加最为明显。【结论】2005年到2030年杭州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中,耕地与建筑用地变化最为明显,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建筑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地表径流深度整体呈增加趋势,但在不同时段和区域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杭州主城区径流深度增加最为明显。2005—2030年间杭州降水径流变化的原因与杭州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转化特别是耕地向建筑用地的转化密切相关。研究成果可为优化城市土地利用政策、缓解洪涝灾害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表径流 CLUMondo模型 SCS模型 杭州 降水 城市灾害风险管理 长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DEM的中国陆地多年平均温度插值方法 被引量:63
4
作者 潘耀忠 龚道溢 +2 位作者 邓磊 李京 高静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6-374,共9页
以1961~2000年全国726个气象站点旬平均温度为基础数据,在分析了多年月平均温度和年平均温度的空间分布与经度、纬度、高度的内在关系后,提出了一种基于DEM和智能搜索距离的温度空间插值方法(SSI),并与反距离平方(IDS) 等传统方法进行... 以1961~2000年全国726个气象站点旬平均温度为基础数据,在分析了多年月平均温度和年平均温度的空间分布与经度、纬度、高度的内在关系后,提出了一种基于DEM和智能搜索距离的温度空间插值方法(SSI),并与反距离平方(IDS) 等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交叉验证结果表明:1) 传统的IDS方法最优结果的MAE范围是1.44 oC^1.63 oC,平均1.510C;而SSI温度插值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53 oC^0.92 oC,平均值0.69 oC,精度超过IDS等方法一倍以上。2) 随着距离的增大,站点间温度的相关性逐渐降低,会降低估算精度;小于一定的搜索半径,被估算点周围的相邻站点的数目逐渐减少,同样会降低插值的精度,因而对中国陆地部分温度插值而言,最优的空间插值搜索半径介于150~250 km之间。最后,结合DEM数据,生成了0.1o ×0.1o中国陆地区域多年月平均和年平均温度栅格图像数据集,该结果表明:利用SSI方法不仅可以生成高精度、高空间分辨率的网格温度结果,而且其插值结果能客观细致的反映温度随经度、纬度和高度梯度变化的地带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空间插值 DEM 智能方法 中国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综合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3
5
作者 潘耀忠 陈志军 +1 位作者 聂娟 王秀山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82-187,T001,共7页
利用遥感信息融合技术 ,对不同时相的TM和SPOT多源遥感数据进行融合 ,提出了一套基于变异特征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的监测方法———变异特征监测法。并以城镇居民点的动态变化监测为例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 :与其它方法比较 ,利用该... 利用遥感信息融合技术 ,对不同时相的TM和SPOT多源遥感数据进行融合 ,提出了一套基于变异特征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的监测方法———变异特征监测法。并以城镇居民点的动态变化监测为例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 :与其它方法比较 ,利用该方法进行监测可以获得更高的位置精度和面积精度 ,具有很好的时效性和可继承性 ,且不受传感器类型影响 ,宜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信息融合术 变异特征监测法 土地利用 多源数据 动态监测
下载PDF
深圳市南山区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潘耀忠 李晓兵 +5 位作者 史培军 延昊 王平 李积勋 胡静 邓图川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6-79,共4页
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分析研究环境管理与分析信息系统的设计、建立与应用.首先,根据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从用户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基本业务管理、环境评价分析模型和系统定义5个方面论述了环境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概念模型.其... 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分析研究环境管理与分析信息系统的设计、建立与应用.首先,根据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从用户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基本业务管理、环境评价分析模型和系统定义5个方面论述了环境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概念模型.其次,在Windows环境下,以FoxProw为主要支持工具,结合其它GIS软件,建立了全中文界面的深圳市南山区环境管理与分析信息系统.其中有数据库、业务管理、环评模型、统计分析、空间分析几个不同层次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市南山区 环境管理 数据库 信息系统
下载PDF
面向保险业的大面积自然灾害防灾核损信息系统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潘耀忠 史培军 +4 位作者 刘慧平 黄崇福 刘新立 周武光 延昊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依据区域自然灾害的组织体系,在Windows环境下,以MapInfo(GIS)软件为主要支持工具,结合FoxProw、VisualC++,提出了一整套保险防灾核损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概念化模型,并以湖南省为例,建立... 本文依据区域自然灾害的组织体系,在Windows环境下,以MapInfo(GIS)软件为主要支持工具,结合FoxProw、VisualC++,提出了一整套保险防灾核损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概念化模型,并以湖南省为例,建立了全中文界面、面向湖南保险业的大面积防灾核损信息系统。最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防灾 GIS 损失 核算
下载PDF
中国近40年旱灾时空格局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潘耀忠 龚道溢 王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38-142,共5页
基于中国省级报刊自然灾害数据库,借助GLS技术,分析了中国近40a旱灾时空格局特征.发现:中国旱灾区域分异规律首先是东西分异,其次才是南北分异,空间格局呈现“两带一面”的特征;旱灾比重的变化明显分为3个阶段,即194... 基于中国省级报刊自然灾害数据库,借助GLS技术,分析了中国近40a旱灾时空格局特征.发现:中国旱灾区域分异规律首先是东西分异,其次才是南北分异,空间格局呈现“两带一面”的特征;旱灾比重的变化明显分为3个阶段,即1949~1965年、1966~1981年、1982~1990年,而在1965年左右的变化具有突变的性质;季风的不稳定性极易可能导致旱灾持续时间突破tmin而形成重大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旱灾 时空格局 GIS
下载PDF
区域自然灾害系统基本单元研究—Ⅰ:理论部分 被引量:39
9
作者 潘耀忠 史培军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1-9,共9页
本文在区域自然灾害系统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组成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的最小空间单位——区域自然灾害系统基本单元的概念体系,解决了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研究中的最小空间均质单位问题。进而提出了应用GIS技术划分不同空间尺度下基本单元、... 本文在区域自然灾害系统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组成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的最小空间单位——区域自然灾害系统基本单元的概念体系,解决了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研究中的最小空间均质单位问题。进而提出了应用GIS技术划分不同空间尺度下基本单元、提取与基本单元相匹配的不同类型的属性数据的方法,使不同来源的数据在基本单元中得到统一的表达,解决了区域自然灾害研究中以自然单元为基础的数据与以行政单元数据相匹配的问题,为区域自然灾害研究向定量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自然灾害 GIS 基本单元 自然灾害
下载PDF
区域自然灾害系统基本单元研究-Ⅱ:应用部分——湖南省综合农业灾情区域分异规律 被引量:15
10
作者 潘耀忠 史培军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文应用灾害系统基本单元理论,以湖南省农业自然灾害为例,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将湖南省农业自然灾害系统划分为32524个基本单元。进而,以民政部1978~1993年农业灾情统计数据为标准,通过多因子逐步回归的方法,建... 本文应用灾害系统基本单元理论,以湖南省农业自然灾害为例,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将湖南省农业自然灾害系统划分为32524个基本单元。进而,以民政部1978~1993年农业灾情统计数据为标准,通过多因子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反映湖南省多年平均状况的五种主要农业灾害灾情模型。最后,以灾害基本单元为最小空间分异单位,对综合农业灾情分异规律进行了探讨,并首次提出了基于自然单元的湖南省综合农业灾情的分异规律首先是受地势控制的东西分异的主要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农业 基本单元 区域分异规律 水灾 GIS
下载PDF
近50年来中国沙尘暴空间分异格局及季相分布——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潘耀忠 范一大 +1 位作者 史培军 顾晓鹤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共8页
采用全国396个站点的沙尘暴观测资料,结合1:100万中国数字高程图和1:100万中国沙漠分布图,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重建了1951~2000年中国沙尘暴的空间分异格局,并对沙尘暴灾害发生时间的月相、季相的多年平均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采用全国396个站点的沙尘暴观测资料,结合1:100万中国数字高程图和1:100万中国沙漠分布图,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重建了1951~2000年中国沙尘暴的空间分异格局,并对沙尘暴灾害发生时间的月相、季相的多年平均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全国沙尘暴空间格局总体呈西南—东北分异,我国沙尘暴的空间和强度变化分布呈现明显的周期变化规律。根据全国各省受影响的程度来看,重点区域在西北,并相对集中分布在新疆南部、西藏北部、青海中西部、内蒙中西部、甘肃、宁夏、陕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及河南部分地区。灾害发生的最大、最小年份和多年平均状况的影响界线分布基本一致,只是影响程度不同。从灾害发生时间的月相和季相过程看,可以分成3种类型和两个过渡带,重度区域从11月一直延续到次年6~7月,时间跨度很长,并与中国沙源地空间分布格局密切相关;其它受影响的区域主要发生在3~5月,且程度较轻。最后指出了在定性到定量的沙尘暴研究中,除了需要对沙尘暴的天气特征进行定量研究外,应该对与沙尘暴有关的下垫面的参数及其时间变化规律进行定量的研究,从而提高沙尘暴的研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发生日数 空间格局
下载PDF
区域自然灾害系统基本单元研究(Ⅲ)──湖南省农业自然灾害灾情综合区划 被引量:6
12
作者 潘耀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21-426,共6页
在区域自然灾害系统基本单元概念体系的指导下,以灾害系统基本单元为最小空间单位,选取对湖南省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水灾、旱灾、低温冷害、风雹灾及病虫害5种自然灾害,以民政部1978~1993年农业灾情统计数据为标准,并以综合农业灾... 在区域自然灾害系统基本单元概念体系的指导下,以灾害系统基本单元为最小空间单位,选取对湖南省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水灾、旱灾、低温冷害、风雹灾及病虫害5种自然灾害,以民政部1978~1993年农业灾情统计数据为标准,并以综合农业灾情强度(16年年平均状况)为指标,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自下而上”逐级综合,提出了湖南省农业自然灾害灾情综合区划方案,将全省划分为东西分异的3个一级区及18个二级亚区.通过检验,分区方案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区划 自然灾害 基本单元 地理信息系统 农业
下载PDF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环渤海地区城市化过程 被引量:94
13
作者 何春阳 李景刚 +5 位作者 陈晋 史培军 潘耀忠 李京 卓莉 一之瀬俊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9-417,共9页
利用1992年、1996年和1998年的三期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提取了区域尺度的环渤海地区20世纪90年代的城市群空间信息,建立了城市群地区面状、线状和点状城市化空间模式,分析了环渤海城市群地区20世纪90年代的城市化过程。基本结论如下:... 利用1992年、1996年和1998年的三期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提取了区域尺度的环渤海地区20世纪90年代的城市群空间信息,建立了城市群地区面状、线状和点状城市化空间模式,分析了环渤海城市群地区20世纪90年代的城市化过程。基本结论如下:①20世纪90年代环渤海城市群地区城市斑块数量增长较快,城市化过程明显,但小斑块所占比重较大,城市斑块破碎度增加。同时,区域内城市重心基本维持在经度117.93o和纬度38.49o附近,整体上表现出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趋势。②20世纪90年代环渤海城市群地区城市化过程基本上可以从空间上概括为在中心城市和大城市周围的面状城市化过程、沿交通干线周围的线状城市化过程和广大区域内以新兴小城市或小城镇出现为特征的点状城市化过程三种基本过程。其中,面状城市化过程一直居于优势地位,但面状城市化过程的基本有效范围主要局限在面状城市斑块周围3 ̄4km范围。线状城市化过程和点状城市过程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但表现出明显的增强趋势,在区域内的影响范围正逐渐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过程 环渤海地区 20世纪90年代 数据 灯光 夜间 1992年 1998年 1996年 城市群 DMSP 空间信息 区域尺度 空间模式 中心城市 基本过程 交通干线 有效范围 影响范围 斑块 OLS 线状 破碎度 小城镇 小城市 大区域 趋势
下载PDF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量 被引量:172
14
作者 何浩 潘耀忠 +3 位作者 朱文泉 刘旭拢 张晴 朱秀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22-1127,共6页
利用遥感技术,结合生态学方法,在对生态参数遥感测量的基础上,计算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2000年的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2000年所产生的生态服务价值为9.17×1012元,总体空间分布由东向西递减、由中部向东北和南部递... 利用遥感技术,结合生态学方法,在对生态参数遥感测量的基础上,计算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2000年的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2000年所产生的生态服务价值为9.17×1012元,总体空间分布由东向西递减、由中部向东北和南部递增,与植被的地带性分布梯度基本一致;森林的平均单位面积价值最高,为18789元·hm-2,占总生态服务价值的40.80%;其次是灌丛(13789元·hm-2)和耕地(13054元·hm-2),分别占总生态服务价值的10.79%和24.23%.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来看,气体调节价值的贡献率最大,占总价值的45.16%;其次是水土保持价值(28.83%)和涵养水源价值(14.44%);有机物质生产和营养物质循环的价值最小,其贡献率为11.57%.生态遥感测量方法克服了传统生态统计方法以点代面的缺点,计算结果能更加客观地反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空间分布,但该方法本身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对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及其价值的评估只是保守和粗略的估计,有待于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服务 价值 遥感 测量
下载PDF
1982—2012年中国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25
15
作者 刘宪锋 朱秀芳 +2 位作者 潘耀忠 李宜展 赵安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5331-5342,共12页
利用GIMMS NDVI、MODIS NDVI和气象数据,辅以趋势分析、分段回归以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82—2012年我国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近30年我国植被NDVI呈缓慢增加趋势,增速为0.2%/10a;植被覆盖变化阶段性特征... 利用GIMMS NDVI、MODIS NDVI和气象数据,辅以趋势分析、分段回归以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82—2012年我国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近30年我国植被NDVI呈缓慢增加趋势,增速为0.2%/10a;植被覆盖变化阶段性特征明显:即1982—1997年和1997—2012年植被覆盖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增速分别为1.2%/10a和0.6%/10a,均通过显著水平0.05的检验。(2)空间上,我国陕北黄土高原、西藏中西部以及新疆准格尔盆地等地区植被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而东北地区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新疆北部的天山和阿尔泰山以及黄河源和秦巴山区等地区植被NDVI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东北地区和新疆北部山区下降尤为显著,说明近年来我国中高纬度山区植被活动呈下降趋势。(3)不同区域植被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存在差异,我国北方地区植被对气温具有较长的响应持续时间;而除云南外,南方地区植被对降水的响应时间存在1—3个月的响应时间,且随着滞后时间的延长,相关性逐渐增大。(4)我国植被覆盖增加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驱动的结果,尤其是1999年之后人类活动影响逐渐加强。而我国东北地区和新疆北部山区植被覆盖的下降可能是由于该区降水减少所致,东南沿海地区植被退化则受城市化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时空变化 气候变化 时滞分析 中国
下载PDF
基于GIS和RS的区域陆地植被NPP估算——以中国内蒙古为例 被引量:180
16
作者 朱文泉 潘耀忠 +3 位作者 龙中华 陈云浩 李京 扈海波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0-307,共8页
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地面气象数据和MODIS数据,考虑到最大光利用率在不同植被类型中的差异,构建了一个区域陆地植被NPP估算模型,并以2002年的内蒙古植被为例,研究了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其时空分布。结果表明:(1)该模型在数据获取了上比较... 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地面气象数据和MODIS数据,考虑到最大光利用率在不同植被类型中的差异,构建了一个区域陆地植被NPP估算模型,并以2002年的内蒙古植被为例,研究了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其时空分布。结果表明:(1)该模型在数据获取了上比较容易,仅利用地面气象数据和遥感数据就可以对陆地植被NPP进行估算,使其实际的可操作性得到加强。(2)通过与NPP的实测资料及其他模型的对比研究表明:该模型对区域陆地值被NPP的模拟效果较好,与Chikugo模型相比,它更能反应森林NPP的实际情况。(3)2002年内蒙古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为390.8MtC/a,总体分布趋势是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其季节变化也非常明显,在6月中旬至9月中旬的3个月时间里,NPP占了全年的72.7%,而1—2月份植物基本停止生长,净初级生产力极低,每月仅为3.59M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净初级生产力 MODIS 内蒙古
下载PDF
深圳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环境安全分析 被引量:182
17
作者 史培军 潘耀忠 +2 位作者 陈晋 王平 周武光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3-299,共7页
应用1980、1988、1994 年的MSS、TM 资料,编制了相应时期深圳市土地利用/ 覆盖图,分析了近20 年来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异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安全水平的关系。研究结果表... 应用1980、1988、1994 年的MSS、TM 资料,编制了相应时期深圳市土地利用/ 覆盖图,分析了近20 年来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异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安全水平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快速的城市化过程是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土地利用中城镇用地的增加导致城市洪水的加剧和水土流失的增加; 以乡镇为单元的环境污染的空间差异与对应区域城镇用地比例的大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显著性水平达到0-001, 由此认为,在城市化过程中,确保相当数量的绿地对缓解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 遥感 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 土地覆盖变化
下载PDF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生态资产测量及其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72
18
作者 朱文泉 张锦水 +2 位作者 潘耀忠 阳小琼 贾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6-594,共9页
利用遥感技术,结合生态学方法,在对生态参数测量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生态资产计算模型,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1992、1995和2000年的生态资产进行测量,并据此绘制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多年的生态资产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1992、1... 利用遥感技术,结合生态学方法,在对生态参数测量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生态资产计算模型,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1992、1995和2000年的生态资产进行测量,并据此绘制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多年的生态资产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1992、1995及2000年的生态资产分别为8.148×1012元、1.086×1013元和1.244×1013元人民币.从单位面积价值来看,森林的平均单位面积价值最高,为24673元.hm-2;其次为湿地(21353元.hm-2),说明森林和湿地对生态资产的贡献最大.从生态资产的空间分布来看,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资产总体空间分布由东向西递减,由中部向东北和南部递增,这与植被的地带性分布梯度基本一致.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资产呈上升趋势,其最大值的空间分布也明显向南移动,总体变化率在20%左右,但生态资产与GDP的比值则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生态资产 自然资源 服务功能 遥感
下载PDF
中国北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 被引量:105
19
作者 何春阳 史培军 +2 位作者 李景刚 潘耀忠 陈晋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99-607,共9页
利用系统动力学(SD)的原理和方法,发展了区域土地利用情景变化SD模型.在不同系统状态下,模拟了中国北方13省未来50年不同社会经济情景下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并初步评价了这些变化的可能生态影响.1990~2001年的模型结果表明该SD模... 利用系统动力学(SD)的原理和方法,发展了区域土地利用情景变化SD模型.在不同系统状态下,模拟了中国北方13省未来50年不同社会经济情景下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并初步评价了这些变化的可能生态影响.1990~2001年的模型结果表明该SD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当前理解土地利用系统的复杂驱动行为,评估脆弱生态区土地系统变化的潜在生态效应提供帮助.2000~2050年的情景仿真结果表明,经济、人口、市场和技术等因素对中国北方13省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系统动力学 情景模拟 中国
下载PDF
2000~2014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归因 被引量:73
20
作者 赵安周 刘宪锋 +2 位作者 朱秀芳 潘耀忠 陈抒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68-1578,共11页
基于MODIS-NDVI数据,辅以一元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检验、Hurst指数等方法,分析了2000~2014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表明:近15年黄土高原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增速为6.93%/10a(P〈0.01);空间上,植被... 基于MODIS-NDVI数据,辅以一元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检验、Hurst指数等方法,分析了2000~2014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表明:近15年黄土高原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增速为6.93%/10a(P〈0.01);空间上,植被归一化指数,或归一化值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格局,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土石山区、河谷平原区;同时,500m以下和3500米左右的NDVI值最高;在趋势上,NDVI呈现增加和减小趋势的面积比重分别为88.24%和11.76%;Hurst指数表明研究区未来NDVI变化趋势呈持续性和反持续的比重分别为50.07%和49.93%,其中持续改善和由改善变为退化的面积分别占43.98%和44.28%;降水是影响NDVI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表现为NDVI随降水的增加而增加;人类活动也是影响NDVI的重要因素,且对NDVI有双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时空分布 归因分析 黄土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