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目标驱动的能源化工类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1
作者 吴雪梅 张文君 +7 位作者 韩冰雁 宋学志 孙晋 李光兰 李令东 焉晓明 李建英 潘艳秋 《化工高等教育》 2024年第1期37-41,共5页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大连理工大学针对能源化工类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确定了责任、知识和思政等“双碳”要素,重构了具有“双碳”要素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围绕核心课程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并初步建成了以产业链关联为...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大连理工大学针对能源化工类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确定了责任、知识和思政等“双碳”要素,重构了具有“双碳”要素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围绕核心课程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并初步建成了以产业链关联为特色的跨专业实验平台。以上改革不仅促进了能源化工类专业间的交叉融合和方向拓展,而且提高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高等工程教育适应“双碳”技术进步和能源化工行业发展提供了先进理念和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化工 “双碳”目标 创新人才培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催化重整产品质量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潘艳秋 张超阳 +1 位作者 李鹏飞 俞路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1-136,共6页
通过基于过程机理和经验的变量初筛、拉依达法则的显著误差处理、MIC最大信息系数法的变量相关性分析,提出了一种实时数据处理规则,可提高建模数据的质量。基于催化重整装置苯产品中甲苯和非芳烃含量的生产管控需求,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 通过基于过程机理和经验的变量初筛、拉依达法则的显著误差处理、MIC最大信息系数法的变量相关性分析,提出了一种实时数据处理规则,可提高建模数据的质量。基于催化重整装置苯产品中甲苯和非芳烃含量的生产管控需求,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苯产品中非芳烃和甲苯含量预测模型,所建模型对两个产品预测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124和0.0463,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036%和3.312%。采用遗传算法NSGA-Ⅱ求解,可使苯中非芳烃和甲苯质量分数分别降低24.38%和82.58%,所建模型可为装置生产优化方案分析提供支持,所提出的建模方法可用于相关装置的智慧化平台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重整 数据处理规则 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智慧工厂
下载PDF
小型喷雾冷却装置两相区传热特性模拟及优化
3
作者 潘艳秋 杜宇杰 俞路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4-572,共9页
喷雾冷却技术应用于小型固体激光器等高功率设备时,对其操作参数优化是提高系统传热能力、提升设备运行稳定性的有效手段.针对某小型喷雾冷却装置开发的需要,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开展模拟研究,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设计开发了喷雾... 喷雾冷却技术应用于小型固体激光器等高功率设备时,对其操作参数优化是提高系统传热能力、提升设备运行稳定性的有效手段.针对某小型喷雾冷却装置开发的需要,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开展模拟研究,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设计开发了喷雾冷却系统数理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为4.3%,证明了模型的可靠性.通过单因素模拟研究操作参数对系统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流密度为223.98 W/cm^(2)时,降低工质温度、增大工质流量与喷射速度、降低环境温度均可提升系统的传热性能;其中工质温度、工质流量与喷射速度对喷雾冷却两相区传热过程影响明显,环境温度则影响较小;不同操作参数下热沉表面温度均呈现中心温度低并沿径向逐渐升高的特征.在单因素模拟基础上,通过正交模拟试验方法对操作参数进行整体优化,确定各因素显著程度.结果表明:热流密度一定时,以热沉表面平均温度为指标,操作参数对系统传热性能影响显著度排序为工质流量>喷射速度>工质温度;基于喷雾冷却装置设想,优化出的实验系统操作参数推荐值为工质流量46.88 L/h、喷射速度23.4 m/s、工质温度8℃.建立的模型可有效预测喷雾系统在两相区的传热特性,对喷雾冷却两相区的模拟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可对小型喷雾冷却装置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冷却 两相区传热 数值模拟 正交试验 装置优化
下载PDF
“一体两翼,四轮驱动”的化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实践
4
作者 吴雪梅 叶俊伟 +4 位作者 潘艳秋 王维 关珺 李琳 彭孝军 《化工高等教育》 2023年第4期13-16,98,共5页
实现化学工业变革依赖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这迫切需要高校打破固有思维、改革工程教育模式并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连理工大学发挥化学工程与技术一流学科优势,构建了以思政教育为中轴、以化工与制药类专业为主体、以工工交叉和理工... 实现化学工业变革依赖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这迫切需要高校打破固有思维、改革工程教育模式并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连理工大学发挥化学工程与技术一流学科优势,构建了以思政教育为中轴、以化工与制药类专业为主体、以工工交叉和理工融合为两翼,驱动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实践体系、质量保障体系改革的“一体两翼,四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培养“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强能力”的化工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类专业 创新人才培养 科教融合 产教协同 新工科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化工专业实验虚实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5
作者 毛庆 潘艳秋 《化工高等教育》 2023年第1期88-93,共6页
实践教学是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高校紧跟“双碳”目标需求、强化新工科内涵建设的重要手段。文章结合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介绍了自主设计的系列实验教学课程,并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综... 实践教学是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高校紧跟“双碳”目标需求、强化新工科内涵建设的重要手段。文章结合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介绍了自主设计的系列实验教学课程,并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综合实验为例,详细介绍了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方法、考评机制的设计思路与建设内容,以及依托前沿科技、借助虚拟仿真教学优势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验课程。实践表明,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化工技术的理解与工程认知,还可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环境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新工科内涵建设 燃料电池 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
下载PDF
“标本配穴”针灸对试管婴儿反复移植失败患者子宫内膜厚度 及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6
作者 沈玮玮 潘艳秋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5期60-62,共3页
目的:探究“标本配穴”针灸对第一代试管婴儿技术(IVF-ET)反复移植失败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IVF-ET反复移植失败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究“标本配穴”针灸对第一代试管婴儿技术(IVF-ET)反复移植失败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IVF-ET反复移植失败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标本配穴”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临床指标、心理状态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观察组抗米勒管激素、窦卵泡计数、血清雌二醇激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IVF-ET反复移植失败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标本配穴”针灸治疗,能增加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缓解患者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本配穴”针灸 第一代试管婴儿技术 反复移植失败 子宫内膜厚度
下载PDF
基于碳微晶结构的炭膜模型及其气体分离模拟
7
作者 李辰鑫 潘艳秋 +2 位作者 何流 牛亚宾 俞路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57-2066,共10页
在混合气体的膜分离过程中,组分与膜结构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分离效果。采用分子模拟方法,建立基于PEK-C基炭膜结构表征的碳微晶基炭膜模型,探究膜的碳微晶孔径和比表面积对CO_(2)/CH_(4)吸附和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气体在炭膜内的吸附... 在混合气体的膜分离过程中,组分与膜结构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分离效果。采用分子模拟方法,建立基于PEK-C基炭膜结构表征的碳微晶基炭膜模型,探究膜的碳微晶孔径和比表面积对CO_(2)/CH_(4)吸附和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气体在炭膜内的吸附位点与其微结构有关,碳微晶孔径与比表面积增加时,吸附位点由碳微晶外部孔隙向碳微晶内部转移;炭膜孔隙体积较小时,分子形状为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其中直线型的CO_(2)比正四面体型的CH_(4)更易于扩散;30℃、100 kPa下,碳微晶孔径为0.493 nm时炭膜具有最优的气体分离性能,其吸附分离系数为10.49;炭化温度升高,炭膜比表面积增大,不利于气体分离,表明炭化温度不宜过高。研究结果拓展了炭膜气体分离机理,可为高性能炭膜的制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炭膜 吸附 扩散 微结构 碳微晶
下载PDF
分子水平催化重整装置模型构建及应用
8
作者 王俊杰 潘艳秋 +1 位作者 牛亚宾 俞路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404-3412,共9页
在石化企业智慧工厂建设中,建立分子水平装置模型是企业向精细化、智能化生产模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国内某石化企业催化重整装置为背景,基于石脑油组成和分子类型-同系物(MTHS)矩阵模型,建立含有270种分子的石脑油确定性分子库,构... 在石化企业智慧工厂建设中,建立分子水平装置模型是企业向精细化、智能化生产模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国内某石化企业催化重整装置为背景,基于石脑油组成和分子类型-同系物(MTHS)矩阵模型,建立含有270种分子的石脑油确定性分子库,构建石脑油分子重构模型,其模拟值与实际值吻合良好,实现了通过宏观物性作为输入信息来预测石脑油馏分详细组成的目标;基于催化重整的过程反应机理建立反应网络简化规则,创新性地将基于规则的自动网络生成器(RING)应用到石脑油这类复杂混合物中,构建包含865个分子和6616个反应的催化重整过程反应网络,并采用遗传算法估算反应动力学参数,构建分子水平催化重整反应动力学模型,其用于装置产品组成的模拟值与实际值的绝对误差为0.85%,可实现分子水平上的产品预测。本文的分子水平装置模型可用于催化重整装置的操作指导和智能化建设,模型的构建方法及思路可用于石化企业相关装置分子水平模型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重整 反应动力学 分子类型-同系物矩阵 反应网络 智慧工厂 遗传算法 计算机模拟
下载PDF
气液两相流在炭膜微滤钛白悬浮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潘艳秋 李凤延 +2 位作者 张威 王婷婷 王同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4-38,共5页
采用平均孔径为1.0μm的管状多孔炭膜实验研究了炭膜微滤钛白悬浮液的过程中引入气体形成两相流的强化微滤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20℃、跨膜压差0.04~0.16MPa、料液流速0.85~1.56m·s^-1、气体流速0.29—202m.s^-1、悬... 采用平均孔径为1.0μm的管状多孔炭膜实验研究了炭膜微滤钛白悬浮液的过程中引入气体形成两相流的强化微滤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20℃、跨膜压差0.04~0.16MPa、料液流速0.85~1.56m·s^-1、气体流速0.29—202m.s^-1、悬浮液浓度01—10g.L^-1时,通入气体形成的气-液两相流可以大大强化微滤过程。两相流相对于单相流的最大稳定渗透通量可提高62%,而且达到稳定通量的时间也相应缩短。实验发现,在相同操作条件下膜组件竖直放置比水平放置时稳定渗透通量增加了12%.弹状流是有利的强化流型;两相流条件下随着跨膜压差的增加,稳定通量快速增加,在压力0.11MPa时通量达到最大值,然后随压力增加,渗透通量缓慢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钛白悬浮液 炭膜 微滤 渗透通量
下载PDF
基于油水分离的陶瓷膜基双层复合动态膜的制备和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潘艳秋 王文娟 +1 位作者 王婷婷 陈银平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9-274,共6页
以多孔管式陶瓷膜为基膜,以高岭土、二氧化锆为涂膜材料,采用错流操作方式在膜管内表面制备单层和双层复合动态膜,对比分析单层和双层动态膜对水包油型油水乳化液的分离效果,考察双层动态膜制备和分离条件对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以多孔管式陶瓷膜为基膜,以高岭土、二氧化锆为涂膜材料,采用错流操作方式在膜管内表面制备单层和双层复合动态膜,对比分析单层和双层动态膜对水包油型油水乳化液的分离效果,考察双层动态膜制备和分离条件对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岭土-Zr O2双层复合动态膜具有内层疏松、外层紧密的结构,其油截留率和乳化液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9.7%和99.5%,分离性能优于单层动态膜;随着Zr O2动态膜层涂膜时间和跨膜压差的增大,渗透通量均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油水乳化液p H值和油水乳化液质量浓度的减小,膜的渗透通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膜 陶瓷膜 双层 油水乳化液分离 错流微滤
下载PDF
近十年来乌梁素海湿地鸟类区系演变初探 被引量:17
11
作者 潘艳秋 邢莲莲 杨贵生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经资料的收集和实地考察,在乌梁素海至1995年记录到鸟类181种和4亚种,隶属于16目45科103属;至2000年记录到鸟类197种和4亚种,隶属于17目47科110属;至2005年记录到鸟类221种和4亚种,隶属于17目47科116属.在实地考察和综合前人资料的基础... 经资料的收集和实地考察,在乌梁素海至1995年记录到鸟类181种和4亚种,隶属于16目45科103属;至2000年记录到鸟类197种和4亚种,隶属于17目47科110属;至2005年记录到鸟类221种和4亚种,隶属于17目47科116属.在实地考察和综合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对近十年来乌梁素海湿地鸟类区系演变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由于气候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乌梁素海湿地环境不断恶化,适于沼泽环境的鸟种不断的增加,而适于广阔水域生存的鸟种的种类相对减少;文须雀以前在乌梁素海湿地在数量上很多,且为留鸟,但在近两年的多次调查中很难见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梁素海 鸟类区系 演变
下载PDF
真空膜蒸馏NaCl水溶液脱盐过程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潘艳秋 余雅兰 +1 位作者 徐夫臣 王同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8-333,共6页
在尘气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真空膜蒸馏NaCl水溶液过程的传质传热机理模型,并用膜孔径分布函数代替膜平均孔径值,首次实现了孔径分布与膜蒸馏机理模型的有效结合.与平均孔径模型相比,随温度变化的通量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证明了... 在尘气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真空膜蒸馏NaCl水溶液过程的传质传热机理模型,并用膜孔径分布函数代替膜平均孔径值,首次实现了孔径分布与膜蒸馏机理模型的有效结合.与平均孔径模型相比,随温度变化的通量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证明了所建模型的实用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操作条件和孔径分布函数的主要参数对蒸馏过程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通量随进料温度和流量的增加而增大,随料液中NaCl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膜的平均孔径越大,通量越大;在平均孔径相同的情况下,膜孔分布越密集,通量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膜蒸馏 炭膜 孔径分布 机理 模型
下载PDF
炭膜处理含油污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潘艳秋 李红剑 +1 位作者 王同华 任力勇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16,共4页
在膜法处理含油废水操作过程中,维持高渗透通量、减小膜污染是提高膜利用率急需解决的问题.今对目前难以分离的油田乳化状废水,采用自制的孔径为0.6~2.5μm的单根和七根管状炭膜,用原油和水经超声波乳化而成的油水乳化液为原料,通过测... 在膜法处理含油废水操作过程中,维持高渗透通量、减小膜污染是提高膜利用率急需解决的问题.今对目前难以分离的油田乳化状废水,采用自制的孔径为0.6~2.5μm的单根和七根管状炭膜,用原油和水经超声波乳化而成的油水乳化液为原料,通过测定膜的除油率及渗透液含油量等参数,考察了不同孔径炭膜的除油效果,确定了适宜的分离油水用膜及相应的操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炭膜处理含油污水是可行的.在实验范围内,炭膜的除油率可达97%以上、渗透液含油量小于10mg·L-1,可达到国家环保排放要求.在炭膜孔径为1.0μm、流体流动雷诺数为5660~10110和压差为0.1MPa条件下,操作过程具有较大的稳定渗透通量和较小的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膜 微滤 含油污水 除油率
下载PDF
陶瓷膜基高岭土动态膜制备和油水分离 被引量:3
14
作者 潘艳秋 陈银平 +1 位作者 王文娟 马伟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0-65,共6页
以管式陶瓷膜为基膜、以高岭土为涂膜材料制备无机质基动态膜并用于油水分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到动态膜制备和油水分离过程中操作条件对油水分离稳定通量的关联次序,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其中的涂膜条件对动态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 以管式陶瓷膜为基膜、以高岭土为涂膜材料制备无机质基动态膜并用于油水分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到动态膜制备和油水分离过程中操作条件对油水分离稳定通量的关联次序,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其中的涂膜条件对动态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流量、涂膜时间、涂膜压差和涂膜液质量浓度的增大,油水分离稳定通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最佳涂膜操作条件为:流量80 L/h、涂膜时间25 min、涂膜压差0.14 MPa、涂膜液质量浓度0.5 g/L;与基膜直接油水分离相比,动态膜能较好地减轻膜污染,增大油水分离稳定通量。文中还提出了动态膜油水分离影响因子R的概念,以考察涂膜参数对油水分离稳定通量的影响程度,进一步验证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膜 陶瓷膜 灰色关联分析 单因素实验 油水分离
下载PDF
化工过程与设备课程设计的实践 被引量:7
15
作者 潘艳秋 匡国柱 +2 位作者 喻建良 张述伟 都健 《化工高等教育》 2004年第2期101-102,110,共3页
我院将化工基础课程群中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和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整合成化工过程与设备课程设计,先进行化工工艺部分的设计,再进行化工机械设备的设计计算,整合整个设计过程协调、统一。强调设计的过程综合思想。经过两届学生的... 我院将化工基础课程群中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和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整合成化工过程与设备课程设计,先进行化工工艺部分的设计,再进行化工机械设备的设计计算,整合整个设计过程协调、统一。强调设计的过程综合思想。经过两届学生的实践检验,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过程与设备》 课程设计 课程整合 教学方法 本科 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
下载PDF
基于热流固耦合的微通道冷却系统模拟 被引量:3
16
作者 潘艳秋 张春超 +3 位作者 张威 谷菁 刘万发 何书通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4-370,共7页
浸入式直接液冷固体激光器的设计理念自提出以来即受到广泛关注,其增益介质与微通道内冷却介质直接接触进行换热的方式能显著提高传热效果.微通道的结构、流体流动及增益介质热负荷直接影响激光器光程差(OPD),从而影响激光出光质量.基... 浸入式直接液冷固体激光器的设计理念自提出以来即受到广泛关注,其增益介质与微通道内冷却介质直接接触进行换热的方式能显著提高传热效果.微通道的结构、流体流动及增益介质热负荷直接影响激光器光程差(OPD),从而影响激光出光质量.基于实际浸入式直接液冷固体激光器操作条件优化的需要,建立二薄片三通道(坐标轴x正方向为双流道流动方向)小型固体激光器冷却系统几何模型,并将热流固耦合方法和OPD计算模型相结合,模拟研究微通道内雷诺数、增益介质热负荷对OPD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冷却系统的转捩雷诺数为2600;相同热负荷下,随着微通道内流动雷诺数增大,OPD波峰与波谷的位置向x轴的负方向(单流道流动方向)移动、峰谷值增大;相同雷诺数下,随着增益介质热负荷增大,增益介质热变形程度增大,OPD的波峰与波谷位置不变、峰谷值增大;为保证固体激光器出光质量,当实际热负荷为2000W要求时,由于增益介质所受最大应力和微通道层流流动的限制,雷诺数应控制在2200~2600范围内;当雷诺数为2300时,由于增益介质所受最大应力的限制,热负荷应控制在2400W内.建立的热流固耦合并结合OPD计算模型方法,可面向固体激光器的研发与应用,指导实际直接液冷固体激光器操作条件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热流固耦合 固体激光器 雷诺数 热负荷
下载PDF
油水污染炭膜清洗方法的放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潘艳秋 李红剑 +2 位作者 王同华 任力勇 姚平经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39,共4页
采用自制的孔径为0.6~2.5μm的单根和多根管状炭膜,用原油和水经超声波乳化而成的油水乳化液为原料,用不同的清洗方法及清洗条件,通过比较膜的通量恢复率,考察单管和七管规模下的清洗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单管和七管条件下,用单一清洗... 采用自制的孔径为0.6~2.5μm的单根和多根管状炭膜,用原油和水经超声波乳化而成的油水乳化液为原料,用不同的清洗方法及清洗条件,通过比较膜的通量恢复率,考察单管和七管规模下的清洗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单管和七管条件下,用单一清洗剂清洗的效果都不理想;而采用酸洗和碱洗的组合清洗方式效果较好;为达到满意的清洗效果,七管时清洗剂的浓度需要比单管时增加一倍;清洗时间加长为单管的2.5倍.这些数据可为在工业规模下炭膜的清洗恢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膜 清洗 含油污水 通量恢复 膜污染 组合清洗 膜分离技术
下载PDF
气隙式膜蒸馏NaCl溶液的两相流强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潘艳秋 沈驭臣 +1 位作者 闫勋栋 俞路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6-70,共5页
以膜蒸馏海水淡化为研究背景,采用气液两相流技术,对疏水改性管状陶瓷膜进行气隙式膜蒸馏模拟海水(NaCl溶液)强化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膜管内通入气体形成两相流后,去离子水和NaCl溶液的强化传质效率分别达到30.36%和28.57%。两相... 以膜蒸馏海水淡化为研究背景,采用气液两相流技术,对疏水改性管状陶瓷膜进行气隙式膜蒸馏模拟海水(NaCl溶液)强化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膜管内通入气体形成两相流后,去离子水和NaCl溶液的强化传质效率分别达到30.36%和28.57%。两相流过程强化影响因素的实验分别考察了料液温度、料液浓度和气体流量对渗透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渗透通量随料液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且相比未通气体时增加了12%~44%;料液浓度增大导致渗透通量减小;气体的通入使得渗透通量增大,但当气体流量超过40L/h后,渗透通量却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在体积气含率为0.5时的两相流强化效果最好,高速摄像仪拍摄到的现象很好地解释了该实验结果。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探究膜蒸馏强化过程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蒸馏 两相流 传质 海水淡化 气含率
下载PDF
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化工创新人才 被引量:7
19
作者 潘艳秋 张述伟 韩轶 《化工高等教育》 2009年第6期42-45,共4页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教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专业建设和学院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大连理工大学近年来建立了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组织机构,全面加强产学研合作,并通过企业人员的"四进教学&qu...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教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专业建设和学院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大连理工大学近年来建立了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组织机构,全面加强产学研合作,并通过企业人员的"四进教学"和科研成果的"五进教学"等实践,提高了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能力
下载PDF
学分绩点制在本科教育中的实践 被引量:3
20
作者 潘艳秋 张述伟 +2 位作者 毕丽鸿 侯英华 赵江涛 《化工高等教育》 2007年第1期38-40,58,共4页
学分绩点制不同于学分制和学年制,是一种采用弹性学习制度、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完成学业的状况、以平均绩点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教学管理模式。大连理工大学五年多的实践证明了其在人才培养中的良好效果。本文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 学分绩点制不同于学分制和学年制,是一种采用弹性学习制度、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完成学业的状况、以平均绩点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教学管理模式。大连理工大学五年多的实践证明了其在人才培养中的良好效果。本文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具体的做法和实践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分绩点制 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