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otch1水平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1
作者 罗仪山 刘震 +3 位作者 陈璐珊 陈平安 潘艺朝 李韶南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otch1水平与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2019年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SAP患者100例,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证实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otch1水平与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2019年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SAP患者100例,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证实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至少1支血管存在≥90%狭窄。根据Rentrop分级将入选患者分为CCC良好组(Rentrop分级2~3级)56例和CCC不良组(Rentrop分级0~1级)44例,并选择同期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otch1水平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分析Notch1,VEGF水平与患者CCC的关系及Notch1与VEGF的相关性。结果:CCC良好组SA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otch1相对表达量[(5.92±0.91)]、血清VEGF水平[(342.47±60.53)ng/L]显著高于CCC不良组[(4.82±0.92)、(273.75±61.44)ng/L]及对照组[(3.92±0.78)(257.32±52.63)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CC良好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otch1水平与血清VEGF水平呈正相关(r=0.637,P<0.05);CCC不良组患者中两者无显著相关性(r=0.20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otch1与血清VEGF水平均是SAP患者CCC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SA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otch1水平及血清VEGF水平与患者CCC形成良好相关,Notch1信号通路调控VEGF表达可能是影响患者CCC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 侧支循环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心力衰竭犬肾交感神经消融术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
2
作者 罗仪山 陈璐珊 +3 位作者 潘艺朝 李韶南 刘震 陈平安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25期8-10,28,共4页
目的探讨肾交感神经消融术(RDN)后不同时间肾动脉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结扎方法制备犬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并行RDN。观察RDN术后不同时间心力衰竭犬血浆及肾动脉CGRP的表达情况。结果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 目的探讨肾交感神经消融术(RDN)后不同时间肾动脉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结扎方法制备犬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并行RDN。观察RDN术后不同时间心力衰竭犬血浆及肾动脉CGRP的表达情况。结果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T-PCR)显示,与心力衰竭组(HF组)相比,RDN术后3.5个月CGR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RDN术后9个月CGRP表达量高于术后3.5个月但低于心力衰竭(HF)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RDN术后3.5个月组光密度值低于HF组和RDN术后9个月(P<0.05)。结论RDN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肾动脉中存在CGRP表达水平上调,肾交感神经可能存在一定程度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动物模型 交感神经消融术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病人择期介入治疗成功率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建楷 彭蔚 +3 位作者 李维杰 潘艺朝 黎镇赐 刘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15期2593-2596,共4页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病人择期介入治疗成功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7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病人,按照是否接受麝香保心丸治疗分为两个队列组,对照组50例应用标准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观察组4...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病人择期介入治疗成功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7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病人,按照是否接受麝香保心丸治疗分为两个队列组,对照组50例应用标准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观察组47例在标准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1次2丸,1日3次)治疗。随访3~6个月后,抽血复查两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肝肾功能、血脂等指标;复查心脏彩超,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等心功能指标,再次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情况及侧支循环分级。所有病人符合手术指证且无手术禁忌证,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统计各组病人介入治疗成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NT-proBNP及LVEDD均下降,两组间治疗后及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降更明显。观察组LVEF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当次手术成功率为87.2%,对照组当次手术成功率为5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有利于提高CTO病人择期介入治疗手术的成功率,并改善CTO病人左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麝香保心丸 侧支循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左心室功能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胸痛中心救治流程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诊疗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潘艺朝 李韶南 +3 位作者 罗仪山 罗少玲 刘震 黎镇赐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689-694,共6页
目的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制定的胸痛中心(chest pain center,CPC)救治流程对疫情期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 目的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制定的胸痛中心(chest pain center,CPC)救治流程对疫情期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诊疗的影响,为疫情期间优化STEMI患者救治、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及保护医护工作人员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3月10日COVID-19疫情下修订的CPC流程救治的STEMI患者的诊疗情况,并与2019年同时期本院常规CPC流程救治的STEMI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共有19例STEMI患者此疫情期间在本院接受救治,与2019年同时期救治的23例STEMI患者比较,疫情期间STEMI患者急诊静脉溶栓比例(26.3%vs. 4.3%,P<0.05),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ntion,PCI)治疗的门-球时间[(82.31±9.55)min vs.(55.96±5.16)min,P<0.05]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所有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首份心电图完成至首份心电图确诊时间、高敏肌钙蛋白I从抽血到获取报告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门-球时间均达到CPC要求,直接PCI治疗成功率及治愈出院率均达到100%,并且没有医护人员发生COVID-19感染。结论 COVID-19疫情下制定并执行适合我院实际的CPC救治流程,可防止COVID-19疫情传播和有效救治STEMI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胸痛中心
下载PDF
心脏康复治疗在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黎镇赐 潘艺朝 +1 位作者 吴琪 吴戴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4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治疗在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2例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脏康复治疗。比较两...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治疗在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2例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脏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心功能及睡眠质量;治疗3个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患者LVEF(53.5±5.4)%、LVESD(30.1±3.2)mm、LVEDD(43.1±3.1)mm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8.1±6.1)%、(33.2±3.1)mm、(47.2±4.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PSQI评分(6.3±1.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分别为(76.36±5.55)、(81.33±5.59)、(79.28±5.81)、(82.50±5.1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1.40±4.76)、(72.75±6.41)、(73.61±3.21)、(73.07±6.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79%低于对照组的14.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施以心脏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脏康复治疗 睡眠质量 心功能
下载PDF
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预测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欧玉琼 刘震 +3 位作者 刘玉琼 李韶南 吴天源 潘艺朝 《广州医药》 2019年第5期31-34,53,共5页
目的探讨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3月入住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96例,患者在PCI术前接受baPWV及ABI检测,根据造影的结果将患者分成冠心病组... 目的探讨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3月入住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96例,患者在PCI术前接受baPWV及ABI检测,根据造影的结果将患者分成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根据Gensini积分四分位将患者分成4组,分别为冠脉无病变组、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重度病变组。结果高血压、吸烟、颈动脉斑块、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PWV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作ROC曲线,约登指数为0.541 7时,曲线下面积最大,预测冠心病的敏感度为80.65%,特异度为73.53%。根据Gensini分组,baPWV在冠脉无病变、轻度、中度、重度病变组间呈现增加的趋势,而ABI呈现递减的趋势,组间baPWV、AB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PWV、ABI对于预测冠心病和冠脉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踝臂指数 冠心病 预测
下载PDF
生命终末期患者濒死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被引量:5
7
作者 梁敏余 潘艺朝 +1 位作者 李巧慧 李金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5期4371-4376,共6页
目的分析生命终末期患者的濒死体验,为实现患者"优逝"的目标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维普网(VIP)及外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 目的分析生命终末期患者的濒死体验,为实现患者"优逝"的目标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维普网(VIP)及外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EBSCO、CINAHL、Web of Knowledge、EMBase。纳入关于生命终末期患者濒死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间截至2017年10月。进行Meta整合与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经Meta整合后得出5个主题:灵性困扰的牵动,减负的意愿,"死亡"表达的渴求,死亡态度的差异,生命本真的回归。结论濒死体验反映了患者面对死亡时身、心、灵的感受。积极面对死亡,获取生命平和安详的内在力量,回归生命的本真是满足濒死患者身、心、灵需求,实现"优逝"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 死亡 META分析
下载PDF
microRNA-497在麝香保心丸调控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重构中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黎镇赐 吕婧 +4 位作者 刘震 黄建楷 潘艺朝 吴琪 李解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7期2782-2786,共5页
目的探讨microRNA-497(miRNA-497)在麝香保心丸调控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重构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每组15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C组、D组、E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 目的探讨microRNA-497(miRNA-497)在麝香保心丸调控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重构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每组15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C组、D组、E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C组给予miRNA-497激动剂和麝香保心丸干预,D组给予miRNA-497抑制剂和麝香保心丸干预,E组给予麝香保心丸干预,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6周后,比较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压(LVE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LV+dp/dtmax)、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LV-dp/dtmax)]、急性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miRNA-497表达量。结果与B组比较,C组大鼠一般情况及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无明显改善,D组、E组大鼠一般情况及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有改善,且D组较E组改善更明显。D组、E组大鼠LVEDP、急性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B组、C组(P<0.05),且D组大鼠LVEDP、急性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E组(P<0.05);D组、E组大鼠LV+dp/dtmax、LVESP、LV-dp/dtmax明显高于B组、C组(P<0.05),且D组大鼠LV+dp/dtmax、LVESP、LV-dp/dtmax明显高于E组(P<0.05);C组大鼠LVEDP、LV+dp/dtmax、LVESP、LV-dp/dtmax、急性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E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iRNA-497表达量明显高于A组(P<0.05);C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iRNA-497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P<0.05);D组、E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iRNA-497表达量明显低于B组、C组(P<0.05),D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iRNA-497表达量低于E组(P<0.05)。结论miRNA-497是麝香保心丸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中的关键分子,这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麝香保心丸 miRNA-497 心功能 心肌细胞凋亡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伴左心收缩功能不全患者Pro-BNP、Hcy、ESR表达及临床意义
9
作者 赵斌 潘艺朝 +1 位作者 李维杰 雷晓明 《广州医药》 2017年第5期28-31,35,共5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伴左心收缩功能不全患者血清脑钠肽前体(Pro-BN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沉(ESR)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1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A组)、130例不稳...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伴左心收缩功能不全患者血清脑钠肽前体(Pro-BN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沉(ESR)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1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A组)、1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伴左心收缩功能不全(B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130例健康体检者(C组)作为对照。分别检测3组受试者的血清Pro-BNP、Hcy、ESR水平,并用方差分析对3组血清水平进行比较;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B组患者的血清Pro-BNP、Hcy和ESR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伴左心收缩功能不全患者的Pro-BNP、Hcy、ES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伴左心收缩功能不全患者的Pro-BNP、Hcy、ESR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患者的血清Pro-BNP、Hcy和ESR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血清Pro-BNP、Hcy、ESR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血清Hcy、ESR水平与Pro-BN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伴左心收缩功能不全患者血清Pro-BNP、Hcy、ESR水平与心功能分级明显相关,可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伴左心收缩功能不全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左心收缩功能不全 脑钠肽前体 同型半胱氨酸 血沉
下载PDF
支架增强显影技术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和疗效分析
10
作者 刘思博 刘远健 +2 位作者 朱栋梁 李韶南 潘艺朝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902-906,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支架增强显影技术(SBS)指导经皮腔冠状动脉内介入术(PCI)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CAD)患者200例,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均为美国心脏... 目的探讨应用支架增强显影技术(SBS)指导经皮腔冠状动脉内介入术(PCI)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CAD)患者200例,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均为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冠脉病变分型定义的B2或C型病变。200例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BS组82例和血管内超声(IVUS)组118例,SBS组患者应用SBS技术指导PCI治疗,IVUS组患者应用IVUS指导PCI治疗。两组患者支架植入后采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自动分析系统测量支架直径的相关参数(包括支架直径的最小值、最大值、均值)并计算支架偏心指数,记录两组患者PCI术中支架偏心指数、支架后扩张、开口病变支架定位不良、长病变串联支架未能重叠情况、平均每台PCI的辐射累积剂量(CD)、总剂量面积乘积(DAP)、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和手术费用。PCI术后对患者进行18个月的随访,记录随访期间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无MACE事件的累积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支架偏心指数、指导支架后扩张比例、开口病变支架定位不良比例、支架未能重叠比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12±0.04)vs(0.10±0.03);80.49%vs 85.49%;2.44%vs 2.54%;1.22%vs 2.54%,均P>0.05]。SBS组PCI手术的CD、透视时间和DAP较IVU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94.18±42.29)Gy/cm^(2) vs(1391.82±45.06)Gy/cm^(2);(18.79±3.01)min vs(18.95±3.12)min;(100.24±5.70)Gy/cm^(2) vs(99.47±5.93)Gy/cm^(2);均P>0.05]。SBS组手术时间短于IVUS组[(70.91±6.51)min vs(73.89±8.95)min,P<0.05],手术费用少于IVUS组[(2.98±0.86)万元vs(3.85±0.81)万元,P<0.05]。PCI术后随访18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SBS组患者无MACE事件生存率与IVUS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46%vs 94.07%,Log Rank=0.480,P=0.489)。结论SBS技术能便捷、快速有效地指导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取得与IVUS指导相似的效果,在不增加辐射剂量的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手术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影像增强显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