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现实技术在风湿免疫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潘英华 方蘅英 王瑞冲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9期1411-1415,共5页
功能锻炼是改善风湿免疫病患者炎性疼痛、躯体障碍和关节畸形的重要非药物治疗措施。文章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在风湿免疫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重点围绕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方法、评价和优缺点进行综述,为探索符合我国风湿免疫病现状的... 功能锻炼是改善风湿免疫病患者炎性疼痛、躯体障碍和关节畸形的重要非药物治疗措施。文章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在风湿免疫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重点围绕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方法、评价和优缺点进行综述,为探索符合我国风湿免疫病现状的虚拟现实技术康复流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风湿免疫病 康复护理 综述
原文传递
利用CRISPR/Cas9技术改良三系杂交稻恢复系外观品质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娟 高利军 +7 位作者 李经成 周维永 邓国富 潘英华 卿冬进 陈韦韦 伍豪 戴高兴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35-1842,共8页
【目的】通过CRISPR/Cas9技术同时编辑多个粒型基因,获得粒长增加、粒宽降低的理想粒型,快速提高三系杂交稻恢复系的外观品质,为三系杂交稻提供优良亲本材料。【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恢复系桂恢582(GH582)中同时敲除粒型基因GS3... 【目的】通过CRISPR/Cas9技术同时编辑多个粒型基因,获得粒长增加、粒宽降低的理想粒型,快速提高三系杂交稻恢复系的外观品质,为三系杂交稻提供优良亲本材料。【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恢复系桂恢582(GH582)中同时敲除粒型基因GS3、GW8和TGW3,在T2代选择突变位点纯合无标记基因且符合预期目标的单株鉴定为新恢复系,并对新恢复系进行主要农艺性状及透明度、垩白度、垩白粒率等米质相关性状分析。【结果】对恢复系GH582多个不同粒型突变单株的3个突变基因位点进行测序分析,获得4种突变类型:GW8tgw3GS3、GW8TGW3gs3、gw8TGW3gs3和gw8tgw3gs3。结合粒型分析显示gs3和tgw3基因的单独突变均显著增加了籽粒长(P<0.05,下同);籽粒宽的显著下降主要来自gw8基因突变;三者同时突变(gw8tgw3gs3)使得籽粒长增加的叠加效应明显。选择3基因位点突变体(gw8tgw3gs3)鉴定为新恢复系GH582E。农艺性状分析结果显示,GH582E相较GH582,籽粒长由8.62 mm增加至10.21 mm,增加18.4%;籽粒宽度由2.82 mm下降至2.45 mm,下降13.1%,其他农艺性状无显著变化(P>0.05)。米质分析结果显示,由于GH582E米粒长增加,米粒宽降低,使得透明度升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极显著下降(P<0.01),外观品质得到提升。【结论】通过CRISPR/Cas9技术改良粒型可快速提升水稻恢复系的外观品质,促进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杂交稻亲本的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型 CRISPR/Cas9 恢复系 外观品质
下载PDF
水稻冷胁迫响应蛋白OsCML16的外源表达、纯化及质谱验证 被引量:1
3
作者 卿冬进 邓国富 +7 位作者 戴高兴 潘英华 陆春菊 李经成 周维永 陈韦韦 梁海福 陈荣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0-1156,共7页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过表达、纯化水稻冷胁迫响应蛋白OsCML16,同时制备OsCML16蛋白抗体提供抗原,为采用该抗体研究水稻OsCML16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TMHMM 2.0在线分析软件对目的蛋白OsCML16进行跨膜区分析,利用...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过表达、纯化水稻冷胁迫响应蛋白OsCML16,同时制备OsCML16蛋白抗体提供抗原,为采用该抗体研究水稻OsCML16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TMHMM 2.0在线分析软件对目的蛋白OsCML16进行跨膜区分析,利用高保真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以基因重组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OsCML16,并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中;通过IPTG诱导OsCML16蛋白表达,然后采用亲和层析方法纯化获得目的蛋白,最后运用质谱验证法分析验证蛋白序列的真实性。【结果】通过对OsCML16蛋白跨膜区分析,发现该蛋白不包含跨膜结构,适合外源表达全长蛋白。将OsCML16基因链接至pET30a载体能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OsCML16,目的基因序列无突变位点,可用于表达目标蛋白。外源表达的OsCML16蛋白经过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OsCML16蛋白在28℃下可诱导表达,采用亲和层析方法纯化融合蛋白His6-OsCML16-His6,能成功获得分子量约30 kD的目的蛋白。对纯化的蛋白进行质谱验证分析,结果鉴定到3条多肽属于OsCML16蛋白,表明外源表达的蛋白即为OsCML16蛋白。【结论】采用原核表达方法将水稻冷胁迫响应基因OsCML16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运用亲和层析技术根据融合蛋白携带组氨酸标签纯化获得融合表达蛋白His6-OsCML16-His6,并以蛋白质谱技术验证该蛋白的序列完全正确,后续可将水稻OsCML16蛋白用于抗体制备及蛋白功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冷胁迫 OsCML16蛋白 外源表达 纯化
下载PDF
土壤结构改良剂对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48
4
作者 潘英华 雷廷武 +2 位作者 张晴雯 刘纪根 夏卫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39,共3页
该文研究土壤结构改良剂对土壤水分动力学参数的影响。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后得出 :加入土壤结构改良剂后 ,土壤饱和导水率有所提高 ;各处理的非饱和扩散率与对照相比 ,施加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处理 ,在水平土柱试验中 ,远水端同一... 该文研究土壤结构改良剂对土壤水分动力学参数的影响。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后得出 :加入土壤结构改良剂后 ,土壤饱和导水率有所提高 ;各处理的非饱和扩散率与对照相比 ,施加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处理 ,在水平土柱试验中 ,远水端同一距离处土壤含水率要低于对照处理的含水率 ;土壤结构改良剂具有良好的吸水和保水性能 ,使得土壤的持水能力增强。在水势相同的情况下 ,与对照相比 ,施加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土壤可保持更多的水分 ,并增加土壤中有效水含量。施加部位不同 ,土壤结构改良剂对土壤所持水分的含量也有较大差别 ,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土壤结构改良剂的施用方法和施用深度也是影响土壤水分状况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结构改良剂 土壤水分动力学 导水率 扩散率
下载PDF
土壤结构改良剂影响下的土壤水分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潘英华 雷廷武 +1 位作者 张晴雯 冯雪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67,共5页
以聚丙烯酰胺(PAM)与磷石膏(PG)为土壤结构改良剂,利用离心机法,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从分析土壤的吸水能力和持水能力的角度出发,研究土壤结构改良剂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的吸水能力、持水能力与释水能力均表现... 以聚丙烯酰胺(PAM)与磷石膏(PG)为土壤结构改良剂,利用离心机法,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从分析土壤的吸水能力和持水能力的角度出发,研究土壤结构改良剂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的吸水能力、持水能力与释水能力均表现出与用量密切相关;在使用土壤结构改良剂的情况下,仍然可用van Genuchten方程很准确的模拟土壤吸力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即可作为使用土壤结构改良剂后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模拟表达式;在试验的用量范围内,土壤结构改良剂的使用不会影响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结构改良剂 土壤水分有效性 吸水能力 持水能力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下载PDF
水稻耐冷性鉴定及定位研究概况 被引量:16
6
作者 潘英华 郑薇薇 +2 位作者 李金杰 张洪亮 李自超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54-59,共6页
为了更好研究水稻耐冷机理,对水稻耐冷基因进行定位克隆,通过分子育种来选育水稻耐冷品种,由此对水稻耐冷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对水稻发芽期、芽期、苗期、孕穗期的耐冷鉴定方法,室内与大田鉴定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对各时期耐冷指标的应用... 为了更好研究水稻耐冷机理,对水稻耐冷基因进行定位克隆,通过分子育种来选育水稻耐冷品种,由此对水稻耐冷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对水稻发芽期、芽期、苗期、孕穗期的耐冷鉴定方法,室内与大田鉴定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对各时期耐冷指标的应用及相关定位研究进行总结。从生理生化方面阐述了水稻耐冷机理的研究,分析水稻在受到冷害后水稻膜相的改变,酶活的改变情况。并概括了近年来水稻在冷害敏感时期的耐冷性数量性状QTL定位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研究的群体有用近等基因系,重组自交系,DH系,其中多数利用近等基因系来进行研究。其中研究集中在芽期、发芽期的耐冷QTLs定位,苗期、孕穗期的QTLs研究较少。介绍了第一个水稻芽期耐冷基因克隆情况,并展望水稻耐冷研究方面今后的方向,很长一段时期内,研究将集中在QTLs的定位上,水稻耐冷基因的克隆正在逐步开展,耐冷机理的研究应关注蛋白间的互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冷 指标 QTL定位
下载PDF
水稻穗粒数相关基因的初步定位 被引量:8
7
作者 潘英华 余建平 +3 位作者 张强 熊海燕 朱汝财 李自超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24,共6页
利用穗粒数和穗长差异较大的2个粳稻品种日本晴与大穗型粳稻种质B0801组配群体,对水稻穗粒数、穗长和着粒密度等穗部性状进行数量基因位点检测,共检测到11个QTL,分布于第1,2,5,7以及9号染色体上,QTL的贡献率范围为0.21%~68.20%。其中,... 利用穗粒数和穗长差异较大的2个粳稻品种日本晴与大穗型粳稻种质B0801组配群体,对水稻穗粒数、穗长和着粒密度等穗部性状进行数量基因位点检测,共检测到11个QTL,分布于第1,2,5,7以及9号染色体上,QTL的贡献率范围为0.21%~68.20%。其中,4个控制穗粒数的QTL分别位于第1,2,7,9号染色体,其贡献率为0.21%~25.06%。第9号染色体RM1328~RM3533标记区间的控制穗粒数性状的qGNP9-1位点,为主效QTL;控制穗长的QTL 4个,4个QTL分别位于第1,2,5,9号染色体。其贡献率范围为0.28%~61.19%,其中qPL9-1的LOD值为31.88,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68.19%,为主效QTL。控制着粒密度的QTL 3个,位于第1,2,9号染色体,其贡献率为0.43%~6.91%。qSD1-1增效等位基因来自大穗亲本,基因作用方式为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长 着粒密度 穗粒数 QTL
下载PDF
交替隔沟灌溉水分入渗规律及其对作物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64
8
作者 潘英华 康绍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9-43,共5页
以玉米为试验材料 ,通过大田灌水技术和灌溉制度试验对交替隔沟灌溉水分入渗规律及其对作物水分利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交替隔沟灌溉与常规灌溉相比 ,水分的侧向入渗比较明显 ,由于其湿润锋到达深度小于常规灌溉 ,因此 ,交替... 以玉米为试验材料 ,通过大田灌水技术和灌溉制度试验对交替隔沟灌溉水分入渗规律及其对作物水分利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交替隔沟灌溉与常规灌溉相比 ,水分的侧向入渗比较明显 ,由于其湿润锋到达深度小于常规灌溉 ,因此 ,交替隔沟灌溉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深层渗漏 ;交替隔沟灌溉不降低光合速率而蒸腾速率有所下降 ,并有利于提高蒸腾效率 ;在同等灌水量水平下 ,交替隔沟灌溉因为其低蒸腾和较高产量总水分利用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高于常规灌溉 ;在同等灌水量水平下 ,采用交替隔沟灌溉不降低玉米产量 ;收获等产量的玉米 ,交替隔沟灌溉比常规灌溉省水 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隔沟灌溉 水分入渗 水分利用 作物
下载PDF
交替隔沟灌溉土壤水分时空分布与灌水均匀性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潘英华 康绍忠 +1 位作者 杜太生 杨秀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31-535,共5页
以春玉米为试验材料 ,在甘肃河西民勤沙漠绿洲区进行大田试验 ,研究控制性交替隔沟灌溉水分的时空分布特性和灌水均匀性。试验结果表明 ,在玉米生长期内 ,对灌水沟进行交替干燥和湿润 ,可以使作物根系经受一定程度的干旱锻炼 ,提高根系... 以春玉米为试验材料 ,在甘肃河西民勤沙漠绿洲区进行大田试验 ,研究控制性交替隔沟灌溉水分的时空分布特性和灌水均匀性。试验结果表明 ,在玉米生长期内 ,对灌水沟进行交替干燥和湿润 ,可以使作物根系经受一定程度的干旱锻炼 ,提高根系的吸收补偿效应 ;交替隔沟灌溉中 ,由于在灌水沟和非灌水沟之间没有形成零通量面 ,其水分的侧向入渗明显增强 ,从而可减少土壤水分发生深层渗漏的机率 ;同常规灌溉相比 ,虽然交替灌溉的用水量有所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隔沟灌溉 土壤水分 时空分布 灌水均匀性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潘英华 方蘅英 +3 位作者 吴丹纯 姚咏梅 谢园园 古洁若 《齐鲁护理杂志》 2018年第23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确诊的100例A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1例主动要求退出,49例完成试验;对照组2例出院后失访,2例由于身体其他疾病退出,46例完成试...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确诊的100例A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1例主动要求退出,49例完成试验;对照组2例出院后失访,2例由于身体其他疾病退出,46例完成试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随访6个月,采用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计量指数量表(BASM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性指数(BASFI)检测两组患者疾病缓解程度,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BASDAI和BASFI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 <0. 01),BASDA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1);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SF-36中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精力、精神健康评分和总分显明显高于干预前(P <0. 01),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一般健康状况、情感智能和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P <0. 05,P <0. 01);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平均住院次数和平均住院天数优于干预前6个月(P <0. 01),平均门诊次数和平均急诊次数优于对照组同期(P <0. 05)。结论:在AS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针对性给予延续性护理,以缓解患者情绪,提升患者院外坚持系统康复训练和药物使用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急诊和再次入院,最终使AS患者得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强直性脊柱炎 疾病康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坡地间隔覆盖配施土壤改良剂的实用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潘英华 雷廷武 谷晓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7-191,共5页
本文采用间隔覆盖配施土壤改良剂方法,利用室内人工降雨实验与土柱实验研究该方法对土壤水分运动及分布的影响,进而为其实际应用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间隔覆盖法可增加入渗区蓄水量,面积比为1:1时,土壤蓄水量可达到降雨量的1.83... 本文采用间隔覆盖配施土壤改良剂方法,利用室内人工降雨实验与土柱实验研究该方法对土壤水分运动及分布的影响,进而为其实际应用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间隔覆盖法可增加入渗区蓄水量,面积比为1:1时,土壤蓄水量可达到降雨量的1.83倍。配施土壤改良剂情况下,雨强I=60 mm/h,面积比1:1时,降雨入渗率可达到未施加改良剂处理的2.60倍。湿润锋分布较深,水分分布均匀程度也有所提高。(2)对土壤水分蒸发及吸持水能力的研究发现,在施加土壤改良剂条件下,水分蒸发受到抑制,而土壤吸持水能力增强,但两方面作用均与PAM用量密切相关。虽然研究结果证实此种方法的实用性,但土壤改良剂的适宜用量、间隔覆盖法的适宜面积比、水分的实际调控效果及其对作物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覆盖 土壤改良剂 面积比 湿润锋 蒸发 土壤吸持水能力
下载PDF
普通野生稻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
12
作者 潘英华 梁云涛 +5 位作者 陈成斌 梁世春 段俊枝 余建平 黄娟 徐志健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5-29,共5页
为了建立野生稻的脱分化与分化体系,以普通野生稻为试验材料,通过在N6D、NB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激素(IAA、NAA、2,4-D、6-BA、KT),统计野生稻在不同诱导培养基上的出愈率,从而确定最佳诱导培养基,并观察胚性愈伤组织分化成苗... 为了建立野生稻的脱分化与分化体系,以普通野生稻为试验材料,通过在N6D、NB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激素(IAA、NAA、2,4-D、6-BA、KT),统计野生稻在不同诱导培养基上的出愈率,从而确定最佳诱导培养基,并观察胚性愈伤组织分化成苗的情况。结果发现,以N6D为基本培养基,添加质量浓度分别为6.0mg/L、3.0mg/L、3.0mg/L、1.5mg/L的2,4-D、NAA、IAA、KT,接种7d后出愈率高达56.7%,愈伤组织直径为0.31cm,将其转入MS分化培养基,24d后分化成苗。说明该诱导培养基是培养普通野生稻产生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愈伤组织 脱分化 分化
下载PDF
野生稻优异基因挖掘及其在水稻育种中的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潘英华 陈成斌 +4 位作者 梁世春 黄娟 徐志健 曾华忠 梁云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4期9908-9910,10009,共4页
野生稻为水稻的野生近缘种,由于生长在自然环境中,未受到人为选择,其中蕴含着大量栽培稻已丢失的优异基因,是重要的基因宝库。长期以来,各国科学家不断努力挖掘野生稻的优异种质,探索其优异性状的内在遗传规律,用于水稻育种改良。从野... 野生稻为水稻的野生近缘种,由于生长在自然环境中,未受到人为选择,其中蕴含着大量栽培稻已丢失的优异基因,是重要的基因宝库。长期以来,各国科学家不断努力挖掘野生稻的优异种质,探索其优异性状的内在遗传规律,用于水稻育种改良。从野生稻优异基因挖掘和利用的角度出发,系统回顾了近几年野生稻的不育性、抗病虫性以及抗逆性等优异性状的研究进展,并对现存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 不育 抗虫 抗病 抗逆
下载PDF
PAM与PG对土壤水平入渗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潘英华 雷廷武 谷晓岩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7-21,34,共6页
土壤水平入渗是土壤水分空间入渗的一个重要方向,它受土壤质地和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高分子化合物与磷石膏(PG)等的加入也对其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室内土柱试验,研究聚丙烯酰胺(PAM)和PG与土壤混合干施情况下的土壤水平入渗特征... 土壤水平入渗是土壤水分空间入渗的一个重要方向,它受土壤质地和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高分子化合物与磷石膏(PG)等的加入也对其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室内土柱试验,研究聚丙烯酰胺(PAM)和PG与土壤混合干施情况下的土壤水平入渗特征,并从机理上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PAM具有良好的吸水和保水性能,其用量的增加使累积入渗量增大,平均土壤含水量增加;而水平入渗速率却由于溶液粘性增大而有所降低,相应使得湿润锋推进相同距离所用时间比对照有所延长;累积入渗量与时间和湿润锋的关系,均符合Philip和Green-Ampt入渗公式,因而,在施加PAM与PG的情况下,土壤的水平入渗性能仍可用经典入渗公式来进行研究与描述;PAM和PG的加入也使土壤吸渗率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当PG用量相同,PAM用量的增加使得土壤的吸渗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与PG 水平入渗 湿润锋
下载PDF
康复运动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潘英华 吴丹纯 +1 位作者 戈兰 方蘅英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5年第7期2672-2673,共2页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病因不明,以累及脊柱和骶髂关节为主要表现的进行性慢性炎症病理损伤性疾病,66%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晚期出现严重脊柱后凸,约1/3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人预后不良[1].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年龄多为15岁~40岁,男性多发....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病因不明,以累及脊柱和骶髂关节为主要表现的进行性慢性炎症病理损伤性疾病,66%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晚期出现严重脊柱后凸,约1/3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人预后不良[1].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年龄多为15岁~40岁,男性多发.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骶部疼痛伴僵硬,尤其是早晨起床时感觉腰部僵硬(晨僵),活动后可缓解,晚期可并发脊柱强直畸形.随着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不断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康复运动 运动治疗
下载PDF
交替隔沟灌溉水分入渗特性 被引量:24
16
作者 潘英华 康绍忠 《灌溉排水》 CSCD 2000年第1期1-4,共4页
以玉米为试验材料 ,通过大田 3种灌水方式土壤水分的入渗规律比较分析 ,发现交替隔沟灌溉和固定隔沟灌溉土壤水分的侧向入渗比较明显 ,而常规灌溉由于受到相邻灌水沟侧向入渗的影响 ,土壤水分主要在土壤剖面的垂直方向变化。对 3种灌水... 以玉米为试验材料 ,通过大田 3种灌水方式土壤水分的入渗规律比较分析 ,发现交替隔沟灌溉和固定隔沟灌溉土壤水分的侧向入渗比较明显 ,而常规灌溉由于受到相邻灌水沟侧向入渗的影响 ,土壤水分主要在土壤剖面的垂直方向变化。对 3种灌水方式湿润锋到达深度的研究表明 ,常规灌溉的湿润锋到达深度明显大于固定隔沟灌溉和交替隔沟灌溉。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隔沟灌溉 土壤水分 入渗特性 节水灌溉
原文传递
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4
17
作者 潘英华 李维科 +1 位作者 李振经 罗高玲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9年第11期1437-1439,共3页
用与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紧密连锁的SSR标记RM206,对中野5112、恢复系桂649及其35份优良杂交后代F4材料进行分子检测。结果显示,供体材料中野5112和其中的13份杂交后代材料携带有Xa23抗性等位点,占37.14%,受体材料桂649和另外的22份... 用与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紧密连锁的SSR标记RM206,对中野5112、恢复系桂649及其35份优良杂交后代F4材料进行分子检测。结果显示,供体材料中野5112和其中的13份杂交后代材料携带有Xa23抗性等位点,占37.14%,受体材料桂649和另外的22份杂交后代材料没有携带Xa23抗性等位点。说明Xa23基因的遗传比较稳定,出现在优良杂交后代的机率较高,为选育和创新优良的抗白叶枯病育种中间材料,进而育成抗谱广、抗性持久的杂交稻组合和常规稻品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白叶枯病基因 XA23 分子标记
下载PDF
利用野栽杂交分离群体定位水稻结实率QTLs 被引量:1
18
作者 潘英华 温国泉 +1 位作者 徐志健 梁云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73-1478,共6页
【目的】利用野栽杂交分离群体定位水稻结实率,为能更好地挖掘和利用野生稻中控制穗结实率基因的QTL位点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以广西普通野生稻资源Y03为父本和栽培稻品种日本晴为母本,经过杂交构建包含142个单株的F2定位群体,然后利... 【目的】利用野栽杂交分离群体定位水稻结实率,为能更好地挖掘和利用野生稻中控制穗结实率基因的QTL位点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以广西普通野生稻资源Y03为父本和栽培稻品种日本晴为母本,经过杂交构建包含142个单株的F2定位群体,然后利用覆盖水稻基因组的184对SSR分子标记,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以LOD=2.5为阈值检测控制结实率的QTL。【结果】共检测到3个影响结实率的QTL。其中,2个QTL位于第1染色体,1个QTL位于4号染色体上,并分别命名为q SSR1-1,q SSR1-2和q SSR4-1。q SSR1-1位于第1染色体RM486~RM5501,表型贡献率为14.49%;q SSR1-2位于第1染色体RM102~RM315,表型贡献率为8.63%;q SSR4-1位于第4染色体RM252~RM119,表型贡献率为8.27%。对结果进行分析还发现,在3个QTL位点上来源于野生稻亲本Y03的等位基因均有利于提高水稻结实率。随后,根据获得的主效QTL定位信息最终开发出与水稻结实率性状紧密连锁、可用于分子育种的分子标记RM119。【结论】发掘的新QTL和性状连锁标记可为水稻产量性状QTL的发掘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和分子选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杂交 控制穗结实率 QTL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带状疱疹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潘英华 方蘅英 《全科护理》 2011年第13期1134-1136,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带状疱疹病人的临床表现,总结其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SLE合并带状疱疹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SLE病人并发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为18.6%,皮疹类型多为寻常型,其次为大疱型、出血型以及坏死...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带状疱疹病人的临床表现,总结其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SLE合并带状疱疹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SLE病人并发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为18.6%,皮疹类型多为寻常型,其次为大疱型、出血型以及坏死型;皮损部位以腰腹部最常见,其次为胸背部、头面部、四肢以及会阴部;本组病人基本痊愈135例,遗留神经痛4例,由于SLE死亡2例。[结论]SLE病人易并发带状疱疹,以寻常型为主,并在腰腹部感染发生率较高;应了解病人的临床表现,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带状疱疹 神经痛 护理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并发真菌感染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英华 方蘅英 《全科护理》 2011年第4期290-291,共2页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并发真菌感染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SLE并发真菌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521例住院SLE病人发生真菌感染6 3例,发生率为12.1%;感染类型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其次为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并发真菌感染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SLE并发真菌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521例住院SLE病人发生真菌感染6 3例,发生率为12.1%;感染类型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其次为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等;感染部位以口腔最常见,其次为消化道、肺部、泌尿道及中枢神经系统。[结论]SLE病人易并发真菌感染,且以口腔感染发生率较高,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真菌感染 护理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