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原子结构教学质量的思路与策略
1
作者 朱国贤 陈静 潘荣楷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3期376-383,共8页
原子结构是无机化学中的重要内容和教学难点,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极大挑战。如何突破教学难点,一直是教师关注和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思路,以量子力学原理为主线并贯穿于整个教学内容中,要求学生做好预习以提高听课效... 原子结构是无机化学中的重要内容和教学难点,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极大挑战。如何突破教学难点,一直是教师关注和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思路,以量子力学原理为主线并贯穿于整个教学内容中,要求学生做好预习以提高听课效率,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借助多媒体手段把枯燥单调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结合发展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等方面探讨了原子结构教学过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并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结构 教学方法 量子化学
下载PDF
以贝壳为原料制备苹果酸钙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潘荣楷 文健 +1 位作者 林丽丽 石晓波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9年第7期790-792,812,共4页
本文采用一次煅烧法,研究并改进了以贝壳为原料制备苹果酸钙的工艺条件,并对产品进行了红外和质量检测。结果表明,制备苹果酸钙的较优条件是:在20mL质量浓度为0.10g/mLDL-苹果酸中,加入1.4g煅烧后的贝壳灰分,于60℃条件下中和反应,所得... 本文采用一次煅烧法,研究并改进了以贝壳为原料制备苹果酸钙的工艺条件,并对产品进行了红外和质量检测。结果表明,制备苹果酸钙的较优条件是:在20mL质量浓度为0.10g/mLDL-苹果酸中,加入1.4g煅烧后的贝壳灰分,于60℃条件下中和反应,所得产品的产率为94.35%,纯度为99.18%,且质量指标符合我国钙添加剂的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壳 煅烧 苹果酸钙 正交实验
下载PDF
微乳法制备纳米氧化锆及其结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潘荣楷 陈静 +1 位作者 陈小凤 石晓波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313-1315,1324,共4页
以四水合硫酸锆为原料,通过油酸/正丁醇/氨水体系制备纳米ZrO2。运用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激光粒度分布、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和形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ZrO2为四方晶型,产物的形状为球... 以四水合硫酸锆为原料,通过油酸/正丁醇/氨水体系制备纳米ZrO2。运用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激光粒度分布、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和形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ZrO2为四方晶型,产物的形状为球形,粒径在20 nm左右。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Zr─O─Zr键的吸收频率产生红移;随着微乳体系中氨水浓度的增大,所制备样品的Zr─O─Zr键的吸收频率产生红移,ZrO2的粒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锆 微乳法 制备 结构
下载PDF
EDTA络合滴定法快速测定硫酸锆中氧化锆含量 被引量:6
4
作者 潘荣楷 祝桂连 +1 位作者 徐旭耀 陈静 《广州化工》 CAS 2009年第3期150-151,156,共3页
研究了在HCl介质中快速测定硫酸锆中氧化锆含量的EDTA络合滴定法及其滴定条件,采用重量法与容量法相结合,先以重量法测出硫酸锆中氧化锆含量,再以已知含量的硫酸锆标定EDTA标准溶液的滴定度,然后再测定相同原料生产的硫酸锆。该方法较... 研究了在HCl介质中快速测定硫酸锆中氧化锆含量的EDTA络合滴定法及其滴定条件,采用重量法与容量法相结合,先以重量法测出硫酸锆中氧化锆含量,再以已知含量的硫酸锆标定EDTA标准溶液的滴定度,然后再测定相同原料生产的硫酸锆。该方法较重量法简便,快速,准确度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TA络合滴定法 快速测定 氧化锆含量
下载PDF
微乳液膜法萃取Cu(Ⅱ)离子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潘荣楷 陈静 陈龙凤 《广东化工》 CAS 2008年第1期41-45,共5页
采用油酸/正丁醇/碳酸钠水溶液组成的微乳体系对水相中Cu2+进行了萃取研究,考察了微乳体系组成、水相的pH、膜水比、搅拌时间以及水相中NaCl盐度等实验参数对萃取率和微乳体系乳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油酸︰正丁醇︰Na2CO3(1.0 mol.L-1... 采用油酸/正丁醇/碳酸钠水溶液组成的微乳体系对水相中Cu2+进行了萃取研究,考察了微乳体系组成、水相的pH、膜水比、搅拌时间以及水相中NaCl盐度等实验参数对萃取率和微乳体系乳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油酸︰正丁醇︰Na2CO3(1.0 mol.L-1)=5︰5︰4(体积比),油内比Roi为2.5,废水pH在1.0~1.2之间,膜水比Rew为1︰2.5,搅拌时间为6 min时,浓度为500 mg/L的Cu2+经微乳液一级萃取后,可降至0.9 mg/L,萃取率达99.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体系 CU^2+ 萃取
下载PDF
2-(2-苯并咪唑)-6-甲基吡啶锌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质
6
作者 潘荣楷 刘生桂 +1 位作者 谭凤娇 苏仕铭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59-1262,共4页
合成了2-(2-苯并咪唑)-6-甲基吡啶及其锌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运用荧光光谱对配合物的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锌配合物在DMF溶液中的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为428nm,在固态下的荧... 合成了2-(2-苯并咪唑)-6-甲基吡啶及其锌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运用荧光光谱对配合物的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锌配合物在DMF溶液中的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为428nm,在固态下的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为448nm,均属于蓝光发射,具有作为蓝色发光材料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苯并咪唑)-6-甲基吡啶 锌配合物 发光性质
下载PDF
2-乙氧羰基-6-(2-苯并咪唑基)吡啶锌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质
7
作者 潘荣楷 刘生桂 刘天勤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70-1674,共5页
以2-乙氧羰基-6-(2-苯并咪唑基)吡啶为配体,通过液相反应合成了其与氯化锌的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它的发光性质。结果表明,在360nm紫外光激发下,... 以2-乙氧羰基-6-(2-苯并咪唑基)吡啶为配体,通过液相反应合成了其与氯化锌的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它的发光性质。结果表明,在360nm紫外光激发下,固体配合物能发射出较强的蓝色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为440nm,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质和较高的热稳定性,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荧光光学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乙氧羰基-6-(2-苯并咪唑基)吡啶 锌配合物 合成 发光性质 热稳定性
下载PDF
Cu^(2+)-Mn^(2+)-H_2O_2体系催化氧化降解罗丹明B 被引量:20
8
作者 陈静 吴诗平 潘荣楷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6-30,共5页
研究了Cu2+-Mn2+-H2O2体系催化氧化降解染料罗丹明B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Cu2+-Mn2+-H2O2体系的罗丹明B降解率比H2O2体系、Mn2+-H2O2体系和Cu2+-H2O2体系有显著提高,反应120min后罗丹明B降解率接近100%。对于Cu2+-Mn2+-H2O2体系,最佳罗... 研究了Cu2+-Mn2+-H2O2体系催化氧化降解染料罗丹明B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Cu2+-Mn2+-H2O2体系的罗丹明B降解率比H2O2体系、Mn2+-H2O2体系和Cu2+-H2O2体系有显著提高,反应120min后罗丹明B降解率接近100%。对于Cu2+-Mn2+-H2O2体系,最佳罗丹明B降解条件:溶液pH为5,反应温度为45℃,质量浓度为10mg/L的罗丹明B溶液体积100mL,浓度为0.01mol/L的硫酸铜溶液加入量5.0mL,浓度为0.01mol/L的硫酸锰溶液加入量3.0mL,体积分数为30%的H2O2溶液加入量1.5mL。在此条件下罗丹明B降解的反应速率常数最大,为0.042 28min-1,其拟合相关系数为0.999 12。罗丹明B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铜离子 锰离子 催化氧化 罗丹明B
下载PDF
三种煤系粉体对天然橡胶补强性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许逵 陈静 +2 位作者 潘荣楷 马琳 覃成红 《弹性体》 CAS 2013年第4期20-22,共3页
采用煤矸石和粉煤灰为原料,经活化改性制备天然橡胶补强材料,并与硅铝炭黑进行对比。3种粉体的化学组成相同,但含量差异明显,晶体结构也有不同。天然橡胶混炼胶的硫化特性和物理机械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煤矸石粉填充天然橡胶混炼胶硫化... 采用煤矸石和粉煤灰为原料,经活化改性制备天然橡胶补强材料,并与硅铝炭黑进行对比。3种粉体的化学组成相同,但含量差异明显,晶体结构也有不同。天然橡胶混炼胶的硫化特性和物理机械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煤矸石粉填充天然橡胶混炼胶硫化速率最快,交联密度大;就拉伸强度而言,硅铝炭黑补强性能较好;煤矸石粉补强的300%定伸应力明显高于粉煤灰和硅铝炭黑补强天然橡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粉煤灰 硅铝炭黑 天然橡胶
下载PDF
改性石墨矸石粉补强天然橡胶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静 许逵 +2 位作者 杨日敏 潘荣楷 彭政 《橡胶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32,共4页
研究改性石墨矸石粉补强天然橡胶(NR)的性能,并以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和偶联剂用量为3个因子通过正交试验来研究石墨矸石粉的最佳改性条件。结果表明:与炭黑补强胶料相比,石墨矸石粉补强胶料具有相似的硫化特性,焦烧时间略长。改性石墨... 研究改性石墨矸石粉补强天然橡胶(NR)的性能,并以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和偶联剂用量为3个因子通过正交试验来研究石墨矸石粉的最佳改性条件。结果表明:与炭黑补强胶料相比,石墨矸石粉补强胶料具有相似的硫化特性,焦烧时间略长。改性石墨矸石粉对NR具有明显的补强作用。SPSS软件分析的硫化胶物理性能结果显示,改性条件对补强性能影响主次顺序为偶联剂用量、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正交试验分析确定石墨矸石粉的最佳改性条件为:煅烧温度800℃,煅烧时间1.5h,偶联剂用量(占石墨矸石粉质量的比例)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矸石粉 改性 天然橡胶 补强
下载PDF
2,6-双(1-苯基苯并咪唑-2-)吡啶铱(Ⅲ)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质(英文)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生桂 陈自卢 +2 位作者 苏文义 潘荣楷 石晓波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03-408,共6页
苯基取代2,6-双苯并咪唑吡啶的2个NH的氢原子生成了2,6-双(1-苯基苯并咪唑-2-)吡啶配体(bpbp)。180℃加热条件下,IrCl3.6H2O和2,6-双(1苯基苯并咪唑-2-)吡啶合成了1个新的阳离子型配合物[Ir(bpbp)2](PF6)3,它的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 苯基取代2,6-双苯并咪唑吡啶的2个NH的氢原子生成了2,6-双(1-苯基苯并咪唑-2-)吡啶配体(bpbp)。180℃加热条件下,IrCl3.6H2O和2,6-双(1苯基苯并咪唑-2-)吡啶合成了1个新的阳离子型配合物[Ir(bpbp)2](PF6)3,它的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X射线单晶衍射证实。[Ir(bpbp)2](PF6)3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n,a=1.435 1(5)nm,b=1.094 1(5)nm,c=2.206 9(5)nm,β=99.832(5)°,V=3.414(2)nm3,Z=2。中心金属离子Ir(Ⅲ)和来自2个配体的6个N原子配位,形成八面体几何结构。该配合物在二氯甲烷中发出明亮的黄绿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咪唑 铱配合物 晶体结构 发光
下载PDF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静 石晓波 +1 位作者 龚丽维 潘荣楷 《大学化学》 CAS 2012年第5期78-82,共5页
以CuSO4.5H2O和Na2CO3为反应原料制备碱式碳酸铜。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制定实验方案,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开展实验。通过改变反应物的配比、体系pH、反应温度等条件制备碱式碳酸铜;通过测定产物Cu2+含量、TG/DTG曲线等对产物品质进行初步分析... 以CuSO4.5H2O和Na2CO3为反应原料制备碱式碳酸铜。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制定实验方案,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开展实验。通过改变反应物的配比、体系pH、反应温度等条件制备碱式碳酸铜;通过测定产物Cu2+含量、TG/DTG曲线等对产物品质进行初步分析。用反应的产率和反应速率综合判断较优制备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式碳酸铜 制备 综合性实验
下载PDF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中草药生地黄 熟地黄中的钙 镁 铁 钾 被引量:9
13
作者 徐旭耀 唐纯良 +1 位作者 潘荣楷 刘乡艳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07年第6期19-21,共3页
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中草药生地黄、熟地黄中的Fe、K、Ca、Mg 4种金属元素的含量。方法操作简便、快速,且回收率和精密度高,适用于中草药中这4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为进一步探讨金属元素与药效的... 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中草药生地黄、熟地黄中的Fe、K、Ca、Mg 4种金属元素的含量。方法操作简便、快速,且回收率和精密度高,适用于中草药中这4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为进一步探讨金属元素与药效的关系提供了有用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法 中草药
下载PDF
活化改性对煤矸石粉补强天然橡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静 许逵 +3 位作者 潘荣楷 彭政 马琳 郑丽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9-62,共4页
将煤矸石粉经活性改性处理后用作天然橡胶补强填充剂。采用XRD、FT-IR和SEM等手段研究了热处理和偶联剂改性对煤矸石补强天然橡胶性能的影响。煤矸石粉热处理在800℃以内时,天然橡胶硫化胶的拉伸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热温度达到900℃... 将煤矸石粉经活性改性处理后用作天然橡胶补强填充剂。采用XRD、FT-IR和SEM等手段研究了热处理和偶联剂改性对煤矸石补强天然橡胶性能的影响。煤矸石粉热处理在800℃以内时,天然橡胶硫化胶的拉伸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热温度达到900℃时,硫化胶的拉伸强度略有下降。偶联剂改性能显著提高煤矸石的补强性能,当硅烷偶联剂KH-570质量分数≤2%时,天然橡胶的拉伸强度随偶联剂用量增加显著增大;当偶联剂质量分数>2%时,拉伸强度的增加幅度不明显;而偶联剂质量分数为2%时,硫化橡胶的300%定伸应力达到最大,之后定伸应力随偶联剂质量分数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粉 活化改性 天然橡胶 补强填充剂 性能
下载PDF
地方高校物理化学实验存在的问题与创新实践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旭耀 周晓平 潘荣楷 《广东化工》 CAS 2013年第5期128-128,130,共2页
人才培养应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发展,其中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的主要途径,要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以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加强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人才培养应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发展,其中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的主要途径,要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以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加强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实验 教学改革 创新实践
下载PDF
地方高师培养中学化学师资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2
16
作者 石晓波 潘荣楷 +1 位作者 陈静 莫春生 《广东化工》 CAS 2011年第3期183-184,共2页
围绕在基础教育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高素质化学师资,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教育实践模式,面向基础教育实际开展特色培养等方面,论述了几年来的探索进程与改革的成效。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化学师资 教师教育
下载PDF
以贝壳制备柠檬酸钙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林丽丽 文健 +1 位作者 潘荣楷 石晓波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95-98,共4页
以贝壳为原料,采用一次煅烧法制备了柠檬酸钙,并利用正交实验对制备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0 mL质量浓度为0.20 g.mL-1柠檬酸中,加入1.0 g煅烧后的贝壳粉,于60℃条件下中和反应,所得产品的产率为94.04%,纯度为99.29%,产品经红外和... 以贝壳为原料,采用一次煅烧法制备了柠檬酸钙,并利用正交实验对制备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0 mL质量浓度为0.20 g.mL-1柠檬酸中,加入1.0 g煅烧后的贝壳粉,于60℃条件下中和反应,所得产品的产率为94.04%,纯度为99.29%,产品经红外和质量检测,基本符合我国钙添加剂的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壳 煅烧 柠檬酸钙 正交实验
下载PDF
由锆英石制备硫酸锆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静 张弟妹 +1 位作者 陈周玲 潘荣楷 《广东化工》 CAS 2010年第6期10-11,14,共3页
以广东湛江锆英石为原料,加氢氧化钠碱熔分解,采用水洗、酸浸出、结晶等工艺流程制备硫酸锆,对该制备工艺流程进行了研究及工艺参数的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硫酸锆的工艺参数为:碱熔温度和时间为750℃,90min,碱熔比为1︰1.3,锆酸比... 以广东湛江锆英石为原料,加氢氧化钠碱熔分解,采用水洗、酸浸出、结晶等工艺流程制备硫酸锆,对该制备工艺流程进行了研究及工艺参数的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硫酸锆的工艺参数为:碱熔温度和时间为750℃,90min,碱熔比为1︰1.3,锆酸比为1︰4,酸浸温度为95~100℃,水洗次数为5次。进行了硅的去除及除铁工艺探索。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对其组成含量进行表征,制得硫酸锆产品中ZrO2的含量为33.33%,理论上硫酸锆中ZrO2的含量为34.7%,工业标准要求ZrO2含量≥32%。且对产品进行硅的去除后,硅的含量小于0.01%,符合工业标准产品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英石 碱熔 硫酸锆 制备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锌的微乳液法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静 吴曼露 潘荣楷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55-59,共5页
采用油酸/正丁醇/NaOH溶液组成的微乳体系制备了纳米氧化锌,采用TG-DTA热分析、X-射线衍射(XRD)、激光粒度分布仪、荧光光度计、红外光谱法对产物进行表征.XRD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纳米ZnO为六方晶型,平均粒径为23.9 nm,明显小于激光... 采用油酸/正丁醇/NaOH溶液组成的微乳体系制备了纳米氧化锌,采用TG-DTA热分析、X-射线衍射(XRD)、激光粒度分布仪、荧光光度计、红外光谱法对产物进行表征.XRD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纳米ZnO为六方晶型,平均粒径为23.9 nm,明显小于激光粒度分析结果.荧光分析结果表明,425 nm左右处有一荧光蓝紫光发射峰.红外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煅烧温度升高和制备微乳体系中碱浓度的增大,Zn-O伸缩振动峰的吸收频率发生明显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nO微乳液 合成 表征
下载PDF
4,4′-双(4″,4″,4″-三氟代-1″,3″-二氧代丁基)间位联苯基苯双核铕配合物的合成与发光
20
作者 刘生桂 唐斯萍 +1 位作者 潘荣楷 郭锦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6-130,共5页
合成了一个新的双核铕配合物Eu2(bdb)3·4H2O[H2bdb=4,4′-双(4″,4″,4″-三氟代-1″,3″-二氧代丁基)-间位联苯基苯]。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证实其配位方式是三个配体同时和两个铕离子绞合配位。该配合物发出铕离子特征红光,... 合成了一个新的双核铕配合物Eu2(bdb)3·4H2O[H2bdb=4,4′-双(4″,4″,4″-三氟代-1″,3″-二氧代丁基)-间位联苯基苯]。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证实其配位方式是三个配体同时和两个铕离子绞合配位。该配合物发出铕离子特征红光,发射峰值位于614nm,其激发光谱的激发峰值位于370nm。配合物的发光寿命为336μs,寿命曲线很好地和单指数衰减拟合曲线相吻合,进一步证实配合物只有一个对称中心铕离子存在。配合物热稳定性达到230℃,满足制备LED器件的要求。将该配合物与370nm发射的InGaN芯片组合成功地制备了红色发光二极管,当配合物和硅树脂的质量比为1:30时,红色发光二极管的色坐标为x=0.6353,y=0.3340,发光效率为1.36lm/W。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是制备半导体高显色指数白光LED潜在的红色有机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铕配合物 化学合成 发光粉 光致发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