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远处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生化进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彰金 孙迪 +6 位作者 王昊 石聪 赵翊含 潘逸缙 慕转转 丁治国 林岩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4546-4553,共8页
背景晚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尤其是远处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DM-PTC)的病情变化主要从甲状腺球蛋白(Tg)等血清学指标和CT等影像学两方面进行监测。由于CT等影像学手段本身的局限性如辐射、价格昂贵及转移病灶分布的复杂性,实体瘤疗... 背景晚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尤其是远处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DM-PTC)的病情变化主要从甲状腺球蛋白(Tg)等血清学指标和CT等影像学两方面进行监测。由于CT等影像学手段本身的局限性如辐射、价格昂贵及转移病灶分布的复杂性,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RECIST 1.1)常无法及时捕捉DM-PTC患者的病情变化,而整合了时间维度的Tg倍增时间(TgDT)已显示其在灵敏监测PTC疾病变化中的作用。目的以TgDT为结局变量,探索DM-PTC的生化进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3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就诊的61例DM-PTC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门诊病历系统收集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并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基因突变检测内容包括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突变、端粒酶反转录酶(TERT)突变、转染重排(RET)融合、大鼠肉瘤病毒(RAS)突变。末次^(131)I治疗后4个月到1年时间内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及淋巴细胞检测。计算TgDT,以TgDT 3年为界,将研究对象分为<3年组(n=16)和≥3年组(n=45)。末次^(131)I治疗后4个月到1年时间内,计算TgDT的初次Tg时间点的T细胞亚群、NK细胞百分比及淋巴细胞绝对值被定义为淋巴细胞亚群的初始值,计算TgDT的末次Tg时间点的T细胞亚群、NK细胞百分比及淋巴细胞绝对值被定义为淋巴细胞亚群的末次值,淋巴细胞亚群随时间纵向变化情况以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率表示,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率=(末次值-初始值)/初始值×100%。比较两组淋巴细胞亚群初始值及变化率的差异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向后回归分析探究DM-PTC生化进展的影响因素。结果≥3年组确诊年龄、末次^(131)I治疗前局部手术次数、碘难治(RAIR)、TERT突变、BRAF与TERT共同突变比例低于<3年组,RET融合比例高于<3年组(P<0.05)。≥3年组CD_(3)^(+)T细胞百分比、CD_(8)^(+)T细胞百分比高于<3年组,NK细胞百分比、CD4/CD8低于<3年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_(8)^(+)T细胞百分比降低(OR=0.879,95%CI=0.792~0.975)、BRAF与TERT共同突变(OR=7.044,95%CI=1.368~36.265)是DM-PTC生化进展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低CD_(8)^(+)T细胞比例的免疫状态、BRAF与TERT共同突变等多种因素可影响DM-PTC的生化进展,淋巴细胞亚群及多基因联合检测对于DM-PTC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远处转移 生化进展 甲状腺球蛋白倍增时间 T淋巴细胞亚群 基因突变
下载PDF
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后切缘阳性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被引量:2
2
作者 丁振山 黄涛 +4 位作者 矫宾宾 闫杨轩宇 苏彩霞 潘逸缙 潘宝华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71-75,80,共6页
目的:建立和评估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后切缘阳性的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使用随机分裂样本方法将数据划分为训练和验证数据集(分裂比=0.6∶0.4)。应用Lasso回归筛选预测因子并建立预测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目的:建立和评估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后切缘阳性的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使用随机分裂样本方法将数据划分为训练和验证数据集(分裂比=0.6∶0.4)。应用Lasso回归筛选预测因子并建立预测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性,用校正曲线评价预测的准确性。应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价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年龄、PSA、术后Gleason评分、前列腺双侧侵犯、PSA密度(PSAD)被确定为预测因素,并组合成预测模型。模型在训练数据集AUC:0.738和验证数据集AUC:0.691。有较好的区分性,且在2个数据集中均有较好的校正效果(均P>0.05)。决策曲线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后切缘阳性的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在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后切缘阳性的个体化预测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切缘阳性 模型分析 诺模图
下载PDF
前列腺癌侵犯周围神经的预测因子研究
3
作者 任建 黄涛 +6 位作者 矫宾宾 陈雪龙 潘逸缙 苏彩霞 闫杨轩宇 王芝晶 张冠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331-336,共6页
目的:建立和评价前列腺癌神经周围侵犯的预测模型,为筛选出前列腺癌神经侵犯的高危人群提供预测工具。方法:采用回顾观察性研究,随机分裂样本法将数据划分为训练数据集和验证数据集(分裂比=0.7:0.3)。应用Lasso回归选择预测因子并建立... 目的:建立和评价前列腺癌神经周围侵犯的预测模型,为筛选出前列腺癌神经侵犯的高危人群提供预测工具。方法:采用回顾观察性研究,随机分裂样本法将数据划分为训练数据集和验证数据集(分裂比=0.7:0.3)。应用Lasso回归选择预测因子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判别能力,校正曲线评价预测的准确性。决策曲线分析评价列线图。结果:纳入患者238例,以前列腺周围神经是否侵犯定义为阴性(n=123)和阳性(n=115)。以PSA,PSA比值、NLR为预测因素,将其组合成预测模型。在训练数据集0.725(95%CI:0.578~0.798)和验证数据集0.678(95%CI:0.419~0.900)中,模型显示出较好的判别能力,并在2个数据集中进行了良好的校正(均P>0.05)。临床决策曲线分析表明此模型有较好的收益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大。结论:本研究以PSA,PSA比值、NLR为预测因素,为前列腺癌神经周围侵犯个体化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预测模型。在预测前列腺癌神经周围侵犯,制定适当的手术方式和术后预防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癌 神经侵犯 数据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转移性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基因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4
作者 潘逸缙 鞠高达 +4 位作者 慕转转 孙郁青 孙迪 梁军 林岩松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837-1843,共7页
目的探讨转移性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caDTC)基因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存在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性的caDTC患者,根据纳排标准共入组67例患者。比较不同基因组间临床病理特... 目的探讨转移性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caDTC)基因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存在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性的caDTC患者,根据纳排标准共入组67例患者。比较不同基因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及摄碘差异,并以12岁为界行亚组分析。结果67例caDTC中,确诊年龄[M(Q_(1),Q_(3))]为13.2(9.7,16.9)岁,男23例,女44例。68.7%(46/67)的患者存在远处转移(M1期)。68.7%(46/67)检测出致病性或可能致病性基因突变,RET或NTRK融合(简称RET/NTRK)最多[43.3%(29/67)],BRAF V600E突变次之[19.4%(13/67)],仅1例为NRAS Q61R突变。将患者分为RET/NTRK融合组(n=29)、BRAF突变组(n=12)、其他突变组(n=4)及无突变组(n=21)(1例患者因合并NRAS Q61R突变和BRAF V600E突变未纳入基因突变亚型分组比较)。基因特征分组比较显示,相较于BRAF突变组,RET/NTRK融合组的中位确诊年龄较小[12.6(9.3,15.9)比17.2(15.5,18.1)岁,P<0.001],突变负荷≥2的比例更高(10.4%比8.3%,P=0.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6例M1期患者中,71.7%(33/46)初始摄碘,30.4%(14/46)发展为碘难治性(RAIR)。年龄分组比较中,相较≥12岁组,<12岁组男性比例更高(51.9%比22.5%,P=0.013)和BRAF V600E突变发生率更低(0比32.5%,P<0.001)。结论RET/NTRK在转移性caDTC中发生率最高,并呈现低龄化和高远处转移率的特征,尽管转移性病灶多数初始摄碘,但易发生RAIR。应重视RET/NTRK融合在低龄caDTC侵袭性及碘抵抗发生中的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分化型甲状腺癌 儿童及青少年 基因检测 放射性碘难治 转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