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肾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玉婷 顾耘 潘露茜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1期250-253,共4页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因脑血管疾病引发的脑组织损伤,进而影响高级智能和获得性认知的痴呆综合征^([1])。尽管该病不会直接威胁生命,但会损害患者的执行和认知功能,使其无法独立应对生活事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亚洲地区...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因脑血管疾病引发的脑组织损伤,进而影响高级智能和获得性认知的痴呆综合征^([1])。尽管该病不会直接威胁生命,但会损害患者的执行和认知功能,使其无法独立应对生活事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亚洲地区≥65岁人群中,VaD占痴呆总人数的15%~40%^([2])。我国痴呆患者的总人数占全球痴呆患者总人数的25%,其中VaD发病率排名第二,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3])。现代医学对VaD的具体发病机制尚缺乏定论,认为其发病多与胆碱能通路受损、氧化应激、神经细胞凋亡和炎性反应等因素相关^([4-5])。临床治疗上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通过改善大脑循环代谢和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以提高认知功能、减缓疾病进展。常用的药物有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拮抗剂、胆碱酯酶抑制剂以及钙离子拮抗剂(calcium-channel blocker,CCB),但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6-7])。中医认为VaD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肾精亏虚和痰瘀互结,治疗中常采取补肾填精、活血化瘀和化痰开窍等方法,其中“肾虚”最为关键。本文拟对相关理论及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治疗VaD提供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 血管性痴呆 机制 进展
下载PDF
肾虚血瘀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MHR、NLR、血清25-羟维生素D_(3)关系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颜靖文 陆瑞峰 +3 位作者 刘康永 潘露茜 杜文婷 顾耘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目的:探讨肾虚血瘀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水平,并分析其与肾虚血瘀型CAS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 目的:探讨肾虚血瘀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水平,并分析其与肾虚血瘀型CAS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CAS患者247例,根据辨证标准分为非肾虚组(70例),肾精亏虚组(97例),肾虚血瘀组(80例),比较三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血清25-(OH)D_(3)、MHR、NLR,分析肾虚血瘀型CAS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非肾虚组比较,肾精亏虚组、肾虚血瘀组MHR[(0.41±0.27)比(0.49±0.20)比(0.55±0.20)]显著升高(P<0.05或<0.01);与非肾虚组及肾精亏虚组比较,肾虚血瘀组NLR[(2.55±1.53)比(3.14±2.29)比(4.03±2.70)]显著升高(P均<0.01);与非肾虚组及肾精亏虚组比较,肾虚血瘀组血清25-(OH)D_(3)[(24.08±2.87)ng/ml比(17.77±1.94)ng/ml比(16.24±2.19)ng/ml]显著降低(P均=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_(3)是肾虚血瘀型CAS的独立保护因素(OR=0.619,P=0.001),MHR是其独立危险因素(OR=6.064,P=0.015)。结论:血清25-(OH)D_(3)、MHR、NLR水平与肾虚血瘀型CAS密切联系,血清25-(OH)D_(3)、MHR可作为评估肾虚血瘀型CAS的辅助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骨化二醇 肾虚
下载PDF
软脉煎对实验性晚期动脉粥样硬化家兔平滑肌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潘露茜 顾耘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的治疗观察,研究软脉煎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晚期血管平滑肌细胞Bcl-2、Bax及Caspase-8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喂养加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制备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3,8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成4组,...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的治疗观察,研究软脉煎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晚期血管平滑肌细胞Bcl-2、Bax及Caspase-8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喂养加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制备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3,8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8只,模型组8只,软脉煎组11只,辛伐他汀组11只1,2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Bax、Caspase-8的表达。结果:软脉煎组与模型组比较,能升高Bcl-2蛋白水平,降低Bax、Caspase-8蛋白表达,从而升高Bcl-2/Bax比值,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软脉煎能调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晚期平滑肌细胞凋亡信号途径中Bcl-2、Bax及Caspase-8的表达,从而提高斑块的稳定性,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脉煎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凋亡 BCL-2 BAX CASPASE-8
原文传递
益肾口服液延缓肾精亏虚型生理性衰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潘露茜 顾耘 +3 位作者 许若玢 杜文婷 林宇栋 林水淼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5年第2期90-92,100,共4页
目的 观察益肾口服液延缓肾精亏虚型生理性衰老的效果.方法 将62例老年前期及老年期受试者按照配对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予益肾口服液干预24w,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观察治疗前后受试者的生物学年龄、肾精亏虚证... 目的 观察益肾口服液延缓肾精亏虚型生理性衰老的效果.方法 将62例老年前期及老年期受试者按照配对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予益肾口服液干预24w,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观察治疗前后受试者的生物学年龄、肾精亏虚证的中医证候积分、左右手握力、左右近视力、瞬时记忆能力评分、闭目单腿直立时间、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右足跟骨超声振幅衰减系数、脉搏波速度、用力肺活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生物学年龄模型,比较两组治疗后生物学年龄及治疗前、后生物学年龄差值的差异,评价药物的有效性.结果 两组治疗后生物学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生物学年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605,P<0.001).治疗组治疗后生物学年龄小于治疗前生物学年龄,对照组治疗后生物学年龄大于治疗前生物学年龄.结论 益肾口服液对于延缓肾精亏虚型生理性衰老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口服液 肾精亏虚 衰老
下载PDF
益肾口服液延缓肺衰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潘露茜 顾耘 +3 位作者 林水淼 陆征宇 赵红彬 郁志华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6年第3期-,共3页
目的观察益肾口服液延缓肺衰老的作用。方法 62例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试验组予益肾口服液24周,对照组不接受益肾口服液干预。观察受试前后受试者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目的观察益肾口服液延缓肺衰老的作用。方法 62例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试验组予益肾口服液24周,对照组不接受益肾口服液干预。观察受试前后受试者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一秒率(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 curve,MMEF)、最大分钟通气量(maximal minute volume,MVV)及最高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比较受试前后肺功能的变化。结果试验组受试后FVC和MVV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FVC、FEV1、MMEF、MVV及PEF受试后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FVC、FEV1、MMEF、MVV及PEF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口服液对于增龄所导致的肺脏衰老可能具有延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口服液 肺通气功能 衰老 补肾填精
下载PDF
林水淼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经验举隅 被引量:5
6
作者 潘露茜 顾耘 林水淼 《中医文献杂志》 2015年第1期45-48,共4页
介绍上海市名中医林水淼教授中医药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经验。林师将该病称为"脉劳"认为血脉当有劳,以延缓衰老为着眼点,从衰入手,还精为本,补益精血为其治疗的重要方法,并通过临床验案加以具体说明。
关键词 名医经验 林水淼 动脉粥样硬化 脉劳
下载PDF
林水淼教授补益精血法治疗老年杂病学验 被引量:3
7
作者 潘露茜 顾耘 林水淼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1期24-27,共4页
介绍上海市名中医林水淼教授"精血虚衰"的衰老理论,探讨补益精血法的临床运用及论治老年内科杂病的经验,并通过临床验案加以具体说明。
关键词 林水淼 精血虚衰 补益精血 老年病 名医经验
下载PDF
《金匮要略》胸痹病探微 被引量:3
8
作者 潘露茜 顾耘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11期6-7,共2页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篇以"阳微阴弦"的脉理阐发了上焦阳虚,阴邪上乘,胸阳闭塞,不通则痛的病机实质,并围绕"通阳"这一中心原则,创立了逐饮、降逆、散寒、温阳等治法和瓜蒌薤白白酒汤等名方,为...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篇以"阳微阴弦"的脉理阐发了上焦阳虚,阴邪上乘,胸阳闭塞,不通则痛的病机实质,并围绕"通阳"这一中心原则,创立了逐饮、降逆、散寒、温阳等治法和瓜蒌薤白白酒汤等名方,为后世医家辨治胸痹心痛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胸痹心痛 阳微阴弦 辨证论治
下载PDF
补肾阳中药对小鼠胚胎干细胞活动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安红梅 胡兵 +5 位作者 史云峰 张占鹏 许丽雯 顾耘 潘露茜 王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74-776,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阳中药复方对小鼠胚胎干细胞活动的影响。方法:选用小鼠胚胎干细胞模型CRL-1825细胞株,加入补肾阳中药复方大鼠含药血清,观察补肾阳中药对干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以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补肾阳中药可以抑制CRL-182... 目的:观察补肾阳中药复方对小鼠胚胎干细胞活动的影响。方法:选用小鼠胚胎干细胞模型CRL-1825细胞株,加入补肾阳中药复方大鼠含药血清,观察补肾阳中药对干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以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补肾阳中药可以抑制CRL-1825细胞凋亡,但对CRL-1825细胞增殖、分化无明显影响;补肾阳中药同时可促进CRL-1825细胞Notch1基因表达,相对表强度由46.33升高至102.81;补肾阳中药还可以抑制P16INK4a基因表达,相对表强度由202.11降至93.11。结论:补肾阳中药复方可以抑制CRL-1825细胞凋亡,并可能与调控Notch1、P16INK4a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阳中药 胚胎干细胞 凋亡 NOTCH P16^INK4A
下载PDF
补肾阴对胚胎干细胞关键基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胡兵 安红梅 +6 位作者 史云峰 许丽雯 史秀峰 陈方敏 顾耘 潘露茜 王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5-367,共3页
关键词 补肾阴 胚胎干细胞 凋亡 Wnt与Oct3/4基因
下载PDF
补肾阴对胚胎干细胞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安红梅 胡兵 +6 位作者 史云峰 许丽雯 史秀峰 陈方敏 顾耘 潘露茜 王志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阴中药复方对胚胎干细胞活动的影响。方法选用胚胎干细胞模型CRL-1825细胞株,加入补肾阴中药复方大鼠含药血清,观察补肾阴中药对干细胞分化、凋亡、细胞周期及其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补肾阴中药复方含药血清可以抑制干... 目的观察补肾阴中药复方对胚胎干细胞活动的影响。方法选用胚胎干细胞模型CRL-1825细胞株,加入补肾阴中药复方大鼠含药血清,观察补肾阴中药对干细胞分化、凋亡、细胞周期及其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补肾阴中药复方含药血清可以抑制干细胞的分化和凋亡,促进干细胞增殖以及细胞周期的进程,促进干细胞Wnt、Oct4等基因的表达,下调P16INK4a基因的表达。结论补肾阴中药复方可以促进干细胞增殖、维持其不分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阴 中药 胚胎干细胞
下载PDF
软脉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述评 被引量:12
12
作者 顾耘 潘露茜 +8 位作者 陈家和 刘仁人 徐辉 孙卫华 龚路 王臻楠 韩素静 黄凯 钟家宝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0年第3期12-14,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机以肾中精气亏虚为本,痰瘀交阻为标;治疗当补益肾中精气,兼化痰祛瘀,创立中药复方软脉煎。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软脉煎可通过多种途径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软脉煎 中医药疗法
原文传递
软脉煎联合西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臻楠 顾耘 +11 位作者 杜文婷 高东雯 孙卫华 龚路 徐辉 潘露茜 韩素静 孙国珺 许若玢 林宇栋 高爽 王嘉宜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5期46-49,共4页
目的评价具有补肾益气功效的中药复方软脉煎治疗肾精亏虚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8例肾精亏虚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 目的评价具有补肾益气功效的中药复方软脉煎治疗肾精亏虚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8例肾精亏虚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软脉煎,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终点事件发生率等疗效指标和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IMT较治疗前降低(P<0.01),对照组较治疗前增厚(P<0.01);治疗组IMT治疗前后差值较对照组大(P<0.01)。治疗组斑块面积较治疗前缩小(P<0.05),且其治疗前后斑块面积差值较对照组增大(P<0.01)。治疗组累积终点事件发生率、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软脉煎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增厚,延缓斑块面积进展,降低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脉煎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超声
原文传递
活力苏口服液治疗肝肾精血亏虚型神经症(神经衰弱)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顾耘 潘露茜 +3 位作者 郑舜华 许良 郝中顺 徐丰义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研究活力苏口服液对中医辨证为肝肾精血亏虚型神经症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将130名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0 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服用活力苏口服液,对照组服用养血安神糖浆。两组均连续服用2 8天。运用90项症状清单... 目的 研究活力苏口服液对中医辨证为肝肾精血亏虚型神经症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将130名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0 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服用活力苏口服液,对照组服用养血安神糖浆。两组均连续服用2 8天。运用90项症状清单(SCL 90 )和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作为疗效评价标准进行治疗前后及两组间差值的比较研究。结果 试验组SCL 90临床疗效有效率为5 3 33% ,对照组为2 0 0 0 % ,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5 ) ;试验组中医疗效有效率为86 6 7% ,对照组为73 33% ,两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试验组在SCL 90总分、阳性项目数、阴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分、因子1、因子2、因子3、因子4、因子5、因子6、因子8、因子9、因子10及因子11治疗后较治疗前有十分显著提高(P <0 0 1) ;因子7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 <0 0 5 )。阴性项目数、因子1、因子2及因子4两组治疗前后差值相比有明显差异(P <0 0 5 ) ,余指标两组治疗前后差值相比无明显差异(P >0 0 5 )。结论 活力苏口服液对肝肾精血亏虚型神经衰弱患者的相关症状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照组 活力苏口服液 肝肾 肾精 治疗前后 服用 神经衰弱 目数 差值 结论
下载PDF
软脉聪圣煎治疗老年肾精亏虚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玲 顾耘 +1 位作者 林水淼 潘露茜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0年第2期220-223,共4页
目的观察软脉聪圣煎治疗老年肾精亏虚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的疗效。方法 2017年7月—2019年10月,96例VCI-N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51),治疗组予软脉聪圣煎,对照组予尼莫地平片,治疗12周后比较2... 目的观察软脉聪圣煎治疗老年肾精亏虚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的疗效。方法 2017年7月—2019年10月,96例VCI-N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51),治疗组予软脉聪圣煎,对照组予尼莫地平片,治疗12周后比较2组的肾精亏虚证中医证候积分,观察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评分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2组肾精亏虚证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积分较对照组低[(10.47±3.90)分vs (12.57±5.10)分,P<0.01]。治疗后,治疗组MoCA评分和IADL评分均升高(均P<0.05),且治疗前后的Mo CA评分差值较对照组高[(0.83±1.38)分vs(0.33±0.99)分,P=0.024]。治疗后,对照组MoCA和IADL评分升高,但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2组的IADL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软脉聪圣煎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VCI-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脉聪圣煎 肾精亏虚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软脉煎对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顾耘 潘露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4期701-703,共3页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的治疗观察,研究软脉煎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晚期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影响。方法:采用高脂喂养加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制备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38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8只,模型组8只,...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的治疗观察,研究软脉煎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晚期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影响。方法:采用高脂喂养加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制备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38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8只,模型组8只,软脉煎组11只,辛伐他汀组11只,12周后光镜观察颈动脉的形态并测量动脉内膜及中膜厚度并采用TUNEL法检测颈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软脉煎组与模型组比较,能减轻颈动脉内膜增厚,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能降低颈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整体凋亡率及减少斑块肩部和纤维帽处的平滑肌细胞凋亡,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软脉煎对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并能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晚期维持斑块稳定性,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脉煎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实习医师“体格检查强化训练法”教学模式探讨
17
作者 葛芳芳 周洁 +2 位作者 潘露茜 唐红 苏励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年第6期97-98,共2页
采用"强化训练法"的教学方式进行体格检查带教,反复强化与重点教学相结合,理论联系临床,及时纠错,教学相长,培养实习医师实际动手的能力。经强化训练后成绩明显提高,问诊、体格检查、回答问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分... 采用"强化训练法"的教学方式进行体格检查带教,反复强化与重点教学相结合,理论联系临床,及时纠错,教学相长,培养实习医师实际动手的能力。经强化训练后成绩明显提高,问诊、体格检查、回答问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分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训练法 体格检查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8
18
作者 夏兆云 潘露茜 +2 位作者 施扬 赵虹 陆征宇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8年第4期467-469,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进行性炎症性疾病,特点是纤维组织和脂质沉积在弹性动脉的内膜中,导致血管形成、结构损伤、血管壁增厚和硬化[1]。AS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确定。现代医学认为,AS主...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进行性炎症性疾病,特点是纤维组织和脂质沉积在弹性动脉的内膜中,导致血管形成、结构损伤、血管壁增厚和硬化[1]。AS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确定。现代医学认为,AS主要是由血脂代谢紊乱、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和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于不同环节的结果[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防治 AS SMC 血小板聚集 单味中药 中药复方 斑块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 脂质代谢 成本病 气郁化火 血管内皮细胞 脂质沉积
下载PDF
Tau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夏兆云 赵虹 +2 位作者 潘露茜 施扬 陆征宇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9年第9期450-453,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典型病理特征是存在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异常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和神经细胞内磷酸化的微管相关蛋白Tau蛋白自聚集出现的神经纤维缠结(NFTs)两种异常结构。Aβ和Tau病理并不总是重叠。目前尽管Aβ和Tau已得到广... 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典型病理特征是存在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异常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和神经细胞内磷酸化的微管相关蛋白Tau蛋白自聚集出现的神经纤维缠结(NFTs)两种异常结构。Aβ和Tau病理并不总是重叠。目前尽管Aβ和Tau已得到广泛研究,但由于AD是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因此有人提出Aβ可能引发疾病过程,而Tau是执行者。本文集中讨论Tau病理学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TAU蛋白 Tau蛋白病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俞倩 顾耘 潘露茜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0年第6期1106-1108,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疾病,其发病率与病死率在我国逐年上升[1]。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的病变程度能反映重要血管的受损情况,其发病位置较为浅表,易被监测。研究显示,目前我国40...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疾病,其发病率与病死率在我国逐年上升[1]。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的病变程度能反映重要血管的受损情况,其发病位置较为浅表,易被监测。研究显示,目前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CAS总体患病率为36.2%[2]。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脱落是引起脑卒中或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CAS,对防止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心脑血管事件 急性心肌梗死 病变程度 中医药治疗 全身性疾病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 总体患病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