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甲型H1N1流感和SARS看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防控 被引量:9
1
作者 卢亮平 苏琪茹 +8 位作者 陈园生 涂文校 孙闪华 潘静彬 张海滨 罗会明 倪大新 余宏杰 万康林 《中国健康教育》 2010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了解2009年甲型H1N1流感和2003年SARS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疫情高发地区的学校防控措施,为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控提供建议。方法收集各国政府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网站发布的甲型H1N1流感和SARS高发国家和地区学校的疫情防控... 目的了解2009年甲型H1N1流感和2003年SARS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疫情高发地区的学校防控措施,为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控提供建议。方法收集各国政府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网站发布的甲型H1N1流感和SARS高发国家和地区学校的疫情防控信息及科技文献中有关学校该疫情防控的内容并做比较。结论甲型H1N1流感、SARS疫情暴发后,不同国家和地区针对学校的疫情防控采取了不同的控制措施,与甲型H1N1流感疫情相比,SARS高发地区实施大规模关闭学校措施的相对较少,部分地区仅对密切接触者的班级进行隔离,随着对疫情的认识,甲型H1N1流感和SARS的学校防控措施均做了相应调整。结论学校应建立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控的应急体系,并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针对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严重程度及时调整防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SARS 学校 防控措施
下载PDF
2009年全球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园生 苏琪茹 +11 位作者 涂文校 潘静彬 孙闪华 卢亮平 张海滨 杨丽梅 倪大新 余宏杰 罗会明 李黎 王华庆 梁晓峰 《医学与哲学(B)》 2009年第10期9-11,61,共4页
截至8月30日,全球5大洲177个国家或地区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254206例,死亡2837人,病死率1.12%。病例以青壮年为主,无性别差别,年龄中位数12岁~17岁(范围0岁~85岁),约10%需住院治疗,37%的住院病例和80%的死亡病... 截至8月30日,全球5大洲177个国家或地区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254206例,死亡2837人,病死率1.12%。病例以青壮年为主,无性别差别,年龄中位数12岁~17岁(范围0岁~85岁),约10%需住院治疗,37%的住院病例和80%的死亡病例有基础性疾病史或妊娠。全球甲型H1N1流感总体较温和,适时将其纳入季节性流感常规监测,掌握其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变化,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提高医务人员重症病例救治能力均能有效地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流行病学 基础疾病史 病死率
下载PDF
2006-2017年北京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短暂性肢体麻痹病例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娟 李晓梅 +2 位作者 张朱佳子 潘静彬 卢莉 《首都公共卫生》 2020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了解2006-2017年北京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短暂性肢体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布和临床特征。方法利用2006-2017年北京市AFP病例监测资料,对AFP病例中临床诊断为短暂性肢体麻痹的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 目的了解2006-2017年北京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短暂性肢体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布和临床特征。方法利用2006-2017年北京市AFP病例监测资料,对AFP病例中临床诊断为短暂性肢体麻痹的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6-2017年,北京市共报告AFP确诊病例380例,其中50例(13.2%)临床诊断为短暂性肢体麻痹,门诊和住院病例比为3.6∶1,男女性别比为2.3∶1,0~4岁39例(39/50),病例分布无地区性和季节性。45例(45/50)病例肌力下降,受累部位以单下肢为主,18例(18/50)病例受累侧肌张力降低;28例(28/50)病例深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力、肌张力和深部腱反射三项均有异常者8例(8/50),两项有异常者25例(25/50),一项有异常者17例(17/50)。22例(22/50)伴有发热,9例(9/50)伴有腹泻,7例(7/50)麻痹部位伴有肌肉疼痛。所有病例麻痹后60~70 d均无残留麻痹,麻痹与恢复时间间隔中位数为9 d。结论AFP病例中短暂性肢体麻痹较为常见,多数症状较轻,病程较短,全部预后较好,AFP病例麻痹恢复情况的随访观察为短暂性肢体麻痹的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弛缓性麻痹 短暂性肢体麻痹 特征
下载PDF
2017-2021年北京市20岁以下带状疱疹病原特点和临床特征分析
4
作者 潘静彬 周涛 +9 位作者 索罗丹 袁力勇 权娅茹 王海红 彭兴慧 王涛 朱宗龙 王砚飞 赵丹 卢莉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5-291,共7页
目的:分析2017-2021年北京市20岁以下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病例病原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带状疱疹病例来源于2017年12月至2021年4月北京市带状疱疹监测系统,包括两个哨点区(密云区和昌平区)7家哨点医院的20岁及以下带状疱疹病例。首... 目的:分析2017-2021年北京市20岁以下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病例病原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带状疱疹病例来源于2017年12月至2021年4月北京市带状疱疹监测系统,包括两个哨点区(密云区和昌平区)7家哨点医院的20岁及以下带状疱疹病例。首次就诊时收集病例基本信息,并采集病原学标本,调查其出疹日期、疱疹部位、疱疹数量等;出疹21 d时通过电话随访调查疼痛程度、疱疹持续时间、疼痛持续时间等临床特征;出疹90 d时对出疹21 d随访仍有神经痛者再次调查其疼痛情况判断是否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提取疱疹液中的病毒DNA后对其ORF62基因区域进行PCR扩增和一代测序获取病毒序列,通过序列比对鉴定野毒株/疫苗株,并比较不同水痘疫苗接种史病例的临床特征。结果:2017-2021年北京市20岁及以下带状疱疹病例共计78例,其中61例病例完成随访调查。61例病例的年龄范围为1.83~20.54岁,年龄 M为17.50岁;男性36例(59.02%),女性25例(40.98%);有水痘接种史者29例(1、2剂次接种史者分别为18、5例,剂次不详者6例),无水痘疫苗接种史的13例,接种史不详者19例。78例病例中VZV核酸阳性者64例,其中62例鉴定结果为野毒株,2例为疫苗株;2例疫苗株病例均为2岁女童,均有1剂水痘疫苗接种史,分别于接种疫苗后3个月和13个月后发病。29例有水痘疫苗接种史的带状疱疹病例的疱疹数量以10~49个为主,占58.62%(17例);疱疹部位以躯干为主,占44.83%(13例);疼痛程度“无或轻度”占比51.72%(15例);带状疱疹病例最痛评分、疼痛持续时间、疱疹完全结痂时间的 M( Q1, Q3)分别为3(1.5,5)分、10(1.5,12.5)d、10(6.5,13)d,均未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接种史、无接种史和接种史不详者疱疹个数、疱疹部位及疼痛程度的构成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疼痛持续时间、最痛评分和疱疹结痂时间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2017-2021年北京市20岁以下带状疱疹病例以野毒株为优势病原体;未发现水痘疫苗接种对带状疱疹病例的临床特征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疫苗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野毒株 疫苗株 临床特征 监测
原文传递
北京市带状疱疹就诊病例疼痛变化及其影响的随访研究
5
作者 赵丹 索罗丹 +8 位作者 潘静彬 彭兴慧 王砚飞 周涛 李晓梅 马莹 李子昂 庞星火 卢莉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68-2072,共5页
目的了解带状疱疹就诊病例疼痛变化情况及其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密云区医院门诊首次就诊并被诊断为带状疱疹(HZ)的3487例病例纳入研究。登记对象资料并发放记录卡,病例自行记录疼痛时间和出疹时间等信息。分别在... 目的了解带状疱疹就诊病例疼痛变化情况及其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密云区医院门诊首次就诊并被诊断为带状疱疹(HZ)的3487例病例纳入研究。登记对象资料并发放记录卡,病例自行记录疼痛时间和出疹时间等信息。分别在病例出现皮疹后21、90、180和365 d进行电话随访,内容包括住院情况、出疹与疼痛出现的部位、开始和结束时间,以HZ简易疼痛量表(ZBPI)评价疼痛对生活的影响。结果纳入分析的2999例HZ病例年龄为(53±16)岁,其中男性1377例(45.91%),50岁及以上1903例(63.45%),出疹后21 d轻、中和重度疼痛分别占20.87%(626例)、37.98%(1139例)和33.81%(1014例),无痛感和不适感者仅占5.07%(152例),无痛感但有不适感者占2.27%(68例)。疼痛部位多与皮疹部位一致,胸背部和腰腹部多见,分别占35.58%(1067例)和29.18%(875例),其次为四肢和面颈部,分别占16.74%(502例)和16.40%(492例)。HZ病例疼痛天数的M(Q_(1),Q_(3))为14(8,20)d,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发生率为6.63%(171/2580)(剔除出疹后90 d拒访或失访的419例病例)。HZ病例出疹后21 d内疼痛评分为(5.19±2.73)分,其中PHN病例疼痛评分为(7.61±2.13)分,明显高于非PHN病例[(5.04±2.69)分](P<0.001)。HZ病例出疹21 d后日常活动、情绪、行走能力、工作、社交、睡眠和娱乐方面受影响比例范围为60.79%~83.83%,以睡眠所受影响较大(83.83%),其中PHN病例在ZBPI量表中疼痛与生活维度的影响评分范围为4.59~7.61分,高于非PHN病例(2.49~5.04)(t值范围为8.86~11.67,均P<0.001)。结论带状疱疹就诊病例出疹后疼痛比例高,PHN和50岁及以上带状疱疹病例疼痛更明显,对生活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科感染 疼痛 随访研究 疾病负担
原文传递
最近距离层次空间聚集分析在麻疹暴发疫情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潘静彬 马蕊 +4 位作者 李娟 卢莉 赵春艳 王涛 唐金凤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0-531,共2页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出疹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传播速度快、强度高。我国麻疹疫情以散发为主,北京市亦是如此。北京市外籍人口比例高的近郊区(县)和远郊区(县),以及外来务工人员聚集...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出疹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传播速度快、强度高。我国麻疹疫情以散发为主,北京市亦是如此。北京市外籍人口比例高的近郊区(县)和远郊区(县),以及外来务工人员聚集乡的麻疹发病水平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暴发疫情分析 聚集 近距离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应用 外来务工人员 飞沫传播
原文传递
女性性工作者利用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定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潘静彬 李冰 +1 位作者 郑建红 王英 《疾病监测》 CAS 2010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女性性工作者(FSWs)利用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她们对VCT门诊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合理行为理论","社会生态学理论"制定定性研究访谈提纲,选择不同娱乐场所FSWs至少2人,采用... 目的探讨女性性工作者(FSWs)利用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她们对VCT门诊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合理行为理论","社会生态学理论"制定定性研究访谈提纲,选择不同娱乐场所FSWs至少2人,采用面对面深入访谈的形式进行定性研究。结果共访谈不同类型娱乐场所FSWs17名,其中15人表示愿意去门诊求寻。缺乏AIDS、VCT基本知识、自我评估感染风险低、担心阳性结果、不愿面对被感染的现实、性交易及感染HIV面临的双重歧视、对免费VCT服务质量缺乏足够的信任等是影响该人群利用VCT门诊意愿的主要障碍。结论针对FSWs开展深入持久的健康教育、继续开展免费治疗和包括反歧视在内的综合干预措施是今后提高FSWs利用VCT门诊和预防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性工作者 自愿咨询检测 定性研究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吉尔吉斯斯坦棘球蚴病疾病负担和防控展望
8
作者 潘静彬 郑灿军 +2 位作者 王媛 段晓健 王英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49-553,共5页
吉尔吉斯斯坦是中亚地区棘球蚴病高发的国家,也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沿线重要国家之一。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对该国棘球蚴病的疾病负担(发病率、患者手术粗发生率、人群患病率)、流行危险因素(年龄及地域分布特征等)、防控实践... 吉尔吉斯斯坦是中亚地区棘球蚴病高发的国家,也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沿线重要国家之一。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对该国棘球蚴病的疾病负担(发病率、患者手术粗发生率、人群患病率)、流行危险因素(年龄及地域分布特征等)、防控实践和展望等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吉尔吉斯斯坦棘球蚴病的流行和防控概况,为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推行和不同国家棘球蚴病的防治提供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尔吉斯斯坦 棘球蚴病 疾病负担 防控
原文传递
201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被引量:35
9
作者 李娟 卢莉 +16 位作者 陈萌 黄芳 曾阳 李晓梅 马蕊 潘静彬 孙穆 孙昊 王中占 郭舫如 张一华 王凤双 吴涛 崔德军 彭兴慧 吴疆 庞星火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16-919,共4页
目的 了解北京市常住人口麻疹抗体水平.方法 2012年在北京市城区和郊区选择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的10个年龄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共2125名.采用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麻疹患病史、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并采集静脉血5 ml.使用E... 目的 了解北京市常住人口麻疹抗体水平.方法 2012年在北京市城区和郊区选择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的10个年龄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共2125名.采用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麻疹患病史、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并采集静脉血5 ml.使用ELISA检测研究对象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 调查对象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4.71%(1800/2125),标化阳性率为88.07%,抗体水平中位数为960.46 IU/L.不同年龄组人群中,麻疹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Х^2 =341.60,P<0.01;H=216.27,P <0.01),其中,1岁以下婴儿最低,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中位数分别为43.06% (90/209)、185.80 IU/L;1 ~4岁和5~9岁儿童较高,分别为97.31%(181/186)、96.46%(218/226)和2448.81、1910.72 IU/L;15岁及以上人群抗体阳性率在81.98% ~90.14%之间,抗体水平在744.38 ~ 1474.84 IU/L之间.本市人口麻疹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分别为82.45%(883/1071)、899.82 IU/L,低于流动人口的87.00%(917/1054)和1166.19 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8.51,P<0.01;U =538 704.00,P<0.01).既往接种过含麻疹成分疫苗的人群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分别为91.95%(891/969) 、1443.11 IU/L,高于既往未接种疫苗和免疫史不详的人群[分别为32.95(57/173)和127.33 IU/L,86.67%(852/983)和923.73 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399.92,P<0.01;H=202.11,P <0.01).结论 北京市常住人口中,1~9岁儿童麻疹抗体水平较高,发生大范围麻疹暴发和流行的风险较小,<1岁婴儿和15 ~ 40岁本市和流动人口麻疹抗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抗体 疫苗 免疫
原文传递
2009年甲型H1N1流感主要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21
10
作者 涂文校 陈园生 +4 位作者 卢亮平 苏琪茹 潘静彬 孙闪华 张海滨 《疾病监测》 CAS 2009年第12期906-909,914,共5页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检索报告病例数超过1000例或者出现死亡病例国家发布的疫情报告,汇总数据、分析。结果甲型H1N1流感的感染对象中男女性各占50%,20岁以下人群约占60%;需要住院治疗的比例大约为9%,住院病例中约70...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检索报告病例数超过1000例或者出现死亡病例国家发布的疫情报告,汇总数据、分析。结果甲型H1N1流感的感染对象中男女性各占50%,20岁以下人群约占60%;需要住院治疗的比例大约为9%,住院病例中约70%有基础性疾病或者特殊身体状况;病死率约0.4%~0.5%。结论甲型H1N1流感的感染对象无性别差异,年轻人易感,感染后导致疾病严重程度为中等,病死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但也需要关注年轻患者;病毒传播与人际交往频繁程度有关;在夏季也可以传播,但秋冬季的传播速度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流行病学 病死率
原文传递
利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开展接种率监测报告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卢莉 马蕊 +10 位作者 苑新海 王中战 王海红 王凤双 富继业 李晓梅 潘静彬 李娟 刘维祥 左树岩 姚维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14年第2期146-151,共6页
目的探讨利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Child Immuniz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CIIMS)常规免疫接种率报表替代手工报表,开展接种率监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北京市4个预防接种门诊,利用CIIMS生成的某月接种率电子报表,对其... 目的探讨利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Child Immuniz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CIIMS)常规免疫接种率报表替代手工报表,开展接种率监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北京市4个预防接种门诊,利用CIIMS生成的某月接种率电子报表,对其中首剂含麻疹成份疫苗(First Dose of 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1)的接种率、应种人数、实种人数,与CIIMS导出的儿童数据库通过编程统计的接种率、应种人数、实种人数进行比对,并通过儿童预防接种个案,核实比较电子报表中应种和实种儿童数差异的来源;通过电话联系电子报表中未接种儿童家长核实未接种原因;对其中2个预防接种门诊进行儿童MCV1抽样调查并与CIIMS核对,计算儿童建卡率。结果 CIIMS计算的接种率高于编程统计,其中实种儿童数一致,但电子报表的应种儿童数少20.7%,差异主要来源于CIIMS的设置,如"与上一剂间隔<14天"、"有优先补种的其他疫苗"等共计8种情况的儿童不计入应种对象;电子报表中的未接种儿童未接种原因包括客观因素,如"已迁出本地"、"禁忌证"等;真正漏种的占4.5%,原因为"家长没时间"等。2个预防接种门诊现场抽样调查儿童建卡率分别为98.1%和99.1%。结论 CIIMS生成的电子报表准确性较好,儿童建卡率较高,北京市CIIMS已具备替代手工接种率监测的基本条件。影响电子报表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为儿童临时迁出,临时禁忌证,导致CIIMS不能将其从应种人数中剔除,以及流动儿童长期离开在CIIMS中变为死卡。可开展试点替代手工报表,探索制定迁出和临时禁忌证儿童在CIIMS中及时标识与管理的标准操作规范(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针对流动儿童迁入、迁出在信息化技术下电子预防接种卡清理的S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种率监测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可行性
原文传递
基于医疗机构就诊电子信息系统分析2015年北京3个区带状疱疹发病和住院情况 被引量:7
12
作者 索罗丹 赵丹 +9 位作者 潘静彬 王艳春 王庆 王海红 彭兴慧 王旭 朱宗龙 王砚飞 庞星火 卢莉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3-507,共5页
目的基于医疗机构医疗机构病例就诊电子信息系统(HIS)数据研究北京市3个区带状疱疹的发病和住院情况。方法根据北京市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特征,选择西城、昌平和密云区全部110家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为研究场所,利用HIS系统回顾性普查2... 目的基于医疗机构医疗机构病例就诊电子信息系统(HIS)数据研究北京市3个区带状疱疹的发病和住院情况。方法根据北京市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特征,选择西城、昌平和密云区全部110家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为研究场所,利用HIS系统回顾性普查2015年全年带状疱疹门诊和住院病例。经查重后筛选出首次就诊门诊和住院病例,以首次就诊门诊病例为分子,研究区域常住人口为分母,估算年发病率;以首次住院病例为分子,研究区域常住人口为分母,估算年住院率。结果首次就诊门诊病例为32 313例,女性为18 360例(56.8%),≥50岁者为20 923例(64.8%)。3个区的估算年发病率为8.8‰,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高而增高,≥80岁最高,为30.5‰;西城、昌平和密云区年发病率分别为16.2‰、4.0‰和5.7‰。首次住院病例为701例,女性为366例(52.2%),≥50岁者为651例(92.9%)。3个区的估算年住院率为19.4/10万,其中主要诊断和次要诊断住院率分别为5.9/10万(212例)和13.5/10万(489例)。次要诊断的住院原因依次为心血管疾病(19.0%,93例),脑卒中(14.5%,71例),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4.1%,69例),肿瘤(12.5%,61例),糖尿病(5.7%,28例)。结论北京市带状疱疹发病人群以≥50岁者为主,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该病应成为重点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疾病负担 发病率 住院率
原文传递
2008-2009年全国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应对分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王英 潘静彬 王世文 《疾病监测》 CAS 2010年第10期774-776,共3页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应对情况,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下载2008-2009年报告的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结案报告进行描述...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应对情况,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下载2008-2009年报告的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结案报告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和内容分析。结果 2008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13起,2009年共报告507起;2009年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起数较2008年上升157.14%、报告地区明显扩大,但报告病例数、报告重大、较大事件起数却减少,同时,报告事件的及时性提高、事件持续时间缩短。在2008、2009年报告的事件中,分别有73.24%、71.67%发生在幼儿园。两年来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多由疾控部门主动搜索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后报告,幼儿园主动报告较少。在应对手足口病暴发疫情中,每起事件均采取了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抑制了疫情的蔓延。应对中发现手足口病的流行暴发与民众卫生观念、农村卫生环境、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有关。结论 2009年中国各地疾控部门对手足口病报告意识增强,应对能力较2008年有所提高,但幼儿园主动发现和报告事件的敏感性仍有待提高。鉴于引起手足口病流行暴发因素的复杂性,其防控工作仍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报告 应对
原文传递
2007-2017年北京市推荐2剂次免疫程序前后水痘疫苗接种率 被引量:25
14
作者 赵丹 索罗丹 +4 位作者 卢莉 潘静彬 纪文艳 刘维祥 姚维 《中国疫苗和免疫》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8-202,共5页
目的评价北京市2012年推荐2剂水痘疫苗(VarV)免疫程序前后适龄儿童VarV接种率。方法通过北京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6-2015年出生儿童第1剂VarV(VarV1)和第2剂VarV(VarV2)接种数据,分析VarV1和VarV2累计接种率。结果 2006-2... 目的评价北京市2012年推荐2剂水痘疫苗(VarV)免疫程序前后适龄儿童VarV接种率。方法通过北京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6-2015年出生儿童第1剂VarV(VarV1)和第2剂VarV(VarV2)接种数据,分析VarV1和VarV2累计接种率。结果 2006-2015年出生队列截至2017年VarV1累计接种率为80.69%-95.32%,推荐2剂免疫程序前、后满2-6岁VarV1平均累计接种率分别为76.98%-85.00%、78.55%-93.72%。2009-2012年出生队列截至2017年VarV2累计接种率为64.75%-72.89%,满4-8岁平均累计接种率为39.76%-70.54%。结论北京市推荐2剂次VarV免疫程序有助于提高适龄儿童VarV接种率,但VarV2接种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疫苗 接种率
原文传递
基于Markov模型不同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免疫策略下北京市宫颈癌发病的远期预测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娟 胡杨 +4 位作者 杨雷 李晓梅 潘静彬 卢莉 吴疆 《中国疫苗和免疫》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22-629,共8页
目的构建北京市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不同免疫策略的Markov模型,进行北京市女性宫颈癌发病的远期预测。方法收集模型参数,构建Markov模型;在构建和验证宫颈癌自然史模型和筛查模型的基础上构建HPV疫苗接种模型,预测实施三种HPV疫苗(2价... 目的构建北京市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不同免疫策略的Markov模型,进行北京市女性宫颈癌发病的远期预测。方法收集模型参数,构建Markov模型;在构建和验证宫颈癌自然史模型和筛查模型的基础上构建HPV疫苗接种模型,预测实施三种HPV疫苗(2价、4价和9价疫苗)接种和9价HPV疫苗四种免疫策略(接种年龄和接种率:10-15岁80%、16-44岁10%;10-19岁80%、20-44岁10%;10-15岁90%、16-44岁30%;10-19岁90%、20-44岁30%)后2017-2100年宫颈癌发病。结果本研究成功构建北京市HPV疫苗接种的Markov模型。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17-2100年实施3种HPV疫苗免疫策略后北京市女性宫颈癌的预测发病数均逐年下降。在9价疫苗免疫策略中,策略1与策略2、策略3与策略4的宫颈癌预测发病曲线几乎相同;将策略1改为策略3或将策略2改为策略4,宫颈癌发病明显下降。与筛查模型的同年预测发病率相比,实施四种9价疫苗免疫策略后2030年宫颈癌发病率分别下降34%、36%、48%、48%,2060年分别下降84%、85%、90%、90%。结论HPV疫苗不同免疫策略均可降低女性宫颈癌发病;青少年女性高水平接种率与成年女性低水平接种率相结合策略可达到较好的宫颈癌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MARKOV模型 发病 预测
原文传递
2013年北京市一起有麻疹疫苗免疫史人群中麻疹暴发疫情调查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娟 马蕊 +7 位作者 陈萌 李爱华 侯文俊 吕庆伟 唐金凤 潘静彬 卢莉 吴疆 《疾病监测》 CAS 2014年第6期504-506,共3页
2013年北京市发生一起麻疹暴发疫情,5例病例既往均接种过2剂及以上麻疹疫苗,最近一次接种日期距发病时间为8~21年;急性期血清麻疹IgM均为阴性,2例病例恢复期血清麻疹IgG水平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咽拭子核酸检测均为麻疹野病毒H1基因... 2013年北京市发生一起麻疹暴发疫情,5例病例既往均接种过2剂及以上麻疹疫苗,最近一次接种日期距发病时间为8~21年;急性期血清麻疹IgM均为阴性,2例病例恢复期血清麻疹IgG水平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咽拭子核酸检测均为麻疹野病毒H1基因型。继发性免疫失败可能是此起疫情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人群发病的主要原因,病原学标本核酸检测在继发性免疫失败人群麻疹病例确诊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暴发 调查 继发性免疫失败
原文传递
北京市预防接种门诊人员HPV疫苗推荐和人群接种行为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娟 李晓梅 +4 位作者 张朱佳子 赵丹 潘静彬 卢莉 吴疆 《中国公共卫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37-1741,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预防接种门诊免疫服务供需双方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推荐和接种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2020年1—2月选择北京市8个区75家接种门诊的900名免疫服务人员以及1 200名已接种和1 110名未接种HPV... 目的了解北京市预防接种门诊免疫服务供需双方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推荐和接种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2020年1—2月选择北京市8个区75家接种门诊的900名免疫服务人员以及1 200名已接种和1 110名未接种HPV疫苗女性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免疫服务人员中,曾经推荐接种HPV疫苗的比例为64.6%,将来愿意推荐的比例下降至57.6%,HPV疫苗接种增加的前3位供方工作量为咨询电话、预约通知和投诉处理,其中,处理投诉工作增加是影响推荐意愿的主要因素。阻碍HPV疫苗接种的前3位供方因素为工作人员不足、工作负荷增大和疫苗供应不足。HPV疫苗适龄接种人群中,听到过医护人员和亲友接种建议的比例分别为69.2%和83.9%,未接种疫苗的主要原因分别为没有时间接种、疫苗价格高、担心疫苗安全性和效果。结论北京市免疫服务供方对HPV疫苗的推荐行为处于中等水平,建议完善非免疫规划的服务机制,促进疫苗推荐和接种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免疫服务 推荐 接种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北京市2009~2012年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后疫苗相关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娟 潘静彬 +4 位作者 马蕊 陈萌 刘东磊 卢莉 吴疆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13年第6期519-522,528,共5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2009~2012年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后,疫苗相关麻疹病例(vaccine-associated Measles Case,VAMC)的流行病学特征,进一步完善VAMC的诊断方法。方法对北京市2009~2012年通过麻疹监... 目的分析北京市2009~2012年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后,疫苗相关麻疹病例(vaccine-associated Measles Case,VAMC)的流行病学特征,进一步完善VAMC的诊断方法。方法对北京市2009~2012年通过麻疹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VAMC定义进行分类诊断,使用多重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病毒基因并测序,鉴别麻疹疫苗病毒与野病毒,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VAMC进行分析。结果北京市2009~2012年共报告VAMC52例,年发生率为3.0/10万剂~7.3/10万剂,51例为接种首剂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后的小月龄婴儿,VAMC呈现时间均匀分布而无地区聚集性的特征,所用疫苗均为合格疫苗,预防接种门诊和疫苗批号均无聚集性。部分VAMC采集病原学标本基因分型为疫苗株A基因型。结论VAMC的流行病学特征与麻疹野病毒感染有所不同。在鉴别诊断方面,应对于接种MCV后一段时间发生出疹性疾病的病例开展病原学标本基因分型,为VAMC提供实验室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相关麻疹病例 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带状疱疹住院病例的监测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帆 潘静彬 +1 位作者 索罗丹 卢莉 《中国疫苗和免疫》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1-595,共5页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一种集簇、疼痛性皮肤斑疹疾病,常见于老年人及免疫功能缺陷者,部分病例需住院治疗。为了解带状疱疹住院病例的流行趋势及特征,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早已针对住院病例开展监测;中国带状疱疹相...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一种集簇、疼痛性皮肤斑疹疾病,常见于老年人及免疫功能缺陷者,部分病例需住院治疗。为了解带状疱疹住院病例的流行趋势及特征,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早已针对住院病例开展监测;中国带状疱疹相关公共卫生研究紧缺。本文就全球不同地区、国家带状疱疹住院病例的监测方法及研究展开综述,为中国开展监测提供方法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监测方法 住院
原文传递
2013—2017年北京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肠道病毒监测情况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娟 赵丽 +7 位作者 张朱佳子 潘静彬 张和润 龚成 罗明 李爱华 李茂中 吴疆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9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分析2013—2017年北京市报告的15岁以下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u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的肠道病毒监测情况。方法通过AFP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选取北京市2013-2017年报告的AFP监测病例的基本信息、疫苗免疫史、标本采集和... 目的分析2013—2017年北京市报告的15岁以下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u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的肠道病毒监测情况。方法通过AFP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选取北京市2013-2017年报告的AFP监测病例的基本信息、疫苗免疫史、标本采集和检测情况、病例随访情况以及病例分类诊断结果等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不同特征的AFP病例间不同种类肠道病毒检出率的差异。结果2013-2017年,北京市共报告AFP病例960例,其中74例检出了肠道病毒,本地和异地的检出率分别为4.0%(7/176)和8.9%(67/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6,P=0.031)。本地和异地病例的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病毒检出率分别为3.4%(6/176)和3.0%(23/756)(x^2=3.48,P=0.062),检出的脊灰病毒均为脊灰疫苗株,病例麻痹前均口服过脊灰减毒活疫苗,分类诊断为脊灰野病毒排除病例,6例病例诊断为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ccine 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本地和异地病例的非脊灰肠道病毒检出率分别为0.6%(1/176)和5.8%(44/756)(x^2=1.64,P=0.201),分类诊断结果均为脊灰野病毒排除病例。44例异地非脊髓灰质炎病毒检出者中79.6%的麻痹发生在5至9月。结论北京市报告本地AFP病例肠道病毒分离率低于异地AFP病例,根据脊灰病毒和非脊灰肠道病毒检出结果,AFP分类诊断均为脊灰野病毒排除病例,异地AFP病例中非脊髓灰质炎病毒呈现夏秋季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病毒 肠道病毒属 急性弛缓性麻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