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谈物化实验“分光光度法测定络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的不足 被引量:3
1
作者 濮良忠 周传佩 《大学化学》 CAS 1995年第3期46-47,共2页
本文指出了现今我国通用的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教材中的“分光光度法测定络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实验中的错误的扣空白的办法,提出了准确的处理方法,并指出了该实验数据处理中的不足,简略地提供了一种计算机数据处理程序。
关键词 物理化学实验 光度法 配合物 组成 稳定常数
下载PDF
微处理机在测定络合物稳定常数时的应用
2
作者 濮良忠 李红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89年第2期64-68,共5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程序,结合等摩尔连续递变法,在计算机上能快速、准确地得到络合物的络合比和稳定常数。
关键词 等摩尔连续递变法 PFG程序
下载PDF
一种适用性强的数据处理程序
3
作者 濮良忠 《分析仪器》 CAS 1994年第1期18-20,共3页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在教学、科研领域中已经越来越广泛地用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越来越多的分析测试仪器配备了数据处理仪,并提供了专用数据处理程序,这对广大的科学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由于随机所带的程序是专为该机编制的,因...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在教学、科研领域中已经越来越广泛地用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越来越多的分析测试仪器配备了数据处理仪,并提供了专用数据处理程序,这对广大的科学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由于随机所带的程序是专为该机编制的,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又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参考了众多的专用程序并结合实际需要,用BASIC语言编制了本计算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程序 BASIC语言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8
4
作者 聂志余 郑悦 +5 位作者 张仲慧 范蓉 高政 濮良忠 曲淑闲 王乃昌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71-73,共3页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对 2 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血小板进行观察。结果 发病后 2 4小时内的血小板超微结构改变明显 ,表现为伪足增多 ,聚集融合成片状 ;α颗粒明显减少 ;线粒体也...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对 2 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血小板进行观察。结果 发病后 2 4小时内的血小板超微结构改变明显 ,表现为伪足增多 ,聚集融合成片状 ;α颗粒明显减少 ;线粒体也显著减少 ,残留者肿胀、空泡化 ;血小板膜多处破裂。血小板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脑梗死病灶的大小相一致。发病后 2周血小板超微结构明显恢复 ,但 3例大面积脑梗死者未见恢复。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 ,尤其是 α颗粒明显减少 ,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的一个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血小板超微结构及其功能变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聂志余 郑悦 +4 位作者 张仲慧 吕广艳 何晓林 濮良忠 李连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7-138,共2页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超微结构改变与血小板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脑梗死急性期 2 2例患者 (13例做电镜 ) ,对照组 2 0例 (8例做电镜 )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 ,酶联免疫吸附竞争法测定血小板 GMP- 140、酶联免疫吸...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超微结构改变与血小板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脑梗死急性期 2 2例患者 (13例做电镜 ) ,对照组 2 0例 (8例做电镜 )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 ,酶联免疫吸附竞争法测定血小板 GMP- 140、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 GMP- 140的浓度。结果 发病后 3d内的血小板超微结构改变明显 ,表现为伪足增多 ,血小板膜多处破裂 ,聚集融合成片 ;α颗粒明显减少 ;线粒体也显著减少、残留者肿胀、空泡化。脑梗死组血小板 GMP- 140、血浆 GMP- 140浓度较对照组非常显著升高 (P<0 .0 0 1) ,血小板粘附率、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0 .0 5 )。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功能增强 ,伴有血小板膜破裂 ,α颗粒明显减少 ,线粒体肿胀、空泡化。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 ,血小板聚集可能是导致脑血管机械堵塞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 超微结构 GMP-140
下载PDF
舌质超微结构与微循环 被引量:2
6
作者 魏艾红 肖景文 +1 位作者 濮良忠 吕广艳 《微循环学杂志》 1993年第3期14-15,F004,共3页
用活体微循环检查与舌尖取材作超微结构切片法,对14例白血病和10例健康人作了研究。结果表明:1.白血病的舌质微循环与超微结构有多样变异。2.微循环状态与超微结构间有密切的关系。3.舌质超微结构多种变化与微循环是中医舌诊的病理生理... 用活体微循环检查与舌尖取材作超微结构切片法,对14例白血病和10例健康人作了研究。结果表明:1.白血病的舌质微循环与超微结构有多样变异。2.微循环状态与超微结构间有密切的关系。3.舌质超微结构多种变化与微循环是中医舌诊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结构 病理生理基础 微循环检查 舌质微循环 微循环状态 中医舌诊 白血病 切片法 健康人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超微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7
作者 聂志余 郑悦 +5 位作者 吕广艳 何晓林 张仲慧 赵成艳 濮良忠 李连宏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超微结构改变与功能变化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对大灶脑梗死组 2 2例 ,小灶脑梗死组 2 5例 ,对照组 2 0例进行研究 ,分别于发病后 3d内及 2周采静脉血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 ,酶联免疫吸附竞争...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超微结构改变与功能变化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对大灶脑梗死组 2 2例 ,小灶脑梗死组 2 5例 ,对照组 2 0例进行研究 ,分别于发病后 3d内及 2周采静脉血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 ,酶联免疫吸附竞争法测定血小板GMP - 140、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GMP - 140的浓度。结果 :发病后 3d内血小板超微结构改变明显 ,伪足增多 ,聚集融合成片 ,α颗粒明显减少 ,大灶组改变尤为明显。大灶组血小板GMP - 140、血浆GMP - 140浓度、血小板粘附率 (PAdT)、血小板聚集率 (PAgT)较对照组非常显著升高(P <0 0 0 1) ,小灶组上述指标也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5) ,但较大灶组低。 2周后 ,血小板超微结构大灶组无明显变化 ,小灶组则明显恢复 ,2组血小板GMP - 140、血浆GPM - 140浓度均明显下降 ,但仍较对照组高 ,PAdT、PAgT均降至正常。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功能增强伴明显结构改变 ;血小板超微结构的改变可以作为判断病情轻重的一个可靠指标 ;血浆G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 超微结构 GMP-140
下载PDF
新生儿血清前白蛋白和氨基酸作为蛋白质营养指标的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周进 朱慧芬 +3 位作者 徐惠君 李玉忠 满洪升 濮良忠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7-72,共6页
测定新生儿脐血、外周静脉血血清前白蛋白(PA)和20种游离氨基酸(FAA)。结果表明,小于胎龄儿(SGA)血PA和几种氨基酸水平较适于胎龄儿(AGA)显著降低,其氨基酸比率出现类似蛋白一能量营养不良者的氨基酸图谱。适... 测定新生儿脐血、外周静脉血血清前白蛋白(PA)和20种游离氨基酸(FAA)。结果表明,小于胎龄儿(SGA)血PA和几种氨基酸水平较适于胎龄儿(AGA)显著降低,其氨基酸比率出现类似蛋白一能量营养不良者的氨基酸图谱。适于胎龄新生儿外周静脉血PA含量和大多数FAA含量较脐血低,部分非必需氨基酸(NEAA)高于脐血。脐血与外周静脉血PA与总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TEAA/TAA)比率均存在直线相关。结果提示:脐血或外周静脉血血清PA和FAA同时测定可能作为评估新生儿宫内或宫外蛋白质营养状况的敏感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氨基酸 前白蛋白
下载PDF
测定血清硒含量的简易消化法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海波 濮良忠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89年第4期63-65,共3页
本文提出测定血清硒的简易消化方法。以硝酸—高氯酸作消化液,用普通 10ml 具磨口玻璃塞试管作消化器在电热套砂浴上消化。取样量仅需100μl,消化过程耗时在2小时以内。用荧光法测定消化液硒含量,方法相对均方偏差为2.2%,回收率97%,... 本文提出测定血清硒的简易消化方法。以硝酸—高氯酸作消化液,用普通 10ml 具磨口玻璃塞试管作消化器在电热套砂浴上消化。取样量仅需100μl,消化过程耗时在2小时以内。用荧光法测定消化液硒含量,方法相对均方偏差为2.2%,回收率97%,全部过程耗时不超过半天。样品在4℃冰箱内保存数日后复测,其荧光强度与第一次测定值之间相对偏差不超过3%。该方法特点是对试剂、器皿及设备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因而简捷、实用。适于测定血液及生物组织中微量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消化 荧光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铁、锌、铜在肾脏的正常代谢研究
10
作者 高庆荫 贾长绪 +3 位作者 平小云 孙发山 濮良忠 郝爱国 《辽宁医学杂志》 1989年第2期59-60,共2页
铁、锌、铜在肾脏的正常代谢研究,国内报告不多。本文通过44名健康成人血和尿的铁、锌、铜相应数据,说明铁、锌、铜在肾脏的代谢过程和肾脏的排泄作用。对象与方法对象:共检测44例健康人(男19、女25。年龄18~20岁)的尿铁、锌、铜含量;... 铁、锌、铜在肾脏的正常代谢研究,国内报告不多。本文通过44名健康成人血和尿的铁、锌、铜相应数据,说明铁、锌、铜在肾脏的代谢过程和肾脏的排泄作用。对象与方法对象:共检测44例健康人(男19、女25。年龄18~20岁)的尿铁、锌、铜含量;其中29名检测了血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生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