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ual-Path Vision Transformer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辅助诊断
1
作者 张桃红 郭学强 +4 位作者 郑瀚 罗继昌 王韬 焦力群 唐安莹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7-314,共8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的脑功能障碍,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基于患者的正面和侧面DSA图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分级评估,构建基于Vision Transformer的双路径图像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的脑功能障碍,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基于患者的正面和侧面DSA图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分级评估,构建基于Vision Transformer的双路径图像分类智能模型DPVF。为了提高辅助诊断速度,基于EdgeViT的轻量化设计思想进行了模型的构建;为了使模型保持轻量化的同时具有较高的精度,提出空间-通道自注意力模块,促进Transformer模型捕获更全面的特征信息,提高模型的表达能力;此外,对于DPVF的两分支的特征融合,构建交叉注意力模块对两分支输出进行交叉融合,促使模型提取更丰富的特征,从而提高模型表现。实验结果显示DPVF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达98.5%,满足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视觉Transformer 双分支网络 特征融合
下载PDF
以问题为导向联合线上学习模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专业进修中的应用分析
2
作者 杨斌 马妍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08,共7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联合线上学习模式相比于非问题为导向的线下学习模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专业进修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对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中心接受过系统培训的152名进修医师...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联合线上学习模式相比于非问题为导向的线下学习模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专业进修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对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中心接受过系统培训的152名进修医师进行回访。根据进修时间以及学习模式的不同,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进修方式为非问题为导向的线下学习模式的进修医师纳入非问题为导向组,将2020年2月至2023年1月进修方式为以问题为导向联合线上学习模式的进修医师纳入以问题为导向组。于培训结束时以及结束2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进修医师的性别、年龄,参与培训前已有的工作年限,参加进修培训的目的,培训时长,对培训的感受、建议和意见,培训结束后是否开展新手术(主要包括颅内外动脉支架置入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杂交手术、动脉旁路移植术、急诊取栓术或其他)和培训结束后开展的新手术数量。结果(1)共发放问卷调查表152份,参与问卷调查并完成反馈者136名,其中4份问卷填写不全或填写错误,排除无效问卷后,剩余有效问卷调查表共132份,回收率和有效应答率分别为89.5%和97.1%。参与培训时,进修医师的年龄为25~44岁,平均(34±4)岁。医师的工作年限分布不等,>10年者占22.7%(30/132),>5~10年者占40.9%(54/132),0~5年者占36.4%(48/132)。不同工作年限者间是否开展新手术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1,P=0.012)。(2)参与以问题为导向和非问题为导向两种培训模式的人数分别为70人和62人。以问题为导向组中,希望通过培训学习新技术和提高手术能力的进修医师占88.6%(62/70),而在非问题为导向组中,该比例为87.1%(54/62),两组进修医师的进修培训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7,P=0.796)。对培训体会进行分析显示,认为现有的培训形式合理和内容较为充实的进修医师占比为96.2%(127/132),以问题为导向组和非问题为导向组中比例分别为97.1%(68/70)和95.2%(59/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4,P=0.552)。(3)经过培训后,以问题为导向组开展新手术的进修医师比例为80.0%(56/70),非问题为导向组的比例为66.1%(41/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47,P=0.072)。在开展新手术的数量方面,以问题为导向组和非问题为导向组中,开展新手术数量≥30例的进修医师比例分别为70.0%(49/70)和46.8%(29/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7,P=0.007)。(4)在非问题为导向组中,开展新手术例数≥30例的进修医师进修时长为3、6、12个月者分别占13.8%(4/29)、82.8%(24/29)、3.4%(1/29);在以问题为导向组中,开展新手术例数≥30例的进修医师进修时长为3、6、12个月者分别占4.1%(2/49)、57.1%(28/49)、38.8%(19/4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31,P<0.01)。结论以问题为导向联合线上学习模式有助于中青年神经外科医师的新手术开展以及增加开展的新手术数量,但需结合既往的工作年限和进修时长作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缺血性脑血管病 以问题为导向 培训模式
下载PDF
性别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贾鹏 曹文博 +5 位作者 杨斌 谌燕飞 王亚冰 马青峰 高鹏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2,共8页
目的探讨性别差异对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AIS-LVO患者,于机械取栓术后90 d将改良Rankin量... 目的探讨性别差异对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AIS-LVO患者,于机械取栓术后90 d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mRS评分3~6分定义为预后不良。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年龄、性别)、临床资料;临床资料包括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房颤动、吸烟史、饮酒史、卒中史]、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药物使用史、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梗死分型、静脉溶栓、麻醉类型、发病至急诊时间、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PTR)、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基线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闭塞部位、侧支循环状态、术后即刻再通情况。分别以性别、预后进行分组(男性组与女性组、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和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在不同预后组间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性别是否对机械取栓术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结果共纳入了347例前循环AIS-LVO患者,其中女性组126例,男性组221例;预后良好组169例,预后不良组178例。(1)女性组患者年龄、心房颤动比例、基线NIHSS评分均高于男性组[70.5(59.0,80.0)岁比64.0(56.0,71.0)岁,Z=19.720;41.3%(52/126)比21.7%(48/221),χ^(2)=14.950;16(13,19)分比14(11,18)分,Z=9.670],吸烟、饮酒比例均低于男性组[5.6%(7/126)比54.8%(121/221),χ^(2)=83.420;3.2%(4/126)比49.8%(110/221),χ^(2)=78.99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女性组和男性组患者脑梗死分型分布由高至低均为心源性栓塞[79.4%(100/126)、52.9%(117/221)]、大动脉粥样硬性[19.0%(24/126)、44.3%(98/221)]、其他型[1.6%(2/126)、2.7%(6/2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10,P<0.01)。其余临床资料的不同性别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组女性比例、年龄、冠心病比例、卒中史比例、NIHSS评分、PTR均高于预后良好组[41.6%(74/178)比30.8%(52/169),70(61,77)岁比64(54,70)岁,31.5%(56/178)比16.0%(27/169),23.0%(41/178)比13.6%(23/169),17(13,20)分比13(11,17)分,39(29,69)min比36(25,50)min],而ASPECTS、良好侧支比例、血管成功再通比例均低于预后良好组[8(7,9)分比9(8,10)分,15.7%(28/178)比55.0%(93/169),86.0%(153/178)比98.2%(166/169)],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OR=1.025,95%CI:1.003~1.048)、冠心病(OR=2.467,95%CI:1.295~4.699)、NIHSS评分增加(OR=1.134,95%CI:1.073~1.198)、PTR延长(OR=1.011,95%CI:1.001~1.021)均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ASPECTS增加(OR=0.722,95%CI:0.581~0.897)、良好侧支(OR=0.171,95%CI:0.096~0.303)、血管成功再通(OR=0.068,95%CI:0.015~0.313)均为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均P<0.05),而性别非前循环AIS-LVO患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接受取栓治疗的前循环AIS-LVO预后良好患者中女性比例低于预后不良者,但性别并非前循环AIS-LVO患者接受机械取栓术预后的影响因素。本研究结果尚需多中心、大样本数据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机械取栓 性别差异 预后
下载PDF
对比剂脑病中国专家共识2023
4
作者 张桂莲 +1 位作者 焦力群 吴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7-216,共10页
对比剂脑病(CIE)是血管内使用对比剂后发生的一种少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忽视。近年来,随着不同学科介入诊疗技术的广泛开展,关于CIE的报道逐年增加。目前,国内外尚无关于CIE的统一诊疗规范。中国医师协会神... 对比剂脑病(CIE)是血管内使用对比剂后发生的一种少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忽视。近年来,随着不同学科介入诊疗技术的广泛开展,关于CIE的报道逐年增加。目前,国内外尚无关于CIE的统一诊疗规范。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讨论并共同撰写该共识,旨在为各级、各学科医师在预防、识别和处理CIE方面提供建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 脑疾病 共识
下载PDF
新型国产取栓装置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5
作者 彭日煊 罗继昌 +2 位作者 王亚冰 焦力群 新型国产取栓装置评估课题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共8页
目的评估新型国产取栓装置(Swebus支架)实施颅内大血管闭塞取栓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16家医院卒中中心自2020年5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234例发病24 h内的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通过... 目的评估新型国产取栓装置(Swebus支架)实施颅内大血管闭塞取栓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16家医院卒中中心自2020年5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234例发病24 h内的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通过随机区组、随机信件形式分为试验组(Swebus支架取栓,114例)和对照组(Solitaire FR支架取栓,120例)。通过血管造影明确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术后根据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试验评估主要有效性结局指标[术后即刻血管再通(mTICI分级≥2b级)],次要有效性结局指标为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术后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率、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或再通失败时间,通过术后24 h内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术后90 d脑血管性死亡发生率评估治疗安全性。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术后即刻血管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5%(110/114)比92.5%(111/120),P=0.169],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54.4%(62/114)比49.2%(59/119),P=0.463]、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或再通失败时间[(73±44)min比(78±50)min,P=0.487]、术后24 h NIHSS评分[12.5(7.0,20)分比12.0(6.5,20)分,P=0.7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至术后24 h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13.2%(15/114)比13.3%(16/120),P=0.968]、术后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10.5%(12/114)比12.5%(15/120),P=0.637)、术后90 d脑血管性死亡发生率[11.4%(13/114)比10.0%(12/120),P=0.7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型国产支架Swebus支架用于颅内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劣于Solitaire FR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取栓 急性缺血性卒中 新型国产支架 颅内大血管闭塞
下载PDF
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药物涂层球囊安全性评估:前循环与后循环的比较
6
作者 罗继昌 黄凯勋 +4 位作者 宫昊志 王韬 焦力群 陈赛安 张桃红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24年第1期64-73,共10页
目的药物涂层球囊(DCB)血管成形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患者的一种潜在方法。由于前、后循环的血管解剖结构不同,围手术期的并发症也各不相同。本研究旨在比较DCB血管成形术治疗前、后循环ICA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这项... 目的药物涂层球囊(DCB)血管成形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患者的一种潜在方法。由于前、后循环的血管解剖结构不同,围手术期的并发症也各不相同。本研究旨在比较DCB血管成形术治疗前、后循环ICA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这项研究将纳入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DCB血管成形术的症状性重度ICAS患者。根据责任病变的位置,参与者被分为两组,前循环(Ac)组和后循环(Pc)组。两组患者的基线人口统计学、斑块特征和临床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共有94名符合条件的患者被纳入本次分析(Ac组53例,Pc组41例)。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卒中或死亡风险无明显差异(Ac:Ac:5.7%[3/53]vs:Pc:4.9%2/41);OR2.91,95%置信区间[CI]0.33~25.99。经多因素分析校正后,Ac组发生医源性动脉夹层(Ac:45.3%[24/53]vs.Pc:12.2%[5/41];a0R4.72,95%CI1.49~14.90)和补救性支架植入(Ac:26.4%[14/53]vs.Pc:2.4%[1/41];a0R14.71,95%CI1.61~134.37)的风险明显高于Pc组。结论DCB血管成形术治疗前循环和后循环ICAS的安全性相当。但前循环中的DCB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动脉夹层和支架补救治疗。为进一步证实ICAS治疗策略,有必要进行长期随访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药物涂层球囊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卒中
原文传递
术前DSA检查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新发脑梗死特点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欢 王健 +7 位作者 李龙 杨斌 谌燕飞 王亚冰 高鹏 陈健 马妍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58-463,481,共7页
目的研究术前DSA检查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新发脑梗死发生特点及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行CEA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23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由CT血管成像(... 目的研究术前DSA检查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新发脑梗死发生特点及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行CEA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23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由CT血管成像(CTA)或DSA检查评估。所有患者分别于CEA术前7 d、术后3 d内行MR检查。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方式的不同,将所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分为CTA组和DSA组,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后新发脑梗死MR特征进行组间比较;并进一步对CTA组和DSA组内术后新发脑梗死发生与否进行亚组分析。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脑梗死,将所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分为新发脑梗死组与无新发脑梗死组,并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临床资料。将术后有无新发脑梗死组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相关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术后新发脑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1)23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CTA组163例(69.1%),DSA组73例(30.9%)。与CTA组比较,DSA组患者既往卒中史和多血管病变比例更高,CEA手术时间更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5.2%(33/73)比26.4%(43/163),χ^(2)=9.722;82.2%(60/73)比52.1%(85/163),χ^(2)=8.511;(147±47)min比(127±54)min,t=19.526;均P<0.01]。CTA组与DSA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史、吸烟、饮酒、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前后交通开放、重度狭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DSA组患者术后新发脑梗死、Ⅳ型脑梗死、梗死同侧、对侧、双侧发生率高于CTA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5.2%(33/73)比11.7%(19/163),χ^(2)=6.723;41.1%(30/73)比7.4%(12/163),χ^(2)=38.219;24.7%(18/73)比10.4%(17/163),χ^(2)=8.081;11.0%(8/73)比0;9.6%(7/73)比1.2%(2/163),χ^(2)=7.467;均P<0.01]。(3)术后新发脑梗死发生率为22.0%(52/236)。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CEA术后新发脑梗死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多血管狭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术前DSA均与术后新发脑梗死相关(OR=3.52,95%CI:1.574~7.943;OR=2.87,95%CI:1.386~5.929;OR=2.15,95%CI:1.134~4.084;OR=6.25,95%CI:3.218~12.150;均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术前DSA是CEA术后新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OR=2.90,95%CI:1.168~7.174;OR=5.56,95%CI:2.543~12.176;均P<0.05)。结论术前行DSA检查发生术后新发脑梗死以同侧病变为主,同时还有对侧和双侧病变。术前DSA检查可能在CEA患者术后新发脑梗死的发生中参与了主要的作用。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应先综合评估再选择是否行术前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缺血性卒中 弥散加权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近二十年中国颅内动脉狭窄相关疾病的研究:基于VOSviewer和Cite Space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文娇 王韬 +2 位作者 罗继昌 焦力群 王雪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8-178,共11页
目的探讨中国颅内动脉狭窄相关疾病研究的分布、发展趋势及研究重点。方法自建库至2022年12月23日,通过检索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颅内动脉狭窄相关疾病中国发表文献,提取关键词、作者、发表文献的机构、地域等信息。将... 目的探讨中国颅内动脉狭窄相关疾病研究的分布、发展趋势及研究重点。方法自建库至2022年12月23日,通过检索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颅内动脉狭窄相关疾病中国发表文献,提取关键词、作者、发表文献的机构、地域等信息。将全时间段检索结果中发表文献占比最高的年限确定为本研究主要研究年限。应用VOSviewer、CiteSpace等软件绘制作者合作图谱、关键词聚类图谱、突变关键词图谱,以可视化的方法展示中国颅内动脉狭窄相关疾病领域的研究现状,探测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结果(1)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共检索到中文期刊文献8671篇,其中2000—2022年为7713篇,占比89.0%。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到中国发表文献2456篇,其中2000—2022年2422篇,占比98.6%。本研究以2000—2022年为研究年限。(2)发表文献地域和机构分布:2000—2022年,中国颅内动脉狭窄相关疾病中文文献数量以河南省(891篇)、广东省(814篇)、北京市(802篇)产出最多,英文文献以北京市(762篇)产出最多;发表于中文期刊的文献数量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居首位(144篇),发表于英文期刊的文献数量以首都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最多(479篇)。(3)中文文献核心作者群体包括缪中荣(52篇)、王拥军(46篇)、刘新峰(44篇)等,英文文献核心作者群体包括黄家星(117篇)、缪中荣(73篇)、王拥军(71篇)等。(4)研究热点及趋势包括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后循环缺血或脑缺血、动脉粥样硬化等。结论近22年,中国颅内动脉狭窄相关疾病研究的整体发表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研究方向涉及疾病的成因、诊疗、评估、管理等方面;以拥有神经病学科优势的科研团体、医疗机构为发表文献的主力。对于颅内动脉狭窄相关疾病的诊断价值、再狭窄、MRI、分子机制、并发症、地区种群特点、大样本临床试验等可能是未来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患者CT灌注成像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戴鑫雨 李秋璇 +5 位作者 於帆 李源 张苗 马青峰 焦力群 卢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13-523,共11页
目的探讨脑CT灌注(CTP)成像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机械取栓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2月至202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性卒中绿色通道收治的行机械取栓治疗的AIS患者。收集患者入院后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入... 目的探讨脑CT灌注(CTP)成像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机械取栓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2月至202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性卒中绿色通道收治的行机械取栓治疗的AIS患者。收集患者入院后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入院距最后正常时间、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等。收集手术相关资料,包括血管闭塞部位(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M1段、M2段)、是否术前静脉溶栓、术后血管再通程度[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以及术后患者临床预后情况。所有患者机械取栓治疗前及术后3 d内行头部CT平扫及CTP。通过CTP图像识别灌注异常区,灌注异常表现为缺血区域脑血流量(CBF)减低、伴或不伴脑血容量(CBV)减低,且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残余功能达峰时间(Tmax)延迟。比较手术前后灌注异常区范围及各灌注参数相对值[病变侧数值除以健侧数值,包括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对比剂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残余功能相对达峰时间(rTmax)]。根据机械取栓术后CTP图像灌注异常范围的改变情况将患者分为灌注异常范围无改善组(灌注异常范围增大或无明显变化)、灌注异常范围减小组及灌注异常范围消失组。采用NIHSS评分评估机械取栓术后7 d或出院神经功能改变情况,将ΔNIHSS评分(基线NIHSS评分与术后7 d或出院NIHSS评分差值)>4分或术后7 d或出院NIHSS评分0~1分定义为NIHSS评分改善。临床结局为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评估的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共纳入AIS患者67例,其中男42例,女25例;年龄34~97岁,平均(65±12)岁;入院距最后正常时间0~19 h,中位时间6(2,10)h;基线NIHSS评分4~26分,中位评分13(10,19)分;26例行静脉溶栓+机械取栓桥接治疗,41例仅行机械取栓治疗。经术中造影证实闭塞血管部位为颈内动脉19例,大脑中动脉M1段43例,大脑中动脉M2段5例。67例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即刻成功再通62例(92.5%),其中mTICI分级3级40例(59.7%),2b级22例(32.8%)。67例患者中59例(88.1%)术前CT平扫发现早期脑缺血征象;所有患者术前CTP均发现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的脑灌注异常区,表现为CBF减低、伴或不伴CBV减低,且MTT、TTP、Tmax延迟。术后原灌注异常区rCBF、rCBV值较术前显著增高,rMTT、rTTP、rTmax值较术前显著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7例患者中,术后灌注异常范围无改善10例,灌注异常范围减小28例,灌注异常范围消失29例。灌注异常范围消失组患者术后7 d或出院NIHSS评分改善比例显著高于灌注异常范围无改善组(P=0.001)及灌注异常范围减小组(P=0.011)。灌注异常范围消失组术后90 d预后良好比例显著高于灌注异常范围无改善组及灌注异常范围减小组(均P<0.01)。结论CTP能够监测机械取栓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为评估治疗后脑血流灌注恢复程度提供一定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机械取栓术 脑血流灌注
下载PDF
从中国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CASSISS)研究看非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的未来
10
作者 王韬 罗继昌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5-149,共5页
中国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CASSISS)研究的阴性结局并不意味着研究失败,其结果提示,对于颅内动脉狭窄的认识目前还处于浅薄的状态,该研究并不是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的终点,而恰恰是起点。作为神经介入医师... 中国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CASSISS)研究的阴性结局并不意味着研究失败,其结果提示,对于颅内动脉狭窄的认识目前还处于浅薄的状态,该研究并不是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的终点,而恰恰是起点。作为神经介入医师,应更加注重利用评估手段对患者进行精准的筛选,而并非一味强调血管内治疗技术的提升。此外,未来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应该关注患者的认知功能评估,而不是仅关注临床卒中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SISS 颅内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 药物治疗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24
11
作者 焦力群 宋刚 +6 位作者 李萌 谌燕飞 王亚冰 马妍 华扬 蔡兵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27-232,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影响术后围手术期卒中和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02例(对... 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影响术后围手术期卒中和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02例(对其中6例分期行双侧手术,每例按2例单独病例进行统计,共计308例)。分析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术后30 d内卒中和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①308例中,255例单纯狭窄的病例手术获得全部成功,53例完全闭塞或近全闭塞的患者中,5例血管再通失败。手术成功率为98.4%。②术后30 d内,卒中和死亡的患者有14例(4.5%),其中,死亡4例(1.3%),脑梗死7例(2.3%),脑出血3例(1.0%);脑神经损伤的有10例(3.3%),心肌梗死2例(0.6%),心绞痛2例(0.6%),心力衰竭2例(0.6%),心律失常8例(2.6%),术后出现暂时性的精神症状的有20例(6.5%)。③299例获≥1个月的随访,平均25.7个月。11例(3.7%)发生再狭窄,其中10例(3.3%)发生时间为1年左右。有2例(0.7%)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TIA)症状,均为再狭窄的患者。④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改良Rankin评分(mRS)≥3分者术后30d内卒中和死亡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0.198,95%CI:1.237~14.676)及mRS评分≥3分者(OR=11.707,95%CI:3.101~44.193)是导致术后30 d内卒中和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EA能有效地防治颈动脉狭窄导致的卒中发作风险。吸烟和术前mRS评分≥3可以增加CEA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危险因素 并发症
下载PDF
双侧颈内动脉狭窄的侧枝循环特点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焦力群 凌锋 +5 位作者 张鸿祺 缪中荣 董白晶 张鹏 宋庆斌 张洋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11期879-881,共3页
目的 :利用血管造影技术分析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形态学特点。方法 :2 0 0 0年 9月~ 2 0 0 4年 4月 ,我们收治了 15 5例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 ,其中男 10 9例 ,女 4 6例 ;年龄 2 9~ 73岁 ,平均 4 7.6± 6 .2 4岁 ... 目的 :利用血管造影技术分析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形态学特点。方法 :2 0 0 0年 9月~ 2 0 0 4年 4月 ,我们收治了 15 5例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 ,其中男 10 9例 ,女 4 6例 ;年龄 2 9~ 73岁 ,平均 4 7.6± 6 .2 4岁 ,借助血管造影技术对其形态学特点进行评价。结果 :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时 ,最常见各种方式的综合代偿 ,单纯依赖Willis环者较少 ,但在单侧闭塞伴对侧狭窄的患者中 ,前交通动脉代偿较多。单侧闭塞伴对侧狭窄的患者多发生狭窄侧脑梗死。侧枝循环代偿尤其是后交通动脉代偿可以防止梗死发生 ,但前交通动脉代偿时梗死的发生率反而增高。结论 :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时 ,应该深入分析血管形态学变化 ,判断其发生缺血事件的危险性 ,从而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血管造影 脑梗死 放射学 介入性
下载PDF
利用灌注MRI技术评价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被引量:8
13
作者 焦力群 凌锋 +5 位作者 卢洁 张鸿祺 缪中荣 吉讯明 宋庆斌 张洋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35-838,共4页
目的 利用灌注磁共振成像 (PWI)技术分析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时的血流动力学特点。资料与方法 搜集 4 6例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资料 ,借助PWI对其血流动力学特点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局部脑血流量没有显著性降低 ,但大脑... 目的 利用灌注磁共振成像 (PWI)技术分析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时的血流动力学特点。资料与方法 搜集 4 6例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资料 ,借助PWI对其血流动力学特点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局部脑血流量没有显著性降低 ,但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灌注明显延迟 ,在重度狭窄及闭塞时 ,分水岭区的灌注也出现障碍 ;不同的侧支循环代偿仅对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的灌注有所影响 ,其中前交通动脉作用较为明显。结论 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时 ,PWI可以准确评价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 ,而此时的血流动力学障碍与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代偿均有明显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血流动力学 灌注 闭塞 患者 侧支循环 PWI 准确 资料 降低
下载PDF
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脑血流定量评价 被引量:10
14
作者 焦力群 李慎茂 +7 位作者 李萌 缪中荣 朱凤水 吉训明 秦晓红 宋庆斌 马妍 凌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295-298,共4页
目的利用氙气CT(XeCT)技术分析颈动脉重度狭窄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并以此评价支架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对13例颈动脉重度狭窄进行支架成形治疗,并利用XeCT进行血流定量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分别接受XeCT检查,根据病变侧大脑皮层的脑血流... 目的利用氙气CT(XeCT)技术分析颈动脉重度狭窄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并以此评价支架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对13例颈动脉重度狭窄进行支架成形治疗,并利用XeCT进行血流定量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分别接受XeCT检查,根据病变侧大脑皮层的脑血流值分为正常区、轻度缺血区、可逆性缺血区和梗死区,并按缺血面积大小作术前、术后对比。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局部脑血流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以大脑中动脉分布区最为显著;术后脑血流值有显著改善,轻度缺血区面积由32.63%变为14.22%,可逆性缺血区面积由13.54%变为8.38%,正常区域面积由47.51%变为71.13%,而梗死面积无显著变化。结论颈动脉重度狭窄时,脑组织存在易导致脑梗死的缺血区域,支架成形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其疗效可以通过定量的脑血流测定得到客观和准确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氙气CT 支架 脑血流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介入治疗的阶段式目标教学法 被引量:11
15
作者 焦力群 高鹏 +3 位作者 宋庆斌 牛香美 宋刚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35-438,共4页
目的采用阶段式目标教学法加强对神经介入医师的培训效果。方法 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科共培训39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师,培训方法为将1年的进修期按每3个月划分为4个阶段,并将学习内容分阶段进行重点教学... 目的采用阶段式目标教学法加强对神经介入医师的培训效果。方法 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科共培训39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师,培训方法为将1年的进修期按每3个月划分为4个阶段,并将学习内容分阶段进行重点教学并设置目标,使其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进修医师期满回到原工作单位后6、12个月,分别发放调查问卷,以获得进修医师独立工作的情况。结果 39名医师从理论到实际操作均达到预期目标,掌握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整体化治疗原则,熟悉并掌握全脑DSA和支架置入等技术。至第四阶段,每名医师作为术者至少完成5例颅外段动脉支架置入。进修结束后回收的调查问卷显示,95.8%(23/24)的医师能够独立开展全脑DSA,并保持≥5例/月的数量;87.5%(21/24)的医师能够独立完成支架置入(1例/月)。结论阶段式目标教学法是神经介入专项技术培训实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神经介入 目标教学法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极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可行性和安全性的评价 被引量:9
16
作者 焦力群 宋刚 +6 位作者 华扬 王天龙 蔡兵 谌燕飞 王亚冰 马妍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462-467,共6页
目的探讨对颈动脉极重度狭窄(狭窄率为95%~99%)或闭塞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01年1月—2012年12月入院的65例症状性颈动脉极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 目的探讨对颈动脉极重度狭窄(狭窄率为95%~99%)或闭塞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01年1月—2012年12月入院的65例症状性颈动脉极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CT灌注(CTP)或氙CT评价大脑半球的血流灌注情况及经DSA评估病变血管,根据具体病变分别行单纯CEA、CEA+Fogarty球囊取栓、CEA+颈动脉支架置入的复合手术。结果①65例患者均接受DSA评估颈动脉病变,其中颈动脉完全闭塞32例,极重度狭窄33例;采用氙CT评价脑血流15例,其中脑血流量(CBF)部分区域下降6例(40.0%),患侧脑血管反应性(CVR)明显降低11例(73.3%);采用CTP评价32例,CBF部分区域下降11例(34.4%),达峰时间延长32例(100%)。②对65例患者行CEA+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10例,9例再通;行复合手术4例,一例再通失败;51例单纯行CEA,5例未能再通。本组患者再通率为89.2%。③术后30 d内共5例患者出现卒中,3例为出血性卒中,1例死亡;另2例为缺血性卒中。术后卒中和病死率为7.7%。结论对症状性颈动脉极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经过严格的适应证选择,术前对颈动脉和大脑半球的血流灌注进行充分的影像学评估后,可行血管再通手术。短期随访显示,CEA及其复合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血管重建
下载PDF
灌注磁共振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外科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焦力群 凌锋 +5 位作者 张鸿祺 卢洁 缪中荣 吉训明 张鹏 宋庆斌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 探讨灌注磁共振成像(PWI)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对外科治疗患者术前、术后均行PWI检查,以比较患者的 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中,单侧颈内动... 目的 探讨灌注磁共振成像(PWI)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对外科治疗患者术前、术后均行PWI检查,以比较患者的 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中,单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9例,单侧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 8例,颅内、外动脉系统多发性狭窄或闭塞5例,烟雾病2例。术前PWI显示局部脑血流量(rCBF)正常、平均 通过时间(MTT)升高15例,rCBF降低、MTT升高8例,rCBF和MTT均正常1例。23例接受外科治疗,其中 13例行支架血管成形术,4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6例颞浅动脉 大脑中动脉(STA MCA)动脉吻合术;术后 PWI改善19例(82.6%),其中支架血管成形术12例(92.3%),颈动脉内膜切除术4例(100%),STA MCA吻 合术3例(50%)。结论 PWI可以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异常及外科治疗后有效地改善脑 血流灌注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患者 外科治疗 PWI 狭窄 磁共振成像 灌注 对外 情况 目的
下载PDF
现代核磁共振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焦力群 凌锋 缪中荣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283-287,共5页
近年来,国内外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通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预后,现代 MRI技术的应用对此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关键词 核磁共振技术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灌注加权成像 PWI 脑弥散加权成像 DWI
下载PDF
5577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焦力群 崔霞 张虎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期43-44,共2页
在急性呼吸系统感染中,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一种地方性发生的呼吸系统疾病,但仅依据临床表现,很难区分它与病毒、细菌引起的肺炎的差別,而鉴别诊断对于临床采取适当的抗生素治疗至关重要。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抗体 调查 季节
下载PDF
应用灌注磁共振技术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20
作者 焦力群 凌锋 +5 位作者 李萌 张鸿祺 李慎茂 缪中荣 张鹏 宋庆斌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4年第2期123-124,87,共3页
目的:应用灌注磁共振技术,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接受外科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患者术前均以TIA、RIND发病,CT及MRI未见大面积脑梗塞,灌注磁共振(PWI)均显示rCBF正常或降低... 目的:应用灌注磁共振技术,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接受外科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患者术前均以TIA、RIND发病,CT及MRI未见大面积脑梗塞,灌注磁共振(PWI)均显示rCBF正常或降低,MTT增大,血管造影显示颅内或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分别给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支架血管成形术或颈内、外动脉吻合术予以治疗,术后PWI改善达82.6%,随访发现87%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PWI能够准确地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技术 缺血性脑血管病 外科治疗 临床资料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