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疼痛神经调控疗法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范颖晖 焦英甫 +1 位作者 杨德坤 隋晓红 《上海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376-382,共7页
疼痛医学是一门以神经科学为基础的学科。在“闸门控制学说”面世之后,神经调控理念和技术不断创新,为解决疼痛难题开拓出全新的方向。同时,神经调控在改善循环重度缺血、促进脊髓和神经损伤修复领域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概述脊髓电... 疼痛医学是一门以神经科学为基础的学科。在“闸门控制学说”面世之后,神经调控理念和技术不断创新,为解决疼痛难题开拓出全新的方向。同时,神经调控在改善循环重度缺血、促进脊髓和神经损伤修复领域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概述脊髓电刺激和周围神经电刺激技术在疼痛医学领域的国际前沿进展,探讨神经调控镇痛的作用机制,分析神经调控技术的未来需求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调控 慢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脊髓电刺激 癌症疼痛
下载PDF
中枢和外周病理状态下全身麻醉敏感性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飒 徐赛红 +1 位作者 俞卫锋 焦英甫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2期141-145,共5页
临床实践中常通过微量调整麻醉药物剂量应对个体敏感性差异,以保持稳定、安全的全身麻醉效果。但部分病理状态下麻醉敏感性的改变往往超越年龄、遗传等常见个体敏感性因素影响,令麻醉医师难以忽视。病理状态下的麻醉敏感性是在疾病自身... 临床实践中常通过微量调整麻醉药物剂量应对个体敏感性差异,以保持稳定、安全的全身麻醉效果。但部分病理状态下麻醉敏感性的改变往往超越年龄、遗传等常见个体敏感性因素影响,令麻醉医师难以忽视。病理状态下的麻醉敏感性是在疾病自身病理生理学的基础上复合麻醉药物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的综合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麻醉医师 全身麻醉 药代动力学 病理状态 复合麻醉 临床实践 麻醉药物
下载PDF
一种稳定高效的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马万 袁文俊 +3 位作者 焦英甫 王春生 陈桂英 孟尽海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0-514,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高效、简单可行的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取新生24 h内的SD大鼠,分离皮质,采用木瓜蛋白酶消化、实验前多聚赖氨酸铺板、不同机械吹打次数及细胞接种2 h后全量换为添加B-27的Neurobasal A培养基...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高效、简单可行的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取新生24 h内的SD大鼠,分离皮质,采用木瓜蛋白酶消化、实验前多聚赖氨酸铺板、不同机械吹打次数及细胞接种2 h后全量换为添加B-27的Neurobasal A培养基的培养方法,MTT比色法分析检测神经元细胞成活率;于不同时间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利用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微管蛋白相关标志物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2,MAP2)鉴定神经元纯度。结果:木瓜蛋白酶明显增加原代培养神经元细胞活力(P<0.01),采用适度的机械吹打、实验前多聚赖氨酸铺板及细胞接种2 h后全量换为添加B-27的Neurobasal A培养基,对神经细胞的活力没有明显的影响(P>0.05)。大部分皮质神经元具有典型的神经元形态特征,经MAP2免疫荧光技术鉴定神经元所占比例达95%以上。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高效,方便可行,结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质 神经元 原代培养 新生大鼠
原文传递
延髓头端腹内侧区的On细胞和Off细胞在疼痛调节中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若曦 蒋涛 +3 位作者 焦英甫 高坡 杨立群 俞卫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5-98,共4页
延髓头端腹内侧区是疼痛下行易化和抑制调节系统中的核心结构,向上接受下丘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臂旁核等的投射,向下通过脊髓背外侧束和脊髓腹外侧束对疼痛发挥易化或抑制性调节的作用,是中枢疼痛调控通路的最后一道闸门。此区域... 延髓头端腹内侧区是疼痛下行易化和抑制调节系统中的核心结构,向上接受下丘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臂旁核等的投射,向下通过脊髓背外侧束和脊髓腹外侧束对疼痛发挥易化或抑制性调节的作用,是中枢疼痛调控通路的最后一道闸门。此区域的神经元根据其对疼痛刺激所引起的放电活动的反应,可分为On细胞、Off细胞和Neutral细胞,其与疼痛调节以及阿片类药物发挥镇痛作用有密切的关系。该文就On细胞和Off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探究延髓头端腹内侧区的On细胞和Off细胞在疼痛调节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头端腹内侧区 On细胞 Off细胞 阿片类受体 疼痛
下载PDF
术后神经认知障碍中枢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伍奕 焦英甫 俞卫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02-604,共3页
术后神经认知障碍(post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是麻醉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认知能力下降,严重影响术后恢复、降低生活质量、增加术后死亡率,在老年患者中尤甚[1]。PND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手术创伤通过破坏血... 术后神经认知障碍(post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是麻醉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认知能力下降,严重影响术后恢复、降低生活质量、增加术后死亡率,在老年患者中尤甚[1]。PND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手术创伤通过破坏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导致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炎症继而引发PND[2],而神经网络对神经炎症损伤的个体差异决定了PND是否发生以及如何发展。本文旨在从细胞学角度总结近年来PND的CNS相关研究进展,对其病理机制进行综述,为今后的临床预防与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认知障碍 中枢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 老年患者 手术创伤 个体差异 认知能力 病理机制
下载PDF
超低剂量纳洛酮对地佐辛治疗切口痛模型大鼠术后疼痛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鲍杨 焦英甫 俞卫锋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观察超低剂量纳洛酮(<1μg/kg)对地佐辛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24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生理盐水组、纳洛酮组、地佐辛组、地佐辛+纳洛酮组,每组6只,参照Brennan法建立大鼠切口痛模型,模拟临床患者手术后疼痛... 目的:观察超低剂量纳洛酮(<1μg/kg)对地佐辛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24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生理盐水组、纳洛酮组、地佐辛组、地佐辛+纳洛酮组,每组6只,参照Brennan法建立大鼠切口痛模型,模拟临床患者手术后疼痛。分别于术后经尾静脉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纳洛酮(1 ng/kg)、地佐辛(1mg/kg)、地佐辛(1 mg/kg)+纳洛酮(1 ng/kg)。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2 h、1 d、3 d、5 d、7 d测量大鼠手术足机械缩足反应阈值(PWT),评价不同药物的镇痛效果。结果:术后2 h,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纳洛酮组PWT值无显著差异(P> 0. 05),地佐辛组与地佐辛+纳洛酮组PWT值显著增高(P <0. 01);地佐辛+纳洛酮组PWT值明显高于地佐辛组(P <0. 01)。术后1、3、5、7 d 4组间PW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术前相比,4组术后1 d、3 d PWT值明显降低(P <0. 01);术后5 d、7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超低剂量纳洛酮无镇痛作用,但与地佐辛联用,可以增强后者的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剂量纳洛酮 地佐辛 切口痛
下载PDF
脊髓中疼痛相关上行传导及下行调控神经环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韫纯 孔得旭 +5 位作者 彭冰雪 王逸豪 徐赛红 高坡 焦英甫 俞卫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93-1097,共5页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社会和经济问题。疼痛包括疼痛的感知觉、行为防御反应、情绪反馈及下行调控等。脊髓神经元参与疼痛感知和调控的重要过程,具体包括接收外周疼痛信号的传入,传...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社会和经济问题。疼痛包括疼痛的感知觉、行为防御反应、情绪反馈及下行调控等。脊髓神经元参与疼痛感知和调控的重要过程,具体包括接收外周疼痛信号的传入,传递疼痛信息上行以及作为疼痛下行调控的效应部位。本文将脊髓神经元参与疼痛相关的上行传导及下行调控环路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探索疼痛发生发展可能的生理和病理机制,为进一步探究脊髓及其上游高级中枢在疼痛的调控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脊髓 高级中枢 神经环路
下载PDF
Salvinorin A对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缺氧无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广喜 黄莉莉 +3 位作者 张骁 焦英甫 贺平 苏殿三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89-492,共4页
目的研究Salvinorin A对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缺氧无糖(OGD)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原代培养Sprague-Dawley胎鼠原代皮层神经元。实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检测Salvinorin A是否具有神经保护效应,将培养的神经元分为... 目的研究Salvinorin A对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缺氧无糖(OGD)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原代培养Sprague-Dawley胎鼠原代皮层神经元。实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检测Salvinorin A是否具有神经保护效应,将培养的神经元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Salvinorin A组(只加入终浓度为10μmol/L的Salvinorin A,不做OGD)、OGD组和OGD加不同浓度Salvinorin A组(0.1μmol/L组、0.5μmol/L组、1μmol/L组、5μmol/L组、10μmol/L组),检测各组的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第二部分检测Salvinorin A的神经保护机制是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3条途径中的何种途径发挥作用,将原代神经元分为正常对照组、OGD组、OGD+Salvinorin A组(OGD+SA组)、抑制剂+OGD+Salvinorin A组[U0126+OGD+SA组、SB200235+OGD+SA组、SP600125+OGD+SA组,U0126为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通路抑制剂、SB200235为P38通路抑制剂,SP600125为c-jun氨基末端激酶通路抑制剂],检测各组的LDH漏出率。结果第一部分实验:正常对照组的LDH漏出率与单纯Salvinorin A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GD组、0.1μmol/L组、0.5μmol/L组、1μmol/L组、5μmol/L组、10μmol/L组的LDH漏出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1μmol/L组、5μmol/L组、10μmol/L组的LDH漏出率均显著低于OGD组(P值均<0.05),0.1μmol/L组、0.5μmol/L组的LDH漏出率与OGD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第二部分实验:U0126+OGD+SA组的LDH漏出率与OGD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OGD+SA组(P<0.05);SB200235+OGD+SA组、SP600125+OGD+SA组的LDH漏出率均显著低于OGD组(P值均<0.05),但与OGD+SA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Salvinorin A对大鼠原代神经元OGD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MAPK/ERK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vinorin A 缺氧无糖 神经保护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取栓手术麻醉方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娄晓梅 焦英甫 +3 位作者 於章杰 田婕 俞卫锋 闻大翔 《上海医药》 CAS 2022年第17期25-28,57,共5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取栓手术麻醉方式因往往涉及到手术时间、术中管理和是否会影响到患者预后等问题,故最优麻醉方式一直悬而未决。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虽仍无法提供麻醉方式与患者预后之间的确切关联,但却提示麻醉方式对患者预后的...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取栓手术麻醉方式因往往涉及到手术时间、术中管理和是否会影响到患者预后等问题,故最优麻醉方式一直悬而未决。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虽仍无法提供麻醉方式与患者预后之间的确切关联,但却提示麻醉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就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取栓手术麻醉方式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取栓 麻醉方式 患者预后
下载PDF
溶血磷脂酸受体亚型1在溶血磷脂酸所致小鼠瘙痒中的作用
10
作者 戴丽丽 王琦 +4 位作者 王琼 邹李晶 高坡 焦英甫 孙继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1-404,共4页
目的探明介导疼痛的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受体亚型1(LPA_1)与LPA致痒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对LPA_1~LPA_6受体mRNA水平进行定量,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神经元中LPA_... 目的探明介导疼痛的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受体亚型1(LPA_1)与LPA致痒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对LPA_1~LPA_6受体mRNA水平进行定量,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神经元中LPA_1受体及胃泌素释放肽(gastrin-releasing peptide,GRP)的共表达,用区分痛和痒的"面颊模型"观察面颊部皮内注射LPA_1和LPA_3受体拮抗剂Ki16425后再注射LPA在正常小鼠瘙痒发生中的作用。结果 LPA_1受体mRNA在外周感觉神经元表达丰富;LPA_1受体在代表痒神经元的GRP阳性神经元表达;正常小鼠皮内注射LPA诱发疼痛反应,抑制LPA_1受体后疼痛反应明显降低(P〈0.01),搔抓反应(P〈0.05)明显增加。结论 LPA_1受体参与了LPA的致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磷脂酸 溶血磷脂酸受体1 疼痛 瘙痒症
原文传递
溶血磷脂酸受体4在胆汁性瘙痒中的作用
11
作者 戴丽丽 王琦 +4 位作者 王琼 邹李晶 高坡 焦英甫 孙继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目的:研究溶血磷脂酸(LPA)受体亚型与LPA致痒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免疫印迹以及区分痛和痒的“面颊模型”观察LPA4受体在正常小鼠瘙痒发生中的作用。结果:LPA在正常和胆总管结扎小鼠外周感觉神经元均表达,胆总管结扎后L... 目的:研究溶血磷脂酸(LPA)受体亚型与LPA致痒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免疫印迹以及区分痛和痒的“面颊模型”观察LPA4受体在正常小鼠瘙痒发生中的作用。结果:LPA在正常和胆总管结扎小鼠外周感觉神经元均表达,胆总管结扎后LPA4表达显著增加;正常小鼠面颊皮内注射LPA产生疼痛反应,注射LPA4/5选择性激动剂VPC31144(S)诱发瘙痒而不产生疼痛反应;正常小鼠和胆总管结扎小鼠面颊皮内注射LPA4/5选择性激动剂VPC31144(S)诱发搔抓反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LPA4受体可能参与了U,A的致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 神经元 溶血磷脂酸 溶血磷脂酸受体4 疼痛 瘙痒
下载PDF
脂多糖对小鼠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P27蛋白表达的影响
12
作者 顾楠楠 邢顺鹏 +8 位作者 陈思涵 周雨曦 蒋涛 焦英甫 皋源 俞卫峰 何征宇 杭燕南 闻大翔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77-482,共6页
目的观察原代培养的小鼠肺成纤维细胞在不同质量浓度的脂多糖(LPS)刺激下的增殖情况并检测P27蛋白的表达情况,以明确LPS对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P27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培养至4~7代的小鼠肺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100μg/L LPS组(L... 目的观察原代培养的小鼠肺成纤维细胞在不同质量浓度的脂多糖(LPS)刺激下的增殖情况并检测P27蛋白的表达情况,以明确LPS对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P27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培养至4~7代的小鼠肺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100μg/L LPS组(LPS_(100)组)、500μg/L LPS组(LPS_(500)组)和1 000μg/L LPS组(LPS_(1000)组)。对照组加入PBS,各质量浓度LPS组加入相应终质量浓度的LPS。在LPS刺激后0、24、48、72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组小鼠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在LPS刺激后24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小鼠肺成纤维细胞P27的mRNA表达水平,并通过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技术比较小鼠肺成纤维细胞经不同质量浓度LPS刺激48h后P27的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LPS刺激小鼠肺成纤维细胞后能引起细胞增殖,LPS刺激后24h,LPS1000组细胞增殖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刺激后48h,LPS_(100)组、LPS_(500)组和LPS_(1000)组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刺激后72h,LPS_(500)组和LPS_(1000)组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LPS刺激后24h,LPS_(500)组和LPS_(1000)组P27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0.05、0.01)。LPS刺激后48h,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LPS_(100)组、LPS_(500)组和LPS_(1000)组的P27的蛋白质表达量和绿色荧光强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0.05、0.01、0.01)。结论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可能是LPS诱导的脓毒症相关性肺纤维化发生的机制之一,该过程可能与P27蛋白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类 肺纤维化 脓毒症 肺成纤维细胞 增殖
下载PDF
丙泊酚对发育期大鼠皮质神经元钙离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万 孟尽海 +3 位作者 袁文俊 焦英甫 王春生 高小茹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12期1317-1320,1304,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丙泊酚对大鼠发育期大脑皮质神经元钙离子([Ca2+]i)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7d的大鼠皮质神经元,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丙泊酚10μmol·L-1组(P10组)、丙泊酚30μmol·L-1组(P30组)、丙泊酚100μmol·L-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丙泊酚对大鼠发育期大脑皮质神经元钙离子([Ca2+]i)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7d的大鼠皮质神经元,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丙泊酚10μmol·L-1组(P10组)、丙泊酚30μmol·L-1组(P30组)、丙泊酚100μmol·L-1组(P100组),Fluo-4AM钙荧光指示剂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动态观察使用丙泊酚前、丙泊酚预处理后和氯化钾溶液诱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培养7d的大鼠各组皮质神经元基础值、丙泊酚预处理各组钙荧光强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预处理后钙荧光强度同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化钾诱发后各组钙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基础值(P<0.01);P30、P100组与C组比较氯化钾诱发后钙荧光强度峰值明显降低(P<0.01),分别下降了26.3%和28.6%;P30、P100与P10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P10组与C组间、P100与P30组间钙荧光强度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抑制大鼠发育期皮质神经元钙内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发育期 神经元 钙离子
下载PDF
Yap介导瑞芬太尼预处理促进肝切除小鼠术后肝再生 被引量:1
14
作者 殷苏晴 朱玲 +5 位作者 杨瑜汀 崔璀 高雄 高坡 焦英甫 杨立群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68-372,共5页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预处理对70%肝脏切除术诱导的小鼠肝再生的作用。方法选取6~8周龄C57雄性小鼠,随机分入对照组和瑞芬太尼组。称量小鼠的基础体重后,瑞芬太尼组小鼠于腹腔内注射瑞芬太尼30μg/kg,对照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20~30 mi...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预处理对70%肝脏切除术诱导的小鼠肝再生的作用。方法选取6~8周龄C57雄性小鼠,随机分入对照组和瑞芬太尼组。称量小鼠的基础体重后,瑞芬太尼组小鼠于腹腔内注射瑞芬太尼30μg/kg,对照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20~30 min后在异氟烷麻醉下行70%肝脏切除术。在肝切除术后6、24、36、48、120、192 h称量小鼠剩余30%肝湿重并计算肝体比,在肝切除术后24、36、48、120、192 h采用Ki-67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在肝切除术后6、24、36、48、120 h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再生肝脏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mRNA表达水平,在肝切除术后120 h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再生肝脏组织中Yap和磷酸化Yap(p-Yap)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瑞芬太尼组肝切除术后48和120 h的肝体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瑞芬太尼组肝切除术后36、48、120、192 h的Ki-67阳性细胞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1、0.05)。瑞芬太尼组肝切除术后6 h的EGFR 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瑞芬太尼组肝切除术后120 h的肝组织p-Yap蛋白质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结论瑞芬太尼预处理可能通过促进Yap的功能性活化来促进70%肝脏切除后小鼠的肝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瑞芬太尼 Yap通路
下载PDF
肝脏与神经系统的交互作用
15
作者 王逸豪 徐赛红 +1 位作者 焦英甫 俞卫锋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209-1214,共6页
神经系统调控肝脏功能,肝脏疾病又会引起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近年来的研究揭示了神经系统与肝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提示了其在维持内稳态和调节各种生理病理过程中的重要性。文章重点关注了神经支配、免疫系统以及肝脏代谢中神经系统调... 神经系统调控肝脏功能,肝脏疾病又会引起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近年来的研究揭示了神经系统与肝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提示了其在维持内稳态和调节各种生理病理过程中的重要性。文章重点关注了神经支配、免疫系统以及肝脏代谢中神经系统调控肝脏疾病的方式,以及肝脏疾病影响神经系统的具体机制,以期为未来相关疾病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 肝脏 调控
原文传递
术后早期不同大脑区域灰质体积变化与乳腺癌根治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殷文渊 王若曦 +3 位作者 伍奕 焦英甫 周滟 俞卫锋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7-709,共3页
目的评价术后早期不同大脑区域灰质体积变化与乳腺癌根治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关系.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44例,年龄25~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依据术后第3个月的动态数字疼痛评分(NRS)分为3组:严重慢性疼痛组(NRS≥3分,SEP组)、轻微... 目的评价术后早期不同大脑区域灰质体积变化与乳腺癌根治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关系.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44例,年龄25~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依据术后第3个月的动态数字疼痛评分(NRS)分为3组:严重慢性疼痛组(NRS≥3分,SEP组)、轻微慢性疼痛组(NRS=1或2分,SLP组)和无痛组(NRS=0分,NP组).所有患者于术后7 d内行MRI全脑扫描.通过基于SPM8的VBM软件包和REST 1.8软件进行MRI数据处理及分析.结果 SEP组17例,SLP组10例,NP组17例.与NP组比较,SEP组右侧中央后回灰质体积减少,右侧额上回灰质体积增大(P<0.01).结论术后早期大脑右侧中央后回及右侧额上回灰质体积的改变可能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期间 大脑 灰质 乳腺肿瘤 疼痛 手术后
原文传递
脊髓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介导大鼠慢性病理性痛维持的机制:与脊髓后角突触传递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文迁 焦英甫 俞卫锋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5-209,共5页
目的评价脊髓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介导大鼠慢性病理性痛维持的机制与脊髓后角突触传递的关系。方法雌性SD大鼠,出生后2~3周,体重150~210 g。实验Ⅰ 取SD大鼠18只,于鞘内置管术后7 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9):PB... 目的评价脊髓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介导大鼠慢性病理性痛维持的机制与脊髓后角突触传递的关系。方法雌性SD大鼠,出生后2~3周,体重150~210 g。实验Ⅰ 取SD大鼠18只,于鞘内置管术后7 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9):PBS组和MCP-1组。PBS组鞘内注射PBS溶液10 μl,MCP-1组鞘内注射含有100 ng MCP-1的PBS溶液10 μl。于鞘内注射前30、60 min、鞘内注射后30、60、90、120、150和180 min、1、2和3 d时测定机械痛阈。实验Ⅱ 制备大鼠脊髓横切片,选择胶状质层神经元进行膜片钳记录。于人工脑脊液(ACSF)培养1 h和加入MCP-1后即刻进行电生理记录:(1)兴奋性突触传递的记录 于ACSF中加入MCP-1(终浓度100 nmol/L)、NMDA(终浓度100 μmol/L)和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终浓度20 μmol/L),记录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s)和AMPA受体介导电流和NMDA受体介导电流;(2)抑制性突触传递的记录 于ACSF中加入MCP-1(终浓度100 nmol/L)、GABA(终浓度1 mmol/L),记录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sIPSCs)和GABA受体介导电流。结果与PBS组比较,MCP-1组鞘内注射后30 min~2 d时机械痛阈降低(P〈0.01)。与ACSF培养1 h时比较,加入MCP-1后即刻神经元sEPSCs频率和幅度升高,NMDA受体介导电流幅度和AMPA受体介导电流幅度升高,sIPSCs频率和幅度降低,GABA受体介导电流幅度降低(P〈0.05)。结论MCP-1通过增强脊髓后角胶状质层神经元NMDA受体和AMPA受体功能,增强兴奋性突触传递;通过抑制GABA受体功能,减弱抑制性突触传递,该作用可能参与了其介导慢性病理性痛维持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CCL2 疼痛 突触传递 脊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