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C对禁食黄颡鱼抗氧化能力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汪兰 夏雨婷 +9 位作者 胡澳 陈朗 郭晓嘉 乔宇 吴文锦 石柳 黄云 彭条凤 熊光权 陈胜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研究添加不同浓度维生素C对禁食暂养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抗氧化能力和肌肉品质的影响,为提升鲜活黄颡鱼耐运性和肌肉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将黄颡鱼分为4组:T0-0(0 mg/L V_(C),暂养0 d)、T0-5(0 mg/L V_(... 【目的】研究添加不同浓度维生素C对禁食暂养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抗氧化能力和肌肉品质的影响,为提升鲜活黄颡鱼耐运性和肌肉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将黄颡鱼分为4组:T0-0(0 mg/L V_(C),暂养0 d)、T0-5(0 mg/L V_(C),暂养5 d)、T10-5(10 mg/L V_(C),暂养5 d)、T30-5(30 mg/L V_(C),暂养5 d),每组40尾鱼,检测血清、肌肉的抗氧化物质以及肌肉品质指标。【结果】T5-0组黄颡鱼血清中GSH-PX、CAT、GSH活性以及MDA浓度,肌肉中CAT、GSH活性和MDA浓度显著低于T1-0组(P<0.05);其纤维结构变得紧密,pH下降,白度增加,持水力增加,肌肉品质指标显著升高(P<0.05)。与T0-5及T30-5组相比,T10-5组血清中SOD、CAT、GSH、GSH-PX活性显著较高(P<0.05),MDA浓度较低;肌肉中SOD、GSH活性与血清中结果变化相同;持水力进一步增加。在质构方面,T10-5组剪切力、硬度、弹性、咀嚼性、黏性均高于T0-5组及T30-5组。【结论】添加10 mg/L的V_(C)能进一步显著提高黄颡鱼的抗氧化能力和肌肉品质(P<0.05),但30 mg/L V_(C)添加不利于黄颡鱼肌肉品质的提升,甚至对其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黄颡鱼 暂养 运输应激 抗氧化能力 肌肉品质
下载PDF
运前密度和温度驯化对斑点叉尾鮰幼鱼模拟运输的影响
2
作者 李豪华 廖涛 +6 位作者 白婵 邱亮 鉏晓艳 李海蓝 陈丽萍 熊光权 王炬光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71,共12页
探究了不同运前驯化方式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幼鱼运输过程中水质、生化参数及组织结构的影响,为其健康运输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控制密度(鱼水质量比分别为1∶2、1∶3、1∶4)和温度(14、19、24℃)两个条件对其先后进行运前... 探究了不同运前驯化方式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幼鱼运输过程中水质、生化参数及组织结构的影响,为其健康运输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控制密度(鱼水质量比分别为1∶2、1∶3、1∶4)和温度(14、19、24℃)两个条件对其先后进行运前密集驯化和温度驯化,随后模拟运输18 h,并考察模拟运输过程中(第0、第2、第6、第18小时)和运后恢复24 h的水质(氨氮、pH)、生化参数[葡萄糖(Glu)、皮质醇(Cor)、乳酸脱氢酶(LD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组织结构变化(皮肤、肠道)。结果显示,运前驯化密度1∶4、温度19℃处理组的氨氮显著低于其他实验组,pH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Glu、Cor、LDH、CAT、SOD和MDA优于其他实验组,并且皮肤和肠道结构损伤程度最低。研究表明,运前驯化密度1∶4、温度19℃能够有效提高斑点叉尾鮰幼鱼在有水运输过程中的抗应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驯化 密度 温度 模拟运输
下载PDF
壳聚糖-大豆蛋白-百里香酚乳液制备及其对大口黑鲈保鲜效果
3
作者 王世哲 黄琪 +6 位作者 凌玉钊 刘斌 谭宏渊 乔宇 汪兰 熊光权 汪超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4,共8页
【目的】制备壳聚糖CS-大豆蛋白SPI-百里香酚Thy乳液(CST),探究其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保鲜效果。【方法】设置大豆蛋白添加量分别为1.6%、2.4%、3.2%、4.0%、4.8%(质量分数),制备不同大豆蛋白浓度的壳聚糖-大豆蛋白-百... 【目的】制备壳聚糖CS-大豆蛋白SPI-百里香酚Thy乳液(CST),探究其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保鲜效果。【方法】设置大豆蛋白添加量分别为1.6%、2.4%、3.2%、4.0%、4.8%(质量分数),制备不同大豆蛋白浓度的壳聚糖-大豆蛋白-百里香酚复合乳液(其中壳聚糖质量分数为0.5%,百里香酚质量分数为1.0%),研究其结构、乳化能力和乳液稳定性等。将经最佳配比CST乳液处理后的大口黑鲈肉块与未进行处理的对照组在10℃下贮藏,检测贮藏过程中鱼肉pH、挥发性盐基氮和菌落总数等指标,验证乳液的保鲜效果。【结果】在大豆蛋白质量分数为3.2%时,CST乳液乳化稳定性指数(ESI)和乳液乳化活性指数(EAI)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92±0.18)%和(8.85±0.13)m^(2)/g;此时,粒径较小,为(13.05±0.05)μm;Zeta-电位较高,达到(39.64±0.83)mV;表面疏水性指数最大,美拉德反应物生成指数最高,内源性荧光强度最大,乳液稳定指数最佳。乳液处理后的鱼肉pH、挥发性盐基氮和菌落总数结果远优于对照组,在10℃的货架期温度下鲈鱼肉可以贮藏20 d。【结论】当大豆蛋白添加质量分数为3.2%时,壳聚糖-大豆蛋白-百里香酚乳液性能最佳,此条件处理后的鲈鱼肉在10℃条件下可贮藏2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壳聚糖 百里香酚 乳液性能 大口黑鲈 保鲜
下载PDF
预制乌鳢鱼片的微波熟化工艺
4
作者 胡澳 郭兵兵 +5 位作者 章蔚 汪兰 陈胜 石柳 熊光权 李玮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190,共9页
该实验以预制乌鳢背部肌肉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160、320、480、640和800 W的微波功率加热处理下温度分布、熟化度、感官评分、质构及水分子分布的变化,优化预制鱼片的微波熟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微波功率为160、320、480、640和800 W... 该实验以预制乌鳢背部肌肉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160、320、480、640和800 W的微波功率加热处理下温度分布、熟化度、感官评分、质构及水分子分布的变化,优化预制鱼片的微波熟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微波功率为160、320、480、640和800 W下鱼肉在70~80℃之间鱼肉已完全熟化,通过熟化度、感官评价确定不同微波功率由低到高相应的最佳熟化时间分别在8、6、4、3和2 min,其对应最小剪切力为67.85、51.9、63.70、71.39、66.44 g。随着样品表面温度不断升高,肌肉蛋白变性,肌肉对水的束缚能力下降,自由水比例不断升高,鱼肉的剪切力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综合熟化度、感官评分、质构分析和水分子分布的结果,640 W处理3 min,鱼肉完全熟化,剪切力最高,其鱼肉嫩度最受欢迎,感官评分最佳,为预制乌鳢鱼片最适微波熟化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 微波熟化 感官 肌肉品质 水分子分布
下载PDF
超高压技术在蛋白质改性和活性肽制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梦婷 郑昌亮 +8 位作者 汪兰 孙智达 谢笔钧 石柳 丁安子 熊光权 乔宇 李新 吴文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98-304,共7页
生物活性肽可以从植物、动物、海洋资源中获得,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高血压、抗氧化、抗血栓、降胆固醇、降血压、抗菌、免疫调节、细胞调节、结合矿物质等。提高蛋白质向多肽的转化率一直以来是多肽研究的难点之一,超高压技术是一... 生物活性肽可以从植物、动物、海洋资源中获得,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高血压、抗氧化、抗血栓、降胆固醇、降血压、抗菌、免疫调节、细胞调节、结合矿物质等。提高蛋白质向多肽的转化率一直以来是多肽研究的难点之一,超高压技术是一种适合于规模化生产的新型非热加工物理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蛋白质工程,超高压技术的应用改善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特性,提高了生物活性肽提取、生产的效率。本文重点综述超高压技术在蛋白质改性和肽制备方面的应用,概述超高压制备生物活性肽的类型、来源和生物活性,以期为深入应用超高压技术辅助蛋白质改性和活性肽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技术 蛋白质改性 生物活性肽
下载PDF
油炸肉制品风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明珠 杜柳 +7 位作者 邱文兴 熊光权 乔宇 汪兰 吴文锦 石柳 丁安子 邹开封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67-375,共9页
油炸风味的产生是油炸肉制品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其他传统的热加工方式相比,油炸处理的传热传质机制较为复杂,并且挥发性化合物种类丰富(如醛、醇、酮、碳氢化合物、呋喃、吡嗪等),形成特有的油炸风味,对消费者有较强的吸引力。该研... 油炸风味的产生是油炸肉制品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其他传统的热加工方式相比,油炸处理的传热传质机制较为复杂,并且挥发性化合物种类丰富(如醛、醇、酮、碳氢化合物、呋喃、吡嗪等),形成特有的油炸风味,对消费者有较强的吸引力。该研究通过综合文献研究,对脂肪氧化、美拉德反应以及两种反应产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油炸风味进行了论述,着重讨论了脂肪氧化和美拉德反应的形成途径和在油炸过程中挥发性化合物的形成,以及影响因素。除此之外,关注到油炸过程中形成的有害成分以及不良风味物质,例如杂环胺、多环芳烃等的形成及其控制措施。总体而言,充分了解油炸挥发物的化学来源,优化油炸风味以及开发不同的油炸方式来提高消费者对油炸肉制品的接受度以及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炸 肉制品 风味 脂质氧化 美拉德反应
下载PDF
不同解冻方式对干制武昌鱼品质及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杜柳 邱文兴 +7 位作者 王世哲 刘栋银 邓祎 熊光权 乔宇 吴文锦 汪兰 汪超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7-95,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解冻方式对武昌鱼干制前后品质及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方法通过电子鼻及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等技术分析4种解冻方式对干制武昌鱼风味的影响。结合理化指标(脂肪含量、蛋白含量、色... 目的研究不同解冻方式对武昌鱼干制前后品质及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方法通过电子鼻及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等技术分析4种解冻方式对干制武昌鱼风味的影响。结合理化指标(脂肪含量、蛋白含量、色度、硫代巴比妥酸值)的测定结果,综合评价不同解冻方式对干制武昌鱼的品质。结果电子鼻能够很好地区分4种解冻方式对干制前后武昌鱼气味差异,静水解冻武昌鱼能够较大保留武昌鱼的原始气味,结合GC-MS结果,静水解冻武昌鱼干制后风味差异主要来源于醛、醇类物质的贡献。研究发现,较其他解冻方式,静水解冻不仅所需时间较少,且汁液流失率较低;静水解冻后干制武昌鱼的蛋白质含量最高,低温解冻后干燥武昌鱼的脂肪含量最高;静水解冻干制大幅度增加了武昌鱼的a*,给予干制武昌鱼良好的色泽,并且对氧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自然解冻干制后对武昌鱼的b*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综合分析静水解冻较其他3种解冻方式更利于干制武昌鱼的品质及风味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昌鱼 解冻方式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风味物质 品质
原文传递
预制冷风风干武昌鱼干制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及香气形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方雪 邓祎 +8 位作者 谌玲薇 李冬生 乔宇 吴文锦 熊光权 汪兰 李新 石柳 丁安子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7,共9页
腌腊鱼制品是中国传统风味食品,其加工技术是为了增加鱼类贮藏时间,减少损失,以及改善鱼类制品的风味和营养成分。该研究采用冷风干制盐腌武昌鱼,以盐腌后未干制的武昌鱼做对比,比较干制过程中武昌鱼品质的影响以及研究武昌鱼干制过程... 腌腊鱼制品是中国传统风味食品,其加工技术是为了增加鱼类贮藏时间,减少损失,以及改善鱼类制品的风味和营养成分。该研究采用冷风干制盐腌武昌鱼,以盐腌后未干制的武昌鱼做对比,比较干制过程中武昌鱼品质的影响以及研究武昌鱼干制过程中香气的形成。通过测定水分含量、总脂含量、总氧化值、色度、电子鼻、脂肪酸、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结合风味感官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氧化值随着干制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加,水分含量和总脂含量随干制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少,干制48 h的鱼含水量及总脂含量为47.63%、0.83 g/100 g。干制48 h的鱼颜色腹部偏黄,背部略微暗。武昌鱼干制过程中通过GC-MS检测出九大类共50余种挥发物,总挥发性化合物浓度从277.04 ng/g升至1219.22 ng/g。筛选出8种OAV(Odor Activity Value,OAV)大于1的气味活性物质,随着干制时间的延长,挥发性物质逐渐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逐渐降低。随着干制时间延长气味逐渐丰富,干制48 h的香气最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AV 冷风干制 品质 香气 预制菜 GC-MS
下载PDF
不同清洗方式下克氏原螯虾肉细菌群落及理化性质的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谌玲薇 邱文兴 +5 位作者 杜柳 熊光权 乔宇 汪超 汪兰 黎彩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2-229,共8页
该研究探讨了克氏原螯虾的三种清洗预处理方式(清洗剂清洗,CA;超声波清洗,UL;清洗剂结合超声清洗,CA+UL;对照组,CK)对克氏原螯虾虾肉的细菌群落以及理化性质的影响。测定了清洗前后小龙虾虾肉菌落总数、假单胞菌、霉菌酵母、嗜温菌、嗜... 该研究探讨了克氏原螯虾的三种清洗预处理方式(清洗剂清洗,CA;超声波清洗,UL;清洗剂结合超声清洗,CA+UL;对照组,CK)对克氏原螯虾虾肉的细菌群落以及理化性质的影响。测定了清洗前后小龙虾虾肉菌落总数、假单胞菌、霉菌酵母、嗜温菌、嗜冷菌、pH、质构特性和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CA+UL处理组减菌效果最好,清洗后菌落总数减少1.12 lg CFU/g,对霉菌酵母,产硫化菌,嗜冷菌也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分别减少了0.66、0.9、0.82 lg CFU/g。而CA组与UL组对于霉菌、嗜温菌等细菌减少的效果不太明显,且清洗后虾肉pH有所上升;而CA+UL组pH变化不大;经过清洗后的虾肉品质整体有略微下降。不同清洗方式对挥发性物质也有较大的影响,产生了N-甲基异丙基胺等不良气味风味物质。因此,结合虾肉细菌群落结果与理化性质来看,超声波与清洗剂结合清洗的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清洗剂 超声清洗 品质
下载PDF
传统日晒与阴干干腌武昌鱼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形成及脂肪氧化的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方雪 邱文兴 +8 位作者 谌玲薇 李冬生 乔宇 吴文锦 熊光权 汪兰 丁安子 李新 石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6-45,共10页
为探究传统干腌鱼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本研究以新鲜武昌鱼为原料,采用日晒、阴干两种传统干制方式对腌制武昌鱼进行加工,并通过测定过氧化值、酸价、茴香胺值、共轭二稀与共轭三稀、羰基价、脂肪酸含量,结合挥发性化合物测定、电子鼻及感... 为探究传统干腌鱼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本研究以新鲜武昌鱼为原料,采用日晒、阴干两种传统干制方式对腌制武昌鱼进行加工,并通过测定过氧化值、酸价、茴香胺值、共轭二稀与共轭三稀、羰基价、脂肪酸含量,结合挥发性化合物测定、电子鼻及感官评价来探究传统干腌武昌鱼特征风味物质的形成和风味差异。结果显示:日晒干制的武昌鱼,其过氧化值、酸价、茴香胺值、多烯指数、羰基价均高于阴干和未干制组。日晒武昌鱼的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要低于阴干和未干制的武昌鱼,尤其是油酸(C18:1n9)、亚油酸(C18:2n9)、亚麻酸(C18:3n3)。日晒对武昌鱼整体气味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影响较大。日晒武昌鱼挥发性物质有28种,阴干武昌鱼有23种,未干制组为20种。日晒干制武昌鱼具有更强的哈喇味和肉香味,阴干武昌鱼有更显著的鱼腥味和哈喇味。相关性结果表明:武昌鱼的香气物质与脂肪氧化呈显著正相关,与典型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呈负相关。脂肪氧化是干腌鱼香气形成的重要途径,日晒促进了脂肪氧化、干腌武昌鱼风味的形成和香气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腌武昌鱼 日晒 挥发性风味物质 香气活性值(OAV) 脂肪氧化
下载PDF
鲜活虹鳟鱼的呼吸频率与肌肉品质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艺文 赵曼曼 +7 位作者 尤孝鹏 汪兰 石柳 丁安子 吴文锦 陈胜 孙卫青 熊光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36,共8页
为探讨鲜活虹鳟鱼的呼吸频率与肌肉品质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了不同呼吸频率所对应的肌肉品质的变化。测定了乳酸、糖原、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以及核苷酸类化合物含量和加压失水率。结果表明,随着呼吸频率的上升,糖原含量下降、丙... 为探讨鲜活虹鳟鱼的呼吸频率与肌肉品质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了不同呼吸频率所对应的肌肉品质的变化。测定了乳酸、糖原、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以及核苷酸类化合物含量和加压失水率。结果表明,随着呼吸频率的上升,糖原含量下降、丙二醛和核苷酸类化合物含量、加压失水率上升。当呼吸频率从83升至95次/min,乳酸含量由初始值1.46 mmol/g prot显著上升至2.37 mmol/g prot(P<0.01)。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鲜活虹鳟鱼的呼吸频率与乳酸含量、MDA值、加压失水率呈现出极显著相关性(P<0.01),与糖原含量、AMP含量、IMP含量以及Hx和HxR总含量等肌肉品质呈现出显著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0.951、0.939、-0.897、0.847、0.896、0.882。这表明呼吸频率与肌肉品质具有强相关性,说明通过监测虹鳟鱼的呼吸频率变化可以对鲜活虹鳟鱼的肌肉品质进行初步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鱼 肌肉品质 呼吸频率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NMR在肉制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毛书灿 郝梦 +3 位作者 汪兰 周志 熊光权 石柳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4-366,共13页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是将原子核置于恒定磁场和交变磁场中发生交换能量的物理现象,根据磁场强度可分为高场、中场和低场核磁共振。近年来,随着核磁共振技术不断地发展,高灵敏度和分辨率的核磁共振谱仪不断更新,用...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是将原子核置于恒定磁场和交变磁场中发生交换能量的物理现象,根据磁场强度可分为高场、中场和低场核磁共振。近年来,随着核磁共振技术不断地发展,高灵敏度和分辨率的核磁共振谱仪不断更新,用于食品检测具有样品制备简便、检测快速、可进行复杂食品及混合物分析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该研究阐述了核磁共振的原理、分类、仪器,还总结了核磁共振技术在畜、禽、水产等肉制品中的主要应用,重点关注了其用于肉制品原料、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品质检测,具体包括水分分析、脂肪分析、掺假检测及代谢物分析等几个方面。该研究为核磁共振技术在肉制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有利于推动核磁共振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肉制品 水分 脂肪 代谢物
下载PDF
不同规格及性别的克氏原螯虾各部位营养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国威 佘敏 +5 位作者 周际松 熊光权 白婵 邱亮 杨俊松 廖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3-42,共10页
目的综合分析和评价不同规格及性别的克氏原螯虾各部位的营养成分。方法通过测定不同规格及性别的克氏原螯虾的肝胰腺、肌肉、虾壳、虾钳中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质指标等,综合评价各部位的营养情况。结果同等规格下雌虾... 目的综合分析和评价不同规格及性别的克氏原螯虾各部位的营养成分。方法通过测定不同规格及性别的克氏原螯虾的肝胰腺、肌肉、虾壳、虾钳中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质指标等,综合评价各部位的营养情况。结果同等规格下雌虾可食用率高于雄虾,中等规格雌虾可食用率最高,为30.28%;水分含量最高的部位为中等规格雄虾肌肉,含量为81.72%±0.66%;灰分含量最高的部位为中等规格雄虾虾壳,含量为38.42%±0.31%;蛋白质含量最高的部位为大规格雌虾肌肉,含量为17.37%±6.00%;脂肪含量最高的部位为大规格雌虾肝胰腺,含量为25.00%±3.29%;甲壳素含量最高的部位为大规格雌虾虾钳,含量为14.55%±2.55%;虾青素含量最高的部位为大规格雄虾虾壳,含量为106.93μg/g;虾的肝胰腺和肌肉中Zn、Se、Fe含量较高;虾壳和虾钳中Ca元素含量较高;虾的尾部肌肉中P、K、Na等元素含量较高。结论中等规格雌虾具有更大的食用价值,各类虾的虾头壳、虾钳、肝胰腺等副产物中富含甲壳素、虾青素、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营养成分 品质评价
原文传递
超高压和辐照杀菌对鲈鱼冷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方雪 王世哲 +6 位作者 邱文兴 汪超 杨玉平 熊光权 乔宇 吴文锦 汪兰 《肉类研究》 2023年第6期34-40,共7页
为探究超高压与辐照杀菌方式对鲈鱼冷藏期间货架期与品质的影响。以新鲜鲈鱼为原料,采用200 MPa超高压、1.5 kGy电子束辐照处理后将鱼肉于4℃条件下真空贮藏,通过测定菌落总数、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 为探究超高压与辐照杀菌方式对鲈鱼冷藏期间货架期与品质的影响。以新鲜鲈鱼为原料,采用200 MPa超高压、1.5 kGy电子束辐照处理后将鱼肉于4℃条件下真空贮藏,通过测定菌落总数、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value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色度、pH值、汁液损失率、硬度、组织形态结构、水分分布等指标的变化探究2种处理方式在贮藏期间对鲈鱼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压与辐照处理对贮藏期间鱼肉的菌落总数、TVB-N含量、TBARs值的增长速率抑制效果显著,其中辐照处理更好地延缓了鱼肉的腐败;空白组和超高压组贮藏9 d的菌落总数超出国标限制,同时空白组的TVB-N含量贮藏9 d也超出国标限制,超高压组在12 d超出国标限制;贮藏期间各处理组的pH值均呈现下降趋势;超高压处理使鱼肉白度增大,组织松散,辐照使鱼肉的白度降低,水分含量减少。超高压和辐照处理使鱼肉的贮藏期显著延长,辐照的抑制效果均优于超高压,且对鱼肉的品质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鱼 超高压 辐照 贮藏 品质
下载PDF
^(60)Co-γ射线联合甜橙精油微胶囊对小龙虾的保鲜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慧 廖涛 +4 位作者 陶梦玲 熊光权 黄国威 邱亮 金士威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9-186,共8页
目的探究辐照联合甜橙精油微胶囊对4℃贮藏温度下小龙虾品质的影响。方法将甜橙精油微胶囊同新鲜去壳小龙虾肉一起封装,经^(60)Co-γ射线辐照6kGy处理后贮存于4℃冷藏中。以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硫代... 目的探究辐照联合甜橙精油微胶囊对4℃贮藏温度下小龙虾品质的影响。方法将甜橙精油微胶囊同新鲜去壳小龙虾肉一起封装,经^(60)Co-γ射线辐照6kGy处理后贮存于4℃冷藏中。以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pH、感官评价、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肌肉微观组织结构分析以及菌落总数为品质指标对保鲜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60)Co-γ射线联合甜橙精油微胶囊对小龙虾保鲜处理后,第8 d时TVB-N值为16.73 mg/100 g,菌落总数为5.42lgCFU/g,TBA值为0.561mg/kg,均未超过可食用标准,而对照组已不可食用,且第10d时pH为7.7,各项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说明^(60)Co-γ联合甜橙精油微胶囊对小龙虾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且在4℃冷藏下,对小龙虾的货架期可以延长至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虾 甜橙精油微胶囊 辐照 冷藏 保鲜
原文传递
宰杀方式对鳝鱼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丽凤 毛书灿 +4 位作者 汪兰 李平 周志 熊光权 石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138,共7页
目的:研究宰杀方式对鳝鱼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两种方式(机械宰杀和人工宰杀)宰杀鳝鱼,分析贮藏期间两种宰杀方式鳝鱼肉片的能量代谢和理化性质变化。结果:4℃下,48 h贮藏期间机械宰杀处理的鳝鱼的糖原含量和乳酸含量整体低于人工... 目的:研究宰杀方式对鳝鱼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两种方式(机械宰杀和人工宰杀)宰杀鳝鱼,分析贮藏期间两种宰杀方式鳝鱼肉片的能量代谢和理化性质变化。结果:4℃下,48 h贮藏期间机械宰杀处理的鳝鱼的糖原含量和乳酸含量整体低于人工宰杀的;7d贮藏期间,机械宰杀的鳝鱼肉样色泽和持水力优于人工宰杀的,而且其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BARS)含量均低于人工宰杀的。结论:相比于人工宰杀,机械宰杀有利于保持鳝鱼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宰杀 人工宰杀 鳝鱼肌肉 能量代谢 理化性质
下载PDF
不同热加工方式熟化对克氏原螯虾理化性质和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柳 邱文兴 +4 位作者 刘栋银 熊光权 乔宇 汪兰 汪超 《肉类研究》 2023年第5期49-56,共8页
通过电子鼻和电子舌及气相色谱-质谱等技术分析油炸(90、120、150、180s)、空气炸(5、10、15、20min)和沸水煮(150s)熟化后克氏原螯虾虾肉中的风味差异。结合不同热加工方式熟化虾肉后理化指标(基础成分、质构、色度、硫代巴比妥酸反应... 通过电子鼻和电子舌及气相色谱-质谱等技术分析油炸(90、120、150、180s)、空气炸(5、10、15、20min)和沸水煮(150s)熟化后克氏原螯虾虾肉中的风味差异。结合不同热加工方式熟化虾肉后理化指标(基础成分、质构、色度、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的测定结果,综合评价虾肉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电子鼻、电子舌能够很好地区分不同热加工方式熟化的虾肉,且随着热加工时间的延长,在主成分分析图中区域划分越明显;在新鲜虾肉和沸水煮虾肉内分别检测出8、16种风味物质,在油炸虾肉内检测出18、18、16、19种风味物质,而在空气炸虾肉内检测出19、20、20、16种风味物质,空气炸虾肉中吡嗪类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热加工方式;随着热加工时间的延长,虾肉内水分含量均逐渐降低,油炸和空气炸虾肉内脂肪含量和硬度逐渐上升,而弹性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不同热加工方式熟化虾肉的品质不一,结合感官鉴定结果,综合分析空气炸15min的虾肉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电子鼻 电子舌 挥发性风味物质 品质
下载PDF
电商物流过程中温度波动对鮰鱼片冷藏品质的变化
18
作者 王雪莉 张婉 +7 位作者 徐云强 汪兰 丁安子 石柳 吴文锦 陈胜 孙卫青 熊光权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4-132,共9页
该研究测定了实际电商物流和模拟物流过程中鱼片产品的温度变化,并探究了不同终止温度对冷冻鮰鱼片冷藏品质影响。经过实际电商物流中不同运输距离鮰鱼片的温度变化模拟电商物流不同带冰量、包装材料和温度环境下鮰鱼片的温度变化,发现... 该研究测定了实际电商物流和模拟物流过程中鱼片产品的温度变化,并探究了不同终止温度对冷冻鮰鱼片冷藏品质影响。经过实际电商物流中不同运输距离鮰鱼片的温度变化模拟电商物流不同带冰量、包装材料和温度环境下鮰鱼片的温度变化,发现冷冻鱼片的物流终止的温度在0~8℃之间。实验设定了3个电商物流终止温度(0、4、8℃),模拟鮰鱼片继续冷藏的过程。结果表明,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鮰鱼片的汁液损失率、b^(*)值、三甲胺含量、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含量、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含量、新鲜度(K值)、菌落总数均显著上升,而pH值和色泽无显著影响。另外,电商物流终止温度为0℃的鮰鱼片在冷藏过程中,嫩度、三甲胺含量、TBA、TVB-N、K值最低,其次是终止温度为4℃的鮰鱼片,而终止温度为8℃时冷藏超过6 d,菌落总数为7.12 lg CFU/g超出鲜鱼的最高安全限量值,不推荐食用。电商物流结束时终止温度对后期产品冷藏品质影响较大,终止温度越低,后期冷藏时品质劣变越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商物流 终止温度 鮰鱼 冷藏 品质特性
下载PDF
复配添加剂对模拟运输斑点叉尾鮰幼鱼生化指标和组织结构的影响
19
作者 李豪华 廖涛 +6 位作者 白婵 邱亮 鉏晓艳 李海蓝 陈丽萍 熊光权 王炬光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7-55,共9页
【目的】探究复配水溶性添加剂(牛磺酸、维生素C、维生素E、谷氨酰胺和谷氨酸钠)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幼鱼运输过程中水质、生化参数以及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向运输水中分别添加不同体积分数的复配水溶性添加剂(分别... 【目的】探究复配水溶性添加剂(牛磺酸、维生素C、维生素E、谷氨酰胺和谷氨酸钠)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幼鱼运输过程中水质、生化参数以及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向运输水中分别添加不同体积分数的复配水溶性添加剂(分别记为F-20%组、F-40%组、F-60%组、F-80%组、F-100%组),以不添加任何水溶性添加剂处理为对照组(Control),随后模拟实际运输过程14 h。考察模拟运输过程中(0、5、9、14 h)的水质(总氨氮、pH)、血清和肝脏生化参数及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运输14 h后,复配水溶性添加剂处理组水体总氨氮、血清皮质醇(COR)浓度和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葡萄糖(GLU)含量除F-20%组外其他处理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除F-100%组外,其他添加剂组的水体pH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运输14 h后,F-40%组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他浓度实验组(P<0.05);鳃和皮肤结构损伤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复配水溶性添加剂能够提高斑点叉尾鮰幼鱼有水运输过程中的抗应激能力,减少甚至免除换水操作,缩短运输时间且保持幼鱼的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复配添加剂 模拟运输 水质 生化参数 组织结构
下载PDF
β-葡聚糖酶降解魔芋葡甘聚糖产物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20
作者 阙凤 夏雨婷 +6 位作者 高天麒 汪超 汪兰 熊光权 石柳 丁安子 吴文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15,共7页
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可被β-葡聚糖酶降解,对其降解产物的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鉴定KGM及其酶解产物的结构特征变化,并结合多角度激光光散射-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KG... 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可被β-葡聚糖酶降解,对其降解产物的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鉴定KGM及其酶解产物的结构特征变化,并结合多角度激光光散射-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KGM及其产物的分子质量,测定其特征黏度、脱乙酰度、可溶性多糖含量、电学特性等对酶解产物进行化学特性评估。结果表明:与原KGM相比,KGM酶解产物的主链结构没有改变,原KGM经过5倍酶量酶解120 min后,可能存在较弱的结晶区,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酶解产物表面片层化,且分子质量减小至(36.48±1.23)kDa,特征黏度减小了98%,脱乙酰度显著增大(P<0.05),可溶性总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本研究可为KGM酶解改性的应用提供参考,促进KGM酶解产物资源的高价值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葡甘聚糖 酶解改性 微观结构 化学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