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护理智慧管理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1
作者 蒋慧萍 熊剑秋 +1 位作者 陆瑶 史婷奇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23年第6期940-946,共7页
目的基于计划-实施-研究-行动(PDSA)改进模型构建三级公立医院护理智慧管理指标体系,探索医院护理智慧管理新模式,为医院护理专业的智慧管理提供示范。方法研究数据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实现86+N项护理指标的常规监测与应用,制定改进措施,... 目的基于计划-实施-研究-行动(PDSA)改进模型构建三级公立医院护理智慧管理指标体系,探索医院护理智慧管理新模式,为医院护理专业的智慧管理提供示范。方法研究数据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实现86+N项护理指标的常规监测与应用,制定改进措施,根据数据结果鉴别各措施效用。结果该体系应用后,医院患者满意度、护理关键闭环质量均得到提升,与应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9项患者安全类指标均达到阈值要求,其中13项优于应用前。结论该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能够推动护理管理向“数字化、可视化、智慧化、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SA改进模型 智慧管理 指标体系 护理
下载PDF
中心静脉穿刺部位敷贴护理与感染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2
2
作者 熊剑秋 冯波 沈翰 《护理研究》 2004年第12期2129-2130,共2页
关键词 敷贴 护理 穿刺部位 中心静脉穿刺 感染率 相关性研究 完全胃肠外营养 文献 透明 应用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在心脏术后患者镇静深度监测中最佳数值区间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熊剑秋 苏云艳 +2 位作者 许娟 谢晓莉 金花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在心脏术后患者镇静深度监测中基于Ramsay镇静评分的最佳数值区间,验证BIS监测的实用性。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2015年7月至2...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在心脏术后患者镇静深度监测中基于Ramsay镇静评分的最佳数值区间,验证BIS监测的实用性。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2015年7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心脏术后需要镇静治疗患者139例为研究对象,在患者镇静过程中记录BIS值和Ramsay评分,分析BIS与Ramsay镇静评分的相关性并计算适宜的BIS区间;第二阶段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2016年3-11月收治的心脏术后需要镇静治疗患者10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IS组和Ramsay组,镇静过程中要求BIS值维持在最适宜区间内,Ramsay组患者要求Ramsay值维持在3~4分。比较两组患者ICU的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镇静时间、过度镇静等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BIS与Ramsay评分呈负相关(r=-0.9553,P<0.01),心脏术后患者镇静治疗中BIS的适宜区间为53.5~74.5。BIS组与Ramsay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镇静时间、非计划拔管、肺炎及谵妄的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镇静药物用量、过度镇静发生等方面,BIS组优于Ramsay组(均P<0.05),但BIS组非适应镇静状态和拔管动作的发生明显多于Ramsa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BIS可作为衡量心脏术后患者镇静深度的指标,心脏术后患者镇静治疗中BIS的适宜区间为53.5~74.5;根据镇静最小化,BIS可作为心脏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镇静监测的一种选择;从安全性的角度来看,将主观评估与BIS相结合,可为临床镇静评估提供补充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镇静 深度监测 心脏手术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9
4
作者 熊剑秋 李昕华 +1 位作者 丁丽 周敏 《护理学报》 2009年第5期43-44,共2页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45例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术后控制补液量为1200~1500ml/d,并予早期进食,术后6h如患者无恶心、呕吐等症状,即鼓励患者正常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软食,但忌食油腻及会引起肠胀气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45例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术后控制补液量为1200~1500ml/d,并予早期进食,术后6h如患者无恶心、呕吐等症状,即鼓励患者正常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软食,但忌食油腻及会引起肠胀气的食品;术后充分止痛,因考虑长时间放置静脉导管,影响其功能锻炼,本组患者均未使用静脉镇痛泵,在术毕回病房后分别于即刻、术后8h、术后16h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mg;术后早期活动,手术当天,待麻醉作用消退后即指导患者做踝关节背伸跖曲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循序渐进,注意安全问题,每次锻炼时均安排康复师或护理人员现场指导,家属陪伴;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做好出院评估与指导,出院后最初2周提供24h电话咨询。本组患者在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中,未出现并发症或其他不良反应,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5d,较以往此类老年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0d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 老年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护理
下载PDF
专业运动员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3
5
作者 熊剑秋 刘亮 陈东阳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0年第12期3329-3330,共2页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专业运动员 康复护理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康复训练与指导 膝关节内 关节不稳 运动能力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对策 被引量:4
6
作者 熊剑秋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3,5,共2页
关键词 肝移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对策
下载PDF
超前镇痛应用于关节置换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6
7
作者 熊剑秋 《护理学报》 2006年第12期35-37,共3页
报道97例采用超前镇痛疗法后行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宣教,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正确评估疼痛和镇痛效果,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早期指导关节功能锻炼。本组术后90.7%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报道97例采用超前镇痛疗法后行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宣教,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正确评估疼痛和镇痛效果,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早期指导关节功能锻炼。本组术后90.7%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分值在3分以内,镇痛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 超前镇痛 护理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前焦虑状况的调查
8
作者 熊剑秋 苏云艳 +2 位作者 王哲芸 金花 谢晓莉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24期17-19,共3页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前的焦虑状况,为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行冠状动...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前的焦虑状况,为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128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128例患者中,50例患者存在焦虑症状,其中轻度焦虑16例、中度焦虑32例、重度焦虑2例;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家庭人均月收入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患者术前焦虑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婚姻状况患者术前焦虑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大、病程长、文化程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医疗费用自付、女性患者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前易出现焦虑症状,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这部分患者的观察和心理护理,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干预,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焦虑 护理
下载PDF
一例罕见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成功的护理经验
9
作者 熊剑秋 《海南医学》 CAS 2003年第9期121-121,132,共2页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 抢救 护理 置换液 呼吸功能 气管切开术
下载PDF
妊娠期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围术期护理
10
作者 熊剑秋 胡岳秀 金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1期-,共1页
目的:总结了2例妊娠合并瓣膜病的患者,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措施。
下载PDF
妊娠期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围术期护理
11
作者 熊剑秋 胡岳秀 金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230-230,共1页
总结了 2 例妊娠合并心脏瓣膜病的患者,在全麻、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本组患者均顺利脱机拔管,其中 1 例患者,回监护室后出现频繁宫缩,经硫酸镁和消炎痛栓治疗后缓解,未出现早产,顺利康复,并在足月期顺利分娩.
下载PDF
1例麻醉致恶性高热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救护
12
作者 熊剑秋 《南方护理学报》 2004年第12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恶性高热 患者 麻醉 多脏器功能衰竭 异氟醚 治疗 救护 潜在性 情况 坚持
下载PDF
妊娠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8
13
作者 苏云艳 熊剑秋 何孝军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12期1114-1116,共3页
目的总结马凡综合征妊娠晚期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患者入院后经多科合作,紧急给予急诊剖腹产术(保留子宫),10h后再行"主动脉瓣置换和升主动脉置换(Bentall)加主动脉弓置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 目的总结马凡综合征妊娠晚期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患者入院后经多科合作,紧急给予急诊剖腹产术(保留子宫),10h后再行"主动脉瓣置换和升主动脉置换(Bentall)加主动脉弓置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加降主动脉造影术"。术后给予密切监护和精细化护理。结果经过精心治疗和细致护理,患者及婴儿恢复良好,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对该类特殊且危急患者,积极采取多学科合作、快速评估、科学的手术方式(产科和心脏外科密切合作)、围术期精细的监护和护理,是患者和胎儿顺利康复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综合征 妊娠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护理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应用于心脏术后呼吸循环衰竭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5
14
作者 苏云艳 熊剑秋 蔡美玲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5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应用于心脏术后呼吸循环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应用ECMO救治的10例心脏术后呼吸循环衰...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应用于心脏术后呼吸循环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应用ECMO救治的10例心脏术后呼吸循环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例患者均顺利停机并撤除ECMO,其中5例患者治愈出院,2例患者因经济问题放弃治疗,2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isfunction syndrome,MODS),1例撤机后死于严重心力衰竭。结论合适的应用时机、严密的监测和观察、专业的ECMO管理、精细的护理支持,是心脏术后呼吸循环衰竭应用ECMO患者康复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心脏术后 呼吸循环衰竭 护理
下载PDF
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抢救马凡综合征术后患儿的护理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冬梅 傅巧美 +2 位作者 熊剑秋 苏云艳 陈小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9期55-56,共2页
体外膜肺氧合(extro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是一种持续体外生命支持系统,其核心部分是膜肺和血泵,分别起到人工肺和人工心的作用,可为危重患者提供一定的氧供及稳定的循环血量,有效地维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供... 体外膜肺氧合(extro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是一种持续体外生命支持系统,其核心部分是膜肺和血泵,分别起到人工肺和人工心的作用,可为危重患者提供一定的氧供及稳定的循环血量,有效地维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供和氧供,为患者后续治疗获得宝贵时间。2012年2月我院应用ECMO技术成功救治1例马凡综合征行二尖瓣成形+三尖瓣成形+主动脉根部成形的患儿,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马凡综合征 术后 护理
下载PDF
一例ECMO联合IABP救治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冬梅 熊剑秋 王哲芸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9期856-858,共3页
成人心脏手术后,难治性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在0.5%~1.5%。左心功能障碍的患者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况,但一部分患者仅依靠IABP支持仍然不能维持满意的血流动力学。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护理
下载PDF
心脏术后患者输注回收式自体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叶家欣 张蕾 +1 位作者 熊剑秋 葛敏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7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检测经血液回收机收集的自体血放置时间的血气变化并观察心脏术后患者输注回收式自体输血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上自体血回输时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60位患者术中回收式自体血各50 ml,常温放置,在1 h、3 h、5 h、7h、9 h、12 h各时间... 目的检测经血液回收机收集的自体血放置时间的血气变化并观察心脏术后患者输注回收式自体输血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上自体血回输时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60位患者术中回收式自体血各50 ml,常温放置,在1 h、3 h、5 h、7h、9 h、12 h各时间点检测血气,并监测患者术后输注回收式自体血前和输注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活化凝血时间(ACT)及凝血酶原时间(PT)等变化。留取回输后10 h内患者尿样行尿血红蛋白定性检测。结果随放置时间延长,回收式自体血p H值逐渐降低(P<0.05),而K+和乳酸浓度增加明显(P<0.05),Hb、Na+、Ca2+、Cl-无明显变化(P>0.05)。患者回输自体血后Hb,Hct显著回升(P<0.05),MAP、HR、ACT和PT较回输前无明显变化(P>0.05)。回输后仅发现1例患者尿血红蛋白检测弱阳性(1.66%)。结论回收式自体血常温下放置5 h后变化明显,输回收式自体血应控制在5 h之内进行。使用回收式自体输血可节约血源,纠正失血及贫血,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对心脏术后患者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在临床可以安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回收式自体血 血气 凝血功能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苏云艳 范阜东 +1 位作者 熊剑秋 李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23期61-63,共3页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气管插管延迟拔除的危险因素,促进围术期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4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气管插...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气管插管延迟拔除的危险因素,促进围术期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4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气管插管是否延迟拔除,将患者分为延迟拔管组(96例)及非延迟拔管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气管插管延迟拔除的危险因素。结果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气管插管延迟拔除发生率为65.7%(96/146)。96例延迟拔管患者中2013年以前收治的有62例,占64.5%(62/96);2013年以后收治的有34例,占35.4%(34/96)。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气管插管拔管延迟组年龄高于非延迟组年龄,心肌阻断时间长于非延迟拔管组(均P<0.05),延迟拔管组患者总输血量明显增加(P<0.001)。结论气管插管延迟拔除影响患者围术期康复,因此,对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外科治疗的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尽量减少围术期血制品的输入,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延迟拔管患者的护理,提高围术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 延迟拔管 危险因素 护理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病人术后精神障碍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8
19
作者 毛玉琴 夏萍 熊剑秋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7年第6期2272-2274,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病人术后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9例主动脉夹层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原因,实施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术后精神障碍发病时间多集中在术后3d^6d,占86.21%(25例)...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病人术后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9例主动脉夹层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原因,实施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术后精神障碍发病时间多集中在术后3d^6d,占86.21%(25例);29例病人中,活动过度型19例,活动减退型10例;Logistic分析显示:睡眠障碍、合并基础疾病对主动脉夹层术后精神障碍有影响;29例病人全部康复出院,且出院时精神症状均消失。[结论]总结术后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给予及时、专业的心理疏导,合理的治疗以及悉心的护理可以改善病人的精神状态,加快病人精神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精神障碍 发生时间 类型 影响因素 睡眠障碍
下载PDF
心脏手术中严重鱼精蛋白过敏的救治 被引量:4
20
作者 叶家欣 徐航 +4 位作者 熊剑秋 骆璇 陈杨 葛敏 王东进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8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总结心脏手术应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所致严重循环抑制病例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本中心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间,心脏手术中输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出现严重循环抑制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发生鱼精蛋白毒性反应的影响因素。结... 目的总结心脏手术应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所致严重循环抑制病例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本中心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间,心脏手术中输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出现严重循环抑制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发生鱼精蛋白毒性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5例患者在术中出现了严重的循环抑制,都发生于输注鱼精蛋白后15~25(19.2)min;其中2例经心脏按摩和血管活性药的应用后好转,3例重新肝素化后建立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循环。全组5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结论鱼精蛋白过敏反应所导致的严重循环抑制为突发事件且往往危及生命,必要的预防和及时有效处理是成功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精蛋白 体外循环 体外膜肺氧合 心内直视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