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呼肠孤病毒5个结构蛋白互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熊尚凌 邢峻梁 +5 位作者 范东洋 袁洋洋 朱四东 林旦璆 杨季芳 陈吉刚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08-1113,共6页
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对青蟹呼肠孤病毒(Scylla serrata reovirus)5个结构蛋白(VP3,VP6,VP9,VP11,VP12)间的双向互作进行了分析。将5个结构蛋白对应的ORF分别亚克隆至诱饵载体p GBKT7和猎物载体p GADT7,成功构建了10个酵母双杂交重组载... 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对青蟹呼肠孤病毒(Scylla serrata reovirus)5个结构蛋白(VP3,VP6,VP9,VP11,VP12)间的双向互作进行了分析。将5个结构蛋白对应的ORF分别亚克隆至诱饵载体p GBKT7和猎物载体p GADT7,成功构建了10个酵母双杂交重组载体。将重组诱饵载体或重组捕获载体转化至酵母菌Y2H Gold中进行自激活检测,结果显示5个结构蛋白均不能激活酵母菌报告基因HIS3的表达,表明5个病毒蛋白均不具有自激活活性。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从5个结构蛋白25个可能性互作对中,共筛选出2个双向互作对(VP11&VP6,VP11&VP12)和3个自身互作对(VP3&VP3,VP11&VP11,VP12&VP12)。本研究是有关Ss RV结构蛋白互作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缘青蟹 呼肠孤病毒 酵母双杂交 互作
下载PDF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研究性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熊尚凌 毛芝娟 +1 位作者 张捷 王海丽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10-112,共3页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是环境类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其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在研究性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合作性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针对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是环境类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其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在研究性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合作性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针对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改革和调整:(1)优化整合理论课和实验课程教学内容;(2)将基本操作训练整合到与工程实际相一致的综合型实验之中;(3)侧重实验教学过程考核和基本规范操作考试,弱化理论考察。经过为期三年的研究性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 研究性教学
下载PDF
研讨式学习框架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设计与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熊尚凌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22期204-205,共2页
为解决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效率不高的问题,以研讨式为主的教学改革正在全国以不同方式推进。《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后续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微生物学理论基础和相关实验技能... 为解决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效率不高的问题,以研讨式为主的教学改革正在全国以不同方式推进。《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后续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微生物学理论基础和相关实验技能。本论文基于研讨式学习模式的理论框架对该课程进行了优化整合,根据课程特点融入了生命科学通识教育知识,提高了课程效率,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为类似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讨式学习 教学设计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下载PDF
粪便与厨余垃圾现场处理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朱蕾 周磊 +5 位作者 江娟 熊尚凌 黄亮 孙蔚旻 吕志中 廖波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96-199,共4页
研究了粪便与厨余垃圾的源头真空管道收集及现场生物处理技术,根据系统工艺设计方案进行了分单元的小试.研究表明:真空便器的冲水量约为1L/次,破碎1kg垃圾用水0.4~0.6L;厌氧消化反应器进料粪便占40%,厨余垃圾占60%,水分控制在93%左右,C... 研究了粪便与厨余垃圾的源头真空管道收集及现场生物处理技术,根据系统工艺设计方案进行了分单元的小试.研究表明:真空便器的冲水量约为1L/次,破碎1kg垃圾用水0.4~0.6L;厌氧消化反应器进料粪便占40%,厨余垃圾占60%,水分控制在93%左右,C/N=25:1左右,pH控制在6.2~7.3之间,最佳搅拌频率为6h/d,总停留时间28d;ABR反应器对混合上清液的COD去除率可达91%;用驯化得到的解磷、解钾菌株与消化污泥混合制取菌肥,解磷菌对土壤有效磷增强度67.5%,解钾菌对土壤有效钾增强度3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 厨余垃圾 真空收集 厌氧消化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菌肥
下载PDF
芽孢杆菌对鸡生长性能和盲肠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胡长庆 赵京扬 +3 位作者 杨季芳 熊尚凌 陈忠法 郝勃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8年第10期32-34,共3页
采用饲养试验和微生物平板分析法,观察不同芽孢杆菌对尼克珊瑚粉蛋用公雏生产性能和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8株芽孢杆菌中有2株对尼克珊蛋用公雏日增重有极显著促进作用(P<0.01),且芽孢杆菌促生长作用具有时间累积效应... 采用饲养试验和微生物平板分析法,观察不同芽孢杆菌对尼克珊瑚粉蛋用公雏生产性能和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8株芽孢杆菌中有2株对尼克珊蛋用公雏日增重有极显著促进作用(P<0.01),且芽孢杆菌促生长作用具有时间累积效应。盲肠微生物区系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食用供试芽孢杆菌的试验鸡盲肠内容物中的微生物主要种群的数量和对照组相比发生很大改变,其中乳酸菌群和好氧菌群的数量较对照组分别减少1或2个数量级。因此,通过生产性能筛选出2株具有显著促生长效果的芽孢杆菌,且芽孢杆菌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具有时间累积性,芽孢杆菌对鸡盲肠微生物菌群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蛋用公雏 日增重 盲肠细菌群
下载PDF
粪便与厨余垃圾地埋式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朱蕾 周传斌 +3 位作者 周磊 黄亮 张文静 熊尚凌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4-79,共6页
根据单元小试数据,设计了一套粪便与厨余垃圾的现场处理工艺,整个系统包括真空收集、固形物的厌氧消化、消化污泥的造粒制肥、混合污水的厌氧-好氧处理等单元,实现了粪便及厨余垃圾的源头收集,现场处理,同时可产出菌肥等产品。
关键词 工艺研究 垃圾 厨余 粪便 地埋式 处理工艺 厌氧消化 消化污泥 好氧处理 混合污水 现场处理 固形物 单元 收集 制肥
下载PDF
益生芽孢杆菌对热应激鸡盲肠菌群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胡长庆 赵京杨 +3 位作者 杨季芳 熊尚凌 陈忠法 郝勃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5-27,共3页
对尼克珊瑚粉蛋用公鸡进行急性热应激处理,观察芽孢杆菌对试验鸡盲肠微生物菌的影响。90只1日龄尼克珊瑚粉蛋用公雏按照体重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4个试验组,每组1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不含抗菌素),试验组日粮分别添加4种不同芽孢杆菌... 对尼克珊瑚粉蛋用公鸡进行急性热应激处理,观察芽孢杆菌对试验鸡盲肠微生物菌的影响。90只1日龄尼克珊瑚粉蛋用公雏按照体重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4个试验组,每组1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不含抗菌素),试验组日粮分别添加4种不同芽孢杆菌,35日龄时,进行急性热应激试验(39±1)℃,在应激前,应激3h,6h,分别取试验鸡盲肠分析盲肠微生物菌群。结果显示:在热应激过程中,食用益生芽孢杆菌的试验鸡盲肠微生态中的主要菌群的数量变化规律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其中的好氧菌群和乳酸菌群的数量的比值呈现减少或维持不变的趋势,但对照组的这一比值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反映益生芽孢杆菌对于试验鸡在维持热应激环境下正常的肠道微生态环境有明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芽孢杆菌 公鸡 热应激 盲肠细菌群
下载PDF
基材物理性质对白腐真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摘要)(英文) 被引量:5
8
作者 胡长庆 张黎琳 +1 位作者 黄美颖 熊尚凌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9年第5期26-29,共4页
[目的]研究基材物理性质对白腐真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扩大白腐真菌的应用范围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粒度范围在<0.25mm、0.25~1.00mm和>1.00mm的3种木粉分别与鸡粪(粒度0.25~1.00mm)按质量比1:3的比例混合,用蒸馏水将... [目的]研究基材物理性质对白腐真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扩大白腐真菌的应用范围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粒度范围在<0.25mm、0.25~1.00mm和>1.00mm的3种木粉分别与鸡粪(粒度0.25~1.00mm)按质量比1:3的比例混合,用蒸馏水将含水率分别调整至50%、55%、60%、65%、70%、75%和80%,制成木粉鸡粪培养基。在平面和试管木粉鸡粪培养基中培养4种常见白腐真菌(黄孢原毛平革菌、香菇、平菇、凤尾菇),研究白腐真菌菌丝体生长与培养基材物理性质的相互关系。木粉的比重、空隙率、保水度和透水性根据SakaeHorisawa等的方法进行测定。木粉鸡粪培养基脱水率根据SadatoshiMeguro等的方法进行测定。[结果]培养基材粒度越大,比重越小,空隙率越大,基材保水能力越弱,配制成培养基后,在相同水分条件下,培养基脱水率越大。培养基材物理性质的差异首先影响的是培养基保持水分的能力,同时由于不同白腐真菌对于水分多寡的敏感程度的差异(黄孢原毛平革菌和香菇利用水分的能力较强,对于培养基水分的多寡较为敏感;而凤尾菇和平菇利用水分的能力较弱,需要较为优越的培养基水分条件),最终培养基材的物理性质对白腐真菌菌丝体的生长产生了显著影响。培养基材的各物理性质,包括粒度、比重、空隙率、保水度、透水性等通过影响培养基的水分和通气条件,与白腐真菌菌丝体生长之间形成反馈关系。培养基水分条件和通气条件分别与白腐真菌菌丝体生长存在正反馈关系,但是培养基水分条件与通气条件之间形成的却是负反馈的关系。三者共同构成了影响白腐真菌菌丝体生长的核心负反馈。培养基的含水率和木粉粒度在培养基材物理性质与白腐真菌菌丝体生长的反馈关系中只是作为外在辅助变量产生间接的影响。[结论]该试验确认了培养基材各种物理性质对白腐真菌菌丝体生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并初步推断了其影响方式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真菌 基材物理性质 菌丝体生长
下载PDF
腐熟粪便复合菌肥试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朱蕾 熊尚凌 +1 位作者 江娟 陈守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37-39,共3页
为进一步解决城市粪便资源化利用的问题,初步探讨了粪便复合菌肥的可能性.从不同环境中筛选、驯化得到三株解磷菌和三株解钾菌,经鉴定菌株均为芽孢杆菌.将其与腐熟粪便混合加工制成菌肥;将该菌肥按一定的比例加入土壤中,对其解磷、解钾... 为进一步解决城市粪便资源化利用的问题,初步探讨了粪便复合菌肥的可能性.从不同环境中筛选、驯化得到三株解磷菌和三株解钾菌,经鉴定菌株均为芽孢杆菌.将其与腐熟粪便混合加工制成菌肥;将该菌肥按一定的比例加入土壤中,对其解磷、解钾能力进行了测定.解磷菌对土壤有效磷增强度67.5%,解钾菌对土壤有效钾增强度33.4%.通过种植西芹试验,与化肥、腐熟粪便相比,显示该菌肥肥效显著.该研究为粪便处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肥 粪便 解磷菌 解钾菌 肥效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象山港养殖区域功能性蛭弧菌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志猛 熊尚凌 +1 位作者 杨季芳 陈昌福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0-58,共9页
通过以海水养殖动物病原菌为靶细菌在象山港养殖水域成功诱导分离到各种蛭弧菌,开展了蛭弧菌、弧菌、异养细菌季节生态分布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或同种不同菌株宿主所对应的敏感蛭弧菌数量呈现明显差异,付溶血弧菌敏感蛭弧... 通过以海水养殖动物病原菌为靶细菌在象山港养殖水域成功诱导分离到各种蛭弧菌,开展了蛭弧菌、弧菌、异养细菌季节生态分布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或同种不同菌株宿主所对应的敏感蛭弧菌数量呈现明显差异,付溶血弧菌敏感蛭弧菌检出率(数值)最高。同一宿主检测出的敏感蛭弧菌在近岸海水、池塘水及底泥中的分布呈现差异,其分布特征与异养细菌、弧菌的分布特征呈正相关。近岸海水中异养细菌和弧菌总数均高于塘内海水;虾塘表泥中异氧细菌和弧菌总数均高于近岸海水和池塘海水中细菌数量;夏季各种细菌数量最高,冬季最低。蛭弧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港 蛭弧菌 弧菌 异养细菌 生态分布
下载PDF
猪粪臭气的药物处理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朱蕾 刘玉珠 熊尚凌 《环境卫生工程》 2003年第4期171-173,共3页
为解决猪粪处理过程中脱臭难的问题 ,研究了若干种化学材料的脱臭效果。发现虽然所选每种化学材料在理论上都能脱臭 ,但对于猪粪中不同臭气物质的脱臭效果各不相同。对于猪粪综合脱臭效果较好的是醋酸锌、乙二醛 。
关键词 猪粪 脱臭 药物处理 醋酸锌 乙二醛 次氯酸钠 臭气处理
下载PDF
嵌入条件改变的配合法水回用网络优化
12
作者 齐贺 李光明 +2 位作者 王炜亮 熊尚凌 赵修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650-1656,共7页
当前对水回用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在用水过程情况确定条件下构造新鲜水量最低的用水网络,忽视了用水过程的变化性。本文以配合法构造用水网络,每一用水过程入水以新鲜水、低污染回用水和高污染回用水配合获得,使各过程进水流量比尽可... 当前对水回用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在用水过程情况确定条件下构造新鲜水量最低的用水网络,忽视了用水过程的变化性。本文以配合法构造用水网络,每一用水过程入水以新鲜水、低污染回用水和高污染回用水配合获得,使各过程进水流量比尽可能趋近1,各过程按出口极限浓度由低到高依次运算。该方法以过程为运算单元,所以可针对具体过程,通过即时修改可回用水的流量、浓度等运算参数实现条件改变下的用水网络构造,同时有利于实现用水网络的在线优化和成本控制。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网络 回用 优化 配合法
下载PDF
多污染因子水配合回用网络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耿立东 李光明 +2 位作者 齐贺 熊尚凌 徐竟成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4-67,共4页
综合利用水资源、优化相应网络、降低用水量与废水量排放量是当前我国各行业的迫切需求。在回用水网络设计与分析中,多污染因子水系统的优化向来是其中的关键。在用水污染物传质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单或多污染因子水系统,根据... 综合利用水资源、优化相应网络、降低用水量与废水量排放量是当前我国各行业的迫切需求。在回用水网络设计与分析中,多污染因子水系统的优化向来是其中的关键。在用水污染物传质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单或多污染因子水系统,根据各用水操作进出口极限条件进行水流股配合回用的水网络优化方法,并以此方法对某石化企业炼油事业部含油水系统用排水网络进行优化设计.达到考虑单污染因子节水24.29%~33.30%,多污染因子节水17.76%的效果。该方法大大简化了水网络设计的计算,为石化行业水资源利用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网络 水回用 多污染因子
下载PDF
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生物发酵液中叶酸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小燕 吴周和 +1 位作者 吴小刚 熊尚凌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02年第3期42-43,共2页
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生物发酵液中的叶酸 ,实验研究了色谱方法 ,确定了适的谱条件。
关键词 硅胶柱色谱 分离纯化 生物发酵液 叶酸
下载PDF
基材物理性质对白腐真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15
作者 胡长庆 张黎琳 +1 位作者 黄美颖 熊尚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7-119,125,共4页
[目的]研究基材物理性质对白腐真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为扩大白腐真菌的应用范围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平面和试管木粉鸡粪培养基中培养了4种常见白腐真菌,研究了白腐真菌菌丝体生长与培养基材物理性质的相互关系。[结果]培养基材粒度越... [目的]研究基材物理性质对白腐真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为扩大白腐真菌的应用范围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平面和试管木粉鸡粪培养基中培养了4种常见白腐真菌,研究了白腐真菌菌丝体生长与培养基材物理性质的相互关系。[结果]培养基材粒度越大,比重越小,空隙率越大,基材保水能力越弱,配制成培养基后,在相同水分条件下,培养基脱水率越大。这种与培养基材物理性质直接相关的规律影响了白腐真菌菌丝体的生长。培养基材的各物理性质,包括粒度、比重、空隙率、保水度、透水性等通过影响培养基的水分和通气条件,与白腐真菌菌丝体生长之间形成反馈关系。[结论]培养基材各种物理性质对白腐真菌菌丝体生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真菌 基材物理性质 菌丝体生长
下载PDF
浙北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特征、来源和污染评价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萌 熊尚凌 +3 位作者 陈伟 丁奇芳 王凯 张德民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20,共7页
为了解浙北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和分布特征,本研究以浙北海域64个站位的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检测了Cu、Zn、Cr、Ni、Pb、As、Cd和Hg共8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分析了其主要来源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Cu、Zn、Cr、Ni、Pb、As和Hg(除了s... 为了解浙北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和分布特征,本研究以浙北海域64个站位的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检测了Cu、Zn、Cr、Ni、Pb、As、Cd和Hg共8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分析了其主要来源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Cu、Zn、Cr、Ni、Pb、As和Hg(除了s112)的含量均未超过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68.8%的已检出站位Cd的含量达到三类质量标准。Cu、Zn、Ni和As 4种元素呈现出由近岸向外海浓度逐渐降低的趋势(p<0.01)。溯源分析表明,Cu、Zn、Cr、Ni和As主要来自陆源的工农业和生活污水,Pb和Cd主要来自船舶废气、海水养殖和工业污染。地积累指数表明8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Ni>Cu>Hg>Cr>Zn>Pb>As,只有Cd在所有检出站位中最低浓度也呈现出偏中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评价表明,Hg在3.1%站位存在强生态风险,Cd在所有检出站位中最低浓度也呈现出强生态风险。综合评价8种重金属,发现浙北海域21.87%的采样点存在强生态风险,其中Cd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的贡献达到84.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北海域 重金属含量 空间分布 来源 污染评价
原文传递
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区两个站位深海沉积物细菌多样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井晓欢 王杏 +4 位作者 熊尚凌 朱四东 陈勇 杨季芳 陈吉刚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34-1449,共16页
【目的】为了解东太平洋中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西区2个站位(WBC1305和WBC1316A)深海沉积物细菌群多样性。【方法】直接提取环境样品总基因组,通过PCR和TA克隆策略构建了2个站位6个层次16S r RNA基因文库,对2个站位沉积物表层泥样中... 【目的】为了解东太平洋中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西区2个站位(WBC1305和WBC1316A)深海沉积物细菌群多样性。【方法】直接提取环境样品总基因组,通过PCR和TA克隆策略构建了2个站位6个层次16S r RNA基因文库,对2个站位沉积物表层泥样中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2个站位6个文库共获得有效克隆533个,其中472个克隆包括α-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δ-变形菌纲、浮霉菌门、酸杆菌门、硝化螺旋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迷踪菌门、芽单胞菌门、Hydrogenedentes、Chlorobi和Nitrospinae16个细菌类群,而另外61个克隆为不可分类细菌类群。【结论】结果表明γ-变形菌纲和厚壁菌门分别是WBC1305和WBC1316A站位的优势种群;WBC1316A站位细菌群落结构更加丰富和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结核区 深海沉积物 细菌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区沉积物中放线菌的多样性研究
18
作者 卢艳娜 陈荣威 +5 位作者 朱四东 陈吉刚 熊尚凌 王海丽 管峰 杨季芳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48,共9页
探究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区沉积物中可培养放线菌与未可培养放线菌的多样性。分别采用选择性培养和非培养方法基于16S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对沉积物中放线菌多样性进行研究。选取2种培养基,选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 探究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区沉积物中可培养放线菌与未可培养放线菌的多样性。分别采用选择性培养和非培养方法基于16S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对沉积物中放线菌多样性进行研究。选取2种培养基,选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区2个站位沉积物样品2~8cm进行分离培养;利用放线菌特异性引物对2个站位沉积物泥样总DNA进行16SrDNA序列扩增并构建16SrDNA文库。结果显示,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区2个站位可培养的放线菌有7个科:Nocardioidaceae,Nocardiaceae,Streptomycetaceae,Dietziaceae,Micrococcaceae,Propionibacteriaceae,Intrasporaangiaceae,优势菌属分别为Rhodococcus,Arthrobacter和Nocardioides。未可培养放线菌有11个科:Micrococcaceae,Nocardioidaceae,Nocardiaceae,Bogoriellaceae,Streptomycetaceae,Microbacteriaceae,Dietziaceae,Propionibacteriaceae,Pseudonocardiaceae,Actinomycetaceae,Intrasporaangiaceae。结果表明,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区沉积物中蕴藏着较为丰富的未知海洋放线菌资源,为开发新的活性代谢产物提供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结核区 沉积物 放线菌多样性 系统发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