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碳驱波及控制智能响应流体特征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1
1
作者 熊春明 魏发林 +5 位作者 杨海洋 张松 丁彬 雷征东 张德平 周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8-656,共9页
针对低渗透油藏—致密油CO_(2)驱面临的气体窜流控制难题,以叔胺基为响应单元,设计合成具有双子表面活性剂自组装属性的CO_(2)驱波及控制智能响应流体,研究了该流体遇CO_(2)/遇原油智能响应特征及作用机理、遇CO_(2)自增稠聚集体的剪切... 针对低渗透油藏—致密油CO_(2)驱面临的气体窜流控制难题,以叔胺基为响应单元,设计合成具有双子表面活性剂自组装属性的CO_(2)驱波及控制智能响应流体,研究了该流体遇CO_(2)/遇原油智能响应特征及作用机理、遇CO_(2)自增稠聚集体的剪切特征,评价了该流体与增稠聚集体耐温抗盐特性,验证了实现CO_(2)驱均衡波及控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表明:(1)智能流体遇CO_(2)响应组装为高黏聚集体,流体质量分数为0.05%~2.50%时,增稠倍数9~246,黏度13~3100 mPa·s,实验条件下低渗透岩心波及体积大幅提高;(2)智能流体遇模拟油,流体质量分数为0.5%~1.0%时界面张力降至1×10^(-2)mN/m数量级,模拟油饱和度大于10%时,囊泡状胶束增溶油相全部转化为球状胶束,流体具有遇原油响应不增稠、降低界面张力特征;(3)智能流体遇CO_(2)自增稠聚集体可剪切变稀、静止增稠,经剪切—静止多次循环后仍保持初始结构状态,具备自修复特性,可实现储集层深部放置;(4)智能流体与增稠聚集体耐温抗盐性能长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致密油 CO_(2)驱 波及控制 智能响应流体 流体特征 双子表面活性剂 自增稠 自修复
下载PDF
深层油气藏暂堵转向高效改造增产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27
2
作者 熊春明 石阳 +3 位作者 周福建 刘雄飞 杨贤友 杨向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88-893,共6页
针对深层油气藏埋藏深、高温高压、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等特点,提出采用暂堵分层分段与转向的改造工艺提高储集层动用程度,实现高效改造。研发了耐高温、高强度、可降解纳米酯类系列暂堵材料,开展模拟实验验证改造方法的可行性并对暂... 针对深层油气藏埋藏深、高温高压、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等特点,提出采用暂堵分层分段与转向的改造工艺提高储集层动用程度,实现高效改造。研发了耐高温、高强度、可降解纳米酯类系列暂堵材料,开展模拟实验验证改造方法的可行性并对暂堵材料进行性能评价,最终形成了基于化学方法的暂堵转向高效改造增产技术,解决了高温高压深层油气藏机械工具分层分段改造风险大、施工成本高的问题。该技术已在中国10个深层油气田规模应用211井次,平均单井增产是常规技术的3.5倍。该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储集层动用程度与改造效果,同时降低了施工难度和改造风险,大幅削减了分层分段改造施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油气藏 改造增产 暂堵转向 耐高温 高强度 可降解暂堵材料
下载PDF
深部液流转向与调驱技术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5
3
作者 熊春明 刘玉章 +4 位作者 黄伟 魏发林 唐孝芬 杨海恩 白英睿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4-509,共6页
目前水驱仍是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即"双高"油田的主要开采方式。分析了近年来深部液流转向与调驱的技术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认为有必要强化针对深部液流转向与调驱的油藏基础理论研究,攻关水流优势通道分布定量描述技术,实现对... 目前水驱仍是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即"双高"油田的主要开采方式。分析了近年来深部液流转向与调驱的技术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认为有必要强化针对深部液流转向与调驱的油藏基础理论研究,攻关水流优势通道分布定量描述技术,实现对高含水后期存在水流优势通道油藏渗流规律的合理描述。另一方面,从工艺、材料等诸方面着力解决堵剂的"有效深部放置"问题。此外,加快试验应用在线注入设备,满足深部液流转向与调驱技术规模化、同步化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田 深部调驱 液流转向 水驱 水流优势通道 深部放置
下载PDF
新型乳化酸选择性酸化技术 被引量:14
4
作者 熊春明 周福建 +4 位作者 马金绪 石阳 杨贤友 丛生伟 何启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40-744,共5页
常规酸化过程中,酸液优先进入含水饱和度高的孔道,常使含水孔道增大,而对含油孔道酸化效果较差,因此,设计了一种新型选择性乳化酸体系,使酸液能够优先进入含油饱和度高的层段并对其改造。新型选择性乳化酸体系进入储集层与水相遇时黏度... 常规酸化过程中,酸液优先进入含水饱和度高的孔道,常使含水孔道增大,而对含油孔道酸化效果较差,因此,设计了一种新型选择性乳化酸体系,使酸液能够优先进入含油饱和度高的层段并对其改造。新型选择性乳化酸体系进入储集层与水相遇时黏度增大,而与原油相遇时黏度降低;岩心流动实验表明,经该酸液体系酸化后,含油岩心渗透率平均提高96.1%,而含水岩心渗透率仅提高10.1%。实验表明,新型乳化酸对储集层岩心具有良好的缓速性能和保护储集层性能。经青海尕斯库勒油田3口井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新型乳化酸改造后平均单井日增油8.5 t,含水率下降3.5%。室内研究和现场应用效果表明,新型乳化酸体系对储集层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酸化改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乳化酸 选择性酸化 非均质储集层 岩心实验 尕斯库勒油田
下载PDF
国内外堵水调剖技术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87
5
作者 熊春明 唐孝芬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88,共6页
油水井堵水调剖是严重非均质油藏控水稳油、提高水驱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我国油田多数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采期后,常规的堵水调剖技术已不能满足油田生产需求,深部调驱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等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在改善高含水油藏水驱开... 油水井堵水调剖是严重非均质油藏控水稳油、提高水驱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我国油田多数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采期后,常规的堵水调剖技术已不能满足油田生产需求,深部调驱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等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在改善高含水油藏水驱开发效果方面获得了显著效果。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调剖堵水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根据我国高含水油田开发现状及需求,提出了深部液流转向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技术发展趋势,即立足高含水油藏开发后期实际需要,在重新认识油藏现状基础上,以廉价高效的深部转向材料开发为核心,开展深部液流转向改善水驱配套技术及机理理论研究,实现对高含水油藏深部水流优势通道的干预,使水流转向,达到改善高含水油藏水驱效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水调剖 深部调剖 新技术 现状 进展 发展趋势
下载PDF
青海涩北气田出砂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熊春明 周福建 +2 位作者 宗贻平 杨贤友 汪君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0-91,共2页
涩北气田储层为第四系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埋深浅,成岩性差,胶结疏松,气藏开采时气井出砂严重,所出砂为细粉砂(粒径0.04~0.07mm),防砂难度较大。开展气井出砂规律和机理研究是形成涩北气田有效防砂技术、提高单井产能的主要基础工作,为... 涩北气田储层为第四系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埋深浅,成岩性差,胶结疏松,气藏开采时气井出砂严重,所出砂为细粉砂(粒径0.04~0.07mm),防砂难度较大。开展气井出砂规律和机理研究是形成涩北气田有效防砂技术、提高单井产能的主要基础工作,为此,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模拟气层在开采过程中出砂量的变化以及影响出砂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出砂量和储层渗透率、采气压差、气体流速以及出水量有明显指数正相关性,并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出砂量和上述4个参数之间的综合数学方程,利用该数学方程计算的出砂量与实验结果相比,较为一致,表明该数学模型具有相当高的精度,能指导气井开采中出砂量的计算以及为防砂技术措施的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涩北气田 砂岩 开发 出砂 数学模型 研究
下载PDF
适应中国主要气田的纳米粒子泡排剂系列 被引量:16
7
作者 熊春明 曹光强 +5 位作者 张建军 李楠 徐文龙 武俊文 李隽 张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66-973,共8页
针对常规泡排剂在中国不同类型气田,特别是高温、高盐、高含酸性气体、高含凝析油的气田中应用存在的性能适应性差、成本高的问题,构建了以Gemini双子表面活性剂作为主剂来提升泡排剂起泡性和稳泡性、接枝修饰纳米粒子作为稳泡剂进一步... 针对常规泡排剂在中国不同类型气田,特别是高温、高盐、高含酸性气体、高含凝析油的气田中应用存在的性能适应性差、成本高的问题,构建了以Gemini双子表面活性剂作为主剂来提升泡排剂起泡性和稳泡性、接枝修饰纳米粒子作为稳泡剂进一步提升生成泡沫稳定性、优化特征助剂适应不同类型气藏的“三位一体”研发思路,制备出2大类6小类适应中国主要气田的纳米粒子泡排剂系列。性能实验评价结果表明,该泡排剂系列总体耐温可达到160℃,耐矿化度250 000 mg/L,抗H2S为100 mg/L,抗CO2、抗凝析油分别可达100%、40%。在中国主要气田开展了8 685井次的规模应用,施工后平均单井天然气产量增加62.48%、油套压差降低18.9%;综合成本较常规泡排剂降低45%以上,降本增效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水气井 Gemini双子表面活性剂 纳米粒子 特征助剂 泡排剂系列 排水采气
下载PDF
高含水油田深部液流转向技术研究 被引量:67
8
作者 刘玉章 熊春明 +5 位作者 罗健辉 李宜坤 王平美 刘强 张颖 朱怀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8-251,共4页
提出了提高高含水注水油藏水驱效率的战略思想:通过深部液流转向改变注入水的流场,遏制注入水通过高渗强水洗部位的无效循环;提出了深部液流转向剂的研究思路:①该剂应是变形剂,具有5个基本特征:自适应性,在高渗部位产生动态沿... 提出了提高高含水注水油藏水驱效率的战略思想:通过深部液流转向改变注入水的流场,遏制注入水通过高渗强水洗部位的无效循环;提出了深部液流转向剂的研究思路:①该剂应是变形剂,具有5个基本特征:自适应性,在高渗部位产生动态沿程阻力,抗剪切,不进入低渗层,耐温耐盐耐老化;②该剂为柔性剂,在大孔道中的运移类似蚯蚓蠕动,具有6个特征:任意变形,环境赋形,强黏附性,强拉伸柔性,化学性稳定,具二次黏结能力。由34%柔性单体、60%共聚单体、5%增韧剂、1%引发剂合成了微粒型胶状柔性深部液流转向剂SR-3,产品为50%的防黏结水悬浮液。SR-3的密度略大于1g/cm^3。可根据注入水密度调节,粒径按油藏大孔道和裂缝确定。力学测试表明SR-3具有很高的弹性、柔性和强度,抗拉强度为28.44kPa。拉伸断裂延伸率为676.8%;在温度45~140℃、矿化度4—93g/L的大庆、胜利、大港、华北、玉门等油田模拟污水中浸泡1年,未见任何破坏现象。吉林油田包括9口油井的G2-1井组注水井,经4次调剖,效果甚微(井组增油25.3t),2005年11月25-26日分3个段塞注入SR-3共8t,悬浮液300m^3,施工注入压力由5.5MPa升至7.0MPa。注入后7个月内井组产油量不减而含水量略降,一口低产井截止2006-04-12共增产油102t。该刑的应用包括:深部液流转向,高温高盐油井堵水,聚驱/复合驱防窜,酸化暂堵,防深部蒸汽窜,钻井修井堵漏防滤失。图2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流转向剂 变形颗粒剂 柔性颗粒剂 高含水油藏 改善水驱 深部液流转向 吉林油田
下载PDF
CO_2和H_2S共存环境下井筒腐蚀主控因素及防腐对策——以塔里木盆地塔中Ⅰ气田为例 被引量:40
9
作者 裘智超 熊春明 +3 位作者 常泽亮 赵志宏 赵春 叶正荣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8-242,共5页
针对塔中Ⅰ气田天然气中CO2、H2S共存的特点,研究该腐蚀环境下管材腐蚀规律及防腐对策。通过5因素5水平正交实验,分析CO2压力、H2S压力、温度、Cl离子浓度及含水率这5个因素对抗硫油管腐蚀速率的影响程度,确定塔中Ⅰ气田腐蚀环境下的腐... 针对塔中Ⅰ气田天然气中CO2、H2S共存的特点,研究该腐蚀环境下管材腐蚀规律及防腐对策。通过5因素5水平正交实验,分析CO2压力、H2S压力、温度、Cl离子浓度及含水率这5个因素对抗硫油管腐蚀速率的影响程度,确定塔中Ⅰ气田腐蚀环境下的腐蚀主控因素为CO2压力。选择普通抗硫油管+缓蚀剂作为塔中Ⅰ气田油管的防腐对策,根据腐蚀主控因素筛选复配了适用于塔中Ⅰ气田腐蚀环境的缓蚀剂YU-4。该防腐工艺在塔中Ⅰ气田12口井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抗腐蚀效果,腐蚀速率达到防腐要求,其中TZ83井油管平均腐蚀速率由1.23 mm/a降至0.025 mm/a;TZ623井油管平均腐蚀速率由0.370 mm/a降至0.016 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CO2 H2S 腐蚀 影响因素 主控因素 防腐对策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高温高盐油藏的柔性堵剂 被引量:35
10
作者 朱怀江 王平美 +4 位作者 刘强 熊春明 刘玉章 罗健辉 杨静波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0-233,共4页
现有的聚合物类或纤维性预交联体膨颗粒堵剂以及聚合物凝胶堵剂在高矿化度下耐温性能差,不适用于温度高于120℃的高盐油藏的堵水作业。为了改善高温高盐油藏的堵水技术,研制了一种耐高温高盐的柔性堵剂。该堵剂是不溶于水、微溶于油... 现有的聚合物类或纤维性预交联体膨颗粒堵剂以及聚合物凝胶堵剂在高矿化度下耐温性能差,不适用于温度高于120℃的高盐油藏的堵水作业。为了改善高温高盐油藏的堵水技术,研制了一种耐高温高盐的柔性堵剂。该堵剂是不溶于水、微溶于油、可任意变形、拉伸韧性强的颗粒,其粒径范围为1~8mm。该柔性堵剂在高温高盐条件下的化学稳定性好,可二次黏结形成完整的封堵层。在塔河油田油藏条件下,柔性堵剂用量从0.03PV增至0.2PV,封堵效果出现突跃式升高,可对油藏的裂缝和高渗通道形成强封堵。在堵水作业中这种堵剂如果造成油井误堵,使用甲苯就极易解堵,是一种既可在高温高盐下形成稳定封堵又可安全使用的堵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水调剖 聚合物 柔性堵剂 高温高盐油藏 黏弹性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新型选择性堵水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41
11
作者 魏发林 刘玉章 +3 位作者 唐孝芬 李宜坤 熊春明 刘戈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3-96,共4页
生产井特别是水平井和分支井采用笼统注入法实施堵水作业时,堵剂的选择性对预防产层伤害十分重要。综述了国内外主要是国外近期选择性堵水剂的研究和应用进展。选择性堵水剂按作用原理分为两类。一类是聚合物类相渗(透率)调节剂,通过... 生产井特别是水平井和分支井采用笼统注入法实施堵水作业时,堵剂的选择性对预防产层伤害十分重要。综述了国内外主要是国外近期选择性堵水剂的研究和应用进展。选择性堵水剂按作用原理分为两类。一类是聚合物类相渗(透率)调节剂,通过大分链在水相中伸展、在油相中收缩降低水相渗透率,包括以DMDAAC为阳离子的两性聚合物poly-DMDAAC和性能更好的乙烯基单体/酰胺三元共聚物(后者在60℃、6.89-27.56 kPa压降下水、油相流动阻力比高达270-13),实施堵水作业后油井产油能力逐渐提高。另一类是选择性水相封堵剂,除硅酸盐类、沥青类、乳化稠油外,主要介绍了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反离子盐(钾盐)、缓冲溶液组成的黏弹性表面活性剂(VEAS或VAS)体系,该体系一般与相渗调节剂共同使用。介绍了两类选择性堵水剂在国外一些油田的应用情况。讨论了选择性堵水效果评价问题和选择性堵水剂研发方向。图2表1参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水剂 选择性 相渗调节剂 液流转向剂 黏弹性表面活性剂 油井堵水 综述
下载PDF
低渗致密砂岩凝析气藏液锁损害机理及防治——以吐哈油田丘东气藏为例 被引量:24
12
作者 舒勇 鄢捷年 +3 位作者 熊春明 张建军 李志勇 蒋玉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8-634,共7页
吐哈油田丘东低渗凝析气藏钻采过程中存在不同形式的液锁损害,系统分析了其损害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液锁损害程度主要与岩心的渗透率、孔隙度、初始含水饱和度及油水界面张力有关,还与储集层岩性、胶结物类型及含量、孔隙结构特征和侵... 吐哈油田丘东低渗凝析气藏钻采过程中存在不同形式的液锁损害,系统分析了其损害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液锁损害程度主要与岩心的渗透率、孔隙度、初始含水饱和度及油水界面张力有关,还与储集层岩性、胶结物类型及含量、孔隙结构特征和侵入流体的性质有关。针对钻/完井、生产、储集层改造及修井过程中液锁损害机理及特征,研发出防液锁低损害成膜钻井液及保压、增能、助排等综合防治技术,改进的钻井液可使受损害储集层岩心的渗透率恢复值由平均54%提高到81%,研发的助排剂可明显提高残酸的返排效果(助排率达88.9%),改进的修井液可使岩心渗透率恢复值提高16.1%,各种改进工艺在现场应用后,较好地保护了产层,提高了低渗透气藏的综合开发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凝析气藏 液锁 损害机理 钻/完井液 返排效率 防治技术
下载PDF
割缝衬管水平井堵水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42
13
作者 魏发林 刘玉章 +2 位作者 李宜坤 唐孝芬 熊春明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0-43,共4页
割缝衬管是目前国内外水平井完井的主要方式,该类复杂结构井的堵水工作对于其整体开发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对相关堵水技术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环空封隔(ACP)定位注入技术可有效克服堵剂笼统注入的局限及风险,是适合割缝衬管水平井... 割缝衬管是目前国内外水平井完井的主要方式,该类复杂结构井的堵水工作对于其整体开发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对相关堵水技术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环空封隔(ACP)定位注入技术可有效克服堵剂笼统注入的局限及风险,是适合割缝衬管水平井结构特点的堵水新思路。但目前环空封隔材料的性能尤其是触变性制约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总结探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结合国内水平井结构及施工工艺特点,建立相应技术标准,开发高性能环空封隔材料,进而为割缝衬管水平井堵水技术的发展、突破奠定基础。另外,应结合国内水平井所处油藏条件苛刻的实际,进一步开展抗温抗盐、选择性堵剂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割缝衬管 水平井堵水 环空封隔材料 综述
下载PDF
无机凝胶成胶性能及封堵效果实验 被引量:16
14
作者 牛丽伟 卢祥国 +4 位作者 熊春明 唐孝芬 吴行才 贾旭 张松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28-732,共5页
利用仪器检测和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无机凝胶转向剂(OMGL)的凝胶化程度、极限成胶浓度和封堵性能,并观测了岩石孔隙骨架表面无机凝胶形貌。结果表明:OMGL溶液与水中Ca抖反应可生成无机凝胶。OMGL和ca2+浓度愈大,凝胶化程度愈大,... 利用仪器检测和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无机凝胶转向剂(OMGL)的凝胶化程度、极限成胶浓度和封堵性能,并观测了岩石孔隙骨架表面无机凝胶形貌。结果表明:OMGL溶液与水中Ca抖反应可生成无机凝胶。OMGL和ca2+浓度愈大,凝胶化程度愈大,OMGL浓度是ca2+浓度的2~3倍时,无机凝胶化程度最为合理。凝胶化程度对温度不敏感。在岩心渗透率相同条件下,随OMGL浓度增加,残余阻力系数增大;在OMGL浓度相同条件下,随岩心渗透率增加,残余阻力系数减小。OMGL溶液和ca2+溶液浓度组合与岩心渗透率间存在合理匹配关系,可根据ca2+浓度推测岩心的封堵效果。无机凝胶以“-si-0-si-”离子键方式在岩石骨架表面吸附形成涂层,而非沉淀在通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油藏 无机凝胶 成胶性能 凝胶化程度 极限成胶浓度 封堵性能 残余阻力系数
下载PDF
用于延缓交联的多重乳液体系的热稳定性及运移行为 被引量:17
15
作者 魏发林 刘玉章 +5 位作者 岳湘安 侯吉瑞 唐孝芬 李宜坤 熊春明 刘戈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3-426,共4页
有机延缓交联及油包水乳液延缓交联方法在实现凝胶深部调剖、改善开发效果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为此制备了多重乳液延缓交联体系,研究了其热稳定性及运移行为。这种交联体系是在柴油为油相、Cr(AC)3交联剂为内水相、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 有机延缓交联及油包水乳液延缓交联方法在实现凝胶深部调剖、改善开发效果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为此制备了多重乳液延缓交联体系,研究了其热稳定性及运移行为。这种交联体系是在柴油为油相、Cr(AC)3交联剂为内水相、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T20)为水包油乳化剂、聚异丁烯基丁二酰亚胺(T161)为油包水乳化剂的条件下制成的多重乳液延缓交联体系,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此外,传统Cr(AC)3经多重乳液包覆处理后,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能力提高2.12倍。可作为较高油藏温度条件下高含水率、高采出程度注水开发油田实施深部调剖措施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油田 多重乳液延缓交联体系 聚合物凝胶 深部调剖 热稳定性 运移行为
下载PDF
疏水缔合聚合物驱油能力的三种重要影响因素 被引量:25
16
作者 朱怀江 罗健辉 +2 位作者 杨静波 熊春明 司化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2-55,共4页
根据三次采油的特点,研究了表面活性剂与疏水缔合聚合物(HAP)的相互作用以及HAP的吸附和临界缔合浓度对HAP驱油能力的影响。微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复合型表面活性剂均能使HAP溶液粘度大幅度降低。原油的活性组分可... 根据三次采油的特点,研究了表面活性剂与疏水缔合聚合物(HAP)的相互作用以及HAP的吸附和临界缔合浓度对HAP驱油能力的影响。微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复合型表面活性剂均能使HAP溶液粘度大幅度降低。原油的活性组分可生成上述物质,油田水处理也可能引入微量表面活性剂,所以这些影响因素不可忽略。HAP的结构特征使其在岩石矿物表面的吸附量约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1.7倍。根据HAP的缔合特性要求,其驱油体系的有效浓度须高于缔合浓度,以保证足够的驱油能力。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大大增加了HAP增粘体系在油田应用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聚丙烯酰胺 表观粘度 吸附量 驱油能力
下载PDF
柔性转向剂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马红卫 刘玉章 +3 位作者 李宜坤 唐孝芬 覃和 熊春明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0-82,99,共4页
由于油层非均质性和长期水驱,油水井之间形成了大孔道。大量注入水沿着大孔道无效循环,降低了水驱波及系数。矿场试验证明基于弹性变形通过孔喉的柔性转向剂SR-3,对大孔道实现了有效封堵,但其在地层运移规律及深部液流转向机理还需进一... 由于油层非均质性和长期水驱,油水井之间形成了大孔道。大量注入水沿着大孔道无效循环,降低了水驱波及系数。矿场试验证明基于弹性变形通过孔喉的柔性转向剂SR-3,对大孔道实现了有效封堵,但其在地层运移规律及深部液流转向机理还需进一步深化。采用孔喉模型对SR-3在大孔道中的运移规律及其封堵大孔道产生的液流转向能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喉粒径比、平均喉道长度、驱替液的注入速度对门槛压力的影响及SR-3颗粒的剪切破坏。结果表明SR-3可以变形通过窄小孔喉,在大孔道中产生沿程脉动阻力,实现深部液流转向,提高水驱波及系数。对一定孔隙,有最优喉粒径比,使SR-3在地层中平稳运移,实现深部液流转向。SR-3运移到地层深部是其提高波及系数和采收率的主要因素;SR-3的弹性变形有利于其运移到地层深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转向剂 大孔道 深部液流转向 喉粒径比 模拟实验
下载PDF
适用于深层产水气井的纳米粒子泡排剂 被引量:19
18
作者 武俊文 雷群 +8 位作者 熊春明 曹光强 张建军 李隽 方进 谭建 艾天敬 李楠 贾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6-640,共5页
针对深层产水气井温度高、矿化度高、含高浓度H2S气体及凝析油的特点,研制了纳米粒子泡排剂,评价了其性能,并进行了现场试验。将耐高温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耐高矿化度及H2S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及耐凝析油的氟碳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制... 针对深层产水气井温度高、矿化度高、含高浓度H2S气体及凝析油的特点,研制了纳米粒子泡排剂,评价了其性能,并进行了现场试验。将耐高温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耐高矿化度及H2S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及耐凝析油的氟碳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制成液相泡排剂,再加入使用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球作为固态稳泡剂,制备出纳米粒子泡排剂。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泡排剂的性能,结果表明:泡排剂抗温可达150℃,抗矿化度可达250 g/L,抗H2S浓度可达0.04%,抗凝析油含量可达30%,起泡性、稳泡性优良。光学显微镜观察、Zeta电位表征结果说明,纳米粒子增强液相泡排剂性能的机理在于纳米粒子吸附在气液界面形成固态的粒子化膜,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球浓度约为0.002%时具有最佳稳泡效果。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泡排剂性能稳定,满足现场施工要求,可显著提高泡沫排水采气有效率并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气井 纳米粒子 纳米二氧化硅球 泡排剂 排水采气
下载PDF
复杂断块地应力场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广明 熊春明 +3 位作者 刘合 刘建东 金娟 沈露禾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0-713,共4页
有限元法在三维应力场的计算中具有成熟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应用,但采用有限元软件无法精确描述诸如断层、微构造、隔夹层及严重非均质性等复杂油藏的特殊地质现象。专业地质建模软件可以建立复杂的地质模型,但建立的三维地质模型输入到... 有限元法在三维应力场的计算中具有成熟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应用,但采用有限元软件无法精确描述诸如断层、微构造、隔夹层及严重非均质性等复杂油藏的特殊地质现象。专业地质建模软件可以建立复杂的地质模型,但建立的三维地质模型输入到油藏数值模拟软件中无法进行地应力数值模拟分析,且地质建模软件和有限元软件没有良好的数据接口。因此,要实现地质建模软件和有限元软件的有机结合,需要编写接口程序,实现2种数据的转换。针对南堡油田地质条件,采用专业地质建模软件Petrel建立地质模型,采用自编程序把地质模型转换为有限元模型,导入到有限元软件Abaqus中,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到了模拟区域的三维应力场分布。结合地质建模软件和有限元软件,实现了2类软件的优势互补,建立了求取复杂断块地层应力场分布的流程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数值模拟 地质模型 地应力 PETREL软件 ABAQUS软件
下载PDF
新型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 被引量:30
20
作者 刘平德 张松 +1 位作者 杨宁 熊春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0-584,共5页
从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入手,研发了具有低界面张力、可聚合的表面活性单体,将可聚合表面活性单体与丙烯酰胺进行共聚,采用复合引发体系、控制低温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并利用红外光谱、冷冻蚀刻电镜技术对其结... 从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入手,研发了具有低界面张力、可聚合的表面活性单体,将可聚合表面活性单体与丙烯酰胺进行共聚,采用复合引发体系、控制低温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并利用红外光谱、冷冻蚀刻电镜技术对其结构及其在溶液中的分布状态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可聚合表面活性单体与丙烯酰胺参与了接枝共聚,因而克服了色谱分离效应,新型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在不同水质中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增黏性、耐温抗盐性与抗剪切性能,同时具有较低的油水界面张力,质量分数为0.15%的聚合物溶液与大庆采油一厂原油的界面张力达到1×10 1mN/m数量级。岩心驱油实验表明:新型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具有较好的增黏性及较低的油水界面张力,采收率较普通水解聚丙烯酰胺提高了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剂 聚合物 界面张力 采收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