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知到父母施加的学业压力对不同性别青少年心理适应的影响:自我韧性的保护作用
1
作者 熊茗伶 王泉泉 +2 位作者 熊昱可 江雯琪 任萍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2-550,共9页
本研究旨在考察青少年感知到父母施加的学业压力对青少年心理适应(抑郁、问题行为)的影响,并探讨自我韧性在该关系中的即时和长期保护作用及其性别差异。我国河南省七所中学的2479名初中学生参加了两轮追踪调查,初测平均年龄M=13.40,SD=... 本研究旨在考察青少年感知到父母施加的学业压力对青少年心理适应(抑郁、问题行为)的影响,并探讨自我韧性在该关系中的即时和长期保护作用及其性别差异。我国河南省七所中学的2479名初中学生参加了两轮追踪调查,初测平均年龄M=13.40,SD=0.60。结果发现:(1)感知到父母施加的学业压力对女生的抑郁和问题行为有即时和长期预测作用,感知到父母施加的学业压力对男生的抑郁有即时和长期预测作用,对男生的问题行为具有长期而非即时的预测作用;(2)自我韧性能缓解青少年感知到父母施加的学业压力对青少年抑郁、问题行为的不良影响,并且该调节作用具有性别差异;(3)自我韧性能缓解父母学业压力对女生抑郁的即时影响、对男生问题行为的长期影响。研究结果证实了自我韧性保护模型,且对促进青少年心理适应健康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到父母施加的学业压力 抑郁 问题行为 自我韧性 即时和长期作用
原文传递
受欺负对初中生主动性和反应性攻击的影响:道德推脱和性别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汪悦 熊昱可 +2 位作者 任萍 杨柳 苗薇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0-418,共9页
本研究采用追踪研究设计,探讨受欺负与初中生主动性和反应性攻击之间的关系,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研究对2533名八年级学生(初测年龄为13.95±0.60,51.32%男生)开展了间隔半年的两次测查。结果表明:(1)T1受欺负显... 本研究采用追踪研究设计,探讨受欺负与初中生主动性和反应性攻击之间的关系,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研究对2533名八年级学生(初测年龄为13.95±0.60,51.32%男生)开展了间隔半年的两次测查。结果表明:(1)T1受欺负显著正向预测T2主动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2)T2道德推脱在T1受欺负和T2主动性、反应性攻击之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主动性攻击的中介模型还受性别的调节,在女生中T1受欺负对T2道德推脱的预测作用更强,在男生中T2道德推脱对T2主动性攻击的预测作用更强。本研究的结果提示,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受欺负青少年的道德推脱水平,对这些青少年的道德认知进行有效干预,从而阻断受欺负和攻击行为之间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欺负 主动性攻击 反应性攻击 道德推脱 性别
原文传递
受欺负对青少年主动性攻击及反应性攻击的影响:愤怒反刍和悲伤反刍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吕沐华 熊昱可 +3 位作者 杨柳 陈嘉慧 王泉泉 任萍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99-806,共8页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了受欺负对青少年主动性攻击及反应性攻击的影响,并基于反刍的两个独立结构探究了愤怒反刍、悲伤反刍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对2427名青少年进行了间隔时间6个月的两次测查,结果显示:(1)T1受欺负正向预测青少年T2主动...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了受欺负对青少年主动性攻击及反应性攻击的影响,并基于反刍的两个独立结构探究了愤怒反刍、悲伤反刍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对2427名青少年进行了间隔时间6个月的两次测查,结果显示:(1)T1受欺负正向预测青少年T2主动性攻击和T2反应性攻击;(2)T2愤怒反刍在T1受欺负与T2主动性攻击、T2反应性攻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T2悲伤反刍在T1受欺负与T2反应性攻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未发现T2悲伤反刍在T1受欺负与T2主动性攻击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提示,相关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受欺负青少年的不同反刍类型,重视受欺负青少年反刍认知方面的教育指引,从而阻断受欺负与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欺负 主动性攻击 反应性攻击 愤怒反刍 悲伤反刍
下载PDF
核心素养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路径 被引量:22
4
作者 熊昱可 许祎玮 +3 位作者 王泉泉 任萍 刘霞 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8,共8页
核心素养研究是一项基于学生发展的完整育人目标体系建构,对核心素养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路径进行深入阐述,可以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思路借鉴。核心素养研究的理论思考经历了由传统能力视角向整合视角的拓展,更加强调从现实情境中问... 核心素养研究是一项基于学生发展的完整育人目标体系建构,对核心素养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路径进行深入阐述,可以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思路借鉴。核心素养研究的理论思考经历了由传统能力视角向整合视角的拓展,更加强调从现实情境中问题解决的需求出发,既关注素养的发展结果,同时也强调素养的形成环境或条件。在研究思路上,国际上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逐渐由结果观取向转向系统观取向,把核心素养育人目标和育人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全面系统地思考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落实问题。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的建构主要涉及顶层设计、理论研究、实证调查、成果整合和效度验证等环节,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关联。未来研究应该站在系统观的角度理解和把握核心素养的整体框架,同时需要更多纵向追踪研究为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框架提供证据支持,并把学生的发展需求作为贯穿各个研究环节的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系统观 整合视角
下载PDF
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框架构建的视角与思考 被引量:13
5
作者 熊昱可 骆方 +3 位作者 白丁元 郭筱琳 梁丽婵 任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4,共9页
心理健康监测是对个体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周期性的科学评估。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是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保障。我国虽然制定了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监测是对个体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周期性的科学评估。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是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保障。我国虽然制定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规划与政策,但却尚未建立系统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监测体系。对此,本研究在梳理过往理论和实证研究、总结国际先进心理健康调查项目的基础上,提出心理健康监测框架的构建应站位于医学和教育相结合、国际经验和本土化相结合的视角。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形成了包含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两大部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框架,对未来我国心理健康监测工作的实际开展提供了思路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监测 指标框架 中小学生
下载PDF
亲子关系和朋友支持对流动儿童情绪和行为适应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3
6
作者 王晖 熊昱可 刘霞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4-624,共11页
以1008名初中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在压力背景下探讨亲子关系和朋友支持对流动儿童不同情绪适应(孤独感、社交焦虑)和行为适应结果(问题行为、亲社会行为)的保护作用,并揭示二者保护作用的适用领域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亲子关系显著预... 以1008名初中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在压力背景下探讨亲子关系和朋友支持对流动儿童不同情绪适应(孤独感、社交焦虑)和行为适应结果(问题行为、亲社会行为)的保护作用,并揭示二者保护作用的适用领域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亲子关系显著预测行为适应,朋友支持显著预测情绪适应和亲社会行为。(2)亲子关系能够缓解压力事件对流动儿童问题行为的消极作用。(3)朋友支持能够缓解压力事件对流动儿童孤独感和社交焦虑的消极作用。(4)尽管亲子关系和朋友支持都能够缓解压力事件对流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消极作用,但压力事件较少时二者的保护效应更强。这提示流动儿童与父母和朋友的紧密情感联结能够缓解压力事件对其情绪和行为适应的消极作用:父母是缓解行为适应问题的保护因素,朋友是缓解情绪适应问题的保护因素;积极行为适应能够同时获益于父母和朋友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压力事件 亲子关系 朋友支持 情绪行为适应
原文传递
基因-脑-行为视角下的自伤行为产生机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泉泉 熊昱可 刘霞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5-503,共9页
自伤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对于自伤行为的探讨已深入到基因及神经系统层面,基因-脑-行为的综合视角为客观揭示自伤产生机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分子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的最新成果,对自伤候... 自伤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对于自伤行为的探讨已深入到基因及神经系统层面,基因-脑-行为的综合视角为客观揭示自伤产生机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分子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的最新成果,对自伤候选基因多态性及其可能的脑机制进行系统阐述,并提出今后应在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及其脑机制、积极环境下自伤行为研究、自伤青少年的追踪研究以及自伤行为的系统性探讨等方面进一步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自伤 素质-压力模型
原文传递
社会变迁与人类发展—亟待探究和富有挑战的领域
8
作者 李梦园 邢淑芬 熊昱可 《心理学进展》 2018年第12期1804-1817,共14页
当今社会正经历着快速的科技和文化变迁,对个体的认知和行为发展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为了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急剧变化,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家亟待探究社会变迁与个体发展。文化历史理论、生命历程理论和多元建构理论从不同的... 当今社会正经历着快速的科技和文化变迁,对个体的认知和行为发展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为了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急剧变化,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家亟待探究社会变迁与个体发展。文化历史理论、生命历程理论和多元建构理论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社会变迁与个体发展的关系,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采用城乡比较、跨文化研究、出生组设计和横断历史分析法等研究设计,揭示了社会变迁对个体的认知、行为、价值观、人格特质等的影响。未来研究应更多地关注科技变迁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社会变迁影响个体发展的内在心理机制和个体差异性,尤其是加强我国社会变迁背景下的处境不利儿童的发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变迁 个体发展 理论视角 研究方法
下载PDF
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框架构建的视角与思考
9
作者 熊昱可 骆方 +3 位作者 白丁元 郭筱琳 梁丽婵 任萍 《新华文摘》 2021年第10期123-125,共3页
作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推动素质教育、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当前国家关注的重点工作之一。从国家层面摸清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提升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 作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推动素质教育、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当前国家关注的重点工作之一。从国家层面摸清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提升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然而,现阶段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的心理健康监测评估体系,使得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难以客观描述我国不同区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差异,也难以从整体上判别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数量、比例和分布特质,更难以准确把握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总体动向和趋势,这大大阻碍了心理健康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及心理健康实践工作的系统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框架构建 心理健康的现状 监测评估体系 政策制定者 学生全面发展 客观描述
原文传递
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框架构建的视角与思考
10
作者 熊昱可 骆方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1年第2期127-128,共2页
开展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是建立在我国相关的政策基础上,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周期性科学评估的有效手段。开展心理健康监测的重要意义体现在:第一,心理健康监测能科学系统地评估全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深入刻画不同... 开展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是建立在我国相关的政策基础上,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周期性科学评估的有效手段。开展心理健康监测的重要意义体现在:第一,心理健康监测能科学系统地评估全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深入刻画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差异情况,实现国家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宏观把握;第二,通过情况调查和数据分析,能从个体、学校.家庭等多个层面客观反映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的基本状况,进而揭示心理健康问题背后存在的复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把握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健康监测 框架构建 数据分析 心理健康问题 客观反映 科学评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