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蓬莱-栖霞金成矿带地壳结构对金成矿的约束 被引量:1
1
作者 单伟 迟乃杰 +8 位作者 熊玉新 张伟 李勇 李敏 马祥县 于学峰 薄军委 舒磊 孙雨沁 《山东国土资源》 2023年第3期5-13,共9页
岩浆活动和构造活动是胶东地区金成矿的主要成矿要素,建立岩浆活动和构造活动间的成因联系是成矿机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次贯穿笏山金矿和蓬莱-栖霞断裂带的高精度反射地震剖面测量显示,控矿的陡崖-台前断裂为地壳浅层的铲式断裂,其深... 岩浆活动和构造活动是胶东地区金成矿的主要成矿要素,建立岩浆活动和构造活动间的成因联系是成矿机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次贯穿笏山金矿和蓬莱-栖霞断裂带的高精度反射地震剖面测量显示,控矿的陡崖-台前断裂为地壳浅层的铲式断裂,其深部与垂向的蓬莱-栖霞断裂带的主干断裂栖霞-杨础断裂相交。栖霞-杨础断裂切穿地壳,表现出走滑断裂特征,沿断裂存在岩浆活动行迹。蓬莱-栖霞金矿带为以解宋营-紫现头断裂、栖霞-杨础断裂为主干,发育的右旋走滑断裂构造系统。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分布于构造系统的局部张性域内。研究表明:胶东地区存在以剪切走滑为主控的构造活动和沿垂直地壳的剪切带与之耦合的岩浆活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岩石剪切破裂模式为基础的,右旋走滑断裂控制的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相耦合的基于岩石圈剪切破裂的成矿系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蓬莱-栖霞金矿带 地壳深部结构探测 走滑断裂 岩石圈剪切破裂 成矿系统
下载PDF
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对胶东冲积土覆盖区隐伏金矿的勘查指示
2
作者 刘汉粮 王学求 +5 位作者 张必敏 张宝匀 王强 杨德平 熊玉新 周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83-1700,共18页
胶东是当今世界仅有的探明金资源储量超过5000 t的三个金矿省之一,随着地质勘查程度的不断提高,其找矿方向逐渐由浅表矿转向覆盖区深部隐伏矿。土壤微细粒分离技术是一种能反映深部异常信息的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已在多种景观区取... 胶东是当今世界仅有的探明金资源储量超过5000 t的三个金矿省之一,随着地质勘查程度的不断提高,其找矿方向逐渐由浅表矿转向覆盖区深部隐伏矿。土壤微细粒分离技术是一种能反映深部异常信息的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已在多种景观区取得成功试验案例。本文选择胶东冲积土覆盖区曲家隐伏金矿及其外围开展土壤微细粒分离技术的勘查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中国土壤、山东省土壤、烟台市土壤背景值,研究区内Au元素高度富集,区域浓集系数高达2.88,金、银等地球化学异常范围与已知隐伏矿体位置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能够互相印证,且与钻孔原生晕地球化学信息有继承关系。异常形成机理是:深部成矿物质以呈类气体性质的纳米颗粒形式沿断层、地层接触面等宏观裂隙和围岩中的微裂隙等通道在多营力接续作用下迁移至地表,并被地表微细粒土壤捕获形成矿化异常。土壤微细粒分离技术对隐伏金矿的勘查指示取得理想效果,可以应用于胶东冲积土覆盖区地球化学找矿勘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穿透地球化学 土壤微细粒分离技术 曲家金矿 冲积土覆盖区 胶东
下载PDF
扫描电镜能谱与冷冻传输装置联用测试矿物中流体包裹体固液相成分的方法研究
3
作者 杨德平 舒磊 +3 位作者 熊玉新 王旭 刘鹏瑞 刘智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0-557,共8页
研究流体包裹体中子矿物种类、化学成分及分布特征,对于确定热液成分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流体的演化规律和成矿机制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常用的各种测试研究方法存在测试目的物寻找困难、不透明子矿物难鉴定等局限性。本文采用... 研究流体包裹体中子矿物种类、化学成分及分布特征,对于确定热液成分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流体的演化规律和成矿机制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常用的各种测试研究方法存在测试目的物寻找困难、不透明子矿物难鉴定等局限性。本文采用冷冻传输装置首先将流体包裹体冷冻固定并打开,然后用扫描电镜、能谱仪测试矿物中流体包裹体中的子矿物和液相成分,该方法可解决扫描电镜下流体包裹体研究目标物不易寻找,打开流体包裹体后子矿物易散失和碎屑易混入的问题,可有效测试小颗粒(1~2μm)、不透明子矿物及不透明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固液相成分。用该方法实测山东邹平王家庄铜矿流体包裹体液相中Na+、K+、Cl-组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85%、3.60%、16.18%,计算的盐度为35.35%,并确定了其中不透明矿物子矿物为黄铜矿,证明了黄铜矿是从高盐度热液中晶出的结论。本方法为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测试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固液相成分 冷冻传输装置 扫描电镜 能谱仪
下载PDF
山东省济宁强磁异常区深部铁矿初步验证及其意义 被引量:20
4
作者 宋明春 李培远 +2 位作者 熊玉新 万国普 马兆同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85-1291,I0004,共8页
山东省济宁磁异常是一个重、磁同源体,面积大于100km^2,磁异常峰值为3800nT。钻探验证在孔深1041.57~1796.54m位置发现铁矿体,矿体总厚度74.04~220m,磁性铁平均品位15.89%~25.19%。矿石类型有条带状方解磁铁石英岩和条带... 山东省济宁磁异常是一个重、磁同源体,面积大于100km^2,磁异常峰值为3800nT。钻探验证在孔深1041.57~1796.54m位置发现铁矿体,矿体总厚度74.04~220m,磁性铁平均品位15.89%~25.19%。矿石类型有条带状方解磁铁石英岩和条带状磁铁石英大理岩,矿石的主要组成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磁铁矿、磁赤铁矿、菱铁矿。矿体产于济宁岩群浅变质岩系中,矿床特征与条带状铁建造(BIF)铁矿或鞍山式铁矿有明显区别,铁矿成因类型属与千枚岩、变质中酸性火山岩、大理岩有关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该区铁矿资源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宁磁异常 沉积变质铁矿 磁铁矿 浅变质岩系 钻探验证
下载PDF
山东莱州曲家金矿黄铁矿微量元素对成矿过程的指示
5
作者 杨德平 刘鹏瑞 +3 位作者 宋英昕 舒磊 熊玉新 刘继梅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8-808,共21页
曲家金矿位于我国重要的蚀变岩型金矿矿集区之焦家金矿带的中段,矿床赋存标高为-726~-1334 m。为研究黄铁矿的演化及其对金成矿过程的指示,运用LA-ICP-MS分析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含量,结合岩相学观察和点群分析对黄铁矿进行了分类。发现... 曲家金矿位于我国重要的蚀变岩型金矿矿集区之焦家金矿带的中段,矿床赋存标高为-726~-1334 m。为研究黄铁矿的演化及其对金成矿过程的指示,运用LA-ICP-MS分析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含量,结合岩相学观察和点群分析对黄铁矿进行了分类。发现黄铁矿中Co、Ni、As等微量元素主要以类质同像形式赋存,而Au、Ag、Cu、Zn、Pb、Bi等元素主要以纳米级、微米级矿物包裹体形式赋存。黄铁矿主要分为5种类型:富Co型Py1,富Ni型Py2,富Au、As型Py3,富Au、Ag、Pb、Bi型Py4及“干净”型Py5。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指示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石和中生代岩浆岩,少量来源于地幔,成矿热液可能属变质热液、岩浆热液和浅部大气降水的混合成因。不同类型黄铁矿反映成矿热液由富Co、Ni经富As、Au向富Pb、Bi、Au、Ag演化。Py1和Py2形成后受构造活动影响发生强烈破碎,裂隙表面对热液中金络合物增强的吸附作用促使金在裂隙中沉淀,对金的富集成矿可能起重要作用。Co、Ni含量较低,同时Au、Ag、As、Pb、Bi等元素含量较高的黄铁矿与成矿作用有密切关系。另外,黄铁矿中Co、Ni含量较高,但破碎强烈,成矿相关元素含量较高为黄铁矿在早期形成并被后期成矿作用改造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曲家金矿 黄铁矿 微量元素 成矿过程
下载PDF
胶西北金矿集区基于超壳走滑断裂构造体系的金成矿机制探讨——来自深反射地震探测的证据
6
作者 于学峰 田京祥 +6 位作者 李大鹏 单伟 熊玉新 耿科 迟乃杰 陈国栋 张岩 《山东国土资源》 2023年第11期1-9,共9页
地壳结构是认识成矿系统和开展深部找矿预测的重要基础,是正确揭示胶西北地区中生代大规模、短时限、高强度的金成矿大爆发机制的金钥匙。为了准确掌握胶西北金成矿系统深部结构,本团队先后在胶西北地区实施了海量深反射地震、大地电磁... 地壳结构是认识成矿系统和开展深部找矿预测的重要基础,是正确揭示胶西北地区中生代大规模、短时限、高强度的金成矿大爆发机制的金钥匙。为了准确掌握胶西北金成矿系统深部结构,本团队先后在胶西北地区实施了海量深反射地震、大地电磁和重力剖面工程及深度3266 m深钻探工程,获得横跨胶西北金矿集区三山岛-焦家-招平三条主成矿带的深部探测剖面,精确揭示了胶西北地区深部地质结构,三山岛断裂带与焦家断裂带深部呈反“y”字型交会,发现了板块俯冲挤压引起的大型超壳走滑断裂及莫霍面破裂,建立基于超壳走滑断裂构造体系的巨量金成因模式。本项工作对于进一步深化胶西北金矿集区巨量金成矿作用机制和成矿模式的认识,丰富和完善胶东金矿成矿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深部探测 走滑断裂 成矿机制 胶西北金矿集区
下载PDF
鲁西微山稀土矿床成矿机制研究现状及展望
7
作者 李胜虎 熊玉新 +9 位作者 王海芹 李敏 胡笑伟 兰君 李得建 单伟 迟乃杰 舒磊 马晓东 郭广军 《山东国土资源》 2023年第11期32-41,共10页
鲁西微山稀土矿床是一个典型的碳酸岩型内生轻稀土矿床,其成矿机制目前仍存在结晶分异作用、流体不混溶作用及热液蚀变作用等方面的分歧。该稀土矿床中发育大量的熔体、熔体—流体包裹体和富CO_(2)流体包裹体,这些包裹体在常压测温过程... 鲁西微山稀土矿床是一个典型的碳酸岩型内生轻稀土矿床,其成矿机制目前仍存在结晶分异作用、流体不混溶作用及热液蚀变作用等方面的分歧。该稀土矿床中发育大量的熔体、熔体—流体包裹体和富CO_(2)流体包裹体,这些包裹体在常压测温过程中易爆裂或泄露,很难测得它们的完全均一温度等相变数据,导致该矿床岩浆→岩浆—热液→热液完整的成矿流体演化过程及其热力学性质仍不清楚。此外,稀土在成矿流体演化各阶段的流体中进行高效迁移和富集沉淀的机制,尚缺少原位的微区成分分析和高温高压实验模拟方面的约束。以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极大限制了研究人员对微山稀土矿床成矿机制的深入认知。将来,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对高内压的熔体包裹体、熔体-流体包裹体和富CO_(2)流体包裹体开展热液金刚石压腔均一测温,以厘清成矿流体完整的演化过程;对单个包裹体开展原位LA-ICP-MS微区成分分析,以定量刻画稀土在岩浆流体演化过程中的分配行为;将热液金刚石压腔与拉曼光谱仪联用,模拟稀土元素与CO_(3)^(2-)、SO_(4)^(2-)和F^(-)等配体络合后进行有效迁移的络合物类型及氟碳铈矿的沉淀机制。最终,阐明微山稀土矿床成矿流体完整演化过程及稀土富集矿化机制,为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成矿流体演化和成矿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并解决当前碳酸岩型稀土矿床中存在的熔体包裹体、熔体-流体包裹体及富CO_(2)流体包裹体等均一温度难以测定的“卡脖子”实验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山稀土矿床 熔体包裹体 富CO_(2)流体包裹体 成矿机制 鲁西
下载PDF
金矿立体地球化学探测模型与深部钻探验证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学求 张必敏 +12 位作者 于学峰 杨德平 夏勇 谭亲平 刘耀文 张苏坤 田密 刘汉粮 李瑞红 韩志轩 熊玉新 吴慧 张宝云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69-885,共17页
深部资源地球化学探测科学问题的的焦点是元素大深度垂向迁移机理和立体地球化学探测模型的建立。本文以胶东蚀变岩型金矿和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钻孔岩芯和地表联合取样获得的数据,建立千米深度立体地球化学探测模型。蚀变岩型金矿立... 深部资源地球化学探测科学问题的的焦点是元素大深度垂向迁移机理和立体地球化学探测模型的建立。本文以胶东蚀变岩型金矿和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钻孔岩芯和地表联合取样获得的数据,建立千米深度立体地球化学探测模型。蚀变岩型金矿立体地球化学模型显示,Au、S和Hg与金矿密切相关,分布模式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Au的立体几何分布模式兼具矿化剂元素S和远程指示元素Hg的双重特征,金异常和矿化剂元素硫与矿体倾斜方向一致,反映了成矿过程中流体沿控矿构造的轴向运移;金异常与类气体元素汞在垂向上一致,而且出现从矿体到地表的连续贯通式异常,反映了流体沿微裂隙和纳米孔的垂向迁移。卡林型金矿立体地球化学模型显示,Au、As、Sb、Hg、Tl和S在不整合面都显示高含量特征,与深部层状主矿体分布一致;在矿体上覆地层中都存在弱异常,显示了明显的成矿流体沿隐伏微小断裂垂向迁移特点;所不同的是Sb和Tl元素在不整合面附近显示了最高的元素含量,而Sb和Hg在近地表均显示了明显高的异常特征。立体几何模型清晰地显示了矿体的展布特征和范围,而且金及其伴生元素垂向迁移在地表形成清晰异常,为利用金及伴生元素和矿化剂元素进行深部矿体三维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指导深部金矿勘查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胶东蚀变岩型金矿地表完全被土壤覆盖区的穿透性地球化学微细粒级土壤采样,金属活动态提取分析圈定的异常,经深部钻探验证,胶东焦家成矿带五一村3200 m钻探,在2428.00~3234.16 m深度发现6层矿化体,其中高品位矿体位于2854 m深度;上宫金矿地表基岩出露,采集断层泥或裂隙岩石样品,可以清晰探测深部异常,经2000 m钻探,在1312 m处发现高品位金铅锌银矿体;贵州水银洞采集地表细粒级土壤,能够直接有效地揭示深部金矿体,经500~1500 m钻探验证,在300~1500 m深度新增金资源量203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立体探测 钻探验证 深部金矿发现
下载PDF
甘肃阳山金矿岩(矿)石中金的化学相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陆继龙 范玉超 +2 位作者 熊玉新 尹业长 赵玉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92-1000,共9页
本文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计测定了甘肃阳山金矿岩(矿)石中金的5种化学相态(可溶相、游离自然金、碳酸盐相、硫化物相和硅酸盐相)的质量分数,并分析了其在不同类型的岩(矿)石和不同时代地层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区域岩石中的金主... 本文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计测定了甘肃阳山金矿岩(矿)石中金的5种化学相态(可溶相、游离自然金、碳酸盐相、硫化物相和硅酸盐相)的质量分数,并分析了其在不同类型的岩(矿)石和不同时代地层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区域岩石中的金主要以硅酸盐相存在,占总量的57.6%;矿石中的金主要以硫化物相存在,占总量的56.9%;与岩石中金的相态分布对比,矿石中硫化物相金、游离自然金和碳酸盐相金所占比例明显偏高;可溶相、游离自然金、碳酸盐相和硫化物相是阳山金矿成矿有利相态;赋矿地层金的成矿有利相态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层,即使金的合计与其他地层相近甚至较低。可根据成矿有利相态所占比例判断地层成矿潜力,这为岩石地球化学的异常评价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卡林型金矿 化学相态分析 硫化物相 阳山金矿
下载PDF
焦家金矿带3000 m科研深钻地球物理测井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熊玉新 于学峰 +2 位作者 迟乃杰 杨德平 王新娥 《山东国土资源》 2018年第5期66-73,共8页
焦家金矿带3 000 m勘查科研深钻使用多种测井方法,原位获取了钻孔岩石的各种物理化学参数,实现了设计预定的数据采集目标,取得了丰富的初步解译研究成果。通过交会图等技术分析了不同岩石的测井响应特征;通过常规识别法和主成分分析方... 焦家金矿带3 000 m勘查科研深钻使用多种测井方法,原位获取了钻孔岩石的各种物理化学参数,实现了设计预定的数据采集目标,取得了丰富的初步解译研究成果。通过交会图等技术分析了不同岩石的测井响应特征;通过常规识别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相结合,有效的识别了断裂带;通过阵列声波测井了解了岩石机械特性并估算了地应力参数;通过井温测量实现了井温梯度的计算。激电测井显示,低阻高极化为深部矿化体主要异常特征;依据极化率曲线整体幅值及形态分析认为2 485~3 122 m为矿化较为集中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家断裂带 勘查科研钻 地球物理测井 岩性识别 破碎带分析
下载PDF
地壳深部结构探测启示与山东中生代金成矿的主要科学问题讨论 被引量:5
11
作者 单伟 于学峰 +6 位作者 熊玉新 张伟 李小伟 马祥县 迟乃杰 程伟 舒磊 《山东国土资源》 2022年第4期1-13,共13页
在山东省域内广泛分布有中生代形成的金矿床。涵盖胶北地块、胶南威海造山带的胶东金矿区以成矿作用强烈、赋存资源量巨大成为中国东部金成矿的典型代表,为成矿机理、成矿过程和研究对比提供了重要场所。在对胶东地区地壳深部结构探测... 在山东省域内广泛分布有中生代形成的金矿床。涵盖胶北地块、胶南威海造山带的胶东金矿区以成矿作用强烈、赋存资源量巨大成为中国东部金成矿的典型代表,为成矿机理、成矿过程和研究对比提供了重要场所。在对胶东地区地壳深部结构探测认识进展的基础上,总结山东省中生代金成矿的时空规律,本文提出胶北地块、鲁西地块以及胶南威海造山带内中生代形成的与岩浆活动相关的内生金矿床虽具有不同成矿模式,但在成矿过程中,具有相似的成矿动力机制。通过不同构造单元内成矿模式的对比,结合已有的成矿理论和胶北地块地壳结构特征,提出在华北克拉通破坏过程中,存在以岩石圈破裂为特征的金成矿作用。成矿作用以构造体系、岩浆体系和成矿流体等要素耦合为基础,构成了各具特色的成矿系统。在阐述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本文初步梳理了进一步研究中,需要厘清和解决的部分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金成矿机理研究 克拉通破坏 岩石圈破裂 地壳深部结构探测 成矿系统
下载PDF
胶东焦家金矿带3000m深部成矿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0
12
作者 于学峰 杨德平 +5 位作者 李大鹏 单伟 熊玉新 迟乃杰 刘鹏瑞 于雷亨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893-2910,共18页
近年来,胶东焦家金矿带深部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控制深度一般在2000m左右。为进一步研究焦家金矿带3000m深部成矿特征,本团队在莱州吴一村地区成功实施了深度3266. 06m的科研深钻,新发现金矿体6层,累计见矿厚度20. 87m,平均品位1. 85... 近年来,胶东焦家金矿带深部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控制深度一般在2000m左右。为进一步研究焦家金矿带3000m深部成矿特征,本团队在莱州吴一村地区成功实施了深度3266. 06m的科研深钻,新发现金矿体6层,累计见矿厚度20. 87m,平均品位1. 85×10^-6,最高品位13. 65×10^-6。该深钻有效验证了胶东金矿3000m深部的资源潜力,被誉为"中国岩金第一见矿深钻"。据研究预测,深钻控制的吴一村预测区2000~4000m区间推断金矿资源量约900t,整个胶东地区2000~4000m区间推断金矿资源量4000t左右。焦家断裂带从浅部到深部倾角逐步变缓,焦家金矿带深部从破碎特征、蚀变矿化特征、构造岩类型等方面与浅部及中深部存在差异,具有分带性,一般从外向内分为碎裂状花岗岩、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断层泥等带;焦家金矿带深部黄铁绢英岩仅局部出现在破碎蚀变最强部位,不连续,常呈条带状、透镜状出现;深部矿体主要位于主断裂面(断层泥)的上部,打破了以往研究认为断层泥在成矿过程中起隔挡成矿热液的作用、矿体位于其下部的局限认识,这些新认识对于正确构建找矿模型、确定深部找矿有利部位、成矿预测以及资源潜力评价等方面具重要意义。根据矿相学观察和测试研究,可将成矿阶段划分为Ⅰ石英-黄铁矿阶段、Ⅱ金-黄铁绢英岩化阶段、Ⅲ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Ⅳ石英-重晶石-碳酸盐矿物阶段;深部矿体黄铁矿原位硫同位素测定及综合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总体来源于中生代活化再造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也有深源流体与地壳围岩强烈交换的特征,同时也显示地表水的参与,应该是燕山期地幔大幅度上涌,岩石圈迅速减薄,造成大规模陆壳重熔活化和岩浆活动,形成新的岩浆-流体-成矿系统,最终参与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家金矿带 3000m深钻 成矿特征 金矿 胶东
下载PDF
胶东焦家断裂带3000 m深部矿化特征及金矿物赋存状态 被引量:14
13
作者 孙雨沁 于学峰 +6 位作者 单伟 熊玉新 张岩 迟乃杰 舒磊 李敏 程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19-937,共19页
胶东是我国黄金的主要产地,前人已开展大量矿床学研究,但主要集中在浅部,其深部的成矿研究仍然薄弱。本文以目前最深的见矿钻孔为研究对象,在宏观观察描述的基础上,以电子探针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微观上系统开展深部金矿的矿相学和元素地... 胶东是我国黄金的主要产地,前人已开展大量矿床学研究,但主要集中在浅部,其深部的成矿研究仍然薄弱。本文以目前最深的见矿钻孔为研究对象,在宏观观察描述的基础上,以电子探针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微观上系统开展深部金矿的矿相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为深部金矿成矿特征提供了第一手的基础资料,研究结果对于深入认识焦家金矿带矿床的成因以及进一步的深部找矿预测都具有重要意义。超深科研钻ZK01井位于莱州吴一村地区,是目前焦家断裂带最深的见矿钻孔,也是我国岩金最深见矿孔。深钻蚀变类型主要有钾化、硅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矿石类型为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和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矿体多以脉状、细脉网脉状、细脉浸染状为主。载金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少数金矿物分布在黄铜矿、石英和钾长石中。焦家带深部矿石金矿物成色较高,主要为含银自然金,其次为银金矿,说明该深钻深部金矿形成于高温、较深的成矿环境;成矿时代相对较老。Au主要有两种赋存形式:独立的金矿物和不可见金即晶格金。独立金矿物可分为三种赋存状态,即包体金、裂隙金和晶隙金。初步认为矿石矿物生成顺序从早到晚依次为:(不含Pb黄铁矿、方铅矿、辉铋矿、金矿物)→(黄铜矿)→(含Pb黄铁矿)→(方铅矿、金矿物)→(重晶石)→(闪锌矿)。深钻成矿热液存在多期活动,碎裂岩带为含金热液运移提供了通道,多重成矿阶段的叠加和复合导致金矿物多期次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家断裂带 超深科研钻 EPMA 金矿 赋存状态 胶东
下载PDF
山东莱州曲家金矿原生晕地球化学分带性研究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德平 于学峰 +6 位作者 王林钢 熊玉新 朱学礼 舒磊 宋英昕 刘鹏瑞 迟乃杰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7-356,共20页
曲家金矿位于胶东焦家成矿带中段,为新城金矿和马塘金矿的深部延深,矿体赋存深度300~1300 m。对区内32个钻孔岩心样品进行了取样,获得了34个元素的分析数据,研究了各元素的浓度分带及成分分带。发现多元素在此深度范围内除沿矿体轴向有... 曲家金矿位于胶东焦家成矿带中段,为新城金矿和马塘金矿的深部延深,矿体赋存深度300~1300 m。对区内32个钻孔岩心样品进行了取样,获得了34个元素的分析数据,研究了各元素的浓度分带及成分分带。发现多元素在此深度范围内除沿矿体轴向有迁移成晕外,在垂向上也有迁移和成晕现象,这对于穿透性地球化学和原生晕找矿机理研究有重要意义。同时发现成矿元素在成矿带轴向和垂向上的扩散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矿体部位,成矿热液中元素浓度、热液的温度压力、围岩化学活性和可渗透性等,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复杂性。原生晕的高浓度带主要沿断裂蚀变带分布。用格里戈良法和重心法确定的轴向成分分带,在深部有头晕元素与尾晕元素的叠加,预示深部仍存在隐伏金矿体,这与西部邻近招贤勘查区深部发现金矿体的勘查结果相符。垂向上从浅到深成分分带性存在差异,垂向上易在浅部浓集的元素为Se、Cd、Mo、Hg、Bi、S、F、Cu、Ag,成矿带附近浓集的元素为Sb、As、Au、W等,As、Sb在垂向上的迁移能力弱,主要沿轴向迁移。当浅部多个元素同时达到K2O≥4.57×10–2,Au≥0.8×10–9,Ag≥0.057×10–6,Cu≥2.5×10–6,Bi≥0.08×10–6,Hg≥17×10–9,S≥0.0583×10–2,Mo≥0.74×10–6,W≥0.55×10–6时,指示深部发现金矿体的可能性较大,Hg·Ag/(As·W)、Bi·Hg/(As·Au)指数可用来判断金矿体的埋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焦家金成矿带 曲家金矿 原生晕 地球化学分带
下载PDF
山东省莱州曲家金矿区原生晕立体地球化学模型及对元素迁移和深部找矿的启示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德平 于学峰 +6 位作者 王林钢 熊玉新 刘鹏瑞 舒磊 宋英昕 朱学礼 牛志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99-918,共20页
与热液活动有关的矿床多数伴有原生晕的形成,其本质是元素的迁移和扩散,原生晕成分分带和浓度分带特征的研究对于找矿有重要意义,而立体地球化学建模是近年来兴起的新的原生晕研究方法。曲家金矿和招贤勘查区北部位于胶东焦家金矿带中段... 与热液活动有关的矿床多数伴有原生晕的形成,其本质是元素的迁移和扩散,原生晕成分分带和浓度分带特征的研究对于找矿有重要意义,而立体地球化学建模是近年来兴起的新的原生晕研究方法。曲家金矿和招贤勘查区北部位于胶东焦家金矿带中段,为新城金矿和马塘金矿向深部的延伸。曲家金矿矿体赋存标高–607~–1466 m,最大勘查深度1600 m,招贤勘查区矿体赋存标高–1330~–2170 m,最大勘查深度2268 m,在这一地区开展原生晕立体地球化学建模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此采集了曲家金矿南部腾家矿段的33个钻孔和西侧相邻的招贤勘查区的6个钻孔的1130件岩心样品,分析测试了34个元素,用Micromine软件建立了原生晕立体地球化学模型,建模标高0~–1810 m。模型显示Au、Ag、Cu、Pb、As、Sb、Bi、Hg、Mo、W、S、Co、Ni、V、Cr、Ba、Sr、Cl、F、Se、Fe2O3、K2O、CaO、MgO等元素高值区域主要沿焦家断裂带分布,表明这些元素的迁移富集由成矿热液沿断裂破碎带活动引起,其中Ni、Co、Sb、Ba、F等元素趋向在断裂带较深部位富集,而K2O则趋向在较浅部位富集。Au、Ag、Cu、Pb、Zn、Bi、Hg、Cd、Se、Mo、W、S、F等元素在垂向上也有较明显的迁移和成晕现象。同时发现原生晕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复杂性,研究认为成矿元素在成矿带轴向和垂向上的迁移扩散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成矿部位、成矿热液中元素浓度、热液的温度压力、围岩化学活性和可渗透性等。元素的扩散及原生晕的形成除与热液对围岩的蚀变作用、金属纳米粒子被地气携带上升有关外,可能还与成矿作用过程中形成的金属气态络合物、气态水合粒子的迁移有关。元素垂向扩散形成的原生晕能够达到近地表部位,这对于穿透性地球化学和原生晕找矿机理研究有重要意义。利用模型确定了新的深部找矿靶区和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焦家金成矿带 曲家金矿 原生晕 立体地球化学模型
下载PDF
山东邹平火山岩盆地铜多金属矿SHRIMP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年龄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鹏瑞 熊玉新 +3 位作者 马晓东 王奎峰 董延钰 李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21-1630,共10页
邹平火山岩盆地是山东省重要的铜多金属矿区之一,区内含有1套多旋回多期次的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已发现的铜矿床、矿化点均与晚期侵入杂岩体及次火山岩有关。为了查明矿区的成岩成矿作用时代,采用SHRIMP同位素测定技术,对区内与铜多金... 邹平火山岩盆地是山东省重要的铜多金属矿区之一,区内含有1套多旋回多期次的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已发现的铜矿床、矿化点均与晚期侵入杂岩体及次火山岩有关。为了查明矿区的成岩成矿作用时代,采用SHRIMP同位素测定技术,对区内与铜多金属矿化有关的侵入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Th-Pb同位素测定,获得王家庄铜矿床的赋矿围岩——石英二长闪长岩的侵位年龄为(128.8±0.8)Ma,盆地中部裂隙充填交代型铜金矿床的赋矿围岩环状二长岩岩墙的侵位年龄为(122.9±0.5)Ma;对王家庄铜矿中的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的等时线年龄为(126.7±4)Ma及模式年龄加权平均值(128.2±0.8)Ma,代表了辉钼矿在流体中沉淀的时间。所获年龄数据准确地厘定了区内晚期岩浆活动及其矿化时限,表明王家庄杂岩体的侵位时间早于环状二长岩岩墙,其多金属矿化时间与成岩时间接近,岩体与矿化关系密切;而裂隙充填交代型铜矿的形成时间晚于环状二长岩岩墙,具有明显的构造控矿特征。所获得的年龄数据对于进一步研究区域成矿规律和指导找矿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邹平 铜矿 侵入岩 SHRIMP锆石U-PB年龄 辉钼矿RE-OS年龄
下载PDF
胶西北焦家断裂带深部载金黄铁矿标型特征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17
作者 迟乃杰 韩作振 +6 位作者 单伟 孙雨沁 熊玉新 舒磊 刘传娥 申颖 李增胜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49-962,共14页
胶东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中区,焦家金矿带是区内最主要的金矿床分布区,黄铁矿是焦家金矿成矿作用的贯通性矿物,是主要的载金矿物之一。本次工作采集了焦家断裂带深部2700~3000 m内的矿体及矿化体样品,对黄铁矿进行了晶体形态、主量元... 胶东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中区,焦家金矿带是区内最主要的金矿床分布区,黄铁矿是焦家金矿成矿作用的贯通性矿物,是主要的载金矿物之一。本次工作采集了焦家断裂带深部2700~3000 m内的矿体及矿化体样品,对黄铁矿进行了晶体形态、主量元素、微量元素、EMPA面扫等研究工作。各个成矿阶段的黄铁矿晶体形态标型研究表明,成矿Ⅰ阶段黄铁矿自形-半自形,颗粒较细小,以细粒的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为主;成矿Ⅱ、Ⅲ阶段黄铁矿自形-半自形,颗粒较粗大,以立方体为主,含少量五角十二面体,具有较多的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聚形晶;成矿Ⅳ阶段黄铁矿主要以继承性的细粒立方体黄铁矿为主。各个成矿阶段的主、微量元素有显著的差异,焦家深部成矿流体成矿早期Ⅰ阶段富Co、Ni,贫Au,成矿温度较高,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温度逐渐降低,成矿Ⅱ阶段的成矿流体中含有一定量的伴生中温金属元素Ag、As、Te、Cu等,成矿Ⅲ阶段中,成矿温度进一步降低,成矿流体逐渐转化为贫Co、Ni,富Au及其伴生金属元素Ag、As、Te、Cu、Zn、Pb、Sb等。根据电子探针(EMPA)面扫描,区分两种黄铁矿类型,Py1型黄铁矿,富Co、Ni,贫As、Pb等元素;Py2型黄铁矿,主要为富As,包裹部分被溶蚀的Py1型黄铁矿;通过对焦家金矿带黄铁矿的晶体形态、主量元素、微量元素、EMPA面扫等标型特征进行详细研究,对于深部找矿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家断裂带 3000 m深钻 黄铁矿 标型特征
下载PDF
胶东郭家岭序列北截杂岩体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迟乃杰 韩作振 +6 位作者 单伟 刘传娥 熊玉新 舒磊 李增胜 郭广军 马祥县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0-42,共13页
胶东地区大规模金成矿作用与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关系紧密,如郭家岭期岩浆杂岩体与该区域大规模的金成矿期存在较好的时间耦合性。本研究以郭家岭期北截杂岩体中发育的两期花岗闪长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相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S... 胶东地区大规模金成矿作用与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关系紧密,如郭家岭期岩浆杂岩体与该区域大规模的金成矿期存在较好的时间耦合性。本研究以郭家岭期北截杂岩体中发育的两期花岗闪长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相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北截杂岩体两期花岗闪长岩均为似斑状结构,但二者的基质粒度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其中较早一期(132.9±1.2)Ma花岗闪长岩中基质为中粗粒结构,而较晚一期(129.7±1.1)Ma花岗闪长岩中基质呈中细粒结构;前者具有高钾钙碱性特征,后者属中钾-高钾钙碱性系列,二者均表现出准铝质至弱过铝质特征。两期花岗闪长岩的主量元素具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二者为同源岩浆演化的结果。此外,早期就位岩体与晚期岩体的微量元素特征存在轻微差异,且岩浆物质来源显示为壳幔混源,说明胶东地区中生代发育的岩浆杂岩体以持续构造活动为基础,存在长期活动的岩浆房,不同时期的同源岩浆具有轻微的演化程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家岭序列 北截杂岩体 SHRIMP锆石 岩浆演化 构造环境
下载PDF
广域电磁法在胶西北金矿集中区深部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洪军 熊玉新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39-1047,共9页
胶西北矿集区内的焦家与三山岛断裂带是著名的金矿成矿带,近年深部找矿成果显著,目前钻孔已揭露至4006 m,以往的物探方法深部探测效果不佳,亟需有效的深部探测地球物理技术。将广域电磁法应用于焦家—三山岛断裂带已知剖面,断面揭示两... 胶西北矿集区内的焦家与三山岛断裂带是著名的金矿成矿带,近年深部找矿成果显著,目前钻孔已揭露至4006 m,以往的物探方法深部探测效果不佳,亟需有效的深部探测地球物理技术。将广域电磁法应用于焦家—三山岛断裂带已知剖面,断面揭示两大断裂带形成的低阻带特征明显,真实反映了地下电性分布,视电阻率高阻、中低阻的分布反映了玲珑花岗岩体及变质岩体的展布;同时断面清晰展示了两大断裂在深度4 km附近交汇,剖面为研究焦家—三山岛断裂之间的断裂特征提供了依据。应用试验表明,广域电磁法探测深度大,抗干扰能力强,在胶西北岩浆岩分布区探测低阻断裂带具有较好的效果,是该区5000 m深度范围内很好的非震地球物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电磁法 胶西北 深部探测 岩浆岩分布区 焦家断裂带
下载PDF
山东金矿深部勘查进展与成矿理论创新 被引量:42
20
作者 于学峰 李大鹏 +6 位作者 田京祥 单伟 李洪奎 杨德平 张尚坤 罗文强 熊玉新 《山东国土资源》 2018年第5期1-13,共13页
在全面搜集研究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山东省金矿勘查取得的主要成果,并系统总结了成矿理论和成矿规律研究方面的新进展。近十年来,山东省金矿勘查取得重大进展,仅在胶东地区,就累计发现大中型及以上金矿70多处,其中超百吨... 在全面搜集研究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山东省金矿勘查取得的主要成果,并系统总结了成矿理论和成矿规律研究方面的新进展。近十年来,山东省金矿勘查取得重大进展,仅在胶东地区,就累计发现大中型及以上金矿70多处,其中超百吨的特大型金矿床6处,均分布在招远-莱州整装勘查区内。此外,在牟乳成矿带发现了新类型的辽上式大型金矿——黄铁矿碳酸盐脉型金矿,资源储量70 t;发现笏山-西陡崖金矿,资源储量超过30 t,极大地扩展了胶东地区的金矿找矿范围。同时,在鲁西地区归来庄矿田隐爆角砾岩型金矿深部600 m以下发现新矿体,新增资源储量超过20 t;在鲁西莱芜地区发现三岔河矽卡岩型铁金矿床,资源储量近7 t;在泰安新泰市化马湾附近发现了泉河金矿床,这显示着鲁西地区同样具有广阔的深部找矿前景。在成矿作用研究方面,针对成矿作用机制、成矿模式及矿床类型等不同方面,地质学家们也提出了诸多理论学说,对促进山东金矿找矿突破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进一步推动了山东金矿理论创新和找矿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深部勘查 成矿理论 胶东 鲁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