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_(34)^+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熙鸿 王晓阳 +3 位作者 熊珍玉 汪凤兰 刘柏林 张燕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47-649,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hTERT)基因表达与CD34+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集42例ALL患儿骨髓标本,分别进行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确定其FAB类型,运用一组相关的单... 目的探讨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hTERT)基因表达与CD34+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集42例ALL患儿骨髓标本,分别进行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确定其FAB类型,运用一组相关的单克隆抗体,采用流式细胞术及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进行免疫分型,采用吉姆萨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同时,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其外周血hTERT表达水平。结果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D34+表达阳性率52.38%(22/42),CD34+髓系抗原表达阳性率高CD34-;CD34+的ALLhTERT-mRNA表达水平高于CD34-的ALL,而正常对照组无或低表达。结论CD34+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hTERT-mRNA表达上调;hTERT基因表达参与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淋巴细胞 端粒酶 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 免疫分型 儿童
下载PDF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熙鸿 熊珍玉 +3 位作者 王晓阳 汪凤兰 刘柏林 张燕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12-1113,共2页
目的探讨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表达与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HL-60白血病细胞株、14例ANLL患儿和11例正常对照的hTERT基因表达。结果HL-60白血病细胞株... 目的探讨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表达与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HL-60白血病细胞株、14例ANLL患儿和11例正常对照的hTERT基因表达。结果HL-60白血病细胞株、14例ANLL患儿中11例及健康儿童2例有hTFRT基因表达;hTERT基因表达见于ANLL所有亚型;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但较K562细胞株低。结论儿童ANLLhTERT-mRNA表达水平上调;hTERT基因表达与儿童ANLL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非淋巴细胞 急性 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 儿童
下载PDF
hTERT基因表达上调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髓系抗原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熙鸿 王晓阳 +2 位作者 熊珍玉 刘柏林 张燕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4-485,共2页
目的探讨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表达上调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髓系抗原表达的关系。方法采集42例ALL患儿的骨髓标本,分别进行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确定其FAB类型,运用一组相关的单克隆抗体,采用流式细胞仪及直接... 目的探讨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表达上调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髓系抗原表达的关系。方法采集42例ALL患儿的骨髓标本,分别进行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确定其FAB类型,运用一组相关的单克隆抗体,采用流式细胞仪及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进行免疫分型,采用吉姆萨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同时,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其外周血hTERT的表达水平。结果儿童ALL髓系抗原表达阳性率26.19%,髓系抗原表达的ALLhTERT-mRNA表达水平高于无髓系抗原表达的ALL,而正常对照组无或低表达hTERT-mRNA。结论伴髓系抗原表达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hTERT-mRNA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HTERT 免疫分型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基因治疗遗传性疾病临床试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熙鸿 熊珍玉 陈力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6-179,共4页
基因治疗的目的是纠正引起病理改变的突变基因,这一概念十分引人注目,对未来遗传性疾病的治疗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就临床基因治疗X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腺苷脱氨酶缺乏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血友病A、B、慢性肉芽肿病的临床试验的... 基因治疗的目的是纠正引起病理改变的突变基因,这一概念十分引人注目,对未来遗传性疾病的治疗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就临床基因治疗X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腺苷脱氨酶缺乏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血友病A、B、慢性肉芽肿病的临床试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 血友病 慢性肉芽肿
下载PDF
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基因突变及免疫紊乱的特点
5
作者 李熙鸿 于凡 +3 位作者 陈力 李凤林 熊珍玉 汪凤兰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81-1183,共3页
目的探讨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β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基因突变类型及免疫紊乱的特点。方法多重等位基因特异聚合酶链反应(MASPCR)分析其基因类型。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IL6、IFNγ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IgG、IgA、IgM水平。... 目的探讨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β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基因突变类型及免疫紊乱的特点。方法多重等位基因特异聚合酶链反应(MASPCR)分析其基因类型。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IL6、IFNγ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IgG、IgA、IgM水平。结果重型β地中海贫血25例患儿中最常见的3种基因突变是CD17(A→T)、CD4142(-TTCT)、IVSⅡ654(C→T),占总数的94%。血浆IL6、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均<0.05),IgG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而IgA、IgM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MASPCR法进行基因诊断,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准确,一次可检测多种突变基因型,提高了基因诊断率。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免疫系统中存在多种成分的免疫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6 Γ干扰素 聚合酶链反应 突变
下载PDF
从历史看对外战争与美国经济关系
6
作者 熊珍玉 《时代金融》 2016年第24期16-,共1页
资本主义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发展,与生产资料及产品被私人占有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这个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会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亿万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 资本主义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发展,与生产资料及产品被私人占有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这个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会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亿万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为了缓解这种矛盾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主要途径是对外战争。在文中从历史资料出发就对外战争与美国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战争 美国经济 历史
下载PDF
磁性纳米细菌传感器表征污染土壤生物毒性的教学实验设计
7
作者 张凯 暴凯凯 +1 位作者 熊珍玉 李田蕊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9-213,共5页
设计了一个适用于本科生环境监测学、环境生物学和环境土壤学等环境学科专业的探索性实验——磁性纳米细菌传感器(MNPs-P.phosphoreum biosensor)表征污染土壤生物毒性实验。实验内容包括MNPs-P.phosphoreum Biosensor合成、MNPs-P.phos... 设计了一个适用于本科生环境监测学、环境生物学和环境土壤学等环境学科专业的探索性实验——磁性纳米细菌传感器(MNPs-P.phosphoreum biosensor)表征污染土壤生物毒性实验。实验内容包括MNPs-P.phosphoreum Biosensor合成、MNPs-P.phosphoreum Biosensor对污染土壤中HgCl;响应测定、MNPs-P.phosphoreum Biosensor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毒性表征等。该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加深他们对环境生物学与监测学中生物检测相关内容的理解,直观感受重金属污染土壤对生物带来的应激反应,激发学生对环境土壤学、环境微生物和环境毒理学等前沿知识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细菌传感器 实验设计 生物毒性 毒性表征
下载PDF
新生儿葡萄球菌性烧伤样皮肤综合征的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3
8
作者 熊珍玉 冯贵碧 +2 位作者 程红 李萍 刘春华 《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 葡萄球菌性烧伤样皮肤综合征 护理 临床观察 感染
原文传递
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2
9
作者 熊珍玉 李熙鸿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年第6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新生儿低血糖 新生儿窒息 临床观察 护理策略 神经系统损伤 围产儿死亡 复苏技术 生活质量 无氧酵解 生存率
原文传递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D_(34)^+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熙鸿 熊珍玉 王晓阳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06年第3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CD34+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54例ALL患儿的骨髓标本,分别进行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确定其FAB类型,运用一组相关的单克隆抗体,采用流式细胞仪及直接免疫荧光...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CD34+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54例ALL患儿的骨髓标本,分别进行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确定其FAB类型,运用一组相关的单克隆抗体,采用流式细胞仪及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进行免疫学检查,采用吉姆萨 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儿童ALL CD34+表达59.26%(32/54)。CD34+表达与ALL免疫分型无关,临床上与初诊时的WBC,Hb,PLT无关,而与肝、脾或淋巴结肿大等髓外浸润有关。细胞遗传学异常患儿CD34+表达发生率较高。但CD34+与CD34-ALL患儿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82,P=0.396)。结论采用强烈的化疗方案治疗ALL,CD34+表达对化疗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淋巴细胞 免疫分型 儿童
原文传递
疼痛护理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蔡长燕 胡艳玲 熊珍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年第1期86-88,共3页
随着疼痛研究及疼痛护理的进步,新生儿疼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静脉留置针穿刺所致的疼痛是住院新生儿经常反复经历的不良刺激,对新生儿可造成一系列近期及远期的不良影响。因此在此项操作中,应对新生儿疼痛加以重视并给予疼痛护理... 随着疼痛研究及疼痛护理的进步,新生儿疼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静脉留置针穿刺所致的疼痛是住院新生儿经常反复经历的不良刺激,对新生儿可造成一系列近期及远期的不良影响。因此在此项操作中,应对新生儿疼痛加以重视并给予疼痛护理干预,以达到减轻疼痛,减少并控制疼痛所致不良影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 疼痛 综述文献 静脉留置针穿刺
原文传递
小片段同源置换靶向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熙鸿 熊珍玉 汪凤兰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基因治疗的目的是纠正引起病变的突变基因。采用基因添加策略的整合型病毒载体基因治疗腺苷脱氨酶缺乏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X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和血友病A等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由于随机整合存在抑癌基因失活或原癌基因激活的潜... 基因治疗的目的是纠正引起病变的突变基因。采用基因添加策略的整合型病毒载体基因治疗腺苷脱氨酶缺乏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X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和血友病A等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由于随机整合存在抑癌基因失活或原癌基因激活的潜在危险,因此许多学者对靶向基因治疗策略寄予厚望。本文就小片段同源置换及其靶向基因治疗囊性纤维性变、镰状细胞性贫血、杜氏型肌营养不良和脊髓性肌萎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小片段同源置换 转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