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科研平台的农林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1
作者 田昌 熊立瑰 +3 位作者 陈雅 陈金华 颜娟 王英姿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5期1-4,共4页
为了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林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然后提出了基于科研平台的农林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关键词 创新能力 科研平台 研究生 农林院校
下载PDF
安化黑茶的降脂减肥功效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勤 熊立瑰 +2 位作者 晏玲玲 翟玉珂 刘仲华 《中国茶叶》 2023年第1期6-11,17,共7页
安化黑茶因其独有的加工原料、加工工艺和环境,而具有独特的风味品质和显著的降脂减肥等健康属性。文章重点介绍了安化黑茶及其生物活性成分组成、降脂减肥功效及其机理,以期为安化黑茶广大消费者健康饮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安化黑茶 活性成分 降脂减肥 代谢综合征
下载PDF
不同海拔云南大叶种晒青茶感官品质及主要生化成分差异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宏宇 陈金华 +7 位作者 熊立瑰 李勤 李娟 李适 江鸿键 张庆华 黄建安 刘仲华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6-287,共12页
为探究海拔对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品质的影响,以无量山不同海拔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研究对象,采用感官审评、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等技术和方法,对其感官品质、主要生化指标、挥... 为探究海拔对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品质的影响,以无量山不同海拔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研究对象,采用感官审评、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等技术和方法,对其感官品质、主要生化指标、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海拔1400~1800 m的晒青茶(H1)茶汤色泽更浅,亮度更高;海拔1800~2000 m的晒青茶(H2)涩味减轻,鲜爽味增强;H1与H2主要生化成分和挥发性成分存在显著差异,H1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总量、没食子酸、酚氨比、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显著高于H2,游离氨基酸总量、茶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含量显著低于H2;另外,H1与H2共有17种挥发性成分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正癸酸、叶绿醇、壬醛、青叶醛、水芹醛、己酸乙酯、脱氢芳樟醇、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己醇、反式橙花叔醇、法尼基丙酮、大马士酮、香叶醇、4-甲基-3戊烯-2-酮、亚麻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橙花醇。本研究结果可为海拔影响茶叶品质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 品质成分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茶儿茶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熊立瑰 刘仲华 黄建安 《茶叶通讯》 2011年第1期27-31,共5页
本文从儿茶素生物合成途径、环境对儿茶素代谢的影响、儿茶素代谢动力学、儿茶素生物学活性和儿茶素制备纯化五个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儿茶素 生物合成途径 代谢动力学 生物学活性
下载PDF
基于CAS理论教学模式的《茶学研究法》教学改革研究--以“茶树田间试验”教学内容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熊立瑰 李娟 +3 位作者 王英姿 陈金华 黄建安 刘仲华 《茶叶通讯》 2021年第3期578-583,共6页
《茶学研究法》是茶学专业一门研究方法指导性课程,为改善课堂教学模式和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复杂性适应系统(CAS)理论并基于该理论对《茶学研究法》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性改革与实践,促进了课程教学的科学升... 《茶学研究法》是茶学专业一门研究方法指导性课程,为改善课堂教学模式和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复杂性适应系统(CAS)理论并基于该理论对《茶学研究法》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性改革与实践,促进了课程教学的科学升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活动的适应性,达到了培养更多茶学专业优质人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理论 茶学研究法 田间试验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茶叶的抗衰老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龚雨顺 戴申 +2 位作者 黄建安 熊立瑰 刘仲华 《中国茶叶》 2019年第8期6-11,共6页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和生命科学的发展,茶叶抗衰老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在秀丽线虫、果蝇与老鼠等多种动物模型中,茶叶及茶叶主要活性成分茶多酚(儿茶素类、黄酮类以及酚酸类化合物)、咖啡碱与茶氨酸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衰老活性。...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和生命科学的发展,茶叶抗衰老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在秀丽线虫、果蝇与老鼠等多种动物模型中,茶叶及茶叶主要活性成分茶多酚(儿茶素类、黄酮类以及酚酸类化合物)、咖啡碱与茶氨酸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衰老活性。国内外流行病学调研也发现,日常饮茶可以延缓人类衰老,预防或者延缓心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老年疾病的发生。良好的饮茶习惯是促进人类健康的生活方式之一,茶叶抗衰老活性与个体遗传因素、摄入量以及性别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衰老作用 老年疾病
下载PDF
茶叶功能成分的健康作用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3
7
作者 刘仲华 黄建安 +7 位作者 龚雨顺 张盛 李勤 熊立瑰 蔡淑娴 林勇 朱洺志 刘长伟 《中国茶叶》 2021年第9期1-11,共11页
茶叶有效成分的健康功能一直是国际茶叶科学研究的热点。文章系统综述了国际上近年来(尤其是近5年来)关于茶叶主要功能成分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儿茶素、茶黄素、茶氨酸、茶多糖、咖啡碱及儿茶素衍生物的健康功... 茶叶有效成分的健康功能一直是国际茶叶科学研究的热点。文章系统综述了国际上近年来(尤其是近5年来)关于茶叶主要功能成分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儿茶素、茶黄素、茶氨酸、茶多糖、咖啡碱及儿茶素衍生物的健康功能研究成果,旨在为以茶的健康属性驱动市场消费及茶叶功能成分利用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功能成分 生物活性 健康属性 作用机制
下载PDF
EGCG对细胞的促氧化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陈怡君 熊立瑰 +2 位作者 黄建安 龚雨顺 刘仲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0-136,共7页
EGCG是茶叶中主要的儿茶素类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EGCG促氧化作用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对国内外细胞实验中EGCG的促氧化作用进行综述。EGCG在细胞培养基中发生自动氧化可以形成细胞外氧化应激环境,这种自动氧化受到培养基种类... EGCG是茶叶中主要的儿茶素类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EGCG促氧化作用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对国内外细胞实验中EGCG的促氧化作用进行综述。EGCG在细胞培养基中发生自动氧化可以形成细胞外氧化应激环境,这种自动氧化受到培养基种类、EGCG浓度与处理时间、血清含量及p H值等因素影响。在细胞内,EGCG直接提高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idative Species,ROS)和线粒体ROS,或者通过Fenton反应间接产生OH-。EGCG可以影响细胞内转录因子、信号通路与表面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与传递,从而影响细胞的一系列生命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CG 促氧化 细胞 生物活性 自动氧化 活性氧
下载PDF
春夏季茶树儿茶素生物合成基因表达差异 被引量:5
9
作者 黄芳芳 熊立瑰 +3 位作者 李莹 刘仲华 黄建安 李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0-87,共8页
以福鼎大白茶、白毫早、碧香早、槠叶齐一芽二叶为材料,采用GB/T 8313—2018《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测定茶多酚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儿茶素组分含量,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儿茶素生物合成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 以福鼎大白茶、白毫早、碧香早、槠叶齐一芽二叶为材料,采用GB/T 8313—2018《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测定茶多酚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儿茶素组分含量,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儿茶素生物合成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的含量及茶多酚总量夏季均极显著高于春季(P<0.01)。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的表达量有春季高于夏季的趋势;春季采摘的白毫早样品花青素合成酶基因、肉桂酸羟化酶基因、查耳酮合成酶基因、UDP-糖基转移酶基因、类黄酮3’,5’-羟化酶(flavonoid 3’,5’-hydroxylase,F3’5’H)基因相对表达量与其他样品均存在差异(|log2差异倍数|≥1),由此可知基因的表达量不仅受季节调控,还受到品种的影响。F3’5’H基因相对表达量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含量存在正相关,EGCG是黄烷酮B环3’,4’,5’位置羟基化物质,催化其羟基化的酶为类黄酮3’-羟化酶和F3’5’H,因此F3’5’H可能是EGCG合成的关键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夏季 茶树 儿茶素含量 基因相对表达量
下载PDF
黄化变异茶树石门黄叶理化分析及茶氨酸相关基因表达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金可 黄建安 +5 位作者 熊立瑰 刘硕谦 覃小洪 彭靖 李银花 李娟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47,共8页
黄化变异是茶树较为常见的叶色变异现象,黄化茶树的特征性化学成分含量会发生较大变化,其中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研究此现象形成的原因有助于揭示叶色与氨基酸代谢的相关性。本研究以石门地区自然黄化变异茶树为材料,对其全黄、全绿和黄... 黄化变异是茶树较为常见的叶色变异现象,黄化茶树的特征性化学成分含量会发生较大变化,其中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研究此现象形成的原因有助于揭示叶色与氨基酸代谢的相关性。本研究以石门地区自然黄化变异茶树为材料,对其全黄、全绿和黄绿叶片进行叶绿体超微结构分析和主要生化成分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茶氨酸生物合成相关基因(TS,CsGS1,CsGS2)在不同叶色间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它们与茶氨酸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与绿叶相比,黄化叶的叶绿体结构存在异常,主要表现为类囊体膜结构不清晰;(2)生物碱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黄叶、绿叶、黄绿叶,组间差异显著;(3)没食子酸、总儿茶素含量在绿叶中最高,在其他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多种儿茶素组分含量随叶片转绿而提高,但EC与叶片黄化程度呈正相关;(4)氨基酸和茶氨酸含量变化趋势与叶片黄化趋势相同;(5)TS基因和CsGS1基因在绿叶中表达量最高,在黄绿色叶片中表达量最低,CsGS2基因在全黄叶片中表达量最高;(6)茶氨酸含量与TS、CsGS1、CsGS2基因表达量均无显著相关性。可见,黄化茶树叶片的叶绿体结构异常,其物质代谢会受到影响,氨基酸分解被抑制,并富集在黄化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化茶树 茶氨酸 茶氨酸合成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
下载PDF
饮食影响茶叶活性成分吸收利用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陈颖 熊立瑰 +2 位作者 唐湘粤 龚雨顺 刘仲华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78-387,共10页
饮食行为是造成茶叶活性成分吸收利用差异的重要原因。本文概述了饮食对茶叶成分吸收利用的影响:1)进食时间、禁食行为及饮食限制改变生理条件和生物钟,造成机体吸收差异;2)饮食结构(蛋白质、糖类、膳食黄酮、维生素等)直接影响参与茶... 饮食行为是造成茶叶活性成分吸收利用差异的重要原因。本文概述了饮食对茶叶成分吸收利用的影响:1)进食时间、禁食行为及饮食限制改变生理条件和生物钟,造成机体吸收差异;2)饮食结构(蛋白质、糖类、膳食黄酮、维生素等)直接影响参与茶叶成分代谢的消化器官、代谢酶、转运蛋白;3)饮食模式影响肠道微生态,改变肠道菌群结构与数量,间接影响茶叶成分吸收利用与循环分布。最后,展望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提高茶叶成分生物利用率方面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活性成分 饮食 营养元素 肠道菌群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茶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熊立瑰 刘思慧 +1 位作者 黄建安 刘仲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3-158,共16页
茶是世界公认的健康饮料,其消费群体在不断扩大。近30年来,茶的抗病毒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综述了茶叶及其功能成分(尤其是茶多酚)对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病毒的干预作用,并简要阐述了其作用机制。茶叶及其... 茶是世界公认的健康饮料,其消费群体在不断扩大。近30年来,茶的抗病毒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综述了茶叶及其功能成分(尤其是茶多酚)对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病毒的干预作用,并简要阐述了其作用机制。茶叶及其功能成分的抗病毒作用主要集中于体外生化研究和细胞试验,比较缺乏动物试验、人体临床试验,以及人体流行病学调查等研究。人们日常饮茶过程中,茶叶及其功能成分能否发挥抗病毒作用尚不明确。因此,研究人员需要开展更多的大规模随机化干预试验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等研究,进一步探讨茶叶及其功能成分的抗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成分 病毒 抗病毒作用
下载PDF
茶叶品质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奇 欧阳建 +5 位作者 刘昌伟 陈宏宇 李娟 熊立瑰 刘仲华 黄建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6-330,共15页
茶叶品质是茶叶外形与内质的体现,快速准确地对茶叶品质作出评价,对于茶叶加工和茶叶贸易等至关重要。感官审评、成分分析检测以及新兴技术是目前主要的茶叶品质评价技术方法。综述了近年来3种主要评价技术的研究进展,并重点分析了新兴... 茶叶品质是茶叶外形与内质的体现,快速准确地对茶叶品质作出评价,对于茶叶加工和茶叶贸易等至关重要。感官审评、成分分析检测以及新兴技术是目前主要的茶叶品质评价技术方法。综述了近年来3种主要评价技术的研究进展,并重点分析了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感官审评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但结合定量描述分析可以降低主观性的影响;成分分析检测门槛高、操作难、耗时耗力,得出的结果相对准确;新兴技术具有简单、快速、无损等特点,但目前还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准确率。在茶叶产品多样化的今天,唯有多维度综合利用多种方法,才能快速、高效检测茶叶品质,为茶产业健康高效发展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品质 计算机视觉 光谱技术 电化学方法
下载PDF
茶树叶色变异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向娜 熊立瑰 +4 位作者 温贝贝 王坤波 刘仲华 黄建安 李娟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43-653,共11页
茶树(Camellia sinensis)为多年生叶用植物,其叶色变异具有易观察、易鉴别、易利用的特点,对茶树新品种选育和改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叶色变异茶树是研究叶绿素代谢途径和发育调控、叶片呈色机理以及鲜叶适制性等的理想材料。茶树的特... 茶树(Camellia sinensis)为多年生叶用植物,其叶色变异具有易观察、易鉴别、易利用的特点,对茶树新品种选育和改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叶色变异茶树是研究叶绿素代谢途径和发育调控、叶片呈色机理以及鲜叶适制性等的理想材料。茶树的特征性化学成分茶多酚、氨基酸、色素类物质(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在叶色变异茶树中的含量均会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对茶树光合作用、抗逆性、鲜叶适制性、成茶品质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茶树叶色变异的发生与色素类物质合成降解、叶绿体发育、核-质信号转导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茶树叶色变异分类、重要化学成分变化、影响叶色变异的环境因素及分子机制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茶树叶色变异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同时展望了其下一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叶色变异 重要化学成分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园艺植物叶际微生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莹 熊立瑰 +3 位作者 黄芳芳 李娟 黄建安 刘仲华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29-1839,共11页
园艺植物叶际存在丰富的微生物,外界环境变化和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都会引起叶际环境改变,从而影响微生物构成,这些微生物又通过其生命活动影响植物和环境。为更好认识叶际微生物特点及其与园艺植物的关系,本文对园艺植物叶际微生物来... 园艺植物叶际存在丰富的微生物,外界环境变化和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都会引起叶际环境改变,从而影响微生物构成,这些微生物又通过其生命活动影响植物和环境。为更好认识叶际微生物特点及其与园艺植物的关系,本文对园艺植物叶际微生物来源与影响因素及其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并介绍了蔬菜、果树、茶树、药用植物、花卉等不同园艺植物叶际微生物特点,为研究植物生理和促进园艺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际微生物 植物内生菌 园艺植物 微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