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著名历史学家熊铁基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1
1
作者 康香阁 熊铁基 《邯郸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6-12,共7页
熊铁基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他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50多年,成果卓著。其成就主要集中在秦汉史,上溯先秦,下迄唐宋,内容涉及秦汉制度史、秦汉思想文化史、汉唐文化史、道家道教文化研究等。2007年11月23日,笔者在华中师范大学历... 熊铁基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他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50多年,成果卓著。其成就主要集中在秦汉史,上溯先秦,下迄唐宋,内容涉及秦汉制度史、秦汉思想文化史、汉唐文化史、道家道教文化研究等。2007年11月23日,笔者在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赵国华教授的陪同下,就熊先生的治学经历、治学方法等问题进行了专访,同时,还邀请赵国华教授和刘固盛教授撰写了研究熊先生学术思想的专题论文与本文一同发表,以飨学界同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铁基 历史学家 学术经历 治学方法
下载PDF
出入史哲 重思道家——访熊铁基教授
2
作者 熊铁基 严一钦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7-124,共8页
一转益多师与秦汉制度史研究问:熊先生您好。今年您已91岁高龄,《庄子》常言“真人”,在我看来,您可能就是现实中的“真人”。您能给我们分享下您是如何走上学术研究之路,以及您在学术研究上的一些经验吗?
关键词 学术研究 转益多师 熊先生 真人 《庄子》
原文传递
刘向校书详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熊铁基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3-79,共7页
西汉末年刘向校书,是一次长达二十多年的群体性的工作。从搜集到整理书籍,他们作了大量细致的校雠工作。后世乃至今日所见之古书,很多是当时整理的成果。他们整理时是有明确指导思想的,即当时“主流”思潮———儒家的思想。所以,这次... 西汉末年刘向校书,是一次长达二十多年的群体性的工作。从搜集到整理书籍,他们作了大量细致的校雠工作。后世乃至今日所见之古书,很多是当时整理的成果。他们整理时是有明确指导思想的,即当时“主流”思潮———儒家的思想。所以,这次大整理,既有保存之功,也有删改之嫌;既为后世研究传统文化保存了大量资料,也理所当然地引发出后世的一些辨伪、辨疑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向 校雠 历史文献整理
下载PDF
汉代学术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8
4
作者 熊铁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59,共15页
先秦典籍在汉代流传 ,经过了汉人不同程度的整理 ,甚至改造。传世的“群经诸子”,主要是汉人的文本。汉王朝一系列的重大举措 ,有利于儒学占主导地位 ,从而形成中国学术史上的“经学时代”。“经学时代”之形成 ,除了社会政治的“外因”... 先秦典籍在汉代流传 ,经过了汉人不同程度的整理 ,甚至改造。传世的“群经诸子”,主要是汉人的文本。汉王朝一系列的重大举措 ,有利于儒学占主导地位 ,从而形成中国学术史上的“经学时代”。“经学时代”之形成 ,除了社会政治的“外因”,也有学术本身及发展的“内因”,那就是 :各学派的“同源异流”、“其务为治”,以及彼此间的“相生相灭”、“相反相成”,发展为各学派均“兼综”他家的自我调适。从而形成新的学术“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学术 历史地位
下载PDF
从“存天理,灭人欲”看朱熹的道家思想 被引量:4
5
作者 熊铁基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0-44,共5页
朱嘉等人的理学,在形成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吸收了道家思想,从“存天理,死人欲”这一理学核心和纲领的形成,也可以清楚的证明。天理、人欲对立,在《淮南子》和《礼记》中就有明显的论述,两书有完全一样的文字说明对立,但如何解决... 朱嘉等人的理学,在形成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吸收了道家思想,从“存天理,死人欲”这一理学核心和纲领的形成,也可以清楚的证明。天理、人欲对立,在《淮南子》和《礼记》中就有明显的论述,两书有完全一样的文字说明对立,但如何解决这种矛盾,两书的主张又完全不同,《礼记》主张用和乐教化,《淮南子》主张心性修养。理学家们的主张显然从黄老道家《淮南子》中得到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天理人欲 道家 淮南子 礼记
下载PDF
试论中国传统学术的综合性 被引量:5
6
作者 熊铁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47,共7页
学术本是个有一定中国特色的名词 ,讨论中国古代学术问题 ,加上“传统“二字 ,是为了与中国近现代和西方加以区别。中国传统学术的综合性 ,是一个主要的特点 ,首先 ,它统一于道 ,其次 ,它有一系列与西方分科不同的范畴和术语 ,中国古代... 学术本是个有一定中国特色的名词 ,讨论中国古代学术问题 ,加上“传统“二字 ,是为了与中国近现代和西方加以区别。中国传统学术的综合性 ,是一个主要的特点 ,首先 ,它统一于道 ,其次 ,它有一系列与西方分科不同的范畴和术语 ,中国古代绝大部分学术著作都是百科全书式的 ,而“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是其原则、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学术 综合性 中国
下载PDF
关于道教产生几个问题的再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熊铁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1-66,共6页
本文主要依据汉代史料,对道教产生的诸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再探讨。文章认为至少至汉后期,已有了普遍的"黄老道"信仰;"天师道"与"太平道"不仅信仰相同,都是信奉黄老道,以黄帝、老子为崇拜对象,... 本文主要依据汉代史料,对道教产生的诸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再探讨。文章认为至少至汉后期,已有了普遍的"黄老道"信仰;"天师道"与"太平道"不仅信仰相同,都是信奉黄老道,以黄帝、老子为崇拜对象,而且组织形式也相同,一为二十四治,一为三十六方;《老子想尔注》、《太平经》这两部经典不仅是反映道教教理、教义、教规的经典,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与当时一些教派的行为实践相结合。以上这三个方面是道教在东汉后期形成的标志。道教产生之后,才正式形成真正的神学宗教,真正的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这是历史的进步,有一定的"统一"作用,对社会也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黄老道” 太平道 天师道 宗教神学
下载PDF
道家·道教·道学 被引量:4
8
作者 熊铁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7-160,共4页
与儒、佛相比,“道”对于道家、道教来说更有根本的、全面的、深刻的意义。道家、道教离不开“道”,名实相符,“道”也在道家、道教思想文化中得到充分的发展,由此而形成中国所特有的“道学”。道学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老庄学、黄老之学... 与儒、佛相比,“道”对于道家、道教来说更有根本的、全面的、深刻的意义。道家、道教离不开“道”,名实相符,“道”也在道家、道教思想文化中得到充分的发展,由此而形成中国所特有的“道学”。道学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老庄学、黄老之学、道教经史等相关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学 老庄学 道教经史
下载PDF
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老子年代争论背后的思想分歧 被引量:1
9
作者 熊铁基 刘筱红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21-26,共6页
本文旨在揭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老子其人其书的年代疑案的争论背后所关涉的思想分歧。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 ,关于老子其人其书的年代问题 ,表面上看是一个史实的考证 ,深层次中却透露了不同的文化理想。其间既有文化自由主义者... 本文旨在揭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老子其人其书的年代疑案的争论背后所关涉的思想分歧。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 ,关于老子其人其书的年代问题 ,表面上看是一个史实的考证 ,深层次中却透露了不同的文化理想。其间既有文化自由主义者为打破儒学独尊专制文化局面的努力 ,也有文化保守主义者为维护中国文化传统、坚守中国文化本位的主张的论争 ,还有唯物史观反对文化专制主义的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年代问题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老子研究 思想分歧 文化理想
下载PDF
略论道教历史上的改革 被引量:2
10
作者 熊铁基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5-164,共10页
道教改革不同于西方宗教改革而有自己的特点,是渐进式、和平性的。从改革的原因和内容看主要是道教本身的问题。改革的结果和意义是,教理教义的日益成熟,教规教制的因时而变,道术科仪的不断丰富,从而保证道教的发展。在改革中高道的作... 道教改革不同于西方宗教改革而有自己的特点,是渐进式、和平性的。从改革的原因和内容看主要是道教本身的问题。改革的结果和意义是,教理教义的日益成熟,教规教制的因时而变,道术科仪的不断丰富,从而保证道教的发展。在改革中高道的作用重大。反思其历史,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改革 反思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老学述要 被引量:2
11
作者 熊铁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22-33,158,共13页
20世纪中国老学 ,是中国古代老学的继续发展。但受近代西方科学理论和方法影响 ,《老子》研究出现新面貌。二三十年代形成局面 ,既有分科研究 ,也有新注释。50年代大陆地区 ,展开过唯物与唯心的讨论。最后 2 0年 ,随着传统的文化热兴起 ... 20世纪中国老学 ,是中国古代老学的继续发展。但受近代西方科学理论和方法影响 ,《老子》研究出现新面貌。二三十年代形成局面 ,既有分科研究 ,也有新注释。50年代大陆地区 ,展开过唯物与唯心的讨论。最后 2 0年 ,随着传统的文化热兴起 ,加上新资料出土 ,老学蓬勃发展 ,研究的队伍大 ,新成果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老学
下载PDF
神仙起源考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熊铁基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95-200,共6页
神仙信仰是道教的核心信仰,以往的研究需进一步考论。神仙及神仙信仰起源于西北山上,起源时间在战国以前,战国时的神仙理论和神仙信仰相当成熟。
关键词 神仙信仰 起源 地点 时间
下载PDF
从“稷下黄老”到“家人之言”——黄老道家的形成问题 被引量:2
13
作者 熊铁基 《中国哲学史》 1993年第1期44-51,共8页
我写秦汉新道家是研究秦汉时期的一个学派,所谓秦汉新道家也就是黄老道家。本文想就这个学派的形成问题作较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黄老道家 黄老之学 新道家 道家学派 庄子 司马迁 汉书·艺文志 慎到 司马谈 荀子
下载PDF
秦汉史研究的前沿与路径(笔谈)
14
作者 熊铁基 王子今 +2 位作者 李振宏 王彦辉 赵国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7-137,共21页
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这一时期的社会结构、经济形态的形成和演变,对中国传统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传承并发展了... 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这一时期的社会结构、经济形态的形成和演变,对中国传统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传承并发展了先秦思想文化,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独特的历史风貌。因此,秦汉史研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无论是传统史学还是现代史学,秦汉史研究都是重中之重。特别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秦汉史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和丰硕成果。为了推动秦汉史研究的深入与拓展,本刊特邀秦汉史研究领域的五位专家就“秦汉史研究的前沿与路径”展开笔谈,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风貌 中国古代国家 统一多民族国家 现代史学 先秦思想 文化传承 传统史学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下载PDF
西汉时期的道教——黄老道再考
15
作者 熊铁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1-127,共7页
在中国古代,祭祀神灵是每一个王朝的头等大事。道教与国家祀典关系紧密,表现在一是主神"太一"敬祀相同;二是道教徒参与了国家祀典,而且是主力。西汉时期数以千、万计的道士(方士),分布到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不少人还... 在中国古代,祭祀神灵是每一个王朝的头等大事。道教与国家祀典关系紧密,表现在一是主神"太一"敬祀相同;二是道教徒参与了国家祀典,而且是主力。西汉时期数以千、万计的道士(方士),分布到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不少人还有很大的影响。小的掌管各种祠庙,大的为官、封侯,他们各有所长的方术。这些道士属于哪一个道派,是一个可以探讨的问题。初步分析来看,大多属于早期道教的黄老道派。西汉时期,道教还有了自己的经典,内容异常丰富,只是除开《包元太平经》有点影子之外,几乎全部亡佚了,也可以说是淘汰了。或者刘安的某些秘籍还会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其实《淮南子内篇》本身也是道教经典。道教与当时的丧葬制度和习俗是有密切关系的,其神话内容,在汉代及其以后的丧葬壁画或画像石中有同样的表现。这种文化现象,理当是宗教文化。具体内容,联系当时道教发展的状况分析,可以梳理出西汉时期道教发展和影响的一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道教 黄老道 方士 “太一” 宗教文化
下载PDF
秦汉以后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轨迹
16
作者 熊铁基 《江汉论坛》 1987年第11期71-75,共5页
本文所说的文化,主要是指意识形态方面的文化,所描述的秦汉以后中国古代文化发展轨迹,主要是综合描述各种意识形态共同发展的轨迹.一、连续性中的波浪式发展中国古代文化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如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河,绵延不断,发展的连续... 本文所说的文化,主要是指意识形态方面的文化,所描述的秦汉以后中国古代文化发展轨迹,主要是综合描述各种意识形态共同发展的轨迹.一、连续性中的波浪式发展中国古代文化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如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河,绵延不断,发展的连续性是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同时,也都很容易看到它在发展中高峰迭起、高潮起伏.当然有高潮也就有低潮,因而就呈现为波浪式的发展.问题是:何时是文化发展的高潮?是怎样的高潮?对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矛盾的现象:有些历史学家、文学家歌颂汉唐盛世,包括认为这些时期的文化繁荣发展,相对而言,魏晋南北期、宋辽夏金时期就是"乱世",也包括说它们文化的衰败;有些哲学家的看法则不一样,认为汉唐在文化思想方面只有因袭,没有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政治文化 汉唐 魏晋南北朝 文化发展 魏晋玄学 统治阶级 中国古代文化 政治意义 统治地位
下载PDF
帝位巩固与汉室复兴:汉明帝刘苍幕府考论
17
作者 熊铁基 杨志昆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5-115,F0003,共12页
汉明帝继位之初,遭遇到对其帝位的严峻挑战,为此他提拔刘苍,让其开府辅政以应对这一危机。刘苍幕府不同于汉代其他辅政幕府,其主要职责不是替明帝代行皇权,而是为扭转明帝在政治上的劣势,以巩固其帝位。刘苍幕府设立后,通过广辟名士与... 汉明帝继位之初,遭遇到对其帝位的严峻挑战,为此他提拔刘苍,让其开府辅政以应对这一危机。刘苍幕府不同于汉代其他辅政幕府,其主要职责不是替明帝代行皇权,而是为扭转明帝在政治上的劣势,以巩固其帝位。刘苍幕府设立后,通过广辟名士与制礼作乐,成功提高了明帝的民望并树立起其皇权独尊形象,明帝的帝位因此得到了巩固。明帝帝位的巩固对东汉王朝的历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不仅维护了明帝朝的政治稳定,为东汉前期长达数十年的政权稳定作出了贡献,而且为之后明帝的政治转向提供了保障,为“明章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明帝 刘苍幕府 汉室复兴 皇权
下载PDF
悉心指教,终身受益——忆吕振羽先生对我的教导
18
作者 熊铁基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1-185,288,共5页
本文列举吕振羽先生写给作者的几封亲笔信,细致地展现了老一辈史学家对后辈的悉心指教。吕老在中国封建社会分期,中国多民族国家统一与形成以及对农民战争诸问题上的真知灼见,让作者终身受益。
关键词 吕振羽 多民族国家形成 封建社会分期 农民战争
下载PDF
三论汉人改造先秦典籍
19
作者 熊铁基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8-103,共6页
“汉人改造先秦典籍”问题意义很大,牵涉到先秦和两汉的学术文化思想,值得文史哲各方面的学者关注,但还未为较多的相关研究者所重视。先秦典籍在汉代被全面改造过,这是一个非常肯定的事实。仅仅只提“整理”,力度是不够的。“伪造”,甚... “汉人改造先秦典籍”问题意义很大,牵涉到先秦和两汉的学术文化思想,值得文史哲各方面的学者关注,但还未为较多的相关研究者所重视。先秦典籍在汉代被全面改造过,这是一个非常肯定的事实。仅仅只提“整理”,力度是不够的。“伪造”,甚至说汉人是“造伪能手”,似又有些过激,所以以“改造”说为好。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之种种不同,能够更好地说明“改造”问题之存在,出土先秦文献越多,“改造”说越“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人 改造 先秦典籍
下载PDF
略论道教的“杂而多端”——道教史新思考之一
20
作者 熊铁基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0-179,共10页
马端临所说"道教之术杂而多端",可以说是道教的一个突出特点。从道教起源看,其文化思想多源,这是明显"杂而多端"的表现,最后形成了自己的核心信仰——神仙信仰,所以成为道教。道教在发展中派别林立,也显得很"... 马端临所说"道教之术杂而多端",可以说是道教的一个突出特点。从道教起源看,其文化思想多源,这是明显"杂而多端"的表现,最后形成了自己的核心信仰——神仙信仰,所以成为道教。道教在发展中派别林立,也显得很"杂",但是众多派别之间,我们可以看到其"共祖""共生"相互包容的现象。道教与中国的民间信仰,相互影响,情况相当复杂,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道教对于民间信仰是起着主导作用的。从各方面看,道教的"杂而多端",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章可循"。"杂而多端"在发展过程中,能充分反映道教的包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杂而多端 包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