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颌前突畸形遗传学研究进展
1
作者 熊雪妍 马嘉磊 +2 位作者 陆嘉玲 夏润芃 徐余波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40-144,共5页
下颌前突(MP)是一种以下颌骨发育过度为特征的颌面部畸形,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严重影响患者口颌功能和颜面美观。MP相关的遗传学研究相继报道了许多可疑致病基因座位和变异位点,这些研究进展为阐明M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提供了... 下颌前突(MP)是一种以下颌骨发育过度为特征的颌面部畸形,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严重影响患者口颌功能和颜面美观。MP相关的遗传学研究相继报道了许多可疑致病基因座位和变异位点,这些研究进展为阐明M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提供了线索。现从家系连锁分析、病例对照关联研究、microRNA水平研究和相关遗传综合征等几方面对下颌前突的遗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突 遗传学病因 基因变异 家系连锁分析 关联研究 遗传综合征
下载PDF
一次性18Gy放射对大鼠颌下腺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玉成 熊雪妍 +1 位作者 陈凤山 姚元元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37-341,共5页
目的:观察一次性18 Gy放射对大鼠颌下腺组织学形态和唾液流率的改变。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一次性18 Gy局部照射大鼠颌下腺区域,对照组只麻醉不放射。8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处死前插管法提取大鼠颌下腺唾... 目的:观察一次性18 Gy放射对大鼠颌下腺组织学形态和唾液流率的改变。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一次性18 Gy局部照射大鼠颌下腺区域,对照组只麻醉不放射。8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处死前插管法提取大鼠颌下腺唾液,称取其质量,计算唾液流率,比较两组唾液流率的改变。处死后取颌下腺组织,经4%多聚甲醛固定,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颌下腺的组织学形态。结果:放射后实验组进食进水量下降、活动减少。实验组饮水频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唾液流率为(18.64±8.23)μL/min,实验组的唾液流率是对照组的57.42%,为(10.70±2.22)μL/min。HE染色显示,放射后实验组颌下腺细胞变性,间质血管充血,腺泡细胞内的空泡数量明显增多。结论:放射后大鼠颌下腺唾液流率明显降低,放射后8周,组织学形态出现显著变化。放疗对大鼠颌下腺组织学形态和唾液分泌功能的远期影响,尚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 放射 唾液流率
下载PDF
骨性下颌前突头影测量聚类分析
3
作者 熊雪妍 王一 +2 位作者 陈蕾 周志翀 陈凤山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47-151,共5页
目的:研究骨性下颌前突患者骨骼和[牙合]畸形分型和不同类型患者的特征。方法:对51例骨性下颌前突患者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统计25项测量指标经年龄、性别校正后进行主成分分析,并使用核模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描述各型患者骨形态特点。结果... 目的:研究骨性下颌前突患者骨骼和[牙合]畸形分型和不同类型患者的特征。方法:对51例骨性下颌前突患者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统计25项测量指标经年龄、性别校正后进行主成分分析,并使用核模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描述各型患者骨形态特点。结果:25项测量数据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前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解释度为76.30%。51例骨性下颌前突患者可分为3个类型:第Ⅰ型表现为矢状型下颌发育过度,第Ⅲ型主要反映垂直型下颌发育过度,第Ⅱ型下颌发育过度严重程度较Ⅰ型和Ⅲ型轻微,上颌骨发育不足明显;各型患者均存在上颌发育不足。结论:骨性下颌前突患者骨骼形态具有异质性,对该类患者亚型的分类有助于临床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诊断和治疗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下颌前突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头影测量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